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科版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八年级上物理期末期末考试考点梳理考试考点梳理 第第 1 1 章章 声现象声现象 考点考点 1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振动 产生的, 振动振动 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 正在发声正在发声 的物体叫作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 (1)条件:声音可以在 固固 体、 液液 体和 气气 体中传播,但不能在 真空真空 中传播,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 介介质质 。 (2)形式:声音是一种波,即声音是以 波波 的形式传播的。 (3)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 发
2、射发射 回来,形成回声。回声测距原理2vts (v为声速)。 3 3、声速、声速 (1)定义:声音传播的快慢 (2)其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4)15是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 (5)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液体气体。 (6)声速随介质的温度升高而增大。 (7)实例 1:百米赛跑,先看见发令枪冒烟,过一段时间才听到枪声。 (8)实例 2:雷雨天气总是先看见闪电,过一段时间才能听见与闪电同时产生的雷声。 4 4、声能、声能 声音具有 能量能量 ,这种能量叫作声能。例如:声波能使烛焰晃动、超声波钻孔机能加工坚硬的玻璃等。 考
3、点考点 2 2 乐音的特性乐音的特性 1 1、乐音、乐音 (1)定义:通常指那些悦耳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是声源做 有规律有规律 振动产生的。 (2)三要素: 响度响度 、 音调音调 、 音色音色 。 2 2、响度、响度 (1)定义:声音的 强弱强弱 。 (2)影响因素:响度与声源的 振幅振幅 有关, 振幅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还与 听者与声源听者与声源 的距离有关。 (3)实例:震耳欲聋、窃窃私语、声音洪亮、放声歌唱、调节音量等。 3 3、音调、音调 (1)定义:声音的 高低高低 。 (2)影响因素:音调与声源振动的 频率频率 有关, 频率频率 越高,音调越高。 (3)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
4、数,频率的单位是 赫兹赫兹 ,符号 HzHz 。 (4)实例:男低音、女高音、声音的“粗” 、 “细”等。 4 4、音色、音色 (1)定义:声音的 品质品质 。 (2)影响因素:发声体的 材料材料 、 结构结构 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实例: “闻其声知其人” 、 “声纹锁” 、模仿声音等。 考点考点 3 3 噪音及其控制噪音及其控制 1 1、噪声的含义、噪声的含义 (1)物理学角度:通常指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是声源做 无规律无规律 振动产生的。 (2)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 噪声噪声 。 (3)与乐音的关系:乐音在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时,可以转变
5、为噪声,两者没有严格的界限。 2 2、噪声的危害、噪声的危害 (1)噪声的强弱:用 声强级声强级 来描述噪声的强弱,它的单位是 分贝分贝 ,符号 dBdB ;声强级为 0 dB 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90 dB 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2)危害:除了使人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妨碍工作和休息外,还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3、噪声的控制、噪声的控制 控制和减弱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1)在 声源处声源处 减弱,如:禁止鸣笛、摩托车的消声器等; (2)在 传播途中传播途中 减弱,如:道路两旁种植的行道树、房子安装的双层玻璃、高速公路某些路段安装的板墙; (3)在 人耳处人耳处 减弱
6、,如:戴耳塞、耳罩、头盔等。 考点考点 4 4 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 1 1、可听声与不可听声、可听声与不可听声 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20 20 Hz 20000 20000 Hz 之间,频率高于 20000 20000 Hz 的声波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 20 20 Hz 的声波叫作次声波。 2 2、超声波、超声波 (1)特点: 方向性好方向性好 、 穿透能力强穿透能力强 、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 (2)应用:一是传递信息(如:倒车雷达、声呐、B 超、超声探伤仪等);二是传递能量(如:清洗、碎石、焊接等)。 3 3、次声波、次声波 (1)特点:传播远、易于绕过障碍物,几乎无孔
7、不入等。 (2)应用:一是传递信息(如:预报地震、台风、海啸、火山爆发、监测核爆炸等);二是传递能量(如:使机器设备破裂、建筑物坍塌等)。 补充:补充: 声音三要素的辨别声音三要素的辨别 吹气: (发声体: 空气柱空气柱 )音调高低: 左左 边音调最低, 右右 边音调最高。 敲击: (发声体: 瓶子和水瓶子和水 )音调高低: 右右 边音调最低, 左左 边音调最高。 第第 2 2 章章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 考点考点 1 1 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温度的测量 1 1、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三态: 固态固态 、 液态液态 、 气态气态 ; (2)三态的特征: 固态:有一定的体积
8、和形状,如书本、课桌等; 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如水、酒精等; 气态: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如空气、氧气等。 (3)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 另一种状态另一种状态 叫作物态变化。 2 2、温度、温度 (1)温度的含义:表示物体的 冷热程度冷热程度 。 (2)摄氏温度 单位: 摄氏度摄氏度 ,符号: ; 摄氏度的规定:把 1 个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 0, 水沸腾时水沸腾时 的温度规定为100。 3 3、温度的测量、温度的测量 (1)原理:利用测温液体 热胀冷缩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使用 测量前:应了解温度计的 量程量程 和 分度值
