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6029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2022 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卷 一、 (本大题共一、 (本大题共 1111 小题,共小题,共 2727 分。分。1 14 4 小题,小题,6 67 7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分;5 5 小题,小题,8 81111 小题,小题,每题每题 3 3 分)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热(ch ) 瞥见(pi) 相濡以沫(r ) B. 殷红(yn) 笨拙(zhu) 面面相觑(q ) C. 热忱(ch ng) 愧怍(zu ) 矫揉造作(jio) D. 狡黠(xi ) 箱箧(qi ) 气冲斗牛(d u)

2、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国青年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跃升,高质量发展有了更为_的物质基础。中国青年拥有更_的发展环境,面临着建功立业的更难得的人生_。 A. 坚固 优越 机遇 B. 坚实 优厚 境遇 C. 坚固 优厚 境遇 D. 坚实 优越 机遇 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电影悬崖之上着眼于展现风起云涌的年代,将家国情怀置于个人安危之上的牺牲精神和坚不可摧的信仰情怀。在烈火与生死之间,没有嘶吼的哭喊,只有无声的疼痛,而那种痛苦深入骨髓。通过最了不起的英雄精神,让在绝境之处依旧坚守本心的人,让他们生命之

3、中的闪光点熠熠生辉。“以生命当旗帜,倒下亦是一座丰碑。”他们用自己的奉献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黎明和曙光。 A. 第句 B. 第句 C. 第句 D. 第句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成熟的美,是人生的从容、自信超然。选择宽容,也就是选择了关爱和温暖,同时也选择了海阔天空。因为宽容,纷繁的生活才变得纯净 因为宽容,单调的生活才显得鲜丽。 A. ” 、 ; B. 。 ” , 。 C. ” 。 , ; D. ” 。 、 。 5. 下面对黄鹤楼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黄鹤楼

4、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 前两联抚今追昔,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B. 颈联勾勒出诗人故乡的江上美景,晴川沙洲,绿树芳草,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C. 尾联以抒情作结,在自问自答中以“愁”结束,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雾霭所隔,表达出游子思乡心切的情感。 D. 全诗意境开阔,风景如画,情真意切。“悠悠”“历历”“萋萋”等叠词的运用使得诗句声调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阅读冰雕雪塑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冰雕雪塑 祝劲松 破冰

5、而出的奥运五环、晶莹闪耀的“大雪花”主火炬台、孩子们手中的雪花花灯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冰雪元素无处不在,尽显冰雪之美。 化自然冰雪为人文艺术,冰雪雕塑散发独特的艺术韵味。 与其他材质雕塑相同,冰雪雕塑也在圆雕、浮雕和透雕等形式上穷尽艺术巧思。不同的是,冰晶莹易碎,雪松软绵酥,且两者都易融化,独特的材质,既考验着艺术家的创造智慧,也成就了冰雪雕塑特有的美感。 冰,重在雕。冰的质地无色透明,可折射光,但雕出的形体层次易隐,从而缺乏立体感。为求轮廓鲜明,冰雕创作除了强调体面关系,突出形体基本特征,还特别注重线的表现。线条若运用得当,能够营造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般的生动感。冰雕的制作过程,既有大

6、刀阔斧的营造,也有局部的精雕细刻线条互相交叉、雕痕纵横交错,在光的折射下如水晶、钻石般璀璨,尤显玲珑剔透,使作品获得远视、近观俱佳的观赏效果。如第二十三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塔“圣火之巅”,由 24 根向上旋转的雅典多立克立柱组成,形成冬奥会火炬意象。主塔四周环绕着冰墙,雕刻有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轮廓分明,线条刚劲,与雕塑形象相辉映,传递出拼搏奋进、勇往直前的奥运精神。 雪,重在塑。由于雪坯体积巨大,所以雪塑更强调形体中面的作用,通过面的组合强化体积与前后空间层次, 以及整体的气势营造和雕塑力量感的表现。 如果说冰雕需近观才能品味其玲珑剔透的细微变化,那么雪塑更像是雄浑大气的汉唐雕塑,需远观更能

