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有*** 文档编号:211180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年年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语文试卷卷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24 分)分) 一、 (5 小题,16 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的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提防/小题大做 咀嚼/循规蹈矩 B信笺/千钧一发 缘由/断壁残垣 C参与/愚公移山 舷窗/垂涎三尺 D着落/远见卓识 刹那/差之千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驯良 潮汛 文质彬彬 眼花缭乱 B.贻误 忠贞 沁人心脾 鬼鬼崇崇 C.粗拙 竣工 通宵达旦 辗转返侧 D.褒奖 蹂躏 张慌失措 千钧一发

2、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这次幸亏班主任张老师从中斡旋,才化解了赵明和张华的矛盾,使得两人化干戈为玉帛,重新握手言和。 B.未来一周,我市都将是干燥多风的天气,火灾隐患大大增加。气象专家告诫有关部门做好安全检查,杜绝火灾隐患。 C.在科幻迷看来, 作者能否在小说中自圆其说是小说成败的很大因素之一。 这个比天马行空的想象更难。 D.电视台乱剪现象的泛滥,导致不少追剧观众看到的是分崩离析的内容,而非完整顺畅的故事剧情,观众看得一头雾水是常有之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各县要加强职业技能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提高精准扶贫质量,打好

3、脱贫攻坚战。 B.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完全取决于他有理想抱负,受到良好教育和自身的刻苦努力。 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 月 26 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参观的人数超过 10 万左右。 D.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国的“三农”工作重心要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 5.学生手机不能带入课堂是“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要求之一。为了落实这一要求,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我与手机保持距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8 分) (1)任务一:为了让同学们厘清手机对于中学生的用途,更好地了解“不带手机进人课堂”的可行性,学校对三个年级的学生的手机用途做了抽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统计图(右图) ,请

4、用一句简洁的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 分) (2)任务二:班级就“初中生可否带手机上学”组织了辩论会。辩论会上,正反双方各抒己见,请你代表反方发表观点并阐述一个理由。 (4 分) 正方:我方认为初中生可以带手机上学。手机可以方便我们与家长、老师、同学的联系,而且手机带来的信息量丰富,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补充并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是我们的学习小助手。 反方: (3)任务三:活动结束,同学们对“手机不能带入课堂”的管理政策有了明确的认识,请你运用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劝同学们勿沉迷手机。 (2 分) 二、 (1 小题,共 8 分) 6.古诗文默写(8 分)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

5、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4 分) 遥看是君家, 。 ( 十五从军征 ) ,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马说 ) 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其一)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 亭亭净植, 。 (周敦颐爱莲说 ) (2)某同学收集了表达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生活哲理的诗句,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4 分) 题目 作者 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的句子 批注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草木荣枯,生生不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_,_。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_,_。

6、 沉舟扬帆,病树回春。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共阅读与欣赏(共 4646 分)分) 三、 (5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710 题。 (12 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节选自曹刿论战 ) 【乙】 呜呼!士不以天下

7、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审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 (节选自苏轼 乐全先生文集叙 ) 【注释】颀然:高大的样子。公辅:三公首辅。徇:追求。假:看待、对待。人主:君主。毁誉:毁谤和称赞。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 分) (1)又何间焉 间:_ (2)肉食者鄙 鄙:_ (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 博:_ (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 望:_ 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乃”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8、乃入见 B蒙乃始就学 C久而乃和 D乃重修岳阳楼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10.阅读【甲】 【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相同的品质。 (2 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面对诗歌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首联回顾了作者经历的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和响应号召起兵抗元两件事。 B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

9、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C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工整,以地势之险暗示诗人处境之艰,表现忧愤悲苦之情。 D尾联慷慨激昂,借景抒情,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节。 (2)请从思想感情、修辞手法、对后世影响中任选一点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联诗做点赏析。 (2 分) 四、 (9 小题,30 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 1215 题。 (12 分) 你“感到”自己在读书吗? 【材料一】 【材料二】 2021 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人均接触量与平均阅读时长 【材料三】 毫无疑问,在网络智能时代,

