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018年、2017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13885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PDF 页数:195 大小: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2018年、2017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2019年、2018年、2017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2019年、2018年、2017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2019年、2018年、2017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2019年、2018年、2017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目录目录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2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参考答案及解析.10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17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参考答案及解析.28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38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参考答案及解析.49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59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参考答案及解析.69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78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参考答案及解析.89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99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参考答案及解析.111标准预测试卷(一).119

2、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131标准预测试卷(二).138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50标准预测试卷(三).157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170标准预测试卷(四).177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18922019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编者注:本试卷共三道大题,包括单项选择题 15 小题、案例分析题 3 小题、教学设计题3 小题,总分 150 分。以下为精选的部分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2.请按规

3、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学李白行路难,教师安排学生整理能够表现雄心壮志的古代诗词。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A.曹操观沧海B.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C.杜牧泊秦淮D.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教学中国石拱桥,教师围绕“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A.汪曾祺昆明的雨B.宗璞紫藤萝瀑布C.叶圣陶苏州园林D.梁启超最苦与

4、最乐34.缺5.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举例说明一些字词的使动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小石潭记)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北朝民歌木兰诗)6.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下列重点不恰当的是()。3A.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B.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7.学生对“借代”不熟悉,教师用古诗词例句来讲解。下列例句恰当的是()。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

5、题)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14.缺15.阅读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目标,按照要求答题。活动目标:1.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交友之道的名言,并识记其中 10 则。2.了解活动方案的要素,初步学会设计活动方案。3.学会大方礼貌、清楚明白地发出“邀请”。4.写一篇自我介绍,并大方、清晰地向同学讲述。5.聆听他人的发言,能听懂他人发言的意思。对该活动目标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设置学习情境,联系生活实践,力图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B.体现出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C.活动设计

6、的可操作性较强,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D.在设定的五项目标中,对于掌握知识的要求显得尤为突出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小题 20 分,第 17 小题 8 分,第 18 小题 12分,共 40 分)阅读某教师讲授八年级课文最后一次讲演的两个环节,回答第 16 小题。案例:导入环节:4教师:1946 年 7 月 15 日,在云南大学礼堂,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李夫人悲泣地走到台上,愤怒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罪行,泣不成声。一千多名听众都愤然泪下,而竟有一些歪戴礼帽的特务不顾纠察队的一再制止,在会场中抽烟、说笑、无理取闹,想造成混乱。闻一多先生本来不准备讲话,看到这种情况,

7、抑制不住心头的愤怒,走上讲台同学们在课前录制了模仿闻一多先生演讲的视频,下面我们一边播放视频,同学们一边在书上标记出你感受最深刻的词句,同时观察表演者的表情和动作,遇到该鼓掌的地方我们还要鼓掌。拓展环节:教师在总结了本文的学习之后,选取了以下文本,进行了拓展阅读。红烛闻一多红烛啊!这样红的烛!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底梦,烧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5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问题:16.(1)评析“导入环节”的优缺点,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10 分)(2)分

8、析“拓展环节”中教师选择该文本的目的。(10 分)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第 1718 小题。案例:遇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一次次的遇见会让你离她越来越近。初读易安居士的词,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诗词中清丽隽秀的巧妙比拟,亦有闺中人的一点愁怨,让人不由想起戴望舒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读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时,使我眼前一亮。我不禁构想出这样一副画面:雨后被濯洗过的绿叶,掩不住那衰败的花,词人在其中踽踽独行,拈起一瓣花瓣,随口吟出这样一阕清丽托俗、感叹韶华易逝的词。她的愁,如无边细雨般,数不胜数吧。6后来,无意中读到李清照的生平,才知道

9、这位绝世才女的一生竞是颠沛流离,青年时随夫被卷入党派纷争,中年时遭遇宋人不堪回首的靖康之耻,之后接连遭受丧父丧夫之痛。她将这些痛苦都化为了愁肠百转,蕴散在了词句之间。“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是她缱绻的深情。“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是她空有才华、一往深情却无处安放的慨叹,从此再没有一个琴瑟和鸣的如意郎君与她共赏一轮明月。那不是一个小家碧玉的愁肠百结,而是她生命苦难背后深切悲痛的真情流露。打开宋词,你可能遇到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伤,遇到醉翁“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的沉郁,迎面撞到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

