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211459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枣庄市山东省枣庄市 2022 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的重视源于儒家,孔子崇尚道德,孔门四科中德行科注重弟子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 在他的教育生涯中, 诗礼乐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 被视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如何进行道德修养?论语泰伯中记载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指出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首先应该先学诗,而后以礼来立身,最后用音乐完善人性。 礼乐文明的创立者是周公姬旦,礼乐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

2、是社会秩序和谐的标志。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礼乐文化无法适应变革时代的社会要求,礼坏乐崩的局面开始出现,如何对待周代的礼乐文明,也是先秦百家争鸣的议题。孔子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他崇尚礼乐文明中蕴含的仁爱精神。 同时, 孔子也崇尚诗, 他甚至把诗与礼乐并立, 对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孔子认为首要的关键是学诗。他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孔子将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视为修身养性的教科书。 从诗经已有的篇章记载来看,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经

3、中记述了后稷、公刘、文王等圣君明主进德修业的事迹,强调天命降福,修德配命;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得民心者,得天下,修德应以爱民为根;明明天子,今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君主要实行德政,非暴力强制,通过礼乐文明的典章制度、祭祀礼仪、行为规范等,对人的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和感染;既有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出则忠,入则孝,忠孝两全,方能成为道德楷模。 孔子授徒讲学,重视道德修养层面的人格完善,因此他提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确实承载了道德修养的积极意义,孔子的诗教观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源远流长,敬德

4、、爱民、德政、忠孝成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精神内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有志之士的人生理想。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切感怀,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誓言,即使在当代,余华、陈忠实、莫言等优秀的作家仍然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在生动再现历史现实的同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着自己对国家、对民众、对个体深沉的人文关怀。 孔子论诗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奠定了儒家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国文学的精神文化内核,对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的创作和中国文学思想的传承奠定了深刻的

5、思想基础。 (摘编自房莹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诗学观述评)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周易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是文以化人思想所本。文以化人与儒家诗教观有密切联系。儒家诗教观中的教字与文以化人中的化字都有教化之意,都强调诗文对人以及社会的影响作用。 首先,如儒家诗教观一样,文以化人亦强调诗文对人的教化作用。习总书记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强调诗歌能够提高人的内在修养,使人养成宽厚仁爱的品性,当今中国则强调文以化人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要措施之一。儒家诗教观主张通过诗来激发人的爱国情怀,当今中国亦强调文以化人是形成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儒家诗教观主要强调的是文

6、学意义上的诗文对于人的教化作用,而文以化人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文的外延。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总书记在这里所言的古代经典诗词与散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其主要目的在于突出传统文化对教化人的重要作用。 其次,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亦有其相应的社会功能。孔子提出兴观群怨说,归根结底是为了事父事君,有其具体的阶级内容,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毛诗序中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在政治上表达了统治阶级对诗歌的要求,是对兴、观、群、怨,事父事君说的进一步发展。刘克庄的世教观,虽发展了儒家诗教观,但仍未摆脱诗为统治阶

7、级服务的思想。可见,儒家诗教观中诗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学对于政治的教化作用。而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则主张文化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主要强调文化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影响作用,其思想内涵中的政治功利性相对较少。 文以化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重视文化对人的陶冶、熏染作用。 最后,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中的化字,不仅有教化之意,还有浸化、悟化之意。文以化人强调人要学会将优秀的文艺作品融入社会日常生活中,为社会营造出浓厚的文艺氛围,此乃浸化的过程。并且,作为鉴赏主体的人还应该在接受文学的过程中学会去理解文艺作品的深层内涵,体悟其所包含的真义,此即悟化的过程。关于

8、悟化,早在宋代,严羽便有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等相关论述。这里提到的久字,一则强调人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过程,二则强调人的积累过程。这两种过程都是为悟化过程做准备。可见,文以化人强调作为文艺作品的客体与作为鉴赏主体的人之间的双向互动。 (摘编自陈亚论文以化人思想的时代内涵从儒家诗教观出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认为,加强道德修养最终要通过音乐完善人性,因此乐是加强道德修养最重要的途径。 B.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乐文化受到质疑,但孔子依然崇尚诗礼乐,并将诗的作用置于礼乐之上。 C.诗经蕴含了许多倡导加强道德修养的内容,影响了后世的文人,为其创作提供了思

