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211619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考前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一期末知识点复习高一期末知识点复习: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知识点复习+专项练习专项练习 一、一、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汇总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1 1)重点词语解释)重点词语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 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 4、将焉取之(焉:哪里) 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 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2 2)本文出现的通假字)本文出现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 2、共其乏困(共:供) 3、秦伯说(说: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 (3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1、若:山有小口

2、,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 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 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 子犯请击之(他

3、,代秦师) 是寡人之过也(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 (4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 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 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 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 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 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 (5 5)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今: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 (6 6)特殊句式)特殊句式 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2、以其

4、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 3、晋军函陵(省略句) 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7 7)重点句翻译)重点句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 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 译: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这是很难的。 3、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使邻国增加土地呢? 4、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互相往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的。 鸿门宴 (1 1)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5、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用酒食款待,犒劳) 2、籍: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 3、续: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4、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敌,抵当) 5、啖:拔剑切而啖之(吃) 6、操:大王来何操(拿,携带) 7、刑: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肉) 8、胜:刑人如恐不胜(尽) 9、乘: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四匹马拉的车) 10、窃:窃为大王不取也(副词,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2 2)通假字)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都) 2、距关,毋内诸侯(通“拒”,通“纳”)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背)

6、 5、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卻(通“隙”,隔阂,嫌怨) (3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1、因: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2、如: 万事如意(顺从) 刑人如恐不胜(像是)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到) 3、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 孙叔敖举于海(被选拔)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夺取) 杀人如不能举(尽) 4、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大王(道歉) 乃令张良留谢(辞谢

7、)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询问) 5、意: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态) 6、置: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丢下)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购置) (4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1、军:沛公军霸上(名作动,驻扎军队) 2、王:沛公欲王关中(名作动,成为王) 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名作状,像财物一类的) 4、活:项伯杀,臣活之(动词使动,使活下来) 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状,像对待兄弟一样) 6、籍:籍吏民(名作动,登记) 7、目: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使眼色) 8、翼:常以身

8、翼沛公(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 9、何:“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 10、间: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 (5 5)句式)句式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断句) 2、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句) 4、壮士,能复饮乎?(疑问句)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6 6)难句翻译)难句翻译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译:项伯于是当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3、项庄拔剑起舞。 译:项庄拔出剑来开始舞剑。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

9、举。 译: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吞并)之心,杀人如恐不尽。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6、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沛公回到军营,立即杀死了曹无伤。 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 (1 1)通假字)通假字 1、秦王必说(“说”通“悦”,高兴、喜欢。) 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 5、请辞决矣(“决”通“诀”, 诀别) 6、燕王诚振怖(“振”通“震”,震慑) 7、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8、设九宾(“宾”通“傧”,傧相,迎宾赞礼的人) 9、荆轲奉

10、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手捧,捧着) 10、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惧怕) (2 2)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3、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4、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走上前)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6、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8、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白色

11、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 9、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 10、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3 3)固定短语)固定短语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 意为:有的人 、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4 4)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1、

12、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古义:信物 今义:书信 2、秦王购之金千斤 古义:铜(古代以铜为金); 今义:一种贵重的金属 3、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4、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6、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 今义:年长之人 7、今闻购将军之首 古义: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 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9、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同意,愿意 今义:故意 10、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13、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11、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如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2、终已不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13、北蛮夷之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 今义:谦词,对自己的谦称 14、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 今义:缺少钱财 15、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 16、秦王还柱而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17、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古义:读作 d,投掷,投打,投击 今义:垂手拿着 18、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称中医医生 19、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 今义:量词。 20、左右既前 古义:身边侍臣 今义:方

14、位名词 21、荆轲废 古义:倒下 今义:残废 22、秦王复击轲 古义:又,再 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2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古义:刻毒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2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古义:对待 今义:相遇,遇见 25、其人居远未来 古义:没有来 今义:将来,以后 26、终以不顾 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顾及 27、则秦王未可亲也 古义:亲近,近身 今义:亲爱的人或事物 二、专项练习二、专项练习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

15、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囚,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越国以鄙

16、远:边邑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使缺,损害: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越国以鄙远 敢以烦执事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3)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 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 B. C. D.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焉用亡郑

17、以陪邻? 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侍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18、,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 赵战不利, 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秦王闻赵食道绝, 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

19、以上悉诣长平 , 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垒,欲出为四队。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让之 让:谦让 B.奢不能难 难:困难 C.妾请无随坐 坐:坐下 D.张二奇兵以劫之 张:布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廉颇易

20、与,且降矣 且焉置土石 B.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 先帝不以臣卑鄙 C.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君知其难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始妾侍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4)赵括熟谙兵法,为什么招致惨败?请从赵括自身方面作简要分析。 3.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1、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2、。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B.郑既知亡矣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且贰于楚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无能为也已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

23、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

25、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臣愿得谒之 谒:告诉,陈述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狠毒,刻毒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丹不忍以

26、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B.诚能得樊将军首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D.伏尸而哭,极哀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荆轲义勇精神的一项是( )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 “虏” “收” “进” “略” “至”六个动词,

27、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描写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

28、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5.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孙振基,字肖冈,潼关卫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除莘县知县,调繁安丘。三十六年四月,以治行征,授给事中,先除礼部主事。四十年十月命始下,振基得户科。时吏部推举大僚,每患乏才,振基力请起废。 韩敬受业宣城汤宾尹。宾尹分校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搜得之,强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为第一。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 , 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

