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6191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2020-2021 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一、积累运用(2323 分)分)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八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之旅马上就要结束,这半年中,我们与迅哥儿一起随着归省_(A.xn B.shn)的母亲,伴着 ch n ch n_的水声,看了最好看的戏,吃了最好吃的豆;我们也曾跟随吴伯箫暖 rn rn_的灯笼火光,畅想烈火燎原的盛况;我们还曾见过黄河壶口的一川大水,跌得粉碎, _如泉,哀哀打转,像聆听一曲交响乐,观赏一幅写意画。 2. 古诗文默写填空 不少诗词在表情达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如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1)_,_”和陆游 卜算子咏梅 中“ (2) _, _”都表达了词人孤傲高洁的品性;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喊出的“(3)_,_!”这两句传达出的忧国忧民的精神,与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借主人公的心理“(4)_,_”表达的对穷苦百姓的悲悯之情大致相类。 3. 知识网红罗胖罗振宇从央视辞职后,先开公众号做“罗辑思维”私媒体,后又开公司做“得到”APP,从事知识服务。一路开挂,名利双收。每次他回家跟老父亲聊起自己的工作,谈到自己取得的成就,父亲就会郑重其事地来一句:“你可不要骄傲。”当父亲这么说的时候,他总感觉很不是滋味,却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只好沉默。请从下面三个选项

3、中选一句你觉得应对得最好的话推荐给罗胖,并阐明推荐理由。 A:我哪儿骄傲啦?我压根就没骄傲。真没劲,下次不跟你聊了。 B:我知道,我知道。您别担心,儿子我也就是跟您这么聊,在外面我不会乱吹的。 C:我已经老大不小了,早就学会不骄傲了。我跟您聊我取得的成就,是想要您能为儿子我感到骄傲。 我选_。理由:_。 4. 名著阅读。 每一位青少年(成长者)在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幸事莫过于拥有一位了不起的引路人。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就有了许多机会遇见人生的引路人。请依据你的阅读经验,完成下表。 (只选择其中的两条作答。若选第条,答题时请先写出书名。 ) 书籍名 成长者 引路人 人生引领 (示例) 傅雷家书 傅聪

4、 傅雷 傅雷对傅聪既有生活上的指导,教他西方人的礼仪,叮嘱他注意安全,劳逸结合;也有艺术上的探讨和道德修养上的教诲。最终,傅聪成为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_ _ 苏菲的世界 苏菲 _ _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青年们 _ _ _ 我 (读者) _ _ 二、阅读(二、阅读(3737 分)分) (一)(一) 非文学作品阅读 改变历史的神奇织物棉花 棉花,锦葵科棉属植物,英文名 cotton。棉花其实不是“花”,而是花凋谢后的果实棉桃(也叫棉铃)里保护种子的絮状纤维。这种絮状纤维,经过简单加工后可纺纱织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在我国,拥有悠久种植历史的主要是从

5、西域传入的非洲棉和从印度传入的亚洲棉。而现在我国所种的棉花,99%都是源于美洲中部的陆地棉。 “木棉”从西来,“吉贝”由南始 棉花种植历史久远。考古学家在距今 4000 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A 大约于公元 3 世纪前后,非洲棉传入我国新疆。可能在唐朝时已经通过河西走廊传到黄河流域了。但是,B 在唐朝,在广大内地,棉布还是稀有珍贵之物。如中唐时,贾昌(人名)“行都市间,见有卖白衫白叠布,行邻比廛间。有人禳病,法用帛布一匹,持重价不克致,竟以幞头罗代之”。由此可见由棉布织成的“白叠布”在当时是很珍贵的,以致“(1)持重价不克致”。 元朝时,元世祖忽

6、必烈“奖励农桑”,推动了非洲棉在我国的种植。公元 1273 年,元朝颁布农桑辑要一书,内有“苎麻本南方之物,木棉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苎麻艺于河南,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木土无异,二方之民, (2)深荷其利。”这里的“木棉”指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棉花”。 亚洲棉原产印度,1928 年,在印度河流域的摩亨支达佛发现了距今 4500 年的棉布标本。大约在公元前500 年左右,棉花和棉布传播到了地中海一带,欧洲人形象地称棉花为“植物中的羔羊”。C 与此同时,亚洲棉也从印度河流域向东传播,经越南、柬埔寨等地传到中国。到了西汉以后,关于海南岛民用棉花织布的记载就不绝于书了。西汉时,棉花经海南岛慢慢

7、传至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等地,但直到宋代才推广到长江流域。明太祖朱元璋以法令的形式强行推种棉花:“凡民田五亩到十亩,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植棉成为国家战略。明万历二年嘉定城修的西门外高义桥上有副楹联:“西成万户稻梁入,东望千艘吉贝(吉贝,古印度文棉花的音译)来。”将棉花种植提到和水稻种植相同的高度。 十九世纪末,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一带高原地区的陆地棉传入我国。该棉种产量更高,棉花纤维质量更好,我国普遍改种该种棉花,棉花种植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黄婆婆”到“南京布”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这首民谣中的“黄婆婆”,就是中国棉纺织发展历史中的重量级

