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211656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2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至今日, 新媒体艺术已经涉及一切艺术领域, 涵盖所有艺术门类, 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 “融合”与“跨界”。 所谓“融合”即“艺的融合”,原本受到各自媒介限定与技术影响的各个艺术门类,在数字化的新媒体平台的作用下,彼此间产生了融合,衍生出新的艺术现象,艺术和艺术之间、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甚至被突破。这种融合具体表现为艺术媒介的融合、艺术语言的融合、审美意象的融合、审美体验的融合。

2、我们用“多媒融合”这一概念来概括新媒体艺术的这一基本特征。 “多媒融合”,字面意思是多种信息媒介的融通整合。其技术背景是数字化的新媒体,不仅可以记录、还原视听形象信息,而且可以记录还原包括味觉、嗅觉、触觉和运动感觉等感官属性信息,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息记录语言,能实现艺术形象记录和造型语言的最终统一。因此“多媒融合”的深层含义是指,新媒体实现了艺术形象和造型语言的最终统一,从而建构了一种多媒融合的艺术语汇,搭建起了一个多媒融合的艺术平台。 所谓“跨界”即“人的跨界”,也就是艺术主体的跨界行为,既包括非艺术家跨界到艺术领域,也包括某一门类的艺术家跨界到其他艺术门类,还包括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与

3、接受主体(欣赏者)之间的跨界。在中国,20 世纪 80 年代第一波新媒体艺术实践主要是被新思潮而不是被新技术催生的。当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中国新媒体艺术中的跨界现象的背景既包括新媒体技术的推动,如互联网之于网络文学,也包括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如电子音乐、新媒体舞蹈等。 新媒体艺术跨界的向度包括向内的内涵式跨界与向外的外延式跨界。以电子音乐为例,内涵式跨界主要表现为从“乐音”到“噪音”声音的拓展以及从“调性”到“无调性”的音乐手法与类型的突破。 但尽管出现了拓展与突破,它仍然属于音乐艺术范围内的跨越,并未突破音乐的边界。而外延式跨界则表现为从听觉到视觉、从时间到空间的跨越和突破,已经超越了音

4、乐艺术的边界,跨进了其他艺术领域。如作曲家程伊兵的乐中书就是这种跨界的典型作品。作品将书法者现场书写苏轼前赤壁赋的动作通过传感装置控制电子音乐,与现场的“电子化”古琴演奏和人声吟唱等其他音乐声部进行现场合成,再现古战场惨烈的厮杀场面,演绎中国古代文人旷达悠远的怀古心境,而作品的视频投影则着力表现中国书法艺术的下笔、提笔、运笔的动静、轻重、疾徐、曲直等韵律变化,为音乐的表达提供了更细腻丰富的表情元素。 我们应辩证而非绝对地看待新媒体艺术中的跨界与融合。它们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特征,却不是新媒体艺术的本质;它们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但不是新媒体艺术的追求目标。当下,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跨界”总

5、体上还是在“守界”前提下的跨界,是在传统艺术门类框架下的跨出和跨进。而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多媒融合,总体上也停留在多种固有的艺术媒介语言的联合运用层面上,距离真正意义上多媒融合的新型艺术语言的要求尚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摘编自许鹅融合与跨界:新媒体艺术的特征与发展趋势,文艺报2022 年 1 月 10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媒体艺术的“融合”是“艺的融合”,是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多媒融合”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B. 新媒体可以记录、还原视听形象信息和感官属性信息,因而能实现艺术形象和造型语言的统一。 C. 新媒体艺术的“跨界”,其艺术主体

6、不限于不同门类的艺术家,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也可以跨界。 D. 当下,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跨界”还局限在传统艺术门类框架下,总体上还是内涵式跨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三两段先概述“融合”的内涵和表现,再引出“多媒融合”的概念,最后重点阐述这一概念的深层含义。 B. 第五段援用作曲家程伊兵创作 乐中书 这个事例, 是为了论证“外延式跨界”具有更强大的艺术表现力。 C. 文章结尾指出“跨界与融合”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特征而非本质, 是趋势而非目标, 是对前文的补充论述。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诠释了新媒体艺术中“融合”和“跨界”的含义、背景

