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5670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9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2022 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u:64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40 分)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分,共计 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下列元素是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的是 A. 氯 B. 硫 C. 磷 D. 碳 2. 下列古代发明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甲骨刻字 B. 火药使用 C. 粮食

2、酿酒 D. 陶瓷烧制 3.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氯化钠 B. 金属铜 C. 金刚石 D. 氨气 4. 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可用抗酸剂治疗。下列常用抗酸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MgO B. CaCO3 C. NaHCO3 D. Al(OH)3 5. 下列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粉笔灰 B. 面粉 C. 蔗糖 D. 高锰酸钾 6. “安全重于泰山”。以下应张贴在“防火”场所的标志是 A. B. C. D. 7. 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含 O3分子 B. 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4:3 C. 分子中有 9 种

3、元素 D. 碳的质量分数为 24% 8. 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 70% 的氮气(体积分数) 、20%以上的氧气、还有 CO2 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 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C. 利用灼热的铜粉,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但氧原子并未消失 9. 某同学用月季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苏打水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 研磨花瓣 B. 浸取色素 C. 取用苏打水 D. 滴入自制指示剂 10. 对反应进行分类有

4、助于认识与研究。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2222H O2HO通电 B. 2442H SO +ZnO=ZnSO +H O C. 2223CO +H O=H CO D. 33 2Cu+2AgNO =2Ag+CuNO() 11. 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的数值是 8 B. 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硒原子中质子数为 34 D. 硒元素属于人体的微量元素 12. 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氯化钠可用于腌制食品 B. 氯化钠溶液可用于生产氯气、烧碱 C. 氯化钠溶液可加快铁生锈 D. 蒸发海水即可

5、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13. 经过实验探究,人们总结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铝比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铁更活泼 B. 工业上可以利用单质铁回收硫酸锌溶液中金属锌 C. 铜、银单质分别与稀盐酸混合,铜置换出氢气更快 D. 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14.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用 CO2和 CH4合成醋酸,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物、生成物均含有一种有机物 B. 参加反应的 CO2和 CH4的质量比是 1:1 C. 醋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D. 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 H、O、C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 用水可以鉴别 NH4NO3和 NaOH 两种固体 B. 测定某浓度稀盐酸的 pH时,可先将 pH试纸用水湿润 C.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增大 D. 聚乙烯塑料薄膜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6. NaCl和 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比 NaCl的溶解度大 B. 20时,NaC1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6.0% C. 50时,50gKNO3在 50g 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D. T时,KNO3和 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17.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7、. 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则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 将酚酞滴入碱性溶液后显红色,则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除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18.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 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的是( ) A. 熟石灰 B. 硫酸铜 C. 稀盐酸 D. 氯化钠 19. 某气体 X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 X 的成分,设计了

8、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 A中出现浑浊现象,则 X 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B. 若 C 中固体变黑 E中石灰水变浑浊,则 X 中一定含 CO C. 若 AB装置位置互换,则无法判断 X 中是否含有 CO2 D. 若 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 X 中含有水蒸气 20. 一定质量的 CH4可与常见物质 M 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 Cu2O与 O2反应又生成 M,同时放出较多热量。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 Cu2O中的高 理论上反应每生成 22gCO2,同时生成 9gH2O 理论上每 16g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 64gO2 整个过程

9、需要不断添加物质 M 反应 I可将 CH4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 Cu2O中 A. B. C. D.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60分)分) 21. 阅读下面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 CO2越来越多。我国力争在 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 CO2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 CO2发生化学反应来吸收分离 CO2的方法,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溶液、磷石膏等。我国科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合成出了镓酸锌催化材料,成功实现了将 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1)“碳”排放。 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