9、分度值 ; 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 充分接触充分接触 ,不能碰到 容器壁容器壁 和 容器底容器底 。 读数时:待温度计示数 稳定稳定 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 上上表面 相平相平 。 (3)体温计 特点特点 作用作用 量程: 35354 42 2 按人体体温设计,应用酒精消毒 分度值: 0.10.1 灵敏度高,测量更准确 玻璃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弯曲的缩口 可以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离开人体读数 考点考点 2 2 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 1 1、汽化、汽化 (1)定义:物质的状态从 液液 态变为 气气 态的过程,汽化需要 吸收吸收
10、热量; (2)两种方式: 蒸发蒸发 和 沸腾沸腾 ; (3)实例:湿衣服晾干、额头擦酒精降温等。 2 2、蒸发、蒸发 (1)定义:只在液体 表面表面 发生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它在 任何 温度下都能发生。 (2)影响因素: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温度温度 、 表面积表面积 和 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有关。 3 3、沸腾、沸腾 (1)定义:在液体 内部内部 和 表面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作沸腾。 (2)条件:温度达到沸点、 持续吸热持续吸热 ; (3)现象: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4)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 高高 。 4 4、液化
11、、液化 (1)定义:物质由 气气 态变为 液液 态的过程,液化需要 放出放出 热量; (2)方法: 降低温度降低温度 和 压缩体积压缩体积 。 (3)实例:烧水时壶嘴的白气、雾和霾的形成等。 考点考点 3 3 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 1 1、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 固固 态变为 液液 态叫作熔化,熔化需要 吸收吸收 热量; (2)凝固:物质从 液液 态变为 固固 态叫作凝固,凝固需要 放出放出 热量。 2 2、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作 熔熔 点(或 凝固凝固 点),如冰、海波、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
12、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3 3、熔化和凝固规律、熔化和凝固规律 (1)熔化规律:晶体在熔化时,不断 吸吸 热,温度 不变不变 ;非晶体在熔化时,不断 吸吸 热,温度 升高升高 。 (2)凝固规律:液体在凝固成晶体时,不断 放放 热,温度 不变不变 ;液体在凝固成非晶体时,不断 放放 热,温度 降低降低 。 考点考点 4 4 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 1 1、升华、升华 (1)定义:物质由 固固 态直接变为 气气 态叫作升华,升华需要 吸吸 热; (2)实例:樟脑丸变小、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碘变成碘蒸气等。 2 2、凝华、凝华 (1)定义:物质由 气气 态直接变为 固固 态
13、叫作凝华,凝华需要 放放 热; (2)实例:冬季的霜、窗户上的冰花、雾淞等。 考点考点 5 5 水循环水循环 1、自然界中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中吸收热量的的三个过程是 熔化熔化 、 汽化汽化 、 升华升华 。 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水的能量要 增加增加 。放出热量的过程是 凝固凝固 、 液化液化 、 凝华凝华 。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水的能量要 减少减少 。 2、 如图所示, 方框内是水处于三种状态时的名称, 请根据箭头所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 放热的情况。 考点考点 6 6 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特点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特点 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为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为: (1)测最仪
14、器的选取: 秒表秒表 和 温度计温度计 ; (2)组装器材的顺序: 自下而上自下而上 ; (3)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4)缩短水沸腾时间的方法: 加大酒精灯的火焰加大酒精灯的火焰 , 选用初温较高的水选用初温较高的水 , 给烧杯加盖子给烧杯加盖子 , 减少水量减少水量; (5)水开始沸腾的判定: 观察到烧杯中水的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观察到烧杯中水的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时气泡破裂水面时气泡破裂 ; (6)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如图所示); (7)收集多组实验数据的目的: 排除偶然性排除偶然性,得到普遍性规律,得到普遍性规律 ;
15、(8)绘制温度一时间图像; (9)根据表格数据或图像判断沸点; (10)根据沸点判断当地的大气压; (11)实验中产生的“白气”的状态及其成因: “白气”是液态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白气”是液态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1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与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 (13)水沸腾后撤掉酒精灯观察现象: 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水继续从石棉网上吸热水继续从石棉网上吸热 。 考点考点 7 7 实验: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实验: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 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为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为: (1)测量