7、、特点等内容,层次明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与“跨界”已有 20 年历史, 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与“跨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B.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融合全息扫描等前沿技术,用舞蹈语汇演绎名画千里江山图,是典型的新媒体艺术。 C. 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一般只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支持、 催生, 而新媒体艺术的“跨界”, 还需要新思潮的推动。 D. 内涵式跨界并没有突破某一艺术的边界,而外延式跨界则跨进了其他艺术领域,后者的艺术效果更具魅力。 【13 题答案】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

8、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总体上还是内涵式跨界”错误,文中说的是“当下,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跨界总体上还是在守界前提下的跨界,是在传统艺术门类框架下的跨出和跨进”,“守界前提下的跨界”不能等同于“内涵式跨界”,偷换概念。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是为了论证外延式跨界具有更强大的艺术表现力”错误,文章第五段,作者援用作曲家程伊兵创作乐中书这个事例是未来解说外延式跨界的特点。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已有 20 年历史”错误,我国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与“跨界”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有了

9、。 C“只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催生”错误,“融合”与“跨界”是新媒体艺术的共同特征,不能说“融合”就不需要新思潮的推动。 D“后者的艺术效果更具魅力”错误,于文无据,文章并未对内涵式跨界的艺术效果和外延式跨界的艺术效果进行比较。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格局中,目前仍是美国“一家独大”,而我国的自给率仍然很低,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突破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难关,半导体产业的国产替代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6 月,我国芯片的自给率只有

10、 26.6%,其中汽车芯片的自给率更是低至 5%。正是因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给率较低,所以许多芯片都需要从海外进口。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我国是当前全球芯片进口大国,从 2018 年到 2020 年,连续三年,中国的芯片进口额均超过了3000 亿美元。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支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2020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出台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政策措施。随后,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

11、,将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此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目前,国家正大力着手半导体行业的布局,如提出要在 2025 年实现国产芯片 70%自给率的目标,成立国内首所芯片大学,并投资 5000 亿元打造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基地“东方芯港”,几乎涵盖芯片产业所有的细分领域。 (根据人民日报、前瞻网等相关报道整理) 材料二: 芯片制造技术体现了目前人类精密制造的最高水平。精密制造业是中国跟世界先进水平相差最远的领域,所以我们不能制定一个太乐观的赶超时间表。 芯片制造分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第一,把沙子,也就是二氧化硅,转化成多晶硅;

12、第二,把多晶硅提炼成单晶硅,再把单晶硅切成一个个圆盘,也就是晶圆;第三,在晶圆上制造各种器件。前两个阶段都很难,第三个阶段又是难中之难。光刻就是其中的核心技术。 在光刻技术领域,中国的中微半导体在刻蚀机方面是世界领先的,不过在很多其他步骤上我们是落后的,有非常多的缺陷。我们没有高端的光刻机,也没有高质量的光刻胶。 现在制造一个芯片需要经过 300 至 500 道工序,涉及精密机床、精密化工、精密光学等几乎所有领域的尖端技术,可以说芯片是现代工业技术的皇冠。 中国芯片业的落后,看似是一个点,其实反映的是一大片。所以唯一的正道,就是把所有这些门类的基础都补上,芯片业才能达到世界顶端水平。 (摘编自

13、袁岚峰中国芯片的正道何在?) 材料三: 2021 年,全球产业界“缺芯”所带来的影响逐渐扩大。从汽车到手机、电脑、网卡,再到家用电器的普遍涨价,令普通百姓也开始关注到芯片产业安全。 “缺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芯片的设计和制造人才。”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强调,作为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处理器芯片因设计复杂度高、难度大,相关设计人才面临巨大缺口,加快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据了解,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也遇到过类似的人才危机。其解决思路是把芯片设计的门槛降下来,让学生可以参与流片,并专门启动了相应的人才培养项目,迄今已培养了几万名芯片人才。 “加快处理器芯片设计专门人才培养,

