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6904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 2022 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 8 页,23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孔子终生努力尝试把社会和文明引入正途,给它一个真正的基础,以此防止文明的毁灭。当孔子看到他不能阻止中国文明的毁灭时,他好像一个看到自己房屋着火、燃烧着要掉在头顶上的建筑师,确信他不可能挽救房屋,知道他所能做的事情是挽救这建筑的图纸和设计,这样以后就可以有机会重建;于是他挽救了

2、中国文明的图纸和设计,保存在中国圣经的旧约里面五本圣经即五经,五本正典。这就是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功绩。 但这并不是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最主要的和最伟大的工作。 他所做的最伟大的工作是通过挽救文明的图纸和设计,对文明的设计做了一个新的综合、一个新的解释。在这个新的综合里,他给了中国人真正的国家观念国家的一个真正的、理性的、永恒的绝对基础。 不过,古代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现代的卢梭和赫伯特斯宾塞也给出了文明的综合,并试图提出真正的国家观念。那么欧洲伟人们所做出的哲学这种文明的综合,与作为儒教的哲学和道德体系文明的综合有什么不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赫伯特斯宾塞的哲学没有成为宗教或者宗

3、教的等价物,没有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大众可接受的信仰,而儒教则成为中国如此众多的大众的一种宗教或者宗教的等价物。这里所谓的宗教,不是在这个词的欧洲狭窄意义上使用的,而是在更为宽泛的普遍意义上使用的。歌德说:唯有民众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唯有民众过着真正的人的生活。现在,当我们在宗教这个词的宽泛的普遍意义上使用它时,我们意指的是一种有行为规范的教导体系,正如歌德所说,是被人类大众或者最少被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民众,作为真理和约束接受的东西。从这个词的宽泛和普遍的意义上来讲,基督教和佛教都是宗教。在这种宽泛和普遍的意义上,儒教成了一种宗教,因为它的教导被认为是真理,他的行为规范已经被整个中国种族和民族当

4、作约束,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赫伯特斯宾塞的哲学即便在这种宽泛和普遍的意义上也没有成为宗教。这就是儒教与西方哲学的不同。 那么, 儒教与这个词的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当然是欧洲意义上的宗教里面有一种超自然的起源和因素,而另外一个则没有。但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区别,那就是:欧洲词义上的宗教教导人成为一个好人。而儒教做得更多:儒教教导一个人成为一个好公民。对一个人,不是单独的人,而是处在他和同胞以及国家的关系里的人,基督徒的问答集里这样发问:人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而孔子的问答集论语中是这么问的: 公民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基督徒在问答集里回答说:人的主要目标是赞美上帝。孔子在他的问答集里

5、回答说:人的主要目标是做孝子和好公民。接句话说,欧洲词义上的宗教说:如果你想要拥有信仰,你就必须是一个圣徒、一个佛、一个天使。 而儒教说: 如果你是一个孝子和好公民,你就有信仰。 (摘编自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二:材料二: 在过去, 我们一直把儒家文化视为一种政治文化, 视为维护封建政治统治的文化支柱。 实际上,儒家文化在其本质上就不是一种政治文化, 它不具备一种政治文化的基本素质。 什么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首先是使用政治权力的文化。儒家文化是不是一种政治文化呢?不是!因为它对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德治而不是法治。他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兔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这里,它明确把

6、德同政对立起来,说明它讲的不是政治,而是道德。它的意图是要以道德的力量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政治的取消论者,虽然它取消的不是执政之人,不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结构,但它却反对政治家用政治的手段治理社会。作为一种学说,它是拒绝所有政治权力的干预的。显而易见,孔子并不是不知道这些因素对于政治统治的必要性,但在他的时代,恰恰是由于政治统治力量的加强造成了整个社会关系的混乱,造成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造成了人民生活的痛苦。他的学说不是为了加强政治统治的职能,而是要用他的非政治的手段削弱乃至完全代替这些政治的手段。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孔子,对当时政治统治力量的加强做出感情上的对立反应,并企图

