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嘉兴市桐乡浙江省嘉兴市桐乡 20202020- -20212021 学年六年级上语文期末学年六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试卷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 1. 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朱日和训练 j d( ) ,受阅部队以最昂扬的姿态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将士们 wi fng ln ln( ) , 整装待发。 只听一声令下, 装甲隆隆, 机群 hng mng ( ) , 三军将士 pi shn do hi( )般列队行进,他们的誓言 jng tin dng d( ) 。 2. 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常年缺少阳光的曝(bo p)晒,石头上长了苔藓(xin xin) 。这些苔藓呈薄(b
2、 bo)板状,虽然不多,却也不显得单薄(b bo) 。 3. 阅读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昏沉”的解释,选择正确的答案。 【昏沉】hn chn 形暗淡:暮色。头脑迷糊,神志不清:喝醉了酒,头脑昏昏沉沉的。 1到三更时,他已经昏沉不知身在何处。 ( ) 2停了片时,宝玉便昏沉睡去,贾母等才得略略放心。 ( ) 3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 ) 按要求写词语或句子。按要求写词语或句子。 4. 用“然”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不能重复) 。 (1)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鼓鼓的花蕾,我才( )想起丁香结的由来。 (2)他正在疑惑, ( )抬起头来,见那壁上写着几行字。 (3
3、)拿着失而复得的竹节人,我们方才的( )一扫而空。 5. 照样子,写句子。 例: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请从“画画”或“看比赛”中选一个情景写一写入迷的样子。 _ 选择题。选择题。 6. 下列各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汇集 咆哮 斩钉截铁 B. 枯竭 瘦削 暴露无疑 C. 浑浊 抵御 唯妙唯肖 D. 纯熟 斗蓬 自作自受 7. 下列与戏曲有关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刚刚结束冬训的国家女排,今晚在体育馆首次亮相。 B. 元旦联欢会,校舞蹈队作为压轴首先出场。 C. 弟弟虽然还小,但做事有板有眼,让人夸赞。 D. 每次班
4、级排演节目,跑龙套的肯定有他。 8. 古诗中,有不少数字是虚指,下面诗句中数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 横线上填入名言,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 ”真英雄是有血有肉,有选择、有情怀的。景海鹏是性情中人,他的赤子之心,献给了宇宙和星辰、祖国和人民,同样也献给了家人和战友。 A.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 位卑未敢忘忧国。 D.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0. 古诗文中“之”常用来代替人
5、或事物。下面词句中,“之”是这个意思的一项是( ) A. 惊弓之鸟 B.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 处士笑而然之。 D.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11. 根据提示,完成相关练习。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写的_ 。这两句诗巧用比喻,分别用“_”和“_”描绘云和雨的特点。读着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_,听到了_。 2少选之间而_,锺子期又曰:“_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选自伯牙鼓琴 ) “少选”的意思是_。 联系上下文, 我知道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是因为_。 3微波粼粼的海面上,_洒满了银光。
6、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选自月光曲 )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眼前的画面不断变化:月亮初升,海面_,这时的乐曲是_的;最后,当月光照亮浪花,海面_,乐曲就变得_。 阅读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18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 材料二 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可能是发生了近视。眼睛视物 近视主要通过视力检查和验光进行诊断。模糊、干涩、疲劳 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有长时间持续近距离用眼、缺乏日 注意力不集中间户外活动、不正确的读写姿势、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矫正方法主要是佩戴眼镜
7、。近视会导致头晕 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近视防控知识。 资料来源:央视网、疾病预防控制局,有删改 材料三 12. 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020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3.6%,近视防控任务艰巨。 ( ) (2)从 6 岁儿童到高中生,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增长。 ( ) (3)近视除了会导致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对人不会有其他影响。 ( ) 13. 要给同学们提出预防近视的建议,你觉得应该重点阅读哪份材料?说明理由。请你写出不少于三条建议。 _ 古诗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8、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江畔:江边。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留连:舍不得离开。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14. 请你帮李亮把这首诗工整美观地书写下来,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_ 15. 借助注释,我知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意思是_。 “留连戏蝶时时舞”一句中“留连”写出了_。 16. 这首诗前两句通过“花满蹊”“_”“_”等词描绘了春花明丽繁多的画面,后两句“时时”与“_”相对,叠字的运用渲染了春意盎然的情趣。“自在”不仅是娇莺的客观姿态,也表现了诗人_的心情。 现代文阅读。 访兰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
9、栽。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这情景,仿如人间仙境,让人赏心悦目,身上的疲乏也一扫而空。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
