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重难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0784 上传时间:2021-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9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重难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重难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重难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重难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重难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13 页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重难点练习题 重点练重点练 1.雨幡是一种特殊的气象学现象,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物。它随云飘荡,形似旗幡,因此得名。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 7 月某日在阿尔卑斯山区拍摄到雨幡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雨幡中,下落雨滴蒸发消失的直接原因是云底( ) A.空气干燥 B.气温下降 C.风力强劲 D.气压升高 (2)在航空飞行中,飞机接近雨幡是非常危险的。这主要是因为雨幡附近( ) A.空气能见度太低 B.常有冷空气下沉 C.易聚集高空飞鸟 D.以上升气流为主 2.读“干洁空气的

2、主要成分(25 千米以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气 78.08 75.52 氧气 20.94 23.15 氩气 0.93 1.28 二氧化碳 0.03(变动) 0.05 (1)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C.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 B.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 C.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 D.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

3、太阳辐射 3.俗话说:“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是由于地面受局部强烈增温,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其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相较于龙卷风,其预测难度更大。下表为我国南疆某气象站记录的尘卷风在 1120 时(北京时间)之间出现的次数与占比。完成下 第 2 页 共 13 页 列各题。 出现时间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 19-20 次数 1 11 21 31 47 47 24 10 1 占总次数的百分比 0.5 5.6 10.9 16.1 24.4 24.4 12.4

4、5.2 0.5 (注:该站地方时较北京时间晚 2 个小时) (1)尘卷风出现频次最高时段,该地( ) 太阳高度大 地面温度高 土壤湿度大 空气质量好 A. B. C. D. (2)与龙卷风相比,尘卷风预测难度大的原因是( ) A.对流弱,破坏能力小 B.降水少,发生地域小 C.历时短,影响范围小 D.风沙多,移动范围小 4.下图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端管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 ) A.都是空气 B.都是二氧化碳 C.空气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空气 (2)实验效果( ) A.石蜡上铺砂石比不铺砂石好 B.阴天比晴天好 C.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比高好 D.早晚比中

5、午好 5.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天气最可能为( ) A.晴、无风 B.雨、大风 C.晴、大风 D.雨、无风 第 3 页 共 13 页 (2)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 A. B. C. D. (3)图中所示大气现象( ) 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消散 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6.下图左为山东寿光某蔬菜大棚的照片。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表示各种辐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最强部分是红外波段 B.表示大气逆

6、辐射 C.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D.表示地面辐射 (2)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 ) A.增强 B.削弱 C.增强 D.削弱 (3)温室大棚是目前进行蔬菜反季节种植的主要技术手段。 大棚中二氧化碳增加,可提高蔬菜生长速度,原因是( ) A.二氧化碳能防止病虫害发生 B.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可提高夜间温度 C.二氧化碳可提高土壤的肥力 D.二氧化碳是蔬菜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7.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据此完成下列各

7、题。 (1)从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下图中“穿堂风”现象最显著的是( ) 第 4 页 共 13 页 A. B. C. D. (2)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 A.利用厨房或卫生间做进风口 B.房屋朝向为东西向 C.减少东西向房屋墙面的长度 D.房屋最好坐北朝南 难点练难点练 8.策勒绿洲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某科研团队为研究当地的风沙活动,在策勒绿洲以南约 8 千米处的戈壁上设置了一个气象观测点。该观测点南面地形平坦开阔,植被稀少,策勒绿洲北面沙丘绵延。科研人员把该观测点记录的多次风向风速资料与策勒绿洲内气象站同一时间记录的风向风速资料进行对比

8、,绘制了同一时间同一风向下戈壁上观测点和绿洲内气象站风速差值示意图(下图,风速差值=戈壁上观测点风速-绿洲内气象站风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与绿洲内气象站相比,戈壁上观测点( ) A.南风出现频率较高 B.风速较小 C.北风出现频率较低 D.风速较大 (2)影响戈壁上观测点和绿洲内气象站的南风和北风风速差值不同的主要因素有( ) 纬度 地形 植被 风源地距离 A. B. C. D. 9.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温度低于零度但尚未凝固)冻结于物体表面 第 5 页 共 13 页 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雾凇发生时,树木如玉树琼枝,堪称人间奇景。据此完成