14、是解决我国信息领域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包云岗介绍,国科大 2019年 8 月启动的“一生一芯”计划,旨在通过让学生设计处理器芯片并完成流片,培养具有扎实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 (摘编自罗旭“一生一芯”计划:破解芯片人才培养“卡脖子”难题)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给率还很低,截至 2021 年 6 月,芯片的自给率只有 26.6%,汽车芯片的自给率只有 5%,大量芯片都依赖进口。 B. 我国提出要在 2025 年实现国产芯片自给率达 70%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还不是太容易,我们跟世界先进水平相差太大是其原因之一

15、。 C. 根据我国“十四五规划”,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宽禁带半导体的发展,将打造国内最大的涵盖芯片产业所有细分领域的集成电路基地。 D. 芯片制造涉及精密化工、精密光学等几乎所有领域尖端技术,在其制造的前三个阶段中,“难中之难”的是第三阶段,而光刻技术是核心技术。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竞争格局中, 我国处于较弱地位, 这与国内相关企业“国产替代”意识不强不无关系,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B. “十四五”时期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将重点突破先进存储技术、 集成电路先进工艺等, 研发重点是集成电路设计工具、重点装备等关键材料。 C.

16、芯片是现代工业技术的皇冠,处理器芯片是“皇冠上的明珠”,如能在处理器芯片设计上取得突破,信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即可破解。 D.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芯片产业发展也遇到过危机,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采取降低芯片设计难度的方法,来破解我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中的难题。 6. 如何加快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6 题答案】 【答案】4. C 5. B 6. (1)国家进一步重视芯片产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加大投入;(2)不急于求成,全力攻坚克难,补齐精密制造所有门类的基础,掌握核心技术;(3)加快芯片设计人才,尤其是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的培养。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

17、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 “十四五规划打造国内最大的涵盖芯片产业所有细分领域的集成电路基地”错误, 材料一第三段提到“十四五规划”,并没有提到“打造国内最大基地”这一内容;“涵盖”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说的是“几乎涵盖”。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国内相关企业国产替代意识不强”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半导体产业的国产替代成为大势所趋”,并没有说“意识不强”。 C “信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即可破解”错误, 过于绝对, 材料三说的是“加快处理器芯片设计专门人才培养,是解决我国信息领域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是“关键”,并非一定就能。 D“采取降低芯片设计

18、难度的方法”错误,材料说的是降低芯片设计门槛,让学生可以参与。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可以筛选出具体做法的内容,可以找到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给出措施,还可以参考别国的经验。 由材料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支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2020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出台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政策措施”“目前,国家正大力着手半导体行业的布局并投资5000 亿元打造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基地东方芯港”可知,可以从国

19、家层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由材料二“精密制造业是中国跟世界先进水平相差最远的领域,所以我们不能制定一个太乐观的赶超时间表”“中国芯片业的落后,看似是一个点,其实反映的是一大片。所以唯一的正道,就是把所有这些门类的基础都补上,芯片业才能达到世界顶端水平”可知,中国当前面临的是精密制造方面的短缺这一问题,对此,不能急于求成,要补齐这些门类的基础,掌握核心技术。 由材料三“缺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芯片的设计和制造人才”“据了解,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也遇到过类似的人才危机。其解决思路是把芯片设计的门槛降下来,让学生可以参与流片,并专门启动了相应的人才培养项目, 迄今已培养

20、了几万名芯片人才”“加快处理器芯片设计专门人才培养, 是解决我国信息领域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可知,要加快芯片设计人才的培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泥湾 侯发山 直到父亲去世,我才解开他身上所有的谜。 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曾问过父亲:“大,我的爷爷奶奶呢,我怎么没见过他们?”父亲说:“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父亲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冷冰冰的,吓得以后我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了。事实上,父亲不是没有见过爷爷奶奶,是他没有印象了。我曾悄悄地问过母亲。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的底细,父亲是“流浪”到他们村的,只说自己是个孤儿。后来,我查了查资料