10、回首瞥见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卿卿我我这些诗词长河中翻卷的浪花,姿态万千。千年已过,它们依然熠熠生辉,给我以生命的感悟和面对生活的力量。有了这种遇见,我们的生命才得以恣意绽放,并且以最美的姿态,展现生命的价值,哪怕你我只是生活中的泡沫,却也坚强,却也绚烂。再读漱玉词,爱恨情仇尽在其中,浅唱低吟犹在耳畔。遇见李清照,月满西楼。问题:17.请从第段找出两个错别字和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 分)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12 分)7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9 小题 20 分,第 20 小题 20 分,第 21 小题 25分,共 65 分)

11、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第 1921 小题。诫子书原文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 2009 年版)。诚,告诚、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玗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夫(f)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

12、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广增长。淫(yn 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枯落8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预习提示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课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朗读课文,

13、注意体会这种情感。参考注释阅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语句,先与同学讨论交流,看看能否解决。不能解决的,借助工具书完成。思考探究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2.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积累拓展4.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4、,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背诵全文。单元介绍本单元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要求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生情况七年级,班级人数 40 人。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19.从“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或“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角度,写出你对诫

15、子书教学的认识,不少于 200字。(20 分)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 分)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 分)102019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解析:A 项,观沧海是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登临碣石山、眺望大海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雄伟抱负和进取精神,符合题干要求。B 项,山坡羊潼关

16、怀古由历代王朝兴衰引出黎民百姓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思索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C 项,泊秦淮讽刺了昏庸无道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D 项,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作者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B、C、D 三项均未表现雄心壮志,不符合题干要求。2.【答案】C。解析:A 项,昆明的雨为散文,通过描写昆明的雨,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与题干主题不符。B 项,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生动形象的描写,作者睹物释怀,表达了对人生美好和生命永恒的感悟,与题干主题不符。C项,苏州园林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苏州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和图画美

17、,展现了前人的非凡智慧和杰出创造,符合题干主题。D 项,最苦与最乐从最苦与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只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与题干主题不符。34.缺5.【答案】C。解析:A、B、D 三项均未涉及词语的使动用法。C 项,“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分别为“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6.【答案】B。解析: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通过描写作者与好友张怀民月夜在庭院散步的所见所感,借景抒情,既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也表达了作者苦中作乐、豁达的人生态度。A、C、D 三项均是本课的学习重点。B项,文章并未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不能将其列为学习重点。

18、7.【答案】D。解析:A、B、C 三项诗句均未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D 项,“黄”和“苍”本来是两种颜色,在这里分别指代“黄狗”和“苍鹰”。814.缺1115.【答案】D。解析:搜集并识记交友之道的名言,学会大方礼貌、清楚明白地发出“邀请”,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造了学习情境;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获取学习资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A 项分析正确。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名言,学会设计活动方案,写自我介绍并向同学讲述,聆听他人的发言,这些日标均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B 项分析正确。各项活动所需时间不长,难度适中,可操作性较强,能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语文学习

19、效率,C 项分析正确。五项活动目标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并未突出对知识掌握的要求,D 项分析错误。二、案例分析题16.【参考答案】(1)优点:介绍文本相关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教学情境,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情基调。播放学生自己录制的演讲视频,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唤起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自主标记印象深刻的词句,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点及改进建议:教师介绍文本背景资料之后,直接播放学生课前录制的视频,教学过渡生硬。应适当加一些过渡语,如“有同学在预习了本篇文章后,颇有感触,想再现当时的情景”

20、,使教学内容连贯起来。初中生对于李公朴事件的特定历史背景了解较少,对于闻一多先生演讲时的激愤之情共情能力较弱,演讲时的表情、动作及情感表达可能不够到位,将此视频播放给全班学生作为阅读参照,容易使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后,再进行模仿演讲。在观看视频时要求学生“遇到该鼓掌的地方我们还要鼓掌”,没有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鼓掌的自由和情感的个性化表达。12(2)教师以闻一多先生的红烛作为拓展阅读的材料,使学生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还可以开拓他们的阅读思维,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21、。结合红烛进行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那时代人民的悲惨处境,感受闻一多先生的赤诚热情和不惜为祖国献身的爱国情怀,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情感。红烛表达了作者对唤醒身处黑暗悲惨世界中的人民的渴望,体现了作者执着追求光明世界的热情与奉献精神,其献身精神与李公朴先生的牺牲相呼应,与那些幸灾乐祸的“特务”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这首诗歌,可以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思想上的升华。17.【参考答案】错别字:第(2)段中,“一副”的“副”应改为“幅”;“清丽托俗”的“托”应改为“脱”。病句:读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时,使我眼前一亮。以上病句缺少主语,应改为:读到“知否