9、下面小题。 (1)雾凇发生时的天气大多( ) A.昼夜温差大 B.风力强劲 C.阴雨连连 D.云雾笼罩 (2)我国雾凇出现频率较高的地区是( ) 东北河湖沿岸 西北干旱地区 华南湿润地区 南方高山地区 A. B. C. D. (3)观赏雾凇的最佳时段应为( ) A.日出前后 B.正午时分 C.正午过后 D.日落前后 10.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 4000 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

10、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11.季节性积雪是干旱区和寒冷区最敏感的环境变化响应因子。如图是我国东北某地 2007 年 3 月 1-31 日积雪深度、日平均气温、地表温度及地气温差(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最强的时段是( ) A.3 月 13 日 B.3 月 415 日 C.3 月 1619 日 D.3 月 2125 日 (2)积雪对土壤起保

11、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 A.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B.积雪阻碍了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 C.积雪释放热量给地面 D.积雪吸收大气热量使气温降低 第 6 页 共 13 页 (3)3 月 1619 日,地气温差略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积雪消融时吸收热量降低土壤温度 B.积雪消融时大气对流运动增强 C.土壤湿度增大使地表反射率显著减小 D.地面辐射减弱使地表热量散失减少 12.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有关。当大气湿度增加时,霾可以转化为雾,因而霾与雾常常相伴而生,统称雾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四图中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天气状况及其原因是( ) A.

12、湿度大,降水多 B.气压高,气温低 C.逆温层,风力小 D.风力小,湿度大 (2)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 A.果林园艺及乳畜业 B.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 C.钢铁及汽车制造业 D.旅游业及交通运输业 13.截至 2020 年 2 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山火已燃烧了 5 个多月。 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 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下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中采用“点倒火”灭火方式可判断该地此时( ) 吹西风 吹东风 第 7 页 共 13 页 风力较大 风力较小 A. B. C. D.

13、 (2)与澳大利亚此次山火有关的主要气象条件是( ) A.高温 B.干旱 C.高湿 D.大风 (3)澳大利亚此次森林过火后可能会( ) A.优化森林生态环境 B.增加木材蓄积量 C.降低森林虫害风险 D.抑制优势树种生长 14.夏季绿洲、 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 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天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

14、象被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2) “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 ) A. B. C. D. 15.在较大湖泊和湖岸之间常常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风和岸风,8 月某日我国鄱阳湖地区湖风和岸风明显。下图示意该日湖口和进贤南北方向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湖口与进贤南北风向基本相同的时刻在( ) A.00:0004:00 B.07:0011:00 C.

15、12:0018:00 D.21:0000:00 第 8 页 共 13 页 (2)导致该日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 ) A.天气变化 B.湖陆热力性质差异 C.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D.当地盛行风的转换 (3)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该日 18 时鄱阳的主要风向应是(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通风走廊能够增强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将通风走廊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并加以实施。下图为贵阳市某区一级通风走廊剖面示意图。 (1)推断该地一级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并阐述理由。 (2)指出该地规划城市

16、通风走廊时可利用的城市用地类型,并解释原因。 (3)分析该地“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上的原因。 (4)请你对准备规划建设通风走廊的城市提出其他方面的合理建议。 第 9 页 共 13 页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A;(2)B 解析:(1)本题考查水汽蒸发的影响因素。据材料,雨幡中下落雨滴蒸发消失说明云底气象条件有利于蒸发且随云飘荡。空气干燥,有利于蒸发(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空气越干燥,空气含水率与饱和状态的差值越大,因此吸取水蒸气的量越多,速度越快,所以会出现空气越干燥水分蒸发越快的现象),A 正确。气温下降,水蒸气易遇冷凝结,不利于蒸发,B 错。风力强劲可以影响蒸发,但

17、蒸发的水汽会随风飘走,不会形成丝缕条纹状悬垂物,C 错。气压升高有可能是冷高压导致,出现此情况时则不利于蒸发,D 错。故选A。 (2)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的影响。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以电波导航,空气能见度的高低对空中飞行的飞机影响不大,A 错。雨幡是雨滴蒸发而形成的,不会因此吸引飞鸟聚集,C 错。下沉气流或上升气流都会对航空飞行中的飞机造成颠簸甚至产生较大的冲击,造成危险。雨幡现象中的雨滴在云下蒸发时由于吸热,导致周边温度较低,这样会产生一些低温气团,这些低温气团会在空气中做下沉运动,影响飞机航行安全,B 对,D错。故选 B。 2.答案:(1)C; (2)B 解析:(1)本替考率大气的构成及作用,近地