7、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改善现实的世界,拯救正在沉沦着的人类社会,并提出了自己独立的一套思想学说,本身就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立地思考社会、思考人类、思考人生的自觉性的提高和能力的加强。但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学说就其基本倾向而言,就不是一个政治的学说。我们不能用政治学说的标准要求它、评价它。它不是为了加强当时的政治统治的,但也不是为了推翻当时的政治统治的。孔子关心的是更普遍的社会问题。 (摘编白王富仁中国文化的守夜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无法阻止中国文明的毁灭,但挽救了中国文明的图纸和设计,使中国文明得以赓续,这是他的伟大功绩。 B

8、.孔子对文明的设计所做的新的综合给出真正的国家观念,形成了哲学和道德体系,并被整个中国种族和民族所遵从。 C.欧洲一些伟天所给出文明的综合不能成为一种宗教,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综合没有成为大众可接受的信仰。 D.儒家倡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立场鲜明地反对政治家治理社会,主张以道德力量来维系社会稳定。 2.阅读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儒教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并成为一种真理和约束的教导体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儒教就成了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宗教。 B.虽然超自然的起源和因素是儒教与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区别, 但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道德的力量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 C.强大的政治力

9、量造成社会关系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 这直接使孔子形成对政治统治职能排斥甚至否定的态度。 D.孔子主张维系社会稳定需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提倡“德治”,所以不能用政治学说的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它。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的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五百余年间的诗一包括官方的、贵族的和民间的,筛选、精编成诗经。 B.在中国,一个人通过他的邻居内心的正义感和时刻服从的道德义务感而得到保护,这是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C.孔子“适周问礼”期间,曾观览周史之书,与他们讨论史记阳闻这为他日后修春秋奠定了基础。 D.欧洲人用来维持文明秩序的是宗教和法

10、律换句话说他们是由于害怕上帝和恐惧法律而保持者秩序的。 4.请简要分析材料最主要的论证方法及其效果。(生分) 5.同样是论证孔子对推动中国文化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两则材料在内容上各有侧重, 请结合材料对比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文本一: 长翅膀的种子长翅膀的种子 叶浅韵 曲径通幽处,流水潺潺,野趣横生。鲜艳的花朵叫巴西野牡丹,鲜艳的红伞伞是美味滋补的高端食材,在云南普洱的万掌山林场,新鲜的植物与新鲜的客人互相问候,新奇与热情像雨后绿叶上欲滴的露珠。 我们仰头细数一棵思茅松的年龄,十一,十二,十三林业专家说

11、,思茅松躯干部位上下两个枝丫之间是一个年轮,请大家数数这棵树有几岁了?树梢的枝丫有些拥挤,肉眼看去有些飘忽,答案就像漂移了的坐标。 万掌山林场有许多思茅松。它们独立成树,连片成林,莽莽苍苍,点翠成兵。思茅松下长了许多不知名的植物,席地而生,枝枝蔓蔓,搂肩勾背,满目山川绿意盎然。此前,我知道松树的种类很多,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油松、罗汉松、雪松等,却不知还有一种叫思茅松。 路转山林,又见一片思茅松,笔直的树干,高大威武,已经无法估计树的年龄了,底部的枝丫已全部脱落,仿佛思茅松已经忘记自己的年龄,为着参天之意,追赶着阳光雨露。树干上有割松香的疤痕,松香顺着刀口流下,成为经济来源的一部分,它具有

12、广泛的药用及商用价值。 密林深处,一些湿漉漉的欢喜爬上心间,这是我每一次与大山亲近时的感受。思茅松树上掉下的一些松球在连绵的雨水中已经开始腐烂了,林业专家说到思茅松的种子时,我掰开一个新落的松球,椭圆的小种子上长着两只小翅膀。种子长了翅膀,有风经过时,成熟的种子就借着风力,进入土壤,长成幼苗。在自然生长的树林里,思茅松也像人的生息一样,老老小小,代代相传,成为一片最好的自然生态林,更新有度,替代有序。 在连绵的群山之间,森林、湖泊、草地、人家,构成人类诗意的栖居。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地方,各种生物之间为了生存而展开的斗争是残酷而激烈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与人类

