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8695 上传时间:2022-03-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福建省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福建省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年福建省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年福建省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年福建省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年年福建省福建省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本卷共 21 小题 总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020 分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0 分) 远方是脚的方向:王维远赴边地看到了“大漠孤烟直, ”的雄浑奇景;岑参征战塞外见到了“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美景;王湾在北固山下遇到了“ ,风正一帆悬”的美好景象;苏轼在黄州欣赏到了“ , ,盖竹柏影也”的如水月色。 故园是心的归宿:辛弃疾笔下有“ ?满眼风光北固楼” ;范仲淹词中有“ ,燕然未勒归无计” ; 木兰诗 中, 木兰辞官不就, 眷恋家园生

2、活的诗句是: ,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0 分)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世zh 目。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到迎客松绽放鸟巢,从敞开“中国门”“中国窗”到主火炬“微火”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瞬 间,中国与世界同行、传统与现代激荡、科技与文化融合,开幕式 甲 的创意、直抵人心的情怀、胸怀天下的格局,跨越国界、传遍世界,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开幕当天 乙 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时间的巧合象征着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冰雪奇缘。 丙 。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孩子们身着虎头图案、脚穿虎头鞋,与虎年春节相呼应“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入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既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表达,

3、更用中国元素刷新了奥林匹克的审美,向全世界展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1)根据拼音为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 (2 分) _(A. 瞩 B. 嘱) _(A. sn B. shn )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 (2 分) 甲_(A.与众不同 B. 匠心独运) 乙_(A. 恰逢 B.适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3 分)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开幕式倒计时表演在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 冰立方渐渐碎裂、幻化为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 从第一秒钟起就有

4、中国文化的意蕴 用“破冰”寓意打破隔阂、互相走近 A. B. C. D. 二、阅读(二、阅读(7070 分)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34 题。 (6 分) 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从听觉、视觉写边地秋夜,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B颔联点明时令, “月是故乡明” ,融入自己内心的感情,主要表现了故乡的美好。 C尾联表达了亲人间书信不通、音信全无的现状,进一步抒发忧虑悲怆之情。 D秋夜、明月本是美好的,

5、但良辰美景却笼罩在悲凉的气氛之中,令人感慨。 4.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16 分)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为太后上寿。范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释】极言:非常激进的进言。奉亲:侍奉母亲。不报:不予

6、答复。徙:降职。天戒:天示惩戒。侈土木:大兴土木。蠲除:清除。 5.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3 分) (1)寻通判河中府 寻: (2)市材木陕西 市: (3)宜罢修寺观 宜: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B.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C.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D.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3 分) (2)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3 分) 8仁宗为什么认为范仲淹是忠诚的?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7、。(4 分) 【链接材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3 题, (20 分) 草根募捐晚会草根募捐晚会 胡 玲 老李突患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 老李的病情牵动着老街人的心。 老街,城之一隔,多是出租房,租住者皆为外来务工者,平素大家多有交集。老李五十来岁,在老街的外来工子弟校教体育,他热心善良,喜爱游泳,水性尤佳。老街边上是东江河。在老李的召集下,组建了水上义务救援队。平日里,救援队轮流在江边巡逻,劝导玩水者,救援了数十名溺水者,深受老街人敬佩。 老李家境普通,不堪承受巨额手术费,加上病痛难忍,他决定放弃治疗。老

8、街人自发组织捐款,无奈大多数人收入不高,只筹得五万多元,仍旧是杯水车薪。 晚上,老街古榕树下,一群人围坐着,又说起了老李。翻着手机新闻的出租车司机小陈突然抬头,说:“要不,咱们也像新闻里一样,搞个募捐晚会,为老李筹集医药钱。” “主意倒是好,可搞晚会要有舞台、音响设备,还要排练文艺节目,我们这些土包子,怎么弄得了?”卖豆腐的老王一声叹息。“无论怎样,咱们一定要想办法救老李。”清洁工陈老太说。 三天后,老街人又在榕树下聚集。我昨天去文化馆收破烂,把老李的情况跟他们说了说,他们愿意无偿借给我们音响设备,收破烂的老陈说;舞台设计可以交给我孙子,他学设计的,设计舞台背景应该没多大问题,卖莱的丁奶妈说;