16、仪器的选取: 秒表秒表 和 温度计温度计 ; (2)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 自下而上自下而上 ; (3)选用微小颖粒的固体的目的: 可以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可以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 (4)石棉网的作用: 使烧杯受热均匀使烧杯受热均匀 ; (5)水浴法加热: 使固体受热均匀使固体受热均匀 ; (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7)绘制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物质的状态,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8)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和热盘的变化关系: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非晶体则温度不断升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第第
17、3 3 章章 光现象光现象 考点考点 1 1 光的色彩光的色彩 颜色颜色 1 1、光源、光源 (1)定义: 本身发光本身发光 的物体叫作光源; (2)分类: 天然天然 光源(如太阳、闪电、发光的水母等)和 人造人造 光源(如舞台的灯光、点燃的蜡烛等)。 2 2、光的色散、光的色散 (1)定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 红红 、 橙橙 、 黄黄 、 绿绿 、 蓝蓝 、 靛靛 、 紫紫 等色光,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 多种色光多种色光 混合而成的。 (2)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牛顿牛顿 。 (3)实例:彩虹、霓、晕、华等。 3 3、光的三原
18、色、光的三原色: 红红 、 绿绿 、 蓝蓝 。 4 4、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 反射反射 的色光决定,吸收其他颜色的色光。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透过透过 它的色光决定,吸收其他颜色的色光。 考点考点 2 2 人眼看不见的光人眼看不见的光 1 1、红外线、红外线 (1)特征: 热热 效应比较显著; (2)产生: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 强强 ; (3)应用: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照相机、遥控器等。 2 2、紫外线、紫外线 (1)特征: 使荧光物质发光使荧光物质发光 是最显著的性质; (2)应用:紫外线灯灭菌、验钞机等
19、。 考点考点 3 3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 1 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同种均匀介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实例: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3)应用:射击瞄准、队列排直、激光准直仪。 2 2、光线、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 方向方向 ,这样的直线叫作光线。 3 3、光速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 真空真空 中传播的速度最大,约为 3 31 10 08 8 m/s。 考点考点 4 4 平面镜平面镜 1 1、平面镜、平面镜: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作平面镜。 2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20、)大小: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相等 ; (2)距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相等 ; (3)对称性:像与物关于镜面 对称对称 ; (4)性质: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虚 (选填“虚”或“实”)像。 3 3、应用、应用 (1)成像:对镜梳妆、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2)扩大视野:室内安装平面镜可扩大视野; (3)改变光路:潜望镜是用 两两 块平面镜组成的,通过潜望镜观察到的是 虚虚 (选质“实”或“虚”)像。 (4)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如装饰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夜间行车时,车内的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像会干扰驾驶员的视线等。 考点考点 5 5 实验:探究平面镇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平面镇成像
21、的特点 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有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有: (1)实验器材:2 个相同的物体、方格纸、玻璃板、笔、刻度尺、光屏; (2)实验环境:选择 较暗较暗 (选填“较暗”或“较亮” )的环境,原因是: 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现象更明显 ; (3)玻璃板的选择与放置: 选择透明的玻璃板的目的: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选择较薄的玻璃板的目的: 防止产生重影防止产生重影 ; 放置方式: 竖直放置竖直放置 ; (4)选用等大的两个物体的目的: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 (5)选择方格纸比白纸好的原因: 可以准确地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可以准确地确定像与物的位置 ; (6
