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语文_四年级上全册教案

上传人:笑*** 文档编号:204178 上传时间:2021-12-14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小学语文_四年级上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语文S版小学语文_四年级上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语文S版小学语文_四年级上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语文S版小学语文_四年级上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语文S版小学语文_四年级上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绿叶的梦学习设计绿叶的梦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 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 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学习准备学习准备: 1 学习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 2 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学习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 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 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 交流体会: 汇报“读懂了什么”。 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 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

3、绿叶的梦这一课。 2 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 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小结: 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 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 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4 学习本课生字词: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

4、难写或易错字。 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 按要求自读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学生按要求自学。 组织班内交流: 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6 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 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

5、长。 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 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 主要作品 野葡萄 、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70 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80 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1990 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90 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小读者喜欢她的书

6、,是她最高兴的事。 7 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阅读野葡萄(或自己收集作者的作品)选做 野葡萄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引入: 1 板书课题,齐读; 2 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 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 出示默读要求: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你对那

7、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 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 回答问题,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 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浏览课文。 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 4 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 自然段) 学

8、习 36 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第四自

9、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练习有感情朗读。 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结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 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出

10、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 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教师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 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 四总结全文: 1 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 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 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 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

11、年记忆。 五布置作业: 1 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 组织一次小组活动:(三选一) 3 预习下一课。 内容: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 设计一次活动,享受童年快乐。 走访长辈或邻居,搜集大人们的童年生活趣事。 2.芦叶船学习设计芦叶船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学习挂图。 学习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

1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

13、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

14、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

15、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3.一只贝学习设计一只贝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教育: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教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2、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发展:1、加强领悟能力。 2、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和难点:和难点: 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学习媒体:学习媒体:多媒体网络课室 学习时间:学习时间:2 课时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这节课黄

16、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30 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学习前,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具有有意注意极易涣散,理性思维较弱,感性思维较强等心理特点,制定了兴趣产生-情趣保持-志趣衍发的学习思路。 一开始, 运用录象演示, 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达成志趣衍发,提升学情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对于这些方式

17、,我都表示许可。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然而,我们面对的都是有差异的全体学生,

18、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学生因受遗传特质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倾向,依据智能多元化理论,人的智能倾向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学习活动是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加德纳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 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形式。 所以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 ”因此

19、, 在这个环节, 我让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会出发, 找到令自己最感动的片段、 阐述令自己感动的理由。在集体交流这个环节,学生的发言令我及听课老师欣喜不已: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人的阅读体会、表达方式都不同,答案千差万别,百花齐放。二、学生正是因为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各个都希望能与人交流,便又形成了争先恐后、抢着发言。在这里,我们看到学生们显得自信和好学。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流露着自豪,对自己显得尊重。他们没有低头垂肩似有羞涩之感,而是显得内心充满力量。他们感到安全、放松;能自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他们无需戒备,不用担心取悦他人或赢取每个项目。这也恰恰符合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的:“如果每一个孩

20、子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 他们获得的将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 三、 在问题的设计上, 我提出了:“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问题,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人文因素、美的因素,使学生不仅受到教材内容的演习, 而且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 更进而在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 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我认为,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因此,由一篇文章引发对多篇相关文章的阅读

21、,加强课外知识的补充和在课内的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去,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语文素养。) 五、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3、指名说、接龙说。 六、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

22、,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历经风雨而见彩虹;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4.快乐的暑假学习设计快乐的暑假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 会认本课的生字“所、憧、憬、泼、率”。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学习准备学习准备: 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制作成演示文稿。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读课题,激发阅读情感: 1 板书课题。齐读: 2 读到课题,有什么联想? 3 小结:“假期”的确

23、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 交流学习成果: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解释难理解的词语。 练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 1 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2 自由练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1 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暑假生活,重拾书本外的童年。 第二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三节:孩子们在海边开心的嬉戏。 第四节

24、: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交流中如有问题,组织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自主解决) 2 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快乐。 3 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播放演示文稿 (可以仿照第三节进行诗歌创作) 4 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同学互读、指名读、分读全诗、齐读均可) 五总结: 1 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2 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 3 总结语:拥有假期,拥有自由。在自由的时间里,我们更好的亲近大自然,实践自己的梦想,又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们过好童年中的每一天。 六布置作

25、业: 1 熟读诗歌,记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选做) 3 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见“积少成多”中的田园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4*快乐的暑假 学校生活暑假生活 紧张无拘无束 严肃自由成长 语文百花园一学习设计语文百花园一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会道 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及图片 学习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