10、 依托于新媒体技术产生和发展的数字阅读, 克服了传统印刷纸张的束缚,既扩充了阅读的内容,也让阅读行为变得更加便捷化。它以碎片化的特性在拓展读者视野的同时,也以其交互性的特性深化了读者的认知。 但与此同时, 这种由纸质阅读向数字阅读的结构性转变也深刻地改变了阅读的逻辑路径, “文本泛滥,信息过载和无用积累的话语,这是数字化时代读者面对的情境。追求速度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阅读特征,人们容易产生焦虑,把阅读学习简单化,而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耐心、平和及宝贵的冥想”,于是浅薄化、娱乐化和功利性的阅读逐渐占据上风,导致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在悄然地发生着断裂和陷落。 (节选自杨嫌均网络智能时代纸质阅读向数

11、字阅读模式跃迁的裂陷与弥合 ) 【材料四】 人类的历史有很多的精神丰碑,要达到或者超越那些精神高峰,阅读和思考是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阅读,通过与孔子、孟子等先贤达人的对话,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只有通过阅读,通过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交流,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境界。 人类精神的阶梯就这样随着重复阅读不断延伸。如果没有这样的重复,人类的精神就会退化,就会衰落。没有阅读,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可能还远不如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们,甚至还不如更早以前的历史阶段。 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

12、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节选自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从 2021 年的调查图表显示,中国数字阅读的人群中,30-39 周岁的人群占比最大

13、。 B数字阅读克服了传统印刷纸张的束缚,把阅读学习简单化,从而使人们容易产生焦虑。 C朱永新认为,通过阅读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与历代先贤进行思想交流。 D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内容,所以很难从中获得洞察力。 13通过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图表分析,你发现在当前国民中存在怎样的阅读现象?(2 分) 14在 2022 年 4 月 23 日这个世界读书日里,学校在校宣传栏上张贴了“纸质书香”海报,请你结合上述资料说说学校此举的原因。 (3 分) 15 “你感到自己在读书吗?”题目中藏着奧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 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20 题。 (18 分)

14、三沙岛上抗风桐 三沙之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这里的碧海蓝天,也不是这里的海鸟白沙,而是一种树,一种深深扎根海岛的常绿乔木,它叫抗风桐。 第一天,好友老冯热情地领着我们来到海边喝茶。这是一片林荫,炙热的阳光和强烈的紫外线被挡住了,我坐在藤椅上,海风吹过,心中无比惬意。我打量着四周,却发现这片树林与以往见到的都不一样,它们叶子并不浓密,树冠连成一片,树干挺拔向上。 “它们叫抗风桐,”老冯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根系发达,枝干粗大,台风也奈何不了它们!”老冯告诉我,2013 年 9 月底,风力超过 15 级的强台风“蝴蝶”登陆三沙,岛上的椰子树、木麻黄、土枇杷等,有的被拦腰折断,还有的已然踪影全无,

15、唯有抗风桐在台风中傲然挺立。虽然有的枝干折断,但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新生代”。 听了老冯的介绍,我不禁对眼前的抗风桐肃然起敬。我想,它正是以这样伟岸的身躯、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屿与礁盘;正是以这样纵横交错的根系,任凭砂岩的坚硬,任凭海水的侵蚀,任凭高温的烘烤,造就的倔强与从容。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乘坐冲锋舟从永兴岛来到赵述岛。一到赵述岛码头,渔民符名友热情地迎接我们。坐上他的电瓶车,穿过一片椰林,绕过一座海水淡化处理厂和一幢幢渔民新居,来到一排树前停了下来。我一看抗风桐! 当初,符名友的爷爷响应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来到赵述岛,那

16、时这里还是一座荒岛。渔民的渔船是小小的木帆船,稍有风浪便不敢出海。改革开放后,政府为渔民修建了码头,帮助渔民贷款购置了排水量很大的渔船,渔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渔民们拆旧房建新房,全岛 48 户渔民,家家都住上了新屋。海岛周边的海堤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桐。 符名友如数家珍般讲述着他们渔村的历史与变化,一束阳光穿过抗风桐的枝叶,正好打在他胸前的党徽上,格外明亮,分外醒目。 边上的渔民告诉我,符名友今年 46 岁,14 岁时就跟着爷爷的脚步,从老家琼海迁到了赵述岛,已在岛上工作生活

