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10761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潍坊市山东省潍坊市 2022 届高届高考考二模语文试题二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贫困作为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问题。传统社会相对现代社会来说物质匮乏、生产效率低下,但物质的匮乏造成的贫困现象与贫困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贫困文化是贫困群体所拥有的一种亚文化,当这种文化沁入到了这个民族成员的血液和灵魂之中,就具有很强的韧性。 当前,中国消除了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并进入了后小康时代。虽说物质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种嵌入到民族心理中的适应文化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巨大阻力,制约着整个后小康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大了相对贫困治理的难度。 西方传统文化中基督教文化是一种主流, 基督教将 贫困 作为一种 恶 的文化,希望用慈善的方式来消除这种恶。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伦理文化,而儒家伦理奉行的是一种善文化,并且通过官方正统的教化渠道使善文化成为主流。儒家思想家将贫困作为一种善,主张用节欲的方式来对付贫困,甚至将贫穷作为一种美德来进行歌颂。被统治者用来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儒家文化,将贫穷作为正统的意识形态,并将其颂扬为一种美好境界。

3、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浸淫在对贫困的这种认识和熏陶中。贫困即美德,成为一种精神鸦片,安贫乐道的贫困文化和贫困观念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液中。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对待贫困的观念上,甚至比儒家的贫困伦理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早期道教承袭并且衍化了道家的寡欲观,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求人们守贫、苦行和守拙。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道释三者合流,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安贫乐道的民族心理,贫困文化和贫困观念的负面作用更加凸显,很快得到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认同,其安于贫穷、与世无争的消极心理更加深入人心。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儒道释三家合流后塑造的安贫乐道的贫困观念和贫困文化,对于调

4、适中华民族群体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产生了很强的正向激励作用,使人们在面对贫穷落后的逆境和压力时,仍然保持一种坚韧不拔、刻苦耐劳的品性,并能够穷则思变,形成一种有效应对、适应与成长的心理机制。但是,这种贫困文化和贫困观念仅契合农耕文明,适应生产力水平低下、工具简陋和生产资料有限的时代文化。在这种贫困文化的熏染下,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与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市场经济时代相抵牾的民族心理。 社会心理学认为, 贫困心理基因是有记忆、 有遗传的。 贫困文化基因中的这种韧性,无疑为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后小康社会相对贫困的治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增加了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治理成本。因此必须未雨绸缪,按照工业革命

5、40 时代、5G 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标准,根据相对贫困的特征,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 (摘编自唐任伍贫困文化韧性下的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特征及其治理超然客公众号) 材料二: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贫困,带领人民从短缺迈向丰裕、从贫困跨入小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扶贫使命的终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中国扶贫战略即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 就绝对贫困而言,贫困主要表现为短缺经济物质匮乏仅维持生存安全基本需要食物消耗货币化等。身处绝对贫困中的人无暇顾及生存以上的发展性问题,生存问题的迫切性使得贫困的相对

6、属性被短缺经济所遮蔽。 相对贫困则是在一定的对比中显现的。相对贫困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呈现出来的主客观状态, 它不仅是满足低起点的基本生存需要, 更是社会比较的动态综合性结果。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下,依赖个人或家庭的现有资源即便可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但相对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准或其他群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的生活境况或状态,这就是相对贫困。相对贫困表现为经济维度(收入与消费)、社会发展维度(就业、教育、社会保障)、自然生态维度等多维度的匮乏。虽然平均生活水准是通过特定贫困测量所得,但它仍是动态演变的,会因时空和人的感知差异而不同。因此,相对贫困包括客体评判和主体感受两个层面,前者是社会针对个

7、体所作的客观式评价,后者是贫困主体自身对生活境况的主观式评价。与绝对贫困不同,相对贫困是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或阶层间基于主观认定的生存水准差别而形成的贫困。相对贫困由于存在着不同的参照系,其地方性和区域性特征突出。 (摘编自王国敏后小康时代中国相对贫困的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儒家将“贫困”作为一种“善”,甚至作为一种美德进行歌颂,并通过统治者正统的教化渠道,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主流。 B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贫困文化就是一把双刃剑,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同时存在,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心理。 C由于特定的文化背景,贫困文化长期影响着中华民族,并成为文化基