7、领略其气势之恢弘。如第三十四届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上的大型雪塑冬奥太阳岛之旅 ,长 100 米、高 30 米,巨大的卡通雪塑“冰墩墩”“雪容融”被哈尔滨特色建筑和雪山环绕着,可爱的形象与浑然一体的雪塑,营造出浓郁的冬奥氛围。 与冰雪运动相同,冰雪雕塑是寒地各族人民识冰御雪的智慧创造,是其性格与审美的集中体现。冰雪雕塑,最耗费人力和时间的是采冰备雪环节,尤其是一些超大型冰雪雕塑创作,百人齐上,“自上而下”连续工作,这需要参与者具有旺盛的精力、 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驾驭能力。 正是在人与自然的激情碰撞中,冰雪艺术之花绚丽绽放。 自上世纪 60 年代哈尔滨举办国内最早冰灯游园会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

8、和发展,冰雪雕塑已成为一种“热时尚”。作为国际四大冰雪节之一,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从地方性活动发展为国际性活动,成为国际冰雪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如今,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冰雪雕塑不断传承创新。一方面,新技术、新材质被充分运用于创作中;一方面,冰雪雕塑被用于整体造景,塑造场景式空间;同时,传统冰雪雕塑与“声、光、电”技术、数字技术相融合,让冰雪雕塑“动”起来,增强了大众的互动体验,冰雪景观在时代发展中全新绽放。 蓬勃发展的冰雪雕塑,满足着人们的审美和娱乐需求,起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作用。冰雪雕塑作为冰雪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仍需进一步科学规划发展布局,深挖文化内涵,不断强化绿色设计理念,展示人

9、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景象。 (选自人民日报 ,文字有删改) 6. 下面有关“冰雪雕塑”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 A. “冰雪雕塑”虽有独特的材质,但是与其他材质雕塑完全相同,冰雪雕塑也在圆雕、浮雕和透雕等形式上穷尽艺术巧思,都有着类似美感。 B. “冰雕”创作除了强调体面关系,突出形体基本特征,还特别注重线的表现。第二十三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塔“圣火之巅”显示了冰雕线条的独特运用。 C. “雪塑”创作更强调形体中面的作用,通过面的组合强化体积与前后空间层次,以及整体的气势营造和雕塑力量感的表现。 D. “冰雪雕塑”是寒地各族人民识冰御雪的智慧创造,是在人与自然的激情碰撞中,绚丽绽放的

10、冰雪艺术之花。 7. 下面对文中第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雪塑需远观更能领略其气势之恢弘。 B. 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雪塑需远观更能领略其气势之恢弘。 C. 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雪塑更强调形体中面的作用。 D. 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雪塑更强调形体中面的作用。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段中加点词“特别”一词说明“线条”对于冰雕的作品生动感呈现十分重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 第段中写到: 冰雪雕塑已成为一种“热时尚”。 如

11、今, 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冰雪雕塑不断传承创新,冰雪景观在时代发展中全新绽放。 C. 本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分别从“冰雕”“雪塑”以及“冰雪雕塑蓬勃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描述,展现冰雕雪塑的“极艺术之巧,彰自然之美”的特点。 D.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介绍,冰雪雕塑作为冰雪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已完美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景象。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12、,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尤清冽 尤:格外 B. 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 D. 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A. 如鸣珮环,心乐之。 B.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C.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D.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11. 下面

13、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小石潭,重点写石之奇异,“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石多、石怪,成为小石潭的特色,潭因此而得名。 B. 本文写游鱼,重点写水之清,且通过鱼、日光、鱼影的描绘,运用直接描写突出了水的清澈。 C. 作者以严谨、自然、简洁的笔墨,描绘了小石潭石之奇、水之清、鱼之乐、人之情。 D. 作者不仅善于捕捉山水自然美,且在写景过程中巧妙含蓄地暗寓了自己心情的内在变化。 二、 (本大题共二、 (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小题,共 8 8 分)分) 12.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潮平两岸阔,_。 (王湾次北固山下 ) (2)_,后天下之乐而乐。 (

14、范仲淹岳阳楼记 ) (3)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 (4)海内存知己,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5)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6)安得广厦千万间,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尾直抒胸臆,抒发自己愿意效力朝廷,抗击侵略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 三、 (本大题共三、 (本大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7 7 分)分) 陈霁岩赈灾 陈霁岩知开州,时万历己巳,大水,无蠲而有赈,府下有司议,公倡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放赈时编号,执旗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