18、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增加大气的热量,使气温升高,A 正确;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B 正确;干洁空气中包括氮气、 氧气、二氧化碳等,其中,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C 错误;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D 正确。故选 C。 (2)对流层集中了约 75%的大气的质量,干洁空气主要分布在对流层,A 错误;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B 正确;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C 错误;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D 错误。故选 B。 3.答案:(1)A; (2)C 解析:(1)表中数据为我国南疆

19、某气象站记录的尘卷风在 1120 时(北京时间)之间出现的次数与占比。由表可知频次最高的时段是北京时间 1517 时,为当地午后 1315 时。 由此可推断:由于此时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且干燥无风,当局地受热不均匀,近地层大气不稳定,极易产生猛烈上升运动,此时周围空气迅速填补,就会形成尘卷风,空气中多沙尘,正确,故选 A。 (2)尘卷风是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其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因此,它的产生、移动、影响等数据很难被捕捉。故选 C。 4.答案:(1)D,(2)A 解析:(1)本题考查温室气体的相关知识。D 项,读图分析,经过太阳光照射后,甲管

20、的体积相对增大,因此可判断甲管的气体吸热快,为温室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乙管的气体吸热相对较慢,可能是空气。故 D 项正确。 A 项、B 项,由于两管的气体在太阳光照射后吸热膨胀的速度不同,因此不会是一种气体。故 A 项、B 项均错误。 C 项,空气比二氧化碳的吸热速度慢,膨胀速度慢,因此甲管和乙管不可能分别是空气和二氧化碳。 故 C 项错误。 第 10 页 共 13 页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 (2)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 A 项,在石蜡上铺砂石对热量的吸收快,气体吸热、膨胀速度快,实验效果更好。故 A 项正确。 B 项、D 项,阴天和早晚太阳光弱,热量不足,气体吸热、膨

21、胀速度慢,影响实验效果。故 B 项、D 项均错误。 C 项,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吸热膨胀速度慢,实验效果不好。故 C 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 5.答案:(1)A,(2)C,(3)A 解析:(1)读图可以看出,图中烟雾发生在近地面,远山清晰可见,并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说明大气稳定,无风,预示着大气层稳定,无风,天气晴朗无云。故 A 正确,BCD 错误。 (2)读图可知,从图中烟柱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而是转为水平方向,向四周扩散,这是典型的逆温现象。读 ABCD 四幅气温垂直递变图,其中只有图 C 能够正确表示逆温现象。故 C 正确,ABD 错误。 (3)读图可知图中

22、烟雾不能上升,只能沿着水平方向扩散,说明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层稳定,使得大气污染物在近地面附近扩散,从而加大近地面大气污染。故 A 正确,BCD 错误。 6.答案:(1)C; (2)B; (3)B 解析:(1)根据图示及大气的热力过程原理可知,是太阳辐射,其能量最强部分是可见光波段;表示到达地面的被大气削弱了的太阳辐射;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表示大气的逆辐射。 据此分析选 C对。 (2)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可遮挡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免得蔬菜被晒伤;覆盖黑色尼龙网用于挡光,不可能增强太阳辐射;覆盖黑色尼龙网对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无影响。据此分析选 B 对。

23、 (3)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损失的热量返还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由于温度高、热量相对充足,蔬菜生长速度会提高。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对温度会有影响,但不会直接影响到病虫害,甚至由于大棚中温度高会增加病虫害危险;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也不会增加土壤肥力。没有大棚,植物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大棚提升植物生长速度并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据此分析选 B 对。 7.答案:(1)A;(2)D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由材料“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可知,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当房前屋后温差较大时,房前屋后的气压差也较大,“穿堂风

24、”较显著,据此结合图示可知,A 图房前为水泥地,屋后为树木,下垫面比热容差异最大,气压差亦最大,“穿堂风”最显著,A 项正确,B,C,D 项错误。故该题的正确选项是 A。 (2)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由材料分析可知,“穿堂风”是利用房前屋后的温差而产生的风,由于正午时分太阳位于正南方位,南北方向的温差相对较大,“穿堂风”以南北方向为主,因此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房屋最好坐北朝南,B项错误,D项正确;只有一个进风口或者减少房屋墙面长度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A,C项错误。故该题的正确选项是 D。 第 11 页 共 13 页 8.答案:(1)D(2)B 解析:(1)图中风速差值表示戈壁观

