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南省海口市海南省海口市 2022 届高三下学期学生学科能力诊断语文试题届高三下学期学生学科能力诊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西方人有一句恒言说:“艺术是解放的,给人自由的。”这句话最能见出艺术的功用,也最能见出美育的功用。从哪几方面看,艺术和美育是“解放的,给人自由的”呢? 第一是本能冲动和情感的解放。 人类生来有许多本能冲动和附带的情感。 它们都需要活动,需要发泄。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它们不但常彼此互相冲突, 而且与文明社会的种种约束不相容。弗洛伊德派心理学认为,本能冲动和附带的情感仅可暂时
2、压抑而不可永远消灭。如果勉强被压抑下去,会在潜意识里凝聚成精神的疮疖,为种种变态心理和精神病的根源。依弗洛伊德说,我们现代文明社会中人,因受道德宗教法律习俗的裁制,本能冲动和情感常难得正常地发泄,大半都有些“被压抑的欲望”所凝成的“情意疖”。这些“情意疖”潜蓄着极强烈的捣乱力,一旦爆发,就成精神上种种病态。但是这种潜力可以藉文艺而发泄,因为文艺所给的是想象世界, 不受现实世界的约束和冲突。 在这想象世界中, 欲望可以用 “望梅止渴” 的办法得到满足。有了文艺,本能冲动和情感才得自由发泄,不致凝成疮疖酿成精神病。 第二是眼界的解放。 宇宙生命时时刻刻在变动进展中, 希腊哲人有 “濯足急流, 抽足
3、再入,已非前水”的譬喻。所以在这种变动进展的过程中,每一时每一境,都是个别的、新鲜的、有趣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所圈、有所蔽,许多东西都不能见,所见到的天地是非常狭小的、陈腐的、枯燥的。诗人和艺术家所以超过我们一般人者就在情感比较真挚、感觉比较锐敏、观察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我们“见”不着的,他们“见”得着,并且他们“见”得到就说得出;我们本来“见”不着的,他们“见”着说出来了,就使我们也可以“见”着。文艺逐渐向前伸展,我们的眼界也逐渐放大。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 第三是自然限制的解放。自然世界是有限的,受因果律支配;人由遗传和环境造成,在自然
4、中是极不自由的。人可以说是两重奴隶,首先服从自然的限制,其次要受自己的欲望驱遣。以无穷欲望处有限自然,人便处处觉得不如意、不自由。在艺术创造中,人可以把自然拿在手里来玩弄,剪裁它锤炼它,重新给以生命与形式。每一部文艺杰作以至于每人在人生自然中所欣赏到的关妙境界,都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在服从自然限制而汲汲于饮食男女的寻求时,人是自然的奴隶;在超脱自然限制而创造欣赏艺术境界时,人是自然的主事。多受些美感教育,就是多学会如何从自然限制中解放出来,由奴隶变成上帝,充分地感觉人的算尊严。 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的时候,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史诗悲剧时代的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亚时代的
5、英国、歌德和贝多芬时代的德国,都可以为证。孔子处周衰之际,特致慨于诗亡乐坏,也是见到美育与民族兴衰的关系密切。现在,我们要想复兴民族,必须提倡普及的美感教育。这是负教育责任的人们所应该特别注意的。 (摘编自朱光潜大美人生:朱光潜随笔) 材料二: “五育并举”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美育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新时代,如何更好地理解美育?如何推进学校美育工作?记者日前专访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 记者:副课,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美术、音乐等科目的统称。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目前, 一些地方将美育列入中考。 对大众
6、而言, 人们对美育的认识应该有怎样的提升改变? 王登峰:强化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认清美育的地位和价值。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 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 美育是审美教育、 情操教育、 心灵教育, 也关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教育,对人的言谈举止和礼仪规范具有打磨作用。 美育又是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和创新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它与人的创造性思维又有着直接的关系。美育在体现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同时,又鼓励艺术实践活动用全新的方式去进行,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美育是教育的“磨刀石”。为什么是“磨
