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2 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 1 17 7 题,共题,共 2525 分)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冗杂(rng) 砂砾(l ) 鸿鹄(h o) 环颈雉(zh ) B 着落(zh o) 顾忌(j ) 稽首(q) 矫揉造作(jio) C. 俯瞰(k n) 题跋(b ) 桑梓(z) 前仆后继(p) D. 愧怍(zu ) 农谚(y n) 旌旗(jn) 气冲斗牛(du)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倾诉 拜谒 茅塞顿开 心旷神怡 B. 狂斓 严
2、峻 雕梁画栋 豁然贯通 C. 殉职 馨香 首当其充 不屑置辩 D. 臃肿 娉婷 笔耕不缀 磨肩接踵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阐述,体现了他的智慧与旷达。 B. 这个运动员身体素质好,弹跳力强,反映也很灵敏,训练得当就会取得好成绩。 C. 这部小说通过合理的想象、细腻的描写,使得主人公跃然纸上,令人过目难忘。 D. 阅读经典作品要能静得下心,沉潜其中;不能浮光掠影,仅仅满足于一知半解。 4. 下列句子按语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
3、革命事业的。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美德。 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 A. B. C. D. 5. 下面有关文学作品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小说变色龙有极强的讽刺意味,它引人发笑,也令人深思。 B. 列子中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旧题为列御寇著, 杞人忧天节选自其中。 C. 木兰诗是南北朝乐府民歌。诗中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儿女情怀。 D. 从鲁迅的杂文集朝花夕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历程。 6. 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两个奥运
4、,同样精彩”!作为继北京冬奥会之后的又一场盛会,北京冬残奥会为奥林匹克史册续写光辉篇章。为冬奥喝彩,抒赞美之情,有对联云: 上联:情融圣火,双奥携春盛世暖; 下联:_。 7. 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 (1)念天地之悠悠,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2)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 (3)可怜身上衣正单,_。 (白居易卖炭翁 ) (4)求之不得,_。 ( 关雎 ) (5)_,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6)三军可夺帅也,_。 ( 论语十二章) (7)“送别”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诗人笔法各异,书写别离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目送朋友离开的诗句是_,_。 闻
5、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遥作赠别的诗句是_,_。 二、阅读(本题包括二、阅读(本题包括 8 82323 题,共题,共 4545 分)分) (一)(一)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
6、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 【注释】殍殣枕路:饿死在人躺在路上。 范文正:即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募民存饷:聚集百姓慰问,馈赠物品。 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著:制定。 8. 下列选项中对“日”的理解不同的一项是( ) A.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 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C. 甲光向日金鳞开 D. 半竿斜日旧关城 9.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2)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10. 请简述杭州得以安度荒年的原因。 11. 读
7、完本文,说说范文正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二)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我在南极的苦与乐 随着度夏队队员的离开,偌大的中山站区忽然变得冷清起来。茶余饭后,有一个词被大家提起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便是“越冬综合征”。在南极越冬的考察队员,因为在与世隔绝的极端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症状。尤其是在每年的 5 月下旬到 7 月中旬,南极正值极夜,除了孤独和寂寞之外,考察队员们还要经受长时间黑暗的考验,容易出现嗜睡、抑郁、焦虑等症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也会出现紊乱,这在医学上也已经得到了证实。 强烈的下降风从冰盖上刮来,将巨大的冰山和零碎的浮冰吹进熊猫码头和内拉峡