22、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时,我眼前一亮。18.【参考答案】该习作引用了大量诗词名句,语言精练优美。文章开篇引用了王阳明的观点,从遇见词人李清照巧妙入题,统领全篇。文章引用了李清照、晏殊、欧阳修、苏轼、秦观等人的诗词名句,充满了哲理,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让人受益匪浅。其中,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气势,“感伤”“沉郁”“豪迈”“卿卿我我”等词语又精练概括了所引用的诗词名句,可见作者文学功底深厚。文章结尾运用诗化的语言,使文章文采飞扬,意蕴丰富。(结合习作,任选角度写出一个优点,言之有理即可)三、教学设计题19.【参考答案】从“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角度:13诫子书是诸葛

23、亮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其中蕴含了一名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学习名篇,对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初中生意义重大。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自主学习,在大量的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搜集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小段关于修身立志的文章,或者搜集其他表达父母殷切期望的家书来跟大家分享;还可以邀请父母录制一段对自己警诫、期望的视频,体会其中的情感。此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文章注释积累文言词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感知文章情感。在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从文中选择一句

24、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明选择理由。从“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角度: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语言,展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鼓励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或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词句,丰富文言积累;引导学生以勾画关键词的方式找准文章的线索,理解文章的思路,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两个

25、角度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20.【参考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把握文意,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和勾画关键语句,理解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获得修身立志的人生启示。14(2)确立依据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文本内容与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确立以上三维目标。具体依据如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义务教育

26、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词语是理解文言文、理解古人智慧的重要切入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文意,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能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诫子书是七年级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文章以清新雅致的文字,将爱子之情和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表达了出来。同时,单元介绍中还提到,“学习默读”“勾画出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抓住关键语句”。因此,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默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大意,感悟其中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

27、会作者浓浓的爱子之情,更加珍惜亲情。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感受作者对自己儿子的殷殷教诲和无限期望的同时,教师也需要让学生明白静心、修身、立志、勤奋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1.【参考设计】诫子书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学片段设计一、视频导入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相关片段。导入语: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能说说,自己心中的诸葛亮的形象吗?(预设:智慧、忠诚、足智多谋、鞠躬尽瘁)从大家的这些评价我们能够看出,诸葛亮为国事操劳了一生,我们很少看到他处理家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信,来领

28、略一下作为父亲的诸葛亮又有怎样的魅力。二、了解背景151.小组内共享组员课前搜集的关于诸葛亮的相关资料及诫子书的创作背景,小组代表展示成果。2.教师予以点评和鼓励,并通过 PPT 简要明确。展示 PPT: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与其相关的著名典故有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等,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卷一。这篇文章创作于诸葛亮晚年时期,诸葛亮一生为蜀汉操劳,无暇顾及自己的儿子。因此在晚年时,他写下了这篇诫子书,以此来告诫、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三、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标识读音、划分停顿、体悟感情。2.学生默读,要求学生结合课

29、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将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3.教师进行巡视,注意指导学生正确默读,避免学生出现动嘴唇、小声读、指读的现象。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刚才勾画的疑问点。没有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和观察,引导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明确以下加点字词含义: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险躁则不能治性:修养。遂成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四、分析课文16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针对不

30、同的问题在文中勾画出答题的关键语句,最后小组总结答案并选代表发言。问题 1:诸葛亮认为如何才能做到修身?明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修身要做到淡泊和宁静。问题 2:文中提到,想要成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明确:“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想要成学首先需要以淡泊宁静的心态来对待学习,其次还要有志向。问题 3:从文章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明确:从文章恳切的话语里,我们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爱子之情,以及他对自己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五、背诵积累1.学生齐读,并尝试背诵。2.组织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学生分享,教师及时评价(以鼓励为主)。六、教

