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21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6586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21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21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21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2021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 2020-2021 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16 分)分) 锦江中学开展锦江中学开展“天下国家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征文【任务一】征文致敬榜样(致敬榜样(4 分)分) 1. 小锦:这是我写的征文。现在我为大家朗读一遍,请同学们帮我看看有没有问题。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语文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幕幕精神“风向标”。闻一多钻探古代典籍,锲而不舍;斯科特搏击恶运,虽败犹荣;端木蕻良誓用泪水洗去一切污秽,可谓赤子情深;叶圣

2、陶深霄伏案修润文字,足见治学严谨 小川:有两个字读音不准(1)锲应读:_;秽应读:_。 你:还有两个字书写有误。 (2)_应为_;_应为_。 【任务二】演讲【任务二】演讲激发心志(激发心志(4 分)分) 2. 小川:我在拟写演讲稿时,想到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此文记叙了志愿军英勇顽强,表现了他们至死不懈的精神。尤其松骨峰战斗,更见残酷和激烈,人民军队的英雄气概是 A.可歌可泣的。文中那些故事,读来真是激动人心,使人热血沸腾。 小锦: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与生存的强大动力。还记得岑参的逢入京使吗?诗人远赴边塞、报国从军,B.当之无愧地体现了天下国家的高尚情怀啊! 你:你们说得真好

3、!但要注意, (3)成语_(序号)使用不当。此外还有两处语病。 (4)_(序号)应改_;_(序号)应改为_。 【任务三】朗诵【任务三】朗诵陶冶心灵(陶冶心灵(8 分)分) 3. 小锦:古诗中常有感慨家国兴亡的主题。 (5)杜牧泊秦淮中“_,_”就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你: (6)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的言外之意也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小川:报国与亲情常难两全。思念亲人而又笃行报国之志,正因如此,爱国情怀成为诗作中最动人的旋律。(7)让我们齐诵岑参的逢入京使 :_,_。_,_。 二、阅读与理解(二、阅读与理解(44 分)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4、10 分)分) 小锦接到班委会通知,要求出一期黑板报,内容是介绍红色旅游情况。她收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材料一】携程机票大数据显示,去年暑期,“80后”“90 后”“00后”出游人群共占比 49,占据暑期红色旅游市场近半壁江山。与前年同期相比,“00后”增幅更高达 62。 下图是同程旅行于 2021年 3月根据清明及五一旅行产品搜索及预订数据发布的报告: 【材料二】时值建党 100周年,记者就红色旅游相关情况采访了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胡和平。下面是采访问答: 记者: 胡和平: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旧址、遗迹遗存和实物资料。目前,全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3.6 万

5、多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 100多万件(套) 。这些文物记录着党的光辉历程,看到它们就会想到艰苦斗争、想到光荣岁月,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我们将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让更多游客选择红色旅游、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们还将组织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追寻先辈足迹,切身体验奋斗历程。 【材料三】为让黑板报内容更精彩,同学们纷纷将自己参加红色旅游的心得体会发送给小锦: 阿豆:五一假期,我到了广安小平故里。景区内栽植花草树竹 165 种,1500多万株,郁郁葱葱、井然有序。步入其间,使人感觉自然亲切。临风凭吊,顿生仰慕之情。 小江:在上海

6、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我们在手机端页面和现场提示的引导下,作为“当事人”接受“任务”,以纪念馆内的展品为线索逐个解开不同的“任务”“谜团”,“经历”相关的历史事件。这种体验真是棒极了! 安安: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听“红色讲解员”讲一位军长的初心的故事。她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感觉心灵也受到了净化。 小川:爷爷带我去过许多纪念馆、体验馆。文物、文献、照片可以进行全息数据扫描,战争场面、历史故事可以通过大数据、VR/AR、裸眼 3D 等新技术生动再现。展览真的“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4. 综合【材料一】中的信息,你们得出了一个有意义的结论:_。 5. 小锦不小心弄脏了材料

7、,看不清记者的采访提问。请你结合胡部长的回答,帮她把【材料二】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6. 今年是我省“红色旅游年”。怎样让四川红色旅游“红起来”?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提四点建议。(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34 分)分) (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阅读(15 分)分) 【甲】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乙】 爱莲说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天彭牡丹谱 陆游 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

