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必背知识点(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2569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必背知识点(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必背知识点(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必背知识点(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必背知识点(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必背知识点(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 1 1 章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第 1 1 节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 1. 体液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主要由 、 和 组成。 2. 内环境内环境 (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 (2)内环境的概念: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 和 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3)人体内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如: 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 大多数组织细胞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4)特别提醒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膀胱、泪腺、汗腺等孔

2、道中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外部环境,因而汗液、泪液、尿液、消化液等虽在体内,但 (属于/不属于)内环境,也 (是/不是)体液。 内环境是针对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 细胞外液的成细胞外液的成分分( (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 ) (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 ,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内环境的三种主要组成中 和 的成分最相近。 (2)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 正常情况下,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中存在的物质就属于内环境成分,包括: 消化或呼吸系统吸收的物质:如等。 代谢废物:如 等。 注: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液包括 血浆和血细胞

3、两部分(血浆血液) 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 血浆 细胞合成的分泌物:如 等。 (3)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 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 等。 分泌到人体外界环境的物质:如 等。 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不能被吸收的物质:如 。 4.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三个主要方面: 、 和 。 (1)溶液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中对的吸引力。 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 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 ,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 ;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 ,对 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 。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

4、种无机盐离子中, 含量上有明显优势的是 和,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和。0.9%的生理盐水是血浆的溶液。 组织水肿原因分析 组织液浓度或血浆、细胞内液浓 度,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 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组织液积累 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具体原因分析: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pH 为 。 血浆 pH 之所以能保持,与它含有的等离子有关。 调节血浆 pH 的物质:物质,如 H2CO3/NaHCO3(主要)、NaH2PO4/Na2HPO4等。 实例分析 a.当酸性物质(如乳酸)增加时 b.当碱性物质(如 Na2CO3)增加时 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 Na2

5、CO3H2CO3 2 NaHCO3 分解 过多的 由泌尿系统排出 H2OCO2(经呼吸系统排出) 由泌尿系统排出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为 左右。 5.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体内细胞可以直接与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2)内环境与 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 、 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减少 下降 增多 升高 增加 图 1-4 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3)内环境与体内各

6、器官、系统的联系 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 、 、 和 ,器官有。 营养物质 系统 系统内环境组织细胞代谢废物内环境 系统 系统和 。 O2 系统 系统内环境组织细胞CO2内环境 系统 系统。 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 ;肌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 。 (4)葡萄糖与 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穿膜层数分析 葡萄糖至少穿过 层膜:小肠黏膜上皮( 层)进毛细血管( 层)出毛细血管( 层) 组织细胞( 层)。 O2至少穿过 层膜:肺泡壁( 层)进毛细血管( 层)进红细胞( 层)出红细胞 ( 层)出毛细血管( 层)组织细胞( 层)线粒体( 层)。 注: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黏膜上皮都是由

7、单层细胞构成。 第第 2 2 节节 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 1. 内环境稳态的影响因素:内环境稳态的影响因素:外界 、体内 活动。随着外界 的变化和 体内 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和 在不断发生变化。 2. 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 (1) 含义: 正常机体通过 作用, 使各个 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态。 (2)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 和 都处于 中。 3.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稳态的基础:人体各 、 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参与稳态维持的系统有 、 、 和 。 思考: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并最终被肝脏组织细胞吸收,涉及的系

8、统有: 、 。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 CO2最终排到体外,涉及的系统有: 、 。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会使人患 症。 (2)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现代观点): 调节网络。 稳态调节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 、 和 。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的。当 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 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导致细胞 ,疾病发生。 4.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 含量和血液中的 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适宜的 和 等条件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5.【实验】生物体维持【实验】

9、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稳定的机制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 、 、 中加入 溶液引起 pH 的不同变化, 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 从而说明生物体 pH 性对稳定的机制。 (2)实验结果与结论 曲线图:以 为横轴,以 为纵轴,画出各次实验中 pH 变化的曲线。 (3)实验结论 比较以上三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 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 ,因而能够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 第第 1 1 章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第 1 1 节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 1. 体液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

10、于细胞内,约占 2/3 )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1/3 ),主要由 血浆 、 组织液 和 淋巴 组成。 2. 内环境内环境 (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 (2)内环境的概念:由 细胞外液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血浆 、 组织液 和 淋巴 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3)人体内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如: 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 大多数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或血浆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组织液 (4)特别提醒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膀胱、泪腺、汗腺等孔道

11、中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外部环境,因而汗液、泪液、尿液、消化液等虽在体内,但 不属于 (属于/不属于)内环境,也 不是 (是/不是)体液。 内环境是针对 多细胞 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 细胞外液的成细胞外液的成分分( (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 ) (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 相近 ,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内环境的三种主要组成中 组织液 和 淋巴 的成分最相近。 (2)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 正常情况下,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中存在的物质就属于内环境成分,包括: 消化或呼吸系统吸收的物质:如 O2、水、无机盐、葡萄