10、主,化石燃料包括煤、_和天然气。 下列燃料在 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 CO2的是_(填字母) 。 A天然气 B肼(N2H4) C煤 (2)“碳”吸收。 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 CO2,绿色植物通过_(填“呼吸”或“光合”)作用吸收 CO2。 用氢氧化钠做吸收剂吸收 CO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用磷石膏做吸收剂吸收 CO2时,先将磷石膏与氨水混合,再通入 CO2,反应方程式为:423224 242CaSO 2H O+2NH H O+CO =NHSO +X+3H O(),X的化学式为_。不同温度下,磷石膏吸收 CO2的吸收率如图,温度高于 65时,CO2的吸收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原因可能是_

11、。 (3)“碳”利用。 CO2的催化加氢是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将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产生的 CO2与 H2在镓酸锌催化下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DMC) 、甲烷等物质。研究表明,等质量的 CO2反应的需氢量越少,生产成本越低: 利用方式 原料 总反应方程式 产物 酯化 H2 2236323CO +6H =C H O +3H O 碳酸二甲酯 催化加氢 H2 2242CO +4H =CH +2H O 甲烷 镓酸锌(ZnGa2O4)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_。 CO2催化加氢的转化率(消耗的 CO2量与投入 CO2量的比值)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适宜温度为_。 根据表中信息分析,两种方式中,生产成本较

12、低的是_(选填“酯化”或“催化加氢”) 。 (4)“碳”中和。 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 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填字母) 。 A生活垃圾集中焚烧 B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 C大力提倡人走灯熄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 22.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再一次让我们认识到化学科学、技术、环境的相互联系。 (1)冬奥火炬“飞扬”一经亮相就吸睛无数。火炬外壳其使用一种将碳纤维与高性能树脂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材料,强度高质量轻。 该新型材料属于_(选填“无机”或“复合”)材料。 为提高碳纤维的强度, 须将碳纤维原丝进行预氧化处理, 测得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碳纤维

13、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是:在 2152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碳纤维强度_。 当火炬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料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灭火原理是_(填字母) 。 A隔离可燃物 B隔离空气 C降低燃料着火点 (2)“飞扬”是世界首套储氢火炬,氢气的制取、储存和利用受到人们的关注。 I、氢气的制备 铁酸锌(ZnFe2O4)可用于循环分解水制取氢气,其中涉及的反应有: 2434212006ZnFe O6ZnO+4Fe O +O ;34224270003ZnO+2Fe O +H O3ZnFe O +H 该循环制氢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_。该循环法制氢的不足之处是_。 、氢能的应用 利用“活泼金属

14、”可以制得氢气,氢气可用作汽车能源。若推广应用于汽车产业,则需综合考虑的因素有_(填字母) 。 A金属原料的成本 B生成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C金属的回收利用 (3)冬奥餐桌上的科技更让人惊叹,制作好的食物“从天而降”,精准送达食客面前,提高效率更减少人群接触。比如扬州炒饭、青椒炒牛肉,为运动员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扬州炒饭”主要食材有米饭、火腿、鸡蛋、虾仁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 扬州炒饭 碳水化合物/g 蛋白质/g 脂肪/g 矿物质/mg 热量/KJ 钙 钠 铁 锌 每 100g 47.7 23.2 19.5 82.1 1577.1 4.8 3.2 434.3 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由_食材

15、提供,常用来检验米饭中含有淀粉的试剂_。 除营养成分的含量表中列出的营养素外,水和_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钙、铁、钠、锌”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_,青少年缺_易得佝偻病。 23.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利用装置 A加热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用_(填字母)装置可收集较干燥的氧气。 (2)实验室用 B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固体为_,液体为 20%的盐酸。实验过程中发现反应速度太快。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装置 B改为图中装置_(填字母) ,改用的装置优点是_。 二是降低盐酸的浓度。此过程需经过计算,_(填“称量”或“量取”)

16、,稀释三个步骤。 把 50.0g 质量分数为 20%的盐酸溶液稀释成 5%的溶液,需加水的体积为_mL;在配制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填字母) 。 a量筒 b药匙 c试管 d酒精灯 e滴管 f玻璃棒 (3)某同学采用如图 G所示的装置分离 H2、CO2的混合气体。操作步骤如下: 关闭活塞 B,打开活塞 A,A处通入混合气体,右侧可收集到_。 然后关闭活塞 A,_(填实验操作) ,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24. 工业上以含少量铁的粗铜为原料采取下图流程制备 Cu(NO3)2nH2O晶体。 已知:铜、铁都能跟 HNO3反应,分别生成 Cu(NO3)2和 Fe(NO3)3,以及氮的