15、者暗记之。庚午春,上司行牒再赈极贫者,书吏禀出示另报,公曰:“不必也!”第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尽见真态故也。至庚午秋,州之高乡大熟,邻境则尽熟,谷价减至三钱余。方申抚台动支银二千两,派大户分籴,报价三钱,即如数给之。自后时价益减至二钱五分。大户请扣除余银,公笑应之曰:“宁增谷,勿减银也。”比上年所买,多谷三千余石,而大户无累赔。报上司外,余谷七百余石,则尽以给流民之复业者。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经务卷八 ) 【注释】蠲(jun)减免税赋。赈:救济。牒(di ) :文书。行牒:发布文书。第:只管,只。籴(d ) :买进粮食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

16、义。 (1)上司行牒再赈极贫者 再:_ (2)乡民咸以为神 咸:_ 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执旗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 15. 请结合原文分析,陈霁岩在赈灾中做了哪些事。 四、 (本大题共四、 (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1515 分)分) 阅读乡间茶伴五彩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乡间茶伴五彩花 吴昌勇 陕南出好水,好水养好茶,陕南人的茶杯不缺好茶水。 茶是口粮,亦是亲水的五谷。陕南人习惯把茶杯唤作茶碗。其实常是一只搪瓷缸子,缸身绘着图案,伞状的缸盖,把缸口捂得严严实实。 乡间的老茶人,用清冽的山泉水,在茶碗里泡一款好茶汤。他们喝茶讲究口劲,习惯冲泡谷雨过后烘

17、炒出的叶子,或许观感粗糙,少了品相,但有“嚼头”。每一片叶子有着阳光和雨水的印记,经得起滚水反复萃取和浸泡。茶叶个头大,茶汤味道就浓酽,饮一口,反复在唇齿之间咂摸几下,总想用舌头挑破每一滴水珠,掏空每一口茶香。 乡下人的茶碗殷实,接地气。当然也有讲究的,冲泡绿茶,一定要选择透明的玻璃杯,让茶绿借着水温慢慢浸出。茶泡好了,看茶叶在杯中浮浮沉沉,好似观景一般。一杯绿芽,让整个屋子氤氲着春天的草木香。 四季更替,眼前的景致也在变换。尤其到了夏秋两季,杯中渐渐丰富起来。来自大山深处的花朵和叶芽一道在水中舒展开来。 旧年冬天泡了玫瑰、茉莉、金桂的杯子,到了春天,便开始耐心等待另一朵花开。 通常是暮春时节

18、,一场春雨过后,园子里的牡丹,在蜜蜂的簇拥下走出叶子的怀抱。淡雅的花香里,花农小心地将它采摘、烘干,让还未绽开的花瓣紧握着和风细雨、呢喃燕语,从大地的枝头走向一杯杯春水。杯中,大朵大朵的牡丹如闪着光芒的浪花。一抹淡淡的浅黄或浅红漾开,牡丹便再次有了春日的妆容。幽幽花香从舌尖上滑过,春天的根须就这样深扎在水中,和春光、春雨、春风一道,用杯子端了起来。 牡丹花茶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适宜消解春困。到了夏日,野生的金银花又成了杯中的新贵。院子里,大捧大捧的花针,在簸箕里有节奏地起起伏伏,除去叶片和杂草后,在石板案子或者竹篾晒席上滚几个日头,花朵再次收紧如火柴棒大小。 入伏,往杯子里投上几颗,再放一小撮

19、茶叶,滚水注入的瞬间,花朵和叶子倏然从杯底冲向杯口,好似清水放出的风筝,翻飞着,追逐着,欢腾着。少顷,花骨朵渐渐打开,花色绸白,花蕊刚刚露出一抹浅黄。这些纤柔的花朵亦茶亦药,泛着微苦的花茶水,带着一丝清凉,如徐徐凉风拂过舌尖,周身跟着柔和起来,也安静下来。 金银花一直喝到深秋。这时,金丝皇菊如天空撒下的大把金子,在蓝天白云和浓浓秋色里闪着耀眼的金光。一朵花就是一簇光,柔和,飘逸,饱含深情。花瓣散开在天空和大地之间,如阳光的羽毛,在微凉的风中轻轻抖动。满眼爱怜的花农将这些大地上的云朵,和稻谷、高粱、苞米一道搬进晒场。这些花朵,会把丰收的喜悦送达更远的地方未来的某时某处,金丝皇菊在水中完完整整地打