8、湾,海面开始重新凝结。企鹅不再频繁地出现在站区周边,就连贼鸥也渐渐不见了踪影。身边的一切都在暗示着我们极夜将至。我们仿佛严阵以待的士兵,开始提前做好应对极夜的准备。 极夜可不仅仅只是见不着阳光那么简单,伴随而来的还有低温和狂风,极端严峻的气候条件彻底切断了外界支援的可能性,任何因工作疏忽而造成的影响,到了这时都会被成倍地放大。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纰漏,对越冬队员来说都将是一场严峻的生存考验。 那次偶遇的暗淡极光,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它破土而出,迅速地萌芽生长,让我心里直痒痒。太阳落山的时间每天都在提前,随着黑夜渐渐拉长,我清楚地意识到,极光就要在夜空中大展风姿了。 和第
9、一次见到极光时的场景不同,此时的极光已经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姿态,而开始以各种形状和色彩在夜空中展露身姿,大大方方地在夜空里跳起了舞。绿色、红色,还有紫色的极光在眼前闪耀着光芒,并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夜空中慢慢变化着形状,犹如一幅巨大的水彩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极光舞动间,藏在我心里的大树早已繁育成了浩瀚的森林,根深叶茂,耸入云天。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呆呆地躺在雪地上,将对讲机拿到嘴边,试图向大家形容此情此景,却只能大喊:“极光爆发!极光爆发!快出来看极光!”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兴致高涨,三五成群地在雪地里、山坡上,或在观测栋的楼顶观赏和拍摄,在寒风中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极光在夜空中恣意舞动,我们
10、却乐此不疲地在地上冻得直哆嗦,返回站区摘下面罩,每个人脸上都冻得通红,却仍然沉浸在高涨的热情中。 熬夜拍摄极光的我一觉睡到了正中午,拉开窗帘却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和前些天一样,外面光线很暗, 只有地平线附近有些暗淡的光,那是太阳在地面下投射过来的余晖。今天是正式进入极夜的日子,可这时我才发现,在这一个多月以来,自己就像泡在温水里的青蛙,已经渐渐熟悉了这夜长昼短的环境,而所谓“正式进入极夜”,也并没有什么泾渭分明的变化。 就这样,极夜降临了。 (作者:李航 有改动) 12. 文中介绍了“我”在南极遇到哪些“苦”? 13. 请简述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14. 请品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5.
11、本文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简要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探寻未知的“黄河故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春秋以前,黄河下游古河道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经今天的天津附近入海。太行山与其东麓的黄河古河道,形成了河山之间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文化空间,从仰韶文化一直到西周时期,该区域南北方文化面貌总体上一致。虽然滔滔黄河对两岸人群往来和文化交流形成了阻隔,但古黄河两岸的交流从来没有停止过,古人很早就把黄河河道作为水路航线,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晚期甲骨文中就有“舟”字出现。勤劳的先民还在黄河
12、边营建了一个个渡口,著名的如蒲津渡、茅津渡、白马津、孟津等。 山西省永济市境内的蒲津渡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对研究唐代以来黄河渡口变化和黄河河道变迁具有重要价值。蒲津渡作为连接秦、晋的重要通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 724 年)蒲津桥成为黄河上第一座铁索连舟浮桥。蒲津渡地层剖面直观地揭示出黄河泥沙淤积、河水升高、河岸后退的变迁过程,对研究历史地理、环境考古、水文地质及黄河治理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黄河在郑州桃花峪以东摆脱了崇山峻岭的束缚,春秋时期以来,其下游河道在华北平原南北来回摆动,改道、决口和泛滥形成了大面积的“黄泛区”。黄河下游可谓“利也黄河、害也黄河”,这
13、段黄河哺育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与自然作斗争的波澜壮阔。 2005 年以来,河南省濮阳高城古城的考古逐渐揭开厚厚的黄沙。高城古城位于黄河故道瓠子河的南岸,仰韶文化晚期就有人类居住于此,该城的地理位置还与文献中记载的“五帝”之一“颛顼”有关。考古工作表明,高城古城曾经十分繁华,在黄泛区的黄沙下面隐藏了许许多多完整而生动的故事,需要深入发掘和解读。 在河南商丘地区进行的地质考古勘探和发掘表明,南宋建炎二年以后的 700 年间黄河频繁改道、泛滥,彻底改变了商丘一带的自然和文化地貌景观。考古队 1996 年在商丘发现了周代宋国都城遗址,由于宋城城墙高耸于当时的地表,在黄河淤积黄沙之下 5
14、米左右就能探到多段城墙的顶端。以商丘为代表的豫东黄泛区的古代遗址,目前发现的大多是堆土增高的“堌堆(土丘)”,这些“堌堆”因明显高于当时的地表,才没有被深埋在厚厚的黄沙之下。 黄河与考古的故事永远讲不完, 层层黄沙下掩埋的是考古的沃土。 黄河自身的考古及黄泛区的考古,为认识人河关系提供了生动教材。我们应当珍惜黄河文化遗产,兴黄河之利,让黄河成为幸福的源泉。 (作者:侯卫东 有改动) 16. 探寻“黄河故事”有何意义? 17. 第段画线部分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8. 文中对“利也黄河、害也黄河”是怎样进行具体说明的? 19.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为保护黄河拟写一条宣传标
15、语。 (四)(四) 依据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 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 诸君扯直耳朵来听, 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