9、我表演一个街舞,念书时我可是被街舞团成员,酒店服务生小胡说 大家都热切地建言献策,只有卖包子的方姨沉默着不插嘴,半响,她深吸一口气,有点犹豫地说:“我唱首歌吧!” “方姨,你会唱歌?平时没见你出过声儿啊?”大家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方姨凝神想了片刻,小声说:“我我还是唱吧,我也要为晚会出份力,草根晚会嘛,观众不会在意我唱得好坏的。我最后唱,估计那会儿现众走得差不多了,影响不了晚会的。” 一周后,“救助好人,传递爱心”草根募捐晓会在文化广场拉开了序幕。老街人把老李也搀扶到了晚会现场。老李虚弱地坐在观众席中,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下一把骨架,看着就让人心疼。舞台简陋,节目也不是很专业,但依然引来观众无数,

10、人们通过晚会了解到老李的爱心事迹,纷纷慷慨解囊。 晚会临近尾声,观众渐渐散去,这时只见方姨身穿洁白演出礼服,神采类奕地走上舞台。音乐响起,方姨亮嗓,蓦地,观众们呆了。她的声音清亮高亢,饱含深情宛如天籁。正散去的观众,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人们沉醉在方姨的歌声里。 “天啊,这完全是专业歌手的水平,方姨真是深藏不露啊!”老街人连连惊叹。 哎,这声音听着好耳熟啊!很像当年文工团的歌手安妮。对,她是安妮,我想起来了。20 年前,安妮可是小有名气,后来不知怎么销声匿迹了台下有不少人高声议论着。 方姨唱毕,台下掌声雷动,她眼种闪光,娓娓道来:“大家说得没错,我就是曾经的歌手安妮,当年文工团改制后我下岗了,

11、我去酒吧唱歌,去农村跑商演,做婚庆歌手。后来,有人说我老了,唱法过时了,生活一落千丈,那时,我又生了一场大病,身材变形。为了生存,我只能改行,隐姓理名,来到老街,开了间包子铺。老街人不知道我是谁,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老李,救起了我落水的儿子,他是个好人,希望好人有好报。” 方姨接着说:“其实,我已经 20 多年没唱歌了,为了这次登台,我偷偷练声我说这些, 只想告诉台下的老李,我都能重新站上舞台,重新唱歌,你也可以从病床上站起来。”好!好!台下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草根募捐晚会结束了,余热未了,引发各大埃体竞相报道,引起全城人的关注。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

12、一项是(3 分) A本文的情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可概括为:老李患病,牵动人心草根献策,筹划晚会举行晚会,方姨演唱媒体报道,引起关注。 B“老李的病情牵动着老街人的心”,不仅表现了老李的病情十分严重,更表现了老街人们对老李的关心。 C为了促成募捐晚会,老街人纷纷建言献策并付出行动。 D结尾说“余热未了”,“余热”是指人们对歌手安妮的关注度。 10.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方姨的形象。(4 分) 11.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5 分)。 (1)老李突患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赏析加点词语)(2 分) (2)正散去的观众,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人们沉醉在方姨的歌声里。(赏析句子)(3 分)

13、 1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极为巧妙,试结合第段进行分析。(4 分) 13.有人给文章添加了一个结尾:“半月后,老李的手术在中心医院进行”与选文相比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说出你的理由。(4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12 分) 读书要懂得读书要懂得“取取”和和“舍舍” 易中天 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读书也一样。读书当然不等于娶妻嫁人,非得“从一而终”,一辈子厮守不可。换一种书或一类书来读,也不像离婚改行那么困难。但这决不等于说读什么书是无所谓的。书的意义,有时比配偶还重要。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