10、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他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
11、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有删改) 17. 第段中父亲“反而倒有几分愠怒”是因为( ) A. 兰草是父亲从深山带回来培栽的。 B. 来家里观赏兰草的人太多了。 C. 家里培栽的兰草不如深山的兰草好。 D. 父亲不喜欢兰草成为玩赏的盆景。 18. 下面关于“野兰”描述,与文中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野兰
12、香气浓烈,气浪一冲,站在峡谷任何地方都能闻到。 B. 野兰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C. 野兰长在空谷僻野,花比家里培栽更繁更大。 D. 野兰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19. 请为第段画横线句子从描写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批注:_ 20. 文中说“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两个味儿”具体指什么?又带给你怎样的生活启示? _ 21. 习作。 以“温暖”为话题展开进行习作。 要求:语言通顺合理,不少于 400 字。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浙江省嘉兴市桐乡 20202020- -20212021 学年六年级上语文期末学年六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试卷 积累与
13、运用积累与运用 1. 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朱日和训练 j d( ) ,受阅部队以最昂扬的姿态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将士们 wi fng ln ln( ) ,整装待发。只听一声令下,装甲隆隆,机群 hng mng( ) ,三军将士 pi shn do hi( )般列队行进,他们的誓言 jng tin dng d( ) 。 【答案】 . 基地 . 威风凛凛 . 轰鸣 . 排山倒海 . 惊天动地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凛凛、
14、鸣”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 常年缺少阳光的曝(bo p)晒,石头上长了苔藓(xin xin) 。这些苔藓呈薄(b bo)板状,虽然不多,却也不显得单薄(b bo) 。 【答案】p xin bo b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曝晒 p shi。 苔藓 ti xin。 薄板 bo bn。 单薄 dn b。 3. 阅读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昏沉”的解释,选择正确的答案。 【昏沉】hn chn
15、 形暗淡:暮色。头脑迷糊,神志不清:喝醉了酒,头脑昏昏沉沉的。 1到三更时,他已经昏沉不知身在何处。 ( ) 2停了片时,宝玉便昏沉睡去,贾母等才得略略放心。 ( ) 3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 ) 【答案】 . . .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能力。 (1)结合语境“他已经昏沉不知身在何处”来看指神志不清,不知道在哪里。所以“昏沉”指头脑迷糊,神志不清:喝醉了酒,头脑昏昏沉沉的。 (2)结合语境“停了片时,宝玉便昏沉睡去”来看指昏昏沉沉地睡着了。所以“昏沉”指头脑迷糊,神志不清:喝醉了酒,头脑昏昏沉沉的。 (3)结合语境“昏沉的夜”来看指夜色
16、暗淡。所以“昏沉”指暗淡。 按要求写词语或句子。按要求写词语或句子。 4. 用“然”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不能重复) 。 (1)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鼓鼓的花蕾,我才( )想起丁香结的由来。 (2)他正在疑惑, ( )抬起头来,见那壁上写着几行字。 (3)拿着失而复得的竹节人,我们方才的( )一扫而空。 【答案】 . 恍然 . 忽然 . 黯然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多义字的辨析和对句子的理解以及组词的能力。 然:对、不错;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然而;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又同“燃” 。 (1)结合“想起丁香结的由来”来看可以填写“恍然”或“猛然” 。 恍然: (形)猛然醒悟
17、的样子。 猛然: (副)忽然;极快。 (2)结合“抬起头来,见那壁上写着几行字。 ”来看可以填写“忽然”或“突然” 。 忽然: (副)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突然。 突然: (形)在很短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地。 (3)结合“一扫而空。 ”来看可以填写“黯然” 。 黯然: (形)昏暗的样子。心神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 5. 照样子,写句子。 例: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请从“画画”或“看比赛”中选一个情景写一写入迷的样子。 _ 【答案】篮球场外的观众席上,小明脖子伸得老长,眯起他近视的小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每当他喜欢的队进了一个球,他就高兴得手舞足蹈
18、,连把旁边的矿泉水瓶碰倒了,水流了一地,他也不知道。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仿照题中所给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如:看比赛:他坐在沙发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电视。只见他一会儿拍手叫好,一会儿着急地喊道: “往左踢,往左踢! ”恨不得自己跑到电视里替他们踢球。 画画:弟弟全神贯注地画着,偶尔停笔思考,妈妈喊了他几次,他也没听见。 选择题。选择题。 6. 下列各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汇集 咆哮 斩钉截铁 B. 枯竭 瘦削 暴露无疑 C. 浑浊 抵御 唯妙唯肖 D. 纯熟 斗蓬 自作自受 【答案
19、】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B 项: “暴露无疑”应为“暴露无遗” :指坏人坏事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C 项: “唯妙唯肖”应为“惟妙惟肖” :形容刻画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像。 D 项: “斗蓬”应为“斗篷” : (名)一种没有袖子披着穿的大衣。 (方)斗笠。 7. 下列与戏曲有关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刚刚结束冬训的国家女排,今晚在体育馆首次亮相。 B. 元旦联欢会,校舞蹈队作为压轴首先出场。 C. 弟弟虽然还小,但做事有板有眼,让人夸赞。 D. 每次班级排演节目,跑龙套的肯定有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词
