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省北海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5625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广西省北海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年广西省北海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2年广西省北海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2年广西省北海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2022 年广西北海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年广西北海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一、积累一、积累知故乡(共知故乡(共 33 分)分) (一)游子告白 孟晚舟在回国的包机上, 写下了这样的感言: 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 _我心中的信念之火,_我人生的至暗时刻, 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感谢你们, 与我一起经历风雨, 见证岁月, _我所有的喜乐苦悲。是你们的遥遥相伴,陪我越过层层山丘;是你们的默默守护,带我跨出丛丛荆棘。 1. 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段中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A. 燃起 闪烁 安放 B. 撑起 闪烁 放下 C. 撑起 照亮 放下 D. 燃起 照亮 安放 (二)思乡情结 乡愁不仅是

2、一种简单的思乡情结,它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桥梁和杻带,通过唤醒过去生活中的种种短暂而美好的回忆,记载和传承一个民族共有的历史文化脉络。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乡愁是老家屋顶上的那缕 chu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乡愁是老家树冠上的那个鸟窝,岁岁年年的梦里总能瓣化春天;乡愁是_,_。 2.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短暂( ) chu( )烟 3. 材料(二)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 4. “载”在现代汉语中有以下几个义项,文中“记载”的“载”意思应为( ) A. 年 B. 记在书报上 C. 用交通

3、工具装 D. 充满 5. 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_,_。 6. (三)悠悠乡情 自然风景往往触动人的情怀,王湾的“_?_”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李益的“_,_”借“芦管声”引发戍边军人的思乡愁绪;李白借用典故折杨柳“_,_”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借“_,_”直抒胸臆,表达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而崔颢的黄鹤楼也在夕阳中,用“_?_”表达了游子望乡而不得见的悲苦。 根据内容理解,在材料(三)的横线上,准确默写出相应的诗句。 7. 为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班级计划开展以“思乡”为主题的诗歌诵读探究活动

4、, 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班级拟开展以下活动,请你把活动内容补充完整。 任务一:_ 任务二:诗歌朗诵。 任务三:_ (2)请你为“我为家乡献首诗”的诗歌朗诵比赛撰写一段开场白(60字左右) 。 _ (3)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时,小宁同学不积极参与,他认为考试又不准合作探究,所以合作不如单干。请你针对“合作探究与学习”的关系,写一段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结构完整,80 字以内。 8. 为了更好地阅读 艾青诗选 , 班级成立了研学共同体, 以小组为单位对 艾青诗选 进行主题阅读活动。以下是小语所在小组的部分活动。 (1) 【积累夯实】阅读艾青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诗作,挑选自己

5、喜欢的篇目背诵。小语没有听清要求,误将艾青的一首 1978 年后创作的诗歌纳入背诵篇目,请帮他挑选出来。 ( ) A. 大堰河我的保姆 B. 黎明 C. 鱼化石 D. 煤的对话 (2) 【朗诵品味】小组合作朗诵我爱这土地 ,品味诗歌情感。 对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的朗读设计,小语和小文产生了分歧。 小语:我认为应该读得深沉一些,语调下抑。 小文:我觉得应该读得激昂一些,语调上扬。 你更赞同谁的朗读设计?结合诗歌说明理由。 二、精读二、精读品故事(品故事(37 分)分) (一)(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启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

6、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纵观全诗,每联诗句都紧扣住“早行”的话题,语言明净,情景交融,结构严谨。 B. 这是一首羁旅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寂之情和浓浓思乡之情。 C.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写景明丽可爱,有山野情趣,却无法抑止思乡愁绪。 D. 尾联写诗人到了长安,看见杜陵一带池沼凫雁欢腾的美好情景,表现了欢乐气氛。 10.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画面。 (二)(二)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

7、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骜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选

8、自后出师表 ) 【注释】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非计:不正确的计策。进趋:赶快进兵。 11. 请根据提示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方法 句中加点词语 示例 加点词的意思 字源法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_ 参考成语法 深入不毛 不毛之地 (2)_ 迁移法 宜先入南 宜乎众矣 (3)_ 12. 下列对【甲】 【乙】两篇表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表文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B. 表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整的排比、对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荷全性