8、人物黄道婆。黄道婆(1245-1330 年) ,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徐汇区)人。她在海南岛向当地黎族人民学会了精良的棉纺织技术,又把这种技术带了回来,并进行了改良,后来传遍整个江南。元、明、清三代约 600 年,以松江府为中心的江南棉纺织业独步全国,其产品远销各地,有“(4)衣被天下”之称。据学者估计,明清两代松江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大约占其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年产棉布4000 万匹以上。不仅松江府,苏州、杭州、常州、镇江、嘉兴、湖州等周边地区也都得此泽福,“(3)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 18 世纪下半叶开始,松江棉织品还大量销往欧洲等地。世界近代贸

9、易史上鼎鼎大名的“南京布”,指的就是以南京为中心的南直隶广大地区生产的棉布当然松江最为重要。1786 年,“南京布”的外销量达 37.202 万匹;1795 年,出口增加到 100.5 万匹。最高的年份是 1819 年,多达 330 多万匹。 据说“南京布”带有淡淡的紫色,所以也称“南京紫花布”。“南京紫花布”远销欧洲,因为轻薄透气,亲肤性强,广受欢迎。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笔下的“小资”女人包法利夫人,穿着南京布的裙子;而大仲马笔下的基督山伯爵,则穿过“南京紫花布”的裤子。 (选自人文草木:16 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 ,有改动) 【注释】廛(ch n) :街市。幞(f )头:古代男子的一种头巾

10、。 父母带领小绍和小兴去新疆游学,打卡位于乌鲁木齐的“中国棉花博物馆”。 5. 小兴刚小学毕业,有些文字他看不太明白,请帮他解释下面(1) (2) (3)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并完成第(4)题。 (1)持重价不克致_ (2)深荷其利_ (3)恃此女红末业_ (4)关于“衣被天下”中的“被”字,姐姐小绍查阅词典,她觉得下面 A、B 两项最有可能但又难以判断,请你帮她选出正确的一项,并解释“衣被天下”在文中的意思。 A.b i,及,遍及。 尚书禹贡 :“东渐于海,西于流沙(沙漠) 。” B.p,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史记绛侯周勃列传 :“军士吏甲。” 我选择:_。解释:_。 6. 馆中配有讲解,小兴

11、弟弟也想尝试。请你依据文本,帮他拟写关于“南京紫花布”的说明文字,要求说明对象特征鲜明,文从字顺,并至少能运用一种说明方法。 7. 在“种植史”展厅中,他们见到了很多史料。小绍姐姐想起自己做攻略时找到的下面甲乙两则资料,觉得可以作为补充。你觉得它们可以分别作为文中画线的 ABC 三处文字中哪两处的补充? 【甲】大约成书于公元前 5 世纪的古籍尚书禹贡中说:“岛夷卉服,厥篚织贝。”这里所说的“岛夷”,指海南岛的居民;“卉服”,通常被认为是用棉布做的衣服。 【乙】不少诗人留下了吟诵这种物品的诗句,如杜甫:“细软青丝履,光明白氍巾”。 甲段:_。乙段:_。 8. 恰逢馆中举行“棉花代言人”投票活动。

12、弟弟和姐姐分别支持黄道婆和卢廷兰,二人相持不下。请你做个裁判,并从精神品质和所作贡献两方面给出理由。可参考文本和所给材料,但不能照搬。 【材料一】 卢廷兰,明代桃源(今泗阳县)人。于科举文章之外喜读天工开物 梦溪笔谈等古代科学类书籍。曾在赴乡试后参观南京织坊。 卢廷兰见到十个工人操纵一台织机, 便笑说: “君等如是操纵, 无乃太拙乎?”机工当即向他请教,卢廷兰便为他们重新设计,改进织锦工艺,以一人的十指代十人。他还按所织花纹编写歌谣,让机工边唱边操作,便于记忆。卢廷兰的名声很快传扬开去,织坊争相延聘。卢廷兰落第后长期在江南指导丝织工作,改革工艺,后卒于南京。江南机坊多设像祭祀,奉其为“卢祖”。

