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杭州市拱野区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提优卷(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6248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杭州市拱野区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提优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杭州市拱野区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提优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杭州市拱野区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提优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杭州市拱野区八年级下科学期末模拟提优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浙江省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西湖区西湖区 2022022 2 年年八年级八年级下下科学科学期末模拟期末模拟提优卷提优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6 60 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8 月 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 C,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个环状碳分子 C18中共含有 18 个( ) A. 原子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 2.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

2、于填充灯泡作保护气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属于空气污染物 3.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 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 “带正电的物质” 相当于图中的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1.69 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4.4g 二氧化碳和 3.6g 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一定含 C、H

3、;一定不含 O;可能含 O;一定含 O;分子中 C、H 的原子个数比为 1:2;分子中 C、H的原子个数比为 1:4。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6.如图所示,美国研究人员设计发明了一款“发电足球”,能将踢足球时足球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则球内安装的发电装置利用的工作原理图是( ) 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生成了三种物质 B. 参加该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1:2 C. 反应前后各分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位置换反应 8.重水的主要作用是作

4、为核反应堆的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1,相对原子质量是 2,下列说正确的是( ) A. 重氢原子核内有 2 个中子 B. 重氢离子核外有 1 电子 C. 重水的相对分子量是 18 D. 氢原子和重氢原子化学性质一样 9.如图所示,A 是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条形磁铁,B 是螺线管。闭合开关 S,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将变阻器 R 的滑片缓慢向右滑动,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通电螺旋管的上端是 N 极 B. 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C.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变大 D. 实验中应用了电流的磁效应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10.把一条

5、大约 10m 长电线的两端连载一个灵敏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上,形成闭合导体回路。两个同学迅速摇动这条电线可以发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摇绳发电现象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 B. 摇绳发电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的过程 C. 两个同学东西方向站立时发电的可能性较大 D. 两个同学南北方向站立时发电的可能性较大 11.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6、 12.世界上第一台电机的原理如图所示:在一个盘子内注入水银,盘子中央固定一个永磁体,盘子上方悬挂一根导线,导线的一端可在水银中移动,另一端跟电池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电池的另一端跟盘子连在一起,接通电路,悬挂的这根导线就能运动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机的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B. 电机的原理跟现代发电机的原理相同 C. 如果将盘内的水银换成水,那么悬挂的导线将运动得更快 D. 把电池的正、负极对调,导线的运动方向不会改变 13.维生素 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 C 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

7、素 C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1 个维生素分子由 6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6 个氧原子构成 B. 维生素 C 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43 C. 维生素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6 D. 维生素 C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5% 14.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主要成分是 KClO3、MnO2和 Sb2S3(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主要成分是红磷(P)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借助摩擦产生的热,KClO3在 MnO2催化下放出 O2,使红磷燃烧。同时 Sb2S3也可与 O2反应生成 Sb2O3和一种气体。 Sb2S3燃烧生成 Sb2O3和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8、( ) A. Sb2S3+8O2Sb2S3+3SO2 B. Sb2O3+9O2Sb2O3+3SO2 C. 2Sb2S3+8O22Sb2O3+6SO2 D. 2Sb2S3+9O22Sb2O3+6SO2 15.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产生 CO、CO2和 H2O。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表中的 a 值为 1.4 B. 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一定相等 C. 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3:4 D. 生成的 CO 和 CO2分子个数比为 1:3 16.以下原理与应用上下对应正确的是( ) 17.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

9、。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 光照强度不变时,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A 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 两条曲线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C. 叶面积指数大约为 5 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 叶面积指数超过 7 时,有机物不再积累 18.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 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 t3时

10、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打开了止水夹 D. 通过 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 1/5 19.科学家在低温下合成了一种化合物,其分子模型如右图所示,其中 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该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时,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 m(CO2):m(H2O)=44:18 B. v(C5H4):v(CO2)=1:5 C. m(CO2):m(H2O)=55:18 D. v(C5H4):v(CO2)=1:2 20.如图是坤坤同学设计的汽车尾气中 CO 排