8、因根植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让贫困治理工作难度加大。 D相对贫困表现为低起点的基本生活要求,是社会多维度比较的综合性结果,呈现出动态特点,具有地域性差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儒道释”主张“安贫乐道”,使安于贫穷、与世无争的消极心理深人人心,从而消解了这些主流思想的积极影响。 B由于贫困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的治理难度明显大于扶贫初期绝对贫困的治理难度。 C西方传统文化中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伦理文化对贫困的认识不同,应对的方式也不同。 D将时间因素、地方因素、区域因素结合起来,从社会客体进行客观评价,就能准确识别相对贫困。 3根据

9、材料内容,下列属于相对贫困的一项是(3 分) A王某是地道的农民,妻子又卧病在床、生活难以自理,家里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女儿要抚养,他只能困守几亩薄田度日。 B 陈某某夫妇文化素质低、 缺少经济来源, 外出打工又因无一技之长而无法立足,回村后全靠打短工艰难维持生计。 C刘某某家在偏远的乡镇,妻子因家庭贫困而离家出走,自己在外做泥瓦匠又出事故而伤残靠年老体弱的父母帮衬度日。 D李某某夫妇因城郊规划拆迁而迁入城市打工,收入低且不稳定,夫妇俩常为不能给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而自责。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5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阐述贫困时角度上的不同点,并结合两则材料给中国今后的扶贫工作提三条

10、合理化建议。(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山水间 金仁顺 初听仙岩瓯海这两个名字,很像一副对联,对偶工整。瓯海是小海,或者说,一小块海,配着仙岩,熨帖得很。仙岩之名,自然是有些来历的。此仙是轩辕黄帝,大神。传说大神在此地修成正果,仙岩之名,由此而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岩有一潭水,梅雨潭,没有龙,却有点睛之笔朱自清的绿,写的就是梅雨潭: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以前读的时候没觉得怎么样,真到了潭边,把这篇文章重新读过,惊诧于朱先生的绿写得如此之好。

11、 我们也是在秋季薄阴的天气来到梅雨潭边,也是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我们也是写作的人,却没有任何描述的冲动,眼前有景道不得,我们能描述的,朱先生已经描述过了。既然有景道不得,就说点儿闲话吧。 瓯海,或者说温州,古时名为永嘉。永嘉太守中,出了个谢灵运,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提起谢灵运,得先说说他曾祖辈的谢安。 谢安是个天才,故事很多。谢安年少时,风采神态清秀明达,青年时期风流倜傥,名闻天下,他醉心于与当时的名士、名僧交游,寄情山水,吟诗弄文,酷爱清谈。曲水流觞这种雅宴,于他们是日常,于历史就是传奇。谢安 40 岁前没认真当过官,40 岁时谢氏一门

12、日渐式微,他才萌生了出仕的意愿。 谢安才华横溢,名满江湖,当官也当得风生水起。著名的淝水之战,全靠他运筹帷幄,以 7 万兵力打败符坚的 15 万大军。捷报传来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看一眼捷报,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客人追问,才淡淡一句: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肥水一战,谢安名垂千古。他多年隐居东山,甫一出世,便是惊世骇俗。 谢安的侄子谢玄,当年是淝水之战的重要指挥者;谢安是后台,谢玄等人是前锋。谢玄的孙子是谢灵运。谢灵运小时候跟谢安一样,聪慧过人,家底丰足,人脉深厚。他也和谢安一样,喜好纵情山水,但他游山玩水时阵仗极大,随从过百,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为了爬山方便,还设计了最早的登山鞋,被