21、,父亲是 1961 年来的。当时,自然灾害肆虐,好多人缺吃少穿,四处流浪,父亲所说的话应该属实。我所在的村子是米脂的一个小山村,有的是土地,只要不惜力气,便饿不死人。父亲可能是奔着这个来的。他当时 20 岁,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姥爷家没有男孩,看他老实、勤快,便收留了他。三年后,与同他年龄相仿的母亲成婚,算是入赘。我出生后,依照入赘的习俗,姓氏随母。 后来搞运动,父亲因为是外来人口且身份不明成了批斗对象,说他是国民党特务,经常被喊来叫去。他每次回来,身上少不了带着伤疤。母亲忍不住哭哭啼啼,他就瞪母亲:“哭啥哭?我还没死呢!”母亲不哭了,却还是不住地抹眼泪。有一天,那些批斗父亲的人来抄家,从家里

22、的地窖中找到一个保存完好的箱子,打开箱子, 里边有一个小包裹他们以为“铁证如山”, 没想到打开包裹, 竟是两张烈士证书, 一张是爷爷的,一张是奶奶的!至此,大家才知道,我的父亲是烈士遗孤,我爷爷和奶奶在抗战中牺牲了。 当时,我已经上初中,不是一般的懂事,我想知道更多的真相,也想为父亲讨个公道。父亲没好气地对我说:“战场上死的人多着呢,有的连个后代都没有,他们找谁说去?”说实话,我不只是想为父亲要个待遇,也想为母亲、为我讨点好处,看到父亲如此固执,我便死了心。 得知父亲的身份后,村里人才对他另眼相看,不再找他的茬儿。父亲难得“清闲”,一心一意地开垦荒地,除了下雨、落雪,他都在山上的旮旯角落忙活,

23、这里扒扒,那里垒垒,捡出石头,拔掉杂草,都给弄出大小不等、规则不一的地来。那时还是大集体,土地还没有分包到人,他把那些开垦出来的土地交给公家。有的地块小,其实根本算不上地,生产队不要,他便自己撒下种子,或菜,或庄稼。我记得有块“地”,年年收四五颗玉米,因为地块太小了,实在不能多种。 到了 1982 年,我已经上高中了。榆林市来了几个人,找到父亲,要落实政策,为他恢复工作。这时候,我才明白,父亲原在榆林市某厂矿工作。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生活物资异常匮乏,父亲响应国家返乡务农的号召,主动报了名。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父亲拒绝了。来人不忍放弃,再三恳请,父亲说:“这里有吃有喝,我已经习惯

24、了。”父亲又说:“我已经四十来岁了,还去干啥?把岗位留给年轻人吧。” 不止榆林来的人失望,我和母亲也很失望。父亲不满我和母亲的表现,说:“当农民咋啦?种地吃粮,问心无愧。” 父亲的老家是河南的,他为什么没有回老家却来到了米脂?我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老家没亲人了,那地方也难再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父亲说到这里,不自然地挠了挠头。当时母亲也在旁边,撇了撇嘴:“还老实呢。”父亲赧然一笑,算是回应母亲的嗔怪。 我没考上大学,回到了农村,曾有过外出打工的想法,都让父亲给堵了回去。 这时候,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父亲的干劲更足了。天不亮就带着我下地,晚上星星出来了,还在地里忙活。在我们那个村,年年就属我

25、家打的粮食多。吃不完,便积攒起来,遇到哪里有了难,捐,可劲儿地捐。为此,家人没少跟他闹别扭。 2021 年夏的一天,父亲忽然感觉身体不适。我要送他去医院,他说:“我知道自个儿的病,上医院白花钱。八十个春夏秋冬了,就是一台机器也该歇歇了。”尽管父亲这样说,我还是请了村医。村医诊断后,开了点药走了,临走他留下话:“赶紧准备后事吧。” 没过两天,父亲便溘然长逝。老人家临咽气的时候,用微弱的声音告诉我:“我是在南泥湾出生的,刚满一岁,你奶奶和你爷爷一道南下上了前线是南泥湾的南瓜汤、小米粥把我养活大的。我来到米脂,总想着离南泥湾近一些,有机会回去看一看。” 我依照父亲的遗愿,背着他的骨灰来到了南泥湾。