20、开,如一团绽放的阳光。花丝在杯子里斜射出道道光芒,为饮者增添了一抹融融暖意。 大山养育出的五彩花朵,丰盈着杯中的茶水,也丰盈着寻常的日子。在群山绵延、清水悠长的乡野,大地的枝头从不缺少花朵。只要对生活抱以热爱,杯子里就有如花的光景。一杯花茶,一段光阴,一幅在清水中缓缓铺开的生态水彩,被淳朴的山里人捧在手心,敬献给蓝天白云,也敬献给轮回的四季。 (选自人民日报 ) 16. 陕南人喝茶有哪些特别的习惯?请结合段内容加以概括。 17. 请结合语境,品析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幽幽花香从舌尖上滑过,春天根须就这样深扎在水中,和春光、春雨、春风一道,用杯子端了起来。 18. 请结合全文分析,“乡

21、间茶伴五彩花”的含义。 19.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段中“茶是口粮,亦是亲水的五谷”,说明陕南人因为偏僻贫穷,只能把茶当作五谷粮食来对待,更对喝茶的器具不讲究。 B. 一年四季的鲜花制成花茶,让山里人的茶杯丰富了起来,一杯花茶入口,他们身心无限愉悦和宁静,喝花茶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C. 第段“金丝皇菊如天空撒下的大把金子,在蓝天白云和浓浓秋色里闪着耀眼的金光。一朵花就是一簇光,柔和,飘逸,饱含深情”一句,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展现了金丝皇菊灿烂饱满的色彩形象特点,而“饱含深情”一词则将其在水中的情态刻画得妩媚雍容。 D. 作品中认为花茶兼有茶和药的双重功

22、效, 比如牡丹花消解春困, 金丝皇菊特别适合夏天和秋天的时候喝,而金银花则可以喝过整个冬天。 E. 作品用陕南人爱喝花茶的习俗说明了一个道理:“山间茶”与“五彩花”是大自然馈赠给陕南人的珍贵礼物,而陕南人则用对生活的爱去追求“如花的光景”来回报自然,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美好共存。 五、 (本大题共五、 (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1313 分)分) (一) (一) (5 5 分)分)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国潮”文创产品实用性、艺术性显著提升,品类更加丰富。“国潮”流行,启示我们文创产品开发要厚植传统文化土壤,将时下潮流与传统之美相结合。某班将开展以“国潮有心意文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23、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2022 年国人对“国潮”产品消费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 “国潮”彰显了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其形成和流行有多方面因素:国家的强大,让人们深感自豪和荣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年轻从业者和消费者乐于尝试,善于创新,敢于表达。 【材料三】 “国潮”把中国文化符号、中华美学精神、传统技艺、制造业与文化产业等相结合。制造业等经济领域需要文化创意来提升产品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则需要通过物质载体融入日常生活。 “国潮”的流行,恰恰是爱国情感和文化归属感的表现。 【材料四】 “国潮”创作者把古老、丰富、

24、深邃的传统文化,用人们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一个印有“飞天”形象的杯子、一段博物馆互动短视频,都能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诗意、受到熏陶。比如,敦煌研究院推出的丝巾、书签、茶杯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受到人们青睐。 20. 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1. 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国潮”流行的原因。 (二)名著阅读(二)名著阅读(8 8 分)分) 22. 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 人物 文段或评述 骆驼祥子 (1) (1)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理想的地方

25、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傅雷家书 (2) 书中收录了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2) )的家信 100 多封。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儒林外史 (3) (3)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 (4) 保尔 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月之后, 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 (1)_(2)_(3)_(4) _ 23. 埃德加斯诺以一

26、名外国记者的身份,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红军的真实情况,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甘于奉献、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请结合书中故事,向大家介绍两种红军精神。 六、 (本大六、 (本大题共题共 1 1 小题,共小题,共 5050 分)分) 24. 作文 天上有日月星辰极光闪电,照亮着黑暗的宇宙。其实,地上也有这样的光:有些人像太阳,能照亮他人;有些话是北斗,能指明方向;有些事似闪电,能触及心灵;有些情如月光,能抚慰创伤即使岁月流逝,那些曾经的光,依然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不经意的地方闪烁。朋友,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或话或事或情丰富了你人生的阅历,助力了你心灵的成长,提高了你人生的