13、后世称为灵运履。 正如钱钟书所言: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谢灵运好美色,寄情山水,作诗百首,留存几十首,永嘉山水因此名闻天下;永嘉山水亦不负灵运,惊知己,成全了中国山水诗第一人。山水与灵运,堪称是人与自然的一曲高山流水。 谢安与谢灵运, 都与山水有缘。 谢安隐于山水间, 顺势而为, 修炼心性, 韬光养晦;谢灵运于山水,却是扬,大张旗鼓,热烈而激昂。山水是谢安的一盘棋,下这盘棋如安天下,雄才大略;谢灵运孤高自恋,迷在山水阵里,生了指点江山的心。私心里,谢灵运可能总想超越谢安,至少复制谢安的神话。为此,他走了和谢安截然不同的路,谢安年少时即深谋远虑,远离朝堂,朝堂却放不下谢安,对谢

14、安心心念念;谢灵运一直少年心性,争强好胜,恃才傲物,对朝堂也是撒娇的,总觉得朝堂应该像对谢安那样对自己,甚至应该更加重视自己,他便学谢安,在永嘉山水间徜徉,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后来他造反,打出的旗号是: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自视若此,他始终没明白,朝堂对他的珍惜和放纵,只不过是因为他的才华和诗名,宋文帝对他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 山水如禅,领悟决定了结局,东晋谢氏两个最著名的人物,都于山水中流连盘桓,领悟的却截然不同。用白居易读谢灵运诗中的句子总结:谢安是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谢灵运却是谢公才廓落,与

15、世不相遇。谢安 40 多岁出仕,一出便是东山再起;谢灵运秀才起兵,把自己推向了末路穷途,死时才 49 岁。大必笼天海,谢灵运做不到,掌控不及,但细不遗草树,落实于永嘉山水,落实于诗句,倒是所言不虚。谢灵运仕途坎坷,但文学史上,成为山水诗鼻祖,为后世李白、杜甫这样的诗坛大家推崇备至,光耀永存,永嘉山水和谢灵运,是两不辜负,互相成全。 这次在圣寿禅寺,意外看到弘一法师纪念塔。才知道原来弘一法师跟温州也颇有渊源,他在杭州出家三年,来到温州,第二年拜庆福寺住持寂山和尚为依止师:吾以永嘉为第二故乡。除了庆福寺,他还住过江心寺、仙岩伏虎庵等寺院,足迹遍布永嘉寺院。他的佛学体系和弘体书法都在永嘉形成。此后常

16、住福建,也时时往来永嘉。 永嘉还真是好山水,佛心禅性,弘一法师是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界的传奇,戏剧、音乐、美术、金石、书法,都有超高建树,在俗世引领风潮,光华万丈;一旦进了佛门,洗尽铅华,笃志苦行,皈依自心,超然尘外。弘一法师僧俗都做到极致,为世人景仰赞叹,连鲁迅先生都感慨:朴抽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仙岩也留下了弘一法师流连的印迹,倘若山水能言,估计也要叹一声:幸甚! 弘一法师有言: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瓯海仙岩一行,山水有禅意,此言为偈语。 (选自光明日报超然客公众号,有删节) 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段点

17、出仙岩、瓯海两个地名,照应标题并限定了具体的写作范围,神话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B. 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和油油的绿意景色低沉,构不成优美的画面,致使作者无法激起写作的冲动。 C. 作者不认可谢灵运在政治方面的才干,但非常欣赏他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称他为山水诗的鼻祖。 D.文章从引用传说到叙述历史名人在此山水间的足迹,内容丰富,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7.文中画线句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使用对比手法,指出山水给谢安、谢灵运带来的不同的人生思考和智慧。 B. 画线句子句式整散结合,既整洁又错落有致,音韵和谐,节奏协调,给人美感。 C.运用了比喻,把“山水”比喻成“一盘棋

