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6531 上传时间:2022-06-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威海市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42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社会情绪是社会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具有动力倾向的核心要素,它与社会心态的其他要素一起,以情感能量推动着社会的运行。恰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情绪既可以导致顺从和维护社会秩序,又具有颠覆现有权力结构的潜力。当媒介技术的发展使社会成员的传播欲望和传播冲动得以充分释放,传播权力得到最大化实现之后,与事件传播、意见传播相伴而生的情绪传播成了信息传播中一

2、道新的景观。 在对情绪传播的研究中,有一个特征引起了许多人注意,即负面情绪更容易激发受众的情绪参与。通俗地说,就是负面情绪会比正面情绪跑得更快更远,其传染性更强。有研究者曾经利用 20 万新浪用户的约 7000 万条微博数据进行情绪分析, 结果表明愤怒是网络上相关性最强和最容易传播的情绪。这充分表明,通过大规模的网络话语勾连以及在网络虚拟空间完成的情感互动仪式等,更容易实现的常常不是我们需要的正面情绪传扬,而是负面情绪的扩散,它更容易将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的负面情绪通过所谓的“同情认同”而被一群人认定为“我们的情绪”。 传播学者陈龙曾经对网民们在网上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借题发挥作过剖析。所谓借题

3、发挥,就是借某一现象或者某一事件发生的契机,刻意放大,添油加醋,穿凿附会,看上去是在讲述 “真相” , 实质是在提供意见, 引导舆论。 而这种借题发挥的, 多半是社会负面情绪,“试图导出某个批判性结果”。所以我们看到了,在当下的网络情绪传播中,消极的、不良的情绪份额要多于大于积极的、良性的情绪传播。许多不良情绪一经某件事情引发,很快可以通过“被夸大的修辞”的“造势”和“溢散”,在网上呈燎原之势,引发一波又一波的热潮,使隐藏着的种种不良情绪由“暗火”变成“明火”,从而破坏社会公识,激化某些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和谐。当情绪成为一种强大的气场而压倒性地占据主流时,“讲理会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

4、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大家熟知的勒庞的“乌合之众”理论。勒庞认为,大众情绪会受到“群体情绪统一律”支配。当许多的个人构成一个群体时,就会产生独特的集体心理。这种集体心理通过彼此情绪的相互感染,会使个人不由自主地丧失理性思考能力,其行为方式和平时独处的时候大相径庭,头脑变得简单化,人们会非常容易不加怀疑地接受群体提供的意见、想法和信息,并且盲目地模仿群体中的其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尽管勒庞的这一理论招致大量的批评,但是人们普遍认为, 勒庞对集体行为中情绪非理性行为因素的强调以及对群体抑制个人理性反思能力的观察,应该说是具有某些启发意义的。我们也可以从中领悟到特定情况下放弃独立思考、喜欢随大流的从众心理、“

5、羊群效应”的客观存在。这无疑是导致负面情绪传播更快、影响更大的社会心理原因之一。 (摘自张小平蔡惠福网络情绪传播的特征、影响及应对策略) 材料二:材料二: 网络情绪作为认知体验的反映, 具有 “信号功能” 。 即网络情绪的产生和弥散, 通过 “质”和“量”两方面体现出来。所谓“质”,即“效价”,也就是不同类型情绪的分布情况;所谓“量”,则是指围绕某一事件、议题的情绪积聚到了一定程度,引发网络空间集中讨论所生发的社会情绪总和。情绪的信号功能提示我们,如果我们对社会情绪足够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疏导公众情绪,将有助于平息公众的情绪波动。比如 2014 年,江苏昆山某金属制品公司的车间发生了爆炸。这起安

6、全事故随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除了对事故原因、救援情况的关切外, 事故现场周边居民一度对爆炸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表示担忧。针对附近居民在网上流露出的忧虑情绪,江苏省环保厅及时对爆炸地区周边的空气和水源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测,并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主动发声“这次事故对环境方面没有造成很大影响”。公开、透明、及时的发声有效消除了周边居民的忧虑情绪,避免了舆情的进一步恶化升级。由这个事件可以看出,透过社会情绪可以洞见公众的社会心态。在媒介渠道日益多元、社会思想日益多样的今天, 网民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情绪,舆情管理部门则可以利用舆情监测软件对情绪的效价和强度进行判断, 数字技术在评