13、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拾级而上,忽见一片热带植物林,挨着挤着,各生风情。林业专家告诉我们,伏地而生的是低等的植物,能站立生长的是高等植物,就像一个人有了脊梁,就能直立行走一样,这是划分植物等次的一种简单方法。 行走在万掌山的天然氧吧,随手在路边采了石斛的茎,放在嘴巴里咀嚼,像是大自然的精气已经植入身体。这位列九大鲜草之首的名贵药材,在这山野之间漫然生长,形态各异,名字奇特。一壶石斛花茶,滑入喉咙,万掌山的盛夏就装进了我的心肺里。 有蝉鸣叫,声音粗壮,与我从前所听见的知了,知了的鸣叫相去甚远。我向着声音探寻,那些大嗓门的蝉们就是不见身影。入普洱市区时,我有一个特别的感觉,天籁之声竟然

14、盖过了闹市的噪音,蝉是主唱,混合着其他虫鸣,像一场声势浩大的合奏。 正是出菌子的季节,捡菌子的人,一拨又一拨。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种类多,分布广,产量大,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万掌山上的菌子,随处可见,但没法分清是可食的还是不可食的。在山路旁,又有人发现了一窝菌子,一看,哇,鸡枞!又发现一窝,还是鸡枞,欢喜地拾起来。 眼前的这棵思茅松,松枝上挂了许多松球,在我的家乡,选择婚床要用结松球最多的松树,意为多子多福。有一枚不安分的松球掉至我足边,捡起它,查看松球里的种子。农人择种,往往要选颗粒最大最

15、饱满的,重视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性。 近旁的藤蔓上开着一朵别致的花朵,花蕊之间的奇特构造,让人想到勾心斗角这 4 个字。有人说,这是百香果的花。林业专家正在幽默地叙述大自然的繁衍:花朵是勾心斗角的阴谋家,种子是各显神通的旅行者。它们落地生根,借着周围的生态环境,成为新的生态。 生生不息的森林生态,构成人类生机勃勃的生活的一部分。我恍然觉得,一粒种子,播撒进泥土,生根、发芽,开出花朵,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一片森林。播撒进人的心里,也同样会生根、发芽,开出花朵,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一片森林。应运而生的亚太森林组织也是一粒种子,他们播下保护森林生态的种子,借着风力,从北到南,不问东西,只管深情。 (有删改

16、) 文本二:文本二: 作家汪曾祺曾经写道:二三十年来的散文的一个特点,是过分重视抒情。散文的天地本来很广阔,因为强调抒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围弄得狭窄。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感伤主义。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这个观点富有代表性,即散文在强调抒情之外,应有更开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表达。以生态散文为例,关于自然保护的散文数量可观,有不少的感悟,以文学的方式倡导生态文明。不过,总体上看有些生态散文可能还过于沉溺在空洞抒情的层面上。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为何经典?就在于作家在对自我生活细节进行全方位展示过程中,贯串着完整的生态主义理念。梭罗以十几年独特的生活方式拥抱自然,批判

17、习俗,凭借自我生命意志,成就了生态散文的经典之作。 (摘编自于神散文创作如何走出过度抒情的困境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的描写,既展现出万掌山林场的野趣,又在人与自然的热情问候中呈现出和谐共生的生态之美。 B.作者饱含崇敬之意写思茅松树干高大参天, 通过割松香的疤痕含蓄批判了人类为自身利益对自然的伤害。 C.作者写家乡选择婚床要用结松球最多的松树,这虽是习俗的沿袭,但也可以看出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D.文中多次引用林业专家的话,既增强了文章的审美情趣,也有助于读者体验作者营造的自然诗意之美。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8、 A.文中叙写思茅松种子从成熟到长成幼苗的自然过程,既体现了大自然替代有序的规律,也形显了题意。 B.作者进入普洱市区时天籁之声竞盖过闹市喧嚣,通过对比,以蝉鸣声音的穿透力渲染远离城市喧闹的宁静。 C.林业专家把花朵看成阴谋家,运用了比喻的修静手法传播专业知识,旨在塑造林业专家幽默诙谐的特点。 D.梭罗的瓦尔登湖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在于他敢于批判习俗,对自我生活细节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 8.文本一中有三处内容与标题“长翅膀的种子”形成照应,但其内涵各有侧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文本二认为,一篇生态散文不应沉溺在空洞抒情的层面上,而“应有更开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表达”。这在文本一中