7、刀石”?美育是把人的所有的欲望、愿望、梦想首先“打磨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再朝更加高尚的道德层面去打磨,让他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我们要对学校美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不能仅仅把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当成一个艺术活动,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要把实现最基础的艺术实践活动、艺术体验活动,作为实现美育教学目标最重要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学校美育在整个教育改革发展中、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摘编自靳晓燕美育是教育的“磨刀石”)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弗洛伊德派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潜意识里凝聚成的精神疮疖,会促使人产生本能冲动和一定的附带情感,是种
8、种变态心理和精神病的根源。 B. 诗人和艺术家对天地中的许多东西“见”得到且说得出,所以他们在情感上更真挚、感觉更锐敏、观察更深刻、想象更丰富。 C. 美育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人的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它规定了人们应以全新的方式从事艺术活动。 D. 美育是教育的“磨刀石”,对人的言谈举止等具有积极作用,学校美育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有是解放人,它能给人带来自由,在艺术创造中,人可以把自然拿在手里来玩弄,重新赋予自然生命与形式。 B. 人由遗传和环境造成,人的活动离不开物质生存条件的支配,只要有欲望,人就
9、会对受限的生命感到烦恼。 C. 长久以来,美术、音乐等被称为副课,可见美有在教有中地位很低,目前一些地方将美育列入中考,说明美育已得到充分的重视。 D. 文艺能让人的本能冲动和情感得到自由发挥,可以通过举行艺术实践活动,让处于青存期躁动的学生释放激情和活力。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使用的一项是( ) A.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通过课堂上播放的电影看到同胞们被作为俄国奸细杀害,另一批同胞却充当神情麻木的看客,他被深深刺痛。 B. 朱自清一生著述颇丰,写下许多优美文章,解放战争时期,他选择了挨饿而死也不领带侮辱性的“救济”粮,显示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 C. 贝多芬双耳完全失聪后,
10、不与人见而,隐忍着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折磨,但他在黑白键上写下坚强,表现了对命运的不属服。 D. 歌德爱上一个已经订婚的女子,痛苦不堪,想要轻生,后来他听到一位朋友失恋自杀的消息,便将这事写成小说,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4. 材料一脉络清晰,论证方法丰富,请简要说明。 5. 强化新时代美育工作需要哪些层面的努力?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湖船西湖船 丰子恺 二十年来,西湖船的形式变了四次。 我小时在杭州读书,傍着西湖住过五年。毕业后供职上海,春秋佳日也常来游。现在蛰居家乡,离杭很近,更常到杭州小住。因此我亲眼看见西湖船的逐
11、渐变形。 西湖船的基本形式,是有白篷的两头尖的一叶扁舟。这至今还是不变。常变的是船舱里的客人的空位。二十年前,西湖船的坐位是一条藤穿的长方形木框。背后有同样藤穿的长方形木框,当作靠背。这些木框涂着赭黄的油漆,与船身为同色或同类色。木框上的藤,穿成冰梅花纹样。每一小孔都通风,一望而知为软软的坐垫与靠背,因此坐下去心地是很好的。靠背对坐垫的角度,比九十度稍大。既不像旧式厅堂上的太师椅子那么竖得笔直,使人坐了腰痛;也不像醉翁椅那么放得平坦,使人坐了起身不来。靠背的木框,像括号般微微向内弯曲,恰好切合坐者的背部的曲线。因此坐下去身体是很舒服的。 原来游玩这件事体,说它近于旅行,又不愿像旅行那么肯吃苦;
