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9994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市房山区北京市房山区 2019 届高三化学下学期二模考试试卷届高三化学下学期二模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共 120120 分)分) 共共 20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6 分,共计分,共计 1201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红茶起源于中国,传统制作工艺如下所示,其中以化学反应为主的是 A.

2、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萎凋主要是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此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故 A 错误; B.揉捻是塑型工序,通过揉捻可形成紧结弯曲的外形,此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故 B 错误; C.发酵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故 C 正确; D.干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方法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平时注意对生产生活中物质变化的观察思考。 2.下列材料或物质的应用与其对应的性质完全相符合的是 A

3、. Mg、Al 合金用来制造飞机外壳合金熔点低 B. 食品盒中常放一小袋 Fe 粉Fe 粉具有还原性 C. SiO2用来制造光导纤维SiO2耐酸性 D. 葡萄酒中含 SO2SO2有漂白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Mg、 Al 合金用来制飞机外壳是利用其密度小, 硬度和强度都很大的性质, 不是因为合金熔点低,故 A 错误; B. 食品合中常放一小袋 Fe 粉,利用其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防止食品被氧化,故 B 正确; C. SiO2用来制造光导纤维是利用其光学性质,不是耐酸性,故 C 错误; D. 葡萄酒里都含有 SO2,起保鲜、杀菌和抗氧化作用,不是用来漂白,故 D 错误。 答案选

4、B。 【点睛】本题易错选项 D,注意 SO2有毒不能用于食品的漂白,在葡萄酒里都含有 SO2,起保鲜、杀菌和抗氧化作用。 3.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如右图所示(虚线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只能得电子,不能失电子 B. 原子半径 GeSi C. As 可作半导体材料 D. Po 处于第六周期第 VIA 族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图中临近虚线的元素既表现一定的金属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半

5、导体材料(如锗、硅、硒等)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根据以上分析,B 元素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故 A 错误; B.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 GeSi,故 B 正确; C. As 元素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作半导体材料,故 C 正确; D. Po 为主族元素,原子有 6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6,处于第六周期第 VIA 族,故 D 正确。 故选 A。 4.厌氧氨化法(Anammox)是一种新型的氨氮去除技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1mol NH4+ 所含的质子总数为 10NA B. 联氨(N

6、2H4)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 过程 II 属于氧化反应,过程 IV 属于还原反应 D. 过程 I 中,参与反应的 NH4+与 NH2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答案】A 【解析】 A、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1molNH4中含有质子总物质的量为 11mol,故 A 说法错误;B、联氨(N2H4)的结构式为, 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故 B 说法正确; C、 过程 II, N2H4N2H22H, 此反应是氧化反应,过程 IV, NO2NH2OH, 添 H 或去 O 是还原反应, 故 C 说法正确;D、NH4中 N 显3 价,NH2OH 中 N 显1 价,N2H4中 N 显2 价,因此过

7、程 I 中 NH4与 NH2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故 D 说法正确。 点睛: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这是有机物中的知识点,添氢或去氧的反应为还原反应,去氢或添氧的反应的反应氧化反应,因此 N2H4N2H2,去掉了两个氢原子,即此反应为氧化反应,同理 NO2转化成 NH2OH,是还原反应。 5.对于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解释 A 加热蒸干 MgSO4溶液能得到 MgSO4固体;加热蒸干 MgCl2溶液得不到 MgCl2固体 H2SO4不易挥发,HCl 易挥发 B 电解 CuCl2溶液阴极得到 Cu; 电解 NaCl 溶液,阴得不到 Na 得电子能力:Cu2+Na

8、+H+ C 浓 HNO3能氧化 NO;稀 HNO3不能氧化 NO HNO3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D 钠与水反应剧烈;钠与乙醇反应平缓 羟基中氢的活泼性:H2OC2H5OH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酸镁溶液中:Mg22H2O Mg(OH)22H,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但硫酸属于难挥发性酸,因此加热蒸干得到的是 MgSO4;氯化镁溶液:MgCl22H2OMg(OH)22HCl,加热促进水解, HCl 易挥发, 加热促进 HCl 的挥发, 更加促进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因此加热蒸干得到的是 Mg(OH)2或 MgO,解释合理,故