16、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材料二】 劳动还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君子处事也,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斯可以无失矣。颜元 学习是劳动,并且应当永远是劳动,是充满了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列夫托尔斯泰 【材料三】 【材料四】 学生对参加家务劳动的态度 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数据 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原因 认为应该参加家务劳动 53.7
17、% 经常参加 12.7% 关心父母,替父母分忧 29% 应该适当参加家务劳动 35.2% 偶尔参加 84.13% 锻炼自理能力 54.6% 无所谓 10.2% 从不参加 3.15% 被父母强迫 7.1% 不必参加 0.9% 拒绝参加 0.02% 获得报酬 9.3% 20. 请以“材料一”段画线句为论点,在括号处用自己的话进行道理论证。 21. 简要说明“材料一”段论述有何特点? 22. 有人说:“学生的主业是学工科,不必为劳动浪费时间”,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认识。 23. 结合材料四,对材料三中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写作(本题包括三、写作(本题包括 2424、2525
18、 题,共题,共 5050 分)分) 24. 请按要求完成写作。 育才中学在“孝亲敬老月”活动中,邀请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深厚研究的李教授到校做了“中国孝文化”专题讲座,讲座非常精彩,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为此,请你以育才中学学生会的名义向李教授写一封短信,以示谢意。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字数在 200 字以内) 25.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树,是大地上永恒的风景,入诗入画,知情知意。它,是百草园中高大的皂荚树,是渭城外泛出新绿的嫩柳,是窗外细弱的小桃树,是屋后任由攀爬的山杏,是道旁遮阳的梧桐,是寂寞等待后惊艳世界的胡杨,是公园里静听倾诉的丁香它见过孤身飘零的断肠人,
19、见过不屈抗争的西北军民,见过月下独步的失意文人 请你发挥想象,假设自己是一棵树,可以生长在任意时空,可以邂逅任意一个人,可以亲历任意一件事,可以见证任意一段时光。以树的视角,用第一人称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 (1)可叙事,可抒情,可说理。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2)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字数不少于 6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222022 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 1 17 7 题,共题,共 2525 分)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0、 ) A. 冗杂(rng) 砂砾(l ) 鸿鹄(h o) 环颈雉(zh ) B. 着落(zh o) 顾忌(j ) 稽首(q) 矫揉造作(jio) C. 俯瞰(k n) 题跋(b ) 桑梓(z) 前仆后继(p) D. 愧怍(zu ) 农谚(y n) 旌旗(jn) 气冲斗牛(du) 【答案】C 【解析】 【详解】A.鸿鹄(h o)h ; B.着落(zh o)zhu ; D.旌旗(jn)jng; 故选 C。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倾诉 拜谒 茅塞顿开 心旷神怡 B. 狂斓 严峻 雕梁画栋 豁然贯通 C. 殉职 馨香 首当其充 不屑置辩 D. 臃肿 娉婷 笔耕不缀 磨肩接踵
21、 【答案】A 【解析】 【详解】B.狂斓狂澜; C.首当其充首当其冲; D.笔耕不缀笔耕不辍,磨肩接踵摩肩接踵; 故选 A。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阐述,体现了他的智慧与旷达。 B. 这个运动员身体素质好,弹跳力强,反映也很灵敏,训练得当就会取得好成绩。 C. 这部小说通过合理的想象、细腻的描写,使得主人公跃然纸上,令人过目难忘。 D. 阅读经典作品要能静得下心,沉潜其中;不能浮光掠影,仅仅满足于一知半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旷达:心胸开阔,想得开。句中用来形容最苦与最乐体现出的梁启超的品质,恰当; B.反
22、映 :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或指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 反应 :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或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句中指身体受刺激引发的相应活动快,故用“反应” ; C.跃然纸上: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句中形容小说人物塑造,恰当; D.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 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句中用来表达学习不能不深入,恰当。 故选 B。 4. 下列句子按语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