12、说它类似休养,又不愿像休养那么贪懒惰。故西湖船的原始的形式,我认为是最合格的游船形式。它们的形状,质料与颜色,又与船的全部十分调和,先给游人以恰好的心情呢!早春晚秋,每逢星期日,出三四毛钱雇一只船,载着二三同学,数册书,一壶茶,几包花生米,便可优游湖中,尽一日之长。尤其是那时候的摇船人,生活很充裕,样子很惬意,一面打桨,一面还有心情对我们闲谈自己的家庭,西湖的掌故,以及种种笑话。此情此景,现在回想了不但可以神往,还可以凭着追忆而写几幅画,吟几首诗呢。“野航恰受两三人”,“恰受”两字的状态,在这种船上最充分地表现着。 我离杭后,某年春,到杭游西湖,忽然发见有许多船的坐位变了形式。藤穿木框被撤去,
13、改用了长的藤椅子,后面也有靠背,两旁又有靠手,不过全体是藤编的。这种藤椅子,坐的地方比以前的加阔,靠背也比以前的加高。坐上去固然比以前舒服。但在形式上,殊不及以前的好看。因为船身全是木的,椅子全是藤的,二者配合不甚调和。在人家屋里,木的几桌旁边也常配着藤椅子,并不觉得很不调和,这是屋与船情形不同之故。屋的场面大,其所要求的统一不甚严格。 船的局面小, 一望在目, 全体浑成一个单位, 其形式与质料, 当然要求严格的统一。 此外还有一种更大的不快:摇船人为了这两张藤椅子的设备费浩大,常向游客诉苦,希望多给船钱。 有的自己告白: 为了同业竞争得厉害, 当了衣物置备这两只藤椅的。 我们回头一看,见他果
14、然穿一件破旧的夹衣,当着料峭的东风,坐在船头上很狭窄的尖角里。我们的衣服与他的衣服, 我们的坐位与他的坐位, 我们的生活与他的生活, 同在一叶扁舟之中, 相距咫尺之间,怎不令人心情不快?即使我们力能多给他船钱,这种不快已在游湖时生受了。西湖船从此变坏了! 其后某年春,我又到杭州游西湖。忽然看见许多西湖船的坐位,又变了形式。前此的长藤椅已被撤去, 改用了躺藤椅。 这料想是船家营业竞争愈趋厉害。 他们看见游湖来的富绅、 贵客、公子、小姐大都脚不着地,手不染水,一味贪图安逸。他们为营生起见,就委曲迎合这种游客的心理,索性在船里放两把躺藤椅,让他们在湖面上躺来躺去,像浮尸一般。 我在这里看见了世纪末的
15、痼病的影迹:19 世纪末的颓废主义的精神,得了近代科学与物质文明的助力。 在所谓文明人之间长养了一种贪闲好逸的风习。西湖上自从那种用躺藤椅的游船出现之后,不拘它们在游湖的实用上何等不适宜,在游船的形式上何等不美观,世间自有许多人欢迎它们,使它们风行一时。正当的游玩,决不是放逸,更不是养病。那种西湖船载了仰天躺着的游客而来,我初见时认真当作载来的是一船病人呢。 最近某年春,我又到杭州游西湖,忽然看见许多西湖船的坐位又变了形式。前此的躺藤椅已被撤去, 改用了沙发。 沙发这种东西, 不必真坐, 看看已够舒服之至了。 它那脸皮半软半硬,对人迎合得十分周到,体贴得无微不至,有时使人肉麻。它那些弹簧能屈能
16、伸,似抵抗又不抵抗;这又好似一个陷阱,翻了进去一时爬不起来。故我只有十分疲劳或者生病的时候,懂得沙发的好处;若在健康时,我常觉得看别人坐比自己坐更舒服。倘把西湖船当作一件工艺品而审察它的形式,这配合就不免唐突。因为这些船身还是旧式的,还是二十年前的船身,只有坐位的部分奇迹地换了新式的弹簧坐垫,使人看了发生“时代错误”之感。若以弹簧坐垫为标准,则船身的形式应该还要造得精密,摇船人的脸孔应该还要有血气,不应该如此憔悴;摇船人的衣服应该还要楚楚,不应该穿得像叫花子一般褴褛。 我今天就坐了这样的一只西湖船回来,在船中起了上述的种种感想,上岸后不能忘却。现在就把它们记录在这里。总之西湖船的形式,二十年来
17、,变了四次,但是愈变愈坏。 (有删改) 6.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游玩,丰子恺的认识比一般人深刻得多,他认为游玩关键在于兴致、情味,既不应同旅行那样苦,也不应如休养般安逸懒惰,不能追求奢华。 B. “我们的衣服与他的不令人心情不快”,从衣服座位、生活等方面写出“我”对眼前摇船人生活困顿的怜悯、同情。 C. 那些来游湖的富绅,贵客、公子、小姐们对西湖船座位的变化起到关键作用,他们大都贪图安逸享乐,脚不着地,手不染水,进而还影响了世风。 D. 随着科学与物质文明快速发展,西湖船座位越变越奢华。而船身还是旧式的,船夫又很憔悴,这样写反映了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18、。 7. 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在湖面上躺来躺去,像浮尸一般”将躺藤椅的弊端表现得形象而充分,西湖船的座位形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精神状态。 B. 文章写“我”观察到的西湖船座位的变化,每次都细致全面地描写了座位的质料、形状、颜色等,具体而真切,充分展示了丰子恺对事物高超的白描写真功底。 C. 文章在写法上, 作者有意舍弃西湖的优美景色而独写船中座位二十年来的变化, 以小见大;在表达方式上,主要使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D. 面对西湖船中座位的变化,作者使用了“忽然发见”“忽然看见”等,形象生动地写出座位变化在人物心中激起的波澜,作者并无心