9、 A 说法正确;B、根据电解原理,电解 CuCl2溶液,阴极上发生 Cu22e=Cu,说明Cu2得电子能力大于 H,电解 NaCl 溶液,阴极发生 2H2e=H2,说明 H得电子能力强于 Na,得电子能力强弱是 Cu2HNa,因此解释不合理,故 B 说法错误; C、浓硝酸能氧化 NO,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NO,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即硝酸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解释合理,故 C 说法正确; D、钠与乙醇反应平缓,钠与水反应剧烈,说明水中 H的浓度大于乙醇中 c(H),即羟基中氢的活性:CH3CH2OH”“=”或“过程 II; a由图可知,甲醇转化率大于甲醇生成甲醛的转化率,说明有其它副反应

10、发生; b由图可知,温度高于 650甲醇生成甲醛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催化剂烧结,活性减弱; c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及时分离产品有利于提高甲醇生成甲醛的转化率; (2)由图可知,甲醛气体传感器为原电池原理,b 极为负极,甲醛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CO2,以此书写电极反应式;根据电极反应式计算反应的甲醛的量。 分析图像可知,水温约 15时选择 Ca(ClO)2处理甲醛污染的水源,甲醛去除率较高。 【详解】(1) 由图可知 1molCH3OH分解为 1molHCHO和 1molH2要吸收能量 463kJ/mol-379kJ/mol=84kJ/mol,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CH3OH

11、(g)=HCHO(g)+H2(g)H=+84kJ/mol, 故答案:CH3OH(g)=HCHO(g)+H2(g)H=+84kJ/mol; 由图可知反应活化能:过程 I过程 II, 故答案为:; a由图可知,甲醇转化率大于甲醇生成甲醛的转化率,说明有其它反应发生,所以甲醇脱氢法制备甲醛过程有副反应发生,故 a 错误; b由图可知,温度高于 650甲醇生成甲醛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催化剂烧结,活性减弱,故 b 正确; c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及时分离产品有利于提高甲醇生成甲醛的转化率,故 c 正确。 故答案为:b、c; (2)由图可知,甲醛气体传感器为原电池原理,b 极为负极,甲醛发

12、生氧化反应生成 CO2,电极反应式为HCHO-4e-+ H2O= CO2+ 4H+; 由反应式可知, 当电路中转移 410-4 mol 电子时, 传感器内参加反应的甲醛 (HCHO)为30g/mol=310-3g=3mg。 分析图像可知,水温约 15时选择 Ca(ClO)2处理甲醛污染的水源,甲醛去除率较高, 故答案为:3;Ca(ClO)2。 10.钒(V)为过渡元素,可形成多价态化合物,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图: 已知: 离子种类 VO2+ VO2+ V3+ V2+ 颜色 黄色 蓝色 绿色 紫色 (1)全钒液流电池放电时 V2+发生氧化反应,该电池放电时总反应

13、式是_ (2)当完成储能时,正极溶液的颜色是 _ (3)质子交换膜作用是_ (4)含钒废水会造成水体污染,对含钒废水(除 VO2+外,还含 Fe3+等)进行综合处理可实现钒资源的回收利用,流程如下: 已知溶液酸碱性不同钒元素的存在形式不同: 钒的化合价 酸性 碱性 +4 价 VO2+ VO(OH)3- +5 价 VO2+ VO43- 滤液中钒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_ 滤渣在空气中由灰白色转变为红褐色, 用化学用语表示加入 NaOH后生成沉淀的反应过程_、_。 萃取、反萃取可实现钒的分离和富集,过程可简单表示为(HA 为有机萃取剂) : 萃取时必须加入适量碱,其原因是 _ 纯钒可由熔盐电解法精炼,