14、,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 即便书不等于偶,至少也近于友吧?读什么书,也就是交什么人。古人云:“不知其人而视其友”。依我看,也无妨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如果书架上多为有思想有品位有分量的著作,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相反,书架上都是没思想、没分量的书,不是说他人品一定不好,至少其品位就很可疑。 人总是愿意有些品位的。提高修养和品位,也是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如果读来读去,品位没提高,反倒弄得俗气了,岂非南其辕而北其辙? 这就要有所选择。选择也不易。谁来选,怎么选,都是问题。 那么,自己来选又如何?也很困难。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读过书的,他怎么知道该挑哪类书、哪

15、种书、哪本书?要想学会选择,而且选得不离请,除非他读过很多。 其实答案也就在这里: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树木后面是森林。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 书读得多了,就有了选择。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呆得太久也会腻味的”。其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

16、“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 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这就要博览群书。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更是品种的“杂”。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哪怕这些书确实品位高雅) 。它虽然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的褊狭。 倘若无此可能, 恐怕也只好挑那公认的经典名著来读。读经典名著,虽然没准会读成个“书呆子”,却肯定不会读成个“二皮脸”。此外,年轻人多读点古书,老年人多读点新书,也是办法之一。青年思想活跃,读点古书,并无碍其创新,反倒能增其厚重。老年最忌僵化,多读些新书,就能

17、保证“生命之树常青”。 或许有人要问,如果我读了一辈子书,觉得读什么都好,并没有什么“最”喜欢或“最”合适的,又将如之何呢?当真这样,我就要说,你作了最好的选择。你想,一个人,一生中时时有爱情,处处有朋友,岂非幸福?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3 分) A. 作者认为书能够反映人的品位,一个经常阅读没思想、没分量的书的人品位就很可疑。 B. 很多人之所以主动读书,最重要的目的和动机是希望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品位。 C. 最初读书时,要学会对书目有所选择,这样书读得多了,就会有一定的判断力和鉴赏力。 D.年轻人思想活跃,常常阅读古书籍,虽然能增其厚重,但是会妨碍其创新

18、思维的培养。 15. 第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6. 请联系文章内容,分析“读书”与“选书”之间的关系。 (6 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719 题。 (10 分) 材料一: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 7 至 18 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 个男生就有 12 个超重、5 个肥胖,100 个女生就有 7 个超重、 3 个肥胖; 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 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人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

19、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人量。 要增强运动。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材料二: 材料三: 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 2 岁至 6 岁儿童应保

20、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 至 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 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 60 分钟的充足运动。 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人,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人,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重视学生一日三餐 据北京市

21、 2015 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有待改善和加强。 17.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 7 至 18 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 个男生不论是超重还是肥胖人数都比女生多。 B注意均衡膳食的摄人,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人,多吃蔬菜,增强运动,能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C “6 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 60 分钟的充足运动” ,用“60 分钟”具体说明儿童每天运动应达到的最低运动量。 D资料显示,北京市

22、中小学生仍存在结构不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等健康问题。 18.请在材料一中找到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 1 和图 2 所表达的信息。 (3 分) 19.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的理由。 (4 分) (六)名著阅读。 (6 分) 20.学校开展“品读名著,滋养心灵”阅读成果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要求 阅读成果 任务一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常用“三”字来叙述故事,使情节曲折生动。知经典情节 丰文学常识 如水浒传中有“宋江三败高太尉” “_ _”等故事,西游记中有“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_ _”等故事。 任务二 会阅读方法 增阅读实效 周进

23、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阅读 儒林外史 , 要学会赏析其讽刺艺术。 请以上面选段为例,简要分析这部作品的讽刺笔法。 三、写作(三、写作(60 分)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60 分) 人最困难的事情乃是认识自己。(古希腊)泰利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该“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美)莫尔兹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

24、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 字。 2022 年年福建省福建省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020 分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0 分) 远方是脚的方向:王维远赴边地看到了“大漠孤烟直, ”的雄浑奇景;岑参征战塞外见到了“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美景;王湾在北固山下遇到了“ ,风正一帆悬”的美好景象;苏轼在黄州欣赏到了“ , ,盖竹柏影也”的如水月色。 故园是心的归宿:辛弃疾笔下有“ ?满眼风光北固楼” ;范仲淹词中有“ ,燕