9、想资源。 D.文以化人思想源自周易,与儒家诗教观一样,都强调了诗文对人们以及社会的影响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源于孔子对道德人格的重视,孔子认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是学习诗礼乐。 B.新时代下文以化人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和传统诗教观不尽相同。 C.儒家诗教观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在新时代弱化了政治教化功能,主张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 D.悟化的过程,就是读者在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时,反复涵泳,不断加深对文本理解并体 悟其真义的过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王充在论衡书解篇中强调

10、夫文德,世服也。 B.文心雕龙论诗,赞扬顺美匡恶的传统。 C.白居易强调诗歌要发挥补察时政之功用。 D.王安石认为诗上通乎道德,下止乎礼义。 4.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概括孔子主张不学诗,无以言的原因。(4 分) 5.普通高中语文教育部统编教材共选入古代诗文 67 篇,占全部课文数(136 篇/首)的 49.3%,其中古诗词 33 首,古文 34 篇。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说明这样做有什么好处。(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泥土的声音 张炜 陆明今晚稍微有些愤怒这是他对乡亲们第一次感到愤怒。怎么可以两面都举手,这简直是胡闹了! 台子

11、近前的角落里,有人在动。陆明仔细端详一会儿,才看出有人盘腿坐在黑影里吸烟。是父亲!老础一双混浊的眼睛瞪着儿子,嘴里含混而沙哑地说了声回家呀! 原来他在这儿等。陆明心里热乎乎的,可看到那只握烟锅的手,又立刻升起一丝气恼。他有些失望地看了父亲一眼。 父亲站起来,咕哝一句回吧。 月亮很圆,很亮,已经升起很高了。陆明把身上披的衣服穿起来。老纯领着儿子往回走,不说一句话。 穿过场院时,他看到高高的麦草垛前围着一群人,还有些小火头儿一明一灭。那些火头儿是他们叼的烟卷。其中一个孩子正说着顺口溜,旁边的听了直笑,学着他喊一遍又分地,又分田,一下倒退十几年!牛站栏,人拉犁,豆大汗珠往下滴! 老砘在月光下猫着腰辨

12、认这些孩子,抢上一步,扯掉他们嘴里的烟卷,喝道场上抽烟,烧了草垛,抓你去公安局!再胡念顺口溜儿,我拍你耳瓜子!他举起那个大巴掌。月光下看去,这个巴掌又大又硬,手指弯弯的,像个铁叉子。孩子中有的哇一下哭出来,接着都跑散了 陆明呆在那儿, 身子微微发颤。 他盯着父亲, 声音有些艰涩这些顺口溜儿, 孩子们编不出来 还不是二拙,这个熊东西!老砷狠狠地骂了一句,接着告诉; 你当他说什么?那天王树芳到上边开了个会,晚上回来硬是分地,群众不干,他就硬拧。拖拉机卖到南山里去了;牲口也卖!过去种地是机耕、牲口耕,今天都是用镊头刨,用膀子拽绳子犁!群众说这不是要退回单干了?王树芳不但不给乡亲们讲清楚,还说;退回又

13、怎么?找上级!,也不怪二抽骂他! 陆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老砘往前走二拙嘴贱,毛病到死也去不掉!他这张嘴 不能轻看这张嘴,他搅乱了人心陆明深望着月光下黄蒙蒙的一片房屋。 老砘不往前走了,两腿像被钉在地皮上。他看着儿子,愤怒地哼了一声,吼道是二拙搅乱了人心?是你们,是你们这号乱分乱卖!哼! 陆明生来第一次这样粗暴地对待父亲,也几乎是吼叫般地说 那你为什么还要举手赞成?! 我为什么?我为什么?哎呀!哎呀!老砘啪一下扔了烟锅,气得两片嘴唇颤动着说不出话来。他停了一会,拾起烟锅,上前一把攥住陆明的手腕子,发狠地说你这个一乡里的头目,你跟我走!今夜好月亮,你跟我走! 夜深下来,每一个窗口的灯火都熄灭了。

14、静静的街巷里,偶尔传来一声小孩子的啼哭。月光下的房屋、小巷都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纱。他们在巷里走着,谁也不说一句话。走着走着,突然老砘站住了,说你看看罢! 陆明抬起头,不解地望一眼父亲。老砷用烟杆儿向前划一下说你看这幢房子盖得怎样? 陆明这才注意到在一排排低矮的小草房中, 矗起着一座高大的新房。 啃, 这房子盖得真够体面,绰绰五大间,两侧还配有宽敞的耳房;房子后面是一个青砖到顶的平台!再看那做工石缝凿得精细 谁的新屋? 谁盖得起王树芳的!老砘握紧了儿子的手腕子,问你看清细了吗? 看清细了。 再往前走!老砘扯了一下儿子,又往前走去前面不远,有一个油得黑亮亮的大板门,板门里面的正屋,是洋式结构的平顶

