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2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6799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2022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2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2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2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2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西城区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语文试卷试卷 一、本大题共一、本大题共 5 5 小题,共小题,共 1919 分。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含蓄”之美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是中国古诗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不能不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蓄大;另一方面则与儒、道两家的思想有关。儒家诗教主张的“美”“刺” ,都要求委婉曲折,温柔敦厚,乐而不淫,怨而不怒。道家则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老子 ) ,并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儒、道两家上述思想有相通之处,即都重视“无”与“有” 、

2、 “虚”与“实” 、 “内”与“外” 、 “言”与“意”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相通之处反映到诗学上面,就都以“含蓄”“蕴藉” “空灵”为美,以直语、铺排语、说尽语为不美。 “含蓄”这一说法,较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所谓“文约” “辞微” ,指诗里说出来的比较简约;所谓“指大”“义远” ,指所暗示出来的意味丰富深远。到了唐代,探讨“含蓄”美成为诗学发展的时尚,如皎然诗式中“但见情性,不睹文字” 、白居易文苑诗格中“为诗宜精搜,不得语剩而智穷,须令语尽而意远”等。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他把“含蓄”

3、作为其中的一品: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唐后,像梅圣俞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苏轼的以“一点红”表现“无边春” 、王士祯的“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尾”等说法,都未超出司空图的概括。对“含蓄”美的重视,成为中国诗学的一大传统。 含蓄的艺术之美,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诗人面对的社会生活和心中涌动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诗人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生活和流动多变的感情全部直说出来。诗人所采取的“策略” ,必然是以个别概括一般,即“以少总多” “万取一收” ,企望在“言外”建立起一个以有限表现无限的艺术世界。 含蓄的艺术之美,又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其心理机制就是读者对诗作中空白的填充与投射。相信读者

4、能充分地把握诗歌字面以外的景象和意味,对作品的“思而得之” ,会获得再创造的愉悦。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追求含蓄之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郑板桥说过: “始余画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力,最为难也。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 ” ( 郑板桥集 )所谓“减枝减叶之法”就是含蓄之法。这是以切身体会来说明含蓄美是艺术的高格和极致,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可能要花毕生的精力才能够追求到它。 (取材于童庆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 材料二 文学作品大概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指出与此类似的分别,不过他把“情”叫做“精神” , “辞”叫做“物质” :物质

5、恰足表现精神的是“古典艺术” ,例如希腊雕刻,体肤恰足以表现心灵;精神溢于物质的是“浪漫艺术” ,例如中世纪“哥特式”雕刻和建筑,热烈的情感与崇高的希望似乎不能受具体形象的限制,磅礴四射;物质溢于精神的是“象征艺术” ,例如埃及金字塔,以极笨重庞大的物质堆积在那里,我们只能依稀见出它所要表现的精神。 黑格尔最推尊古典艺术, 就常识说, 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 “和顺积中,英华外发” ,我们的古圣古贤也是如此主张。不过,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在于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

6、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于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秕糠。 在普通情境之下, “辞溢乎情”总不免是一个大毛病。我们看到一大堆漂亮的辞藻,期望在里面玩味出来和它相称的情感思想,略经咀嚼,就知道它索然乏味,心里仿佛觉得受了一回骗,作者原来是一个穷人要摆富贵架子!不过“辞溢乎情”有时也别有胜境。汉魏六朝的骈俪文就大体说,都是“辞溢乎情” 。固然也有一派人骂那些作品一文

7、不值,可是真正爱好文艺而不夹成见的虚心读者,必能感觉到它们自有一种特殊的风味。我曾平心静气地玩味庾子山的赋、温飞卿的词、李义山的诗和商籁、弥尔顿的长短诗,觉得他们的好处有一大半在辞藻的高华与精妙,而里面所表现的情趣往往很普通。我最初无法在理论上找到一个圆满的解释。我放眼看一看大自然,天上灿烂的繁星,大地在盛夏时所呈现葱茏的花卉,我们就不能借它们娱目赏心么?再看一看艺术,中国古瓷上的花鸟,波斯地毡上的图案,不也都“美丽”得令人欣喜?我们欣赏它们所表现的情趣居多呢,还是欣赏它们的形象居多呢?我因而想起,辞藻也可以供人欣赏。 “辞溢乎情”的文章如能做到这地步,我们似也毋庸反对。 (取材于朱光潜谈文学