8、彭为第一。天彭号小西京,以其俗好花。花时,自太守而下,往往即花盛处张饮,歌吹相属。最盛于清明、寒食时。在寒食前者,谓之火前花,其开稍久。予客成都六年,岁常得饷,然率不能绝佳。淳熙丁酉岁,成都帅以善价私售于花户,得数百苞。驰骑取之,至成都,露犹未晞。夜宴西楼下,烛焰与花相映发,影摇酒中,繁丽动人。嗟乎!天彭之花,要不可望洛中,而其盛已如此。使异时复两京,王公将相筑园第以相夸尚,予幸得与观焉,其动荡心目,又宜何如也! 【注释】帅:泛指官长。 7. 同一文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义相同,有时却大不一样。下面两组词语,你认为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解释为: 。另一组则分别解释为 、 。 A.予谓菊

9、 谓之火前花 B.宜乎众矣 又宜何如也 8. 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花之富贵者也 B. 天彭之花 C 睨之久而不去 D. 其反激之力 9. 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成都帅以善价私售于花户,得数百苞。 10. 小锦有两个疑问,请你帮她解答。 (1) 【甲】诗题为“赏牡丹”,为何要写芍药与荷花呢? (2)三则诗文都写到牡丹,作者的情感态度有无分别?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二)名著与现代文阅读(二)名著与现代文阅读(19 分)分) A A.名著阅读(名著阅读(3 分)分) 11. 小锦阅读海底

10、两万里时,读到这样一句话: “可是,这一次我又错了,在我们面前的并不是海洋中的怪物。那是一个人,一个活人,一个印度人,一个黑人,当然是一个采珠人,一个可怜人,他未到采珠期就前来采珠了” 她觉得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有些重复啰嗦。如果你不同意她的看法,请结合小说内容,为她解释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B.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16 分)分) 古巷童谣 张锦江 这座古老的小城,有着一条又一条似曾相识的古街。一片苍老的青砖瓦舍间,是古巷狭长的扁砖小道。沿街散落着竹行、草行、茶行、煤炭店、茶馆店、杂货店还有旅馆等等。 夜晚降临时,古街、古巷早已寂静无声。我时常独自一人走在古巷内。那时,我才八九岁,大人派我去买酱

11、油呀、火柴呀之类的杂物,我必须穿过巷子到街头的店铺去。一个人走在巷子里,总有些提心吊胆。不过,那些灰色围墙的屋子里,时断时续、时缓时急地飘荡着一种悠扬的调子。这调子冲淡了不快与恐惧。这是女人常常用手拍着怀里的孩子,在唱、在哼、在念的调子。 这调子,是这样开头的: 亮月巴巴, 照映他家, 他家有头骡子, 拿棒打打 这是一支毫无意义的童谣。然而,在傍晚,人们辛劳一天后,它的旋律始终缠绕于古巷的角角落落,抚慰着那些因生活而疲惫的生命。 饭菜香飘起时,一盏风灯晃进了古巷。随即,一声悠长而苍劲的吆喝声响起;油炸臭干。我常拿着零角钱奔出家门。一个瘦老头儿挑着一副担子,担前置一炭炉,上有铁锅,锅内盛着沸腾的

12、油,锅边的铁丝网上搁着炸熟的臭干。担尖上挂一盏玻璃风灯,担后放着原料。我付了钱,老头儿就给我一串用竹签串着的炸得金黄的臭干,上面还浇了红辣椒糊糊。于是,我一面咬着,一面往回家的路走去。油炸臭干外脆内嫩,在嘴里滑糯生香。若干年后,我想起来,还会直溢口水。 这风灯年复一年地在古巷内晃着,吆喝声不息;这童谣也年复一年地唱着、哼着、念着,久久不散。 然而,这座古老的小城,苍老的迹象越来越多了。古巷的青苔层层叠叠,墙上的青砖凹痕斑斑,黑漆大门已开裂剥落,古城一脸沧桑。我十八岁离开这座小城,每次回来,一眼望去,都是一片灰蒙蒙的世界。小城逐渐深陷在已逝的岁月里。 后来,我发觉这灰蒙蒙的色调,在一片片被抹去。