25、然未勒归无计” ; 木兰诗 中, 木兰辞官不就, 眷恋家园生活的诗句是: , , 。 1.长河落日圆 忽如一夜春风来 潮平两岸阔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何处望神州 浊酒一杯家万里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每空 1分,共 10 分,出现错字或别字,该空不得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诗句的默写识记和默写能力。题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理解性默写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才能回答。长河落日圆的圆不要写成园 。庭下如积水空明中的庭 ,不要写成厅 。水中藻、荇交横中的荇 ,不要写成行 。何处望神州中的望 ,不要写成忘

26、 。结合木兰诗中的木兰辞官不就,眷恋家园生活可知应是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其中的尚 ,不要写成上 、 驰不要写成弛 、 还不要写成返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0 分)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世zh 目。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到迎客松绽放鸟巢,从敞开“中国门”“中国窗”到主火炬“微火”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瞬 间,中国与世界同行、传统与现代激荡、科技与文化融合,开幕式 甲 的创意、直抵人心的情怀、胸怀天下的格局,跨越国界、传遍世界,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开幕当天 乙 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时间的巧合象征着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冰雪奇缘。 丙 。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孩子们身

27、着虎头图案、脚穿虎头鞋,与虎年春节相呼应“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入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既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表达,更用中国元素刷新了奥林匹克的审美,向全世界展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1)根据拼音为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 (2 分) _(A. 瞩 B. 嘱) _(A. sn B. shn ) (1) A B 【解析】本小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识。项, zh 目的zh应写瞩 ,是注视的意思。而嘱意思是嘱咐,告诉对方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项, 瞬间的瞬 ,应读成shn 。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 (

28、2 分) 甲_(A.与众不同 B. 匠心独运) 乙_(A. 恰逢 B.适逢) (2)甲 B 乙 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与众不同:表示与其他人不一样。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所以这里应填匠心独运 。 恰逢意思是好碰上那个时机。 适逢指恰好遇到。所以应填恰逢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3 分) (3) 【示例】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孩子们身着虎头图案服饰、脚穿虎头鞋,与虎年春节相呼应踏上遥远的红色星球,彰显了中国航天人执着勇毅的探索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画线句存在缺少宾语的问题,应是身着服饰 ,所以在虎头图案之后

29、加服饰 。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开幕式倒计时表演在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 冰立方渐渐碎裂、幻化为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 从第一秒钟起就有中国文化的意蕴 用“破冰”寓意打破隔阂、互相走近 A. B. C. D. (4)A 【解析】本题考查排列句子顺序,也就是考查对句子内部关系的理解能力。要根据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首先根据句中关键词倒计时表演 ,句中第一秒钟应紧承其后,由句中冰立方渐渐碎裂、幻化为 ,可知应在的前面。所以答案为 A。 二、阅读(二、阅读(7070 分)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34 题。 (6 分) 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 杜甫

30、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从听觉、视觉写边地秋夜,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B颔联点明时令, “月是故乡明” ,融入自己内心的感情,主要表现了故乡的美好。 C尾联表达了亲人间书信不通、音信全无的现状,进一步抒发忧虑悲怆之情。 D秋夜、明月本是美好的,但良辰美景却笼罩在悲凉的气氛之中,令人感慨。 3. B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颔联说月是故乡明并不是主要表现故乡的美好 ,而是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 B 错。 4.诗颈联运用了

31、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分) 4.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有弟和无家的对比表现了骨肉分离、兄弟失散的悲哀,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和无限的人生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的思想情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从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可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通过有弟和无家的对比表现了骨肉分离、兄弟失散的悲哀,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和无限的人生感慨。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16 分)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为太后上寿。范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

32、府,徙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释】极言:非常激进的进言。奉亲:侍奉母亲。不报:不予答复。徙:降职。天戒:天示惩戒。侈土木:大兴土木。蠲除:清除。 5.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3 分) (1)寻通判河中府 寻: (2)市材木陕西 市: (3)宜罢修寺观 宜: 5(1)不久 (2)买,购买 (3)应该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1) 寻通判河中府的意思是不久(范仲淹)就被调到河中府担任通判;也可联系