8、 )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古诗有字句长度的限制,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 B儒、道两家思想都重视“无”与“有” 、 “言”与“意”的辩证关系。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人的感情流动多变,难以全部直说。 D含蓄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年龄越大的诗人写出的作品越具含蓄美。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相较于希腊雕刻而言,黑格尔更推尊中世纪的“哥特式”雕刻。 B情溢乎辞的作品虽意味不深永,却能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C画家用大笔头画法描画人物,比画匠工笔细描的更显生动有趣。 D真正爱好文艺的虚心读者,会认为“辞溢

9、乎情”的作品才最好。 3材料中的下列论述,与“含蓄美”无关的一项是(3 分)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但见情性,不睹文字 C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D和顺积中,英华外发 4在追求文学辞藻上,两则材料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 分) 5苏轼评价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癯(q即瘦)而实腴” 。请从饮酒 (其五) 、 归园田居 (其一)等陶诗中任选一首,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苏评陶诗的理解。 (6 分) 二、本大题共二、本大题共 5 5 小题,共小题,共 2020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10、。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岁间至万余人。崇同郡人逄安、东海人徐宣等各起兵,合数万人,复引从崇。初,崇等以困穷为寇,无攻城徇地之计。众既浸盛,乃相与为约: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王莽遣军击之,崇等欲战,恐其众与莽兵乱,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由是号曰赤眉。遂大破之。 初,赤眉过式,掠盆子及二兄恭、茂,皆在军中。及恭随崇等降更始,即封为式侯。恭以明经数言事,拜侍中,从更始居长安。盆子与茂留军中,主刍牧牛,号曰牛吏。及崇等欲立帝,求军中景王后者,得七十余人,唯盆子与茂及前西安侯刘孝最为近属。崇尝闻古天子将兵称上将军,乃书札为符曰“上将军

11、”,又以两空札置笥中,列盆子等三人以年次探札。盆子探得符,诸将乃皆称臣拜。盆子时年十五,被发徒跣,敝衣赭汗,见众拜,恐畏欲啼。茂谓曰:“善藏符。”盆子即啮折弃之,而犹从牧儿遨。 军及高陵,入长安城,更始来降。盆子居长乐宫,诸将日会论功,争言讙呼,拔剑击柱,不能相一。又数虏暴吏民,百姓保壁,由是皆复固守。盆子惶恐,日夜啼泣。刘恭见赤眉众乱,知其必败,自恐兄弟俱祸,密教盆子归玺绶,习为辞让之言。建武二年正月朔,崇等大会,盆子下床解玺绶,叩头曰:“今设置县官而为贼如故。此皆立非其人所致,愿乞骸骨,避贤圣。”因涕泣嘘唏。崇等及会者数百人,莫不哀怜之,乃皆避席顿首曰:“臣无状,负陛下。请自今已后,不敢复

12、放纵。”既罢出,各闭营自守,三辅翕然,百姓争还长安,市里且满。后二十余日,赤眉贪财物,复出大掠。城中粮食尽,遂收载珍宝,因大纵火烧宫室,引兵而西。 光武遣军分为二道,以要其还路。赤眉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为。樊崇竟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明旦,大陈兵马临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谓盆子曰:“自知当死不?”对曰:“罪当应死,犹幸上怜赦之耳。”帝又谓崇等曰:“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 帝怜盆子,赏赐甚厚,以为赵王郎中。后病失明,赐荥阳均输官地,以为列肆,使食其税终身。 (取材于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3、(3 分) A众既浸盛 浸:日益,更加 B主刍牧牛 刍:割草 C争言讙呼 讙:喧哗鼓噪 D以要其还路 要:邀请,约请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乃相与为约 乃书札为符曰“上将军” B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 列盆子等三人以年次探札 C唯盆子与最为近属 习为辞让之言 D今设置县官而为贼如故 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 杀人者偿命,打伤人要抵罪 B被发徒跣,敝衣赭汗 披头散发光着两只脚,穿着破衣服,涨红了脸,满头大汗 C各闭营自守,三辅翕然 各自闭门坚守军营,三辅地区关城合并 D以为列肆,使食其税终身

