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高中2022届高考第一次模拟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8226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5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内江市高中2022届高考第一次模拟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内江市高中2022届高考第一次模拟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内江市高中2022届高考第一次模拟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内江市高中2022届高考第一次模拟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内江市高中2022届高考第一次模拟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江市高中内江市高中 20222022 届届高考高考第一次模拟第一次模拟地理地理试题试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一、选择题,本卷共 3535 个小题个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4 4 分分, ,共共 140140 分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 40 年卫星资料显示,随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大气中云量无明显变化,但中纬度云量增加,并移向两极。图示意云的辐射效应(箭头粗细表示热量的多少) 。据此完成问题。 1. 从云的辐射效应看,会使气候变暖的是( ) A. 云成分改变 B. 云面积增大 C. 云高度升高 D. 云厚

2、度减小 2. 中纬度云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低纬信风减弱 B. 赤道低压减弱 C. 副极地低压减弱 D. 中纬西风增强 【答案】1. C 2. D 【1 题详解】 从云的辐射效应 (箭头粗细表示热量的多少) 示意图可知, 云的辐射效应主要取决于云的高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空云比低空云的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 ,会使气候变暖,故选 C。 【2 题详解】 中纬度云量增加说明, 说明中纬度降水增加, 中纬度主要受西风控制, 西风增强, 降水会增多,D 对,故选 D。 冰川是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后沿地表缓慢

3、运动的冰体,其运动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山岳冰川分布在中、低纬度高山雪线以上相对低洼的地区,天山、昆仑山、阿尔卑斯山等都有现代山岳冰川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天山相比,大、小兴安岭无现代山岳冰川的主要原因是( ) A. 年降雪量少 B. 夏温高于 0 C. 少洼地区域 D. 纬度位置高 4. 我国天山的雪线较同纬度的阿尔卑斯山高,是因为( ) A. 植被稀少 B. 气温较高 C. 山高坡陡 D. 降雪较少 5. 冰川运动对地貌影响最大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3. B 4. D 5. B 【3 题详解】山岳冰川是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

4、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我国大、小兴安岭海拔较低,夏季气温高于 0,无冰川分布,B 正确;大、小兴安岭年降雪量较大,A 错误;大、小兴安岭地势起伏较大,洼地较多,C 错误;纬度位置高,气温低,有利于冰川的形成,D 错误。所以选 B。 【4 题详解】阿尔卑斯山南麓为地中海气候、北麓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雪线较低;天山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雪线较高,D 正确。植被对于雪线高低没有影响,A 错误;两地纬度位置接近,气温接近,B 错误;两山都是高大山地,都山高坡陡,C 错误。所以选 D。 【5 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其运动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可知, 温度越高, 冰川运动越强烈, 夏季气温最高

5、,冰川运动最强烈,B 正确;春季、秋季、冬季气温较夏季低,冰川运动较弱,ACD 错误。所以选 B。 柴达木盆地东缘的地质历史早期, 向南流入乌兰盆地的河流开始广泛发育, 地表水流向东部共和盆地,之后共和盆地汇水区域缩小。中新世晚期,牦牛山南部的查查盆地形成并整体抬升。下图示意柴达木盆地东缘地形、地质构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区域山脉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岩浆活动 B. 变质作用 C. 地壳运动 D. 冰川作用 7. 柯柯盐湖属于( ) A. 构造湖 B. 堰塞湖 C. 牛轭湖 D. 火口湖 8. 共和盆地汇水区域缩小,是由于( ) A. 宗务隆山形成 B. 牦牛山隆起 C.

6、 查查盆地拾升 D. 鄂拉山抬升 【答案】6. C 7. A 8. D 【6 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中新世晚期, 牦牛山南部的查查盆地形成并整体抬升。 ”以及图示断裂带, 可知,图示区域上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运动,C 正确;岩浆活动不会形成断裂带,A 错误;变质作用不会形成山地,B 错误;冰川作用不会导致地壳抬升,D 错误。所以选 C。 【7 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柯柯盐湖位于几个断裂带之间,为构造湖,A 正确;图示没有河流分布,无法形成堰塞湖、牛轭湖,BC 错误;该湖泊不是位于火山口,不是火山口湖,D 错误。所以选 A。 【8 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地表水流向东部共和盆地”可知,鄂

7、拉山抬升会导致乌兰盆地汇入共和盆地的地表径流被切断,共和盆地汇水面积缩小,D 正确;宗务隆山形成、牦牛山隆起、查查盆地拾升都不会导致共和盆地汇水区域缩小,ABC 错误。所以选 D。 塔里木河沿岸生长着高大乔木胡杨林,其种籽随风飘落、快速发芽,幼苗扎根于无水流的淤泥表土而生长。胡杨林随河曲的发展、变迁而发育演替。据此完成问题。 9. 胡杨树种籽发芽、幼苗生长最适宜在( ) A. 高处台地上 B. 低处阶地上 C. 河漫滩地上 D. 河边浅水区 10. 塔里木河沿岸胡杨树幼苗成活的最佳时期是( ) A. 两次洪峰之间 B. 最后一次洪峰后 C. 每次洪峰后 D. 第一次洪峰过后 11. 远离河道的