33、到课内所学过的寻病终的寻是不久的意思。 (2) 市材木陕西的意思是在陕西收购木材, 可知市是买,购买的意思。 (3) 宜罢修寺观的意思是应当停止修建寺院宫观。也可联系到课内宜付有司论其行赏的宜 ,可知是应该的意思。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B.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C.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D.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6C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常见文言句读的能力。这句话的翻译是现在又大兴土木,破坏百姓产业,这不是用来顺应民心、迎合天意的做法。即可得知断句正确的为 C。 7.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3 分) (2)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3 分) 7 (1)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能成为后世效法的对象。 (2)当时朝廷正在修建太一宫和洪福院,官方在陕西收购木材。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句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 (1)句中注意抓住重点词语的解释: 南面向着南面; 朝朝拜; 法效法。 (2)句中注意抓住重点词语的解释: 方正在; 市购买。 8仁宗为什么认为范仲淹是忠诚的?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4 分) 【链接材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35、8.仁宗之所以觉得范仲淹忠诚,一则因为他忧其君 ,二则因为他忧其民 。 忧其君表现在天子不顾礼法,率领百官为太后祝寿,范仲淹认为不能开创这个先例。 忧其民表现在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文中写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为太后上寿。范仲淹极言之,且曰: 不可为后世法 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根据链接材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加以分析综合,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受理朝政,天子率领百官为太后祝贺长寿。范仲淹非常激进地进言这件事,而且

36、说: 在内宫侍奉母亲,自有家人之礼,但是和百官站在一起,向着南面朝拜太后,不能成为后世效法的对象。 并且上疏请求太后归还朝政大权, 但没有得到答复。 不久范仲淹就被调到河中府担任通判,后又降职到陈州担任通判。当时朝廷正在修建太一宫和洪福院,官方在陕西收购木材。范仲淹上言: 昭应宫、寿宁宫毁坏,不久前天示惩戒。现在又大兴土木,破坏百姓产业,这不是用来顺应民心、迎合天意的做法。应当停止修建寺院宫观,削减常年收购木材的数量,以清除百姓长期以来承受的负担。 这些建议虽然没有被采纳,但仁宗认为他是忠诚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3 题, (20 分) 草根募捐晚会草根募捐晚会 胡 玲 老李突患

37、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 老李的病情牵动着老街人的心。 老街,城之一隔,多是出租房,租住者皆为外来务工者,平素大家多有交集。老李五十来岁,在老街的外来工子弟校教体育,他热心善良,喜爱游泳,水性尤佳。老街边上是东江河。在老李的召集下,组建了水上义务救援队。平日里,救援队轮流在江边巡逻,劝导玩水者,救援了数十名溺水者,深受老街人敬佩。 老李家境普通,不堪承受巨额手术费,加上病痛难忍,他决定放弃治疗。老街人自发组织捐款,无奈大多数人收入不高,只筹得五万多元,仍旧是杯水车薪。 晚上,老街古榕树下,一群人围坐着,又说起了老李。翻着手机新闻的出租车司机小陈突然抬头,说:“要不,咱们也像新闻里一样,搞个募捐

38、晚会,为老李筹集医药钱。” “主意倒是好,可搞晚会要有舞台、音响设备,还要排练文艺节目,我们这些土包子,怎么弄得了?”卖豆腐的老王一声叹息。“无论怎样,咱们一定要想办法救老李。”清洁工陈老太说。 三天后,老街人又在榕树下聚集。我昨天去文化馆收破烂,把老李的情况跟他们说了说,他们愿意无偿借给我们音响设备,收破烂的老陈说;舞台设计可以交给我孙子,他学设计的,设计舞台背景应该没多大问题,卖莱的丁奶妈说;我表演一个街舞,念书时我可是被街舞团成员,酒店服务生小胡说 大家都热切地建言献策,只有卖包子的方姨沉默着不插嘴,半响,她深吸一口气,有点犹豫地说:“我唱首歌吧!” “方姨,你会唱歌?平时没见你出过声儿