7、估和预测网民情绪上的优势为网络情绪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情绪具有可塑性。社会情绪的产生源于社会事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外源性刺激因素和个人本身的内源性因素。因此,干预引发情绪的社会因素或者调节形成情绪的个人心理问题都可以调控社会情绪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社会情绪的可塑性意味着对这些情绪足够重视并引导得当,可以使之转化为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比如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举国悲恸、全民共哀。灾区人民的不幸遭遇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深深同情,同时也使全国人民产生了对血肉相连的同胞们的手足之情。在爱国之情、爱民之情的驱动下,有的在网上传递各种募捐信息,为抗震救灾筹款筹物。也有网民自发在网上献花

8、点蜡为遇难者祈福,弘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升华了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社会美德。这些正面的情绪经过适当的引导和提炼,进一步形成了更深刻更持久的爱国情感。 (摘自马超曾君网络情绪的多元协同治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情绪传播因为媒介技术的发展而加大了传播力度和广度,从而产生了与事件传播、意见传播同等的效应。 B.研究表明,愤怒的情绪更容易通过网络话语勾连以及虚拟空间的情感互动,被认定为为公众共同的情绪。 C.勒庞“乌合之众”理论指出,集体心理会使个人丧失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该见解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D.通过不同情绪的分布和积聚生发的情绪总和

9、来体现网络情绪的产生和弥散,这就是网络情绪的信号功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社会情绪是社会心态中具有动力倾向的核心要素,因为它能以情感力量推动社会运行。 B.负面情绪容易被传播,与传播者刻意放大所谓真相、引导舆论不良情绪等有很大关系。 C.材料二爆炸事件中网民忧虑情绪迅速蔓延,其背后心理可用材料一“借题发挥”解释。 D.只有及时关注并疏导公众情绪,才有可能在有效时间内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情绪。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都符合“乌合之众”人群特点的一项是(3 分) A.阿 Q 正传中未庄的闲人,平日奚落阿 Q,但听说他是赵太爷本家就开始敬着他。 B.茶馆

10、中提着鸟笼、礼多人不怪的松二爷和痛恨洋人、说“大清国要完”的常四爷。 C.键盘侠,在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而在网上占据道德制高点发表“个人正义感”的人。 D.痴迷于“专家会诊”“免费旅游”等宣传,被电视购物、会议营销等方式欺骗的老人。 4.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5.近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部署开展 2021 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加大网络生态治理力度。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治理网络情绪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6 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 题。 获虎之夜(节选) 田汉 【隐约闻外面人声嘈杂,猎犬吠声。】

11、祖 母 你听,你爹爹跟屠大爷他们抬虎来了。你出阁的时候又 要添一样好陪奁了。你也可以早些到陈家里去享福去 了。你还不到大门口去看看去。 莲 姑 不,我不要去看。我怕这个老虎。 祖 母 你又不是才看见过老虎的。怕它做什么?以前捉了活的 还不怕,此刻是打死了抬回来的,更不必怕了。 莲 姑 我怎么不怕它?它是催我的命的。 【人声、狗声愈近。众声嘈杂中闻甲长之声:“抬进去,抬进去。”】 祖 母 你听,虎已经抬到门口来了。快去看看去。 莲 姑 不,我不要看。老虎进来,我就要出门子了。 【人声,脚步声,猎犬吠声,已闹成一片了。】 屠 大 (在内)顾三爷,你把大门推开些,推开些。 李东阳 (在内)你把脚好生

12、抱着,抬进去。 祖 母 莲儿,虎抬进来了。快去看看。 莲 姑 不。我不要看。 【人声、足步声愈近。】 魏福生 (在内)抬到堂屋里去。 李东阳 (在内)不,抬到火房里去。 祖 母 你快去开门,虎要抬到火房里来了。 魏福生 (在内)何必抬到火房里去? 李东阳 (在内)天气冷,抬到火房里去吧。快去安置一下。 【火房门开了,在莲姑和她祖母的错愕中间,魏福生和屠大早半抬半抱的抬进一只“大虎”一个十七八岁的褴褛少年。腿上打得鲜血淋漓,此时昏过去了。】 祖 母 怎么哪,打了人? 魏福生 有什么说的,倒楣嘛! 【魏黄氏急登场。】 魏黄氏 打了人?打了谁呀? 魏福生 还有谁!还不是那个晦气。 【魏黄氏与莲姑的眼