20、语的理解和搭配能力。 亮相: (动)戏曲演员在上场、下场或表演中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姿势,以突出角色情绪,加强戏剧气氛。比喻露面或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压轴: 原本是戏曲名词, 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 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应用, 比如 “压轴戏” ,但压轴也是人们知识的一个盲区。 “压轴”本意是指倒数第二个节目,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倒数第一个,倒数第一个节目称“压台” 。 有板有眼:指戏曲唱腔合乎节拍。形容人说话、办事条理清楚。 跑龙套: (动)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结合“首先出场”来看 B 项中搭配“压轴”不正确。 8. 古诗中,有不少数字
21、是虚指,下面诗句中数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诗词的理解。 A 项,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意思是: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
22、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其中“七八” 、 “两三”是虚指、虚数。 B 项,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出自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原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
23、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其中“九” 、 “万里”是虚指、虚数。 C 项,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意思是: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出自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南朝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这些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其中“四百八十”是虚指、虚数。 D 项,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
24、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出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原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其中“一”是实指,指“一条” 。 所以 D 项与其他选项的意思不同。 9. 横线上填入名言,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 ”真英雄是有血有肉,有选择、有情怀的。景海鹏是性情中人,他的赤子之心,献给了宇宙和星辰、祖国和人民,同样也献给了家人和战友。 A.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
25、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 位卑未敢忘忧国。 D.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对名句的理解。 A 项,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意思是:不辞辛劳,贡献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B 项,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C 项, “位卑未敢忘忧国。 ”意思是: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 。 D 项,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意思是:对子女没有感情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结合语境“景海鹏是性情中人,他的赤子之心,献给了宇宙和星辰、祖国和人民,
26、同样也献给了家人和战友。 ”来看搭配 D 项最恰当。 10. 古诗文中“之”常用来代替人或事物。下面词句中, “之”是这个意思的一项是( ) A. 惊弓之鸟 B.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 处士笑而然之。 D.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之”的使用方法的辨析。 “之”常见的运用为:作为助词以为“的” ;代词;主谓之间不译;宾语前置不译;作为动词以为“到去” 。 A 项, “惊弓之鸟”的意思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 “之”意思是“的” 。 B 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是:在黄鹤楼与要前往到广陵孟浩然
27、辞别。 “之”作为动词表示前往或到去。 C 项, “处士笑而然之。 ”意思是: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之”表示代词。 D 项,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意思是: 我的矛锋利极了, 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之” 意思是 “的” 。 所以结合理解来看作为代词出现的是 C 项。 11. 根据提示,完成相关练习。 1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出自宋代苏轼写的_ 。这两句诗巧用比喻,分别用“_”和“_”描绘云和雨的特点。读着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_,听到了_。 2少选之间而_,锺子期又曰: “_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28、复为鼓琴者。 (选自伯牙鼓琴 ) “少选” 的意思是_。 联系上下文, 我知道伯牙 “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是因为_。 3微波粼粼的海面上,_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选自月光曲 )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眼前的画面不断变化:月亮初升,海面_,这时的乐曲是_的;最后,当月光照亮浪花,海面_,乐曲就变得_。 【答案】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翻墨 . 跳珠 . 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 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 千万颗黄豆大小的雨点打在船
29、篷船板上,一片叮叮当当的声响 . 志在流水 . 善哉 . 一会儿,不久 . 他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 霎时间 . 一缕一缕 . 微波粼粼 . 悠长舒缓 . 汹涌澎湃 . 高昂激越 【解析】 【分析】 【详解】1考查诗词的积累理解与识记。 出自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其中“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中运用了比喻的修