13、抹去的地方,出现了鲜亮的建筑。半个世纪过去,小城慢慢透亮。 又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我站在一堆废墟中。儿时住的房子已被推倒,满地的断砖、碎瓦、残木,一地历史的碎片。不过又听说,这座小城要重建一些仿古四合院,重现古街、古巷、古舍风韵。但是,那女人唱的调子,那晃荡的油炸臭干、担子上的风灯,还有那吆喝声,将不复存在,将永远消失了。 这时,我想起那支童谣结尾的几句: 睡到半夜, 起来踏车(水车) , 车一倒,打个鸟, 鸟一飞,打个龟, 龟一爬,打个蛇, 蛇一游,打个麻球球。 这支童谣的结尾,也不见有多少意义。 (原文有删改) 12. 围绕“古巷”,作者描绘了哪些记忆深刻的场景?请分点概括作答。 13.

14、第段说吆喝声“不息”、童谣“不散”,第段却又表示它们将“永远消失”,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14. 结合上下文,品析第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后来,我发觉这灰蒙蒙的色调,在一片片被抹去。抹去的地方,出现了鲜亮的建筑。半个世纪过去,小城慢慢透亮。 15. 文章首尾两次引用童谣,却又反复强调这支童谣“没有意义”,这样写有何用意?试作简要赏析。 三、写作(三、写作(40 分)分) 16. 因为好奇,少年鲁迅渴慕绘图的山海经 ;因为好奇,斯科特一行走上荒无人迹的雪原好奇心,使我们充满探寻新领域的热情,也使我们走向对自身的挑战。因为好奇,你经历过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请以“因为好奇”为题,写一

15、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不少于 600 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 2020-2021 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16 分)分) 锦江中学开展锦江中学开展“天下国家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征文【任务一】征文致敬榜样(致敬榜样(4 分)分) 1. 小锦:这是我写的征文。现在我为大家朗读一遍,请同学们帮我看看有没有问题。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语文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幕幕精神“风向标”。闻

16、一多钻探古代典籍,锲而不舍;斯科特搏击恶运,虽败犹荣;端木蕻良誓用泪水洗去一切污秽,可谓赤子情深;叶圣陶深霄伏案修润文字,足见治学严谨 小川:有两个字读音不准。 (1)锲应读:_;秽应读:_。 你:还有两个字书写有误。 (2)_应为_;_应为_。 【答案】 qi . hu . 恶 . 厄 . 霄 . 宵 【解析】 【详解】 (1)锲而不舍(qi ) :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污秽(hu ) :肮脏,不干净。 (2)恶运厄运:艰难困苦的遭遇。 深霄深宵:深夜。注意“宵”字的书写。 【任务二】演讲【任务二】演讲激发心志(激发心志(4 分)分) 2. 小川:我在拟写演讲稿时,想到了魏巍的谁

17、是最可爱的人 。此文记叙了志愿军英勇顽强,表现了他们至死不懈的精神。尤其松骨峰战斗,更见残酷和激烈,人民军队的英雄气概是 A.可歌可泣的。文中那些故事,读来真是激动人心,使人热血沸腾。 小锦: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与生存的强大动力。还记得岑参的逢入京使吗?诗人远赴边塞、报国从军,B.当之无愧地体现了天下国家的高尚情怀啊! 你:你们说得真好!但要注意, (3)成语_(序号)使用不当。此外还有两处语病。 (4)_(序号)应改为_;_(序号)应改为_。 【答案】 . B . . 在“英勇顽强”后加“的事迹” . . 生存与发展 【解析】 【分析】 【详解】A.可歌可泣,意思是值得歌颂、赞

18、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句中形容“人民军队的英雄气概”,使用正确; B.当之无愧,意思是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与语境“体现了天下国家的高尚情怀”不符,使用有误。 修改语病。第句“此文记叙了志愿军英勇顽强”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上“的事迹”; 第句“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与生存的强大动力”中“发展与生存”语序不当,应是“生存与发展”。 【任务三】朗诵【任务三】朗诵陶冶心灵(陶冶心灵(8 分)分) 3. 小锦:古诗中常有感慨家国兴亡的主题。 (5)杜牧泊秦淮中“_,_”就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你: (6)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言外之意也

19、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小川:报国与亲情常难两全。思念亲人而又笃行报国之志,正因如此,爱国情怀成为诗作中最动人的旋律。(7)让我们齐诵岑参的逢入京使 :_,_。_,_。 【答案】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故园东望路漫漫 . 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 . 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 【详解】默写答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商、隔、后庭、落红、漫漫、双袖、相逢、凭”等词语容易写错。 二、阅读与理解(二、