19、理准备。 8.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9. 丰子恺先生在文章结尾说“二十年来,变了四次,但是愈变愈坏”,西湖船二十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为什么说这是“愈变愈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顺甫传魏顺甫传 明王世贞 魏顺甫者,名裳,世为蒲圻人。大父溶邻水令,以治称。季子正蒙,曰中宪君,顺甫父也。顺甫十六试,诸生高等。是时廖学士雅自负博而辨,又贵倨也,所引说经史连拄诸生口,独顺甫避席奏对不穷。盖又十余年而举乡试,又四年而成进士,授刑部山西司主事。始与予及李于鳞辈游,而好为古文词。顺甫性
20、高简,无所过从,所过从必于鳞。甫莅事而宽大。决大狱,察其情,稍有间者,即为谳语著于牍以授御史,故于守济南益敏练有声。是时寇蜂起齐鲁间。顺甫奋身往,悉逮豪,置之理,于是伏田尽出,而小户得足食,无困徭矣。岁癸酉九月,余起家为楚按察使,以书报顺甫。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谓余曰:“自吾登天门视日出,而于鳞实偕并,是乐为再哉!弗可三矣。”余少于顺甫七岁,而须发强半白;顺甫甚鬒,气充然若少年子。余谓:“大匠庀楚材殆遍,将无及子耶?”笑弗答。顺甫为人温温长者,而性特介,于取予辨毫发不苟。所善如于鳞、 徐子与,顺甫皆兄事之。所最庄事于鳞,亦以于鳞故,
21、推东郡谢生。一日,谢生恨于鳞,数其郡不法事,众默然。顺甫独前质曰:“为先生见之耶?抑闻之人耶?”生遽曰:“亦闻之人耳。”顺甫曰: “于鳞之善先生,天下莫不闻,先生宜得之久。今以人言而遂信之,则不明;有所闻而不以告于鳞,则不忠;不以告于鳞而告之士大夫显者,则不厚。裳请改事矣。”遂拂衣去。谢生谮乃败。赞曰:夫以顺甫之便吏治,不苟取予,又温温长者,其才行足蔽官而竟不达,何也?或谓顺甫死已耳,不死将有所为,士固未可知。 (节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 注李于鳞;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
22、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 B. 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 C. 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 D. 顺甫来武昌/而余有岭南/迁且发/顺甫追及之/夜饮于汉阳之晴川阁/俯视二江/环流挟月如璧/意欢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子,古代泛指年龄最小的一个儿子,中国古代兄弟排行,常以伯、仲、叔、季作次序。 B. 乡试,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考一次,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 C. 徭,即
23、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D. 癸酉,文中是干支纪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相互配合可用来纪年、纪月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顺甫在青年的时候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十六岁参加考试取得优异成绩;面对傲慢的廖学土,魏顺甫凭借丰富的学识对答如流。 B. 魏顺甫宽大处理事件,对于大案件总是务求断决准确,详细审察,如有问题,将议罪的话上报御史,这为他赢得了声望。 C. 任济南太守时,面对蜂拥而起的贼寇,魏顺甫不顾自身安危前往,以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处置,维护了地方安定,保护了百姓利益。 D. 魏顺甫通过科考步入仕途,曾任刑
24、部山西司主事等职,虽富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却因早逝而不能才尽其用,作者也为此感到惋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少于顺甫七岁,而须发强半白;顺甫甚鬒,气充然若少年子。 (2)顺甫为人温温长者,而性特介,于取予辨毫发不苟。 14. 魏顺甫是如何对待恶意污蔑李于鳞(李攀龙)的东郡谢生的?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秋晓贺新郎秋晓 蒋捷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
25、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注】蒋捷,咸淳十年进士。这首词应作于南宋亡后。词人当时流寓苏州,隐居太湖。春秋时伍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15.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竹几”两句写词人灯下凭靠竹几小睡做梦,“一灯”“嘶马”“古道”等显示词人孤单寂寞。 B. 下片前三旬通过景物烘托,肖像描写,表现时光流逝,年华渐老,词人忧愁也更加浓重。 C. “旧院”二句回忆以前生活,室内挂着绣帘,遮住寒霜,在绘饰的屏风旁醉倒,生活何等惬意。 D. 下片结尾写词人更希望烟雾轻