13、 (材料来源:“头条百科”、“卢廷兰泗阳明代人物专题”) 【材料二】 黄道婆,宋末元初松江乌泥泾人。她从小做童养媳,受到百般虐待。于是,她设法躲到了一条海船上,漂泊到了海南岛。当时,海南岛的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比较先进,于是,黄道婆便认真向他们学习。后来,她重返家乡,无私地教乡亲们植棉、纺纱、织布,又设计出更先进的整套纺织工具,还教大家把图案织进织物中。就这样,图案生动、色彩艳丽的“乌泥泾被”诞生了,不久便闻名全国。黄道婆去世后,当地人民建祠堂纪念她,名为“先棉祠”。 (材料来源:语文版课文黄道婆 ) 我选择_(人名)为棉花的代言人,理由是:_。 (二)(二) 文学作品阅读 日子你要一天一天地

14、过 王开岭 光阴尺码 北京台有档周播节目叫七日 ,其广告词这么说:“生活,就是一个七日接着一个七日。”我也做电视媒体,按同行眼光,这句话堪称神来之笔,既行云流水勾勒了百姓过日子,又将岁月和节目划了等号,自恋了一把。 可我老觉哪儿不对,似乎某根神经被偷咬了一口,后恍然大悟:它在光阴上的计量单位那个“七日”刺疼了我,它等于是在说,人生即一周加一周加一周 这尺码太大、太粗放了。它把生命密度给大大冲淡、稀释了。 若央视“春晚”给自己打广告,会不会说成“生活,就是一个春晚加一个春晚”呢?如此生命换算和记忆刻度,简直恐怖。 地铁,忽听一女孩感慨:你说哎,日子真快,眨眼又过年了,不就看了几部剧,听了几首歌嘛

15、,我夏天裙子还忘了穿呢 是啊,我们对光阴的印象愈发模糊,时间消费上,所用尺码也越来越大,日变成了周,周变成了月,月变成了年日子不再一天一天地过,而是捆成大包小包,甩手即一周、一月。A 打个比方,从前是步枪瞄准,现在则像冲锋枪,突突一梭子,点射变扫射,准星成废物。 一把尺子,毫米取消了,只剩公分。 “今天几号啊?”这声音无处不在。 我自己也常想不起日子,甚至误差大得惊人。那天,我寄一份文稿,末了署日期,竟将“2009”落成了“2007”。我明白,这不是笔误,是心误。 时间的粗化,意味着人生的恍惚、知觉的紊乱。 老日历之美 日子须一天一天地过。 如此,才知时、知岁、知天命。 时间危机,即人生危机。

16、没什么比握紧光阴更重要。 有天,突想起儿时的日历本,即 365 页的那种撕历,一天一页,平日乃黑色,周末为红绿,除公历日期,还有农历节气。记得每逢岁末,父亲总要去新华书店买本新历回来,用纸牌固定后挂墙上。早晨,父亲头件事即更新日历,他从不撕,而是用铁夹子将旧页翻上去,所以一年下来,还是厚厚一本。我最喜红绿两页,不仅颜色漂亮,更意味着可罢学了。 许多年了,我未见这种老历,总是豪华的挂历和台历。本以为它消失了,可去年逛厂甸庙会,我竟然遇上了,兴奋至极。 从此,我恢复了用老历的习惯。 和父亲一样,我也舍不得撕它,只是一页页地翻。 和父亲一样,这也是我每天起床后的第一道功课。 像精神上的广播操。 那感

17、觉很神奇,端详它,就像注视一个婴儿、欣赏一片刚出生的树叶。 B 一页页地迎接,一叶叶地告别,日子变得清晰、丰腴、舒缓。 它还每天提醒你,户外遥远的大自然正发生着什么:雨水、惊蛰、白露、夏至、霜降、秋分、小雪 我又恢复了“天时”的感觉,光阴“寸寸缕缕”的感觉,日子“一天一天数着过”的感觉。 生活,不再是条粗糙的麻绳,而是一串不紧不慢、心中有数的佛珠。 C 老日历,是我保卫生活的工具之一。 你不妨也试试。 (节选自散文日子你要一天一天地过 ) 小绍和同学小柯在图书馆看到这篇文章, 它选自著名作家王开岭的散文集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 。以下是他们的阅读感悟,请你依据题目要求和语境填入恰当的内容。

18、9. 他们读得很仔细,发现了一些问题。 (1)小柯:划线句 A 写得太夸张了吧,日子怎么可能像“冲锋枪”一样快呢! 小绍:不是这样理解的,_。 (2)小柯:划线句 B 中好像有错别字呀,“一叶叶地告别”,日历怎么可能“一叶叶”呢? 小绍:你仔细看看上下文哦。 小柯:哦,我明白了_。 (3)小绍:我觉得划线句 C 中“保卫”一词有点“大词小用”的感觉。 小柯:是的,我想起了散步这篇课文中也有很多“小用”的“大词”,还记得吗? 小绍:记得记得。你能说出“保卫”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吗? 小柯:没问题。_。 10. 关于文章大量分段的形式,他们联想到了学过的课文。 小柯:这让我想到安塞腰鼓了,作者是不是