14、 (把荥阳的均输官地)作为商铺区,让他终生享用这里的官税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盆子是城阳景王刘章的后代,因此,当樊崇想建立政权时,作为汉室后裔的刘盆子便被推上了帝座。 B樊崇勇猛,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他率领的赤眉军早先纪律严明,战斗力强,为击败王莽做出重大贡献。 C刘恭对赤眉军的失败有预见,担心弟弟刘盆子被牵累,祸及刘氏兄弟,因此偷偷地教刘盆子交还玺绶。 D本文除了叙写刘盆子的生平之外,还记录了赤眉军从兴起、壮大到最终投降光武帝这一盛衰变化的过程。 10请结合本文和下面过秦论的节选部分,分析由樊崇和陈涉领导的这两次农民起义在哪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8 分)

15、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贾谊 过秦论 ) 三、本大题共三、本大题共 5 5 小题,共小题,共 2828 分。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113 题。(共 12 分) 饮中八仙歌【1】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2】口流涎,恨不移封【3】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4】。 宗之潇洒美少年,

16、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注释:【1】八仙:指诗中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个人物。【2】麴(q)车:酒车。【3】移封:改换封地。【4】衔杯乐圣称避贤:喜喝清酒而不喝浊酒,李适之以此暗讽遭李林甫排挤罢相之事。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知章骑马似乘船”两句,写出贺知章因年老眼花而骑马落井的情态。 B.“汝阳三斗始朝天”三句,抓住人物特

17、殊身份,活画出他的享乐之态。 C.“苏晋长斋绣佛前”两句,表现人物无法抵御诱惑而产生的矛盾行为。 D.“焦遂五斗方卓然”两句,渲染了人物酒后卓越的见识和雄辩的口才。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中的“白眼”,与黄庭坚登快阁“青眼聊因美酒横”中“青眼”意味是相同的。 B本诗中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的李白形象是完全一致的。 C本诗与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同为七言歌行体,都是一气呵成,并且一韵到底。 D本诗的风格幽默谐谑,情绪颇为欢乐,语气很是轻快,与作者一贯的“沉郁”诗风不同。 13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开生面的“群像诗”。诗中不同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8、?请分条概述,每条举两例说明。(6 分)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 8 分) 饮中八仙歌勾勒出酒中八仙的群像,而文人与酒确有着不解之缘。因受门阀制度的压抑,满怀愤懑的鲍照想要以酒来宽慰自己,“(1)_,举杯断绝歌路难”;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在醇酒与美景中自得其乐,他能够“(2) _,眄庭柯以怡颜”;与朋友推杯交盏的李白不看重富贵的生活,只愿久处醉乡不愿清醒,“(3) _,_”;款待来客的杜甫酒意渐浓,兴致渐高,他不禁发出“(4)肯与邻翁相对饮,_”;贬谪于浔阳的白居易面对美景,只能以独自饮酒来排遣沦落之情,“(5)_,_”;而在泛舟赤壁的苏轼笔下,“一世之雄”的曹操有着“_,横槊赋诗”的英姿

19、。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 8 分)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其中一句“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垄中,女儿命薄”被黛玉修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后又经过宝玉修改,变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听到此句,黛玉“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 (1)宝玉最后所改诔文中的“卿”字,本应指的是_(人名)。(2 分) (2)黛玉为何“忡然变色”?她的这种心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简要说明。(6分) 四、本大题共四、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1818 分。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619 题。 途

20、 中 今天是个潇洒的秋日,飘着零雨,我坐在电车里,看到沿途店里的伙计们差不多都是懒洋洋地在那里谈天,看报,喝茶喝茶的尤其多,因为今天实在有点冷起来了。还有些只是倚着柜头,望望天色。总之纷纷扰扰的十里洋场顿然现出闲暇悠然的气概,高楼大厦的商店好像都化做三间两舍的隐庐,里面那班平常替老板挣钱、向主顾陪笑的伙计们也居然感到了生活余裕的乐处,正在拉闲扯散地过日,仿佛全是古之隐君子了。 到了北站, 换上去西乡的公共汽车, 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别有一种风味的。 外面的蒙蒙细雨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只是车窗上不断来临的小雨点,同河面上错杂得可喜的纤纤雨脚。此外还有粉般的小雨点从破了的玻璃窗进来,栖止在我的脸上。我