9、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C. 表文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真质朴,表现忠贞的感情。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D. 表文语言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14. 甲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哪三件有重大影响事?其目的是什么? (三)(三) 冰雪精灵雾凇 张敏 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

10、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 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

11、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也叫硬凇) ,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也叫软凇) ,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之间空隙很多,它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 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 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

12、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空气中大量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生产器”,在有雾凇时,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 5 倍以上。 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和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人们能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知识 ,有删改

13、) 15. 下列对“雾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雾凇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 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 B. 雾凇是白色不透明冰晶沉积物。 C. 雾凇是过冷雾滴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或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冰雪。 D. 雾凇具有通透灵动的美,是一种自然现象。 16.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段主要说明了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首先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其次,要求天晴少云和静风。 B. 选文第段引用诗词,高度赞扬了雾凇的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C. 选文第段采用分类别、 下定义的说

14、明方法, 介绍了雾凇的形状及分类, 让读者对雾凇的认识更加明晰。 D. 选文从雾凇外表的通透灵动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 再说到雾凇内在的优秀品质, 运用了逻辑说明顺序。 17. 请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四)(四) 南瓜甜是乡愁浓 郭震海 中国的北方,金色的秋天是最迷人的,通透的蓝天下、壮阔的原野上,遍地是金黄,就连行走的风都是甜的。 霜落,风起,秋粮入仓。此时的农人们紧张的脚步开始放缓,清收“余粮”。这里所谓的“余粮”,不是五谷,而是能耐得住落霜的蔬菜,比如说南瓜。 南瓜在太行山区算不上主产,但很丰盛。只要春天播下几颗瓜种,无须刻意去照料,秋天就能收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南瓜的描

15、述为:二月下种,宜沙沃地。四月生苗,引蔓甚繁,一蔓可延十余丈。节节有根,近地即着。其茎中空,其叶状如蜀葵,大如荷叶。八九月开黄花,如西瓜花。结瓜正圆,大如西瓜,皮上有棱如甜瓜。一株可结数十颗,其色或绿或黄或红,经霜收置暖处,可留至春。 记得孩童时,在乡下,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秋后收南瓜。北方的天气冷得早,刚入深秋,滴溜溜的晨露凝结成一地白霜,倘若遇到星期天,不用上学堂,那时乡下的娃娃是不会睡懒觉的,会跟着父母去地里收南瓜。主粮收获后的大地更加辽阔,失去了阻挡,空旷的原野上,风畅快地奔跑着,零星有几株玉米杆儿立在地里,就如无畏的勇士,金色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太行山里的南瓜多种植在田边或靠近

16、地岸,这便于瓜秧顺着他田岸去自由生长。站在田边望去,枝枝蔓蔓的南瓜秧子,靠着地岸顺势而下,左右分支,相互缠绕,向着四周伸展,如足球般大小的南瓜就挂在瓜秧上,颜色各异:暗红色的、青绿色的、金黄色的、带着花纹的,有时一根瓜秧上可以结出不同颜色的南瓜。如荷叶似的南瓜叶子,由墨绿变成了金黄,叶面上覆盖着薄薄的一层白霜。如果不晓得其中缘由,急于去摘瓜,慌乱中用手去翻动南瓜叶子,冰冷的霜花倒也无妨,叶面上看不见的毛刺儿会划伤手,所以父母会告诉孩子要学会“顺藤摸瓜”,也就是顺着瓜藤去摘瓜。 太行山多梯田,田岸比较高,挂瓜的南瓜藤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有时一不小心,熟透了的南瓜就会从瓜藤上滚落下来,顺着田地跑。