18、”,把“下这盘棋”与“安天下”相比,形象表达了谢安的谋略。 D.从全文来看,这句话意在凸显山水的灵性,与后文交代谢灵运的命运结局没有任何关联。 8. 文章最后三段写弘一法师是否显得赘余?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 9. 请参照文中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点评下面这首古诗。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功学,数言兴学校。宋祁等奏:教不本于学校,事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

19、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先策论,则文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式,则闳博者得以驰骋矣;问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帝从之。至是乃诏曰: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大夫之行,更制革敝以尽学者之才。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夏四月壬子,判国子监王拱宸等言:汉太学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楹,制度狭小,不足以容。诏以锡庆院为太学,置内舍生二百人。五月壬申,帝至太学谒孔子。故事止肃揖

20、,帝特再拜。赐直讲孙复五品服。初海陵人胡瑗为湖州教授,训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率先,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时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实学。至是,兴太学,诏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式。瑗上书请兴武学,其略曰:顷岁吴育已建议兴武学,但官非其人,不久而废。今国子监直讲内梅尧臣曾注孙子,大明深义。若使尧臣等兼莅武学,每日令讲论语,使知忠孝仁义之道;讲孙、吴,使知制胜御敌之术。选有智略者二三百人教习之,则一二十年之间必有成效。臣已撰成武学规矩一卷,进呈。时议难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学校科举之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21、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B. 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C. 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D. 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11. 下列对文中加

22、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策论,宋代以来试士科目之一,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B. 判,唐宋两代的一种官制,多指以高位兼任低职务,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C. 楹,本义为厅堂前部的柱子,在古代也常作量词,文中指房柱的计量单位。 D. 实学,以“实体达用”和“经世致用”为主要宗旨与内容的学说,始于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仁宗与众位大臣讨论办学时,范仲淹与宋祁等人的意见不一致,范仲淹多次强调兴办学校,而宋祁等则认为教育的关键不在办学校。 B. 宋仁宗听从大臣们的建议,下诏大力兴办州县等地方学校,改革科举制度,务求

23、使学者充分展示才能,让读经的人不再只是死记硬背。 C. 胡瑗在湖州教授学生,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师生之礼仪,即使在盛夏酷暑,也一定穿着整齐坐于堂上;宋仁宗以湖州办学为全国范例。 D. 胡瑗上书宋仁宗建议兴武学,他撰写了一卷武学规矩进献给宋仁宗,又提出请梅尧臣等人来讲习孙子论语,教授制胜御敌之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 (2)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 14. 为什么仁宗在太学谒孔子时要行再拜之礼?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 1516 题。 念奴娇过洞

24、庭念奴娇过洞庭(注)(注) 张孝祥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被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注)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超然客公众号。

25、15. 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词上阕巧用数量词“三万顷”“一叶”对比写物境与心境,突出了洞庭湖之大和一己之小。 B. 张词下阕用夸张手法写自己在清冷月色中泛舟“豪饮”西江水、敲着船舷发泄内心的愁闷。 C. 孟诗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 D. 孟诗中“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言不甘闲居。这是借此向张丞相表白心事。 16. 张词和孟诗都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不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

26、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阿房宫在建筑设计上的一大特点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杜牧用“_,_”概括了这一特点,并为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 (2)陈情表中“_,_”,李密通过计算年龄说服晋武帝允许自己暂不应命。 (3)征引前人诗文是古代诗人创作时常见的行为,如曹操短歌行 中“_, _” 就直接使用了 诗经 中语句, 化用精巧,几无痕迹。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 ( (一一)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中间走运的,手里攥满了钞票,

27、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 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 ,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 。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 对这样的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处谈起呢? 我自己也很普通,并不比任何人高一丝一毫。如果想勉强找一点区别的话,那也是有的:我对人生有一些想法,而且自认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当今世界上战火纷飞,人欲横流, ,瓦釜雷鸣,是一个十分不安定的时代。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28、。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空洞的一个理想。因此,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18.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气飞扬 长吁短叹 村夫俗子 黄钟毁弃 B. 神气飞扬 喟然长叹 芸芸众生 黄钟瓦釜 C. 飞扬跋扈 喟然而叹 村夫俗子 黄钟瓦釜 D. 飞扬跋扈 长吁短叹 芸芸众生 黄钟毁弃 19. 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空洞的一个理想