31、师小结诸葛亮的智慧已经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今天,我们又通过他写给儿子的家书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历史记载中,他是一位有政见、有谋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这短小精悍的文章中,他又是一位才学渊博、理性深刻的文学家,更是一位爱子深切的父亲,是我们修身立志的楷模!172019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32、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能够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下列作品合适的是()。A.曹操观沧海B.李商隐夜雨寄北C.李白行路难D.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A.老舍骆驼祥子B.傅雷傅雷家书C.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本课学习重点。下列教学内容不恰当的是()。A.了解文中苏州园林的特点B.梳理文

33、本情感变化的线索C.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写法D.了解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4.教学杨绛的老王,教师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和角度进行阅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对这一做法的分析,恰当的是()。A.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B.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C.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段落语句,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D.没有“说理由”这一理性行为,感性认知会陷入混乱185.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教师播放了三国影视剧中演员的相关朗诵片段。对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下列分析恰当的是()。A.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增强对主题的感性认识B.真实地再现了课文情境,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C.

34、播放影视片段,为学生走进作品开拓想象空间D.先看视频后学习课文,才能深入把握人物形象6.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安排学生总结一些语句中宾语前置的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A.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B.见渔人,乃大惊(陶渊明桃花源记)C.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记承天寺夜游)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教学复句专题研讨课,教师从白杨礼赞中选取例句,讲解因果复句的具体运用。下列句子适合的是()。A.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B.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C.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

35、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D.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建议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求“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非连续性文本可以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形式上较多样B.将非连续性文本插入文字材料之中,有助于读者理解材料C.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充满跳跃性,与意识流文学作品相似D.非连续性文本简明直观,概括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199.沁园春雪(毛泽东)、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篇作品入选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36、这些课文共同的教学目标是()。A.关注当代社会现实,反思自我与人生B.把握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中的特定意象C.关注语言表达,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D.培养思辨能力,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10.阅读关于“三维目标”的调研报告片段,按照要求答题。三维目标在教案中的陈述形式究竟如何表述为最,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因为教师在每节课的准备中都会遇到教学目标如何依次罗列的问题。因为依次罗列教学目标容易割裂三维目标的一致性。理想的做法不是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截然分开,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来陈述。陈述的一句话可能包括三维目标的一个维度、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学界对三维目标一再强调“三维的一致性”,反对机械分

37、割。那么三维目标究竟是分开表述还是不分开表述?分开陈述就“割裂”了吗?不分开就“一致”了吗?对上述报告的相关分析,理解正确的是()。A.分项表述意味着割裂三维目标B.整合表述意味着统整三维目标C.一个教学目标中可以蕴含多个目标维度D.一致与割裂的关键点是学习内容的多少11.阅读关于文本解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教学文本解读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教师正确、深刻、新颖地解读文本,获取独特的体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考虑到教与学的需要。教学文本解读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性解读,也不同于一般读者的欣赏性解读,教学文本解读,是为教学需要进行的解读,应该是

38、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涵泳体味、审美感悟,带领学生深入开展语文学习。对上述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教学文本解读涵盖了研究性解读、欣赏性解读的全部特征B.教学文本解读与研究性、欣赏性解读的主要差异是文本差异20C.教学文本解读的最终目标是为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D.教学文本解读是教师为了提高审美能力而进行的个性化解读12.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教学泰戈尔金色花时,有学生突然提出:孩子不见了,母亲却安然地散步、读书、吃午饭、做祷告、伺候牲口,是否不正常?我本来应该及时回应学生的观点,但当时反应不够快,没有想好怎么应对,就简单带过了这个环节。为了解决上述课堂教学问

39、题,教师应该采取的有效教学措施是()。A.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提出类似角度的问题,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B.具体分析学生的思路,借助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感知散文诗的特点,解决学习疑惑C.搁置突发性问题,表扬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课后自行广泛查阅资料,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D.把学生按不同观点分成小组,展开辩论活动,把文本解读活动转化为课堂言语活动,转化课堂矛盾13.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安排学生自学并做批注,某学生完成的批注如下。课文原句:“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

40、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批注内容:“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就母亲而言,她背起了儿子的悲伤却隐藏了自己的伤痛。这是一个怎样隐忍的母亲,这是一份怎样隐忍的母爱。对上述批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对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批注B.抓住读者印象最深的词语进行批注C.是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和自主建构的活动D.是“先教后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211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接听电话”“买东西”“招呼客人”等教学情境。下列对该情境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口语交际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相关的基本生活技能B.口语交际教学