17、氧化物。 降温结晶速度太快,会导致晶体细碎,无法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 Fe3+、Cu2+在溶液中可转化为难溶性沉淀,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 pH如表: Fe3+ Cu2+ 开始沉淀时的 pH 1.9 4.7 沉淀完全时的 pH 3.2 6.7 (1)为了提高浸取速率,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_(填字母) A. 搅拌 B. 将粗铜粉碎成细小颗粒 C. 适当增大 HNO3浓度 (2)在步骤 a中,还需要通入氧气和水,将 NOx转化为 HNO3的目的_。 (3)调节 pH 值时,选用 CuO,不选用 CaO、NaOH的原因是_。溶液 pH应保持的范围是 3.24.7,其目的是让_(填离子符号)完全沉淀,Cu

18、2+不沉淀。 (4)实验室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烧杯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 (5)如图是 Cu(NO3)2nH2O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 。 (温度在 30前后对应不同的晶体) A. E、F、G 点时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 将 G点的溶液降温至 10时,可析出 CuNO3)26H2O 晶体 (6) 为从滤液中得到较大颗粒的 Cu (NO3)23H2O晶体, 降温结晶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 _。 (7)该流程还可以进一步制备无水硝酸铜,加热 37.6g 硝酸铜至 250分解为黑色固体、NO2和 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若继续加热到 800,得到 15.

19、2gCuO 和 Cu2O的混合物,计算该混合物中 CuO的质量_g。 25. 某“茶垢清洁剂”外观为白色粉末,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2Na2CO33H2O2) ,能快速清洁茶具上附着的茶垢。某兴趣小组对该茶垢清洁剂展开探究。 已知:过碳酸钠具有 Na2CO3与 H2O2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溶于水后分解成 Na2CO3和 H2O2。 【问题一】使用时,将产品倒入茶具中,加入热水,产生大量气体。探究该气体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一:该气体是 O2 猜想二:该气体是 CO2 猜想三:该气体是 O2和 CO2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该茶垢清洁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热水,塞上带导

20、管的橡皮塞,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1)澄清石灰水_ 猜想一正确 (2)打开橡皮塞,向其中伸入_ 观察到预期的现象 【问题二】测定该样品纯度(过碳酸钠的含量) : 方案一:取 0.700g样品于锥形瓶中,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 N2,滴加足量稀硫酸。装置 A中产生的气体经装置B干燥, 进入装置C被完全吸收。 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N2。 称量装置C在反应前后增重了0.176g。(提示:碱石灰是 NaOH和 CaO 的固体混合物) (3)装置 B中试剂为_。 (4)如果缺少装置 D,测定的实验结果会_(填“偏大”或“偏小”) ; (5)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 N2的目的是_。 方案二:取 0

21、.700g样品和 MnO2于锥形瓶中,滴加适量水,利用装置 F测定。 (6)实验前,调节右侧水准管的高度,若_(填字母)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a两端液面相平 b两端液面有稳定高度差 (7)装置 E中产生 O2的化学方程式为_。充分反应后需冷却至室温再读数,说明该反应是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8)装置 E中使用橡皮管的优点是:调节气压,使分液漏斗中的溶液顺利滴下、_。 (9) 该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反应开始前量气管的读数为 2.8mL, 反应结束后量气管的读数为 70.0mL。该实验条件下 O2密度为 1.429gL-1。则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 (可选择“方案一”

22、或“方案二”数据)Mr(2Na2CO33H2O2)=314 (10)下列实验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大的有_(填字母) 。 a方案一:缺少装置 B b方案一:反应结束未通入一段时间 N2 c方案二:结束后未冷却至室温便读数 d方案二:结束后未调节右侧水准管高度,直接读数 20222022 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u:64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40 分)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分,共计 4