21、虽然有些寒战,但是受了雨水的洗礼,精神变成格外地清醒。 我是个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于道路的人。我现在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总在两点钟以上,这已经有好几月了,我却一点也不生厌,天天走上电车,老是好像开始蜜月旅行一样。车子里面和路上的人们具有万般色相,你坐在车里,只要你睁大眼睛不停地观察三十分钟,你差不多可以在所见的人们脸上看出人世一切的苦乐感觉同人心的种种情调。并且在路途中我们的心境是最宜于静观、最能吸收外界刺激的。我们通常总是有事干,正经事也好,歪事也好,我们的注意力免不了特别集中在一点上,只有路途中,尤其走熟了的长路,在未到目的地以前,我们的方寸是悠然的,不专注于一物,却无所不留神,在匆匆

22、忙忙的一生里,我们此时才得好好地看一看人生的真况。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途中是认识人生最方便的地方。 车中、 船上、 人行道可说是人生博览会的三张入场券, 可惜许多人把它们当做废纸, 空走了一生的路。我们有一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谓行万里路自然是指走遍名山大川,通都大邑,但是我觉得换一个解释也是可以。一条路你来往走了几万遍,凑成了万里这个数目,只要你真用了你的眼睛,你就可以算是懂得人生的人了。 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旅行的人们心中只惦着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紧张的,实在不宜于裕然地接受自然的美景。天下的风光是活的,并不拘泥于一谷一溪,一洞一岩。旅行的人们所看的却

23、多半是这些名闻四海的死景,人人莫名其妙地照例赞美的胜地。这又何苦呢?只有自己发现的美景对着我们才会有贴心的亲切感觉,才会感动整个心灵,而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 绝不能强求。所以有时因公外出,在火车中所瞥见的田舍风光会深印在我们的心坎里,而花了盘缠告了病假去赏玩的名胜倒只是如烟如雾地浮动在记忆的海里。 我坐在车里,任它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跳荡,看着老看不完的十八世纪长篇小说,有时合着书随便望一望外面天气,忽然觉得青翠迎人,遍地散着香花,晴天现出不可描摹的蓝色。我顿然感到春天已到大地,神魂飞在九霄云外了。再去细看一下,好景早已过去,明天再走到原地,一切虽然仍旧,总觉得有所不足,与昨天是不同的,

24、于是乎那天的景色永留在我的心里。真真的好景都该这样一瞬即逝,永不重来。 在热狂的夏天,风雪载途的冬季,我也常常出乎意料地获得不可名状的妙境,它们滋润着我的心田,真是陆放翁所谓的“何处楼台无月明”。走路的确是了解自然的捷径。 雨雪霏霏,杨柳依依,这些境界只有行人才有福享受。许多奇情逸事也都是靠着几个人的漫游而产生的。西游记镜花缘老残游记等不可一世的杰作,没有一个不是以“行”为骨子的,所说的全是途中的一切。我觉得文学的浪漫题材在爱情以外,就要数到“行”了。陆放翁是个豪爽不羁的诗人,而他最出色的杰作却是那些记行的七言。我们随便抄下两首,来代我们说出“行”的浪漫性罢! 剑南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

25、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南定楼遇急雨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因为“行”是这么会勾起含有诗意的情绪的,所以我们从“行”可以得到极愉快的精神之乐。 我们从摇篮到坟墓也不过是一条道路,当我们正寝以前,我们可说是老在途中。途中自然有许多的苦辛,然而四周的风光和同路的旅人都是极有趣的,值得我们跋涉这程路来细细鉴赏。除开这条悠长的道路外,我们并没有别的目的地,最要紧的,是培养一个易感的心境,而不要闭着眼睛,朦朦一生,始终没有看到世界。 1929 年 11 月 5 日 (取

26、材自梁遇春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别有一种风味的 风味:趣味、情致 B我们的方寸是悠然的 方寸:尺度、界限 C任它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跳荡 跳荡:颠簸、晃动 D老残游记等不可一世的杰作 不可一世:当时没有能比得上的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途中描摹细雨,作者调动了视觉、触觉等感官,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B平常做事,我们的注意力总是特别集中于一点,无法看出人世一切苦乐。 C作者对“行万里路”的理解非同寻常,肯定了普通日常“行路”的意义。 D作者引用陆游的两首诗歌,借此说明历来不乏叙写“行路”浪漫的杰作