23、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连贯性。解答时,首先整体阅读,从表达方式和写作内容上判断其是写景、议论还是说明;其次抓住句子间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联系段落内容确定次序。 阅读语段可知这是一段自传性的叙事。作者在叙述自己十余年间坚持艰苦朴素、从不奢侈的原因。由段落整体内容可知为首句;根据“在这长期的奋斗中”这句可知,句紧跟其后;根据句中的“这”可推知在其前面;句中的“但是”承句交代在自己
24、心目中的大笔资金的用途,因此,这几句顺序应是;句交代了自己坚守艰苦朴素的深层原因:时时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句子排序是; 故选 B。 5. 下面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小说变色龙有极强的讽刺意味,它引人发笑,也令人深思。 B. 列子中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旧题为列御寇著, 杞人忧天节选自其中。 C. 木兰诗是南北朝乐府民歌。诗中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儿女情怀。 D. 从鲁迅的杂文集朝花夕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历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D.朝花夕拾是散文集,不是杂文集。故选 D。 6
25、. 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作为继北京冬奥会之后的又一场盛会,北京冬残奥会为奥林匹克史册续写光辉篇章。为冬奥喝彩,抒赞美之情,有对联云: 上联:情融圣火,双奥携春盛世暖; 下联:_。 【答案】示例:梦绽赛场,五环映雪篇章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根据对联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字数相等的要求,从题目设定的情景中选取词性相同的词语和结构相同的短语,根据对联“仄齐平收”的知识,合理组织上下联。示例:梦圆五环,盛会燃情大地欢。 7. 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 (1)念天地之悠悠,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2)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6、 ) (3)可怜身上衣正单,_。 (白居易卖炭翁 ) (4)求之不得,_。 ( 关雎 ) (5)_,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6)三军可夺帅也,_。 ( 论语十二章) (7) “送别”是古诗词中常见题材,诗人笔法各异,书写别离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目送朋友离开的诗句是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遥作赠别的诗句是_,_。 【答案】 . 独怆然而涕下 . 海日生残夜 . 心忧炭贱愿天寒 . 寤寐思服 . 俄顷风定云墨色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
27、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怆、涕、炭、寤、寐、俄、顷 ”这几个字的写法。 二、阅读(本题包括二、阅读(本题包括 8 82323 题,共题,共 4545 分)分) (一)(一)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 “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28、。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 【注释】殍殣枕路:饿死在人躺在路上。 范文正:即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募民存饷:聚集百姓慰问,馈赠物品。 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著:制定。 8. 下列选项中对“日”的理解不同的一项是( ) A.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 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C. 甲光向日金鳞开 D. 半竿斜日旧关城 9. 翻译下面的句子
29、。 (1)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2)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10. 请简述杭州得以安度荒年的原因。 11. 读完本文,说说范文正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8. B 9. (1)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 (2)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 10. 发放赈灾粮食,聚集百姓慰问,馈赠物品(发粟及募民存饷) ;鼓励民间多举办舟船赛事(纵民竞渡) ;兴修佛寺(佛寺大兴土木之役) ;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又新敖仓吏舍) 。 11. 范文正是一个忠于职守、体恤民情(爱护百姓、爱民如子等)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有治理智慧(能想出巧妙办法)的官员。 【解析】 【8 题详解】 考