12、糖、氨基酸、甘油、脂肪、血浆蛋白等。 代谢废物:如 水、CO2、尿素、尿酸、氨 等。 细胞合成的分泌物:如 激素、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组织胺、纤维蛋白原 等。 (3)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物质 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 血红蛋白、呼吸酶、聚合酶、解旋酶 等。 分泌到人体外界环境的物质:如 消化酶、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 等。 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不能被吸收的物质:如 纤维素、麦芽糖 。 4.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三个主要方面: 渗透压 、 酸碱度 和 温度 。 (1)溶液渗透压 注: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液包括 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血液) 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13、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 血浆 概念:指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 水 的吸引力。 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 溶质微粒 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 越高 ,对水的吸引力 越大 ,溶液渗透压 越高 ;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 越低 ,对 水的吸引力 越小 ,溶液渗透压 越低 。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 、 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有明显优势的是 Na+ 和 Cl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Na+ 和 Cl。0.9%的生理盐水是血浆的 等渗 溶液。 组织水肿原因分析 组织液浓度 升高 或血浆、细胞内液浓 度 降低 ,引起水分

14、移动,使血浆、细 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组织液积累 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具体原因分析: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 中性 ,pH 为 7.357.45 。 血浆 pH 之所以能保持 相对稳定 ,与它含有的 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调节血浆 pH 的物质: 缓冲 物质,如 H2CO3/NaHCO3(主要)、NaH2PO4/Na2HPO4等。 实例分析 a.当酸性物质(如乳酸)增加时 b.当碱性物质(如 Na2CO3)增加时 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 Na2CO3H2CO3 2 NaHCO3 分解 过多的 由泌尿系统排出 H2OCO2(经呼吸系统排出) 由泌尿系统排

15、出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为 37 左右。 5. 内环境内环境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体内细胞可以直接与 内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2)内环境与 外界环境 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 器官 、 系统 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3)内环境与体内各器官、系统的联系 减少 下降 增多 升高 增加 图 1-4 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 消化系

16、统 、 呼吸系统 、 循环系统 和 泌尿系统 ,器官有 小肠、肺、肾脏、皮肤 。 营养物质 消化 系统 循环 系统内环境组织细胞内环境 循环 系统 泌尿 系统和 皮肤 。 O2 呼吸 系统 循环 系统内环境组织细胞内环境 循环 系统 呼吸 系统。 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 血浆 ;肌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 组织液 。 (4)葡萄糖与 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穿膜层数分析 葡萄糖至少穿过 7 层膜:小肠黏膜上皮( 2 层)进毛细血管( 2 层)出毛细血管( 2 层) 组织细胞( 1 层)。 O2至少穿过 11 层膜:肺泡壁( 2 层)进毛细血管( 2 层)进红细胞( 1 层)出红细胞 ( 1 层)

17、出毛细血管( 2 层)组织细胞( 1 层)线粒体( 2 层)。 注: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小肠黏膜上皮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 第第 2 2 节节 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 1. 内环境稳态的影响因素:内环境稳态的影响因素:外界 环境因素 、体内 细胞代谢 活动。随着外界 环境因素 的变化和 体内 细胞代谢 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 化学成分 和 理化性质 在不断发生变化。 2. 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 (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 调节 作用,使各个 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 (2)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 化学成分 和 理化性质 都处于 动态平衡 中。 状

18、态。 3.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稳态的基础:人体各 器官 、 系统 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参与稳态维持的系统有 消化系统 、 呼吸系统 、 循环系统 和 泌尿系统 。 思考: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并最终被肝脏组织细胞吸收,涉及的系统有: 消化系统 、 循环系统 。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 CO2最终排到体外,涉及的系统有: 循环系统 、 泌尿系统 。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会使人患 尿毒 症。 (2)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现代观点):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 稳态调节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 神经系统 、 内分泌系统 和 免疫系统 。

19、(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有一定限度 的。当 外界环境 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 调节功能 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导致细胞 代谢紊乱 ,疾病发生。 4.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 血糖 含量和血液中的 含氧量 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适宜的 温度 和 pH 等条件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5.【实验】生物体维持【实验】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稳定的机制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 自来水 、 缓冲液 、 生物材料 中加入 酸或碱 溶液引起 pH 的不同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 pH 性对稳定的机制。 (2)实验结果与结论 曲线图:以 酸或碱的滴数 为横轴,以 pH 为纵轴,画出各次实验中 pH 变化的曲线。 (3)实验结论 比较以上三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 缓冲液 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 缓冲物质 ,因而能够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