19、也有什么特殊用意呢? 小绍:是的,作者应该觉得这样的形式贴合他要表达的内容。_。 11. 关于文章标题,他们有不同看法。 小柯:我觉得文章标题有点啰嗦了,标题大都简洁凝练,如“社戏”“大雁归来”等。这个标题中的“你”字完全多余,“一天一天地”应该改成“一天天”,“日子要一天天过”,已经把意思说清楚了。 小绍:我不同意你的看法,_。 12. 他们善于思考,还有一个困惑。 小绍:对于“如此生命换算和记忆刻度,简直恐怖。”这句话,我总感觉懵懵懂懂,不是非常清晰。 小柯:我也是的。为什么会觉得“恐怖”?作者又是如何缓解这种“恐怖”的呢? 请你结合文本帮忙解答:_ (三)(三) 文言文阅读。 大道之行也

20、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选贤与能_ (2)不独亲其亲_ (3)不独子其子_ (4)女有归_ 14.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15. 古代思想家对理想社会有两种构想:“大同社会”是最高理想,“小康社会”是近期目标。 请在上文和链接材料中找出能够概括这两种社会核

21、心思想的关键词句,它们分别是“_”和“_”。 【链接】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是谓小康。” (选自礼记礼运 ) 三、作文(三、作文(4040 分) (外加书写分) (外加书写 3 3 分)分) 16. 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家长会开始之前,家长们就孩子玩游戏的话题交流看法。 甲同学的母亲:昨天,我发现儿子平时上网课用的平板电脑上安装好几款游戏,他居然背着我偷偷摸摸地玩游戏,真是气死我了。我把它们全删了,还狠狠地训了儿子一顿。中学生就应该安心学习,玩游戏的孩子成绩肯定要下降。 乙同学的爸爸:我觉得

22、孩子玩游戏是可以理解的。大多数孩子明里暗里都在玩游戏,游戏是孩子们学习之余交流的重要话题,要是有哪个孩子一点不玩,他(她)是会被同学孤立的啊! 丙同学的母亲:不行不行,我可不敢让孩子玩游戏。一是担心孩子沉迷,我也没有那个自信能指导他合理安排。还有就是老师们对学生玩游戏的行为可谓零容忍,只要发现了谁在玩游戏,就会给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这可是很严重的事情。 你怎么看待游戏?上面的材料引起了你哪些联想,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或讲述一段经历,或发表一个见解,题目自拟。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姓名、班级、学校等信息的内容。 浙

23、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2020-2021 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一、积累运用(2323 分)分)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八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之旅马上就要结束,这半年中,我们与迅哥儿一起随着归省_(A.xn B.shn)的母亲,伴着 ch n ch n_的水声,看了最好看的戏,吃了最好吃的豆;我们也曾跟随吴伯箫暖 rn rn_的灯笼火光,畅想烈火燎原的盛况;我们还曾见过黄河壶口的一川大水,跌得粉碎, _如泉,哀哀打转,像聆听一曲交响乐,观赏一幅写意画。 【答案】 . A . 潺潺 . 融融 . 汩汩 【解析】 【

24、分析】 【详解】归省:旧指回家探望父母, “省”读 xng,故选 A;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暖融融: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易错写成“溶”或“熔”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2. 古诗文默写填空。 不少诗词在表情达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如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 (1)_,_”和陆游卜算子咏梅中“ (2)_,_”都表达了词人孤傲高洁的品性;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喊出的“ (3)_,_! ”这两句传达出的忧国忧民的精神,与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借主人公的心理“ (4)_,_”表达的对穷苦百姓的悲悯之情大致相类。 【答案】 . (1)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洲冷 . (2)零落

25、成泥碾作尘, . 只有香如故 . (3)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4)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中“拣” “栖” “洲” “碾” “俱” “忧” “愿”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3. 知识网红罗胖罗振宇从央视辞职后,先开公众号做“罗辑思维”私媒体,后又开公司做“得到”APP,从事知识服务。一路开挂,名利双收。每次他回家跟老父亲聊起自己的工作,谈到自己取得的成就,父亲就会郑重其事地来一句: “你可不要骄傲。 ”当父亲这么说的时候,他总感觉很不是滋味,却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只好沉默。请从下面三个选项中选一句你觉得应对得最好的话

26、推荐给罗胖,并阐明推荐理由。 A:我哪儿骄傲啦?我压根就没骄傲。真没劲,下次不跟你聊了。 B:我知道,我知道。您别担心,儿子我也就是跟您这么聊,在外面我不会乱吹的。 C:我已经老大不小了,早就学会不骄傲了。我跟您聊我取得的成就,是想要您能为儿子我感到骄傲。 我选_。理由:_。 【答案】 . 选 C。 . 理由:C 句体现儿子对父亲的理解,用真诚的态度与父亲沟通,既真正宽慰了父亲,又让父亲尽情地享受儿子成功带来的喜悦,体现了做儿子的一片孝心。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的得体,要根据语境、人物双方的关系来选择。 A.“我哪儿骄傲啦”反问句语气过于强烈, “真没劲,下次不跟你聊了”会