17、了 32 年。三沙的人,出海如同出征,保家就是卫国。符名友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一直以来,经常有特工装扮成渔民驾船来西沙海域“捕鱼”。符名友对海上情况时刻关注和警惕,只要发现异常,不管白天黑夜,不怕风高浪急,就立刻向派出所报告。2019 年7 月 1 日,他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赵述岛, 像符名友一样的共产党员共有 11 人, 他们个个都是“抗风桐”, 他们党支部就是一片“抗风桐林”。 将要离开的第三天,我心中萌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这天一早,我独自来到抗风桐林。朝霞把南海映照得一片火红,抗风桐林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金光。抚摸着抗风桐伟岸的身躯,我心中

18、充满了仰望和崇敬。它不畏强暴,台风刮不倒;它不怕艰苦,贫瘠砂岩把根扎;它自强不息,折断枝叶还发芽;它无私奉献,甘洒绿荫护岛礁。 抗风桐,我心中的英雄树。 ( 人民日报(2021 年 05 月 06 日 20 版)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以“我”的角度叙述,讲述我所见所闻所感,思路清晰。 B第段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我对抗风桐的深刻印象,引出下文。 C在赵述岛里,11 名共产党员组成一片强有力的“抗风桐林” 。 D符名友因为关注和警惕三沙市的海面情况,所以加入共产党。 17 “符名友”身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 分) 18结合语境,按照要

19、求赏析。 (5 分) (1)这些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成了抗风桐的“新生代” 。 (赏析加点词语) (2 分) (2)正是以这样纵横交错的根系,任凭砂岩的坚硬,任凭海水的侵蚀,任凭高温的烘烤,造就的倔强与从容。 (赏析句子) (3 分) 19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分) 20第段划线句“我心中萌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有什么含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 分)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写作写作 (共(共 5050 分)分) 五、 (1 小题,50 分) 21.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们的人生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咀嚼,咀嚼宽容

20、,咀嚼善良,咀嚼真诚,咀嚼狭隘,咀嚼自私甘甜 中有苦涩,苦涩中有甘甜。 请以“我们咀嚼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补全题目,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不少于 600 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附加题(附加题(8 8 分)分) 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三项任务。 1.任务一:阅读下面这段选文,回答问题。 (3 分)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 (1)这段文字选自_ 。 (1 分

21、) (2)在做人方面作者在书中是怎样教育儿子的?请概述其中两点。 (2 分) 2.任务二:结合阅读积累,按要求将下表补充完整。 (3 分) 相似点 关羽 鲁智深 (1)_ 云长造青龙偃月刀, 又名“冷艳锯”, 重八十二斤。 “便依你说, 比关王刀, 也打八十一斤。 ” 兄弟情深, 义薄云天 (2)_ 野猪林护送林冲 佛门有缘, 殊途同归 父子归神 (3)_ 3.任务三:阅读红岩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2 分) 在左面的石墙上反复探索,终于找到了一处条石接缝较宽的地方,那是在靠近墙角的角落,从左面数过去的第三块条石。他用手指在接缝间用力挖了一下,湿润的石灰粉屑掉下了一点。新的发现,给他很大的启

22、示,他拿定了主意。 许多日子过去了,A 的手指早已磨破,滴着鲜血,但他没有停止过挖掘。石灰的接缝,愈挖得深,他的进度愈慢。脚镣手铐妨碍着他的动作,那狭窄的接缝也使他难于伸手进去。困难,但是困难不能使他停止这场特殊的战斗。 (1) 上面这段文字中的 A 是谁?(1 分) (2)选文中“他拿定了主意” ,指的是他决定要做什么事?(1 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24 分)分) 一、 (5 小题,16 分) 1.(2 分)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字音的考查。A.d/t,都读 j;B.jin/qin,都读 yun;C.y/y,都读 xin

23、;D.都读 zhu,都读 ch;故选 D。 2.(2 分)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字形的考查。B.“鬼鬼崇崇 ”应该为“鬼鬼祟祟” ;C.“辗转返侧”应该为“辗转反侧”D.“张慌失措”应该为“张皇失措” ;故选 A。 3.(2 分) 【答案】C 【解析】A.“斡旋”虽有调解之意,但指处理与生活小事相别的大事争端,轻重失度;B.“告诫”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用在此处属于用错对象,可改为“提醒” ;C.“自圆其说” :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D.“分崩离析” :指国家、集团、家庭的分裂,望文生义。故选 C。 4.(2 分) 【答案】D 【详解】A 项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