27、格局,给了你如见日月星辰般的感受。 请以“那光永在”为题目,写出你的经历、感受和思考。 要求: (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 (2)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 (4)不少于 600 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2022 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年天津市河东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卷 一、 (本大题共一、 (本大题共 1111 小题,共小题,共 2727 分。分。1 14 4 小题,小题,6 67 7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分;5 5 小题,小题,8 81111 小题,小题,每题每题 3 3 分)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

28、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热(ch ) 瞥见(pi) 相濡以沫(r ) B. 殷红(yn) 笨拙(zhu) 面面相觑(q ) C. 热忱(ch ng) 愧怍(zu ) 矫揉造作(jio) D. 狡黠(xi ) 箱箧(qi ) 气冲斗牛(d u) 【答案】B 【解析】 【详解】A.瞥见(pi)pi; C.热忱(ch ng)ch n; D.气冲斗牛(d u)du; 故选 B。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国青年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跃升,高质量发展有了更为_的物质基础。中国青年拥有更_的发展环境,面临着建功立

29、业的更难得的人生_。 A. 坚固 优越 机遇 B. 坚实 优厚 境遇 C. 坚固 优厚 境遇 D. 坚实 优越 机遇 【答案】D 【解析】 【详解】 (1)坚固:形容结实,牢固,坚定。坚实:意思是结构严谨,围地巩固,牢固结实。结合语境,这里形容物质基础很牢固结实,故空一应选“坚实”。 (2)优越:意思是指某人的待遇极其的好,某处的条件极好。优厚:意思是优待、厚待。结合语境,这里形容发展环境很好,条件极好,故空二应选“优越”。 (3)机遇:一指机会,有利的境遇,千载难逢的机遇。境遇:境况和遭遇。结合语境,这里形容很难得的人生机会,故空三应选“机遇”。 故选 D。 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

30、是( ) 电影悬崖之上着眼于展现风起云涌的年代,将家国情怀置于个人安危之上的牺牲精神和坚不可摧的信仰情怀。在烈火与生死之间,没有嘶吼的哭喊,只有无声的疼痛,而那种痛苦深入骨髓。通过最了不起的英雄精神,让在绝境之处依旧坚守本心的人,让他们生命之中的闪光点熠熠生辉。“以生命当旗帜,倒下亦是一座丰碑。”他们用自己的奉献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黎明和曙光。 A. 第句 B. 第句 C. 第句 D. 第句 【答案】C 【解析】 【详解】C.“通过让”介词的滥用造成主语缺失,应删去“通过”。 故选 C。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

31、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成熟的美,是人生的从容、自信超然。选择宽容,也就是选择了关爱和温暖,同时也选择了海阔天空。因为宽容,纷繁的生活才变得纯净 因为宽容,单调的生活才显得鲜丽。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这就是宽容”这句表示直接引用马克吐温的话,且“这就是宽容”是对上文“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的总结,故方框一应填句号和后引号。 “从容”“自信”“超然”是三个并列的词语,故方框二应填顿号。 “因为宽容,纷繁的生活才变得纯净”与“因为宽容,单调的生活才显得鲜丽”是两个表

32、示并列的分句,故方框三应填分号。 故选 A。 5. 下面对黄鹤楼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 前两联抚今追昔,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B. 颈联勾勒出诗人故乡的江上美景,晴川沙洲,绿树芳草,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C. 尾联以抒情作结,在自问自答中以“愁”结束,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雾霭所隔,表达出游子思乡心切的情感。 D. 全诗意境开阔,风景如画,情真意切。“悠悠”“历历”“萋萋”等叠

33、词的运用使得诗句声调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答案】B 【解析】 【详解】B.由“日暮乡关何处是”可知,诗人说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由此可知这里并非作者的故乡,选项“故乡的江上美景”错误。 故选 B。 阅读冰雕雪塑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冰雕雪塑 祝劲松 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晶莹闪耀的“大雪花”主火炬台、孩子们手中的雪花花灯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冰雪元素无处不在,尽显冰雪之美。 化自然冰雪为人文艺术,冰雪雕塑散发独特的艺术韵味。 与其他材质雕塑相同,冰雪雕塑也在圆雕、浮雕和透雕等形式上穷尽艺术巧思。不同的是,冰晶莹易碎,雪松软绵酥,且两者都易融化,独特的材质,既考验着艺术家的创