15、屋,墙皮上的水涮石英石在月光下熠熠生辉。老础说这是上边另一个头儿,他在咱村里落户。 他们最后又转到了那个场院上。老砘从草垛上抽一把麦草坐了,大口地喘息着你问我为什么举手赞成分,就为这!就为这! 陆明没有说话。 你看看吧, 这么多年了, 群众还住小草窝窝屋! 有人倒是盖起了高房大屋他们偷了吗?没有!他们抢了吗?没有!他们见了人说话还笑嘻嘻的那么东西是哪里来的?还不是从大堆里捣鼓出来的!俗话说旮旯里做事不怕人,就是瞒不过夜游神!大伙儿心里是明镜呀,知道那反正是他们的汗珠子变的!老砘说得太急促,喘得更厉害了。 陆明没有说话,低头瞅着自己的一双脚。 也不光头儿!有些人就是懒了,滑了性子,不肯用真力气了

16、。一个锅里舀糊糊,胳膊长的撑死!本分庄稼人凭力气过日子,还不如分开干!让村头儿也土里刨食!我就为这个举手! 秋风起了。草垛被吹得喇喇直响。 两颗心被什么东西压着,说不出话。停了不知多长时间,陆明才小心翼翼地问爸,那你为什么又举手反对呀? 我不信分地就该着这么个分法。你们这号搞法,哼,我害怕! 老人说着站起来你看看村里那些好地吧!都分给村里头头脑脑的亲戚朋友了。村作坊也分了,等于白送一半,到头来他们再把好处分一些给村头儿!这一来可好了,村头儿更有了钱柜子!一般庄稼人没有办法,只好死抠那点土。你看看我这个腰,再也直不起来了;这双手,没有一根指头握得拢,这生生是累的!集体没有了大机器,眼下农户又买不

17、起,下种、耕地什么都得我这双手去做呀,当锄头,又当犁子。我活不了多少年了。过去地里引芦青河水的渠道全被各户扒掉了,有的机井一时用不上也填了,人到了什么时候也要吃粮食,天什么时候都有大早!这些有人去管吗? 陆明站起来,把父亲一双石块般沉重的大手端到眼前。他轻轻地抚摸着这僵硬的、向一边弯扭着的手指,抚摸着那一个个粗大的骨节,一汪泪水在眼眶里旋转起来 (节选自泥土的声音,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陆明愤怒是因为他认为乡亲们对分田政策不重视,乡亲们应有自己的主见与立场。 B.老砘在回家的路上对儿子发火,是因为他和乡亲们一样,不希望实行分田责任制。 C.顺口溜

18、既点明了当时乡亲们在新政策下的真实生活现状,又使文章富有乡土气息。 D.陆明情绪和神态发生的变化,表现了他对艾子口村土地承包改革的了解不断深入。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写王树芳强制分地,面对乡亲疑惑不讲清楚的细节,为后文写老砘指明乡亲反对的原因做了铺垫。 B.在塑造父亲老砘这个人物形象时,文章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使人物性格鲜明。 C.我为什么?我为什么?哎呀! 哎呀! 此处运用了反复的手法, 写出了老砘对儿子的气愤。 D.小说描写了村头的高房大屋,运用衬托手法,表现了村民生活的艰辛,让小说意蕴丰富,主旨突出。 8.文中多处

19、写到月光,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有评论家将张炜称作大地的守夜人,认为其作品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强烈的道德关怀。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 越王勾践三年而欲伐吴。 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 有持盈, 有定倾, 有节事。 王曰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燕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步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胜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

20、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王弗听。 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递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 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数对曰;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曰诺。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数入宦于吴。 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

21、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 王曰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秦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为之。 (节选自国语越语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

22、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B.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C.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D.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五湖,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文中特指太湖。 B.大夫,古代官阶名称,大夫分为上、中、下三阶,后成为对