24、培训内容要紧挨中心语,应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 ;B.前后项不对应, “能否”表示两个问题,后续只是回答一个方面;C.语意重复,删去“左右” ;故选 D。 5.(8 分) (1)任务一(2 分) 【答案】示例:中学生手机用途较广的方面主要是为了娱乐(玩游戏、听歌等) 、看新闻和联系亲友等。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看图可知,手机用途有:学习,与家人、师友联系,看新闻,玩游戏、听歌,其他等。由此可知,中学生手机用途广泛。 “玩游戏、听歌”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六。其次是看新闻,占到了百分之二十,再次是与家人和师友联系,占到了百分之十九。由此可知,中学生使用手机主要是为了娱乐

25、,听新闻和联系亲友。综合表述即可。 (2)任务二(4 分) 【答案】示例:我方认为初中生不可以带手机上学。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阶段,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及分辨能力较差,容易沉迷手机荒废学业,也易被不良信息玷污心灵,还容易形成攀比之风,不利于自我思考、探索能力的培养。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开放类试题,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有序即可。如:我方认为初中生不可以带手机上学。初中生还是未成年人,自制力较差。手机上信息繁多,良莠不齐,初中生一是难以分辨,二是不能合理的控制玩手机的时间。这样既可能对学生的思想健康造成危害,也容易让学生因为沉迷于手机而荒废时间。带手机上学,还可能引发学生的攀比心

26、理,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 (表明本方观点 1 分,阐述初中生身心特点 1 分,沉迷手机导致的危害 2 点 2 分) (3)任务三(2 分) 【答案】示例一:两手不玩智能机,一心只砺理想石。示例二:谈笑手机间,梦想渐行远。 【解析】考查拟写宣传语,开放类试题,围绕着“劝同学们勿沉迷手机”的主题,语言简洁,生动鲜明即可。如:拒绝沉迷手机,拥抱青春阳光。 (运用修辞 1 分,表达“勿沉迷手机”含义 1 分) 二、古诗文默写(2 小题,共 8 分) 6.(1) (4 分) 【答案】松柏冢累累 策之不以其道 便引诗情到碧霄 雾凇沆砀 大漠孤烟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

27、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 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冢”容易误写成 “家” , “霄”易误写成“宵” , “雾凇沆砀”的“凇”易误写成“淞” , “沆”部首“氵”易误写成“冫” 。 “亵”笔画复杂也易误写,需引起注意。 (2) (4 分)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由题干关键词“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和批注中的提示语可知:处应为“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处应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共阅

28、读与欣赏(共 4646 分)分) 三、 (5 小题,16 分) 文言文阅读(12 分) 7.(4 分) 【答案】 (1)参与 (2)目光短浅 (3)广博 (4)声望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2)句意为:当权的人目光短浅。鄙:古今异义,目光短浅。 (3)句意为:政事文学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博:广博。 (4)句意为:但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望:声望。 8.(2 分) 【答案】C 【解析】A副词,于是;B副词,于是;C副词,才;D副词,于是;故

29、选 C。 9.(4 分) (1) (2 分) 【答案】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用诚心处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狱,古今异义,诉讼案件;虽,虽然;情,古今异义,诚心。 (2) (2 分) 【答案】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以,把;天下之重,天下大事;自任,作为自己的责任。 10.(2

30、分) 【答案】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的才能,且勇于担当。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曹刿请见” “乃入见”及其乡人的话说明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在国家危急关头,没有置身事外,而是以国事为己任,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写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 ,体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乙文“公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 “虽对人主,必审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写乐全虽出身平民,地位低微,但他也是以国事为己任, “颀然已有公辅之望”写他具有卓越的才能, “未尝

31、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审而后言”表现了他的正直坦荡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 “小小信

32、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 【乙】唉!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并非他们不擅长言语,政事文学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然而面临大事,很少有人不忘记平常所学、失去平日所坚持的志向,这些人的气度是狭小的。张公还是一介平民的时候,就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从年轻时为官,到老了回家,从来不用言语讨好别人,用神色谄媚别人。即使面对皇帝,也一定要心里认同后再发言。毁谤和赞誉改变