41、活动中应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和要领C.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实践应结合具体的交际情境进行D.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方向应与现实生活建立紧密联系15.阅读某教师有关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叙事,按要求答题。教学“市场调查”综合性学习专题,我在讲解了商品调查的基本流程知识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对全校学生的文具购买、使用情况进行访谈,拟写新闻稿;二是选择一种课外读物,以问卷形式做调查,形成简要报告;三是就某类家电的营销情况、性能质量等做调查,给当地消费者协会写成报告。对上述教学叙事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自主与合作是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和过程,探究则是学习的结果B.综合性学习倡导开放、多元,但

42、应控制在语文学科知识的范畴C.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只需做好前期筹划工作D.综合性学习应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升对生活的认知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小题 20 分,第 17 小题 8 分,第 18 小题 12分,共 40 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 16 小题。案例:环节一要求:请学生充分畅谈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并在原文中找到可靠的依据。环节二要求:拓展阅读,请学生思考长庐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环节三要求:这篇文章选自列子,请学生再进行拓展阅读,看看列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环节四要求:请学生课下为杞人忧天设定新的寓意,并根据自己设定的寓意改写这则寓言。2

43、2附:环节一课文原文: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环节二增补内容: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天地不

44、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环节三增补内容: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问题:16.(1)请评析环节二和环节三在教学中的作用。(10 分)23(2)请比较环节一和环节四的教学目的,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0 分)阅读以下学生习作,回答第 1718 小题。案例:多彩的旅行我极爱旅行,尤其喜爱江南风景。暑假,我踏上了去乌镇的路,开启我新一期多彩的旅行。一提到乌镇,我就想起“小桥流水人家”。乌镇,像许多江南小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狭窄河道,有磅水

45、而筑的朴实民居,有乌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荡过,有巷子深处升起的袅袅吹烟,有农妇在通向河道的石阶上浣洗走过蜿蜒的石子路,经过几家店铺,眼前,出现了一座用石头垒起来的桥。它结实、美观,如长虹卧波。这是架在河道上的第一座桥,叫逢源双桥,瞧!不管是一座小桥,也透着乌镇丰富的文化底蕴。乌镇除了有秀美的风景、和蔼可亲的人,不可或缺的是它的文化,文化始终是使一个古镇永远吸引人的力量,有了文化,古镇的色彩才会分外夺目,格外诱人。踏过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穿过狭小的巷子,路遇挂蓝印花布的作坊。忽地看见了茅盾故居,便跨门进入。屋中,只有一张小书桌和一把木椅,椅腿已有些腐烂。桌上放着几本书,书页早已泛黄,页角还带着破

46、损,书中的字依然清晰可见。我想这正如同文化,也许人会朝生夕亡,但这里的文化却从未中断。不知道是茅盾成就了乌镇,还是乌镇成就了茅盾。出门看到几个小孩子安静地坐在门槛上,不嬉笑不打闹,只是围着一本书无声地看着,仿佛已经深深坠入其中。不远处,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似乎在谈论着什么,我走近一听,是在聊水浒传哩!我不禁感慨,这种孕育大师的小镇里文化底蕴如此深厚,长辈24带着小辈触摸文化,感知文化。潜移默化间,文学已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是传承,令人起敬的传承。今日的乌镇也不乏现代文化的气息,世界互联网大会已在古老的小镇长久驻下身影。没有哪个古镇能如此完美地将现代融入古老,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枕

47、水之家,丝绸之府,徜徉在青石板的小路上,心生幻觉,穿梭于过去和现在的时空里,这多彩的旅行让我驻足凝望,心驰神往问题:17.请从第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 分)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12 分)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9 小题 20 分,第 20 小题 20 分,第 21 小题 25分,共 65 分)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第 1921 小题。天上的街市原文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25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

48、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思考探究一、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二、凭借想象,我们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悲剧结局有所不同,这样想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积累拓展三、下面是三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朗读这些诗歌,说说诗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26唐李商隐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

49、年一度来。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单元介绍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 400 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学生情况七年级,班级人数 40 人。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

50、放音频、视频文件等。问题:19.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或“阅读方法的指导”的角度,写出你对天上的街市教学的认识,不少于 200 字。(20 分)27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 分)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 分)282019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兵败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