17、淘气的孩子们就会欢笑着满地追着瓜跑,追上了不是坐在南瓜上哈哈地笑,就是故意踢一脚南瓜,让南瓜在地里继续滚,然后撒开腿继续在后面追,父母总会在身后不放心地喊:“小心,小心,别跌倒。”孩子们的笑声和父母的喊声就在收获的田野里久久地回荡。 收回的南瓜,堆放在屋檐下。冬天,雪落无声,家里的炭火烧得很旺,暖洋洋的,闲散的农人,可以将南瓜做出各种花样,比如蒸着吃,红红的瓜肉,入口绵软、甘甜如蜜。还可以做南瓜粥,一把小米、几颗大枣,放入几块南瓜,有条件再放一些枸杞,粥浓色艳,一小勺南瓜粥入口,既有新小米的醇香,又有红枣南瓜的甘甜,可谓是百喝不厌。 南瓜肉好吃,南瓜子更是香。母亲切开一个南瓜,掏出瓜瓤,挤出南

18、瓜子,在清水里漂洗干净后,放在炉火上烤干,待午后无事,放在铁锅里炒。红红的炭火、烧热的铁锅、跳动的南瓜子,满屋子是流动的香。此时,嘴馋的我们总会忍不住伸出小手去热锅里取瓜子,母亲在一旁翻动着南瓜子,会连声制止说:“小心,小心,烫手,真是小馋猫!” 如今,已经到城里工作 20 多年,每年入冬前,南瓜上市,途经莱市场或进入超市,看到各种各样的南瓜,我总会忍不住去买几颗,存放在家里慢慢吃,因为这是儿时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更是妈妈的味道。 如果要问我乡愁是什么,其实乡愁有时候很简单,就是秋天金色的原野、冬日红红的炭火,还有妈妈做的饭,比如吃一口蒸南瓜、喝一口南瓜粥,或者吃几颗香脆的南瓜子,这也成为一生

19、忘不掉、割不断的情缘。 (摘编自“新浪网”,2021 年 11 月 03日,有改动) 18. 文章以“南瓜”为线索串起童年回忆,阅读-段填写相应的情节在横线上。 收南瓜_追南瓜_炒南瓜子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以“通透、壮阔、金黄”等词描写迷人的秋天景象,极富画面感。 B. 第段中用“只要就”这一关联词突出了南瓜生命力的顽强。 C. 第段对孩子们追瓜、踢瓜情形描写,既充满童趣,又有生活气息。 D. 南瓜的叶子上留有冰冷的霜花会划伤手,因此要学会顺着瓜藤去摘瓜。 20. 文章第段引用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南瓜的描述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21. 结合语境,按

20、要求赏析 (1)母亲切开一个南瓜,掏出瓜瓤,挤出南瓜子,在清水里漂洗干净后,放在炉火上烤干,待午后无事,放在铁锅里炒。 (从加点词角度) (2)空旷的原野上,风畅快地奔跑着。 (从修辞角度) 22. 读诗文,悟乡愁。有人读余光中的乡愁后有这样的感悟: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和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请你参照示例,写出阅读南瓜甜是乡愁浓后的感悟。 三、写作三、写作叙故情(叙故情(50 分)分) 23.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蓦然回首,总有一些情感,让我们难以忘怀。

21、这情感或许是师生情、同学情、母子情、读书情 请以“难忘这份情”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不得抄袭,套作。 (2)不少于 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222022 年广西北海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年广西北海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卷 一、积累知故乡(共一、积累知故乡(共 33 分)分) (一)游子告白 孟晚舟在回国的包机上, 写下了这样的感言: 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 _我心中的信念之火,_我人生的至暗时刻, 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感谢你们, 与我一起经历风雨, 见证岁月, _我所有的喜乐苦悲。是你们的遥遥相伴,陪我越过层层山丘;是你们的默默守护,带

22、我跨出丛丛荆棘。 1. 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段中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A. 燃起 闪烁 安放 B. 撑起 闪烁 放下 C. 撑起 照亮 放下 D. 燃起 照亮 安放 (二)思乡情结 乡愁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思乡情结,它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桥梁和杻带,通过唤醒过去生活中的种种短暂而美好的回忆,记载和传承一个民族共有的历史文化脉络。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乡愁是老家屋顶上的那缕 chu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乡愁是老家树冠上的那个鸟窝,岁岁年年的梦里总能瓣化春天;乡愁是_,_。 2.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短暂( ) chu(