27、。 18作者为什么“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于道路”?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6 分) 19好文章起笔历来讲究,请简要分析本文首段有哪些妙处。(6 分)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0语言基础运用(共 5 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段(一)中加点的两个词语均书写正确。 B.文段(一)(二)中画横线的语句均存在语病。 C.文段(二)中的加点词语应改为“特点”。 D.文段(二)中两个画波浪线的语句,位置不能互换。 (2)根据文意,在文段(二)处填入两个恰当的 4 字词语,使文段语义完整,内容贴切。(2 分) 21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

28、求作答。 (1)面临困境的企业或商家在灾情中慷慨捐款,引发了众多消费者“野性消费”。他们用豪爽下单的行为表示对这些企业或商家的支持。请谈谈你对这样的“野性消费”有怎样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不超过 150 字。 (2)学校将为 2022 届高三学生举办主题为“我们的青春献祖国”的成人仪式。仪式中有一个核心环节需要学生与父母共同参与,意在通过两代人的互动来激励学生为祖国发展奉献青春年华。如果请你参与策划,你会对这个核心环节做出怎样的设计?请说说理由。要求:简要说明核心环节的内容,重点陈述理由。不超过 150 字。 (3)请以“惜”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

29、小诗不超过 150 字,抒情文字 150 字左右。 22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课堂上,同学们读了梁遇春的散文途中,老师说: “无论人类国家社会,还是学校家庭个人,我们总是在途中。你们对在途中有哪些思考呢?” 一个学生说:“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歧途。”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 你是怎样看待或面对“在途中”呢?请以“也说在途中”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30、:不要局限于梁遇春散文的内容或套作梁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请以“想飞”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共 19 分) 1.(3 分)D 2.(3 分)C 3.(3 分)D 4.【评分参考:本题 4 分,两位作者观点各 2 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在材料一看来,辞藻贪多求全(或“铺排说尽”)(1 分)是技艺不高(或“不成熟”)的表现(1 分);在材料二看来,重辞藻有时也别有胜境(或“自有一种特殊的风味”)(1 分),毋庸反对(1 分)。 5.【评

31、分参考:本题 6 分,扣住材料一的“含蓄美”或材料二的“情溢于辞”来解释苏语的意思,2分;结合陶诗(如饮酒归园田居等篇目)来分析,4 分,言简 2 分,意丰 2 分。】 (答案示例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大意是:(陶诗)看起来很简单质朴,内里实在是很美丽很丰富。这与材料一中所论的诗歌应讲求含蓄美的看法是一致的。(2 分)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作品中间几句用方宅、草屋、树木、炊烟等简单的意象(或:普通的乡间事物)来勾勒田园生活,语言非常朴素(或:无过多华丽辞藻)(2 分),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摆脱官场束缚后自由、闲适的生活状态,体会到其对田园生活的浓厚感情,正可谓言简而意丰、以少总多(2 分

32、)。 (答案示例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大意是:(陶诗)看起来很简单质朴,内里实在是很美丽很丰富。这与材料二中所说的“情溢乎辞”的文学表现是一致的。(2 分)以饮酒(其五)为例,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用词简单,平白如话,读来非常平淡质朴(2 分),却让我们进入一种安谧闲适的自然境界中,体会到作者归隐之后怡然自得的心态,正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2 分)。 二、(共 20 分) 6.(3 分)D 7.(3 分)A 8.(3 分)C 9.(3 分)A 10.【评分参考:本题 8 分,每条 2 分,要点和结合原文,各 1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合理认识,亦可酌情赋分。】 (答案要点

33、与示例) 起义原因(示例)这两次起义都是被迫起义:樊崇是以困穷为寇,陈涉是带领“疲弊之卒”起义。 起义影响(示例)这两次起义号召力都很强:樊崇因勇猛过人,许多人依附他,后来达到几万人;陈涉起义后,天下人云集响应,许多人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起义人员(示例)这两次起义的参与者才能、谋略、文化水平都不高:樊崇人马日渐壮大后,只有口头约束,没有文书、旌旗等正规管理;陈涉出身低微,队伍中也没有才能出众,可匹敌孔子、墨子的贤达谋士。 起义效果(示例)这两次起义都给予当时统治政权沉重打击:樊崇大破王莽部队,攻入长安,后迫使更始帝投降;陈涉起义加速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参考译文】 刘盆子,太山

