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学科 科学 课题 地表流水的力量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六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 12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 知道流水等自然力量对地表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了解常见的地表形态(山地、盆地、高原、丘陵、平原等),能描述它们的特点。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能通过设计模拟实验,进行合理推测,依据实验现象,判断水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会对地表形态产出的影响。 科学态度:科学态度: 乐于了解家乡的地表形态,并与
2、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地表形态变化与自然、人类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设计、观察模拟实验的现象,理解降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设计、观察模拟实验的现象,理解河流对地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单元一、单元 介绍介绍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开启第二单元的科学学习。 1.1.引入引入 每当我们跟着父母回家乡时, 或者全家一起旅行去游览祖国的大好山河时, 你是否见过这些自然景观?它们代表着什么样的地形呢?(出示图片)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 1:老师,我知道第一
3、幅图中的地形是平原,因为地面比较宽阔和平坦。 学生 2:我认为第二幅图中展现的是高原,我旅游时见过。 学生 3:我看到第三幅图中的地形中间有明显的凹陷,像盆底一样,好像是叫盆地吧?第四幅图中我看到连绵不断的山,和陡峭的山坡。 提问: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第四幅图中的地形叫做山地。有同学知道第五幅图代表的是什么地形吗? 学生 4:老师,我到山东旅游的时候,看到过类似的地形,有连绵的山,但是坡度不大,海拔比较低,导游叔叔告诉我这样的地形叫丘陵。 提问:同学们回答得真好。 高原、山地和丘陵,这三种地形,都有山,我们如何区分他们呢? 学生 4:老师,我爸爸告诉我高原和山地的海拔都比较高,但是高原的顶部相对
4、平坦和宽阔,山地的山顶是高耸的。而且通过图片我们也能够发现,山地的山坡非常陡峭,丘陵的山坡坡度很缓。 2.2.引出单元主题引出单元主题 谈话:同学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等这些地形,我们统称为地表形态。这些多样的地表形态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地表形态的变化这一单元的学习吧! 二、聚焦二、聚焦 问题问题 1 1. .观看视频,推测影响地表形态的因素观看视频,推测影响地表形态的因素 (1)谈话:浏览过刚才那些自然景观的照片,让我们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有一个地方啊,刘老师去过之后,至今还流连忘返,那就是位于陕西延安的黄河壶口瀑布,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水在
5、地球上不断循环,降雨、降雪等现象也是有规律地出现,那么当雨季来临的时候,黄河壶口瀑布会呈现怎样壮观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视频) (2)提问:同学们,通过观看刚才的视频,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认为当雨季来临,降雨增加、河流飞奔而下时,会改变壶口瀑布的地表形态吗?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 1:老师,我觉得雨季来临的时候,降雨量就变大了,雨水会冲刷走河岸两边的一些泥沙,所以我认为地表形态会改变。 学生 2:我同意他的观点。同时我还看到河流非常湍急,在三年级研究土壤时,我们认识到土壤会在水中分层,轻的颗粒在上层,重的颗粒沉在底部。所以我认为水流可能会把土壤中较轻的物质冲得比较远, 而较重的
6、物质可能会冲到比较近的地方。 这样河流流经的地表形态就改变了。 2 2. .聚焦问题聚焦问题 谈话: 究竟降雨和河流是否能使地表的形态发生变化呢?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地表流水的力量吧! 三、实验三、实验 探究:降探究:降雨对地雨对地表形态表形态的影响的影响 1 1.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 (1)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认为降雨和河流可以改变地表形态,怎样来求证我们的推测呢?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 3:我觉得眼见为实,我们可以直接到河边去观察。 学生 4:我觉得去现场观测是个办法,但是目前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实验来观察现象,这样就方便多了。 提问:这个办法好!针对降雨对
7、地表形态的影响,我们该如何设计模拟实验呢? 学生 1:老师,我觉得可以用沙子先来堆出一个地表形态,再用水从上往下倒,然后观察现象。 学生 2:我觉得水不能直接往下倒,可以给瓶子扎几个眼儿,做成类似花洒的样子,这样更接近下雨的效果。 学生 3:我认为不能用沙子,应该用土壤,这样更接近自然。 提问:提示的不错,那你还记得土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 学生 3: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研究过土壤的组成,土壤主要是由石子、沙砾、黏土、腐殖质和空气组成的。 提问: 说得不错, 要想这个模拟实验更贴近现实, 就应该尽可能的还原大自然原本的样子,我们要关注细节,再想一想,模拟时是否可以模拟出我们前面熟悉的地形呢? 学生