20、阅读与理解(44 分)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10 分)分) 小锦接到班委会通知,要求出一期黑板报,内容是介绍红色旅游情况。她收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材料一】携程机票大数据显示,去年暑期,“80后”“90后”“00 后”出游人群共占比 49,占据暑期红色旅游市场近半壁江山。与前年同期相比,“00后”增幅更高达 62。 下图是同程旅行于 2021年 3月根据清明及五一旅行产品搜索及预订数据发布的报告: 【材料二】时值建党 100周年,记者就红色旅游相关情况采访了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胡和平。下面是采访问答: 记者: 胡和平: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旧址

21、、遗迹遗存和实物资料。目前,全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3.6 万多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 100多万件(套) 。这些文物记录着党的光辉历程,看到它们就会想到艰苦斗争、想到光荣岁月,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我们将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让更多游客选择红色旅游、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们还将组织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追寻先辈足迹,切身体验奋斗历程。 【材料三】为让黑板报内容更精彩,同学们纷纷将自己参加红色旅游的心得体会发送给小锦: 阿豆:五一假期,我到了广安小平故里。景区内栽植花草树竹 165 种,1500多万株,郁郁葱葱、井然有序。步入

22、其间,使人感觉自然亲切。临风凭吊,顿生仰慕之情。 小江: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我们在手机端页面和现场提示的引导下,作为“当事人”接受“任务”,以纪念馆内的展品为线索逐个解开不同的“任务”“谜团”,“经历”相关的历史事件。这种体验真是棒极了! 安安: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听“红色讲解员”讲一位军长的初心的故事。她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感觉心灵也受到了净化。 小川:爷爷带我去过许多纪念馆、体验馆。文物、文献、照片可以进行全息数据扫描,战争场面、历史故事可以通过大数据、VR/AR、裸眼 3D 等新技术生动再现。展览真的“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4. 综合【材料一】中的信息

23、,你们得出了一个有意义的结论:_。 5. 小锦不小心弄脏了材料,看不清记者的采访提问。请你结合胡部长的回答,帮她把【材料二】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6. 今年是我省“红色旅游年”。怎样让四川红色旅游“红起来”?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提四点建议。(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答案】4. 示例:红色旅游呈现年轻化特点。 5. 示例:胡部长,您认为红色旅游的特点是什么?时值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对于红色旅游的发展有哪些考量? 6. 示例:打造自然环境;增强情境体验;提高讲解水平;利用现代科技。 【解析】 【4 题详解】 考查图文转化和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由图表“2021 清明及五一假期红色旅游用户年龄结构”

24、数据可知,“20 岁30 岁”占 40%,将近一半。结合材料一“80 后90 后00 后出游人群共占比 49,占据暑期红色旅游市场近半壁江山。与前年同期相比, 00 后增幅更高达 62”,综合分析可知,红色旅游呈现年轻化的特点; 【5 题详解】 考查补充材料内容。根据材料中胡部长的回答,补充问题。注意采访语要流畅,有礼貌。由材料二中胡部长的回答:“全国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3.6 万多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 100 多万件(套)”“这些文物记录着党的光辉历程,看到它们就会想到艰苦斗争、想到光荣岁月,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国革命文物数量众多,意义非凡的特点;由“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

25、成立 100 周年, 我们将推出我们还将组织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追寻先辈足迹,切身体验奋斗历程”分析,这是在讲述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为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所做的部署安排。由此分析,可拟写问题:胡部长,您认为红色旅游的特点是什么?时值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对于红色旅游的发展有哪些安排呢? 【6 题详解】 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由材料三中阿豆:“景区内栽植花草树竹 165 种,1500 多万株,郁郁葱葱、井然有序。步入其间,使人感觉自然亲切。临风凭吊,顿生仰慕之情”分析,可提建议:要打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使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由小江:“我们在手机端页面和现场提示的