22、)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 与物体同侧与物体同侧 ; (7)验证像是虚像的方法: 直接观察光屏,光屏承接不到像直接观察光屏,光屏承接不到像 ; (8)多次测量物距、像距的目的: 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 (9)刻度尺的作用: 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 (10)若测得物体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可能的原因: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 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就测量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就测量 、 玻璃板有厚度玻璃板有厚度 、 测量长度时存在误差测量长度时存在误差 等。 考点考点 6 6 光的反射光
23、的反射 1 1、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 (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的表面上,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 反射反射 回来,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如:倒影、平面镜成像等。 (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同一平面 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反射反射 角等于 入射入射 角。 (3)光路的可逆性: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当平行光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是 平行平行 的,这种反射叫作镜面反射; (2)漫反射:若平行光照射到物体上时,反射光 杂乱无章地杂乱无章地 射向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作
24、漫反射; (3)相同点:都遵循光的 反射反射 定律. 考点考点 7 7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有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有: (1)实验仪器的选取:平面镜、量角器、硬纸板、激光笔; (2)硬纸板的作用: 显示光路,对光线起漫反射作用显示光路,对光线起漫反射作用 ; (3)纸板与平面镜的放置要求: 纸板与平面镜垂直,如不垂直则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纸板与平面镜垂直,如不垂直则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 (4)如何确定光线的位置: 在纸板的光线上描两点,连接并标上方向在纸板的光线上描两点,连接并标上方向 ; (5) “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 将反射光线所在的纸板
25、向后折,观察是否能接收到反射光线,若接收不到将反射光线所在的纸板向后折,观察是否能接收到反射光线,若接收不到反射光线,说明三线共面反射光线,说明三线共面 ; (6)入射角和反射角的识别和关系:都是对应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始终相等; (7)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的原因: 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 (8)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测量的目的: 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性规律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性规律 ; (9)验证光路可逆的方法: 将激光笔逆着反射光线射入,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将激光笔逆着反射光线射入,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
26、与入射光线重合与入射光线重合 ; (10)实验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第第 4 4 章章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 透镜透镜 考点考点 1 1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 1 1、定义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 斜射入斜射入 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改变改变 的现象叫作光的折射。如:海市蜃楼、池水变浅、筷子在水中折断等。 2 2、折射规律、折射规律 (1)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同一平面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 小于小于 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
27、时,折射角 大于大于 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 增大增大 。 (2)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 0 0 ; (3)光路的可逆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可逆 的。 考点考点 2 2 透镜透镜 1 1、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 凸凸 透镜,它对光线有 会聚会聚 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 凹凹 透镜,它对光线有 发散发散 作用。 2 2、焦点和焦距、焦点和焦距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作焦点,用字母 F F 表示;焦点到 光心光心 的距离叫作焦距,用字母表示。 3 3、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透
28、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入射光线入射光线 透镜透镜 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 通过焦点通过焦点 过光心过光心 凸透镜凸透镜 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 折射光线方向不变 凹透镜凹透镜 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 折射光线方向不变 4 4、会聚和发散的奥秘、会聚和发散的奥秘 透镜可以看作是由多个棱镜组合而成的,每个棱镜都会使光线向 底底 面偏转,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会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发散 作用。 考点考点 3 3 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 1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物距(u)(u) 像距像距(v)(v) 像的性质像的性质 像