13、光都转到那褴褛少年脸上。】 魏福生 他晕过去了。快烧碗开水灌一下。(忽注意到莲姑)莲 儿快进去,不要呆在这里。 莲 姑 (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面色灰败的少年,拭目,挨近一 看)嗳呀,这不是黄大哥?黄大哥呀!(哭) 魏黄氏 当真是那孩子,怎么瘦到这样了。咳,真是想不到。 (起身,烧水去) 魏福生 不识羞的东西,他是你什么黄大哥?还不给我滚进去! 祖 母 (起视)当真是那孩子吗? 魏福生 不是那个颠子,这个时候谁还跑到岭上去送死?背时人 就碰上这样的背时东西。 【魏福生急上。】 魏福生 (见莲姑)莲儿还不进去。进去! 黄大傻 姑爹,以后我再也不要你老人家操心了。今晚上是最末 一次。真没想到今晚上又能到

14、你老人家府上来的,更没 有想到会真像受了重伤的野兽一样,倒在我小时睡过的 这张竹床上。我只想能在后山上隐隐约约地看得见这屋 子里的灯光就够了。 魏福生 你为什么今晚要来看我们家的灯光? 黄大傻 不止今晚啊,姑爹。自从在庙里戏台下面安身以来,我 每晚都是这样的。哪怕是刮风下雨的晚上都没有间断 过。我只要一望见这家里的灯光,我就像见了亲人一 样,把苦楚都忘记了。 祖 母 咳!没有爹娘的孩子真是可怜啊。 魏福生 你既然这样想到我家来,何不好好对我说呢? 黄大傻 姑爹,我晓得我就是好好地求你老人家,你老人家也不 会要我到你家里来的。我是挨过你老人家的打骂的呀! 魏福生 我打你骂你,都是愿你学好。谁叫你

15、那样不听话呢?我 要你学木匠,你不去;要你学裁缝,你也不去;你偏要 在这近边讨饭,我怎么不恨呢? 黄大傻 是的。我宁愿在这近边讨饭,我宁愿一个人睡在戏台底 下,我不愿离开这个地方。哪怕你老人家通知团上要把 我这个无家可归的孩子驱逐出境,我也不愿离开这个地 方。 魏福生 我是怕你不务正业,才要驱逐你的呀。假如你是学好 的,我何至如此? 黄大傻 嗨!穷孩子总是要被人家驱逐的。我讲好了替上屋张家 看牛,你老人家硬叫张大公辞退了我。哪里是怕我不务 正业,无非害怕我接近莲姑娘罢了。 魏福生 你们听!我早知道他是装疯卖傻的。 黄大傻 姑爹,我实在是个傻子,我明晓得没有爱莲姑娘的份 儿,我偏舍不得她,我怎么

16、不是个傻子呢?我跟莲姑娘 从小就在一块儿。那时我家里还好,你老人家还带玩带 笑地说过,将来这两个孩子倒是好一对。后来我爹不幸 去世,家里亏空不少,你老人家已经冷了一大半。及至 我妈妈也死了,家里又遭了火烛,几亩地卖光,还不够 还债的。我那时候早已晓得莲姑娘不是我的了。上屋里 陈八先生可怜我,叫我同他到城里去学生意。我想这或 者可以帮助我忘记莲姑娘,可是我同他走到离城不远的 湖迹渡,我还是一个人折回来了。我不能忘记莲姑娘, 我不能离开莲姑娘所住的地方。多亏仙姑庙的王道人可 怜我,许我在庙里的戏台下面安身,我时常帮他做些杂 事,碰上我讨不到饭的时候,他也把些吃剩的斋饭给我 吃,我就是这样过了一年多

