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4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含答案)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203086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4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4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4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4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4讲 达标检测知能提升(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一、选择题 (2020 成都二诊)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被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 贺兰山东麓多为洪积平原,年平均降水量约 200 mm。下图为宁夏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 13 题。 1图中四条折线对应的季节正确的是( ) A春季 B秋季 C冬季 D夏季 2与其他季节相比,折线对应的季节植被覆盖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蒸发量小 B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多 C降水较多,植被生长好 D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多 3根据 21 世纪以来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可推断该地区( ) A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B地下水水位逐渐上升 C流水侵蚀作用减弱 D荒漠化程度

2、有所加重 解析:第 1 题,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比较图中四条折线表示的植被覆盖度的数值差异,然后结合植物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判断。夏季,水热条件较好,植物茂密,植被覆盖度高,对应折线;冬季,植物枯萎落叶,植被覆盖度最低,对应折线;春季,植物复苏,但植被没有秋季茂密,因而春季对应折线,秋季对应折线,故选 B。第 2 题,由上题可知,折线对应的季节为夏季,夏季植被覆盖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水热条件好,A 错,C 对。该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多,B 错。贺兰山海拔较低,没有永久性冰川,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D 错。第 3 题,由图可知,21 世纪以来,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3、这会导致该区域流水侵蚀作用增强,生态环境恶化,A、C 错。植被覆盖度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荒漠化程度有所加重,B 错,D 对。 答案:1.B 2.C 3.D (2020 天津模拟)近年来,伴随天津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各类海洋及防灾、减灾工程的逐年建设,天津及附近海岸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此回答 45 题。 4过度开发海岸带会造成( ) 生物多样性减少 海陆水分交换失衡 河流含沙量增加 海洋灾害频发 A B C D 5为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A定期休渔 B停止围填造陆 C增殖放流 D防治水体污染 解析: 第 4 题,

4、海岸带过度开发, 会破坏沿海滩涂湿地资源, 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带也是海洋与陆地的缓冲带, 过度开发会加重海洋灾害损失程度, 促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河流含沙量多少与河流流域的自然背景有关,与海岸带无关。第 5 题,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 保护其自然生态功能。 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围填造陆,所以应停止围填造陆。 答案:4.D 5.B (2020 廊坊联考)读某年我国交通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图,回答 67 题。 6甲是我国人均交通碳排放量最高的省市,对其贡献程度最小的是( ) A道路平坦程度 B居民可支配收入 C人口密度 D经济发展水平 7能有效减

5、少乙省交通碳排放总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控制经济的增长速度 B改变以出口为主的产业结构 C大力拓宽城市道路 D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 解析:第 6 题,图示甲为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道路平坦利于汽车通行,但其与交通碳排放量关系不大,对交通碳排放量贡献最小。上海经济发达,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高,汽车购买量、使用量大,则交通碳排放量较多;人口密度大易出现交通堵塞,增加交通碳排放量。第 7 题,乙省为广东,经济发展快。新能源汽车多以电能为动力,碳排放量较少,故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可减少交通碳排放总量。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既不合理,又对交通碳排放量减少影响不大;产业结构

6、与交通碳排放量关系不大;拓宽城市道路可减少交通堵塞,从而减少碳排放量,但城市道路受城市建筑布局影响,难度与成本很大,故不是合理措施。 答案:6.A 7.D (2020 南平质检)有机氯杀虫剂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 具有残留时间长、 有毒、易被生物体吸收的特性。某团队在 1997 年 6 月初至 8 月末,对加拿大落基山脉东部班夫国家公园的鲍湖水系(下图)进行了取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冰川是地表水有机氯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据此回答 89 题。 8该研究取样期间,鲍湖的水主要来自( ) A河 B河 C河 D河 9加拿大卫生组织建议当地居民减少食用湖内鱼类产品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善单一饮食

7、结构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鱼体内污染物富集 D发展观光旅游业 解析:第 8 题,读材料可知,冰川是地表水有机氯污染物的重要来源,说明研究期间鲍湖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读图可知,冰川分布在该区域西南方向,据此判断河河水是研究取样期间鲍湖的主要水源,A 正确。第 9 题,读材料可知有机氯杀虫剂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具有残留时间长、有毒、易被生物体吸收的特性。鲍湖中的鱼体内污染物富集,食用后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加拿大卫生组织建议当地居民减少食用湖内鱼类产品,C正确。 答案:8.A 9.C (2020 重庆部分区县一诊)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为解决该地区某种环境问题所设计的排灌系统变化示意图。据此回