30、辞手法,把黑云和白雨比作翻墨和跳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和雨的特点。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当时风雨的样子。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2考查对文言文的积累与识记。 出自伯牙鼓琴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
31、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 “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少选”指:不久。 所以结合文章来看“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从“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中可以看出,是因为:他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识记。 出自月光
32、曲 ,原文选段: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主要内容:两百多年前,贝多芬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演出,晚上散步的时候,他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他听到茅屋里兄妹的对话,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33、 结合“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和“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中可以看出: 眼前的画面不断变化:月亮初升,海面微波粼粼,这时的乐曲是悠长舒缓的;最后,当月光照亮浪花,海面汹涌澎湃,乐曲就变得高昂激越。 阅读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18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 材料二 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可能是发生了近视。眼睛视物 近视主要
34、通过视力检查和验光进行诊断。模糊、干涩、疲劳 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有长时间持续近距离用眼、缺乏日 注意力不集中间户外活动、不正确的读写姿势、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矫正方法主要是佩戴眼镜。近视会导致头晕 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近视防控知识。 资料来源:央视网、疾病预防控制局,有删改 材料三 12. 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 (1)2020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3.6%,近视防控任务艰巨。 ( ) (2)从 6 岁儿童到高中生,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增长。 ( ) (3)近视除了会导致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对人不会有其他
35、影响。 ( ) 13. 要给同学们提出预防近视的建议,你觉得应该重点阅读哪份材料?说明理由。请你写出不少于三条建议。 _ 【答案】12. . . . 13. 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二。因为材料二详细说明了近视的现象,产生近视的原因和近视的诊断方法,以及预防近视、纠正近视的方法。建议:用眼 20 分钟后要眨眨眼,向远处眺望至少 20 秒。不要在强烈的阳光下看书。保持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少用电子产品。多参加户外活动。 【解析】 【分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仔细阅读材料一,从“2018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总近视率为 53.6%”可知错误。 (2)仔细阅读材料一,从
36、“6 岁儿童近视率 14.5%” “小学生近视率 36%” “初中生近视率 71.6%” “高中生近视率 81%”可知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增长。 (3)仔细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材料二只是列举了近视对于学生学习上带来的坏处,只是其中之一,并不是全部。材料三还说了近视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危害。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仔细阅读三个材料,材料二讲述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青少年的近视,那么我们知道了近视的原因,反向推理,在日常生活学习注意这些情况,即可预防近视。 如:根据“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有长时间持续近距离用眼、缺乏日注意力不集中间户外活动”我们可以建议用眼 20
37、分钟后要眨眨眼,向远处眺望至少 20 秒。多多参加户外活动等, 根据“不正确的读写姿势、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 ”我们可以建议保持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和少使用电子产品。 古诗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江畔:江边。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留连:舍不得离开。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14. 请你帮李亮把这首诗工整美观地书写下来,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_ 15. 借助注释,我知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意思是_。 “留连戏蝶时时舞”一句中“留连”写出了_。 16. 这首诗前两句通过
38、“花满蹊” “_” “_”等词描绘了春花明丽繁多的画面,后两句“时时”与“_”相对,叠字的运用渲染了春意盎然的情趣。 “自在”不仅是娇莺的客观姿态,也表现了诗人_的心情。 【答案】14.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5. .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 作者对美景的流连忘返。 16. . 千朵万朵 . 压枝低 . 恰恰 . 内心愉悦、自在 【解析】 【分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汉字的书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知道要写什么,然后写出正确的语句,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39、。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蹊。舞、啼”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5 题详解】 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出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意思是: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留连戏蝶时时舞”意思是: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 留连:徘徊不忍离去;一再挽留。 所以结合诗文来看写出了作者对景色的迷恋和流连忘返。 【16 题详解】 考