29、。而且,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 B. 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因此,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 C. 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 D. 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空洞的一个理想。或许,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 20.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冒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朋友们:人都到齐了,我们出发了。” B.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C

30、. 淘气的孩子们给两位神仙加了新外号:三仙姑叫“前世姻缘”,二诸葛叫“命相不对”。 D. 他弯下腰,直着眼睛看着那两个人,压低嗓音说:“你们来干什么?” ( (二二)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俗话说 榫卯万年牢 。 榫卯, 是古代中国建筑、 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凸出来的部分叫榫, 。 一凸一凹, , 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榫和卯咬合, 。榫卯工艺是堪称媲美京剧的中国国粹,不仅外形精致唯美,而且遵循力学原理,实用性极强。 众所周知,木材有湿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

31、,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 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 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2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吃播刚刚消停

32、,又有喝播冒出头。在喝播视频中,有人配上一点饭菜作为掩饰,有人则连菜也不吃,直接对着瓶吹,有的博主一顿饭就能喝光一整瓶白酒。在感慨互联网流量经济无孔不入的同时,喝播的存在不禁让人捏一把汗。部分网站已经特意为这类喝酒视频标注该行为存在风险,请勿轻易模仿的警示语。众所周知,过量饮酒伤害身体,传播酗酒更是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以朋友的身份, 给网名为“尝尝酒酒”的“喝播”主播写一封信, 交流你的感受。 有人说:网络是自由的空间,“喝播”秀能满足部分网民的需求,应该宽容对待;也有人说:网络也需要得到监管,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对

33、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7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 1A 【解析】贫困文化并不是中华文化的主流。 2C 【解析】A“消解”说法有误,B 文中没有比较两者的难度,D 原文说:“相对贫困包括客体评判和主体感受两个层面”,因此仅从社会客体评价不能准确识别识别相对贫困。 3D 【解析】ABC 三项都属于生存安全方面的贫困问题,属于绝对贫困;

34、D 项属于发展性需求,符合相对贫困的特征。 4材料一先明确贫困的特点并引出贫困文化这一话题,接着提出后小康时代由于贫困文化的影响相对贫困治理难度大这一观点,然后阐述贫困文化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具备韧性的原因,最后指出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治理要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每点 1 分,共 4 分) 5第一问:材料一从贫困产生的文化视角展开,而材料二则从新时期的贫困特点切人,区分了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2 分) 第二问:克服贫困文化的消极影响,注意把扶智和扶志结合起来,激发相对贫困家庭的主观能动性。 关注不同群体,不同地区间相对贫困差异,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 动态测评相对贫困的状态,及时调整,

35、精准施策,防止返贫复贫。 (答一点 1 分,答两点 2 分,答三点 4 分。结合两则材料,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6 分)分) 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本的能力。 B.“构不成优美的画面”错, 也不是无法激起作者写作冲动的原因。 从“我们能描述的,朱先生已经描述过了。 既然有景道不得, 就说点儿闲话吧”看, 作者认为这里景色很美,只是因为朱自清先生写过了,所以不愿重复。 7.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D 项该句话“谢灵运孤高自恋,迷在山水阵里,生了指点江山的心”与后文谢灵运造反的命运结局密切相关,为后

36、文的阐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8. 不赘余。原因:此处写弘一法师,强调他在文化界的身份地位和在此山水间获得的成就、禅意,使读者看到仙岩、瓯海对现代文化名人的吸引力;进一步丰富仙岩、瓯海的文化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首先应回答不赘余。 “永嘉还真是好山水,佛心禅性,弘一法师是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界的传奇,戏剧、音乐、美术、金石、书法,都有超高建树,在俗世引领风潮,光华万丈;一旦进了佛门,洗尽铅华,笃志苦行,皈依自心,超然尘外”“吾以永嘉为第二故乡”“他的佛学体系和弘体书法都在永嘉形成”,作者强调弘一法师在文化界的身份地位和在此山水间获得的成就、禅