30、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 A.句意为:像那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日:太阳; B.句意为: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日:每日; C.句意为:战士们的铠甲在太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日:太阳; D.句意为: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日:太阳; 故选 B。 【9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吴人,吴中百姓;喜,喜欢;竞渡,比赛舟船;为,作。 (2)句重点词语:荒政之施,救济灾荒的措施;莫此为大,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 【10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
31、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概括。通过文中“发粟及募民存饷”可知,散发米粮,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通过文中“纵民竞渡”可知,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刺激消费;通过文中“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可知,修建寺庙并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带动就业。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体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通过文中“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纵民竞渡” “兴土木” “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的内容可知,范文正同情百姓,改善民生,采用颇有实效的救荒措施帮助百姓度过饥荒时期;有经济头
32、脑,采用多种途径来拉动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由此可见,范文正是一个体恤民情、有治理才能和政治智慧的官吏。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又召集各寺院主持僧人,告谕他们说: “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 ”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监察机关弹劾
33、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因为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 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打开司农寺发放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此机会为民间兴利,这时是古圣先王的美德啊! (二)(二)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我在南极的苦与乐 随着度夏队队员的离开,偌大的中山站区
34、忽然变得冷清起来。茶余饭后,有一个词被大家提起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便是“越冬综合征” 。在南极越冬的考察队员,因为在与世隔绝的极端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 生理和心理上都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症状。尤其是在每年的 5 月下旬到 7 月中旬,南极正值极夜,除了孤独和寂寞之外,考察队员们还要经受长时间黑暗的考验,容易出现嗜睡、抑郁、焦虑等症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也会出现紊乱,这在医学上也已经得到了证实。 强烈的下降风从冰盖上刮来,将巨大的冰山和零碎的浮冰吹进熊猫码头和内拉峡湾,海面开始重新凝结。企鹅不再频繁地出现在站区周边,就连贼鸥也渐渐不见了踪影。身边的一切都在暗示着我们极夜将至。我们仿佛严阵以
35、待的士兵,开始提前做好应对极夜的准备。 极夜可不仅仅只是见不着阳光那么简单,伴随而来的还有低温和狂风,极端严峻的气候条件彻底切断了外界支援的可能性,任何因工作疏忽而造成的影响,到了这时都会被成倍地放大。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纰漏,对越冬队员来说都将是一场严峻的生存考验。 那次偶遇的暗淡极光,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它破土而出,迅速地萌芽生长,让我心里直痒痒。太阳落山的时间每天都在提前,随着黑夜渐渐拉长,我清楚地意识到,极光就要在夜空中大展风姿了。 和第一次见到极光时的场景不同,此时的极光已经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姿态,而开始以各种形状和色彩在夜空中展露身姿,大大方方地在夜
36、空里跳起了舞。绿色、红色,还有紫色的极光在眼前闪耀着光芒,并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夜空中慢慢变化着形状,犹如一幅巨大的水彩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极光舞动间,藏在我心里的大树早已繁育成了浩瀚的森林,根深叶茂,耸入云天。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呆呆地躺在雪地上,将对讲机拿到嘴边,试图向大家形容此情此景,却只能大喊: “极光爆发!极光爆发!快出来看极光! ”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兴致高涨,三五成群地在雪地里、山坡上,或在观测栋的楼顶观赏和拍摄,在寒风中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极光在夜空中恣意舞动,我们却乐此不疲地在地上冻得直哆嗦,返回站区摘下面罩,每个人脸上都冻得通红,却仍然沉浸在高涨的热情中。 熬夜拍摄极光的我一觉睡到