19、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九月戊寅,以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右丞宋玄爽为长史,右台中丞崔献为司马,左台中丞吉顼为监军使。时太子不行,命仁杰知元师事,太后亲送之。 癸未,突厥默啜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自五回道去,所过杀掠,不可胜纪。沙吒忠义等但引兵蹑之,不敢逼。狄仁杰将兵一万追之,无所及。默啜还漠北,拥兵四十万,据地万里,西北诸夷皆附之,甚有轻中国之心。 冬季十月癸卯, 以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 时河北人为突厥所驱逼者, 虏退惧

20、诛, 往往亡匿。仁杰上疏,以为:朝廷议者皆罪契丹、突厥所胁从之人,言其迹虽不同,心则无别。诚以山东近缘军机调发伤重,家道悉破,或至逃亡。重以官典侵渔,因事而起,枷杖之下,痛切肌肤。事迫情危,不循礼义,愁苦之地,不乐其生,有利则归,且图赊死,此乃君子之愧辱,小人之常行也。又诸城入伪,或待天兵,将士求功,皆云攻得,臣忧滥赏,亦恐非事。以经与贼同,是为恶地,至有污辱妻子,劫掠货财,兵士信知不仁,簪笏未能以免,乃是贼平之后,为恶更深。且贼务招携,秋毫不犯,今之归正,即是平人,翻被破伤,岂不悲痛!夫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令负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潜窜山泽赦之则出,不赦则狂,山东群盗

21、,缘兹聚结。臣以边尘暂起,不足为忧,中土不安,此为大事。罪之则众情恐惧,想之则反侧自安。伏愿曲赦河北诸州,一无所问。制从之。仁杰于是抚慰百姓,得突厥所驱掠者悉递还本贯,散粮运以服贫乏,修邮驿以济旋师。恐诸将及使者安求供顿,乃自食疏粝,禁其下无得侵扰百姓,犯者必斩。河北遂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突厥叛唐) 【注】默啜(? 716 年):本姓阿史那氏,名环,东突厥可汗。沙吒忠义,唐朝将领。制:帝王的诏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夫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今负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潜窜山泽/ B.夫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

22、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今负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潜窜山泽/ C.夫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皑有常性/今负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潜窜山泽 D.夫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今负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潜窜山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戊寅,中国古代以十大天干与十二地支配合来纪年、月、日;戊属于地支,寅属于天干。 B.监军使,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政府为加强对藩镇的控制,向各地藩镇派驻监军的最高长官。 C.山东,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本文中的“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地区。 D

23、.簪笏,冠簪和手板,古代臣子上朝向皇帝奏事时执笏簪笔即谓“簪笏”;文中指代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突厥起兵反唐,侵犯赵州、定州等地,杀人掠财无数,唐将沙吒忠义不敢靠近,而狄仁杰率兵前来没追上,突厥成了唐朝北方的边患。 B.在突厥的侵犯下, 唐朝的大多数百姓被迫服丛突厥朝廷中议事官员认为这些百姓都曾经有投敌的思想主张给他们定罪加以惩罚。 C.狄仁杰认为,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加上地方官吏借机侵夺吞没,囚禁拷打百姓,百姓困苦不堪,他们屈从敌人只是暂且求得生存。 D.狄仁杰体察百姓之苦,对多数官员假冒功劳领赏之事痛心疾首,上疏希望朝廷惩罚黄河以北各州的贪官污