39、啊?”大家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方姨凝神想了片刻,小声说:“我我还是唱吧,我也要为晚会出份力,草根晚会嘛,观众不会在意我唱得好坏的。我最后唱,估计那会儿现众走得差不多了,影响不了晚会的。” 一周后,“救助好人,传递爱心”草根募捐晓会在文化广场拉开了序幕。老街人把老李也搀扶到了晚会现场。老李虚弱地坐在观众席中,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下一把骨架,看着就让人心疼。舞台简陋,节目也不是很专业,但依然引来观众无数,人们通过晚会了解到老李的爱心事迹,纷纷慷慨解囊。 晚会临近尾声,观众渐渐散去,这时只见方姨身穿洁白演出礼服,神采类奕地走上舞台。音乐响起,方姨亮嗓,蓦地,观众们呆了。她的声音清亮高亢,饱含深情宛如天籁

40、。正散去的观众,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人们沉醉在方姨的歌声里。 “天啊,这完全是专业歌手的水平,方姨真是深藏不露啊!”老街人连连惊叹。 哎,这声音听着好耳熟啊!很像当年文工团的歌手安妮。对,她是安妮,我想起来了。20 年前,安妮可是小有名气,后来不知怎么销声匿迹了台下有不少人高声议论着。 方姨唱毕,台下掌声雷动,她眼种闪光,娓娓道来:“大家说得没错,我就是曾经的歌手安妮,当年文工团改制后我下岗了,我去酒吧唱歌,去农村跑商演,做婚庆歌手。后来,有人说我老了,唱法过时了,生活一落千丈,那时,我又生了一场大病,身材变形。为了生存,我只能改行,隐姓理名,来到老街,开了间包子铺。老街人不知道我是谁,他们

41、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老李,救起了我落水的儿子,他是个好人,希望好人有好报。” 方姨接着说:“其实,我已经 20 多年没唱歌了,为了这次登台,我偷偷练声我说这些, 只想告诉台下的老李,我都能重新站上舞台,重新唱歌,你也可以从病床上站起来。”好!好!台下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草根募捐晚会结束了,余热未了,引发各大埃体竞相报道,引起全城人的关注。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的情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可概括为:老李患病,牵动人心草根献策,筹划晚会举行晚会,方姨演唱媒体报道,引起关注。 B“老李的病情牵动着老街人的心”,不仅表现了老李的病情十分严重

42、,更表现了老街人们对老李的关心。 C为了促成募捐晚会,老街人纷纷建言献策并付出行动。 D结尾说“余热未了”,“余热”是指人们对歌手安妮的关注度。 9.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 项余热是指扩大宣传老李的动人事迹,人们继续为老李募捐,而不是指人们对歌手安妮的关注度。故选 D。 10.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方姨的形象。(4 分) 10知恩图报:登台唱歌,感谢并鼓励老李,也感谢老街人对她的帮助;性格坚强:勇敢面对下岗失业、病痛等打击,改行开包子铺;唱功专业:歌声清亮高亢,宛如天籁。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必须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于方姨的相

43、关描写进行分析概述,结合句子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老李,救起了我落水的儿子,他是个好人,希望好人有好报可见方姨的知恩图报,结合句子我下岗了,我去酒吧唱歌,去农村跑商演,做婚庆歌手 为了生存,我只能改行,隐姓埋名,来到老街,开了间包子铺可见方姨的勇敢坚强,结合句子她的声音清亮高亢,饱含深情,宛如天籁可见方姨唱功专业。 11.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5 分)。 (1)老李突患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赏析加点词语)(2 分) (2)正散去的观众,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人们沉醉在方姨的歌声里。(赏析句子)(3 分) 11(1)形象生动地写出老李患病的消息带给老街人的震撼之大、影响之广。 (2