26、课时 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27、。 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

28、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第二、三课时第二、三课时 一.学习“能说会道” 1.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2.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

29、.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 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5.评出“故事大王”。 二.学习“笔下生辉” 1.激发习作兴趣 2.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读题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本次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 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互动评一评: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

30、进一步写具体。 6.修改作文。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难点 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 配乐朗读法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能力目标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情感目标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

31、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1、解题。 2、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3、结合注解,自读自悟 思考: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4、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 三、巩固练习。 1、读全诗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学习步骤同上) 四、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五、 学生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六、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5)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注意他们的读

32、音。 七、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八、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生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 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使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能使学生更能深入的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运用总结的方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探索的能力。 多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 朗读指导:朗读指导: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

33、/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连线: 枫桥夜泊元稹 望洞庭刘禹锡 菊花张继 “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用了() 修辞手法,把()比作“白 银盘”,把()比作“青螺” 补充资料: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进士,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他的诗风格清新,婉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元稹:河南河内(今洛阳一带)人,他曾经作过宰相,是唐朝著名诗人,和白

34、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诗,世称“元白” 张继:字懿孙,南阳(今河南)人。天宝进士。其诗多登临记行之作,不事雕琢。 学习教程学习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二、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古诗两首、菊花诗两首。古诗两首是描写秋天的景色的诗。其中“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以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是名句。菊花诗两首则从不同角度来表现菊花的品格,与课文中菊花一诗相呼应。其中“宁可抱香枝头死,不随黄叶舞秋风”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两组文章后面的 “读一读想一想” 旨在引导学生朗读同类题材的诗歌, 加深对古诗的感悟。 板书设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

35、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6.观潮学习设计观潮学习设计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学习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难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

36、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 22 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

37、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

38、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学习过学习过程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22 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39、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

40、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

41、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7.火烧云学习设计火烧云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42、。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

43、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自由朗读第 4-6 自然段;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马 变化快忽然形状变化多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

44、、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8.四季童话学习设计四季童话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认识 7 个生

45、字。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四季风光图片。 学习时间:1 课时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读了课题后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做了些什么有趣的事?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四季的哪些特点? 2.汇报学习收获。 三.小组交流,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印象最深?你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季节的特点的? 2.学生选内容,找句子,圈词语,写感受,感情朗读。 3.在自读自悟的基础

46、上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4.小组内以各种形式品读句子,体会“把景物形象化”的写作奥秘。 四.全班交流,深华感情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 2.汇报过程中,引导他们边读边想,再通过配乐和图片再现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体会感悟文本。 3.用一个词(一句话)概括四季的特点。 4.积累背诵。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喜欢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每人选择课文中的一个部分,组织一次朗读比赛。 语文百花园二学习设计语文百花园二学习设计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如何区别形声字,能记住它们,正确使用它们。 2.让学生区别带有“静”字的近义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 3

47、.熟读诗歌,积累气象谚语、指导写周记。 4.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学习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提出学习要求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落实训练内容 (一)比一比,组成词。 1.个人填空。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说出每组词语各自的特点。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6.补充练习。 (二)读句子,选词填空。 1.默读句子,自主填空。 2.学生汇报、交流。 3.找出三个词的相同点和它们在意思或使用上的区别。 4.交流,总结。 三.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自由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

48、,师生交流。 3.用喜欢的形式读,试背,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齐背。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我的采集本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交流,这些气象谚语的意思,教师及时引导。 3.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说给大家听。 4.布置学生把格言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二.阅读平台周记一则 1.自由读文,想想周记一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师生交流。 3.你知道周记的写法吗? 4.指导周记的格式。 三.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一.走进“语文大课堂” 1.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为推广普通话可做些什么活动,有哪些形式,商定计划。 3.师生交流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小结。 4.小组交

49、流“推普”的做法。 5.学生模拟“推普”的情景。 6.老师引导学生在班内交流感受或收获。 7.指导写周记。 8.总结。 9.作业:课后班内开展宣传活动,如故事演讲大赛等。 二.用好“指南针” 1.明确题目要求。 2.小组交流应如何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3.总结这种学习方法。 4.用这种学习交流的方法,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5.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6.拓展,师生交流,总结。 7.作业。 9满山的灯笼火把满山的灯笼火把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50、情。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正处于儿童成长时期,有过在外婆家生活的经历,有没有让你难忘记的感人事例? 1、读了“满山的灯笼火把”你眼前出现什么景象? 2、读了课题我们一定想知道发生过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语文S版 > 一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