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及反思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10865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2.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第 一 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

2、析数据奠定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要求1.让学生经历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建议1.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统计的必要性。本单元的两个统计活动是调查学生喜欢的校服颜色和投票决定参加比赛的人选,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调查、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特别

3、是学生要自己进行数据的调查记录,体验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记录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获得数据统计的经验。此外,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或作出推测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2.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优化。无论是调查方法还是记录数据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思维也是灵活多样的,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强求划一,而是应该从众多的方法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学会自己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查、记录并整理分析。这一优化过程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时安排1调查、记录和整理1课时2练习一1课时第 1 课时 调查、记录和整理。教学内容调查、记录和整理。(教材第1、第2页)教学

4、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2.在具体的统计过程中,体会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优化记录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新学期开学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你希望是学校做主选择校服的颜色呢?还是有什么别的想法?生1:应该征求大家的意见,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生2:是啊,用大家喜欢的颜色做校服,我们会更喜欢穿校服,也会更好地投入学习。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选择哪种颜色做校服最

5、合适的问题。【设计意图:创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自主探究1.教学例1。师: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师:我们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我们可以让班里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然后最喜欢红色的同学举手,记录人数;最喜欢黄色的同学举手,记录人数依次进行就能统计好班里同学选择的情况,也就能看出全班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师:在班里进行这样的调查,就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同学的选择吗?为什么?生1:虽然我们只是全校的一部

6、分,但是其他班级的同学选择的结果也许跟我们是相同的,依此类推全校大多数同学的选择也应该是这样的。生2:我觉得一般来说大家的眼光都差不多,我们班应该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同学的选择。生3:学校就是由一个个像我们这样的班级组成的,我们班也是随机抽取的,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棒!现在请大家根据我们刚才记录的结果回答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统计表及问题)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究调查的方法,通过讨论体会抽样调查方法的合理性,学会进行抽样调查】2.教学例2。师: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

7、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选谁参加呢,你有什么办法来决定呢?生:我们可以用投票的方法来决定谁参加比赛,就像我们投票选举班干部那样无记名投票。师:好啊!请同学们写好自己的选票,老师要收起来了。学生写选票,老师收齐。师:写好选票之后,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结果呢?生:我们应该进行唱票,有人记录,有人监督。师:很好。看,老师这有几个同学记录的结果。(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的记录结果)师: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三位同学采用了不同的记录方法。第一位同学是画“正”字法记录,第二位同学是画“􀳫”记录,第三位同学是画“”记录。师:是啊,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数据,可以是画“正”字,还

8、可以是画任何自己喜欢的符号。师:下面请大家把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入教材第3页的表格中。学生整理数据,完成表格的填写。师:现在请大家谈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为什么?生:我喜欢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笔,最后整理数据的时候容易计算,比其他记录方法一个一个地数要简便,而且容易数对。师:说得有道理,你们赞成吗?师:看看表中的数据,我们应该选谁参加比赛呢?(陈小菲选票最多,应该选他参加比赛)师:今天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参加投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如果学生能分情况答出来最好,如果不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情况考虑:这两个人都投票给王明明;这两个人都投票给陈小菲;

9、这两个人分别投票给王明明和陈小菲)【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会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的科学性】课堂检测“做一做”。师:请同学们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完成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做一做”)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生1:我们可以让大家分别举手选择表示自己最喜欢去的地方,然后把地点和人数记录在表格里。生2:我们可以让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分类进行统计,最后填写表格。生3:我们可以像刚才投票一样采用画“正”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最后填写表格。师:这些方法都可以。如果在课堂上,我们怎样做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10、生:我们用举手的方法统计数据最快了,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因为大家都在这儿,分别举手数一数就知道了。师:说得有道理,现在我们就分别来统计、记录好数据,一会儿回答问题。师生进行收集、记录数据,填写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中的统计结果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做一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做到灵活运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提高A类你们班同学最喜欢上什么课?调查你们班里的10名同学,用画“􀳫”的方法把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语文数学体育音乐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情况,说一说喜欢上什么课的同

11、学最多?有几个?还能知道什么?(考查知识点:收集数据并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力要求:能正确地收集并整理数据,可以作出简单的分析)B类在格子里涂色记录你们班同学在哪个季节过生日,然后完成下面各题。春夏秋冬(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共有几名?(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4)从中你还能发现什么?(考查知识点:收集数据并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力要求:能正确地收集并整理数据,可以作出简单的分析)总结收获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学会了收集、记录和整理数据,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更喜欢

