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经开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5601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经开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经开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经开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经开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经开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0 页 2021-2022 学年南通市如皋市经开区学年南通市如皋市经开区八年级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小题,共 15 分) 1. 在 19 世纪的最初十年中,中国的国际收支结算大约盈余 2600 万元,到 1826-1836年间,却从中国流出了 3800万元。此时期国际收支发生逆转的直接原因是( ) A. 小农经济的破坏 B. 鸦片的大量走私 C. 中国手工业落后 D. “闭关锁国”的政策 2. “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该材料反

2、映了( )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3.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与“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B. C. D. 4. 如图为中国近代某团体用于联络的“信物”拓片,使用该“信物”的团体是( ) A. 拜上帝会 B. 兴中会 C. 义和团 D. 中国同盟会 5. 如图所示民国纸币上的时间是公元( ) A. 1938年 B. 1939 年 C. 1940 年 D. 1941年 6.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

3、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在 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与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 洋务运动 B. 百家争鸣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第 2 页,共 10 页 7. “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8. 如图图片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刊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 ) A.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B. 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C. 确定最低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 D. 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党组织 9. “长征共历时两年, 总行程 6.5 万里, 红军战士转战 14 个省, 跨过了近百条江河, 翻过了约 40座高山,共进行了 600多次重要战役。红军战士出发时有大约 18.6 万人,到结束时只剩约 5.7万人。”材料主要说明了长征( ) A. 在长征途中形成了长征精神 B. 中国革命历经艰难和曲折 C.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0.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

5、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 东北三省完全沦亡 B. 旅顺大屠杀 C. 中国半壁江山沦亡 D. 南京大屠杀 11. “它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历时一个月,战场范围达数百里,一举歼灭板垣师团辎重队 1000 多人, 击毁汽车 80 余辆它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 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段材料是对下面哪场战役的描述( )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平型关大捷 D. 万家岭战役 12. 如图是近代中国漫画家张漾兮 1945 年发表的漫画小距离,据此可知作者( ) 第 3 页,共 10 页 A. 讽刺了民主

6、党派的和平迷梦 B. 赞赏了蒋介石团结抗日的努力 C. 谴责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D. 揭露了国民党假和谈的真面目 13. 1947年 10月 10 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了一项决议,其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 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 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为此,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颁布了( ) A. 井冈山土地法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兴国土地法 D. 中国土地改革法 14.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7、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15. 20 世纪 30年代,面对日寇侵占东北、践踏华北的危急形势,仍有国人沉溺靡音,纸醉金迷。这时,有两位共产党文化人寿昌、守信坐到一起商定创作歌曲,提振民志。面对特务的追捕,历经磨难,两人填词谱曲,终于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传唱大江南北。寿昌、守信就是( ) A. 鲁迅曹禺 B. 齐白石徐悲鸿 C. 闻一多冼星海 D. 田汉聂耳 二材料分析题(共 35 分) 16.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艰难的环境中求生存、图发展。南通人张謇的创业活动就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

8、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第 4 页,共 10 页 -李鸿章材料二:张謇从小勤奋读书,1894 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但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终于于 1899年使大生纱厂如期开机出纱。后来,他又陆续创办了各种相关企业数十家。 材料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2 分)洋务派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3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民族工业所起的作用。(3 分) (2) 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为什

9、么弃官经商?(2 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2 分) (3) 材料三为某同学绘制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的一部分,请你把示意图上的曲线补充完整并说明你这样画的理由。(画图要求:1919 和 1949 年的线上各有两点,请分别在两条线上各选择一点连线。在答题卡上只需填上对应的字母即可,注意顺序)(2 分) (4)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张謇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 分) 17.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 1 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人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

10、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材料二: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材料三:(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第 5 页,共 10 页 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 1800 余次,毙伤日军、伪军