23、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 C.不穀,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词;孤朕寡人等也是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 D.四封,四面疆界,四境之内。封的意义和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相近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蠡具有政治眼光。越王勾践继位后,范蠡从保持国家强盛、国家转危为安、处理国家政事等方面劝谏,勾践不从。 B.范蠡反对挑起不义战争。他认为好勇斗狠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攻战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一种最后的手段。 C.范蠡很有谋略,能屈能伸。越国战败,他陪越王忍辱负重,赴吴为奴;回国后,又顺应自然,建议让百姓休养生息。 D.范蠡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在越国复国后,他推荐文种治

24、理国家,认为那些治理国家内政之事,他比不上文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4 分) (2)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4 分) 14.勾践为什么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人宦于吴?(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水调歌头 刘过 弓剑出榆塞,铜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

25、自有识鸮鸾。 【注】铗休弹反用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故事。冯援为求得孟尝君提高对他的待遇,三次弹响自己的剑铁而唱长续,归来乎,礼贤下士的孟尝君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这里指然而当今的统治者却昏聩无能,弹钝又有何用!鸮鸾猫头鹰与凤凰,以喻美恶。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阕直抒胸臆。作者认为引弓持剑出塞杀敌和持刀上蓬山砍柴都易如反掌,得不费力,失亦淡然。 B.作者评说世事的是非曲直时,对古人的评价,与辛弃疾的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语义有相通之处。 C.酒须饮,诗可作,钝休弹运用典故,表面作者以冯援自比,实则表达了对当权者的愤激、批判之情。 D.作者认为穷困

26、和显达并无二致,和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看法不完全一致。 16.有人评价这首词这首词正话反说,貌似牢骚,实则愤激;看似达观,实则沉痛。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的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_,_”借助典故,表达了他对晋武帝生死都要相报的忠心。 (2)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道出

27、其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的品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本届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回望来时路,6 年多的精心筹备,2000 多个日夜的顽强奋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_,从竞赛场馆提前完工,到赛事筹备蹄疾步稳,再到疫情防控有序有效,中国人民_,创造了新的人间奇迹,兑现了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在北京冬奥会的申办、举办和筹办过程中,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充分展出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14 年

28、前,_的北京奥运会惊艳世界;14 年后,新时代中国同样没有辜负世界的期待。从 2008 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 2022 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_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面临多重挑战。如何战胜疫情?怎样应对变局?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加入的更团结,为破解时代之问提供了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世界各国与其在 190 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这不仅是奥运精神之喻,是世界局势之喻,更是深沉的人类命运之喻。与其在惊涛骇浪、风雨飘摇中各驭

29、小舟,不如相聚巨轮,一起向未来,长风破浪!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齐心协力 攻坚克难 独步天下 义无反顾 B.齐心协力 攻坚克难 无与伦比 坚持不懈 C.同舟共济 刻苦努力 无与伦比 坚持不懈 D.同舟共济 刻苦努力 独步天下 义无反顾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北京冬奥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过程,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 格言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 B.在北京冬奥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过程中,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 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充分展出了阳光、

30、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 C.在北京冬奥会的申办、举办和筹办过程中,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 D.北京冬奥会的申办、举办和筹办过程,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充分展出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做好近期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梁万年强调

31、对于重点人群、重点区域要严格执行现行的管控政策。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游与聚集;其他人员若出行,尽量做好防护,切实履行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义务。 对于中、 高风险地区 (如口岸边境、 执行重大活动的地区等) _ ;其他地区应该做好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等级、个人免疫状态、疫情形势等提出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不能一刀切,_。疫情防控是对各级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应做好风险评估,发挥专家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地不仅要考虑输入疫情的风险,_。应做好相关预案,给公众提供明确的节假日出行信息参考指引。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32、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6 分) 22.请用一句话概括上文语段的主要信息,要求表达简洁准确,不超过 25 个字。 (4 分)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咫尺之距不用心,虽近若离;半步之遥掉轻心,虽近已止。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D(A原文只是指

33、出音乐处在加强道德修养最后一个环节,并没有主次之分。B原文是“之于道德修养,孔子甚至认为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C孔子的“诗教”观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2.C(是新时代下“文以化人”主张为整个中国社会服务,而不是儒家诗教) 3.C(材料一主要观点是“不学诗,无以言”,强调诗文对人道德修养的影响作用。) 4.(4 分) (1)孔子授徒讲学,重视道德修养层面的人格完善; (2)诗经篇章中,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 (3)孔子认为促进人们加强道德修养,诗的作用在礼乐之上,首要在于学诗。 (每点 1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对即可。) 5.(6 分) (1)古诗