37、意,使读者看到仙岩、瓯海对现代文化名人的吸引力,让现代人心驰神往; “永嘉还真是好山水,佛心禅性”“瓯海仙岩一行,山水有禅意,此言为偈语”,进一步丰富仙岩、瓯海的文化内涵。 9. 作者对敬亭山的美景特别喜爱, 即为“好美色”; 敬亭山也很欣赏眼前的诗人,而作品中的描写, 使敬亭山广为人知并成为名山, 即“惊知己”。 短短二十字, 妙趣横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观点并进行迁移的能力。 钱钟书的观点为“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对敬亭山的美景特别喜爱,即为“好美色”。 李白喜欢敬亭山,敬亭山也不厌倦诗人,似乎也含情脉脉地看着诗人。他们之间不

38、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李白的诗使敬亭山广为人知并成为名山,而敬亭山也抚慰了诗人的心灵,即“惊知己”。短短二十字,妙趣横生。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 10.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其时”是“无失”的宾语,指不要失去时机,应在其后断开,排除 AC。 “属官”是个固定词组,指部属的官吏,中间不应断开;“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中,“于乡里”是动词“取”的介词结构后置,指从乡里选取,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B。故选

39、D。 11.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指房柱的计量单位”错误,根据原文“国子监才二百楹,制度狭小,不足以容”可知, “楹”在文中是房屋的计量单位, 即二百间房屋, 无法容纳足够多的学生。 故选 C。 12.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 A.“范仲淹与宋祁等人的意见不一致,范仲淹多次强调兴办学校, 而宋祁等则认为教育的关键不在办学校”错误,原文宋祁认为,“教不本于学校则不能核名实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可见他的意见与范仲淹是一致的。故选 A。 13. (1)有关部门如果只局限于以诗文声律取十的规定标准,学生只专心于记述背诵,就

40、不能真正选拔出人才。 (2)学生们也像是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兄长一般地信任和爱戴老师,跟从他学习的人常常数以百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束以声病”,以声病束;声病,指声律上的毛病;束,加以限制;“学者”,学生;“不足”,不能够;“尽”,穷尽,指选拔出人才。 (2)“信爱”,信任爱戴;“其”,代词,自己的;“从”,跟从;“游”,游学,学习。 14. 要突显尊师重教的态度。强调兴办学校的决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人物行为原因的能力。 分析“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大夫之行,更制革敝以尽学者之才”“帝至太学谒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他打算“建学兴善以尊大夫之行”,

41、以再拜之礼来拜谒至圣先师孔子,表现出自己尊师重教的态度。 从全文来看,皇帝对于兴办学校一事非常重视,采纳范仲淹、宋祁、王拱宸等人的意见,扩张太学学舍等,足以表明他办学的决心,本来皇帝到太学拜谒孔子,只需要作揖就行了,他特意行再拜之礼,表现出兴办学校的决心态度。 参考译文: 宋仁宗(赵祯)庆历四年三月乙亥日,诏令天下州县设立学校。当时范仲淹想要恢复古制,鼓励学习,多次进言兴办学校。宋祁等人上奏:教育不立足于学校,文士不在乡里进行考察,便不能查验名实。有关部门如果只局限于以诗文声律取士的规定标准,学者只专心于记述背诵,就不能真正选拔出人才。参考各家的学说,选择便利于当今的,莫如使学生都在乡里受到学