25、测点风速与绿洲内气象站风速的差值,并不代表各风向的风频,因此不能由此判断南风和北风风频的高低;由风速差值示意图可知,戈壁上观测点风速与绿洲内气象站风速的差值在各风向上均大于 0,这说明戈壁上观测点较绿洲内气象站风速大。 (2)该绿洲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戈壁上观测点与绿洲内气象站相距约 8 千米,地理纬度差异很小,与风源地距离相差也不大,错误。由图可知,戈壁上观测点和绿洲内气象站南风风速差值大于北风。观测点南面地形平坦开阔,植被稀少,地表阻力小,故观测点南风风速较绿洲内气象站更大,二者差值较大;绿洲北侧沙丘对北风有一定削弱作用,故绿洲及其以南地区的北风风速较小,观测点与气象站的北风风速差值较

26、小,和正确。 9.答案:(1)A; (2)D; (3)A 解析:(1)材料中说到,雾凇的形成需要水汽直接凝华,此时需要两个条件:水汽较多,空气中的温度足够低。昼夜温差大时,白天温度高,空气湿度大,夜晚温度低,水汽容易直接凝华。A 正确。风力强劲不利于雾凇挂在物体表面,B 错。 阴雨连连的情况下,湿度足够,但温度不够,C 错。 云雾笼罩昼夜温差小,难以突然凝华形成雾凇,D错。BCD 错误,故选 A。 (2)雾松的形成既需要低温,又需要充足的水汽;显然西北干旱地区缺少水汽,华南湿润地区缺少低温。我国雾凇出现频率较高的地区是东北河湖沿岸和南方高山地区符合湿度大温度低的特点,正确。 D 正确,ABC

27、错误,故选 D。 (3)观赏雾凇最佳的时段应该是日出前后,因为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间,最容易出现雾凇现象,A 正确。而正午、正午过后以及日落前后,由于温度升高,雾凇有可能融化,不利于观赏,BCD 错误,故选 A。 10.答案:(1)C; (2)D; (3)B 解析:(1)本题考查黄河源地区的逆温现象。山峰因海拔高,气温低,不易发生逆温现象,A 项错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起伏较小,地表气温差异不大,很难产生逆温现象,B 项错误;丘陵相对谷地而言,地势起伏更小,辐射逆温相对较弱,D 项错误;冬季冷空气沿山谷下沉到谷底,导致底部冷空气聚集,产生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C 项正确。 (2)本题考查

28、太阳辐射与逆温。根据材料可知,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日出前后,地面辐射冷却最大,所以出现辐射逆温的可能性最大;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散热多地面冷却强,容易出现辐射逆温,D 项正确。 (3)本题考查辐射逆温发生因素。黄河源冬季锋面气旋较少,且对辐射逆温影响较小,A 项错误;准静止锋会造成持续性的降水天气,不利于辐射逆温现象的产生,C 项错误;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不强盛,D 项错误;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冬季盛行下沉气流,冷空气不易上升,停留在青藏高原腹地内,因此易出现辐射逆温现象,B 项正确。 11.答案:(1)B; (

29、2)B; (3)C 解析:(1)读图可知,415 日期间积雪深度较大,而气温较低(为负值)、地气温差较大(为正值),说明此期间地温高,土壤与外界热量交换弱,积雪对土壤的保温作用最强,B 正确。 第 12 页 共 13 页 (2)当积雪较厚时,土壤与外界热量交换较弱,积雪阻碍了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所以积雪对土壤的保温作用较强。 (3)读图可知,3月16日19日,积雪深度接近于0,积雪融化土壤湿度增加,同时地面积雪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小,土壤对太阳辐射吸收增强,所以地表温度升高,另外积雪融化时会吸收大气热量,从而使得地气温差略大,C 正确;土壤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所以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

30、,AD 错误;大气对流作用增强不会导致地气温差偏大,B 错误。 12.答案:(1)C; (2)D 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是降雨天气,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较少,不易出现雾霾天气, A 错。图显示某地不同气压状况的天数,不是某一天的天气状况, B 错。图中气温变化表示垂直方向上有逆温现象,大气层稳定,可能出现雾霾天气,C 对。图表示这一天的风速较大,雾霾形成是在静风天气,D 错。故答案选 C 项。 (2)本题主要考查雾霾产生的影响。 雾霾天气时能见度降低,看不清景物和道路,直接影响到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D 对。 对果林园艺及乳畜业、 钢铁及汽车制造业、 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影响较小,且不能直接严