23、)烟 3. 材料(二)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 。 4. “载”在现代汉语中有以下几个义项,文中“记载”的“载”意思应为( ) A. 年 B. 记在书报上 C. 用交通工具装 D. 充满 5. 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_,_。 【答案】1. D 2. . z n . 炊 3. . 杻带 . 纽带 4. B 5. . 示例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河, . 活蹦乱跳的童年还在心中撒欢。 【解析】 【1 题详解】 燃起:点燃。撑起:支撑而起。根据第一空后面的“信念之火”可知应用“燃起” 。 闪烁: (光亮

24、)动摇不定,忽明忽暗。照亮:提供光亮。根据第二空后面的“至暗时刻”可知应用“照亮” 。 安放: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放下:放在一边或放弃。根据第三空后面的“我所有的喜乐苦悲”可知应用“安放” 。 故选 D。 【2 题详解】 暂z n,短暂: (时间)短。 chu炊,炊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3 题详解】 杻带纽带:指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4 题详解】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载:记在书报上。故选 B。 【5 题详解】 考查仿写,开放类式题,与画线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即可。如:乡愁是村头的那条小路,弯弯曲曲的时光总能折射出成长的曲折。 6. (三)悠悠乡情 自然风景往往触动人的情怀,王湾

25、的“_?_”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李益的“_,_”借“芦管声”引发戍边军人的思乡愁绪;李白借用典故折杨柳 “_,_”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借“_,_”直抒胸臆,表达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而崔颢的黄鹤楼也在夕阳中,用“_?_”表达了游子望乡而不得见的悲苦。 根据内容理解,在材料(三)的横线上,准确默写出相应的诗句。 【答案】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26、注意:雁、芦、暮。 7. 为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班级计划开展以 “思乡” 为主题的诗歌诵读探究活动, 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班级拟开展以下活动,请你把活动内容补充完整。 任务一:_ 任务二:诗歌朗诵。 任务三:_ (2)请你为“我为家乡献首诗”的诗歌朗诵比赛撰写一段开场白(60字左右) 。 _ (3)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时,小宁同学不积极参与,他认为考试又不准合作探究,所以合作不如单干。请你针对“合作探究与学习”的关系,写一段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结构完整,80 字以内。 【答案】 (1) . 示例 1:任务一:自主研读。 . 任务三:分类积累。示例 2:示例:任务一:诗歌

27、手抄报展示。任务三:诗歌亲子共读。 (2)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班级在此隆重召开“我和我的家乡”诗歌朗诵比赛,表达我们对家乡深深的爱!现在我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3)示例:合作探究与学习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与人交流,扩大知识面,对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益无害;诵读活动中的合作探究,有助于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培养语感, (不管是考试,还是对于提高语文素养都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都要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 (意对即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设计活动。开放类试题,围绕着“思乡”的主题,与诗歌诵读探究有关,言之成理,适合学生展开即可。如:

28、“思乡”名句积累展示、以“诗歌中的乡愁”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等。 【小问 2 详解】 考查拟写开场白。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召开“我为家乡献首诗”的诗歌朗诵比赛,用诗歌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下面,请让我们一起欣赏大家精彩的朗诵! 【小问 3 详解】 考查自由表达观点,开放类试题,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如: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自主学习可以锻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 合作探究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比如本次诵读活动中的合作探究,就可以集思广益,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体悟。所以我们要积极参加合作探究活动

29、。 8. 为了更好地阅读 艾青诗选 , 班级成立了研学共同体, 以小组为单位对 艾青诗选 进行主题阅读活动。以下是小语所在小组的部分活动。 (1) 【积累夯实】阅读艾青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诗作,挑选自己喜欢的篇目背诵。小语没有听清要求,误将艾青的一首 1978 年后创作的诗歌纳入背诵篇目,请帮他挑选出来。 ( ) A. 大堰河我的保姆 B. 黎明 C. 鱼化石 D. 煤的对话 (2) 【朗诵品味】小组合作朗诵我爱这土地 ,品味诗歌情感。 对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的朗读设计,小语和小文产生了分歧。 小语:我认为应该读得深沉一些,语调下抑。 小文:我觉得应该