27、伤了父亲的心; B.“我知道,我知道”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 “在外面我不会乱吹的”不符合人物的身份; C.最为贴切, “我已经老大不小了,早就学会不骄傲了”既表明了对父亲为自己担心的理解,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让父亲感到放心; “我跟您聊我取得的成就,是想要您能为儿子我感到骄傲”是在和父亲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孝心。 4. 名著阅读。 每一位青少年(成长者)在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幸事莫过于拥有一位了不起的引路人。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就有了许多机会遇见人生的引路人。请依据你的阅读经验,完成下表。 (只选择其中的两条作答。若选第条,答题时请先写出书名。 ) 书籍名 成长者 引路人 人生引领 (示

28、例) 傅雷家书 傅聪 傅雷 傅雷对傅聪既有生活上的指导,教他西方人的礼仪,叮嘱他注意安全,劳逸结合;也有艺术上的探讨和道德修养上的教诲。最终,傅聪成为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_ _ 苏菲的世界 苏菲 _ _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青年们 _ _ _ 我 (读者) _ _ 【答案】 . 示例:选。引路人:朱赫来。 . 朱赫来关心保尔的成长,第一次见面就开导他说“打架并不算是坏事,不过得知道打谁,为什么打?”并教他拳术,后来还教他电工技术;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遇到困难时,朱赫来便会及时出现,为他排忧解难,用革命的思想武装保尔,引导保尔成为了一个有钢铁般意志

29、的红军战士。 . 选。引路人:艾伯特。 . 艾伯特是苏菲的哲学启蒙导师。他起初以神秘人写信的形式,从引导苏菲思考“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开始,激发了苏菲强烈的好奇心,从而走进哲学的世界,探讨哲学的起源。后来又给苏菲面授课程,介绍了哲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不同的流派和重要的代表人物, 引导苏菲认识世界, 思考人生的意义。 . 选。 引路人: 朱光潜。 . 朱光潜通过十二封信,与青年们谈了十二个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的话题。比如有关于读书、写作、升学与选课之类等很实际的问题, 也有关于情与理、 动与静等思想态度的问题, 还有关于人生的哲学问题等等。他的指导让青年人能拨云见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来独立面对

30、未来的人生道路。 . 选(本册课本中的名著均可) 。 . 引路人:与名著相对应的人物均可。 . 需要结合名著内容,从分析人物的事迹入手,谈自己获得的启示,或者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事实影响。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之间关系的把握。根据示例分析,写出重要人物积极影响最大的人,并简单写出影响的过程及结果。傅聪的引路人是父亲傅雷。保尔的引路人是朱赫来;苏菲的引路人是艾伯特。青年们的引路人是作者朱光潜。根据自己对这些名著的了解选出两个,写出答案即可。也可一选择第条,根据示例填写即可。 示例 1:名著: 西游记 ;引路人:孙悟空;人生引领:通过阅读西游记 ,从孙悟空“大闹天空”到

31、保护师傅西天取经,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一路上斩妖降魔的经历分析,我发现做事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艰难和曲折;生活中,要消灭假、丑、恶,弘扬真善美。要学习逊悟空性格中最闪耀的一面:善恶分明,拥有一颗宽容、忠贞的心。 示例 2:名著平凡的世界引路人:孙少平人生引领:通过阅读平凡的世界 ,了解到孙少平很普通很淳朴,与学而不厌的农民子弟并无差别。但是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吃着硬邦邦的馒头的时候,还是在劳动的时候,饿到都站不稳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永远都是他积极的那一面,他永远都是笑着去迎接挑战的。我们应该学习他把苦难当做了一种赏赐,然后抱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二、阅读(二、阅读(3737 分)

32、分) (一)(一) 非文学作品阅读 改变历史的神奇织物棉花 棉花,锦葵科棉属植物,英文名 cotton。棉花其实不是“花” ,而是花凋谢后的果实棉桃(也叫棉铃)里保护种子的絮状纤维。这种絮状纤维,经过简单加工后可纺纱织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在我国,拥有悠久种植历史的主要是从西域传入的非洲棉和从印度传入的亚洲棉。而现在我国所种的棉花,99%都是源于美洲中部的陆地棉。 “木棉”从西来, “吉贝”由南始 棉花种植历史久远。考古学家在距今 4000 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A 大约于公元 3 世纪前后,非洲棉传入我国新疆。可能在唐朝时已经通过河