33、不了他,得到和失去也一样(坦然)对待,真正是孔子所说的用道义侍奉君王的大臣。 11.诗歌鉴赏(4 分) (1) (2 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尾联是直接抒情,直接表达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并没有借景抒情;故选 D。 (2) (2 分) 【答案】思想感情:显示了诗人的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信念和决心;修辞手法:运用反问修辞手法,自问自答,集中表现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修辞手法:借代,以汗青借代典籍,表现了诗人舍身取义的气节和风骨。对后世影响:正气凛然,掷地有声,成为几百年来鼓舞和激励后人反抗压迫、反抗掠夺斗争的名言。它一

34、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 (选一点赏析,形式、表述合理即可。 )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1)思想感情。 翻译:人生自古谁无死?大丈夫自当取义成仁,问心无愧!这一联作者直抒胸臆,把生死置之度外,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 ,来践行自己的追求,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信念和决心。 (2)修辞手法。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这里用汗青来指代历史典籍,是借代手法,表现了诗人要用自己的赤诚之心照亮史册、照亮历史。表现了诗人舍身取义的气节和风骨。 “人生自古谁无死?”这句运用了反问,

35、生命是单向列车,总会走向终结,但是如何走向终结呢?文天祥用反问的语气,表现了自己对死亡的坦然和不畏,进而表现出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对后世影响。答题思路:这一条在答的时候主要扣住其精神的可贵和后世对其的敬仰。 这两句诗表现了文天祥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这份精神令所有人敬重,后世的人民从他的精神中汲取力量,去反抗不同时代的不同压迫,感召了青年们为自己的祖国、信念而奋斗。 四、 (9 小题,30 分) (一) (12 分) 12 (3 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B.材料三第一段中原文为“数字阅读,克服了

36、传统印刷纸张的束缚,既扩充了阅读的内容,也让阅读行为变得更加便捷化” ,第二段中原文为“追求速度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阅读特征,人们容易产生焦虑” ,可见数字阅读的便捷化与人们的焦虑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因此本项说法错误;故选 B。 13 (2 分) 【答案】示例:目前,数字阅读已经成为网络智能时代大部分国民的阅读形态(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科技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使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移动智能终端进行阅读活动) ;其中五十周岁以下的人群是主力军。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分析概括。 根据材料一图中各类年龄段数字阅读人群的所占比例,可以看出 50 周岁及以上人群占比仅为 23%,而 50

37、 周岁以下人群占到了 77%,可见数字阅读人群中以 50 周岁以下为主; 根据材料二中的柱状图,可知三种阅读方式中,电子阅读的人均阅读量和平均单次阅读时长最高。有声阅读也属于数字阅读,二都相加,人均阅读量和平均单次阅读时长远大于纸质阅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数字阅读已经成为网络智能时代大部分国民的阅读形态,或: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使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移动智能终端进行阅读活动。 14 (3 分) 【答案】示例:因为现在青年学生阅读的重心从纸质阅读偏移到数字阅读;浅薄化、娱乐化和功利性的阅读逐渐占据上风,导致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在悄然地发生着断裂和陷落;但人的精神成长源自纸质阅读,所以学校在

38、阅读日张贴纸质阅读的海报。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运用。学校在校宣传栏上张贴“纸质书香”海报,是为了向人们宣传阅读纸质书的好处,其原因可根据材料进行概括。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现在青年学生阅读的重心从纸质阅读偏移到数字阅读;材料三第二段中“浅薄化、娱乐化和功利性的阅读逐渐占据上风,导致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在悄然地发生着断裂和陷落” ,是重要原因之一;材料四第三段“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 ,可概括原因为:人的精神成长源自纸质阅读。 综合以上几点,即可作为学校在阅读日张贴纸质阅读的海报的目的和原因。 15 (4 分) 【答案】示例:用问句形

39、式,询问读者有没有阅读,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引起读者对自己阅读情况的关注;“感到”一词说明事实未必就是这样,引发读者思考数字阅读是否符合阅读的真正意义,从而突出了纸质阅读的重要性。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赏析。 “你感到自己在读书吗?”是一个问句,让读者看到题目就能引发思考,自己是不在在阅读?因此,题目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感到”是自我感受,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的意思。因为本文对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进行了分析比较,读者可能更多的是数字阅读,到底算不算真正的“阅读”呢?能“感到”和纸质阅读的不同吗?因此能引起读者对于数字阅读的思考,从而突出了传统的纸质阅读的重要意义。 (二) (18 分) 1