37、了正中午,拉开窗帘却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和前些天一样,外面光线很暗, 只有地平线附近有些暗淡的光,那是太阳在地面下投射过来的余晖。今天是正式进入极夜的日子,可这时我才发现,在这一个多月以来,自己就像泡在温水里的青蛙,已经渐渐熟悉了这夜长昼短的环境,而所谓“正式进入极夜” ,也并没有什么泾渭分明的变化。 就这样,极夜降临了。 (作者:李航 有改动) 12. 文中介绍了“我”在南极遇到的哪些“苦”? 13. 请简述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14. 请品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5. 本文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简要说说自己的想法。 【答案】12. 南极极夜到来后的恶劣天气,为迎接极夜到来所做的繁忙的准备
38、工作,极夜到来给自己造成的心理压力。 13. 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引起下文写极夜的到来;内容上写出了初见极光的感受,为下文写极光和自己的感受作铺垫。 14.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大树”与上文的“种子”相照应,一方面写出了极光由暗淡变得绚丽多彩,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内心的震撼。 15. 结尾用朴实、简洁的语言写极夜的到来,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开头写对极夜的恐惧形成反差,戛然而止却余味深长。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概括。 “我”在南极遇到的“苦”可在-段中筛选概括。 根据第段“尤其是在每年的 5 月下旬到 7 月中旬,南极正值极夜,除了孤独和寂寞之外,考察队员们
39、还要经受长时间黑暗的考验,容易出现嗜睡、抑郁、焦虑等症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也会出现紊乱” ,可知“我”面临着生理与心理的巨大挑战,尤其心理压力巨大; 根据第段“强烈的下降风从冰盖上刮来,将巨大的冰山和零碎的浮冰吹进熊猫码头和内拉峡湾,海面开始重新凝结。企鹅不再频繁地出现在站区周边,就连贼鸥也渐渐不见了踪影”和第段“极夜可不仅仅只是见不着阳光那么简单,伴随而来的还有低温和狂风” ,可知极夜到来后天气极其恶劣; 据第段“我们仿佛严阵以待的士兵,开始提前做好应对极夜的准备”和第段“任何因工作疏忽而造成的影响,到了这时都会被成倍地放大。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纰漏,对越冬队员来说
40、都将是一场严峻的生存考验” ,可知为应对极夜我们做着紧张而繁忙的准备工作。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可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作答。结构上,第段起到过渡作用, “太阳落山的时间每天都在提前,随着黑夜渐渐拉长,我清楚地意识到,极光就要在夜空中大展风姿了”结束上文极夜将至的介绍与准备,引起下文极夜的到来和极光风姿的描绘;内容上: “那次偶遇的暗淡极光,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它破土而出,迅速地萌芽生长,让我心里直痒痒” ,写“我”初见极光时的内心感受,也为下文描绘极光和写观极光的感受作了铺垫。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审题可知本句可从修辞入手赏析。 “藏在我心里的大树早已繁育成了
41、浩瀚的森林”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极光之美带给“我”的震撼比作浩瀚森林,同时“藏在我心里的大树”与第段“那次偶遇的暗淡极光,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相照应,初见极光时在心中埋下了一粒期待的种子,极光爆发时那种震撼已如大树繁育为森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极光之美和作者内心的震撼。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尾作用。 “这样,极夜降临了”一个陈述的短句,朴实、简洁,据第段中“今天是正式进入极夜的日子,可这时我才发现,在这一个多月以来,自己就像泡在温水里的青蛙,已经渐渐熟悉了这夜长昼短的环境,而所谓正式进入极夜 ,也并没有什么泾渭分明的变化” ,可见作者平静地接受了极夜的到来,与第段“尤其是在每年
42、的 5 月下旬到 7 月中旬,南极正值极夜,除了孤独和寂寞之外,考察队员们还要经受长时间黑暗的考验”和第段“我们仿佛严阵以待的士兵,开始提前做好应对极夜的准备”中的面对极夜的压力和恐惧形成反差,简短但余味悠长。 (三)(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探寻未知的“黄河故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春秋以前,黄河下游古河道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经今天的天津附近入海。太行山与其东麓的黄河古河道,形成了河山之间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文化空间,从仰韶文化一直到西周时期,该区域南北方文化面貌总体上一致。虽然滔滔黄河对两
43、岸人群往来和文化交流形成了阻隔,但古黄河两岸的交流从来没有停止过,古人很早就把黄河河道作为水路航线,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晚期甲骨文中就有“舟”字出现。勤劳的先民还在黄河边营建了一个个渡口,著名的如蒲津渡、茅津渡、白马津、孟津等。 山西省永济市境内的蒲津渡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对研究唐代以来黄河渡口变化和黄河河道变迁具有重要价值。蒲津渡作为连接秦、晋的重要通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 724 年)蒲津桥成为黄河上第一座铁索连舟浮桥。蒲津渡地层剖面直观地揭示出黄河泥沙淤积、河水升高、河岸后退的变迁过程,对研究历史地理、环境考古、水文地质及黄河治理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黄河