24、吏,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时北人为突厥所驱逼者,虏退惧诛,往往亡匿。 (2)罪之则众情恐惧,恕之则反侧自安。 14.狄仁杰是怎样使河北一带安定下来的?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首诗的起句写江深竹静、几户人家是为创造一种静谧的环境,

25、以衬托下句对花的描写。 B.第一首诗的末两句把春光拟人化,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但其深情,仍该是爱花。 C.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浣花溪边的繁花缤纷,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花朵很少,有怜惜之感。 D.第二首诗的末两句以发问作结, “谁能” “唤取”等词实叹招饮无人,徒留想象,余韵无穷。 16.明人王嗣爽在杜臆中评价江畔独步寻花(其三)时说,“红花、白花,人所不屑道,而添上多事便奇”,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 , ”两句,谴责秦始皇劫掠与使用六国珍宝的做法,

26、表达作者对秦始皇奢侈浪费的愤慨。 ( 2 ) 在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中 , 面 对 赤 壁 古 战 场 , 苏 轼 用“ , ” 两句自嘲多情善感, 感叹年华易逝、功业无成。 (3)在古诗词中,“草”是描写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色的常用意象,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云在天空中编织着一张网。 一缕缕云彩, 就是一根根网绳, 首尾相连, , 密布天穹。一根根网绳拼接出一个个网眼,无数的网格,透出明亮的蓝。画家创作时讲究留白,白云以天空为幕布,是为

27、留蓝。这留蓝,有些写意,只是点缀,却营造出 的风情。当然,白云是绝对的主角,完全把自己打开了,自由伸展身躯,泼墨一般,洋洋洒洒, 。 这场云,太强势了,不由分说, 。这么个阵势,并不给人以压迫感。黑云压城城欲摧,不是的,是白云洗城城欲新。所谓碧空如洗,天空用什么洗?应该是白云吧,就像居家用白抹布擦桌子,不留一点灰尘。片片云彩友好,自然,舒展,按照美的逻辑,各就各位,又相互照应,形成一片有机的云海。就像人间的一个场合,只要每个人的空间再狭小、拥挤,人再多,都讲文明、懂礼让,就是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无边无际 崇山峻岭 元气淋漓 遮

28、天蔽日 B.无穷无尽 层峦叠嶂 元气淋漓 铺天盖地 C.无边无际 层峦叠嶂 淋漓尽致 遮天蔽日 D.无穷无尽 崇山峻岭 淋漓尽致 铺天盖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即使空间再获小、拥挤,每个人都讲文明、懂礼让,人再多,也是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的。 B.如果每个人都讲文明、懂礼让,人再多,空间再狭小、拥挤,也是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的。 C.如果每个人都讲文明、 懂礼让, 也是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的, 人再多, 空间再狭小, 也拥挤。 D.即使人再多,每个人都懂礼让、讲文明,空间再狭小、拥挤,也是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29、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酒,是酵母菌驯化人类的最重要副产品。在远古技术条件下,葡萄确实是最直接和简便的糖分来源。这种多汁的浆果易培植、产量高。它包含的成分中,水和糖的含量较高, ,主要就是葡萄糖和果糖两种酵母菌最喜欢的单糖。要知道,蛋白质不能被酵母菌分解利用,却能招来大量杂菌污染,是酿酒发酵过程的大敌,而葡萄的蛋白质含量极低,就避免了这一污染。更重要的是,葡萄皮上,大多会自带酵母菌: 这种白霜是植物分泌的糖醇类物质,能吸引空气中的酵母菌聚集,形成菌落优势,借此规避排除杂菌,( )。 人

30、类 , 将它破碎浸皮后酿出美酒, 并很快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饮料。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脆弱的浆果在成熟之前不被细菌污染 B.防止细菌污染成熟之前脆弱的浆果 C.防止脆弱的浆果在成熟之前被细菌污染 D.细菌不会污染成熟之前脆弱的浆果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诗人舒婷在也许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一诗中这样诉说,也许我们的心事/总是没有读者/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也许我们点起一

31、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结合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为副标题,从诗人的角度把这首诗歌改写成一封信,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3 题每题 3 分,4 题 4 分,5 题