42、校的教育,然后由州县考察他们的操行,这样学生便修身正己了。先进行策论,这样善于文词的便留心于治乱;简化科举程式,这样学识渊博的可驰骋议论;试问大义,这样学经书的不专门从事记述背诵。仁宗听从了这一建议,至此诏令说:现在朕建学校选人才以尊崇士大夫的操行,变更制度革除弊端来极尽所能展现学者的才能。学者应务求进德修业,不要错过求学的时机。令州县都设立学校,由本道使者选派部属官作为教授,如人员不足,从乡里选择饱学有道业的人来充任。学生在学校学习三百日,才允许参加秋试。夏四月壬子日,判国子监王拱辰等人上言:汉代太学一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代学校也有一千二百间。 现今取才养士之法空前盛大, 而国子监才二百

43、间, 空间狭小, 不足以容纳生徒。 诏令以锡庆院为太学,容纳内舍生二百人。夏五月壬申日,仁宗至太学谒拜孔子。按惯例,皇帝谒拜孔子只是肃揖而已,仁宗特意拜了两次。赐太学直讲孙复五品官服。当初,海陵人胡瑗为湖州教授,培训人才有法,科条细密完备,以身作则,虽盛夏酷暑,必身穿公服坐于堂上,严肃师生的礼仪,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一般,学生们也像是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兄长一般地信任和爱戴老师,跟从他学习的人常常数以百计。当时正崇尚词赋,唯独湖州的学校设立经义治事斋,来促进实学。至此,兴办太学,诏令到湖州取法,并著为法令格式,推行全国。胡瑗书请兴办武学,大略说:近年吴育已建议兴办武学,但选用官员不当,不久而废止。

44、当今国子监直讲内梅尧臣曾注孙子,深明兵法大义。如使梅尧臣等人兼临武学,每日令讲论语,使学生懂得忠孝仁义之道;讲孙子吴子等兵法,使学生懂得制胜御敌的方法。选择二三百有智慧谋略的人来教练他们,这样在一二十年之间必有成效。臣已撰写武学规矩一卷,进呈圣上。 当时的议论以为兴办武学的方难以施行。 (说明:试题选文出自宋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 2018 年版),事不察于乡里王拱宸在宋史(中华书局 1985 年版)中为士不察于乡里王拱辰,事宸疑误。为尊重宋史纪事本末原文,选文未改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 15.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

45、析诗歌的能力。 B.“发泄内心的愁闷”错误,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的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气势,因此该句表现的“豪迈的气概”。“扣舷独笑”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愤慨。 故选 B。 16. 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奸佞的不屑;而孟诗用“端居耻圣明”“徒有羡鱼情”更多地表达了诗人正当年富力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希望得到引荐,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分析诗歌情感需要结合诗人生平、诗歌意象等进行比较鉴赏。 张

46、诗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中的“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

47、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冰雪的特点是洁白晶莹,所以“肝胆皆冰雪”,实际上是说,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的;另一层意思是说,我问心无愧,话语中有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还夹杂着自豪、感情真挚而又复杂。“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中,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张孝祥则是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与愤慨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对奸佞的不屑。 孟诗中,前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引出下文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

48、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小题,6 分)分) 17(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每空 1 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49、本题共(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1 分)分) 18.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飞扬跋扈”,原指意态举动放纵,不受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多用贬义。“神气飞扬”,精神振奋,意气昂扬,多作褒义。语境中有“恣睢骄横”,应用贬义,故选“飞扬跋扈”。 第二空,“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喟然而叹”,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的样子。语境中有“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的提示,故选“长吁短叹”。 第三空,“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村夫俗子”,指粗野鄙俗的人。语境中终日忙碌困于名缰利索的普通人,故

50、选“芸芸众生”。 第四空,“黄钟毁弃”,比喻贤才遭受打击或摈弃。“黄钟瓦釜”,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贤才和庸才。语境中的“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所填的词与其相对,故选“黄钟毁弃”。故选 D。 19.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 一处是语序不当,应该把“一个”移到“空洞”前面, 一处是关联词语“因此”使用不当,前后句子之间应该是转折关系,应该用“但是”。 只有 C 项全部做了正确的修改, 故选 C。 20.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冒号的作用是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A.用在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