44、)侧面描写,通过人们的反应,侧面烘托出方姨的歌声动听,演唱精彩。 【解析】 (1)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本题,先解释炸开的本义,意思是物体突然破裂开来并发出声响,然后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语境义,这里是指老李患病懂得消息突然传开,令人震惊;最后分析这个词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成老李患病的消息在老街引起的震撼和影响十分大。 (2)题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细读句子,这一句话中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 沉醉等词句写人们听到方姨懂得歌声后的反应,对方姨的演唱而言属于侧面描写,烘托出方姨唱功专业、歌声的动听、演唱的精彩。 1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极为巧妙,试结合第段进行分析。(4 分) 12.提示:

45、可从悬念、铺垫和反转中任选一方面作答。 示例一:悬念:前文写方姨的犹豫和艰难抉择,给读者留下疑惑,后文写方姨自述经历,揭示谜底,吸引读者,引人人胜。 示例二:铺垫:前文写老街人对方姨唱歌的怀疑,以及对方姨上台前晚会情形的叙述,都是为方姨出场做铺垫,这样能更好地塑造方姨的形象。 示例三:反转(或:突转):前文写老街人对方姨唱歌的疑惑,后文写观众沉醉于方姨的精彩演唱中,与前文形成强烈的反转,使情节跌宕起伏。 【解析】此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分析。首先要了解文章在情节安排上常见的手法及特点,比如悬念、欲扬先抑、烘托、照应、铺垫等。然后联系文章看是否运用了这些手法。很现在在段主要写筹划晚会时,方姨决定唱歌一

46、首,引起大家的怀疑,募捐晚会上方姨专业的献唱,暴露了身份,方姨用自己的经历激励老李要坚强,从全文看,方姨犹豫过后决定唱歌一首是设置了悬念,可以从这一点来分析。同时老街人的怀疑是为后文方姨的精彩演唱作铺垫,同时老街人的怀疑与方姨的精彩演唱形成情节反转,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塑造方姨的形象,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也可以从这些角度来分析。 13.有人给文章添加了一个结尾:“半月后,老李的手术在中心医院进行”与选文相比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说出你的理由。(4 分) 13选文结尾更好。理由: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或:加后的结尾更好。理由: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内容上,结果圆满,符合读者的

47、心理期待。)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结尾的理解。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觉得哪个结尾好。如果选择原文结尾,可以抓住没有做更多的交代,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具有余味无穷的表达效果来写;如果认为添加的结尾更好,可以从其符合读者的心理预期,给人圆满的感觉,同时也呼应了开头的老李突患重病,使文章结构严谨角度来写。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12 分) 读书要懂得读书要懂得“取取”和和“舍舍” 易中天 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读书也一样。读书当然不等于娶妻嫁人,非得“从一而终”,一辈子厮守不可。换一种书或一类书来读,也不像离婚改行那么困难。但这决不等于说读什么书是无

48、所谓的。书的意义,有时比配偶还重要。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 即便书不等于偶,至少也近于友吧?读什么书,也就是交什么人。古人云:“不知其人而视其友”。依我看,也无妨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如果书架上多为有思想有品位有分量的著作,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相反,书架上都是没思想、没分量的书,不是说他人品一定不好,至少其品位就很可疑。 人总是愿意有些品位的。提高修养和品位,也是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如果读来读去,品位没提高,反倒弄得俗气了,岂非南其辕而北其辙? 这就要有所选择。选择也

49、不易。谁来选,怎么选,都是问题。 那么,自己来选又如何?也很困难。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读过书的,他怎么知道该挑哪类书、哪种书、哪本书?要想学会选择,而且选得不离请,除非他读过很多。 其实答案也就在这里: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树木后面是森林。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 书读得多了,就有了选择。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呆得太

50、久也会腻味的”。其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 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这就要博览群书。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更是品种的“杂”。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哪怕这些书确实品位高雅) 。它虽然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的褊狭。 倘若无此可能, 恐怕也只好挑那公认的经典名著来读。读经典名著,虽然没准会读成个“书呆子”,却肯定不会读成个“二皮脸”。此外,年轻人多读点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