34、词 33 首, 古文 34 篇, 强调突出了以古诗词和古文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熏陶、教化作用。 (2)67 篇古诗文蕴含着作者的家国情怀、高尚情操等,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清怀有重要作用。 (每点 3 分,意对即可。) (二)(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BCB 是因为父亲对儿子没有体察实清,不能看到乡亲们苦难的现状而愤怒。) 7.D(此处不是“衬托”是“对比”) 8.(4 分) (1)“月亮很圆,很亮,已经升起很高了。 “此处的月亮描写舒缓了小说叙事节奏,自然引出下文。 (2)“墙皮上的水淜石英石在月光下闪闪生辉”,与村里乡亲们的“月光下黄蒙蒙的一片

35、房屋”,形成一种对比,表现出当时村民贫穷、苦难和遭遇不公的生活,引起读者深思。 (每点 2 分,意对即可。) 9.(6 分) (1)小说以现实社会的责任分田制度作为背景,反映了政策实施中出现的弊端,刻画了农民们真实的生活现状。 (2)以老訰为代表的庄稼入, 勤劳、 朴实, 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耕作, 但依旧无法改变不公,依旧贫穷,乡亲们的苦难让读者心生沉痛。 (3)乡亲们的悲凄是由一些为官者的不公造成,陆明作为为官者的代表,倾听、深思直至被触动,说明这些不公及乡亲们的苦难与贫穷一定能够被改变。 (每点 2 分,意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36、10.B(原句的意思是:“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圣人顺着天时行事,这就叫守时。对方没有天灾,不要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不要挑起事端。”) 11.C(“朕”是自称词,不是谦词;士死曰“不禄”,不是古代帝王的谦称。) 12.D(“在越国复国之后”错,应是越王勾践从吴国为奴返回越国之后。) 13.(8 分) (1)(4 分) (越王) 最终出兵攻打吴国, 在五湖之战中打了败仗, 退守到会稽山上。( “兴师” “伐”“战于五湖”“栖于会稽”各 1 分。“伐”解释为“讨伐”扣 l 分。) (2)(4 分) (大地)生长物万,包容并畜养飞禽走兽,然后享受它应得的名声和

37、利益。(“生万物”“容畜禽兽”“受其名”“兼其利”各 1 分。) 14.(3 分) (1)越王勾践虚心接受了范蠡的建议。 (2)文种善于治理内政。 (3)范蠡长于外事,忠于勾践。 (每点 1 分,意对即可。) (二)(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A(“持刀上蓬山砍柴”理解有误。“铅椠上蓬山”代指“著书立说”。) 16.(6 分) (1)“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看似牢骚之语,实则表达了词人满腹抑郁不平之气。 (2)“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看似奔放旷达,却并非词人心中的真实想法,完全是由于心中激愤难平。 (3)词人在词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抒发内心的

38、不满和无奈,却在最后说“自有识鸦鸾”,前后落差巨大,满腹牢骚和激愤戛然而止。 (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意近即可。) (三)(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6 分) (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每空 l 分,每空错、漏、多写一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18.B(齐心协力:指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也作齐心合力。同舟共济: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同心协力,战胜困难。攻坚克难: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圆满的完成任务。刻苦努力:形容人刻苦自励,发

39、奋图强。无与伦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多用于好的事物)。独步天下:独步:独一无二。指独一无二,无与伦比。多形容杰出的人才。坚持不阔坚持到底,丝毫不松懈。义无反顾:做正义的事只有上前,绝不回头退缩。) 19.A(原句有三个语病错误。首先在中,介词结构淹没主语;然后是语序先申办,然后筹办,最后举办;第三处是搭配不当“展现”“形象”更加恰当。) 20.(4 分) (1)构成:把各个国家各自为政比喻成小船,把整个世界命运共同体一起努力比喻成一条大船。 (分析出本体和喻体,2 分。每点各 1 分) (2)效果:生动形象地说出世界各国联合起来,携手共进,一起走向未来,才能更稳健的创造美好明天。 (点出比喻的