2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下列元素是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的是 A. 氯 B. 硫 C. 磷 D. 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含有 C、H、O、N等。故选 D。 2. 下列古代发明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甲骨刻字 B. 火药使用 C. 粮食酿酒 D. 陶瓷烧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24、化。故符合题意; 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氯化钠 B. 金属铜 C. 金刚石 D. 氨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B、金属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C、金刚石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D、氨气

25、,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正确。故选 D。 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 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可用抗酸剂治疗。下列常用抗酸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MgO B. CaCO3 C. NaHCO3 D. Al(OH)3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MgO 属于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此选项正确; B、CaCO3属于盐,此选项不正确; C、NaHCO3属于盐,此选项不正确; D、Al(OH)3属于碱,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 A。 5. 下列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粉笔灰 B. 面粉 C. 蔗糖 D. 高锰酸钾 【答案】C 【解析】

26、【详解】A、粉笔灰放入水中会出现沉淀现象,不能形成溶液,故 A 错误; B、面粉难溶入水,放入水中会出现明显的沉淀现象,不能形成溶液,故 B 错误; C、蔗糖放入水中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液体,可以形成无色溶液,故 C 正确; D、高锰酸钾易溶于水,放入水中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液体,可以形成溶液,但溶液显紫红色,故 D 错误。 故选:C。 6. “安全重于泰山”。以下应张贴在“防火”场所的标志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是防火标识,符合题意; B、 是循环利用标识,不符合题意; C、 是节能标识,不符合题意; D、 是节约用水标识,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7.

27、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含 O3分子 B. 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4:3 C. 分子中有 9 种元素 D. 碳的质量分数为 24%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是 O3分子,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C2H4O3)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4:3,正确;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元素组成的,错误;D过氧乙酸(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 212 2 1 4 16 3 100% =31.6%,错误。故选 B。 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8.

28、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 70% 的氮气(体积分数) 、20%以上的氧气、还有 CO2 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 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C. 利用灼热的铜粉,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但氧原子并未消失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78%,“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A 错误,但符合题意; B、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空气中差不多,氧气能支持燃烧,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B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9、C、铜粉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铜,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消失但氧原子经反应存在于二氧化碳中,并未消失,D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 某同学用月季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苏打水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 研磨花瓣 B. 浸取色素 C. 取用苏打水 D. 滴入自制指示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研磨花瓣时,将花瓣置于研钵中,用杵压碎或研碎,不能砸,选项正确; B、浸取色素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选项正确; C、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

30、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选项正确;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将胶头滴管伸进试管内,选项错误。 故选 D。 10. 对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与研究。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2222H O2HO通电 B. 2442H SO +ZnO=ZnSO +H O C. 2223CO +H O=H CO D. 33 2Cu+2AgNO =2Ag+CuNO()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

31、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1. 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的数值是 8 B. 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硒原子中质子数为 34 D. 硒元素属于人体的微量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 34=2+8+18+x,x=6,符合题意; B、由“石”字旁可知,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故

32、硒原子中质子数为 34,不符合题意;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会导致表皮角质化和癌症,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2. 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氯化钠可用于腌制食品 B. 氯化钠溶液可用于生产氯气、烧碱 C. 氯化钠溶液可加快铁生锈 D. 蒸发海水即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有咸味,是实验的主要成分,常用作生活调味品,腌制食品,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氯气、氢气、烧碱(氢氧化钠) ,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与铁构成了原电池,氯化钠是强电解质,铁里的杂质与 铁形成电极,加速导

33、致铁的吸氧腐蚀,故氯化钠溶液可以加快铁生锈,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蒸发海水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得到的氯化钠中混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故 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13. 经过实验探究,人们总结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铝比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铁更活泼 B. 工业上可以利用单质铁回收硫酸锌溶液中的金属锌 C. 铜、银单质分别与稀盐酸混合,铜置换出氢气更快 D. 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金属铝比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