34、郡式县人,是城阳景王刘章的后代。他的祖父刘宪,在元帝时被封为式侯,父亲刘萌继承了爵位。王莽篡夺了王位后,封国被取消,刘盆子就成了式县人了。 王莽天凤年间,琅邪人樊崇在莒县起兵,当时盗匪四起,许多盗贼因为樊崇勇猛,都依附他,一年之内发展到了一万多人 。樊崇的同郡人逄安、东海人徐宣等人各自起兵,一共有几万人,又率众前来跟从樊崇。起初,樊崇等人只是因为穷困窘迫才去做盗匪的,并没有攻占城池掠取土地的计划。现在人马日渐壮大,就一起约定:杀人者偿命,打伤人要抵罪。只有口头的约束,而没有文书、旌旗。王莽派遣部队攻打他们, 樊崇等要和他们交战,又怕手下的人和王莽的士兵混在一起,就把他们的眉毛全部染红用来区别,

35、因此称为赤眉军。于是赤眉军大败王莽军队。 当初,赤眉军经过式县,劫掠了刘盆子以及他的两个兄长刘恭、刘茂,都安置在军中。到刘恭跟随樊崇等归顺更始帝,即被封为式侯。刘恭因为精通经书多次进言论事,被封为侍中,在长安中侍奉更始帝。刘盆子与刘茂留在军中,负责割草牧牛,被称为牛吏。到了樊崇想要拥立新皇帝时,在军中寻找景王的后代,一共找到七十多个人,只有刘盆子、刘茂以及前西安侯刘孝是最近的后裔。樊崇曾经听说古代天子带兵时称为上将军,于是就在竹简上写上“上将军”作为符书,又拿了两个空竹简放在竹筐里,让刘盆子等三个人站在中间,按年纪长幼顺序抽取竹简。刘盆子拿到了符书,将领们都向他称臣跪拜。刘盆子当时只有十五岁,

36、披头散发,光着两只脚,穿着破衣服,涨红了脸,满头大汗,看到大家都向他跪拜,吓得快要哭出来。刘茂对他说:“好好保管符书。”刘盆子将符书咬破,胡乱折叠,然后扔掉,还是跟着牧童们一起嬉戏。 赤眉军到了高陵,进入长安城,更始帝投降。刘盆子住进长乐宫,将领们天天聚在一起争论战功,经常喧哗呼叫,拔出剑来砍柱子,难以达成一致。他们还屡次掠夺施暴于官民,百姓关紧门户,从此又都各自坚守。刘盆子十分惊恐,日夜哭泣。刘恭眼看赤眉军中混乱,知道他们必将失败,担心兄弟们要一起惹上灾祸,就偷偷地教刘盆子交还玺绶,学会讲推让之辞。建武二年正月初一,樊崇等举行大集会,刘盆子从坐榻上下来,解下玺绶,叩头说:“如今设置了天子但还

37、是像过去一样做盗贼的事情。这都是你们拥立了不合适的人所导致的,希望让我保存自己的一把骨头,让位给圣贤之人。”说完就涕泪交加,欷歔不止。樊崇及在座的几百个人,没有人不同情他的,都离开座席磕头说:“臣等不守规矩,辜负了陛下。从今以后,我们保证不再放纵。”集会结束大家出宫后,各自坚守军营,三辅地区安然无事,百姓争相回到长安,市场街里又拥挤起来。过了二十几天,赤眉军因贪图财物,又出来大肆抢掠。城中的粮食吃光了,就收罗装载珍宝,又放大火烧了宫殿房屋,带着兵马向西进发。 光武帝派遣部队分两路,切断赤眉军的退路。赤眉突然遭遇大军,惊慌恐惧不知所措。樊崇最终带着刘盆子以及丞相徐宣以下的三十多个人赤膊前去投降。

38、献上得到的传国玺绶、更始帝的七尺宝剑以及玉璧各一个。第二天,光武帝在洛水边上陈列兵马,让刘盆子及他的臣子们站在一旁列队观看。对刘盆子说:“自己觉得应当被处死吗?”刘盆子回答说:“臣论罪本该被处死,还希望皇上怜悯饶恕我。”光武帝又对樊崇等人说:“你们可以说是铁中的铮铮上品,平庸之辈中才华出众的人。” 光武帝可怜刘盆子,给他很丰厚的赏赐,让他做赵王的郎中。后来刘盆子因病失明,赐给他荥阳县的均输官地,作为商铺区,让他终生享用这里的官税。 三、(共 28 分) 11.(3 分)A 12.(3 分)D 13.【评分参考:本题 6 分,每条 2 分,共性特点 1 分,结合具体诗句说明 1 分。如有其他合理