8、 2:老师,我觉得不能只建立一个模型,因为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的地形地貌,我觉得可以建立三个来代表,比如说建立一个有斜坡的代表山地,建立一个比较平坦的代表平原,还可以建立一个有直直的、垂直于地面的,来模拟陡峭的悬崖。 提问:特别棒,你想的真全面,看来我们的实验设计得越来越完善了。刘老师现在想给大家增加一点难度,请再思考:怎样能让实验变得更加利于观察呢? 学生 1: 我觉得建立一个模型就够了, 可以把这三种地貌都涵盖进去, 比如最上面是平的,代表平原,然后平原下面做成斜面,代表山地,最后再将斜面的底部垂直于地面,做成一个立面,代表悬崖。这样就更加便于观察了。 学生 2: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可以把水
9、瓶换成塑料盒,起码这个盒的底面要和平原的面大小差不多,再把盒底扎满孔,这样降雨的面积更大,更接近真实的降雨。 2 2. .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证明推测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证明推测 (1)谈话:通过反复推敲,终于完成了模拟实验的设计,让我们一起动手,完成实验吧! (播放实验视频) (2)提问:同学们,你们都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 1:我发现降雨开始后,平坦的土壤面出现了很多小坑。 学生 4:我看到降雨形成的水流流过斜面的时候,留下了很多特别浅的沟,而且有一些小石块也露出来了。 学生 3:老师,我看到悬崖被冲垮了,悬崖下面有泥沙,而且流下来的都是浑浊的泥水。 提问:那么根据你所
10、学过的知识,那些被雨水冲刷下来的泥沙,是土壤的哪些成分? 学生 2:刘老师,我觉得应该是黏土和腐殖质,因为它们比较轻,浮在上面,容易被水流带下来。 提问:你的科学知识掌握的真扎实,真棒!同学们,我们所刚才观察到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 1:土壤表面变得凹凸不平,有小石头露出来,说明降雨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 学生 3:悬崖下面出现的泥水,都是被雨水冲刷下来的,说明了降雨形成的水流带走了地表的泥沙。 提问: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降雨的确是影响了地表的形态。那么通过观察我们制作的这个涵盖了三种地表形态的模型,你发现降雨对不同的地表形态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 4:老师,我发现,降雨开始后,平
11、原表面出现了很多小坑,山地斜坡出现了类似河道一样的浅沟,悬崖则是被冲垮了,说明降雨对不同的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3 3. .小结小结 谈话:通过刚才同学们自主的探究过程,我们发现,降雨形成的水流确实使地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而且对不同的地表形态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种影响,就是雨水的侵蚀作用。 四、实验四、实验 探究:河探究:河 流对地流对地表表 形态的形态的影影 响响 1 1. .提出推测提出推测 (1)提问:正是因为雨水的侵蚀作用,使地表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溪流汇集在一起形成了河流,那么河流又会对地表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 1:老师,我觉得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会
12、更大,因为从时间上来看,降雨是相对短暂的,而河流是长时间持续的作用。 学生 2: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河流分上中下游,我觉得在不同的位置对地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为地形不一样。 (2)谈话:这位同学特别棒,能够活学活用,给你点赞!那么,河流的上中下游,究竟各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这三幅图片,说一说你的发现。(出示图片)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 3:老师,我觉得河流的上游,河道比较窄,坡度很大,水流看起来很湍急。 学生 4:我觉得河流的中游,河道比较宽,落差好像减小了,水流也没有上游那么湍急,相对缓慢了。 学生 1:下游又平又宽,水的流速应该是最慢的吧。 2 2.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 (1)谈话
13、:大家观察的特别仔细!那么河流在经上而下流淌的过程中,是否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经验, 再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测吧。 那么这个实验怎样设计呢?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吧。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 3:我觉得可以用土壤堆成一个连续的斜坡,先是坡度较大的,然后接一个坡度较小的,最后连接地面,模拟上、中、下游。 学生 2:老师,我有补充,我觉得还需要把斜坡上挖出一个弯曲的沟,模拟河道,然后用瓶子接满水,从上游的河道口开始倒水,模拟河流。 提问:可是如果我们直接用瓶子倒水,可能会忽快忽慢,忽多忽少,可以想个办法解决吗? 学生 4:老师,我觉得我们可以用一个透明塑料杯做一
14、个出水口,就是把纸杯的底部侧面开一个口,对准河道,然后把水往纸杯里面倒,保证纸杯里总是有水的,开口的大小不变,就不会忽快忽慢、忽多忽少了。 3.3.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证明推测,证明推测 (1)有了第一个实验的设计经验,同学们在设计第二个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越来越细致和严谨了!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完成实验过程,观察现象,看看我们有没有新的发现。(播放实验视频)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 1:老师,我发现河流经过河道后,河道两侧有明显的被水流侵蚀过的痕迹,就是河道的两边有轻微塌陷。 学生 2:我发现上游的水流速度是最快的,带下来很多的泥沙。 提问:能够将现象描述的再准确、完整一些吗?