26、看到南泥湾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后悔真相知道的太晚了,没早点带他老人家来。 我一直羞于说出父亲的名字,现在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他老人家的大号叫南泥湾。这是他在南泥湾时那些叔叔婶婶给起的昵称,他一直没改过。父亲去世后,我征求母亲的意见,把姓改成了“南”。 (选自小说选刊2022 第二期) 【注】南泥湾:1941 年 3 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源地。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我”直到父亲去世才解开他身上的谜,设置悬念,结尾写父亲临终前交代其出生情况

27、和来米脂的原因,首尾呼应。 B. “我不是一般的懂事”一句意指“我”认识到父亲作为烈士遗孤,理应得到更好的对待,而“我”和母亲也应该得到一些好处。 C. 小说以“我”的口吻来叙写故事,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又便于描写“我”的心理活动,能够很好地突出父亲高大的形象。 D. 小说运用生动简练而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来叙述父亲的人生经历,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深情,凸显了小说的主旨。 8. 高尔基说“(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 有人认为将小说的标题换成“父亲”更为恰当,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79 题答案】 【答案】7.

28、D 8. 高尔基的论断说明优秀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愈益鲜明丰满,本文具体表现在:(1)1961 年,时年 20 岁的父亲以孤儿身份“流浪”来到米脂县的小山村谋生、安家立业等情节,凸显了父亲勤快老实、质朴本分的品质;(2)“运动”中父亲被怀疑是特务,经常受批斗也不让母亲哭泣,烈士后代身份曝光后不事张扬等情节,表现了父亲忍辱负重、低调为人的个性;(3)父亲当初响应号召回乡务农,后来又拒绝有关部门为他恢复工作,把岗位留给年轻人等情节,表现了父亲为国家和为他人着想的博大情怀。 9. 不同意。因为“父亲”作为标题虽然显得亲切而且贯穿整个情节,但其意蕴远不及“南泥湾”丰富:(1)“南泥

29、湾”是父亲的大名,那是革命战争年代革命战友对烈士遗孤的昵称,承载了浓郁的战友情;(2)“南泥湾”是父亲的出生地,是他的父母亲曾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也是父亲一生魂牵梦萦的地方;(3)“南泥湾”是革命圣地,象征着革命精神和传统,影响了父亲的人生,也将照亮年轻一代的前进方向。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深情,凸显了小说的主旨”错误,文章不是以展现父子情深为旨归,而是着力表现的是父亲勤快老实、质朴本分等多方面的品质,且“浓浓的父子深情”依据也不足。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30、首先理解高尔基这句话的意思。 “ (小说的)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意思是说人物性格与小说情节的展开有密切的关联, 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性格会逐步展现出来。 然后结合小说情节分析父亲的形象。 如第二段“父亲是 1961 年来的。我所在的村子是米脂的一个小山村,有的是土地,只要不惜力气,便饿不死人。父亲可能是奔着这个来的。他当时 20 岁,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姥爷家没有男孩,看他老实、勤快,便收留了他”,这是说父亲来到米脂并和母亲成亲,这些展现了父亲老实本分勤快能干的特点。 如第三段“后来搞运动,父亲因为是外来人口且身份不明成了批斗对象,说他是国民党特务,经常被喊来叫去。他每次回来,身上少不

31、了带着伤疤。母亲忍不住哭哭啼啼,他就瞪母亲:哭啥哭?我还没死呢”“打开包裹,竟是两张烈士证书,一张是爷爷的,一张是奶奶的!至此,大家才知道,我的父亲是烈士遗孤,我爷爷和奶奶在抗战中牺牲了”,这是说父亲在运动中挨批却不让母亲哭泣以及身为烈士遗孤却不张扬,这些展现了父亲的忍辱负重和为人低调等特点。 如第六段和第七段“到了 1982 年榆林市来了几个人,找到父亲,要落实政策,为他恢复工作。这时候,我才明白,父亲原在榆林市某厂矿工作。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生活物资异常匮乏,父亲响应国家返乡务农的号召,主动报了名”“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父亲拒绝了。来人不忍放弃,再三恳请,父亲说:这里有吃有喝,