26、引导下,作为当事人接受任务,以纪念馆内的展品为线索逐个解开不同的任务谜团,经历相关的历史事件。这种体验真是棒极了”分析,可提建议:设置情境,增强情境体验。 由安安:“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听红色讲解员讲一位军长的初心的故事。她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感觉心灵也受到了净化” 分析,可提建议: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讲解,加深游客的印象,感化游客的情感。 由小川:“文物、文献、照片可以进行全息数据扫描,战争场面、历史故事可以通过大数据、VR/AR、裸眼 3D等新技术生动再现”分析,可提建议: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让展览“活起来”“动起来”。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34 分)分)

27、(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阅读(15 分)分) 【甲】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乙】 爱莲说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天彭牡丹谱 陆游 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天彭号小西京,以其俗好花。花时,自太守而下,往往即花盛处张饮,歌吹相属。最盛于清明、寒食时。在寒食前者,谓之火前花,其开稍久。予客成都六年,岁常得饷,然率不能绝佳。淳熙丁酉岁,成都帅以善价私售于花户,得数百苞。驰骑取之,至成都,露犹未晞。

28、夜宴西楼下,烛焰与花相映发,影摇酒中,繁丽动人。嗟乎!天彭之花,要不可望洛中,而其盛已如此。使异时复两京,王公将相筑园第以相夸尚,予幸得与观焉,其动荡心目,又宜何如也! 【注释】帅:泛指官长。 7. 同一文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义相同,有时却大不一样。下面两组词语,你认为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解释为: 。另一组则分别解释为 、 。 A.予谓菊 谓之火前花 B.宜乎众矣 又宜何如也 8. 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花之富贵者也 B. 天彭之花 C. 睨之久而不去 D. 其反激之力 9. 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成都帅以善价私售于花户,得数百苞。 10. 小锦有两个疑问,请你帮她解答。 (1) 【甲】诗题为“赏牡丹”,为何要写芍药与荷花呢? (2)三则诗文都写到牡丹,作者的情感态度有无分别?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7. B 应当 认为 叫作,称为 8. C 9. (1)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 (2)成都官长用好价钱私下从花户那买花,得到了几百朵花苞。 10. (1) (大意相近即可) 示例: 以芍药的“无格”, 莲花的“少情”, 衬托出牡丹之美既有格调又具情致,表达了对牡丹之美的热烈赞叹。 (2) (大意相近即可)示例

30、:有分别。 【甲】诗和【丙】文都宣扬了牡丹的美丽,表达了对牡丹之美的欣赏和赞叹。 【乙】文则将牡丹视为富贵的象征,表达了对世人追逐富贵名利的鄙弃。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予谓菊:我认为菊花。谓:认为。 谓之火前花:叫“火前花”。谓:叫作,称为。 B.宜乎众矣:人数当然就很多了。宜:应当。 又宜何如也:又应该怎样来形容呢。宜:应当。 可据此作答。 【8 题详解】 A.结构助词,的; B.结构助词,的; C.代词,代康肃公陈尧咨; D.结构助词,的; 故选 C。 【

3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 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 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鲜:少。闻:听说。 (2)以:用。善:好。私:私下。 【10 题详解】 (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和手法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句分析理解,简洁准确表述。甲诗一开始并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态形色, 而是把牡丹置于百花园中, 从侧面与“庭前芍药”“池上芙蕖”这些花中的

32、佼佼者相比,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突出诗人对牡丹的偏爱。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理解情感。甲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唯有牡丹真国色”中的“真”字加强语气。“真国色”力重干钧,掷地有声,是对牡丹的高度评价。同时引出下文的“花开时节动京城”,写出了时人对牡丹的痴狂般的观赏习

33、俗,从侧面反映了牡丹魅力的不可阻挡。这首诗借赏牡丹,特别是使用了比喻、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由此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之情。 丙文中“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嗟乎!天彭之花,要不可望洛中,而其盛已如此”等句直接抒发了对牡丹之美的欣赏和赞叹。 乙文中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

34、。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周敦颐借“牡丹”表达了对世人追逐富贵名利的鄙弃。 可据此作答 【点睛】译文: 甲: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乙:我认

35、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丙:牡丹,在中原地区,洛阳数第一。在蜀地,天彭为第一。天彭号称“小西京”,是因为天彭当地风俗爱好牡丹。牡丹花期的时候,从太守往下,往往都会在牡丹盛开的地方搭设帷帐饮酒赏花,帐篷车马,歌声乐声紧紧相连,清明寒食的时候最为热闹。在寒食前开的牡丹早花品种,叫“火前花”,花期稍微长一些。我客居成都六年,每年也经常会得到一些牡丹花,然而一般都不会有好品种。淳熙丁酉年(1177 年),成都帅(范成大)自己私人出高价向花户买花,