33、西走廊传到黄河流域了。但是,B 在唐朝,在广大内地,棉布还是稀有珍贵之物。如中唐时,贾昌(人名) “行都市间,见有卖白衫白叠布,行邻比廛间。有人禳病,法用帛布一匹,持重价不克致,竟以幞头罗代之” 。由此可见由棉布织成的“白叠布”在当时是很珍贵的,以致“ (1)持重价不克致” 。 元朝时,元世祖忽必烈“奖励农桑” ,推动了非洲棉在我国的种植。公元 1273 年,元朝颁布农桑辑要一书,内有“苎麻本南方之物,木棉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苎麻艺于河南,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木土无异,二方之民, (2)深荷其利。 ”这里的“木棉”指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棉花” 。 亚洲棉原产印度,1928 年,在印度

34、河流域的摩亨支达佛发现了距今 4500 年的棉布标本。大约在公元前500 年左右,棉花和棉布传播到了地中海一带,欧洲人形象地称棉花为“植物中的羔羊” 。C 与此同时,亚洲棉也从印度河流域向东传播,经越南、柬埔寨等地传到中国。到了西汉以后,关于海南岛民用棉花织布的记载就不绝于书了。西汉时,棉花经海南岛慢慢传至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等地,但直到宋代才推广到长江流域。明太祖朱元璋以法令的形式强行推种棉花: “凡民田五亩到十亩,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植棉成为国家战略。明万历二年嘉定城修的西门外高义桥上有副楹联: “西成万户稻梁入,东望千艘吉贝(吉贝,古印度文棉花的音译)来。 ”将棉花种植

35、提到和水稻种植相同的高度。 十九世纪末,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一带高原地区的陆地棉传入我国。该棉种产量更高,棉花纤维质量更好,我国普遍改种该种棉花,棉花种植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黄婆婆”到“南京布”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这首民谣中的“黄婆婆” ,就是中国棉纺织发展历史中的重量级人物黄道婆。黄道婆(1245-1330 年) ,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徐汇区)人。她在海南岛向当地黎族人民学会了精良的棉纺织技术,又把这种技术带了回来,并进行了改良,后来传遍整个江南。元、明、清三代约 600 年,以松江府为中心的江南棉纺织业独步全国,其产品远销各地,有“ (4)衣被

36、天下” 之称。 据学者估计, 明清两代松江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大约占其总耕地面积的一半, 年产棉布 4000万匹以上。不仅松江府,苏州、杭州、常州、镇江、嘉兴、湖州等周边地区也都得此泽福, “ (3)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 ,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 18 世纪下半叶开始,松江棉织品还大量销往欧洲等地。世界近代贸易史上鼎鼎大名的“南京布” ,指的就是以南京为中心的南直隶广大地区生产的棉布当然松江最为重要。1786 年, “南京布”的外销量达 37.202 万匹;1795 年,出口增加到 100.5 万匹。最高的年份是 1819 年,多达 330 多万匹。 据说“南京布”带有淡

37、淡的紫色,所以也称“南京紫花布” 。 “南京紫花布”远销欧洲,因为轻薄透气,亲肤性强,广受欢迎。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笔下的“小资”女人包法利夫人,穿着南京布的裙子;而大仲马笔下的基督山伯爵,则穿过“南京紫花布”的裤子。 (选自人文草木:16 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 ,有改动) 【注释】廛(ch n) :街市。幞(f )头:古代男子的一种头巾。 父母带领小绍和小兴去新疆游学,打卡位于乌鲁木齐的“中国棉花博物馆” 。 5. 小兴刚小学毕业,有些文字他看不太明白,请帮他解释下面(1) (2) (3)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并完成第(4)题。 (1)持重价不克致_ (2)深荷其利_ (3)恃此女红末业_ (

38、4)关于“衣被天下”中的“被”字,姐姐小绍查阅词典,她觉得下面 A、B 两项最有可能但又难以判断,请你帮她选出正确的一项,并解释“衣被天下”在文中的意思。 A.b i,及,遍及。 尚书禹贡 : “东渐于海,西于流沙(沙漠) 。 ” B.p,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史记绛侯周勃列传 : “军士吏甲。 ” 我选择:_。解释:_。 6. 馆中配有讲解,小兴弟弟也想尝试。请你依据文本,帮他拟写关于“南京紫花布”的说明文字,要求说明对象特征鲜明,文从字顺,并至少能运用一种说明方法。 7. 在“种植史”展厅中,他们见到了很多史料。小绍姐姐想起自己做攻略时找到的下面甲乙两则资料,觉得可以作为补充。你觉得它们可