32、我已经习惯了。”父亲又说:“我已经四十来岁了,还去干啥?把岗位留给年轻人吧”,这是说父亲回乡务农的原因以及拒绝恢复工作的原因,展现父亲为国家、为他人着想的博大胸怀。 由此可见,随着情节的展开,父亲的形象愈益高大而丰满。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明确观点,一般情况遵从作者意愿,即“不同意更换”。 从文本来看,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父亲”作为标题可以贯穿全文;但从标题的意蕴来看,“南泥湾”显然比“父亲”的意蕴更丰富。 由“我一直羞于说出父亲的名字,现在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他老人家的大号叫南泥湾”可知,“南泥湾”是父亲的大号;由“刚满一岁,你奶奶

33、和你爷爷一道南下上了前线是南泥湾的南瓜汤、小米粥把我养活大的”“这是他在南泥湾时那些叔叔婶婶给起的昵称”可知, “南泥湾”这一称呼是爷爷奶奶的战友给父亲所起的名字,这名字承载了战友之情。 由“我是在南泥湾出生的,刚满一岁,你奶奶和你爷爷一道南下上了前线我来到米脂,总想着离南泥湾近一些,有机会回去看一看”可知,“南泥湾”是父亲出生的地方,是爷爷奶奶生活战斗的地方,是父亲一生都想要回去的地方。 由“父亲去世后,我征求母亲的意见,把姓改成了南”和注释“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源地”可知,“南泥湾”不仅仅是父亲的大号,不仅仅是一个地名,而是革命精神和传统的象征,这种精神和传统影响

34、了父亲的一生,而由“我”改姓可知,这种精神将照亮年轻一代的前进方向。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帝永平三年冬十月,莎车王贤以兵威逼夺于阗使其将守之于阗人杀其将君德立大人广德为王广德使其弟仁攻贤广德父先拘在莎车贤乃归共父以女妻之与之和亲。 四年冬十月, 于阗王广德将诸国兵三万人攻莎车,诱莎车王贤,杀之,并其国。匈奴发诸国兵围于阗,广德请降。匈奴立贤质子不居徵为莎车王。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之伐匈奴也,使假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行到部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官

35、属曰:“胡人不能常久,无他故也。”超曰:“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曰:“到已三日,去此三十里。”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

36、士也。”众曰:“善。”初夜,超遂将吏士往奔虏营。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告以汉威德,自今以后,勿复与北虏通。广叩头:“愿属汉,无二心。”遂纳子为质。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西域归附)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莎车王贤以兵威逼/夺于阗使其将守之/于阗人杀其将君德/立大人广德为

37、王/广德使其弟仁攻贤/广德父先拘在莎车/贤乃归/其父以女妻之/ B. 莎车王贤以兵威逼/夺于阗使其将守之/于阗人杀其将/君德立大人广德为王/广德使其弟仁攻贤/广德父先拘在莎车/贤乃归其父/以女妻之/ C. 莎车王贤以兵威逼夺于阗/使其将守之/于阗人杀其将/君德立大人广德为王/广德使其弟仁攻贤/广德父先拘在莎车/贤乃归/其父以女妻之/ D. 莎车王贤以兵威逼夺于阗/使其将守之/于阗人杀其将君德/立大人广德为王/广德使其弟仁攻贤/广德父先拘在莎车/贤乃归其父/以女妻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亲,指两个不同民族政权首领间为求和平而进行的联姻,始于

38、汉朝。 B. 质子,古代指派往敌方或他国去作抵押的人质,多为诸侯王之子。 C. 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凡加“假”,表示副贰,假司马即司马的副贰。 D. 绝域,古代指隔绝难通的边远地方。文中指离汉朝极远的鄯善王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班超受窦固之命出使西域,到达鄯善国,收服鄯善王广而还。汉明帝听说后,在窦固请求更换出使西域使者时,仍派班超前往。 B. 班超机警敏锐。他从鄯善王对汉朝使节的态度有所疏远怠慢的细节中,察知匈奴使者的到来使鄯善王广对汉朝有了二心。 C. 班超功成不居。他因惧怕郭恂生气而拒绝下属将消灭匈奴使者的计划提前告知郭恂的建议,但事后对郭恂表