29、物像物 应用应用 u2f fv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异侧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异侧 测焦距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异侧 投影仪、幻灯机 uf 平行光、不成像 获得平行光 uu 正立、放大的虚像 同侧 放大镜 2 2、动态规律、动态规律 (1)凸透镜成实像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逐渐 增大增大 ,且像变 大大 ,可以概括为一句简单易记的口诀: 物近像物近像 远远 ,像变,像变 大大 ,反之,物远像,反之,物远像 近近 ,像变,像变 小小 。 (2)凸透镜成虚像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逐渐 增大增大 ,且像逐渐变 大大 ,可以概括为一句简单易记的口诀: 物远像物远像 远远
30、 ,像变,像变 大大 ,反之,物近像,反之,物近像 近近 ,像变,像变 小小 。 (3)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时,不成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 实像实像 ;小于焦距时,成 虚像虚像 。可以概括为一句简单易记的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一倍焦距分虚实。 (4)物体在凸透镜 2 倍焦距处时,成 等大等大 的 实像实像 ;大于二倍焦距时,成 缩小缩小 的 实像实像 ;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时,成 放大放大 的 实像实像 。可以概括为一句简单易记的口诀: 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分大小。 考点考点 4 4 视力的矫正视力的矫正 1 1、人眼的成像原理、人眼的成像原理 人的眼球像一架神奇的 照相机照相机 。
31、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凸透镜 ,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成倒立、 缩缩小小 的实像。 2 2、近视眼的矫正、近视眼的矫正 (1)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的 前面前面 ; (2)矫正:应戴 凹透镜凹透镜 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其作用是:使光 发散发散 些,从而使得像相对于视网膜向 后后 移,落在视网膜上。 3 3、远视眼的矫正、远视眼的矫正 (1)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的 后面后面 ; (2)矫正:应戴 凸透镜凸透镜 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其作用是:使光 会聚会聚 些,从而使得像相对于视网膜向 前前 移,落在视网膜上。 考点考点 5 5 望远镜和显微镜望远镜
32、和显微镜 1 1、望远镜、望远镜 (1)伽利略望远镜 透镜组合: 凹透镜凹透镜 作为目镜, 凸透镜凸透镜 作为物镜;物镜焦距大于目镜焦距; 成像性质: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开普勒望远镜 透镜组合:目镜和物镜都是 凸透镜凸透镜 ,物镜焦距大于目镜焦距; 成像性质: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2 2、显微镜、显微镜 透镜组合:物镜和目镜都是 凸透镜凸透镜 ;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 成像性质:倒立、放大的虚像。 考点考点 6 6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有本实验主要的考查点有: (1)实验仪器的选取:激光笔、平行光源、水槽和水、铅笔、玻璃砖; (
33、2)在界面处发生的光现象的判断; (3)不容易观察到的光的路径的解决办法: 充烟雾充烟雾 、 喷水喷水 、 在黑暗环境(如暗室、夜晚等)中用激在黑暗环境(如暗室、夜晚等)中用激光笔照射光笔照射 ; (4)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在同一平面内 、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 ; (5)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折射角大小的变化; (6)在光的折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7)在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 寻求普遍规律寻求普遍规律 ; (8)实验结论: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折射光
34、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在发在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生折射时,光路可逆 。 考点考点 7 7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本实验常见的考查点有:本实验常见的考查点有: (1)实验器材的组装: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分别放里蜡烛、凸透镜、光屏; (2)实验前先调节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同一高度 ,这样调节的目的是: 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 (3)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4)物体在各个区间段所成像的特点及相关应用; (5)光屏上