12、数学了今后要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相信你们会更棒!【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探索环境。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的,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用激励的话语对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 2 课时 练习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简单地整理和分析数据。

13、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分析。3.使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重点难点重点:体验统计的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把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学完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吧!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梳理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师:前面的学习都是关于统计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跟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了用“正”字记录数据很方便。我学会了调查、收集

14、数据。我知道了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去调查、收集我们想要的数据。根据整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更方便我们分析并得出结论。师:同学们学到的知识还真不少,看谁能帮老师解决下面的问题呢?(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第4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学生适时地给予指导,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生1:我根据记录的情况数了数,知道面包车有6辆、大巴车有8辆、小轿车有33辆、摩托车有12辆。生2:从得出的数据可以知道这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车中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生3:我觉得如果再观察10分钟,应该还是小轿车通过的数量最多,因为现在

15、行驶的车辆中小轿车是最多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在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简单的预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总结提升师:同学们发现没有,生活中关于统计的知识还有很多,需要细心的你去留心观察。【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课堂检测A类育红小学四个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人数情况如下:数学小组:男生12人、女生11人。美术小组:男生10人、女生11人。航模小组:男生18人、女生7人。音乐小组:男生15人、女生15人。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并回答问题:组别人数性别数学小组美术小组航模小组音乐小组男生女生(1)()小组

16、的男生人数最多。(2)()小组的女生人数最多。(3)这四个小组的男生一共有()人。(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试着解答出来。(考查知识点:收集数据并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力要求:能正确地收集、整理数据,可以作出简单的分析)B类调查你们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时间不到10小时达到10小时人数从表格中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考查知识点:收集数据并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力要求:能正确收集并整理数据,可以作出简单的分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都比较顺利,也能比较顺利地作出简单的分析,但是对于简单的预测不能清楚地说明理由。2.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练习,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收

17、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调查,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本单元内容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本单元内容创设了许多平均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初步

18、理解除法的意义,进而在乘除混存的情境中,能够识别情境,直观操作,并列出相应的乘法或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生要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并在除法运算中,逐步摆脱对实物操作的依赖,加强抽象思维,同时在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及除法打好基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运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平均分,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这些都为学习本单元内容奠定了基础。教学要求1.强调对除法意义的体验。除法运算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

19、除法算式前,安排了平均分活动,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并掌握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充分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学生明白除法算式是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算式表示方式,并体会这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也就认识到了除法的意义。2.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教学方式上要采取乘、除有分有合的策略,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先弄清两者的区别再体会它们的联系,也就是先分化再贯通。教学建议1.设置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除法来源于日

20、常生活中平均分的活动,把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的实质。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组织学生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知道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基本的认识,为认识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2.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除法的含义。求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多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一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教材通过具体的操作,以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过程可能有所不同,但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

21、除法来表示,从而在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课时安排1平均分(一)1课时2平均分(二)1课时3练习二1课时4初步认识除法1课时5练习三1课时6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课时7练习四1课时8解决问题练习五1课时9整理和复习练习六1课时第 1 课时 平均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7、第8页教学目标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2.通过活动操作,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形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了,看看他们在忙什

22、么?(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情景图)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同学在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他们准备了糖块、苹果、果冻等很多好吃的。他们正在分这些好吃的,可能是想知道够不够吧。他们还把整理好的东西放在了箱子里。师:是啊,他们的准备工作很认真。其中有什么问题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自主探究1.教学例1。师:我们来看看这6块糖,如果要分成3份,该怎样分呢?拿出你的图片分一分。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组织交流汇报。生1:我分的第一份是1块糖,第二份也是1块糖,第三份是4块糖。生2:我分的第一份是1块糖,第二份是2块糖,第三份是3块糖。生3:我分了三份,每份都是2块糖。师:同学们都按要求把6块糖分

23、成了3份,其中有的同学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像这样就叫平均分。2.教学“做一做”。师:你看下面的分法哪些是平均分?(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生:第一幅图中的每份都是3块,同样多,所以第一幅图的分法是平均分。师:你能看图完成下面的练习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汇报:一共有16片枫叶,每4片一份,平均分成了4份。【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为学生经历实物分法的探究后抽象出用画图表示分法做准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总结提升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留心观察

24、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课堂检测A类把10个松果平均分给2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能分到( )个松果。(考查知识点: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正确地进行平均分)B类把下面的球平均分到两个盘子里。(考查知识点: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正确地进行平均分)板书设计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教学反思1.设计了“分糖块”的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的图形表示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2.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不必作为固定名词,也不必用固定的语言给它下定义,可以用“分得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理解或替换它。教学时必须要人人操作