26、笼,楚山杳远迷蒙,以避免看到大雁南归而感伤自己流寓苏州。 16. 该词题目为“秋晓”,上片是如何表现“秋晓”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从苏轼的 石钟山记 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 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_,_”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声摹声、构思奇特,并使用通感手法将箜篌的乐声描摹得立体可感的两句是“_,_”。 (3)“多情”一词常常用来指一个人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多情”也频繁古诗词中出现,如“_,_”。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
27、,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冬奥会上,勇夺金牌的奥运健儿( )。赛场外,吉祥物“冰墩墩”也一举成为“顶流”,赢得了不少粉丝的喜爱。“冰墩墩”到底有多火?位于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的北京 2022 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店外,热情的消费者排起数百米长队。店内,“冰墩墩”造型产品前( )。 ( ),冰墩墩是 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其外形是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 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 吉祥物 “冰墩墩” 名字中的 “冰” ,寓意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而“墩墩”,则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象征着_。“冰墩墩”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色彩光环,其灵感源
28、自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 5G 高科技。 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 代表着_。 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 寓意_。 随着冬奥会的举行,“冰墩墩”的人气急剧上升,出现了“一墩难求”的盛况。表面上固然与冬奥会与春节交融的喜乐氛围相关,但其背后却彰显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其实,北京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 )。从会徽到吉祥物,从奖牌到体育图标系列北京冬奥会的设计,不仅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国文化,更展示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形象。难怪有人说,小小的“冰墩墩”,承载着大使命。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备受青睐 人头攒动 尽人
29、皆知 触目皆是 B. 备受关注 人头攒动 众所周知 无处不在 C. 备受关注 熙熙攘攘 尽人皆知 无处不在 D. 备受青睐 熙熙攘攘 众所周知 触目皆是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系列北京冬奥会的设计,不仅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还展示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形象。 B. 北京冬奥会的系列设计,既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国文化,也展示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形象。 C. 北京冬奥会的系列设计,既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也展示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形象。 D. 系列北京冬奥会的设计,不仅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中国文化,更展示着当代一个生机