17、的日子。 莲 姑 (哭)啊,大哥!(抚着黄大傻的手)大哥,你好好 睡。我今晚招呼你。 魏福生 (暴怒地)不能!莲儿,快进去,这里有我招呼,不要 你管。你已经是陈家里的人,你怎么好看护他?陈家 听见了成什么话!(见莲姑还握着黄大傻的手)你还 不放手,替我滚起进去!你想要招打? 莲 姑 你老人家打死我,我也不放手。黄大哥,可怜的黄大 哥,我是再也不离开你的了。死,活,我都不离开你! 魏福生 我偏要你离开他。偏不许你们在一块你这不孝的东 西!(猛力想扯开他们的手,但他们抓死不放。暴怒如 雷,猛力扯开他们的手,拖着莲姑往房里走)你这畜 生,不要脸的畜生,不打你如何晓得厉害!(拖进房 里) (1924

18、年 1 月) 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选文主要围绕魏福生和莲姑父女间的冲突展开,塑造莲姑勇于追求爱情的形象。 B.魏福生说是为了黄大傻有前途而打骂驱逐他,实际是嫌贫爱富,故意拆散恋人。 C.“晦气”“背时东西”等称谓,表达魏福生因所获非虎而产生的沮丧愤怒之情。 D.黄大傻渴望亲情,所以怀念“小时睡过的竹床”,每晚都去山上看魏家的灯光。 7.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祖母误解了莲姑口中的“怕老虎”,这一误会的设置,意在突出祖母年老愚钝。 B.黄大傻的大段陈词,既体现他深情的形象特点,也符合戏剧语言的抒情性特点。 C.文末魏福生的

19、咒骂和“扯”“拖”等舞台动作,形象写出了人物的专制与独断。 D.选文采用了明暗双线结构,明写魏家打虎置办嫁妆,暗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8.选文开篇连续四处舞台说明写到人声、狗叫声等,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无巧不成书”,文学作品中的巧合往往蕴含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5 分) 10.中国文学作品塑造了祖父、父亲等诸多家长形象。请从红楼梦四世同堂或鲁迅小说中选取两位不同的家长,对比分析其形象特点。200 字左右。(8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20、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时殷浩与桓温不协, 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 因以与浩书以戒之, 浩不从。 及浩将北伐, 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 言甚切至

21、。 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时东土饥荒, 羲之辄开仓振贷。 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 并筑室东土, 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于石崇,闻而甚喜。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

22、曰: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 姥又持扇来, 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 皆此类也。 年五十九卒, 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B.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C.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D.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12.下列对文中

23、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即堂房亲属,次于至亲。王羲之与司徒王导是侄子与堂叔伯的关系。 B.吏部尚书,古代官名。掌管人事任免权,因其重要性成为六部尚书之首。 C.王右军,以官职作称谓,多用于自谦。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杜拾遗等。 D.赠,指对死者追封爵位。大臣死后,朝廷会根据其功绩赠予官职或爵位。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王羲之富有才华,不重功名。他年少有美誉,因富有才器屡被征召,却不愿接受任命。 B.王羲之颇有远见,预判精准。他从殷浩与桓温的不和判断北伐会失败,结果如他所料。 C.王羲之关心百姓,救济民生。东部闹饥荒

24、,他开仓赈济百姓,多次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徭役。 D.王羲之书法绝伦,为世所重。随手给门生和蕺山老姥写的字都极值钱,引得人们争相购买。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4 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 分) 15.王羲之为什么初到浙江,便有“终焉之志”?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617 题。 伍员庙 瞿佑(明) 一过丛祠泪满襟,英雄自古少知音。 江边敌国方尝胆,台上佳人正捧心。 入郢共知仇已雪,沼吴谁识恨尤深。 素车白

25、马终何益,不及陶朱像铸金。 【注】伍员,即伍子胥,名员。曾助吴王破楚都,败越国,后因吴王听信谗言而被赐死。素车白马,传说伍员被杀害后,魂魄乘素车白马,随钱塘江潮来去。陶朱,即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照应题目,写诗人谒祠感其人之事,“泪满襟”三字绘出诗人形象,奠定全诗基调。 B.颔联写出吴国的外忧内患,敌国正卧薪尝胆准备复仇,本国却沉迷于美人的歌舞宴饮。 C.颈联写吴人都知伍员已经雪耻, 却没人了解他对吴国未来的担忧, 照应前文英雄少知音。 D.这是一首怀古诗,全诗主要笔墨用于览古迹,写古人,叙古事,只在末尾抒发怀古