39、以分别作为文中画线的 ABC 三处文字中哪两处的补充? 【甲】大约成书于公元前 5 世纪的古籍尚书禹贡中说: “岛夷卉服,厥篚织贝。 ”这里所说的“岛夷” ,指海南岛的居民; “卉服” ,通常被认为是用棉布做的衣服。 【乙】不少诗人留下了吟诵这种物品的诗句,如杜甫: “细软青丝履,光明白氍巾” 。 甲段:_。乙段:_。 8. 恰逢馆中举行“棉花代言人”投票活动。弟弟和姐姐分别支持黄道婆和卢廷兰,二人相持不下。请你做个裁判,并从精神品质和所作贡献两方面给出理由。可参考文本和所给材料,但不能照搬。 【材料一】 卢廷兰,明代桃源(今泗阳县)人。于科举文章之外喜读天工开物 梦溪笔谈等古代科学类书籍。曾

40、在赴乡试后参观南京织坊。 卢廷兰见到十个工人操纵一台织机, 便笑说: “君等如是操纵, 无乃太拙乎?”机工当即向他请教,卢廷兰便为他们重新设计,改进织锦工艺,以一人的十指代十人。他还按所织花纹编写歌谣,让机工边唱边操作,便于记忆。卢廷兰的名声很快传扬开去,织坊争相延聘。卢廷兰落第后长期在江南指导丝织工作,改革工艺,后卒于南京。江南机坊多设像祭祀,奉其为“卢祖” 。 (材料来源: “头条百科” 、 “卢廷兰泗阳明代人物专题” ) 【材料二】 黄道婆,宋末元初松江乌泥泾人。她从小做童养媳,受到百般虐待。于是,她设法躲到了一条海船上,漂泊到了海南岛。当时,海南岛的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比较先进,于是,

41、黄道婆便认真向他们学习。后来,她重返家乡,无私地教乡亲们植棉、纺纱、织布,又设计出更先进的整套纺织工具,还教大家把图案织进织物中。就这样,图案生动、色彩艳丽的“乌泥泾被”诞生了,不久便闻名全国。黄道婆去世后,当地人民建祠堂纪念她,名为“先棉祠” 。 (材料来源:语文版课文黄道婆 ) 我选择_(人名)为棉花的代言人,理由是:_。 【答案】 5. . (1) 拿着, 握着 . (2) 承受, 蒙受 . (3) 依赖, 依仗 . (4) B . 解释:让天下人都穿上江南产的棉布,这里指江南棉布远销全国各地 6. 参考示例:南京紫花布就是大名鼎鼎的南京布,指的是以南京为中心的南直隶广大地区生产的棉布,

42、布身带有淡淡的紫色。其特点轻薄透气,亲肤性强,广受欢迎。18 世纪下半叶开始远销欧洲等地,到 1819 年达到最高,年销量达 330 万匹,在欧洲广为流行。 7. . 甲:C . 乙:B 8. . 示例一:我选黄道婆。 . 因为黄道婆不屈服于命运,她积极向黎族妇女学习纺织技艺;回到家乡后,她努力钻研,不断改良改进工具;并无私传授给家乡父老。她把图案织进织物,首创“乌泥泾被” ,产品闻名全国。她促进了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为后来松江棉织(江南棉纺织业) “衣被天下”并远销欧洲打下了基础。她去世后当地人民建 “先棉祠”纪念她。 示例二:我选卢廷兰。卢廷兰虽学八股文章,但并不死读书

43、,而是研读当时非主流的科学类书籍,这在当时是需要不俗的眼界与坚强的毅力的。第二,他还帮工匠改进织锦工艺,并创作歌谣帮助记忆,大大提高了棉纺织业的效率,对促进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故被奉为“卢祖” ,江南很多机坊设像祭祀。 【解析】 【分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先翻译句子,再推断字词的意思。 句意:如果出高价还买不到。持:拿着,这里指花大价钱。 句意:蒙受到极大的利益。荷:蒙受、承受。 句意:依赖这项纺织手工业。恃:依赖,依仗。 “衣被天下”的“被” ,读 p,衣服:给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天下:众生。比喻恩惠广施;整个句意为:让天下人都穿上江南产的棉布

44、,这里指江南棉布远销全国各地。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字的拟写。根据材料内容“世界近代贸易史上鼎鼎大名的“南京布” ,指的就是以南京为中心的南直隶广大地区生产的棉布当然松江最为重要。 ”可知,南京紫花布就是大名鼎鼎的南京布,指的是以南京为中心的南直隶广大地区生产的棉布;根据“据说“南京布”带有淡淡的紫色,所以也称“南京紫花布” 。 “南京紫花布”远销欧洲,因为轻薄透气,亲肤性强,广受欢迎。 ”可知, “南京布”布身带有淡淡的紫色。其特点轻薄透气,亲肤性强,广受欢迎;根据“从 18 世纪下半叶开始,松江棉织品还大量销往欧洲等地。 ”可知,18 世纪下半叶开始远销欧洲等地;根据