40、好处,2 分) (二)(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21.(6 分) 可以采取较严格的措施 体现精准防控的要求 也要考虑疫清输出风险 (每处 2 分,意对即可。) 22.(4 分) 梁万年(1 分)针对重点人群(1 分)重点区域(1 分)防疫工作提出建议(或要求)1(分)。 (每点 1 分,意对即可。) 四、写作(60 分) 23.(60 分) 参照 2021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评分标准。评分说明: (1)以 45 分为基准分切入。 (2)好作文总分要打在 54 分以上乃至满分;差作文总分可打在 36 分以下直至 0 分。 (3)缺题目扣 2 分。 (4)每一病句扣 1 分。 (5)每个错别

41、字扣 1 分。 (6)字数不足,在结构完整时,每少 50 字扣 1 分。 (7)要写出自己的见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8)要让语言表达能力强、阅读知识面广、思想深刻的学生得高分。 审题立意参考: (1)如果我们不用心去感受交流,即使离我们最近的人(或事物),也会是我们最不了解的人(或事物)。 (2)“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十里看似一步之遥,却是另一半路程的开始,若意志松懈,最终会功亏一篑。离你已经很近的目标(或理想),看似胜利在望,其实想 实现非常难,需要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 若不用心,赵尺亦远;万事不投入,眼前即天边;远方不远,近在眼前;一举不得,前功尽弃;百土成山,不亏一赞;不以一步

42、之废,辜负万里之遥。 【文言文参考译文】 越王勾践继位第三年想去攻打吴国。范蠡进谏说:“治理国家有三件事要注意:国家强盛时要设法保持下去,国家将倾覆时要设法转危为安;平时处理国家政事要得当。“越王问:“要做到这三点该怎么办呢?“回答说:“要保持国家强盛就应顺从天道,要使国家转危为安就应顺从人道,要妥善地处理国家政事就应顺从地道。君王不问我,我不敢说。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国家强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圣人顺着天时行事,这就叫守时。对方没有天灾,不要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不要挑起事端。现在君王没有等到国家殷富,就要采取过分的举动;没有等到国势强盛,就骄傲起来;没有辛劳,就夸耀自己

43、的功劳;对方没有天灾,就想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就要挑起事端。这样会违背天意,而且失掉人和。君王如果这样做,必将危害国家,损害自身。“越王不肯听从。 范蠡又进谏说:“好勇斗狠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攻战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一种最后的手段。阴谋做不道德的事情,喜欢使用不吉祥的器物,首先向别人挑起事端的人,最终反要被人所害。做得过分的事情是上天所禁止的。首先挑起战争,决不会有好处。“越王说:“不要再说这些惑乱视听的话了,我已经拿定主意!“越王最终出兵攻打吴国,在五湖之战中打了败仗,退守到会稽山上。 越王召见范蠡向他请教说:我没有听从你的话,以至到了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呢?“范蠡答道:“君王难

44、道忘了吗?保持强盛要顺从天道,转危为安要顺从人道,处理政事得当要顺从地道。“越王问:“要顺从人道,该如何去做?“回答说:“现在应该用极谦卑的辞令,极恭敬的礼节,带上珍宝和女乐,去向吴王求和,用高贵的名号推崇他。如果这样还不行,君王那就只有亲自去做他的奴仆。“越王说:“好吧。“ 三年后,吴王打发他们回国。一回到越国,越王就向范蠡请教说:“现在要妥善处理政事,该怎么办呢?“回答说:“处理政事得当应顺从地道。只有大地能包容万物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完成自己的功能而不失时机。(大地)生长万物,包容并畜养飞禽走兽,然后享受它应得的名声和利益。凡物不论好坏,都使之成长以养活人的生命。时令不到,不能勉强让人生长

45、;功夫不够,也不能勉强成事。顺乎自然,权衡天下大势,以等待时机的来临,再加以匡正,才能在适宜的时机下使天下稳定。君王应和男女百姓共同从事耕织,消除百姓的祸害,以防止上天降下灾殃。还要开辟荒地,充实仓库,让百姓富足。不要让民众旷时废业,以致成为祸乱的阶梯。天时将会有反复,吴国的事情也会有间隙可乘,只有懂得天地的常规,才能取得天下既成的利益。如果吴国的事情一时还没有间隙可乘,天时还没有转化的迹象,君王就应专心安抚和教育民众,等待报复的时机。“ 越王说:“我的国家就是你范蠡的国家,你好好谋划吧!“范蠡答道:“在国境以内,那些治理百姓的事,这些事情我比不上文种。在国境以外,对付敌国,决断大事。这些事情,文种却也不如我。“越王说:“好吧。“于是就叫文种治理内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