26、之情。 17.诗歌尾联中“不及”二字蕴含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 , ”两句,批评了以李渤为代表的、只了解表面而不能深入实际探求石钟山得名原因的人。 (2)屈原在离骚中通过“ , ”两句,表达了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乐趣,自己唯独把爱美德当做追求的常态。 (3)姜夔的扬州慢善用今昔对比,如上片用昔日名都反衬今日空城,下片以昔日二十四桥美景反衬今日“ , ”的哀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27、 题。 古往今来, 书籍无数, 没有人能够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 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 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

28、验是,无论论语还是红楼梦,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 这差不多证明了优秀的心智品质。不过,虽然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 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 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 19.下列对材料中画横线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9、) A.处“单凭一己之力”可替换为“单枪匹马”,意思基本不变。 B.从修辞角度看,处与“他那火烧火燎的脾气,仿佛冒着气的油锅”相同。 C.处“这个”是指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从阅读经典中获得灵魂的觉醒。 D.处问号的用法,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基本相同。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证明。不过,虽然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 B.能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证明了优秀的心智品质。不过,虽然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 C.能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

30、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证明了心智品质的优秀。不过,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 D.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优秀心智品质的证明。不过,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 21.请依据材料,给“经典”下一个定义,不超过 40 字。(4 分) 22.临近暑假, 某校拟举办以“读经典”为主题的暑期校园读书节, 小文负责读书节的海报宣传工作。请你结合上面材料,替小文拟一副对联作为海报宣传语。(4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漫画神话,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神话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31、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42 分) (一)现代文阅读(19 分) 1.(3 分)D(A.偷换概念;B.以偏概全;C.背离原文) 2.(3 分)A(强加因果) 3.(3 分)B(常二爷不属于乌合之众) 4.(4 分)首先引出论证话题,情绪传播成为信息传播中的一道景观;(1 分)然后指出情绪传播的特征(负面情绪比正面情绪传播更快);(1 分)最后从两方面分析这一特征的原因,一是在表达意见的方式上,网民善于借题发挥,二是从社会心理层面,人们往往具有盲目从众心理。(2 分)(考生按照四个段落分析,意思对也可) 5.(6 分)网民要有理性和独立

32、判断;要就事论事,不要借题发挥、盲目从众、被他人情绪所控制。涉事部门不回避矛盾,正视舆论,及时发声;迅速、公开相关调查结果,使过程和结果信息透明化。舆情管理部门利用技术及时了解和判断网民情绪;及时干预并恰当引导,争取使负面情绪转向正面情绪。(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23 分) 6.(3 分)B(A.错在“魏福生和莲姑父女间的冲突”;C.错在“所获非虎”;D.错在“渴望亲情”) 7.(3 分)A(用意分析错误) 8.(4 分)各种声音由远及近,提示所获之“虎”离家越来越近,渲染了紧张气氛,增强了画面感;(2 分)越来越近的声音凸显了祖孙二人截然不同的表现,莲姑的极度忧虑增加

33、了剧本的悬念感,推动剧情发展。(2 分) 9.(5 分)魏福生为了给女儿添嫁奁而去捕猎老虎,没想到伤了人,偏巧伤的又是女儿的恋人黄大傻;(2 分)这一巧合蕴含着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正因为黄大傻的痴情,才会每天晚上到后山远远的看心上人窗户上的灯光,才有了被误伤的可能;(2 分)这一巧合也加剧了后文的矛盾冲突, 使黄大傻与魏福生有了正面交锋, 也使其内心世界得以全面展开。 (1 分) 10.(8 分) 参考示例: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爷和鲁迅作品药中的华老栓都是一家之长,他们都竭尽全力去爱护家人。国难当头,祁老太爷苟且忍辱换取全家太平,华老栓为了医治儿子的病用全部家当换来人血馒头。他们都有忍耐的成分

34、,但不同之处在于,祁老太爷看到再软弱下去连家也保不住的时候,他会醒悟抗争,体现了他的底线和尊严,令人敬重;华老栓麻木无知,一味卑微退让,任人摆布,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比点明确 4 分,家长形象分析准确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20 分) 11.(3 分)D 12.(3 分)C(“多用于自谦”有误) 13.(3 分)D(王羲之给门生写的字被门生的父亲刮去,并没有被人购买) 14.(8 分) (1)(4 分)扬州刺史殷浩向来很看重王羲之,劝他应召从命,于是给他送去一封信。(第一句 2 分,后两句每句 1 分) (2)(4 分)(我)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