30、勃勃的中国形象。 20. 材料第二段主要阐释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造型的设计理念,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解释“冰墩墩”的寓意,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的雨说走就走, 正如它说来就来。 雨散云收, 天色复明, 七彩的晚霞盘桓于天际山巅,晕染出一个绚烂的山中黄昏。山色明媚,草木扶疏,晚气沁凉,一天美好的乐章于瑰丽缱绻中徐徐落幕。我沿龙潭溪随意游走。吃水更深的龙潭溪,将一把竖琴揣入怀中,铮淙,铮淙,铮淙铮淙,铮铮淙淙,将铿锵的足音反复修饰,把一场山雨的慷慨馈赠及时奉送远方或盈或仄的龙潭溪,从来不截不取,也从来不蔓不枝
31、,只把山中心意尽悉奉送远方,这是一脉流水的坤德。溪岸的菜园里,辣椒抖落雨滴站直腰身,大豆挤挨着相互舔舐,芋头摊开圆叶摇滚水珠,丝瓜、苦瓜、豆角以攀爬的姿势展现生命与收获;再远一些,零星穿插的几片晚禾在痛饮中精心酝酿即将展开的灌浆;更远一些,青黛色的山峦细致涂抹着湿润又浓稠的背景 21. 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分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B. 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人们都以为可以凉快些;谁知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热了。 C. 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讲授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领导本
32、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 D.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雨停了,天又亮了,天边的山巅上出现了晚霞,黄昏降临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原载于检察日报)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D A.逻辑错误。B因果颠倒。C曲解文意。 2. C “目前一
33、些地方将美育列入中考,说明美育已得到充分的重视”错。推断过于绝对。 3.B 根据材料一第一段“西方人有一句恒言说:艺术是解放的,给人自由的。这句话最能见出艺术的功用, 也最能见出美育的功用” 可知, 材料一主要是谈艺术和美育对人的解放。 A 鲁迅通过观看电影这种艺术审美方式, 见到了曾经所不了解的国人的惨痛遭遇和其他国人观众的冷漠反应,引起内心的震荡证明美育带来了眼界的解放。C、D 选项都能证明艺术(音乐、写作)和美育能带给人情感解放,使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B是说朱自清本身的品质,不符合材料一观点。 4.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三段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最后一段总结升华, 层
34、次分明, 结构严谨。 文章运用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等方法,对所要论证的问题加以分析论证,具体有力。 5.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并制定相关政策,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学校层面:要充分认识学校美育在整个教育改革发展中、在整个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不能仅仅把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当成一个艺术活动, 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学生层面:认识到美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美育打磨自己的言谈举止和礼仪规范,甚至更加高尚的道德层面,力争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社会层面:要从思想观念上认清美育的地位和价值,并且要对学校美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6. C