39、示不会独居功劳。 D. 班超有勇有谋。他先设计从侍胡嘴里诈出匈奴使团到达鄯善国的时间和驻地,然后进行周密部署,并亲自上阵,一举将其歼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 (2)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 【1013 题答案】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这一定是因为有北方匈奴使者来到,(鄯善王广)多疑犹豫而不知归附谁的缘故。明智的人在事情没发生时就会看到迹象,更何况已经很明显了呢? (2)如果让鄯善王广把我们逮捕送交匈奴:那么,我们的骸骨就会被豺狼吞食,(我们)应该怎

40、么办?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莎车王贤用重兵威胁逼迫,夺取了于阗,并派将领驻守那里。于阗人杀死了莎车将领君德,拥立高位者广德为王,广德派弟弟仁攻打贤。广德的父亲原先被拘留在莎车。贤就放回了广德的父亲,并且把女儿嫁给了广德. “夺于阗”和“使其将守之”是两件事,都是动宾结构,之间需要断开,排除 AB。 “其将君德”是“杀”的宾语,指于阗人杀了莎车的将领君德,所以要在“君德”后面断开,排除 C。 “归其父”指释放了广德的父亲,“其父”做“归”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

41、指两个不同民族政权首领间”说法不准确, 同一民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之间为了和平所进行的联姻也可以叫和亲。“始于汉朝”的表达也不正确,广义的和亲,周朝时即已存在。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 C.“他因惧怕郭恂生气而拒绝”错,根据原文“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可见,班超是因为怕郭恂泄密才拒绝提前告知他。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狐疑”,多疑;“未萌”,还没发生;“著”,显著,明显。 (2)“收吾属”,逮捕我们;第一个“为”,被;“食”,吞食;“为之奈何”,怎么对付这件事,怎么办。 参考译文: 汉明帝刘

42、庄永平三年的冬季十月,莎车王贤用重兵威胁逼迫,夺取了于阗,并派将领驻守那里。于阗人杀死了莎车将领君德,拥立高位者广德为王,广德派弟弟仁攻打贤。广德的父亲原先被拘留在莎车。贤就放回了广德的父亲,并且把女儿嫁给了广德,跟于阗建立了和亲关系。汉明帝永平四年的冬季十月,于阗王广德率领多国联军三万人攻击莎车,把莎车王贤引诱出来,将他杀死,吞并了莎车国。匈奴征调多国军队包围了于阗,广德请求投降。匈奴立贤在匈奴做人质的儿子不居徵为莎车王。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讨伐匈奴的时候,派代理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一行到了鄯善,鄯善王广对班超用贵宾礼仪接待,十分周到,后来突然改变了态度,疏远并怠

43、慢班超等人。班超对他的部下说:“你们可曾察觉出广对待我们的礼仪冷淡了吗?”部下说:“胡人行事无常性,应当没有别的原因。”班超说:“这一定是因为有北方匈奴使者来到,(鄯善王广)多疑犹豫而不知归附谁的缘故。明智的人在事情没发生时就会看到迹象,更何况已经很明显了呢?”于是他招来部善王广派来的侍胡,假装(已经知道实情),说:“匈奴的使者来几天了,如今住在哪里?”侍胡惊慌地说:“已来三天了,住在离此地三十里的地方。”班超于是就把侍胡禁闭起来,把自己带来的三十六个官员全叫来,与他们一起饮酒,饮到最酣畅时,就借酒激怒大家说:“你们与我都处离汉朝极远的地方,现在北匈奴的使者才来到几日,鄯善王广对我们就失去了礼

44、敬,如果让鄯善王广把我们逮捕送交匈奴, 那么我们的骸骨就会被豺狼吞食, (我们) 应该怎么办?”官员都说: “现在我们身处危亡境地,愿跟司马您同生共死。”班超说:“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不会得到老虎仔。现在的计策、只有乘夜用火攻击匈奴使者,让对方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震惊恐怖,这样我们可以消灭他们。消灭了这些匈奴使者,鄯善王就会吓破胆,我们的事情就会办成,也可以建立大功。”众人说:“应当跟从事商量一下。”班超发怒说:“胜败决定于今天,从事是个平庸的安于习俗的官吏.听到我们的计谋一定会因为恐惧而泄密,人死了不能留下英名,不是英雄。”大家说:“好吧。”天刚黑,班超就率领官兵奔向匈奴使