15、 学生 2:就是水流经上而下流淌,速度越来越慢,从上游、中游冲下来的泥沙都堆积在了下游。 讲解: 嗯, 同学们的观察非常到位, 看来河流的确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下游河段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就是由于泥沙长时间淤积而形成的,而且下游的泥沙多由黏土和腐殖质组成,正式植物生长所需,所以下游的植被茂盛,物产比较丰富。 4.4.小结小结 谈话:通过第二个模拟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水流在经过河道时,侵蚀了河道的两岸、将泥沙从上至下进行了搬运,最后堆积在了地面上。那么在自然界中,地表就由于河流的这种长时间的作用而发生了改变。 五、拓展五、拓展应用应用 1 1认识其他的自然力量认识其他的自
16、然力量 (1)提问:自然界中,除了流水的力量,还有很多其他的力量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谁能说一说这些图片上的地形地貌是由于什么作用而形成的吗?(出示图片)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 1:老师,我知道第一幅图中的地形,山都是光秃秃的,其中有两座高耸着,中间有个洞,是不是长期被风吹的啊? 提问:屏幕前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幅图中的地形是由于什么作用造成的吗?的确,这种地形的形成和风有关系,叫做风化作用。 学生 4:第二幅图的四周都是海水,应该是由海水的侵蚀作用造成的。 学生 3:第三幅图,我觉得好像是水的侵蚀作用造成的。 学生 2:我觉得应该是风化作用。 (2)讲解:其实,第三幅图是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
17、而形成的地貌。地球表面每天都在受着各种不同外力的影响,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这四种作用,也都是由自然界的物质产生的,例如流水、冰川、风力、海浪等。并且这四种作用,是互相联系的统一过程。 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风化、 侵蚀的产物又为搬运作用提供了物质来源,而沉积作用则是搬运作用的结果,从侵蚀到沉积,以搬运作为纽带,联系在了一起。 2 2. .谈一谈家乡的地形地貌谈一谈家乡的地形地貌 (1)提问:大自然就是这样,悄无声息的通过自己的力量雕刻着地球,让地球的外表无时不刻的更新着,让我们不得不为它的神奇而赞叹。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里?那里的地表形态属于哪种类型呢?
18、【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 4:老师,我的家乡在重庆,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山城”,地表形态应该是以丘陵为主。 学生 2:大家都知道四川盆地吧,我的家乡就在四川,那里的地表形态属于盆地。 学生 1:刘老师,我认识五年级的学弟,他是西藏人,家乡在西藏,我妈妈告诉我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所以地表形态属于高原。 学生 3:老师,我的家乡就在北京,我觉得北京的地表形态应该是平原。 谈话:没错,我们的首都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表形态就是平原。 三、总结三、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并且了解了流水是改变地表形态的外力之一,来源于地球的外部,还有一些力量,来源于地球的内部,本单元我们会继续学习。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 板书设计 地表流水地表流水的力量的力量 常见的地表形态: 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 探究影响地表形态的因素 降雨 雨水的侵蚀作用 河流 河流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