35、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或“荒谬”)的。(每句 2 分) 15.(3 分)羲之向来喜欢服食养性,不喜欢在京师;会稽有秀丽的山水;会稽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名士。(每点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16.(3 分)D(“只在结尾抒发”错,情感抒发贯穿于前三联中) 17.(5 分)“不及”,意思是素车白马的伍员比不上功成身退的范蠡。(1 分)其中情感复杂:一是正话反说,表达对英雄无人赏识的遗憾,以及对当权者昏聩无能、不识英雄的愤慨;(2 分)二是悲愤之下心灰意冷,表达明哲保身的无奈之情。(2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每空 1 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

36、8.(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自以为得其实 (2)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3)波心荡 冷月无声 三、语言文字运用(14 分) 19.(3 分)B 20.(3 分)C 21.(4 分)经典是经过时间检验,具有灵魂与生命力、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和灵魂觉醒的书籍。(主干 1 分,三个修饰语各 1 分) 22.(4 分)(对仗工整 2 分,内容恰当 2 分) 示例 1:好书熏染人文修养 经典觉醒个性灵魂 示例 2:在阅读中感知灵魂的觉醒 于交流间共享经典的魅力 四、作文(60 分) 23.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侄子。王羲之年幼时说话有点口

37、吃,人们并不觉得他有什么超出常人之处。十三岁时,曾去拜访周顗,周顗仔细打量他,深感他非同寻常。当时,酒席上烤牛心这道菜最为珍贵,客人们还未品尝,周顗先割下一块递给王羲之,从此开始显名于世。长大后,能言善辩,以耿直刚正著称。尤其擅长隶书,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人们评价其笔势,认为飘逸若浮云,矫健若惊龙,很受伯父王敦、王导器重。当时陈留人阮裕负有盛名,做王敦的主簿。王敦曾对王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有出息的子弟,应当不比阮主簿差。”王羲之少负美名,朝廷公卿都喜欢他的才气,多次召他做吏部尚书,都推辞不去任职。又授予护军将军之职,又推辞不肯接受。扬州刺史殷浩向来很看重王羲之,劝他应召从命,于是给他送去一

38、封信。王羲之被封为护军将军后,(殷浩)又极力请求他担任宣城郡太守之职,(王羲之)不答应,于是任命他为右军将军。那时殷浩与桓温不和,王羲之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内外团结和睦,因而写信告诫殷浩,殷浩不听。等到殷浩兴兵北伐,王羲之认为必败无疑,写信阻止殷浩,言语十分恳切。后来殷浩率兵北伐,果然被姚襄打败。那时,东部地区遭到饥荒,王羲之经常开仓赈济灾民。但朝廷赋税徭役繁重,吴越之地特别严重,王羲之常常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役,多被朝廷采纳。王羲之酷好服食丹药保养身性,不乐意住在京城,初到浙江,便打算长住以终老死。 会稽山清水秀, 名士多居此地, 谢安未做官时也隐居在此。 孙绰、 李充、 许询、支遁等人都以文

39、章著称于世,他们一同在会稽山水间筑屋安居,与王羲之志趣相投。王羲之曾与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饮酒,王羲之作兰亭集序以阐述自己的志趣:“(我)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人看今天人,正像今天人看古代人一样,可悲可叹啊!”有人将潘岳的金谷诗序与这篇序相比,将王羲之与石崇相比,王羲之听说后十分高兴。曾经有一次到门生家,看见侍从家的榧树桌子表面十分光洁,便在上面挥笔书写,字体真、草各半。后来字迹被门生的父亲误刮掉了,门生懊恼痛惜了好多天。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位老妇,手持六角扇叫卖。王羲之在每把扇上写了五个字。 老妇起初有些不快。 王羲之便对老妇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所写, 就可以每把卖得百钱。 ”老妇照此话去做,果然人们争相购买。过了一些时候,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求写,王羲之笑着不作回答。其书法被世人看重,由此可见。王羲之五十九岁去世,朝廷赠封金紫光禄大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