8、胡杨树易枯萎死亡,其原因是( ) A. 根部缺水,盐分加重 B. 降水减少,蒸腾加剧 C. 河水减少,缺水灌溉 D. 缺少种籽,无法下种 【答案】9. C 10. B 11. A 【9 题详解】根据材料“幼苗扎根于无水流的淤泥表土而生长”、“胡杨林随河曲的发展、变迁而发育”说明胡杨树种籽发芽、幼苗生长地需要排水条件好的细沙土,河边浅水区水多,D 错;高处台地、低处阶地位于谷坡,谷坡缺水,胡杨树种籽难以发芽,幼苗难以存活,A、B 错;谷底河曲型的河漫滩多细沙,土壤肥沃,水分条件适宜,是胡杨树种籽发芽、幼苗生长最适宜地,C 对。故选 C。 【10 题详解】土壤具有一定的湿度才能保证胡杨树种籽发芽,

9、根据“幼苗扎根于无水流的淤泥表土而生长”可知最后一次洪峰过后,土壤由湿变干,促使胡杨树种籽发芽和幼苗适旱结构不断发育,这样最后一次洪峰后是胡杨树幼苗成活的最佳时期,B 对。故选 B。 【11 题详解】胡杨树生长的水分主要靠潜水或河流泛滥水,如果远离河道,地下水位就会过低,且荒漠地区地下水位过低时,含盐分就会增加,过低的水位,过高的盐分,使胡杨树易枯萎死亡,A 对。塔里木河水量小,河道的远近对降水影响甚微,B 错;胡杨树远离河道,不会导致河水减少、河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C 错;远离河道,不会导致胡杨树缺少种籽,D 错。故选 A。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

10、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市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经济发达。2020 年,常住人口数量达 2189.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916.6 万人。 多年来,北部山麓地区建了多座水库。 图为北京市及周边区域等高线 (单位:米) 地形图。 (1)描述北京市的地形特征。 (2)分析山地对北京市平原地区气候的有利影响。 (3)分析北部山麓地带修建水库的有利自然条件。 (4)说明北部山麓地带修建水库的必要性。 【答案】 (1)西部、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中.南部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起伏较大。 (2)阻挡(削弱)西北风(冬季风)的影响(或

11、冬季风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使冬季气温偏高;削弱冬春季沙尘(暴)的危害;夏季风迎风坡,带来降水,提供水资源。 (3)河流出山口有低洼区域(盆地和谷地);山区降水量大,河水径流量大;上游山区河流来水污染小(上游河流来水水质好) 。 (4)温带季风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较少;径流量小,人均径流量少;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缓解下游平原地区旱涝灾害。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示意黄河部分河段,该河段河岸沙质松软,河床沙厚,河道宽、浅,昭君坟站的下游河道变窄。研究发现,河水输沙率(吨/秒)受水温(C)影响大。图示意在流量不变时河水输沙率与水温的关系

12、。 (1)指出河床沙来源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带来沙源最多的季节。 (2)分析图示黄河河段河道宽浅原因。 (3)描述该河段输沙率与水温的关系,并说出输沙的最佳时段。 (4)分析图示河段流冰(冰凌)易阻塞河道的原因。 【答案】 (1)风力作用,最强季节为春(秋)季;流水作用,最强季节为夏季。 (2)该河段落差小,水流速度慢,泥沙沉积,河道变浅;该河段河岸沙质松软,易被侧蚀,河道变宽。 (3)该河段河道输沙率与水温呈负相关;输沙的最佳时段为解冻初期(低温期或 07) 。 (4)巴彦高勒站的上游河段先融冰,冰水混合,加速向下游流动;该河段落差小,流速慢;昭君坟站下游河道变窄,冰凌易堵塞,排凌不畅。 14.

13、 地理一选修 3:旅游地理 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镇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镇的居民仍留在镇内生活。隶属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洛带古镇,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旧时期的建筑格局和客家文化,居民生活在镇中。 分析居民生活在镇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答案】保留古镇的原生活状态,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尊重原有的传统,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持古镇的生命力;激发居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古镇的热情,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注意的环境问题: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垃圾分类处理。 15. 地理一选修 6:环境保护 依据林区自然环境特点和林木

14、状况进行间伐,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20 世纪 90 年代,甘肃省南部某林区对部分区域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而后继续封山育林。2011 年研究人员在该林区选择自然环境相近的 4个样地进行调查。表为部分调查结果。 样地 幼苗密度/株hm-2 乔木蓄积量/m3-hm-2 无间伐区 1500 3935 轻度间伐区 1900 2721 中度间伐区 2300 2066 重度间伐区 5700 1983 指出间伐强度与幼苗密度、乔木蓄积量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答案】关系:随间伐强度增强(大) ,乔木蓄积量减少,幼苗密度增大。原因:间伐强度增强,乔木减少,裸地面积越大;幼苗生存空间增大;幼苗获得更多的光热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地理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