32、 6 分,共 19 分) 1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立场鲜明地反对政治家治理社会” 曲解文意,材料二第一段是“它是政治的取消论者但它却反对政治家用政治的手段治理社会”。 2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道德的力量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 于文无据。 C. “这直接使孔子形成对政治统治职能排斥甚至否定的态度”强加因果,由材料二第一段末“但在他的时代完全代替这些政治的手段” 可知,“强大的政治力量造成社会关系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与“孔子形成对政治统治职能排斥甚至否定的态度”之间并无直接形成的因果关系。D.“所以不能用政治

33、学说的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它”强加因果,由材料二第一段对儒家文化中“德治”的论述,以及材料二第二段“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用政治学说的标准要求它、评价它”可知,选项中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3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中并没有论述欧洲人“是由于害怕上帝和恐惧法律而保持着秩序的”相应的观点。 4. 材料一整体使用了对比论证;(1 分)首先通过儒教与欧洲哲学的对比,论证儒教成为一种宗教或宗教等价物的原因;(1 分)然后通过儒教与欧洲意义上宗教的比较,明确二者不同的起源和目标;(1 分)通过逐层深入的对比,明确了儒教的规范行为的教导体系和公民社会塑造两种独特功能。(1 分

34、)(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首先, 要明确题干中 “最主要的论证方法” ,再分析其效果。通过阅读材料可知,对比论证贯串了材料一的主体部分,分别通过儒教与欧洲哲学和欧洲意义上的宗教作对比,明确儒教的独特内涵和功能,进而论证了孔子对推动中国文化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5. 材料一从孔子对文明进行新的综合和解释进而给中国人提供了真正的国家观念的角度, 论述孔子对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材料二论证孔子从拯救沉沦社会、改善现实世界、限制政治职能的角度提出思想学说, 作为解决现实问题之道, 以此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如

35、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对比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两则材料的内容,并进行全面比较。从内容上看,材料一从孔子对中华文明进行了新的综合和解释,给中国人带来了真正的国家观念的角度,论述了孔子对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材料二则从拯救沉沦社会、改善现实世界、限制政治职能的角度论证了儒家学说是社会学说,并以此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的观点。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6-7 题每题 3 分,8 题 4 分,9 题 6 分,共 16 分)6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含蓄批判了人类为自身利益对自

36、然的伤害”曲解文意,割松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现,文中没有对人类的这种做法持有批判的观点。 7A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B. “通过对比,以蝉鸣声音的粗壮渲染远离城市喧闹的宁静”错,由文本一第九段“入普洱市区时 像一场声势浩大的合奏”可知,两种声音的对比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的声音的喜爱。C.“旨在塑造林业专家幽默诙谐的特点”错,由文本一第十二段“林业专家正在幽默地叙述大自然的繁衍:花朵是钩心斗角的阴谋家,种子是各显神通的旅行者”可知,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叙写林业专家讲专业知识,主要是为文章增添诗意之美。D.“就在于他敢于批判习俗,对自

37、我生活细节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错,由文本二“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 贯串着完整的生态主义理念”可知,瓦尔登湖成为经典的原因是其中贯串了完整的生态主义理念。 8.写松球“椭圆的小种子上长着两只小翅膀”,说明它们具备飞行传播的条件;(1 分) “种子是各显神通的旅行者”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说明种子传播的 “翅膀” 是多种多样的,尽可各显神通;(1 分)“一粒种子”“播撒进人的心里”,也会“成为一片森林”,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人类保护生态的意识广博人心,就会形成生态保护的全民行动。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38、首先要在文中找出能与题目形成照应的语句,结合前后文语境,分别体会其含意。第一处在文本一第五段,松球“椭圆的小种子上长着两只小翅膀”,对松球的外观进行描写,主要说明了松球的传播方式;第二处在文本一第十二段,“种子是各显神通的旅行者”,主要说明了种子传播的多样性;第三处在文本一第十三段,“一粒种子”“播撒进人的心里”,也会“成为一片森林”,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对“种子”和“森林”的含义进行了引申。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9. 文章打破传统散文以借物抒情为主的局面,人与自然万物平视,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作者把视角投向人迹罕至的云南普洱万掌山林场,发人之所未见,开拓了写作空间。综合运用比喻、通感、