35、可以看到像的原因: 光的漫反射光的漫反射 ; (6)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对调物与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成像的原因: 光路可逆光路可逆 ; (7)用纸或手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像的变化: 像会变暗些,但还是完整的像像会变暗些,但还是完整的像 ; (8)凸透镇前加透镜(或眼镜)时像的变化: 加凸透镜(或远视眼镜)时,像距变 小小 ,应将光屏向 靠近靠近 透镜的方向移动; 加凹透镜(或近视眼镜)时,像距变 大大 ,应将光屏向 远离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 (9)蜡烛变短时像的变化: 像逐渐向上移动像逐渐向上移动 ; (10)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的操作: 应将透镜向下调节或将蜡烛 (或光屏) 向上调节,
36、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下调节或将蜡烛 (或光屏) 向上调节,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 第第 5 5 章章 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 考点考点 1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 米米 ,用符号 m m 表示。 (2)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和纳米(nm) 。 (3)单位换算:1 km= 10001000 m,l dm= 1010 cm,l cm= 1010 mm,1 mm= 10001000 m,1m= 10001000 nm。 (4)常考估算举例: 教室每层楼高度约为 3 m
37、; 教室门高约 2 m; 普通中学生的平均身高约为 1.6m; 课桌的高度约为 0.8 m;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 18 cm; 物理课本宽度约 18 cm。 2 2、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工具: 刻度尺刻度尺 。 (2)刻度尺的使用 认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量程量程 和 分度值分度值 ; 放放:刻度尺的 零刻度线零刻度线 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使刻度尺 有刻度有刻度 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刻度尺的位置; 看看:读数时,视线与尺面 垂直垂直 。 读读:测最时,应估读到 分度值分度值 的下一位; 记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数字数字 和 单位单位 。 (3)误差:在测量时
38、要进行估读,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 误差 ;多次测最取 平均平均值值 可减小这种误差。 (4)长度的特殊测量 累积法(以多测少) :如通过测 100 张纸的厚度来求 1 张纸的厚度。 组合法(平移法) :用两个三角尺夹住硬币或乒乓球放在直尺上测其直径。 3 3、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 秒秒 ,用符号 s s 表示. (2)常用单位:分钟,用符号 minmin 表示;小时,用符号 h h 表示。 (3)单位换算;1 min= 6060 s;l h= 6060 min= 36003600 s。 (4)测量工具: 秒表秒表 ; (5)常考估算举例: 普通中学生跑完
39、100 m 用时约为 14 s; l min 内正常人的脉搏跳动约为 70 次;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 46 s; 人正常眨眼一次大约 0.3 s。 考点考点 2 2 速度速度 1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 路程路程 ; (2)在相同的路程下,比较物体所花的 时间时间 。 2 2、速度、速度 (1)定义:描述物体运动 快慢快慢 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路程 。 (2)公式: = 。 (3)单位:国际单位 米米/ /秒秒 ,用符号 m/sm/s 表示;常用单位还有 千米千米/ /时时 ,符号为 km/hkm/h
40、。它们的换算关系为:1 m/s = 3.63.6 km/h。 (4)常考估算举例: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 1.2 m/s;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 7 m/s; 自行车的速度约为 5 m/s; 小汽车的速度约为 60 km/h。 考点考点 3 3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 1 1、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 速度速度 不变的直线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 正正 比;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相等相等 的,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也是 相等相等 的。 2 2、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 速度速度 变化的直线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
41、动。 (2)特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般是不相等的;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一般是不相等的。 (3 3)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表示一段路程中(或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用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得出的速度叫作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 = = 总路程总路程 总时间总时间) 考点考点 4 4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相对性 1 1、机械运动:、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位置 改变的过程叫作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 2、运动与静止、运动与静止 (1)参照物: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来作为 标准标准 的另一个物体,叫作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 运动运动 的,否则我们就说它是 静止静止 的。 3 3、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选取的 参照物参照物 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