34、造智慧,也成就了冰雪雕塑特有的美感。 冰,重在雕。冰的质地无色透明,可折射光,但雕出的形体层次易隐,从而缺乏立体感。为求轮廓鲜明,冰雕创作除了强调体面关系,突出形体基本特征,还特别注重线的表现。线条若运用得当,能够营造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般的生动感。冰雕的制作过程,既有大刀阔斧的营造,也有局部的精雕细刻线条互相交叉、雕痕纵横交错,在光的折射下如水晶、钻石般璀璨,尤显玲珑剔透,使作品获得远视、近观俱佳的观赏效果。如第二十三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塔“圣火之巅”,由 24 根向上旋转的雅典多立克立柱组成,形成冬奥会火炬意象。主塔四周环绕着冰墙,雕刻有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轮廓分明,线条刚劲,与雕塑形

35、象相辉映,传递出拼搏奋进、勇往直前的奥运精神。 雪,重在塑。由于雪坯体积巨大,所以雪塑更强调形体中面的作用,通过面的组合强化体积与前后空间层次, 以及整体的气势营造和雕塑力量感的表现。 如果说冰雕需近观才能品味其玲珑剔透的细微变化,那么雪塑更像是雄浑大气的汉唐雕塑,需远观更能领略其气势之恢弘。如第三十四届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上的大型雪塑冬奥太阳岛之旅 ,长 100 米、高 30 米,巨大的卡通雪塑“冰墩墩”“雪容融”被哈尔滨特色建筑和雪山环绕着,可爱的形象与浑然一体的雪塑,营造出浓郁的冬奥氛围。 与冰雪运动相同,冰雪雕塑是寒地各族人民识冰御雪的智慧创造,是其性格与审美的集中体现。冰雪雕塑,最耗费

36、人力和时间的是采冰备雪环节,尤其是一些超大型冰雪雕塑创作,百人齐上,“自上而下”连续工作,这需要参与者具有旺盛的精力、 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驾驭能力。 正是在人与自然的激情碰撞中,冰雪艺术之花绚丽绽放。 自上世纪 60 年代哈尔滨举办国内最早冰灯游园会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发展,冰雪雕塑已成为一种“热时尚”。作为国际四大冰雪节之一,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从地方性活动发展为国际性活动,成为国际冰雪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如今,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冰雪雕塑不断传承创新。一方面,新技术、新材质被充分运用于创作中;一方面,冰雪雕塑被用于整体造景,塑造场景式空间;同时,传统冰雪雕塑与“声、光、电”技术、

37、数字技术相融合,让冰雪雕塑“动”起来,增强了大众的互动体验,冰雪景观在时代发展中全新绽放。 蓬勃发展的冰雪雕塑,满足着人们的审美和娱乐需求,起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作用。冰雪雕塑作为冰雪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仍需进一步科学规划发展布局,深挖文化内涵,不断强化绿色设计理念,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景象。 (选自人民日报 ,文字有删改) 6. 下面有关“冰雪雕塑”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 A. “冰雪雕塑”虽有独特的材质,但是与其他材质雕塑完全相同,冰雪雕塑也在圆雕、浮雕和透雕等形式上穷尽艺术巧思,都有着类似美感。 B. “冰雕”创作除了强调体面关系,突出形体基本特征,还特别注重线的表现

38、。第二十三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塔“圣火之巅”显示了冰雕线条的独特运用。 C. “雪塑”创作更强调形体中面的作用,通过面的组合强化体积与前后空间层次,以及整体的气势营造和雕塑力量感的表现。 D. “冰雪雕塑”是寒地各族人民识冰御雪的智慧创造,是在人与自然的激情碰撞中,绚丽绽放的冰雪艺术之花。 7. 下面对文中第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雪塑需远观更能领略其气势之恢弘。 B. 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雪塑需远观更能领略其气势之恢弘。 C. 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雪塑更强调形体中面的作用。 D. 运用

39、了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雪塑更强调形体中面的作用。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段中加点词“特别”一词说明“线条”对于冰雕的作品生动感呈现十分重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 第段中写到: 冰雪雕塑已成为一种“热时尚”。 如今, 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冰雪雕塑不断传承创新,冰雪景观在时代发展中全新绽放。 C. 本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分别从“冰雕”“雪塑”以及“冰雪雕塑蓬勃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描述,展现冰雕雪塑的“极艺术之巧,彰自然之美”的特点。 D.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介绍,冰雪雕塑作为冰雪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已完美展