39、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对自然的描绘人格化、泛灵化。(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作答本题,不但要对文本一进行整体的归纳分析,还要整体把握文本二所论证的主要观点,厘清散文创作特别是生态散文创作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文中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再从散文的取材、人与物关系定位、表达方式的使用等三个维度进行归纳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0-12 题每题 3 分,13 题 8 分,14 题 3 分,共 20 分) 10.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夫”在句

40、首作发语词,“人犹水也”为判断句式, 其后应断开,排除 A、B 两项。“露宿草行”中,“露”“草”名词作状语,意思是“睡在露天的地方,走在野草中”,语意完整且与“在家”相对,故其前后均应断开,排除 D 项。 11.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戊属于地支,寅属于天干” 错。在中国传统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大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被称为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故戊属于天干,寅属于地支。 12.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狄仁杰惩罚黄河以北各州的

41、贪官污吏”错,由原文“伏愿曲赦河北诸州,一无所问”可知,他希望朝廷能特别赦免黄河以北各州百姓,一律不予追究。 13.(1)当时黄河以北被突厥所驱赶逼迫的百姓,在突厥撤退后,害怕被(朝廷)处死,纷纷逃跑躲藏起来。 (2)惩罚他们则群众情绪害怕忧虑,宽恕他们则反复无常的人也会感到心安。 评分标准细则:(1)“诛”“亡匿”各 1 分,“人者”定语后置、“为所”被动句式各 1 分。(2)“罪”“恕”“反侧”“自安”各 1 分。句意基本准确即可,重点词语与句意分开给分,互不影响。首先给重点词语分数,然后给句意分数。 14.安抚慰问百姓,找到被突厥驱赶掠夺的人,全都送回原籍。散发粮食救济贫困的人。 以身作

42、则,禁止部下侵扰百姓。(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文意,狄仁杰上疏朝廷后,“制从之”,此后就是狄仁杰的具体做法,如“仁杰于是抚慰百姓” “得突厥所驱掠者悉递还本贯”“散粮运以赈贫乏”“自食疏粝,禁其下无得侵扰百姓,犯者必斩”等,然后“河北遂安”。综合以上信息,分条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九月戊寅日(二十一日),(朝廷)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右丞宋玄爽为长史,右台中丞崔献为司马,左台中丞吉顼为监军使。当时太子没有出征,(朝廷)命令狄仁杰掌管元帅的事务,太后亲自为他送行。

43、癸未日(二十六日),突厥默啜把从赵州、定州等地抢掠来的男女一万多人全部杀死, 从五回道撤退,所经过的(地方,)杀的人和抢掠的东西,难以记载。沙吒忠义等人只是领兵跟随他,不敢迫近。狄仁杰带领一万士兵追击突厥默啜,没有追上。默啜返回漠北,拥有四十万士兵,占据土地一万里,西北各族都归附于他,(默啜)很有轻视中原的野心。 冬季十月癸卯日(十七日),(朝廷)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当时黄河以北被突厥所驱赶逼迫的百姓,在突厥撤退后,害怕被(朝廷)处死,纷纷逃跑躲藏起来。狄仁杰上疏,认为:“朝廷议政的人都主张惩罚被契丹、突厥胁迫而服从的人,说他们的行为虽然有所不同,但(投敌的)思想却没有区别。确实,在崤

44、山之东附近由于对士兵和作战的器械调遣征发频繁, (百姓)家境全都破败,有的(百姓)被迫逃亡。加上地方官吏利用朝廷法令侵夺吞没(从而获取利益),因此(百姓)起来抗争,在严刑拷打之下,(百姓)就会痛彻肌肤。为情势所迫,(他们才)不再遵循礼义,处在愁苦的环境中,生活没有乐趣,哪里有利便归向哪里,暂且求得生存,这是君子认为惭愧耻辱的事,是小人常有的行为。还有各城假作投降的人,有的在等待朝廷出兵,将士为求取功劳,都说(城邑)是(他们自己)攻克的,我忧虑(对将士)滥行奖赏,也担心那些无罪的人受到惩罚。因为(各城)曾经沦入敌手,便认为是坏地方,导致(军队)污辱(他们的)妻子儿女,劫掠物资钱财,兵士诚然知道这