44、在郑州桃花峪以东摆脱了崇山峻岭的束缚,春秋时期以来,其下游河道在华北平原南北来回摆动,改道、决口和泛滥形成了大面积的“黄泛区” 。黄河下游可谓“利也黄河、害也黄河” ,这段黄河哺育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与自然作斗争的波澜壮阔。 2005 年以来,河南省濮阳高城古城的考古逐渐揭开厚厚的黄沙。高城古城位于黄河故道瓠子河的南岸,仰韶文化晚期就有人类居住于此,该城的地理位置还与文献中记载的“五帝”之一“颛顼”有关。考古工作表明,高城古城曾经十分繁华,在黄泛区的黄沙下面隐藏了许许多多完整而生动的故事,需要深入发掘和解读。 在河南商丘地区进行的地质考古勘探和发掘表明,南宋建炎二年以后的 700
45、 年间黄河频繁改道、泛滥,彻底改变了商丘一带的自然和文化地貌景观。考古队 1996 年在商丘发现了周代宋国都城遗址,由于宋城城墙高耸于当时的地表,在黄河淤积黄沙之下 5 米左右就能探到多段城墙的顶端。以商丘为代表的豫东黄泛区的古代遗址,目前发现的大多是堆土增高的“堌堆(土丘) ” ,这些“堌堆”因明显高于当时的地表,才没有被深埋在厚厚的黄沙之下。 黄河与考古的故事永远讲不完, 层层黄沙下掩埋的是考古的沃土。 黄河自身的考古及黄泛区的考古,为认识人河关系提供了生动教材。我们应当珍惜黄河文化遗产,兴黄河之利,让黄河成为幸福的源泉。 (作者:侯卫东 有改动) 16. 探寻“黄河故事”有何意义? 17
46、. 第段画线部分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8. 文中对“利也黄河、害也黄河”是怎样进行具体说明的? 19.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请为保护黄河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答案】16.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对研究历史地理、环境考古、水文地质及黄河治理具有重要学术意义;认识人河关系。 17. 使用了举列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虽然滔滔黄河对两岸人群往来和文化交流形成了阻隔,但古黄河两岸的交流从来没有停止过” 。 18. 文中第高城古城遗址着重说明黄河哺育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这是黄河造福人类的见证;第段商丘遗址,表明了古代黄泛区人民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这说明黄河灾害对人类生活产生
47、的巨大影响。 19. 示例:万里黄河,千载记忆。保护黄河,传承文明。 【解析】 【16 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 本题可依据文章第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第段“对研究历史地理、环境考古、水文地质及黄河治理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第段“黄河自身的考古及黄泛区的考古,为认识人河关系提供了生动教材”这些内容,来提炼概括探寻“黄河故事”的意义。 【17 题详解】 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
48、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文章第段画线句列举了“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晚期甲骨文中就有舟字”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黄河对两岸人群往来和文化交流形成了阻隔,但古黄河两岸的交流从来没有停止过”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18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第段说“黄河下游可谓利也黄河、害也黄河 ,这段黄河哺育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与自然作斗争的波澜壮阔” , “利”指黄河哺育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害”指中华民族与自然作斗争(即黄河带来的危害) 。文章第段
49、列举了河南省濮阳高城古城,结合“高城古城曾经十分繁华,在黄泛区的黄沙下面隐藏了许许多多完整而生动的故事,需要深入发掘和解读”说明了黄河哺育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第段列举商丘遗址,结合“黄河频繁改道、泛滥,彻底改变了商丘一带的自然和文化地貌景观” ,表明了以商丘为代表的豫东黄泛区的人民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说明黄河灾害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9 题详解】 考查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简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宣传标语要从“保护黄河”的内容或意义方面拟写作答。如:保护美丽的黄河,爱护我们的家园;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保护黄河,
50、保护中华民族的血脉。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四)(四) 依据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做工好苦呀! ”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 “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