40、6 (3 分)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D.结合第段“符名友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一直以来,经常有特工装扮成渔民驾船来西沙海域“捕鱼” 。符名友对海上情况时刻关注和警惕,只要发现异常,不管白天黑夜,不怕风高浪急,就立刻向派出所报告。2019 年 7 月 1 日,他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可知,符名友“关注和警惕三沙市的海面情况”与“加入共产党”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 D。 17 (4 分) 【答案】不怕艰苦,敢闯敢拼的拓荒人,建设美丽家园;爱国守家,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守护美丽家园。 【解析】考查人物形象。题干中, “符名友”三个字加上了

41、双引号,意味着这里要分析的不仅仅是符名友这个人物的形象,而是像符名友这一类人的人物形象。 结合第段“符名友的爷爷响应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来到赵述岛,那时这里还是一座荒岛。渔民的渔船是小小的木帆船,稍有风浪便不敢出海。改革开放后,政府为渔民修建了码头,帮助渔民贷款购置了排水量很大的渔船,渔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渔民们拆旧房建新房,全岛 48 户渔民,家家都住上了新屋。海岛周边的海堤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桐”可知符名友的爷爷在赵述岛还是一座荒岛的时候便响应国家号召到赵述岛拓荒开发,他是

42、建设赵述岛的拓荒人。初到赵述岛时环境十分艰苦,符名友的爷爷这一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把赵述岛建设成了美丽的家园,由此可见他们不怕艰苦,敢闯敢拼; 结合第段“三沙的人,出海如同出征,保家就是卫国。符名友不仅是一位渔民,还是南海前哨一名耕海守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 “符名友对海上情况时刻关注和警惕,只要发现异常,不管白天黑夜,不怕风高浪急,就立刻向派出所报告”可看出符名友这样的共产党员是保家卫国,守护家园、无私奉献的志愿者。 18 (5 分) (1) (2 分) 【答案】 新生代, 表面上指折断的枝干长出新枝、 新芽, 实际上指抗风桐具有新生的力量。 (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需从词

43、语的角度来赏析。解答此题,需理解加点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在语境中的意思或表达效果。 “新生代”指新一代年轻人;新的一代。在文中指掉在地上的枝干却在不久后又长出了新根,发出了嫩绿的新芽。而根据原文内容可知,这些整除的新根、新芽最后会像其他的抗风桐一样成为抵抗台风的力量,这是新生的力量。据此可知, “新生代”的深层含义指的是抗风桐具有新生的力量。 (2) (3 分) 【答案】短促有力的排比,突出抗风桐的根系虽遭受磨难,却造就倔强与从容,表达我对抗风桐肃然起敬之情。 (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需从赏析句子的角度来赏析。 “任凭砂岩的坚硬,任凭海水的侵蚀,任凭高温的烘烤”

44、三个句式相同, 据此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砂岩的坚硬” “海水的侵蚀” “高温的烘烤”抗风桐遭受的磨难, “任凭”一词写出抗风桐不怕磨难,突出了抗风桐的倔强与从容。由此可也看出作者对抗风桐的赞美、敬佩之情。据此结合排比的作用进行分析即可。 19 (3 分) 【答案】插入符名友讲述着渔村的历史与变化,渔村的前后对比,突出一群开荒人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建设美丽海岛,表达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解析】考查句段的作用。第段是中间段,在中间的段落,可从过渡段或插叙这两个角度来分析。第段写的是符名友的爷爷响应国家开发海岛的号召来到赵述岛进行建设,最终把赵述岛建设成美丽家园的故事,结合第段“符

45、名友如数家珍般讲述着他们渔村的历史与变化”可知,这是符名友在讲述他们渔村的历史和变化,属于插叙,补充交代了他们渔村的历史与变化。从插入的交代来看,赵述岛刚开始是一座荒岛,渔民的生活艰难,在政府的帮助和在像符名友的爷爷这样的建设者的努力下,渔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全岛 48 户渔民,家家都住上了新屋,海岛周边的海堤用钢筋水泥加固了,道路也拓宽了。岛上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种上了一排排、一片片的椰子树、木瓜、榄仁和抗风桐,先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此可看出作者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20 (3 分) 【答案】伟岸、挺拔的“抗风桐林”组成海岛美丽自然景观;耕海守海的警民联防志愿者,不惧危险,保护家园的人文景