11、放量的检测电路。 当 CO 浓度高于某一设定值时, 电铃发声报警。图中气敏电阻 R1阻值随 CO 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铃应接在 A 和 C 之间 B. CO 浓度升高,电磁铁磁性减弱 C. 用久后,电源电压 U1会减小,报警时 CO 最小浓度比设定值高 D. 为使该检测电路在 CO 浓度更低时报警,可将 R2 的滑片向下移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626 分分) ) 21.(4 分)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正六价的硫元素 。 (2)钠离子的化学式 。 (3)保持二氧化碳化学质的微粒 。 (4)符号“2Cu”的含义 。 22.(4 分)A 是

12、相对原子量最小的元素,B 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可供人体呼吸,C 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A 元素和 B 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 , C 元素组成的单质 。 23.(4 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空气中的 可用于食品防腐保鲜,也是制造化肥和炸药的重要原料;空气中的 是形成云或雾的主要物质;空气中的 ,这种物质的固态在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以用于人降雨;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 不同。 24.(4 分)向盛有相同浓度和体积石灰水的甲、乙两只试管分别放入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 20 粒、已煮熟及消毒的

13、蚕豆种子 20 粒(如图所示)。几天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试管 (选填“甲”或“乙”)。对乙试管中使用已煮熟的蚕豆种子的目的是 。为保证实验时无 干扰,需要对所用的蚕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25.(4 分)温度能明显影响金属导体和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金属导体和一种半导体的“电阻温度”特性图线。根据这一特性,它们不仅可以用来测量温度,还能作为热传感器运用到自动控制电路中。如图乙所示是一款利用热传感器设计的高温报警器电路,闭合开关启动报警器,此时 P 端为 极,当环境温度过高时,电铃会被接通发出报警声。热传感器接在电路中的 (选填“a”或“b”或“c”)位

14、置,热传感器应使用图甲中的 (选填“金属导体”或“半导体”)。如果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W 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到某一位置,电铃也会被接通发出报警声。 26.(6 分)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早在公元三世纪,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即如图反应,其中“白石”即石灰石, “白灰”即氧化钙。 资料二:1754 年布莱克首次制得 CO2,并完成了如图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9 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就可以制作出碳酸水。1823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加压得到液态二氧化碳。 (1)反应发生后

15、,可得到的气体为 ;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碳酸水”与“液态二氧化碳”在成分上的区别主要是 。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838 分分) ) 27.(10 分)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 (1)本实验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填字母)。 (2)写出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 上述反应的理论产氧率为_ 产氧率=m氧气m高锰酸钾100%,结果精确到 0.1%。 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发现实际产氧率远高于上述数值,则可能的原因有_(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 (3)某同学进行该实验并用

16、排水法收集氧气,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 a.未检查装置气密性即向大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 b.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c.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28.(8 分)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取长、宽、高分别是 5 厘米的铁块和土壤, 分别放入 2 只大烧杯中。 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注水,当快要浸没土壤或铁块时,_,直到水把土壤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请回答: (1)补全实验步骤_。 (2)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加水时,会看到土壤快表面产生了

17、许多_同样体积、同样性质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_。 (3)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 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_。 29.(6 分)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科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将_(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3)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 30.(6 分)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金做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 1:在水平桌

18、面上放置一小车,小车上固定一块条形磁铁(如图)。 步骤 2:当闭合开关时,小车会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记录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距离。 步骤 3:断开开关,把小车重新放在起始位置,依次向右移动变阻器滑片,闭合开关,记录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距离。4 次的实验数据如下: (1)请你在图中用一根导线(用笔画线代替)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2)通过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 (3)电磁铁的磁性不仅跟电流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线圈的匝数有关,若要研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已知线圈的电阻不能忽略,那么将滑动变阻器的连接线从 a 处移动到 b 处后,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_,然后再记录小车运动的距离。