31、重影响,A、B、C 错。故答案选 D 项。 13.答案:(1)C;(2)B;(3)C 解析:(1)“点倒火”灭火方式是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进行灭火的方式。山火着火位置气流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四周气流流向着火处(倒火处箭头)。山火和倒火的方向是相反的,山火移动方向是主要前进方向,山火移动受瞬时风向影响大,所以此地此时为西风;另外从隔离带位置判断,其应该位于山火下风向所以吹西风。 倒火和山火的方向是相反的,虽然此刻为西风,但倒火是向西蔓延,说明此刻西风风力较弱。对,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2)有助于山火的气象条件是干旱,此次澳大利亚山地林火的形成主要与长时间的异常干旱有关。 B 正

32、确,ACD错误,故选 B。 (3)澳大利亚此次森林过火后可能会造成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木材蓄积量减少,降低森林虫害的风险,加快优势树种生长。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14.答案:(1)B;(2)C 解析:(1)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绿洲、湖泊与周边的沙漠戈壁在夏季白天时冷热不均,即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存在差异而形成的一种热力环流现象,B 正确。冷岛效应不是发生在不同纬度的地区、不同高度的地区、不同海陆位置的地区之间,而是发生在夏季白天的荒漠戈壁和绿洲、湖泊之间,A、C、D 错误。故选:B。 (2)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据图可之,

33、C 选项近地面上热下冷。故选:C。 15.答案:(1)B,(2)B,(3)C 解析:(1)湖陆风形成原理与海陆风形成原理一样,是由于水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读图表信息可知,该日湖口与进贤南北风向基本相同的时刻都是正距平,对应为南风,在 07:0011:00。B 正确,故选 B。 (2)湖陆风形成原理与海陆风形成原理一样,是由于水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因此导致该日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湖陆热力性质差异,B 正确。故选 B。 第 13 页 共 13 页 (3)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则鄱阳的风向转换时间就是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该日 18 时进贤的风向为偏北风,风由湖泊

34、吹向陆地,所以鄱阳的主要风向也是由湖泊吹向陆地,为偏西风,C 正确。故选 C。 16.答案:(1)走向:东北西南。理由:该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故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2)交通用地:地面平坦,线路平直,空气流通性好。绿化用地:植被覆盖率高,蒸发量与蒸腾量大,对城外吹来的空气有净化、增湿、降温的作用。 (3)该区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降温快,冷却下沉,形成山风;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可弥补市区通风走廊新鲜空气的不足,故将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上。 (4)规划前要研究热岛效应显著的地区分布情况;保证城市

35、风道口的环境清洁,避免在通风走廊附近布局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提高城区绿地比重的同时兼顾建设用地的比重,力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保护郊区绿地、湿地及农田不被城市用地蚕食;通风走廊附近的建筑物不能过高。 解析:第(1)问,通风走廊沿盛行风方向延展才能起到最佳的作用。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因此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应为东北西南走向。第(2)问,建造城市通风走廊是为了“通风”,因此建造时,一是走向尽可能与盛行风向一致;二是通道要开阔平坦,通畅。所以,通风走廊应当由大型空旷地带连成,如主要道路、相连的休憩用地、绿化带、非建筑用地、建筑线后移地带及低矮

36、楼宇群等。交通主干道地面平坦,线路平直,空气流通性好;绿化带植被覆盖率高,蒸发量与蒸腾量大,对城外吹来的空气有净化、增湿、降温的作用。第(3)问,通风走廊是利用热力环流促进空气的流通,主要用于促进城区内外的热交换和城区污染物的扩散。该地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降温快,冷却下沉,形成山风,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可弥补市区通风走廊新鲜空气的不足,因此将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第(4)问,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规划,因此在规划时既要考虑通风走廊的效率最优化,也要考虑城市建设的最优化。通风走廊的空气引导通道是走廊的中心地带, 也是地势最低处, 建筑物过高会对流动空气造成阻挡,削弱通风走廊的作用;距离空气引导通道渐远,建筑物高度不断增大,可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