40、查对诗文的理解。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的意思是: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其中“花满蹊” 、 “千朵万朵”写出了花的繁多;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的意思是: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其中“时时”与“恰恰”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方法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从而整首诗表现了作者的愉悦心情。 现代文阅读。 访兰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
41、愠怒。以后又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 “访兰去吧! ”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这情景,仿如人间仙境,让人赏心悦目,身上的疲乏也一扫而空。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
42、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他问道: “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 “这里的好! ”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 “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欣赏
43、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有删改) 17. 第段中父亲“反而倒有几分愠怒”是因为( ) A. 兰草是父亲从深山带回来培栽的。 B. 来家里观赏兰草的人太多了。 C. 家里培栽的兰草不如深山的兰草好。 D. 父亲不喜欢兰草成为玩赏的盆景。 18. 下面关于“野兰”的描述,与文中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野兰香气浓烈,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能闻到。 B. 野兰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
44、姿。 C. 野兰长在空谷僻野,花比家里培栽的更繁更大。 D. 野兰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特色而存在着。 19. 请为第段画横线的句子从描写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批注:_ 20. 文中说“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 “两个味儿”具体指什么?又带给你怎样的生活启示? _ 【答案】17. D 18. C 19. 这段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兰草优美的生活环境,为兰花的出现及解释兰花美的本质做铺垫。 20. 在这里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花品格、气质。一个“味儿”是指生长在幽谷,吸收天地之灵气的野兰的韵味,清新脱俗。一个“味儿”是指生长在庭院当盆景,靠取悦人而生的兰草,太甜太媚也太俗
45、。 给人的生活启示: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第一段“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和第十一段“ 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中可以看出父亲“反而倒有几分愠怒”是因为:父亲不喜欢兰草成为玩赏的盆景。 【18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B 项,有误。 结合第十一段“ 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中可以看出。 【19 题详解】
46、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批注。 批注的内容往往有以下几方面: 1.对于标题的理解; 2作家作品简介; 3文章的主题思想; 4写作特色(语言特色,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等等) ; 5精彩语段的赏析; 6关键字词句的理解; 7语段的作用; 8特殊标点的作用; 9阅读感悟; 10存在的疑惑。 结合“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 ”来看运用了环境描写,写了“瀑布、悬崖、水、日光”从而表现了兰草的生长特点,为后文“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47、”做铺垫。 【20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第十一段“ 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中可以看出一个“味儿”指吸收天地灵气后的清新脱俗;一个“味儿”指生长在庭院当盆景,靠取悦人而生的兰草,太甜太媚也太俗。 启示:做人要像在深山中的兰草,有益于社会,而不要做像献媚于人们在庭院中的兰草,丢失自己的真性。 21. 习作。 以“温暖”为话题展开进行习作。 要求:语言通顺合理,不少于 400 字。 【答案】范文: 温暖 我时常问自己:什么是温暖,自己是否得到了温暖。 温暖并不难找,他就在我们身边。 温暖是实在的,看得见的,甚至是摸
48、得着的,它离我们很近,并不是虚幻。只是,更多的时候,平日里的习经为常,淡化了我们对幸福的感受,父母的关心,老师的呵护的眼神,同学们微笑脸庞,在我们看来是那么平常,可有谁知道,那是温暖的源泉,它在我心里缓缓流淌。 记得一次,妈妈冒着雨去学校接我,雨淋湿了她全身,妈妈把我搂在里的那一刻, 我的泪水伴着雨水随着我的脸庞慢慢掉下来,这也许是一个平凡的场景,平凡得让我当时不能马上想到“温暖”二字,但那一刻我确定是幸福的。 一片成长的天空,一朵朵安静的浮云,一缕白烟是我曾经的幻想, 在蓝蓝的天空下奔跑 过,在安静的浮云下大声歌唱过,在白烟外有过一起跳一起笑。 温暖时刻是我们拥有的一刻,那一时时太短了,一秒
49、就过去了,如果,温暖想要长一点的必须要去感受。 时间一点点推移,正如母亲的手。夜更静了,窗外的灯光陆续消失,终于抄完了,母亲轻轻地放下,轻轻地走开,我拿起本子,上面秀丽的小字让我眼睛一亮。 拿着作业本,我心被感动着,多么伟大的细节,让我感受到了来自母亲的温暖、生活中,正是这些细节,注我在爱中成长,它陪伴我走过了日日夜夜,终将到达成功的彼岸。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结合题干来看要以“温暖”话题展开进行习作。 习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氛引出下文) 。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