29、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 振基谓议者庇之, 再疏论劾。帝乃下廷臣更议。 初,宾尹尝夺生员施天德妻为妾,不从,投缳死。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后永缙又发诸生梅振祚淫状。御史熊廷弼素交欢宾尹,判牒言此施、汤故智,欲藉雪宾尹前耻,杖杀永缙。时南北台谏议论方嚣,各自所左右。孙振基等上疏持勘议甚力。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亓诗教等驳之,疏凡数十上。振基及诸给事御史复极言廷弼当勘,斥应震等党庇,自是党廷弼者颇屈。帝竟纳言,令廷弼解职。其党大恨,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 振基劲直敢言。居谏垣仅半岁,数有建白。既去,科场议犹未定,刘策复上疏极论。而宾尹党必欲十七人并

30、罪,以宽韩敬。孙慎行代正春,复集廷臣议。仍坐敬关节,而为十七人昭雪。宾尹、敬有奥援,外廷又多助之,故议久不决。凡与敬为难者,朝无一人。振基寻以忧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孙振基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 B.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 C.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 D.下礼官会

31、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文中是任命、授官的意思,跟“拜”“召”“陟”都同义。 B.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考中的人称举人。 D.疏,文中指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振基勤于治政。他在安丘任职时,尽管当时的安丘政务很繁重,但他还是以优异的政绩被皇上征召,授予了给事中的官

32、职。 B.孙振基敢于谏言。对熊廷弼的罪恶,他主张审问,虽然皇上反对,公开袒护,但他仍和众给事御史极力进言,最终使皇上改变主意。 C.孙振基有正义感。 汤宾尹任会试考官时徇私舞弊, 强迫王图等录取韩敬为第一, 御史孙居相揭发了此事,孙振基两次上疏。 D.孙振基爱惜人才。吏部推举大官,总是忧虑朝廷内外没有优秀之才,孙振基于是极力请求重新起用被贬黜的官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 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 6.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

33、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 , 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

34、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 , 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购买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狠毒,刻毒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焉用亡郑以陪邻

35、 C.臣左手把其袖 君知其难也 D.伏尸而哭,极哀 因人之力而敝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 “虏” “收” “进” “略” “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

36、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 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 这段描写不仅写出了荆轲擅长辞令的特点;也表现了樊於期为报灭族亡国之仇勇于献身的赤子情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7.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

37、: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各句中,加下

38、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心意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停止 C.头发上指 上:向上 D.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皆叛之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B.以待大王来 常以身翼蔽沛公 C.拔剑切而啖之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D.怀王与诸将约曰 欲呼张良与俱去 (3)下列各句中,全能体现樊哙“勇”和“谋”的一项是( )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未有以应 樊哙从良坐 A. B. C. D.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

39、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C.“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主要表现了樊哙粗鲁莽撞的性格特点。 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缺点。 (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8.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阅读

40、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 , 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

41、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

42、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1)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 B.以故 , 事得已 故:缘故 C.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D.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将:将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封于项 长于臣 B.梁以此奇籍 以故荆轲逐秦王 C.独籍知之耳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43、 ) 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 但他身材高大, 才能、 勇气、 胆识超出常人, 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 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 砍下郡守的头, 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

44、 护卫, 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9.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鸿门宴(节选)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

45、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

46、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B.大礼不辞小让 辞:推辞 C.沛

47、公则置车骑 置:留下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过:责备 (2)下列句子中“为”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为我献之。 A. 为之奈何 B.客何为者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善于把巨大的历史事件与丰富的细节描写相结合,善于把生动的场面叙写与细节描绘相结合。 B.选段集中表现了项羽自矜功伐、为人不忍的性格。 C.交代两军驻地及彼此距离,与刘邦“道芷阳间行”相呼应。 D.“拔剑撞而破之”等细节描写,表现范增鲁莽、暴躁的性格。 (4)用“/”给以下文字断句。 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

48、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1.【答案】 (1)B (2)B (3)B (4)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貌,且对楚国有二心。何必用使郑国灭亡来增加邻国的土地。 【解析】【分析】 (1)B 项,“越国以鄙远”,意思是“越过别的国家来把远方的国家当做自己的边邑”。鄙:名词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故选 B。 (2)越国以鄙远,意思是“越过别的国家来把远方的国家当做自己的边邑”。以:目的连词,来。敢以烦执事,意思是“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

49、您手下的人”。以:介词,拿。因此两个“以”字不同。既东封郑,意思是“已经在东面使郑国成为了边界”。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边界。又欲肆其西封,意思是“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封:边界。因此两个“封”字不同。故选 B。 (3)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来做。烛之武开始的推辞之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只是对自己不得重用稍有不满,并非牢骚满腹,且最后他“许之,夜缒而出”,可知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错;烛之武劝说秦君时说“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这并非挑拨离间,这是救郑国的策略,可见巧舌如簧,挑拨

50、离间错;这段话说的晋国与秦国的恩怨是真实情况,可见无中生有,拨弄是非错。排除这三项。故选 B。 (4)本题关键词有:以,因为;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对晋国无礼;贰,数词作动词,有二心。焉,疑问代词,哪里;亡,使动用法,使灭亡;以,目的连词,来;陪,增加。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能力。完成这类题目,先把握人物形象,从对人物语言、动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