46、观;赞美像符名友一样的群体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眷恋”的意思是深切地留恋(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深切地留恋三沙岛上的什么人、什么物、什么地方即可。 结合第段“三沙之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这里的碧海蓝天,也不是这里的海鸟白沙,而是一种树,一种深深扎根海岛的常绿乔木,它叫抗风桐”可知抗风桐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第段“听了老冯的介绍,我不禁对眼前的抗风桐肃然起敬。我想,它正是以这样伟岸的身躯、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屿与礁盘;正是以这样纵横交错的根系,任凭砂岩的坚硬,任凭海水的侵蚀,任凭高温的烘烤,造

47、就的倔强与从容”可知给抗风桐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是它们伟岸的身躯、粗壮的枝干,护卫着南海星罗棋布的岛屿与礁盘,它们令作者感到敬佩。 文章第-段具体叙述了符名友等怕艰苦,敢闯敢拼、保家卫国,守护家园、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他们的敬佩、赞美之情。据此分析即可。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写作(共写作(共 5050 分)分) 五、 (1 小题,50 分) 21.以“我们咀嚼_”为题,写一篇文章。 【范文】 我们咀嚼亲情 亲情,像是一碗清新的绿豆汤,清凉,可口,令人回味无穷。咀嚼亲情,咀嚼那份美好的感动。 从小,我就很喜欢喝奶奶烧的绿豆汤。尤其是她总会在里面放上一颗薄荷,在炎热的夏天,堪称极品!

48、每年,喝着奶奶烧的绿豆汤,咀嚼这一颗颗饱满、甜美的绿豆,心里的快乐洋溢在心头。 记得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特别热。社区组织我们这些“宅男宅女”参加社区运动会,让我们好好锻炼锻炼自己。因为大家的推荐,我极不情愿地参加了接力跑比赛。由于自己当天体力不支,没有拼劲自己的全力,在中途摔了一跤,并且引来了其他同学的责骂。我非常难过,拖着自己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 奶奶还是一如既往地慈祥,出来迎接我。一上来就问我: “囡囡啊,得了第几名啊?”看着她笑嘻嘻的模样,再想到自己被其他不认识的同学的责怪,心里气不打一处来,很无力地奶奶吼道: “最后一名,就因为我,摔了一跤。有什么好笑的?”说完这话,我既对她感到后悔,

49、又感到万分抱歉。但自尊心强的我,还是自己一个人进了房间。我几乎没有看到奶奶听到这话之后的表情。 房间里,空调开着。与外面热死人不偿命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桌子上,一碗绿豆汤静静地放着。清凉的薄荷气味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哇!好甜!好清爽!细细的咀嚼那一颗颗绿豆,亲情的滋味充满全身。不知不觉的,眼泪又流了下来。眼泪里,不仅有受伤的疼痛,还有无尽的抱歉。 过了一会儿,奶奶拿着一块毛巾进了房间。还是那么地慈祥,脸上还是有着不变宽慰人的微笑。 “囡囡啊,失败很正常的。这么热的天,去跑步,出状况很正常的,不要自责了! ”我接过奶奶手中的毛巾,擦干眼泪。朦胧的泪眼中,奶奶还是这么的慈祥。身旁的绿豆汤

50、的味道依旧清新。 “快点喝了吧,否则时间长了就不好喝了。 ”看着奶奶,我笑了。再喝一口绿豆汤,那份清凉、那份亲情,还是如此清晰、难忘。 几年来,绿豆汤陪伴我走过了无数个夏天。一碗小小的绿豆汤,包含了无数深情!我会一颗一颗细细地品味咀嚼那份伟大的亲情! (813 字) 【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写作前,首先要补充题目,然后再立意作文。这道题,审题时要抓住关键的词语“咀嚼” 。“咀嚼”的本义是用牙齿磨碎食物。常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由此可知,它在该文题中应是“体会、品味”的意思。这样题目就好理解了,我们可以补充的内容也有很多,如母爱、父爱等亲情,同学、伙伴友情,师生情等,也可围绕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