35、 “那些来游湖的富绅、贵客、公子、小姐们对西湖船座位的变化起到关键作用”因果关系不成立,文中说“这料想是船家营业竞争愈趋厉害”,且从“19 世纪末的颓废主义的精神养了一种贪闲好逸的风习”来看,“他们影响了世风”也不对。 7.B “每次都细致全面地描写了座位的质料、形状、颜色等”说法错误,并不是每次都细致全面地描写了这些方面。如写躺藤椅就没有写形状和颜色。 8. 沙发半软半硬,还有弹簧,的确使人坐得很舒服,但它不适合作为游船的座椅。西湖船座位只会一味迎合世俗,失掉了其应有特质,突出了西湖船沙发座位代表的贪闲好逸的世风对世人产生的恶劣影响,表现了作者对世风日下的担忧。 9. 第一问:最初的座位藤穿
36、木框椅与整只船色彩协调,使用起来也极为合适。后来变为全藤长椅,虽比以前舒服,但使船的整体形式与质料缺乏统一。再后来的躺藤椅一味追求舒懒,呈现出病态。最后变为沙发,与船整体不协调,奢华之风令人生厌。 第二问:西湖船座位形式变化实则是当时奢华、颓废、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盛行的缩影,社会不同阶层间矛盾冲突加剧的表现,所以作者说“愈变愈坏”。 10. C 11.B “第一名称为会元”错,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才称为“会元”。 12. D “却因早逝而不能才尽其用,作者也为此感到惋惜”错。 13. (1)我比顺甫年轻七岁,但胡须头发多半都白了;顺甫的头发却黑而浓密,精气充沛得好像少年。 (
37、2)顺甫为人温厚、德高望重,而性格十分耿介,对于获取和给予的事辨识得很清楚,一点也不马虎。 14.首先,当面质问谢生指责李攀龙的话从何而来;接着,阐明李攀龙对谢生的恩情,对他不薄,并从遇事不清楚、对朋友不忠、为人不厚道三个层面阐明道理,指责谢生;最后,以实际行动“拂衣去”表达对其的鄙弃不满。 参考译文: 魏顺甫名裳,世代是蒲圻人。他的祖父魏溶做过邻水县令,凭借治理政绩著称。魏溶的小儿子正蒙,被人称为中宪君,他就是顺甫的父亲。顺甫十六岁参加考试,在诸生中成绩优异。这时有位廖学士向来自负博学有辩才,加之地位尊贵,举止做慢,他所引用的经史接连驳倒了很多儒生的观点,只有顺甫离开坐席对答不停歇。过了十多
38、年参加乡试,又过四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刑部山西司主事。 开始, 顺甫跟我、 李攀龙一起交往, 喜爱古文词。 顺甫性格清高孤傲,交往不多,相互往来最多的是李攀龙。顺甫处理事情宽大,决断大的案件,审察详情,稍有不合,就将审案议罪的话写在案牍上交给御史,所以在济南太守的职位上更加机敏干练有声望。这时贼寇在齐鲁之间蜂拥起事。顺甫奋不顾身前往此地,将豪强全部逮捕,并将他们交给司法部门,于是民间隐藏的田地全部显示出来,因而平民百姓大多得到了充足的粮食,再也不会被徭役困扰。 癸酉年九月, 我被征召为楚按察使, 写信告诉顺甫。 顺甫来到武昌, 我即将去岭南。出发前,顺甫赶过来见我。两人一起在汉阳的晴川阁夜饮。俯
39、身观赏二江环绕着晴川阁流淌的景象。明月如璧。我们内心很快乐,他对我说:“自从我登上天门看日出,与李攀龙一次,与你是第二次,这样的快乐有两次了!不可能有第三次了啊。”我比顺甫年轻七岁、但胡须头发多半都白了;顺甫的头发却黑而浓密,精气充沛得好像少年。我对他说:“你才华备具,楚地人才都有机会出人头地,莫非该轮到你了?”他笑而不答。顺甫为人温厚、德高望重,而性格十分耿介, 对于获取和给予的事辩识得很清楚一点也不马虎。魏顺甫交往的好友如李攀龙和徐子与,顺甫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与他们交往。他最尊敬的是李攀龙,也因为李攀龙的原因,推重东郡的谢生。一天,谢生不满李攀龙,在背后多次指责李攀龙,大家默然。只有顺甫上前
40、质问他:“你说的这些事是亲眼所见,还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谢生立即说:“我是从人家那里听来的。”顺甫说:“李先生对你好,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先生也一直知道。现在你因为听到别人的话就马上相信, 说明你这人遇事不清楚; 听到了这些话而不告诉李先生, 你对朋友不忠;不把这些事告诉李先生而告诉其他的人无端败坏先生的形象,你这人不厚道。我魏裳请你改正过失。”于是拂衣而去。谢生的诬陷未能成功。赞曰:凭借顺甫的治理能力,对财物不随便取予,性格温厚诚实,他的才华足以胜任而最后不能发达,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这可能是顺甫去世太早,如果不死,应该有大作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也未可知。 15.D “写词人更希望烟雾轻笼
41、,楚山杳远迷蒙,以避免看到大雁南归而感伤自己流寓苏州”错误。“烟未敛,楚山杳”是景物描写,不是“词人更希望;词人嫉恨大雁南归,而自己流寓苏州,不是“避免看到大雁”。 16. 视听结合。清晨听见寒鸦传来悠远、渺茫的声音,看见天空中泛起一片鱼肚白,陡峭的岛屿被寒气笼罩;天微明,连竹篱的影子也难见到,竹篱上挂着几朵小牵牛花。 人物活动(细节描写)。词人小睡之后早早醒来,起身搔着头,看天上点点残星。 使用典型意象。淡黄的月光、几朵青色的牵牛花、红枣等,通过典型意象体现出“秋晓”。 17.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多情应笑我 . 早生华发 18.B 第一空,备受关