45、者住的营帐。班超亲手格杀三人,手下的官兵杀死匈奴使者及其随从三十余人,其余约一百人全部被烧死。天亮时,班超等人才回到驻地,告诉郭恂事情的经过,郭恂大惊,接着就改变了脸色,班超知道他的意思,举手声称说:“你虽然没有去参加战斗,可我班超怎有心独居战功呢!”郭枸听后才高兴起来,班超于是叫来鄯善王广,拿出匈奴使者的人头给他看,鄯善全国上下都震惊恐慌。班超将汉朝的威德告诉善王广,让他自今以后,不要再跟北匈奴交往。鄯善王广叩头说:“愿归属汉朝,不再有二心。”于是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做人质。班超回来后,向窦固禀告,窦固大喜,向皇帝详细地报告了班超的功绩,并请求再选派使者出使西域。 汉明帝说: “像班超这样有

46、才能的官员, 为什么不再派遣, 却另去选拔其他人呢?现在任命班超为军司马,让他继续完成前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和南剑薛倅 曾觌 长乐富山水,杖屦足追游。故人千里,西望双剑黯回眸。多谢扁舟乘兴,慰我天涯羁思,何必羡封侯。暮雨疏帘卷,爽气飒如秋。 送征鸿,浮大白,倚危楼。参横月落,耿耿河汉近人流。堪叹人生离合,后日征鞍西去,别语却从头。老矣江边路,清兴漫悠悠。 【注】乾道三年(1167 年)曾觌被举报“漏泄省中语”,孝宗大怒而出之为“淮西副总管”,不久又改任“福建副总管”,此词作于词人任职福建之时。南剑,位于福州西一百多

47、公里,又名南剑州。长乐,位于福州市东部。大白,酒杯。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两句写长乐多名山胜水,隐约透露出词人的贬谪生活,为下文抒情张本。 B. “故人”两句中的“黯”字表现词人对故人的思念和被贬福建的无奈与苦闷。 C. “多谢”三句直抒胸臆,写词人乘兴荡舟,欣赏长乐美景,却依然不解羁旅愁思。 D. 本词为和词,词人写长乐山水带给自己的多重感受,以回复友人对自己的牵挂。 15. 本词下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1415 题答案】 【答案】14. C 15. 词人倚在高楼,看到征鸿飞过、参横月落、耿耿河汉等景象是实写。词人想象自己日后西

48、上南剑州和友人相见时从头聊聊自己在长乐的生活,是虚写。下片虚实结合,拓展了词作的意境,表现了词人对人生离合的慨叹和对友人的牵挂。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依然不解羁旅愁思”错误,从“多谢扁舟乘兴,慰我天涯羁思,何必羡封侯”可见,词人的羁旅之愁得到了抚慰和排解。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下片“送征鸿,浮大白,倚危楼。参横月落,耿耿河汉近人流”几句,是作者登楼所见真实景象,目送征鸿远去,观看星斗横空,斜月西沉,银河垂挂人间并饮酒,是实写眼前景与自己的行为。 “后日征鞍西去,别语却从头”是作

49、者的想象,设想日后自己西去南剑州,和朋友久别重逢,再话自己在长乐的种种生活,这是虚写。 虚实结合的手法,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作者不止着眼于眼前的一草一木,而是任思绪跨越时空,暂时抛开自己贬谪的处境,设想未来与友人相逢时的景象,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之情。“堪叹人生离合”,也体现了词人对人生离合的慨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运用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所弹乐曲虽终,但其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的两句是“_,_”。 (2)虞美人中,“_,_”两句写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怀念故国的愁思。 (3)柳宗

50、元小石潭记中,“_”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潭水的声音,“_”一句则直指不可在潭上久居的原因。 【16 题答案】 【答案】 . 东船西舫悄无言 . 唯见江心秋月白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如鸣佩环 . 以其境过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舫”“唯”“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舞台上, 创意舞蹈 金面 利用现代技术让三星堆青铜大面具带来古蜀的问候, 可谓_,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良渚文化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到三星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