11、 2 万多人,拔掉据点 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 1.7 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 500 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目标是什么?(2 分)取得了哪些成果?(2 分) (2) 材料二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 分)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3 分) (3) 据材料三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2 分)“卢沟桥事变”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占有怎样的地位?(2 分) (4) 材料四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2 分)据材料三、四,指出

12、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3 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 世纪的最初十年”,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前,在中英的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造成白银大量外流,使中国国际收支出现逆转。故 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 本题考查虎门销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判断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

13、”。1853 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拥有中国半壁江山。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第 6 页,共 10 页 实。 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史上北京两次被攻占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1900年 8 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并在北京城内烧杀抢掠。 故选:D。 本题以“中

14、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解析】分析义“信物”拓片可知,替天行道、保清灭洋,属于义和团的口号,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震撼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又具有盲目的落后性。“保清”: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这个口号,是具有

15、爱国性质的,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矛盾,打击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因而得到了一部分清朝官员的支持,势力迅速发展遍及京津地区。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义和团运动,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5.【答案】C 【解析】题目给出的图片中有民国二十九年字样,1912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29-1=1940年。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1912年 1 月 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这一年是民国元年。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1912+( )

16、一 1,因为 1912 年为民国 1 年,需要减去这个 1。 6.【答案】C 【解析】由溥仪的生平年代和“17岁”可知这首诗写于新文化运动时期。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第 7 页,共 10 页 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新文化运动,故 C 正确; AB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末代皇帝溥仪在 17岁时”“平易通俗的文风”。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为血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

17、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可知是对五四运动的描述。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故选:A。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识记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8.【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创办了劳动界、劳动音等一批专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它们的刊行启发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的结合,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故 B 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

18、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 9.【答案】B 【解析】据“长征共历时两年,总行程 6.5万里,红军战士转战 14个省,跨过了近百条江河,翻过了约 40座高山,共进行了 600多次重要战役,红军战士出发时有大约 186 万人,到结束时只剩约 57万人”可知,长征精神是不怕牺牲、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坚定的革命信念等,表明中国革命历经艰难和曲折,B是正确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点。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9、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 第 8 页,共 10 页 10.【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金陵”“一九三七”“一二一三”“侵华倭寇”“三十余万”等可知,这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月 13 日,日本占领南京后进行了大屠杀,杀害中国同胞 30 多万人。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的教训:一方面要记取历史上血的教训,另一方面要时刻保持警惕。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南京大屠杀,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

20、出正确答案。 11.【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可知,这段材料是对平型关大捷的描述。1937年 9 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东侧伏击,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故选:C。 本题考查平型关大捷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

21、的神话”。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2.【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1945年 10 月”“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可知,这反映的是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 8 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国共双方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注意对漫画的解读,识记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 13.【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

22、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可知,材料所述的是我国历史上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其指导性文件是中国土地法大纲,B是正确的选项;井冈山土地法颁布于 1928年,兴国土地法制定于 1929 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ACD不符合题意。 第 9 页,共 10 页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

23、土地。 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14.【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中关键信息“徐州”“陈官庄”“双堆集”等信息可知,这是淮海战役示意图1948 年11 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淮海战役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三大战役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淮海战役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24、【解析】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 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题干中这两位共产党人就是我们熟知的田汉、聂耳。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的相关史实。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聂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 义勇军进行曲 的词曲作者的相关史实。 16.【答案】【小题 1】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小题 2】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他实业救国。 【小题 3】A、D 理由:

2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所以选择 A;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所以选择 D。 【小题 4】爱国兴业;不恋官位;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踏实苦干。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以及作用、张謇与实业救国、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的优秀品质等知识,明确状元实业家张謇的创业活动就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以及作用、张謇与实业救国、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的优秀品质等知识。 第 10 页,共 10 页 17.【答案】【小题 1】共同目标:反帝反封建;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任答一点即可) 【小题 2】事件: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共抗日的序幕;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小题 3】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小题 4】百团大战;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精神。 【解析】本题以四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国共两次合作及其成果、七七事变和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国共两次合作及其成果、七七事变和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