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6380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共一、文言文阅读。(共 36 分)分) 1(12 分)默写。 (1) ,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2)少小离家老大回, 。(回乡偶书) (3) ,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5)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2(3 分)阅读古诗词,完成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下列四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

2、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这首词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抒写了江南乡村的清幽恬静。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宁静与优美。 D下阕中词人的情感由不见客舍的焦急迷茫转为“忽见”的快乐。 3(9 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以上内容选自课文 ,作者是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 (3)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或异二者之

3、为”中的“之”字,和“吾欲之南海”中的“之”字意思不相同。 B.文中的“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类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4(12 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 【注释】长者子:年长

4、有声望之人的儿子,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售:卖出去。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方得一车: 以其贵故: (2)长者子将“沉水”“烧为炭”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二、现代文阅读。(共二、现代文阅读。(共 34 分)分) 5(15 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植物“预测术” 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十一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 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

5、虽说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 科学家发现, 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 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 对称, 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 真像低眉顺目、 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 通常情况下, 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 30 分钟舒展枝叶,日落 30 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 60 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 40 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

6、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 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l983 年,日本秋田发生 7.6 级地震。震前 20 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 l0 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 6 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凤凰树、漆树等等。 还有

7、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下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 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 150 多岁的“气象树”,当地人叫它青冈树。它的叶子颜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一般是深绿色;当叶子变红的时候,就预示两天内这一带将要下大雨;雨过天睛,叶子又恢复成深绿色。多年来,当地农民就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安排农活的。 在安徽省和县高关乡大滕村旁,有一棵树龄 400 多年的老榆树,它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这棵树如果在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就预示雨水多;如果它跟别的树一样,按时节发芽,树叶长得疏密有致,就预兆风调雨顺;要是它推迟发芽,叶子长得又少,就预示雨水少,有旱情。几十年来的观察

8、资料证明,它对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 这些植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它的根系敏感地捕捉到了地球内部的物理、 化学和磁场等复杂的变化。 那为什么其他植物不具备这种功能?看来, 要想解开植物预测的机理,还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么将在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树立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1)结合内容,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以下选文是从原文中截取的一段,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它应处的恰当位置。 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1976 年,唐山发生 7.8 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

9、顶部 20 厘米处,全部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 以上这段文字应该放在文中的如下位置 A.之间 B.之间 C.之间 D.之间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研究植物预测功能的意义。 6(19 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镜子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

10、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可是拨出几次都是忙音。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着保安嚷道:“我是来做报告的,知道吗?是应邀来作报告的!” 张处长的责备一声高过一声,保安依旧岿然不动:“对不起,我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张处长的脸开始涨红:“规定?规定是人制定的,知道吗?”午后的骄阳里,张处长汗涔涔的脸更红了。他上下打量那名保安,又转到他的身后瞅了瞅:“小同志,做事要灵活,别一根筋!”张处长明显拿出教训下属的语气。 那名保安依然不理张处长

11、,这让张处长更气愤了:“大学是开放的,知道吗?没有围墙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知道吗?”这时的保安居然微微笑了一下:“道理,我说不过您,也希望您别为难我,学校的规定我不能破坏,这是我的职责实在对不起!”保安的话让张处长愣住了,认真地看看他,还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放弃了。 张处长只好接着拨电话。 这次终于通了。 学校领导听说情况万分惊讶, 告知他马上派学生到南门接他,并且不住地赔不是。 张处长的心情好了一点,一种优越感慢慢袭上心头。他瞥了一眼保安:“你很尽责。如果你为人处世的经验再丰富一些就好了。”见保安站在那儿没什么反应,又踱起了方步:“你不知道,你们张校长是我老同学,这次讲座就是他邀请我来的”

12、 保安还是无动于衷的一副神态。就在这时,两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个急忙向张处长道歉,另一个则拉过保安耳语起来。 张处长的脸上见了笑, 可几秒钟又定格了, 他看见保安对那名学生依然摇头。保安再次理直气壮地说:“没有通行证,谁打招呼也不行!”那名学生的脸气白了,狠狠地瞪着保安。 看热闹的学生窃窃私语。张处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拎着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很长时间,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张处长总是进入不了状态。于是,他决定来个题外话,就讲他刚才遇到的事。他讲了他的gn g,讲了他的困惑台下的议论声很嘈杂,这让张处长更窘迫。 走出南门时,张处长不由得朝门岗望了一眼。夕阳下,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

