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213115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9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4月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年4月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年4月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选DABAA DCDBC BCBAC名词解释16.预测研究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将会么样”的问题。研究者在对历史和现状的考察中,在对现实的各种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对教育发展的趋势作出预测。P3217.结构性观察结构性观察法是指具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等内容的一种可控制的 观察方法。结构性观察法一般是为了消除观察者的偏见和主观性而采用的方法。这种观察 方法多用于描述性研究和实验研究中的材料搜集。P8818.霍桑效应实验安排效应也称霍桑效应,指实验情境措施对被试的影响,包括实验者本身的个性将征、动机、情绪 等。例如实验者将实验

2、目的、对实验结果的期望等无意中传递给被试,被试因知道参与实验 而提高了积极性,从而使实验处理的效果含有了特定的含义。P13819.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又通称为方差分析,即利用方差进行F检验,分析与探讨一个因变量 和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统计方法。方差分析可以同时比较几个平均数的差异, 故比仅适用于比较两个均数之差异的Z检验和t检验更为有用。P21120.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指依据研究对象的所有事实或各个部分归纳岀该研究对象的一般性结论 的方法。完全归纳法的结论比较可靠,但由于个别事实繁杂,难以考察。P19621.略22.答案建立教育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应该遵循以下要求:第一,一致性

3、。指标体系必须与总体目标相一致。指标体系中评什么、不评什么,重视 什么、忽略什么都要直接反映研究的目标,研究目标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方向和内容。第二,可测性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确定的每一指标都应是可以进行实际测量或 观察的,同一层次的指标不相互重叠、不存在因果关系,各类指标界定清晰、便于操作。第三,精练可行。评价指标体系在科学完整的前提下力求精练、明了、简化。评价指标 体系不宜庞杂,信息量少、区分度和效度不高、难于操作的指标应剔除。P22423.答案归纳是从已知的具体的事实中或在个别性的前提下概括出一般性的或普遍性的结论的 思维方法。它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常用的方法。归纳法的具体方式有三

4、种: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1.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指依据研究对象的所有事实或各个部分归纳岀该研究对象的一般性结论 的方法。完全归纳法的结论比较可靠,但由于个别事实繁杂,难以考察。2.简单枚举法。又称不完全归纳法,是指简单考察研究对象的一部分事实或要素就得岀该研究对象的 一般性结论的方法。这种归纳法简便易行,但所得结论的可靠性差。3 .科学归纳法。又称因果联系归纳法,它是根据事物的因果联系,通过考察某研究对象一部分事实或要素的特征,推论出该研究对象所有的事实或要素都具有某种特性的推理方法。从以上归纳法的分类可以看出,完全归纳法虽然可靠但可行性差;简单枚举法虽然简单 实用,但结论

5、欠准确;科学归纳法的可行性与结论的可靠性都较高,是进行归纳分析时的首选方法。P19624.答案(-)目的性。教育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或现象而进行的。因此,在进行 教育观察前,必须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同时确定观察的范围、形式和方法,因此,教育观察法 具有目的性。(二)直接性。教育观察法的直接性是指教育研究者与观察对象的直接联系。由于观察的直接性,研 究者所获得的资料真实可信,准确有效,之所以说“百闻不如一见”,就是因为观察法具有直 接性这一基本特征。(三) 客观性。教育观察,以自然状态为前提,不改变对象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过程,直接观察某教育现 象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6、综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对观察结果作明确、详细、周 密的记录。由于进行教育观察的研究人员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活动,从而能够较客观真实地 收集第一手资料,因此,教育观察法具有客观性。(四) 情感性。教育观察的对象是人,教育研究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有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特别是当教师具有双重角色时,即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教育研究者时,教育研 究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师生之间的互动,除了认知上 的互动之外,还有情感上的互动,这时,作为教育研究者的教师,在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时, 往往带有个人主观上的感情色彩。因而说,教育观察法具有情感性。(五)重复性。教育研究

7、者有可能也有必要对学生或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复多次的详细观察。重复观 察可避免观察的表面化和片面化。P8625.行动研究的优点:(-)实践工作者的主体价值重获重视.在传统的定量研究中,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关系是分离的、 不对等的,研究者居高临下,而身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一线教师的处境则像是被操弄的小白 鼠,研究者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研究,要求一线教师协助,而一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通常没有 发声的权利,只能静听“判决”。作为对传统实证研究的颠覆(否定),行动研究把一线教师 定位成一个受尊重的主体,一线教师一同参与和自身有关的研究,他们与研究者的不同只是 在于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要发起者。一

8、线教师的意见受同等的尊重,也一同承担研究的成败, 一线教师的主体精神获得重视。 (二)提高一线教师的自觉意识.行动研究除了倾听一线教师的声音之外,更积极的意义是在于帮助一线教师自觉,且通 过“彰权益能”,让一线教师参与研究,成为一个研究者,检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并拟定解决方案。通过一线教师研究意识的唤醒,使得问题更易解决,研究的目的更易达成。(三) 具有即刻反思性。在行动研究中,研究者的研究行动就是自己的实践,研究者可以看到自己对研究现象的 分析与探究。因此,行动研究的特性决定了研究者在实践、行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即 做研究),如此反复辩证的历程不仅具有生命力,也同时具有对症下药所产生的强大

9、效果。(四) 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理论与实践的脱离是传统学术研究常被批评的原因之一。中小学教师往往不太了解专家学者研究出来的理论,也不清楚许多的理论对其日常教学有何意义。教师真正想知道的 是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室的教学秩序该如何维持,如何纠正学生的破坏性行为 等。此外,种种的学术理论也未能告诉教师他们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能改变现状。教师能 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却不知道应该釆取何种行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况让他们感 到孤独无助。而行动研究使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对教学情境现象的了解作观察分析,并依据 同事们的经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来寻求对策,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历程,专家 学者的理论思辨与实务工作者的观察经历得以结合,就可以缩短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差距。P16926.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成人/电大/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