36、买了几百朵花,派人快马奔驰去天彭取花,等回到成都后,花苞上的露水还没有干。晚上在西楼下举行赏花宴会,烛光火焰与数百朵鲜花相映,影摇酒中,如此烛光幢幢,花香鬓影的场景,真是繁丽动人。唉!天彭牡丹,总体上是不及洛阳的,但其繁盛的程度就已经这样了!假使他日收复了两京(指西京洛阳,东京汴梁),王公将相们建筑园林栽种牡丹,相互夸耀推崇,我有幸能够参与观赏的话,那种荡人心旌的情景,又应该怎样来形容呢! (二)名著与现代文阅读(二)名著与现代文阅读(19 分)分) A A.名著阅读(名著阅读(3 分)分) 11. 小锦阅读海底两万里时,读到这样一句话: “可是,这一次我又错了,在我们面前的并不是海洋中的怪物

37、。那是一个人,一个活人,一个印度人,一个黑人,当然是一个采珠人,一个可怜人,他未到采珠期就前来采珠了” 她觉得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有些重复啰嗦。如果你不同意她的看法,请结合小说内容,为她解释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答案】此处的重复,有特殊的表达需要。这句话既说明了“我”逐渐看清楚海洋中突然出现的这个人物的过程,同时通过揭示人物的种族、肤色、职业及其生存境遇,表达了作者对被压迫民族的同情,对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追求。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结合划线句“那是一个人,一个活人,一个印度人,一个黑人,当然是一个采珠人,一个可怜人”可知,这句话循序渐进地介绍了采珠人的身份、地

38、位,“一个人,一个活人,一个印度人,一个黑人”表明“我”逐渐看清楚这个人的过程;“一个采珠人, 一个可怜人”则表达了“我”对这个印度人的同情, 与后文“他未到采珠期就前来采珠”相呼应,也是表达出“我”对被压迫民族生活在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看似啰嗦的语言其实是一种强调,强调了采珠人的身份、地位、经济状况和所面临的危险的境地,加深了人们对采珠人的印象,从而更加激发出作者对人类正义、和平的追求,同时联系海底两万里名著“一个巨大的黑影在这不幸的采珠人头上出现了。那是一条身躯巨大的鲨鱼,发亮的眼睛,张开的嘴巴,迎面斜刺地向前冲来了”情节可知,这里的划线句为此情节做了铺垫,因此划线句不啰嗦。 B.现代文阅

39、读(现代文阅读(16 分)分) 古巷童谣 张锦江 这座古老的小城,有着一条又一条似曾相识的古街。一片苍老的青砖瓦舍间,是古巷狭长的扁砖小道。沿街散落着竹行、草行、茶行、煤炭店、茶馆店、杂货店还有旅馆等等。 夜晚降临时,古街、古巷早已寂静无声。我时常独自一人走在古巷内。那时,我才八九岁,大人派我去买酱油呀、火柴呀之类的杂物,我必须穿过巷子到街头的店铺去。一个人走在巷子里,总有些提心吊胆。不过,那些灰色围墙的屋子里,时断时续、时缓时急地飘荡着一种悠扬的调子。这调子冲淡了不快与恐惧。这是女人常常用手拍着怀里的孩子,在唱、在哼、在念的调子。 这调子,是这样开头的: 亮月巴巴, 照映他家, 他家有头骡子

40、, 拿棒打打 这是一支毫无意义的童谣。然而,在傍晚,人们辛劳一天后,它的旋律始终缠绕于古巷的角角落落,抚慰着那些因生活而疲惫的生命。 饭菜香飘起时,一盏风灯晃进了古巷。随即,一声悠长而苍劲的吆喝声响起;油炸臭干。我常拿着零角钱奔出家门。一个瘦老头儿挑着一副担子,担前置一炭炉,上有铁锅,锅内盛着沸腾的油,锅边的铁丝网上搁着炸熟的臭干。担尖上挂一盏玻璃风灯,担后放着原料。我付了钱,老头儿就给我一串用竹签串着的炸得金黄的臭干,上面还浇了红辣椒糊糊。于是,我一面咬着,一面往回家的路走去。油炸臭干外脆内嫩,在嘴里滑糯生香。若干年后,我想起来,还会直溢口水。 这风灯年复一年地在古巷内晃着,吆喝声不息;这童