39、解读,亦可酌情赋分。】 (答案示例) 嗜酒贪杯(或:海量好饮)。如汝阳王恨不得改封酒泉,左相饮酒如鲸鱼吞百川,李白常醉眠酒家,焦遂一喝就是五斗 放纵不羁(或:有真性情、潇洒狂放)。如贺知章醉跌井底竟会熟睡不醒,汝阳王敢酒后上朝拜见天子,苏晋迷酒最终忘记礼佛,张旭醉后狂放挥毫、笔走龙蛇 傲视权贵(或:有风骨、傲岸不屈、不向权贵低头)。如左相衔杯以嘲讽权臣,宗之举杯时白眼睥睨一切,李白酒后对天子召见不唯唯诺诺,张旭醉后脱帽露顶、倨傲不恭 14.【评分参考:本题 8 分,每空 1 分。有多字、少字以及错字、别字的情况,则该空不得分。若涉及版本用字问题,以教材为准。】 酌酒以自宽;引壶觞以自酌;钟鼓馔

40、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隔篱呼取尽余杯;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酾酒临江 15.【评分参考:本题 8 分,第小题 2 分;第小题 6 分,原因 2 分,与后续情节关系 4 分。】 (2 分)晴雯 (答案示例)因为黛玉由此想到自己(或:最忌讳“无缘”与“薄命”二字)(2 分)。 “无缘”暗指 “木石前盟” 最终败给 “金玉良缘” (或: 贾母定亲, 令宝玉娶薛宝钗为妻) , 而使宝黛婚事未成 (2 分) ;“薄命”则预示了黛玉因身体而早逝(或:黛玉最终焚稿泪尽而亡)(2 分)。 四、(共 18 分) 16.(3 分)B 17.(3 分)B 18.【评分参考:本题 6 分,每条 2 分。

41、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可以观察到车子里面和路上人们的万般色相(1 分),体会人生真况(1 分);可以发现真正触动心灵的好景(1 分),是了解自然的捷径(1 分);有利于感受文学的浪漫(或:能勾起含有诗意的情绪)(1 分),得到精神之乐(1 分)。 19.【评分参考:本题 6 分,要求至少答出三个要点,每个要点 2 分,原文表现 1 分,妙处分析 1 分。只要符合作品情境且能言之成理,即可赋分。】 (答案示例一)本文首段描写了作者在途中看到的自然景物、市井百态都是自在悠然的(或“慵懒散淡”“轻松闲散”的)(2 分,内容 1 分,状态 1 分);这样起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写人在途中可以更容易

42、地感悟活的自然(1 分),更敏锐地体会人生况味的内容(1 分)(或:为下文陈述人在途中可以更容易地感悟活的自然、更敏锐地体会人生况味做铺垫);作者用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调开篇(1 分),奠定了全文轻松闲逸的风格,更容易引发阅读兴味(1 分)。 (答案示例二)着眼“途中”的自然景物。(示例)以“潇洒的秋日,飘着零雨”入笔(1 分),通过对自然的敏锐感知,为后文表达“途中”能够偶得好景(或:易于感受活的自然)而引线(1 分)。 着眼“途中”的人情百态。(示例)描摹伙计们不同于往日的“感到了生活余裕的乐处”(1 分),从感性上为后文揭示“途中”宜于静观“人们具有万般色相”和“人心的种种情调”作证明(1

43、 分)。 着眼作者的情调意味。(示例)叙写高楼大厦的商店“化做三间两舍的隐庐”(1 分),展现出随天气的变化而城市生活放缓,流露出一种闲适的意味(或:表现出作者对人事情理的“易感”)(1 分)。 着眼作品的情境氛围。(示例)整段文字记录沿途所见,笔调舒缓如漫话絮语(或:细节真切、有镜头感)(1 分),为全文营造了一种轻松、闲逸的氛围(1 分)。 五、(共 65 分) 20(5 分) (3 分)C (答案示例)交流互鉴和谐发展【评分参考:本题 2 分,每处 1 分,符合语境、意思对即可。】 21(10 分)略。【评分参考】根据完成题目要求的质量,以 5 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22(50 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