8、答 1011 题。 10该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 A土地荒漠化 B土地盐碱化 C环境污染 D地下水漏斗 11相对于 1995 年,2015 年的排灌方式( ) A施工简单且成本低 B制约了机械化作业 C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D减轻了土壤的污染 解析:第 10 题,获取左图信息,该地环境问题主要是引水灌溉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抬高,进而使地下水中的盐分更容易在土壤表层累积,导致土壤盐碱化,B 正确;土地荒漠化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用水(过多取水)等造成的,A 错;引水灌溉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 错;地下水漏斗是开采地下水导致集中开采区的地下水水位下降的现象,图中地下水位高度总体相当,没

9、有明显低于其他水位的地方,D 错。第 11 题,在土壤深处埋放暗管, 施工难度较大, A 错; 暗管在地下一定的深度, 农用机械是在土壤表层作业,暗管不会制约机械化作业,B 错;暗管埋设在地下,减少了对地表土地的占用,同时通过暗管排水可减轻土地盐碱化,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C 对;土壤污染来自农药、化肥、工业污染物等,改变灌溉方式并不能起到减少土地污染的作用,D 错。 答案:10.B 11.C 二、非选择题 12(2020 河北省级示范性高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裸鲤,又称“湟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摄食藻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13 万年前裸鲤是有鳞片(保护鱼身,

10、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得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 鳞片逐渐退化, 直至现在通体无鳞。 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 0.5 kg。湟鱼为洄游繁殖性鱼类,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自然状态下繁殖成活率较低。数据显示,青海裸鲤数量 1961年曾达 19.9 万吨,到 2002 年却只有 2 592 吨。2015 年以来,青海省共耗资 3 672 万元在湟鱼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地废除拦河坝,修(改)建 7 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 1520 cm,阶梯间建有凹槽。至 2016 年底,青海裸鲤数量达到 7.08

11、 万吨,比保护初期 2002 年的 2 592 吨增长近 27 倍。下面图 1 为青海湖水系图,图 2 为湟鱼洄游通道设计图。 (1)分析青海湖裸鲤从有鳞片至鳞片逐渐退化的原因。 (2)简述 1961 年至 2002 年青海湖湟鱼资源数量锐减的原因。 (3)说明湟鱼洄游通道设计的合理性。 (4)除修建洄游通道外,请再提出两条保护湟鱼的可行性措施。 解析:(1)注意“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含义,结合青海湖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湖水盐度增大进行分析。(2)青海湟鱼数量减少与生长慢、过度捕捞有关;同时湟鱼对“水质等要求严格”,可从人为因素对栖息地、水质的影响角度分析。(3)明确设

12、计内容“修(改)建 7 座阶级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 1520 cm,阶梯间建有凹槽”,再分析阶梯及其高差、凹槽的作用即可。(4)湟鱼对水质敏感,需要保护水质;自然繁殖成活率低,应加强人工繁殖。 答案:(1)青海湖成为内流湖后,湖水盐度升高,裸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鳞片退化;由于湖水盐度升高,水体中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功能性需求下降;湖水盐度升高,湖中其他天敌减少。 (2)青海湖海拔高,湖水长期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湟鱼生长发育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湖水水位下降,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小;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引水灌溉、破坏地表植被等人类活动,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生存环境恶化;人

13、类过度捕捞、排放污水等行为,直接造成湟鱼资源数量锐减。 (3)阶梯高度不高,绝大部分湟鱼能够跳跃经过,符合优胜劣汰的生物学原理;阶梯间建有凹槽, 能为湟鱼提供休息场所; 设计成阶梯状, 可减缓水流速度, 利于湟鱼向上游洄游。 (4)严格控制污水排放,保护水质;实行人工增殖养殖放流。 13(2020 唐山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 一般情况下, 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 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下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藻水华的发生最

14、早可追溯到 19 世纪末。1962 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 年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 (2)调查表明,在农业社会甲湖蓝藻水华往往发生在洪水年份,推测其可能原因。 (3)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及不利影响。 (4)说明甲湖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原因。 解析:(1)注意设问要求分析“集中在夏秋季”且“西部多”的成因,包括两个方面。夏

15、秋季可从气温角度分析,西部多可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及风向角度分析。(2)“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说明主要是这些出露的磷等养分被带入湖泊,导致水华现象。(3)材料中提及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 “湖口水闸建成后水生植物覆盖率” 大幅下降, 据此分析即可; 由“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 分析不利影响。(4)原因可从“统一规划综合整治”角度分析。 答案:(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 (2)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后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 (3)原因: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 不利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对蓝藻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藻水华暴发的可能性。 (4)甲湖流域涉及多个(级)行政区;政府统一规划整治才能协调各(级)行政区、各部门利益;从流域整体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效益最大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证水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地理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