25、,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第 2 课时 平均分(二)教学内容教材第9、第10页教学目标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2.尝试用画图法或摆小棒的方法,帮助理解平均分的含义。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经历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平均分的问题。自主探究1.教学例2。师:我们已经知道,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那么你有办法把18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吗?每份几个?可以拿出图片分

26、一分。学生尝试自己分一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组织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说:我是1个1个地分的,分了3次才分完,每份3个。我觉得苹果有点多,第一次分的时候每份放了2个,第二次分的时候每份放1个,这样就正好分完了,每份3个。我也觉得苹果有点多,所以我分的时候,是3个3个地分的,结果正好分成了6份,每份3个。师:同学们的这些分法都是正确的,不管是1个1个地分,还是先2个2个地分,再1个1个地分,还是3个3个地分,只要结果是6份,并且每份的个数同样多,就符合要求,就是正确的。具体的分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师:现在请同学们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盒?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

27、果。(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学生汇报结果: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盒。2.教学例3。师:如果把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学生尝试自己分图片或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组织交流汇报。生:把8个果冻,每2个一份,分的时候就是把果冻每2个一组分开,结果分成了4份。师:每份同样多吗?是不是平均分呢?生:每份都是2个,同样多,是平均分。师:现在请大家尝试完成下面的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最后集体交流订正。【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体验平均

28、分。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分法,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经历由实物分法的探究抽象为画图表示分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结收获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了吗?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课堂检测A类把30朵小红花,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朵小红花?说说你是怎样分的。(考查知识点: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正确地进行平均分)B类(考查知识点: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正确地进行平均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设计平均分的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的图形表示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

29、,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2.结合“分苹果”“分果冻”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一是知道平均分成几份,问每份分到几个;二是知道每份按几个来分,问能分成几份。在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分法的同时,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第 3 课时 练习二教学内容教材第11、第12页教学目标1.通过平均分的练习,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2.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3.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平均分的练习,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难点: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

30、均分,这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你们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练习一下,帮助你们巩固学到的知识。自主探究师:谁愿意告诉大家,关于平均分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把一些物体分成同样多的几份,是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按每份是多少的要求来分,正好分完也是平均分。师:那么把一个具体的数平均分,是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结果呢?我们现在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18个平均分,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学生尝试自己分,和同桌交流各自分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我把18个,按每2个一份,平均分成了9份。我把18个平均分成9份,结果是每份2个,与刚才同学的结果相同。我把18个,按每3个一份,平均分

31、成了6份。师:通过刚才的分法汇报,你发现了什么?生:同样多的物体按不同的要求分,虽然是平均分,但结果不一定相同。【设计意图:促使学生体会平均分分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探究展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总结收获课堂检测A类把这些花每2朵插在一个花瓶里,需要几个花瓶?(考查知识点:包含除;能力要求:体会不同情形的等分)B类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4份、5份、10份,每份各是多少根?你知道怎么分吗?(考查知识点:等分;能力要求: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等分)教学反思1.分的数量比较多时,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多分几次来分步完成。促使学

32、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分法。2.通过变式练习,发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或答案。变式练习是提高数学练习效率的有效方法。第 4 课时 初步认识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3、第14页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或说明平均分的具体过程。重点难点重点: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的运算有加法、减法和乘法,并且知道加法与减法是相对应的,那么有没有与乘法相对应的第四种运算方法呢?那又是什么运算呢?师:今天,我们

33、就一起来了解第四种运算方法除法。【设计意图:借助对话,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自主探究1.教学例4。师:请看图,说一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例4)生:大熊猫有12个竹笋,它想把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师:是啊,谁愿意帮帮大熊猫,告诉它每盘放几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每盘放3个,我是1个1个地分的,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的问题。师:像这样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表示是124=3,“”是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师:你能像刚才那样完成下面的练习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

34、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就是把15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表示是155=3,所以每个盘子里放3条鱼。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表示是102=5,所以每份是5根。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表示是105=2,所以每份是2根。【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通过例子去体验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用除法来表示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教学例5。师:瞧,大熊猫又忙什么呢?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5)生:大熊猫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多少盘?师:能放多少盘?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35、呢?生:我们可以画图圈一圈,就很容易知道可以放5盘。师:我们也可以动手摆一摆,还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204=5。这个算式除号前面的数(20)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4)是除数,得数(5)是商。师:看教材第14页“做一做”第1题,你能在图中圈一圈,分一分,填一填吗?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交流汇报。师: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你都知道了吗?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做一做”第2题)指定学生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熟记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不同情形,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总