34、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铁在空气中生锈后,铁锈很疏松,不能阻止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因此铁不耐腐蚀。事实上铝比铁活泼,选项 A不正确;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锌后面,单质铁不能把锌从硫酸锌溶液中置换出来,选项 B不正确;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和银都排在氢后面,不能把稀盐酸中的氢置换出来,选项 C不正确;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因此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选项 D正确。故选 D。 14.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用 CO2和 CH4合成醋酸,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物、生成物均含有一种有

35、机物 B. 参加反应的 CO2和 CH4的质量比是 1:1 C. 醋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D. 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 H、O、C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醋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3CH +COCH COOH催化剂。 【详解】A、在该反应中,反应物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为醋酸,甲烷和醋酸均含碳元素,均属于有机物,二氧化碳虽然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的质量比为:44:16=11:4,符合题意; C、醋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原子是化学变

36、化中的最小粒子,故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 C、H、O,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水可以鉴别 NH4NO3和 NaOH 两种固体 B. 测定某浓度稀盐酸的 pH时,可先将 pH试纸用水湿润 C.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增大 D. 聚乙烯塑料薄膜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水鉴别 NH4NO3和 NaOH,硝酸铵溶解过程中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过程中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A 项正确; B、测定某浓度稀盐酸的 pH,用水润湿试纸会导致稀盐酸被稀释,酸性减弱,pH 偏大,B 项

37、不正确; C、压瘪乒乓球,在外力的作用下,气体间隔减小,放入热水即升温,气体分子吸收一定的热量,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气体分子间隔增大,乒乓球重新鼓起来,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C 项不正确; D、聚乙烯由碳、氢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D 项不正确; 故选 A。 16. NaCl和 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比 NaCl的溶解度大 B. 20时,NaC1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6.0% C. 50时,50gKNO3在 50g 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D. T时,KNO3和 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C

38、 【解析】 【详解】A、比较溶解度需要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选项错误; B、如图,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 36g, 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6g100%26.5%36g 100g,选项错误; C、如图,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85.5g,即 50g 水中最多溶解 42.75g 硝酸钾,故 50g 硝酸钾在 50g 水中充分溶解,会有 7.25g 未溶解,形成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T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即该温度下,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是溶液质量未知,溶质质量无法比较,选项错误。 故选 C。 17.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

39、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则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 将酚酞滴入碱性溶液后显红色,则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除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要想验证该物质是催化剂,还需验证化学反应前后

40、,其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不符合题意; C、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符合题意; D、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汽油去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8.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 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的是( ) A 熟石灰 B. 硫酸铜 C. 稀盐酸 D. 氯化钠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 pH 关系图可知,在碱性环境中水稻对镉吸收量变弱;硫酸

41、铜、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稀盐酸溶液显酸性、熟石灰溶液显碱性,故选 A。 19. 某气体 X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 X 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 A中出现浑浊现象,则 X 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B. 若 C 中固体变黑 E中石灰水变浑浊,则 X 中一定含 CO C. 若 AB装置位置互换,则无法判断 X 中是否含有 CO2 D. 若 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 X 中含有水蒸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若 A 中出现浑浊现象,则 X 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

42、化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能将氧化铁还原为金属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因此若 C 中固体变黑,E 中石灰水变浑浊,则 X 中一定含 CO,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能将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完全吸收,再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因此若AB 装置位置互换,则无法判断 X 中是否含有 CO2,选项说法正确; D若 D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不能说明 X 中含有水蒸气,也可能是从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中带出的水蒸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0. 一定质量的 CH4可与常见物质 M 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 Cu2O与 O2反应又生成 M,同时放出较多热量。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 Cu2O中的高 理论上反应每生成 22gCO2,同时生成 9gH2O 理论上每 16g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 64gO2 整个过程需要不断添加物质 M 反应 I可将 CH4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 Cu2O中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M与甲烷反应生成氧化亚铜、二氧化碳和水,甲烷中不含氧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 Cu2O中的高,选项正确; 每 16份质量的甲烷结合 64 份质量的氧生成 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 36 份质量的水, 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 44:36,则上述反应中,理