45、是不仁义(的行为),但当官的也不能加以禁止,于是贼寇被平定之后,(该地)受到的摧残更加深重。况且敌人为了安抚人心,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现在回归本朝,就是普通百姓,反而被破坏伤害,岂不(让人)悲痛!人就如同水一样,堵塞它就会成为泉,疏导它就会成为河流,或通或塞都随意而流,哪里有固定的形态!现在身担罪名的人们,一定不在家中,而露宿在野外,涉足在荒野,潜藏奔逃在湖山之间,赦免(他们的罪)便会出来,不赦免(他们的罪)就会放肆妄为,崤山以东的那些盗贼,就是因此才集结的。我以为边地的战事暂时发生,不值得忧虑,内陆不安定,这才是大事。惩罚他们则群众情绪害怕忧虑,宽恕他们则反复无常的人也会感到心安。

46、(臣)诚恳希望(您)特别赦免黄河以北各州(的百姓),一律不予追究。”皇上命令照此处理。狄仁杰于是安抚慰问百姓,找到被突厥驱赶掠夺的人并全都送回原籍,发放粮食救济贫困的人,修驿馆以利于官军撤回。(狄仁杰)担心各位军官和使者胡乱索取饮食,就自己吃粗茶淡饭,禁止他的部下侵扰百姓,违犯的人必定斩首。黄河以北于是安定了下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5 题 3 分,16 题 6 分,共 9 分) 15. 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花朵很少,有怜惜之感”望文生义,“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写作者于浣花溪畔向东望,少城之内繁花如烟雾弥漫一般;而自

47、高楼观百花,则更惹人怜爱,并没有“花朵很少”惹人怜惜之意。 16.“人所不屑道”的原因是红花、白花只是极为平常的花。而“多事”两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显红花、白花的生机活力,使寂静之处显得热闹;动静相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时,要仔细理解明人王嗣奭评价的含意,一是要解释“人所不屑道”的原因,即“红花、白花”是在“江深竹静”之处的几户普通人家生长的, 这些花都很平常; 二是要解释 “多事” 的奇妙之处, 作者写红花 “多事” ,偏要与沉静的白花相映照,运用了拟人的

48、修辞手法,写出了“红花”的生机活力,与“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三是要点明所写内容表达的情感,作者寓情于景,表达了其对花的喜爱之情。 【诗歌鉴赏】 这两首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 唐肃宗上元二年 (761 年) 或唐代宗宝应元年 (762 年)春。上元元年(760 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共七首。 这组诗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 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期望。 其三中,首两句“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即写花,红花白花也极

49、为平常。而缀以“多事”两字,颇有撩人之意,使人顿觉热闹非常,写出了“红花”的生机活力。使寻常所见之静态景物生动鲜活起来,便是其奇妙之处。末二句抒情,把春光拟人化。“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作者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但其深情,仍是爱花。 其四中,“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又宕开一层,写浣花溪边的繁花缤纷,这是村居所见之花;作者这时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百花高楼更可怜”中的“可怜”即可爱的意思。遥看少城之繁花如烟花,却不曰烟花,而曰花满烟,真如杜臆所云“化腐为新”了。末二句以发问作结,“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实叹招饮无人,徒留想象,余韵无穷。 (三)名篇名句默写

50、(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3)示例: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评分标准细则:每空 1 分,有错别字不给分。除示例,若有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给分。 【注】默写答案参照人教版教材提供,使用其他版本教材地区可依据使用版本进行调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8-19 题每题 3 分,20 题 5 分,共 11 分) 18.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无边无际:指无限广阔,没有边际。无穷无尽: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