14、粗钒(含杂质)作_极。 【答案】 (1). V2+ +VO2+=V3+VO2+H2O (2). 黄色 (3). 阻隔氧化剂与还原剂,使氢离子通过形成电流 (4). VO(OH)3- (5). Fe2+ + 2OH-=Fe(OH)2 (6). 4Fe(OH)2+2H2O+O =4Fe(OH)3 (7). 加入碱中和硫酸,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钒的萃取率 (8). 阳极 【解析】 【分析】 (1)B 极V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V3+,A 极 V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VO2+,根据电极反应式书写总反应式; (2) 储能为充电过程, 正极和外接电源正极相连, 本身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15、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VO2+- e-+H2O= VO2+2H+; (3)质子交换膜的作用是阻隔氧化剂与还原剂,使氢离子通过形成电流; (4)由流程可知滤液为碱性且加入铁粉后 VO2+被还原为 VO(OH)3-; Fe2+ + 2OH-=Fe(OH)2、4Fe(OH)2+2H2O+O =4Fe(OH)3 。 分析平衡,加入碱中和硫酸,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钒的萃取率; 电解法精炼钒,用粗钒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详解】 (1) 因为放电时, 已知 B 极是 V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V3+, 所以 A 极会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电极反应方程式为:VO2+e-+2H+=VO2+H2O,故电

16、池放电时总反应式是 V2+ +VO2+=V3+VO2+H2O, 故答案是:V2+ +VO2+=V3+VO2+H2O; (2) 储能为充电过程, 正极和外接电源正极相连, 本身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VO2+- e-+H2O= VO2+2H+,所以当完成储能时,正极溶液的颜色是黄色; 故答案是:黄色; (3)由电池放电时总反应式 V2+ +VO2+=V3+VO2+H2O 可知,两电极的物质混合会发生反应,故质子交换膜的作用是阻隔氧化剂与还原剂,使氢离子通过形成电流; 故答案是:阻隔氧化剂与还原剂,使氢离子通过形成电流; (4) 由流程可知滤液为碱性且加入铁粉后 VO2+被还原为

17、 VO(OH)3-, 所以钒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 VO(OH)3-, 故答案是:VO(OH)3-; 加入氢氧化钠之后,由灰白色转变为红褐色,这是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反应过程为 Fe2+ + 2OH-=Fe(OH)2、4Fe(OH)2+2H2O+O =4Fe(OH)3。 故答案为:Fe2+ + 2OH-=Fe(OH)2; 4Fe(OH)2+2H2O+O =4Fe(OH)3; 分析平衡,加入碱中和硫酸,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钒的萃取率, 故答案为:加入碱中和硫酸,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钒的萃取率; 电解法精炼钒,用粗钒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故答案为:阳极。 【点睛】本题考查了流程分析判断,侧重

18、考查物质性质和实验设计的方法应用、题干信息分析判断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分离提纯、电解反应、电极产物的分析应用、工艺流程的理解。 11.某小组以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 NO2-的性质。 实验 试剂 编号及现象 滴管 试管 2mL 1%酚酞溶液 1 molL-1 NaNO2溶液 实验 I: 溶液变浅红色, 微热后红色加深 1 molL-1 NaNO2溶液 0.1 molL-1 KMnO4 溶液 实验 II:开始无明显变化,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紫色褪去 KSCN 溶液 1 molL-1 FeSO4 溶液(pH=3) 实验 III:无明显变化 1 molL-1 NaNO2溶液 1

19、molL-1 FeSO4 溶液(pH=3) 实验 IV:溶液先变黄,后迅速变为棕色,滴加 KSCN 溶液变红 资料: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1)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 I“微热后红色加深”的原因 _ (2)实验 II 证明 NO2-具有_性, 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_ (3)探究实验 IV 中的棕色溶液 为确定棕色物质是 NO 与 Fe2+,而非 Fe3+发生络合反应的产物,设计如下实验,请补齐实验方案。 实验 溶液 a 编号及现象 1 molL-1FeSO4溶液(pH=3) i溶液由_色迅速变_色 _ ii无明显变化 加热实验 IV 中的棕色溶液, 有气体逸出, 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

20、处变为红棕色, 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_。 (4)络合反应导致反应物浓度下降,干扰实验 IV 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及产物检验。小组同学设计实验 V:将 K 闭合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向左侧滴加醋酸后偏转幅度增大。 盐桥的作用是_ 电池总反应式为_ 实验结论:NO2-在一定条件下体现氧化性或还原性,氧还性强弱与溶液酸碱性等因素有关。 【答案】 (1). NO2-发生水解反应 NO2-+H2OHNO2+OH-,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 (2). 还原性 (3). N 原子最外层 5 个电子(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3 价不稳定,易失电子,体现还原