41、谣也年复一年地唱着、哼着、念着,久久不散。 然而,这座古老的小城,苍老的迹象越来越多了。古巷的青苔层层叠叠,墙上的青砖凹痕斑斑,黑漆大门已开裂剥落,古城一脸沧桑。我十八岁离开这座小城,每次回来,一眼望去,都是一片灰蒙蒙的世界。小城逐渐深陷在已逝的岁月里。 后来,我发觉这灰蒙蒙的色调,在一片片被抹去。抹去的地方,出现了鲜亮的建筑。半个世纪过去,小城慢慢透亮。 又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我站在一堆废墟中。儿时住的房子已被推倒,满地的断砖、碎瓦、残木,一地历史的碎片。不过又听说,这座小城要重建一些仿古四合院,重现古街、古巷、古舍风韵。但是,那女人唱的调子,那晃荡的油炸臭干、担子上的风灯,还有那吆喝声,将

42、不复存在,将永远消失了。 这时,我想起那支童谣结尾的几句: 睡到半夜, 起来踏车(水车) , 车一倒,打个鸟, 鸟一飞,打个龟, 龟一爬,打个蛇, 蛇一游,打个麻球球。 这支童谣的结尾,也不见有多少意义。 (原文有删改) 12. 围绕“古巷”,作者描绘了哪些记忆深刻的场景?请分点概括作答。 13. 第段说吆喝声“不息”、童谣“不散”, 第段却又表示它们将“永远消失”, 是否矛盾?谈谈你理解。 14. 结合上下文,品析第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后来,我发觉这灰蒙蒙的色调,在一片片被抹去。抹去的地方,出现了鲜亮的建筑。半个世纪过去,小城慢慢透亮。 15. 文章首尾两次引用童谣,却又反复强调这支童谣

43、“没有意义”,这样写有何用意?试作简要赏析。 【答案】12. 古巷旧貌;穿行于夜晚的古巷,听到童谣声;在古巷中买臭干;古巷的苍老与变迁;站在古巷的废墟中。 13. 不矛盾。 “不息”“不散”强调“风灯”“童谣”等来自古巷的美好记忆,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具有长远的生命力;“永远消失”指随着古巷的变迁,原有的美好事物将不复存在;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4. 作者连用“灰蒙蒙”“鲜亮”“透亮”三个形容词,写出了小城的变化过程。“灰蒙蒙”形容古城老旧的样子,从“鲜亮”到“透亮”则写出古城日益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词语感情色彩鲜明,表达了作者对古城面貌改变的理解与认同。 15. 开头引用童谣,将童

44、谣和童年的温馨记忆联系在一起;结尾引用童谣,表达对记忆中的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叹惋之情;两次引用,意在表明这看似无意义的童谣实则对于人生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尾呼应,前后贯通,情蕴丰厚。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 由第段“这座古老的小城,有着一条又一条似曾相识的古街”和“沿街散落着竹行、草行、茶行、煤炭店、茶馆店、杂货店还有旅馆等等”可知,这里描绘的是老城古巷的旧貌; 由第段“夜晚降临时,古街、古巷早已寂静无声。我时常独自一人走在古巷内”和“那些灰色围墙的屋子里,时断时续、时缓时急地飘荡着一种悠扬的调子”可知,这里描绘的是“我”穿行于夜晚的古巷,听到了童谣声; 由第段“饭菜

45、香飘起时,一盏风灯晃进了古巷”和“我付了钱,老头儿就给我一串用竹签串着的炸得金黄的臭干,上面还浇了红辣椒糊糊”可知,这里描绘的是“我”在古巷中买臭干; 由第段“然而, 这座古老的小城,苍老的迹象越来越多了”和第段“抹去的地方,出现了鲜亮的建筑。半个世纪过去,小城慢慢透亮”可知,这里描绘的是古巷的苍老与变迁; 由第段“又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我站在一堆废墟中”和“那女人唱的调子,那晃荡的油炸臭干、担子上的风灯,还有那吆喝声,将不复存在,将永远消失了”可知,这里描绘的是“我”站在古巷的废墟中思考那些古街的回忆。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分析第段内容,由“这风灯年复一年地在古巷内晃着,吆喝声不息