30、读得激昂一些,语调上扬。 你更赞同谁的朗读设计?结合诗歌说明理由。 【答案】 (1)C (2)赞同小语的设计,因为此时祖国正在遭受侵略,内心十分悲伤,所以要读得深沉一些。 (能说到背景即可)赞同小文的设计,因为诗人想借这首诗歌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甘心献身祖国的崇高情怀,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读得激昂一些,更能表现诗人一颗赤心、满腔热血。 (能说到诗人的爱国之情即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20 世纪 30 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他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 ,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和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重而又大气的风格,比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北方 黎明的通知 大堰

31、河我的保姆等。这一时期,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 1978 年以后,诗人“归来” ,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如鱼化石 ,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诗人由此引发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故选 C。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 我爱这土地艾青于 1938 年写的一首现代诗,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土地、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爱。任选角度,之有理即可。如果同意小语,可以从写作背景的

32、角度分析。 我爱这土地 写于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所以要读得深沉一些。如果同意小文,可以从作者爱国情感的强烈的角度分析。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抒胸臆,表明可以为祖国奉献一切,爱国之心是真挚、炽热的,因此可以读得激昂一些。 二、精读品故事(二、精读品故事(37 分)分) (一)(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启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

33、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纵观全诗,每联诗句都紧扣住“早行”的话题,语言明净,情景交融,结构严谨。 B. 这是一首羁旅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寂之情和浓浓思乡之情。 C.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写景明丽可爱,有山野情趣,却无法抑止思乡愁绪。 D. 尾联写诗人到了长安,看见杜陵一带池沼凫雁欢腾的美好情景,表现了欢乐气氛。 10.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画面。 【答案】9. D 10. 清晨报晓的鸡叫声唤起了夜宿茅店的旅人,在明月当空,万籁俱寂时,他匆匆赶路,积满了晚霜的板桥上留下了清晰的脚印。 【

34、解析】 【9 题详解】 D.有误。尾联的大意是,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 “杜陵梦” ,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表现了悲伤的气氛,表达了思乡之情。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思是“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在此基础上,用优美生动地语言描绘即可。示例:荒村野店中旅客被鸡鸣声唤起赶路,天边的明月照着那山乡的茅店旅舍,板桥上白霜未消,留下行人一双双清晰的脚印。 (二)(二)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

35、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骜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

36、进趋之时也。 (选自后出师表 ) 【注释】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非计:不正确的计策。进趋:赶快进兵。 11. 请根据提示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方法 句中加点词语 示例 加点词的意思 字源法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_ 参考成语法 深入不毛 不毛之地 (2)_ 迁移法 宜先入南 宜乎众矣 (3)_ 12. 下列对【甲】 【乙】两篇表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表文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B. 表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整的排比、对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

37、忘身于外” “荷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C. 表文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真质朴,表现忠贞的感情。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D. 表文语言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14. 甲文中作者先后回顾了人生中哪三件有重大影响的事?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11. . 拜访 . 生长草木 . 应当、应该 12. B 13. (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面前扬名显达。 (2)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

38、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14. 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 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后主。 【解析】 【11 题详解】 (1) “顾”是形声字。頁(页)表意,像突出了头部的人形,表示回头看; “雇”表声, “雇”本指一种候鸟,古时农人看见雇回来,即开始农耕,表示“顧”是回头看。 “顧”简化为“顾” 。本义是回头看。后引申出“拜访”意。句意为: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顾,拜访。 (2)不毛之地:原指不生长庄稼的土地,后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草木。深入不毛: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3)宜乎众矣:应该很多了吧。宜,应该。宜先入南

39、:应该先南征。 【12 题详解】 B两文中并无对比句式。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苟全,苟且保全;于,在;闻达,有名望,显贵;(2)故,所以;不毛,不生长草木;并日,两天;而,表修饰。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可知,三顾茅庐之事;从“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从寄臣以大事也”可知,白帝城托孤之事;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可知,临危受命之事;从“庶蝎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和“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可知,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

40、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后主。 【点睛】译文: 甲: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

41、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乙: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所以五月里竟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爱惜自己呵,而是看到帝王之业不可能局处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目前敌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 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 兵法要求趁敌方劳困时发动进攻,当前正是赶快进军的时机呵! (三)(三) 冰雪精灵雾凇 张敏 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寒江