21、性 (4). 浅绿色 (5). 棕色 (6). 0.5molL1Fe2(SO4)3溶液(pH=3) (7). 棕色溶液中的Fe(NO)2+受热生成 NO 和 Fe2+,NO 被空气氧化为 NO2,加热有利于 Fe2+被氧化为 Fe3+,促进 Fe3+水解,产生 Fe(OH)3沉淀 (8). 阻碍 Fe2+与 NO 接触,避免络合反应发生 (9). Fe2+ +NO2-+2H+= Fe3+ +NO+H2O 【解析】 【分析】 (1) NaNO2为强碱弱酸盐, NO2-发生水解反应 NO2-+H2OHNO2+OH-, 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 (2)N 原子最外层 5

22、个电子,NO2-中 N 为+3 价不稳定,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 (3)若要证明棕色物质是Fe(NO)2+,而非 Fe3+发生络合反应的产物,需要作对照实验,即向 pH 均为 3,含 Fe2+和 Fe3+浓度均为 1mol/L 的 FeSO4溶液和 Fe2(SO4)3溶液中通入 NO,若通入 FeSO4溶液出现溶液由浅绿色色迅速变为棕色,而通入 Fe2(SO4)3溶液无现象,则可证明; 加热实验 IV 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加热后生成了 NO 气体;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 Fe(OH)3,据此解答; (4)由图可知,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两电极

23、分别产生 NO 和 Fe3+,U 形管中间盐桥的作用是阻碍 Fe2+与NO 接触,避免络合反应发生; 两电极反应式相加得总反应式。 【详解】 (1)NaNO2为强碱弱酸盐,NO2-发生水解反应 NO2-+H2OHNO2+OH-,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所以在 2mL1 molL-1 NaNO2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出现溶液变为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 故答案为: NO2-发生水解反应 NO2-+H2OHNO2+OH-, 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碱性增强, 溶液红色加深; (2) NaNO2溶液与KMnO4 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KMnO4 溶液的紫色褪去

24、, 即KMnO4被还原,说明 NO2-具有还原性。NO2-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N 原子最外层 5 个电子(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3价不稳定,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性;N 原子最外层 5 个电子(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3 价不稳定,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 (3)实验 IV 在 FeSO4 溶液(pH=3)中滴加 NaNO2溶液,溶液先变黄,后迅速变为棕色,滴加 KSCN 溶液变红,说明有 Fe3+生成,NO2-被还原为 NO。若要证明棕色物质是Fe(NO)2+,而非 Fe3+发生络合反应的产物,需要作对照实验, 即向 pH 均为 3, 含 Fe2+和 Fe3+浓度

25、均为 1mol/L 的 FeSO4溶液和 Fe2(SO4)3溶液中通入 NO,若通入 FeSO4溶液出现溶液由浅绿色色迅速变为棕色,而通入 Fe2(SO4)3溶液无现象,则可证明, 故答案为:浅绿色;棕色;0.5molL1Fe2(SO4)3溶液(pH=3) ; 加热实验 IV 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加热后生成了 NO 气体; 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说明生成了 Fe(OH)3, 的原因是棕色溶液中的Fe(NO)2+受热生成 NO 和 Fe2+,NO 被空气氧化为 NO2,加热有利于 Fe2+被氧化为 Fe3+,促进 Fe3+水解,产生 Fe(OH)3沉

26、淀, 故答案为: 棕色溶液中的Fe(NO)2+受热生成 NO 和 Fe2+, NO 被空气氧化为 NO2, 加热有利于 Fe2+被氧化为 Fe3+,促进 Fe3+水解,产生 Fe(OH)3沉淀; (4)由图可知,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两电极分别产生 NO 和 Fe3+,U 形管中间盐桥的作用是阻碍 Fe2+与NO 接触,避免络合反应发生, 故答案为:阻碍 Fe2+与 NO 接触,避免络合反应发生; 该原电池负极反应为: Fe2+-e-= Fe3+, 正极反应为 NO2-+e-+2H+=NO+H2O, 所以电池总反应式为 Fe2+ +NO2-+2H+= Fe3+ +NO+H2O, 故答案为:Fe2+ +NO2-+2H+= Fe3+ +NO+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化学高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