42、注:受到所有相关人士的关注。备受青睐:青睐,指对人喜爱或重视。形容非常受重视。从前后语境来看,这里侧重“勇夺金牌的奥运健儿”受到广泛关注,因此用“备受关注”更恰当。第二空,人头攒动:人很多,且频繁地移动。一般用于形容某个地方人口密度大。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由前面“排起数百米长队”等可知,这里不是形容场面热闹,而是强调人很多,因此用“人头攒动”更恰当。第三空,众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尽人皆知:所有的人都知道。强调人所共知,不必多说。从语境和社会实际情况来看,用“众所周知”准确。第四空,触目皆是:眼睛所见到的都是。形容极多。无处不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形容数量之多和存在的范围极大。
43、从后面“从会徽到吉祥物,从奖牌到体育图标”可知,这里侧重说用到的地方多,范围广,故填“无处不在”更恰当。 19. C 20. 运动员强壮的身体(或:运动员坚韧的意志;或: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创造非凡、探索未来 21.D 文中分号的作用是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A 表示选择关系之间的停顿。B表示转折关系之间的停顿。C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D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22. 原句中“雨散云收,天色复明”,使用四字词语,音调和谐,朗朗上口,且富有文采,和整个文段的语言风格更协调;改句口语色彩较重,与整个文段语言风格不协调。原句中用“
44、七彩” “绚烂”突出黄昏的色彩感, “晕染”和“盘桓”赋予景物动态的画面感,生动形象;改句表现力不足。 23.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 漫画中,坐在婴儿车里的人,戴着眼镜,手拿毕业证,说明他其实已经成人,早已具备自力更生的能力。但他却依然坐在淋不着雨的婴儿车里,由年迈的父母推着他前进。而漫画中的文字“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有二老管着,你说,我出去干什么?”显而易见,这则漫画讲述的是“啃老”的话题。 “啃老族”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考生要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现在的啃老族的诞生多半是因为儿时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 大多数啃老族们因为从小依赖父母习惯了, 失去了在生活中和
45、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而且也养成了懒惰和只接受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习惯, 因而长大了还只会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考生还可以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应该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不要溺爱,不要包办,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要刻意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不要事事代劳,对于“啃老”的大学生,家长不妨放下架子,向孩子直言,以前对孩子的爱已经帮助孩子达到了目标,现在是他们自己起飞的时候了,给他们勇气,并教给他们方法;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些“啃老族”的生理成熟了,但心理却还没有经受过社会的磨砺,“啃老族们”应该树立个人理想、建立起积极的情绪、提高自尊水平、 掌握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技巧和对结果多角度的分析能力。考生可以按照概括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给出解决的方法或建议的思路展开。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立意:立意: 1.孩子啃老,谁的责任? 2.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3.自强自立,拒绝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