46、”和“这童谣也年复一年地唱着、哼着、念着,久久不散”可知,作者在这里说“风灯”不息,“童谣”不散是因为它们是独属于这座古城,这条古巷的美好记忆。 联系第段“这调子冲淡了不快与恐惧。 这是女人常常用手拍着怀里的孩子, 在唱、在哼、在念的调子”和第段“在傍晚,人们辛劳一天后,它的旋律始终缠绕于古巷的角角落落,抚慰着那些因生活而疲惫的生命”第段“饭菜香飘起时,一盏风灯晃进了古巷。随即,一声悠长而苍劲的吆喝声响起;油炸臭干”可知,童谣让一个个孩子能够在母亲的怀抱中酣然入睡,也能让一个个辛勤工作的人们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可以得到心灵的抚慰,放下生活的疲惫,风灯让“我”想起了美味的臭干。所以这“风灯”和“童

47、谣”不仅是“我”的记忆,也是千千万万的古巷人们的记忆,它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的生活,生命力是长久不息,经久不散的。 再分析第段内容,由“儿时住的房子已被推倒,满地的断砖、碎瓦、残木,一地历史的碎片。不过又听说,这座小城要重建一些仿古四合院,重现古街、古巷、古舍风韵”可知,这里写的是古街的改造和变迁,现在“我”眼前看到的是满地的废墟,曾经古巷的那些建筑变成了断砖残木,这也是曾经过往种种美好回忆的破碎。 尽管以后可能还会重建仿古的四合院, 但那种熟悉的风韵还能回来吗?还有“那女人唱的调子,那晃荡的油炸臭干、担子上的风灯,还有那吆喝声”,这些文化瑰宝还能存在吗?这些都是不得而知的,作者最后说的“

48、将不复存在,将永远消失了”,正是表达一种痛惜、伤感的情绪。 所以,这两句是不矛盾的,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词句表达效果赏析。 分析句子,由“这灰蒙蒙的色调”、“鲜亮的建筑”和“小城慢慢透亮”可知,这里的三个形容词,为我们细致生动地展现了古城变迁的过程。“灰蒙蒙”形容的是古城古巷老旧斑驳的样子,而再从“鲜亮”到“透亮”则描绘出了老城日新月异,逐渐焕然一新的喜人面貌。词语的感情色彩非常明显,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对古城面貌革新是持理解与认同态度的。 4.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理解。 通读文章内容,由第段“这座古老的小城,有着一条又一条似曾相识的古街”和第段“不过,那些灰色围墙的屋子里,时断时续、

49、时缓时急地飘荡着一种悠扬的调子”可知,作者在开篇引用童谣,是将童谣与作者童年时的古巷记忆联结起来,正因为这一声声哼唱的调子,“我”有了穿过寂静街巷的勇气;由结尾童谣前的第段“但是,那女人唱的调子,那晃荡的油炸臭干、担子上的风灯,还有那吆喝声,将不复存在,将永远消失了”可知,作者在结尾再忆起童谣,是表明自己对于回忆中美好事物即将消失,不复存在的痛惜与伤感之情。这两次引用,使得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贯通,结构完整,意蕴丰富。作者在第段“这是一支毫无意义的童谣”和第段“这支童谣的结尾,也不见有多少意义”多次强调这支童谣“没有意义”,但是联系文中的第段“不过,那些灰色围墙的屋子里,时断时续、时缓时急地飘荡

50、着一种悠扬的调子。这调子冲淡了不快与恐惧”和第段“它的旋律始终缠绕于古巷的角角落落,抚慰着那些因生活而疲惫的生命”可知,童谣于“我”而言,是充满了故事与回忆的。所以作者这是以“无意义”写“有意义”,于这种鲜明的词语表达中含蓄地表现出“童谣”以及那些伴随着“童谣”而来的童年记忆对“我”人生的重要意义。 三、写作(三、写作(40 分)分) 16. 因为好奇,少年鲁迅渴慕绘图的山海经 ;因为好奇,斯科特一行走上荒无人迹的雪原好奇心,使我们充满探寻新领域的热情,也使我们走向对自身的挑战。因为好奇,你经历过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请以“因为好奇”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不少于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