40、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景象。 【答案】6. A 7. B 8. D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由第段“也成就了冰雪雕塑特有的美感”可知,冰雪雕塑与其他材质雕塑美感不同,选项“都有着类似美感”错误。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 B.“冰雕需近观才能品味其玲珑剔透的细微变化”与“雪塑”“需远观更能领略其气势之恢弘”进行对比,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冰雕与雪雕的不同。“像是雄浑大气的汉唐雕塑”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写出雪塑的气势之恢弘。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由标题“冰雕雪塑”,第

41、段“化自然冰雪为人文艺术,冰雪雕塑散发独特的艺术韵味”,第段“冰,重在雕”,第段“雪,重在塑”等可知,全文围绕说明对象“冰雕雪塑”来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并非“事理说明文”。 且由第段“冰雪雕塑作为冰雪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 仍需进一步科学规划发展布局,深挖文化内涵,不断强化绿色设计理念,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景象”可知,选项“已完美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景象”说法错误。 故选 D。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

42、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尤清冽 尤:格外 B. 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 D. 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A. 如鸣珮环,心乐之。 B.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C.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D.

43、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1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小石潭,重点写石之奇异,“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石多、石怪,成为小石潭的特色,潭因此而得名。 B. 本文写游鱼,重点写水之清,且通过鱼、日光、鱼影的描绘,运用直接描写突出了水的清澈。 C. 作者以严谨、自然、简洁的笔墨,描绘了小石潭石之奇、水之清、鱼之乐、人之情。 D. 作者不仅善于捕捉山水的自然美,且在写景过程中巧妙含蓄地暗寓了自己心情的内在变化。 【答案】9. C 10. D 11. B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

44、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的意思是: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不是“可以”。 故选 C。 【10 题详解】 考查文言词语的用法。例句:“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中的“犬牙”,是名词做状语。 A.“如鸣珮环,心乐之”中的“乐”是意动用法,“以为乐”; 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中的“凄”“寒”是使动用法; C.“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中的“澈”是形容词用如动词; D.“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是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一样”; 故选 D。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章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

45、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运用的是衬托的写法,突出了水的清澈。运用的是侧面描写,而不是“直接描写”。故选 B。 【点睛】参考译文: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 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 ,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 , (鱼的

46、)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9393 分)分

47、)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答题卡”上。上。 2.2.本卷共本卷共 1313 题,共题,共 9393 分。分。 二、 (本大题共二、 (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小题,共 8 8 分)分) 12.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潮平两岸阔,_。 (王湾次北固山下 ) (2)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 (3)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 (4)海内存知己,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5)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6)安得广厦千万间,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8、) (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尾直抒胸臆,抒发自己愿意效力朝廷,抗击侵略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 【答案】 . 风正一帆悬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天涯若比邻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西北望 . 射天狼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悬、畏、遮、庇、俱”等字词容易写错。 三、 (本大题共三、 (本大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7 7 分)分) 陈霁岩赈灾 陈霁岩知开州,时万历己巳,大水,无蠲而有赈,府下有司议,公倡议:

49、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放赈时编号,执旗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庚午春,上司行牒再赈极贫者,书吏禀出示另报,公曰:“不必也!”第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尽见真态故也。至庚午秋,州之高乡大熟,邻境则尽熟,谷价减至三钱余。方申抚台动支银二千两,派大户分籴,报价三钱,即如数给之。自后时价益减至二钱五分。大户请扣除余银,公笑应之曰:“宁增谷,勿减银也。”比上年所买,多谷三千余石,而大户无累赔。报上司外,余谷七百余石,则尽以给流民之复业者。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经务卷八 ) 【注释】蠲(jun)减

50、免税赋。赈:救济。牒(di ) :文书。行牒:发布文书。第:只管,只。籴(d ) :买进粮食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上司行牒再赈极贫者 再:_ (2)乡民咸以为神 咸:_ 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执旗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 15. 请结合原文分析,陈霁岩在赈灾中做了哪些事。 【答案】13. . (1)再:第二次 . (2)咸:全,都 14. (灾民)拿着号码旗依次前进,虽然有上万人,但没有人敢吵闹。 15. 陈霁岩建议:最贫穷的发一石谷物,次贫的五斗,一定要让百姓得到真正的救济。 首次发放救济品时都加以编号,陈霁岩亲自坐在仓库门口的小棚下,把最贫困的人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