13、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 2012,有删改,作者田洪波) (1)根据拼音写汉字:gn g (2)本文围绕车子进校门事件写了张处长与保安的四次交锋。请补写出其他两次交锋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 张处长申明应邀来校讲学 保安坚持原则不肯放行 第三次 第四次 张处长拨通电话学生来接 保安理直气壮依然拒绝放行 (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4)有人认为文章结尾“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

14、流过泪痕”是败笔。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5)文章只字未提镜子,却以“镜子”为题,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很小,却像一面镜子。 B.折射出现实社会中有些人漠视规则,为一己之私随意变通的现象。 C.告诉我们做人要灵活,懂得变通, D.传递一种观念: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均应尊重规则。 三、综合运用。(三、综合运用。(20 分)分) 7(20 分)某校九年级将开展鲁宾逊漂流记的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到同学们的活动中来,完成下列题目。 (1)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是 (国籍)的 (人名) (2)请按照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排列下列情节的先后顺序。(只填序号) 发现野人

15、抗争病魔 搬运安家 平息叛乱 顺序: (3)鲁滨逊漂流记也曾被译为鲁滨逊历险记,你认为哪种翻译更合适?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述理由。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本书。你认为他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和你的阅读体会,谈读这个问题。(100 字以内) 第二部分写作。(第二部分写作。(60 分)分) 8(60 分)题目:长大,真好 要求:(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 第一部分阅读。(第一部分阅读。(90 分)一、文言文阅读。(共分)一、文言文阅读。(共 36 分)分

16、) 1 (1)千磨万击还坚劲 (2)乡音无改鬓毛衰(注意“鬓”的书写) (3)沉舟侧畔千帆过 (4)在乎山水之间也 (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注意“婵”的书写) 2(3 分)A.有误,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故说法错误。 3(1)岳阳楼记范仲淹 (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与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C 有误,是都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类的人。 4(1)才;原因。 (2)沉香木很长时间没有卖出去,他感到疲劳厌烦。 (3)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 二、现代文阅

17、读。(共二、现代文阅读。(共 34 分)分) 5(15 分)1)开篇由红楼梦发生在大观园里的怪事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说明内容。 (2)B (3)举例子、列数字;准确具体说明了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 (4)能够有效防范地震等自然灾害,减少损失;能够有效预测天气变化情况,便于合理安排农活等。 6(19 分) (1)尴尬 (2)张处长未办证件驱车进校;保安遵守制度阻止入校;张处长大讲道理要求变通;保安忠于职责无动于衷。 (3)外貌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保安铁面无私的形象,为下文写他拒绝张处长的车进入校园埋下伏笔(作铺垫)。 连用两个副词“必须”,加强

18、命令语气,写出保安态度坚决,没有商量余地的情状,表现出保安的忠于职守。 (4)示例一:不是败笔。这样写,暗示了坚守原则的保安在现实生活中却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况,使主题更加深刻。 示例二:是败笔。从全文看,保安虽然是个普通人,但他内心很强大,不会因为受到批评而流泪。这样写,与上文中保安的形象不吻合。 (5)C 三、综合运用。(三、综合运用。(20 分)分) 7(20 分) (1)英国 丹尼尔笛福 (2) (3)示例一:赞成“漂流”译法,可以从名著中鲁滨逊不甘于过安稳平庸的生活,一生都在四处闯荡的角度来分析。 示例二:赞成“历险”译法,可以从鲁滨逊勇于挑战,一生多次遭遇险境的角度来分析。 (4)示例:之所以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因为男孩子们好奇心强,喜欢冒险,也很淘气。在生活中就有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读了这本书,他们就受到了启发,变得勇敢、变得坚强,从而学会生存,学会独立,知道怎样解决困难,成为一个成功者。而且这本书中主人公就是以男孩的形象出现,很适合男孩子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