45、“最高的年份是 1819 年,多达 330 多万匹。 ”可知,到 1819 年达到最高,年销量达 330万匹,在欧洲广为流行。综合以上所述,串联成句,语句通顺即可。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充句子的能力。根据前文“亚洲棉原产印度,1928 年,在印度河流域的摩亨支达佛发现了距今4500年的棉布标本。 ”可知,介绍了棉布的发源地。根据“大约在公元前 500年左右,棉花和棉布传播到了地中海一带” 可知, 介绍了棉花、 棉布传播的时间、 路线; 甲句: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 5 世纪的古籍 尚书 禹贡中说: 岛夷卉服,厥篚织贝。 这里所说的岛夷 ,指海南岛的居民; 卉服 ,通常被认为是用棉布做的衣服。

46、 ”介绍了棉制品;综上所述,甲句符合棉花棉布的发展史,故补充在 C 处; 根据后文“在唐朝,在广大内地,棉布还是稀有珍贵之物。由此可见由棉布织成的“白叠布”在当时是很珍贵的,以致“持重价不克致” 。 ”由此可见“白叠布”在当时是很珍贵的,以致“持重价不克致” 。乙句中引用了杜甫的诗句“细软青丝履,光明白氍巾”就是吟诵这种珍稀物品的作品,因此乙句应填 B处。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能力。题干要求从精神品质和所做贡献两方面去分析选择的理由。 示例一:选黄道婆。 根据材料二“她从小做童养媳,受到百般虐待。于是,她设法躲到了一条海船上,漂泊到了海南岛。 ”可知,黄道婆不屈服于命运; 根据 “海南

47、岛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比较先进, 于是, 黄道婆便认真向他们学习。 ”可知,她积极向黎族人民学习纺织技艺;根据“后来,她重返家乡,无私地教乡亲们植棉、纺纱、织布,又设计出更先进的整套纺织工具,还教大家把图案织进织物中。就这样,图案生动、色彩艳丽的乌泥泾被诞生了,不久便闻名全国。 ”可知,回到家乡后,她努力钻研,不断改良改进工具。并无私传授给家乡父老。她把图案织进织物,首创“乌泥泾被” ,产品闻名全国。 贡献:结合参考文本“她在海南岛向当地黎族人民学会了精良的棉纺织技术,又把这种技术带了回来,并进行了改良,后来传遍整个江南。元、明、清三代约 600 年,以松江府为中心的江南棉纺织业独步全国,其产

48、品远销各地,有衣被天下之称。 ” “明清两代松江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大约占其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年产棉布 4000 万匹以上。 ”可知,她促进了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根据“元、明、清三代约 600年,以松江府为中心的江南棉纺织业独步全国,其产品远销各地,有“衣被天下”之称。 ” “从18 世纪下半叶开始,松江棉织品还大量销往欧洲等地。 ”等句可知,黄道婆的纺织技术为后来松江棉织(江南棉纺织业) “衣被天下” 并远销欧洲打下了基础。 因为黄道婆纺织技术而受益的当地百姓在她去世后建 “先棉祠”纪念她。 示例二:我选卢廷兰。 根据材料一“卢廷兰,明代桃源(今泗阳县)人。于科举文章之外喜

49、读天工开物 梦溪笔谈等古代科学类书籍。 ”可知,卢廷兰虽学八股文章,但并不死读书,还喜欢研读当时非主流科学类书籍,这在当时是需要不俗的眼界与坚强的毅力的。根据“卢廷兰见到十个工人操纵一台织机,便笑说: 君等如是操纵,无乃太拙乎?机工当即向他请教,卢廷兰便为他们重新设计,改进织锦工艺,以一人的十指代十人。他还按所织花纹编写歌谣,让机工边唱边操作,便于记忆。 ”可知,他帮工匠改进织锦工艺,并创作歌谣帮助记忆,大大提高了棉纺织业的效率;卢延兰纺织工艺的改进对促进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当时的经济和百姓的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在死后纺织坊设像祭祀他,奉他为“卢祖” 。 (二)(二

50、) 文学作品阅读 日子你要一天一天地过 王开岭 光阴尺码 北京台有档周播节目叫七日 ,其广告词这么说: “生活,就是一个七日接着一个七日。 ”我也做电视媒体,按同行眼光,这句话堪称神来之笔,既行云流水勾勒了百姓过日子,又将岁月和节目划了等号,自恋了一把。 可我老觉哪儿不对,似乎某根神经被偷咬了一口,后恍然大悟:它在光阴上的计量单位那个“七日”刺疼了我,它等于是在说,人生即一周加一周加一周 这尺码太大、太粗放了。它把生命密度给大大冲淡、稀释了。 若央视“春晚”给自己打广告,会不会说成“生活,就是一个春晚加一个春晚”呢?如此生命换算和记忆刻度,简直恐怖。 地铁,忽听一女孩感慨:你说哎,日子真快,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