42、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 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 ,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

43、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 ,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也叫硬凇) ,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也叫软凇) ,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之间空隙很多,它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

44、琼树银花,清秀雅致, 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 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空气中大量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 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生产器” ,在有雾凇时,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 5倍以上。 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 。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和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人们能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雾凇是大自然

45、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知识 ,有删改) 15. 下列对“雾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雾凇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 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 B. 雾凇是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C. 雾凇是过冷雾滴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或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冰雪。 D. 雾凇具有通透灵动的美,是一种自然现象。 16.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段主要说明了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首先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其次,要求天晴少云和静风。

46、 B. 选文第段引用诗词,高度赞扬了雾凇的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C. 选文第段采用分类别、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介绍了雾凇的形状及分类, 让读者对雾凇的认识更加明晰。 D. 选文从雾凇外表的通透灵动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 再说到雾凇内在的优秀品质, 运用了逻辑说明顺序。 17. 请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答案】15. C 16. A 17. 雾凇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生产器” ,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雾凇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 ,能让环境变得幽静。 【解析】 【15 题详解】 C.“雾凇是过冷雾滴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表述不准,由第段“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

47、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也叫硬凇) ”可知,粒状雾凇是“过冷雾滴”需要“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 “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冰雪”表述不准,由第段“雾凇非冰非雪”可知,雾凇并非“冰雪” ;也可由第段“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也叫软凇) ”看出, “冰雪”表述不准; 故选 C。 【16 题详解】 A.“要求天晴少云和静风”表述错误。第段“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静风或是风速很小”表明,形成雾凇对风的要求是“静风或是风速很小” ,不只是要求“静风” ; 故选 A。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

48、整体理解文意,根据题干要求筛选有关信息,归纳概括。 第段“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空气中大量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表明,雾凇能净化空气,使环境更宜人。 第段“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生产器 ,在有雾凇时,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增多”表明,雾凇能“生产”负氧离子,有助于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改善环境。 第段“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 。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和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表明,雾凇能“消音” ,使环境变得更幽静。 (四)(四) 南瓜甜是乡愁浓 郭震海 中国的北方,金色

49、的秋天是最迷人的,通透的蓝天下、壮阔的原野上,遍地是金黄,就连行走的风都是甜的。 霜落,风起,秋粮入仓。此时的农人们紧张的脚步开始放缓,清收“余粮” 。这里所谓的“余粮” ,不是五谷,而是能耐得住落霜的蔬菜,比如说南瓜。 南瓜在太行山区算不上主产,但很丰盛。只要春天播下几颗瓜种,无须刻意去照料,秋天就能收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南瓜的描述为:二月下种,宜沙沃地。四月生苗,引蔓甚繁,一蔓可延十余丈。节节有根,近地即着。其茎中空,其叶状如蜀葵,大如荷叶。八九月开黄花,如西瓜花。结瓜正圆,大如西瓜,皮上有棱如甜瓜。一株可结数十颗,其色或绿或黄或红,经霜收置暖处,可留至春。 记得孩童时,在乡下,最开心

50、的事情就是秋后收南瓜。北方的天气冷得早,刚入深秋,滴溜溜的晨露凝结成一地白霜,倘若遇到星期天,不用上学堂,那时乡下的娃娃是不会睡懒觉的,会跟着父母去地里收南瓜。主粮收获后的大地更加辽阔,失去了阻挡,空旷的原野上,风畅快地奔跑着,零星有几株玉米杆儿立在地里,就如无畏的勇士,金色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太行山里的南瓜多种植在田边或靠近地岸,这便于瓜秧顺着他田岸去自由生长。站在田边望去,枝枝蔓蔓的南瓜秧子,靠着地岸顺势而下,左右分支,相互缠绕,向着四周伸展,如足球般大小的南瓜就挂在瓜秧上,颜色各异:暗红色的、青绿色的、金黄色的、带着花纹的,有时一根瓜秧上可以结出不同颜色的南瓜。如荷叶似的南瓜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