19、 四、解答题四、解答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727 分分) ) 31.(6 分)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情况,取两株大小基本一致、发育相近的健壮的天竺葵苗,分别放在等质量的 A、B 两瓶液体中培养,其中 A 瓶装蒸馏水B 瓶装土壤浸出液。经过一段时间后,抵 B 两瓶植株在质量和长势上的变化如下表: (1)B 瓶植株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植株进行_作用,合成了有机物。 (2)A、B 两瓶植株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_作用散失到空气中,因此,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调节气候。 (3)经测定每升 B 瓶溶液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 1.4 克,那么我们在配制此溶液时,在每升水中应加

20、入多少克 NH4NO3?(假设溶液中的氮元素全部由 NH4NO3,溶解过程中忽略体积变化) 32.(4 分)木糖醇和普通的白糖相比,具有热量低的特点,常用于减肥食品。已知该有机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约为 7.9,氧元素质量分数约为 52.6,且每个分子中含有 5 个氧原子。试回答: (1)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取整数); (2)该有机物的化学式。 33.(7 分)完成下列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研究方案】先称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物质减轻的质

21、量即为产生氧气的质量,从而求出氯酸钾的质量。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固体混合物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相关数据如右图所示。请你计算: (1)反应中产生氧气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继续研究】为了分离回收二氧化锰和氯化钾,他们在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 80 克水使其中的氯化钾完全溶解,然后通过过滤使二氧化锰与液体分离。请你计算他们得到的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过滤中水的损失不计) 34.(10 分)去年杭州市出现了明显的暖冬,冬季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明显偏高,科学家认为这是大气中 CO2含量的增加而引起的“温室效应”。 (1)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科学家提出多种方法。其中有人提出

22、将 CO2通过高压管道,通入深海海底储存,以减少 CO2的排放,但也有一些人提出反对意见下列反对意见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将 CO2收集和通入深海海底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也会加剧 CO2的排放 B几十万年以来海水的 pH 保持在 8.2 左右,大量 CO2溶解在海水中,会使海水的酸性增大,破坏海洋的生态环境 C将 CO2储存在海底,会严重影响陆上植物的光合作用 D当发生海底地震时,深海海底储存的 CO2会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2)在科学家的眼里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可以像发生光合作用那样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所需要的产物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研究成果表明:在 440

23、和 800 个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直径最大可达 1.2 毫米,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 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 理论上 66 克二氧化碳可以制得_克金刚石。 (3)就目前而言,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保护植被,且大规模的植树造 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光叶绿体淀粉(贮存能量) 十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_元素。晴天,绿色植物通常每平方米的叶片每天约需要吸收 5 克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则一棵叶片总面积为 176 平方米的香樟树,10 天内吸收的碳元素有_克。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24、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60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B D B C C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D C C D C B C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626 分分) ) 21.(4 分)(1)6S;(2)Na+;(3)CO2;(4)2 个铜原子。 22.(4 分)(1)H2O;(2)Al。 23.(4 分)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沸点。 24.(4 分)甲;对照;微生物呼吸作用

25、;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5.(4 分)N;C;半导体;右。 26.(6 分)(1)CO2;(2)CO2+Ca(OH)2=CaCO3+H2O;(3)碳酸水中含有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碳酸分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而液态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 30 0 分分) ) 27.(10 分)(1)AE (2)2KMnO4K2MnO4+MnO2+O2 10.1%K2MnO4或 MnO2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 (3)bc 28.(8 分)(1)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 (2)气泡(3)土壤有空气 (4)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29.(6 分)(1)光合(2)左移(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0.(6 分)(1)如图(2)线圈匝数一定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3)移动滑动变阻器保持线圈中的电流不变 四、解答题四、解答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727 分分) ) 31.(6 分)(1)光合 (2)蒸腾 (3)4 克 32.(4 分)(1)152 (2)C5H12O5 33.(7 分)(1)4.8 克 (2)76.6% 8.5% 34.(10 分)(1)C (2)方程式略 6 (3)C、H 24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