36、结提升同学们,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表示,并且也会读、写除法算式。你们都掌握了吗?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吧。课堂检测A类如果把左面鱼缸中的金鱼平均分到右面的3个小鱼缸中,每个鱼缸中要放几条小金鱼?(考查知识点:除法;能力要求:能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B类幼儿园的阿姨要把这些大红枣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够分几个小朋友?(考查知识点:除法;能力要求:能运用除法正确列式进行计算)板书设计初步认识除法 读作:12除以4等于3教学反思1.前面大量的平均分活动,是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

37、本节课认识除法做好了准备。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本节课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过程。2.必要的讲解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使学生知道把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并经历把平均分的过程抽象为用除法表示的过程。第 5 课时 练习三教学内容教材第1517页教学目标1.巩固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2.进一步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列式计算。难点: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在最近的学习活动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只要每份分

38、的数目相同,就是平均分。我知道了平均分的时候可以说“平均分成几份”或“每份是多少”。我还会读、写除法算式。我知道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师:你们最近学会的知识还真不少呢!究竟掌握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有信心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既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自主探究师:老师这有4只小动物出的考题,看谁能又对又快地写出除法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第6题)生1:小熊出的题最好做了,根据它读出的算式“6除以3等于2”很容易就写出了除法算式:63=2。生2:小猪出的题也比较好做,因为我们已经知道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

39、数,得数是商,所以根据小猪说的“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就能写出除法算式是123=4。生3:小兔子的题我觉得不难,“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用除法算式表示是205=4。生4:最后是小熊猫的题,“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这是“包含除”,意思是28里面包含了7个4,用除法算式表示是284=7。师:讲得非常棒!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平均分”“包含除”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设计意图: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及时地梳理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点】总结提升同学们,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记录下来,下节课我

40、们继续交流,好吗?课堂检测A类(1)每个小朋友分2朵小红花,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2)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朵?(考查知识点:除法;能力要求:能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B类看图列算式。=(考查知识点:乘法与除法;能力要求:正确理解乘除法含义及其关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让学生看图列式并不困难,让学生理清列式思路、清楚每一个算式的由来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题,弄清题目要求的是什么,怎么求。2.设计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加深对应用除法解题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爱护动物的思想。第 6 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

41、求商教学内容教材第18、第19页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的区别与联系,会运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1)师:有一天,小猴和他的伙伴们下山去玩,走着走着,他们看见路边的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于是他们爬上去摘了一些后,兴冲冲地回家了。猴妈妈看到孩子们拿回来这么多桃子,可高兴了,说:“今天,

42、妈妈给你们分桃吃。”【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把教材中的例1编成了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并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很自然地引入教学】自主探究1.教学例1。师:小猴们共摘了多少个桃子?生:摘了12个桃子。师:猴妈妈打算每只小猴分3个桃子,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该怎样列式呢?生:这其实就是计算12里面有几个3,所以列式是123。师:在小组里讨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得出结果。学生尝试探究结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探究过程:学生可能会说:我是这样算的:第一只分3个,还剩12-3=9(个);第二只分3个,还剩9-3=6(个);第三只分3个,还剩6-3=3(个);

43、第四只分3个,正好分完。我的想法是:1只猴子分3个;2只猴子分6个;3只猴子分9个;4只猴子正好分12个。我是画图得出的结果:我用12个圆圈表示12个桃子,每只猴子分3个桃子,所以我就每3个一组圈起来,这样分成了4份,所以可以分给4只猴子。(对于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如果学生能说出来教师要给予表扬;如果学生不能答出来就进入下面的环节,教师作为参与者进行讲解)师:这些想法都不错。老师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探究并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作为参与者介绍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师:在计算123=?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想“3和几相乘得12”,

44、也就是想乘法口诀“三()十二”,根据“三四十二”,我们就可以知道商是4。师:你能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除法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说明应用了哪句乘法口诀。【设计意图: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进而总结出: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2.教学例2。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例2)生:厨师在蒸包子,每屉有4个包子,桌子上摆着6屉,一共有24个包子。师:你能选择其中的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1:每屉4个包子,有6屉,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包子,用乘法计算:46=24(个)。生2:有24个包子,每屉放4个,可以放几屉,就是计算24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244=6(屉)。生3:有24个包子,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数学 > 人教版 > 二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