44、论上反应每生成 22gCO2,同时生成 18gH2O,选项错误; 每 16份质量的甲烷结合 64 份质量的氧生成 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 36 份质量的水, 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16:64,则上述反应中,理论上每 16gCH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 64gO2,选项正确; 由图可知,反应中,氧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 M,M与甲烷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氧化亚铜,所以反应中M 不断循环,所以整个过程不需要添加物质 M,选项错误; 二氧化碳与水不是储能物质,将所得产物 Cu2O与 O2反应又生成 M,同时放出较多热量,说明反应 I可将 CH4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 Cu2O中,选项正确。 故选 D。 非选

45、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60分)分) 21. 阅读下面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 CO2越来越多。我国力争在 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 CO2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 CO2发生化学反应来吸收分离 CO2的方法,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溶液、磷石膏等。我国科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合成出了镓酸锌催化材料,成功实现了将 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1)“碳”排放。 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_和天然气。 下列燃料在 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 CO2的是_(填字母) 。 A

46、天然气 B肼(N2H4) C煤 (2)“碳”吸收。 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 CO2,绿色植物通过_(填“呼吸”或“光合”)作用吸收 CO2。 用氢氧化钠做吸收剂吸收 CO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用磷石膏做吸收剂吸收 CO2时,先将磷石膏与氨水混合,再通入 CO2,反应方程式为:423224 242CaSO 2H O+2NH H O+CO =NHSO +X+3H O(),X的化学式为_。不同温度下,磷石膏吸收 CO2的吸收率如图,温度高于 65时,CO2的吸收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原因可能是_。 (3)“碳”利用。 CO2的催化加氢是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将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产生的 CO2

47、与 H2在镓酸锌催化下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DMC) 、甲烷等物质。研究表明,等质量的 CO2反应的需氢量越少,生产成本越低: 利用方式 原料 总反应方程式 产物 酯化 H2 2236323CO +6H =C H O +3H O 碳酸二甲酯 催化加氢 H2 2242CO +4H =CH +2H O 甲烷 镓酸锌(ZnGa2O4)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_。 CO2催化加氢的转化率(消耗的 CO2量与投入 CO2量的比值)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适宜温度为_。 根据表中信息分析,两种方式中,生产成本较低的是_(选填“酯化”或“催化加氢”) 。 (4)“碳”中和。 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48、_。 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填字母) 。 A生活垃圾集中焚烧 B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 C大力提倡人走灯熄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 【答案】 (1) . 石油 . B (2) . 光合 . 2232CO2NaOH=Na COH O . CaCO3 . 氨水易挥发,温度越高,挥发的越快 (3) . +3 . 400 . 酯化 (4) 温室效应 . A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的种类不变, 肼中不含碳元素, 不能生成二氧化碳, 符合题意;

49、C、煤的主要成分是碳,会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小问 2 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用氢氧化钠做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CO2NaOH=Na COH 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 Ca、S、O、H、N、C 的个数分别是 1、1、10、14、2、1,生成物中含 Ca、S、O、H、N、C 的个数分别是 0、1、7、14、2、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 1 个 Ca、3 个 O、1 个 C,故 X 的化学式为:CaCO3; 氨水易挥发,温度越高,挥

50、发的越快,故温度高于 65时,CO2的吸收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小问 3 详解】 镓酸锌中锌元素显+2 价,氧元素显-2 价,设镓元素的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2)+2x+(-2) 4=0,x=+3; 由图可知,400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最高,故该反应的适宜温度为 400; 研究表明,等质量的 CO2反应的需氢量越少,生产成本越低,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酯化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氢气的质量比为:(44 3) : 12=11:1; 催化加氢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与氢气的质量比为: 44:8=11:2,故等质量的二氧化碳,酯化需氢量较少,生产成本较低; 【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