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0069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一)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 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24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1 分)分) 1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 A B C D 2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商鞅变法使秦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国家。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扩大秦国疆域作用最直接的是( ) A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B国家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 C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 32014 年2018 年,新疆全区累

2、计实现 58.87 万户 231.47 万贫困人口脱贫、2131 个贫困村退出、13 个贫困县摘帽。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 A秦朝的统一 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4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等诗句密切相关的古代取士制度是(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5以下有关唐朝的诗句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周轮排短筒,俯吸仰而沛。夹岸饶农田,接竹引其内。筒车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秘色瓷器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登观音台望城 A经济的繁荣发展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开放的社会

3、风气 D多彩的文学艺术 6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设三省六部制限制地方权力 B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C收回地方行政、财权和军权 D设立刺史,加强监督 7 宋史 记载: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和民间谚语 “苏湖熟, 天下足” 。 此情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 A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 B北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工具 C江南是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8 “它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 “它” 指的是 ( ) A鉴真东渡日本 B马可波罗来华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92011 年由 CCTV 记录

4、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国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城市是( )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 10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 1 到图 3 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11有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失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是指( ) A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B沉重打击了帝

5、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12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中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

6、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经实现。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破坏 B清朝封建势力的强大 C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14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实业家是( ) A卢作孚 B张謇 C荣氏兄弟 D侯德榜 15“两弹一星”代表了我国先进的科技成就,其中“两弹”是指( ) A原子弹和氢弹 B核弹和导弹 C炮弹和炸弹 D原子弹和导弹 16阅读下表,说明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代 农业总产值(亿元

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年 1397 133.6 1988 年 3666.9 544.9 1990 年 7662.1 686.3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17 恩格斯说: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下列各项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B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C计算机的普遍使用 D核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18“中世纪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

8、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 A垄断欧亚贸易 B追逐商业利益 C对外倾销商品 D传播西方文明 19 “这本书是向资本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 在理论方面给资产阶级一个使它永远翻不了身的打击,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对于工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与“这本书”有关的人物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巴尔扎克 D马克思 201921 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 ) A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 B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C实现国家工

9、业化的可能性 D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21“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为完成“这一任务”,美国政府( )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 D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22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 ) A1945 年 8 月 15 日 B1945 年 9 月 2 日 C1945 年 9 月 9 日 D1945 年 10 月 25 日 23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 B德国分裂 C经互会成立 D华约成立 242020 年 6 月 240,美国政府宣称将对价值

10、31 亿美元的欧盟和英国产品征收新关税,接着又把矛头指向了包括华为在内的五家中国公司。 美国政府四面出击, 无疑给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增添变数。 这反映了 ( )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B当前世界贸易摩擦已是主流 C中国的发展已威胁到美国 D经济全球化过程存在着波折 二材料题(共二材料题(共 3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26 分)分) 25(9 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地

11、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戚继光为了“海波平”,采取了什么举措? (2)材料二中“贵国”指哪个国家?中国什么时候最早设置了管理台湾的机构? (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26(9 分)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新纪元 材料一:典礼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参加这个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代表和首都各工厂职工、各学校师生、各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共 30 万人,毛泽东主

12、席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无数的彩色火炮从会场四周发射。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历史新发展 材料二:19531957 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行业 变化 1953 年农、 轻、 重比例 (%) 1957 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2) 从材料二的图表中, 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

13、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计划?这种变化的出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历史新变革 材料三: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景图片: (3)材料三共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你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历史新目标 材料四:中共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

14、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新华网 (4)材料四中提到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的中国道路是怎样一条道路? (5)综合上述材料,追溯共产党领导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发展历程。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27(8 分)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妇女大量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她们的经济独立日渐形成。下图为 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 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

15、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材料二:由于破产的小手工业者源源不断地流入,形成了庞大的失业大军。于是工厂主竭力压低工资,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不断加强。1825 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每隔 10年左右就爆发一次。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19 世纪 70 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不久,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机电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材料四:据统计,在 20 世纪初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 5%10%是依靠采用新技术获得的,到了 20世纪 70 年代,这个比例已上升到

16、 60%80%。(20 世纪)90 年代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 70%80%。 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图中纺织业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机器的广泛使用”得益于什么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良? (2)归纳材料二中主要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 (3) 材料三所涉及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迈入什么时代?据材料指出这次工业革命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4)材料四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24 分,

17、每小题分,每小题 1 分)分) 1【分析】本题考查儒家学说的相关知识。 【解答】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可知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学说。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他死后,他的弟子将其言行整理成论语一书。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结合课本基础知识便可做出正确判断。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答】据题干“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措

18、施中,对扩大秦国疆域作用最直接的是对有军功者投予爵位和土地。公元前 356 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对有军功者投予爵位和土地的措施,使得秦国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3【分析】本题以“2014 年2018 年,新疆全区累计实现 58.87 万户 231.47 万贫困人口脱贫、2131 个贫困村退出、13 个贫困县摘帽。”为切入点,考查了西域都护的设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60

19、 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考查了西域都护的设置,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取士制度科举制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和废除的过程及影响。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

20、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等诗句与古代取士制度科举制密切相关。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的相关史实。 5【分析】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掌握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解答】题干诗歌分别反映了筒车、越窑青瓷、唐都长安,是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表现,都属于经济方面。故诗句内容反映的主题是经济的繁荣发展。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

21、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收回地方行政、财权和军权。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的控制了军队,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宋太祖安排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7【分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知道“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是江南是全国经济重心的表现,不是原因。 【解答】“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

22、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是江南是全国经济重心的表现,不是原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分析】本题以“它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切入点,考查郑和下西洋。 【解答】依据所学,1405 年到 1433 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可知,“它”指提郑和下西洋。 故选:D。 【点评】本题以郑和下西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

23、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点。清朝统治者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是闭关锁国。 【解答】清朝统治者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是闭关锁国,1757 年清政府下令唯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广州,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十三行。所以 C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问题。从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来看,大臣由坐到站到跪,说明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解答】汉朝时,皇帝和大臣讨论朝政时是“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只能站着和皇帝议论朝政;清朝

24、的军机大臣就只能“跪受笔录”,图 1 到图 3 大臣由坐到站到跪,说明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反映的实质是君主权力的强化。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理解。需注重君臣关系的演变,知道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加强的。 11【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解答】由“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失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结合所学,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可知,“成功之处”是指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戊戌变法为背景,考

25、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辛丑条约内容的理解 【解答】材料: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上成为洋人的走狗,象木偶一样被洋人操纵。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影响 13【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解答】根据材料“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

26、,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经实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时的不足,反映出作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故选:D。 【点评】理解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及意义。 14【分析】本题考查张謇的知识。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很大,因而被称作“状元实业家” 【解答】根据“实业救国”、“实业家”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张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 世纪末,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曾经考取状元的张謇毅然投身事业,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故 B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

27、握民族企业家张謇的成就。 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解答】“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 年 10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 年 10 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 年 6 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 年 4 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两弹一星”为依托,

28、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发展。 16【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表格中关键信息“农业总产值”“1978年”的分析。 【解答】观察表格可知,从 1978 年到 1990 年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 1978 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故选:C。 【点评】注意对表格信息的解读,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影响。 1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解答】在恩格斯看来,我们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同时,自然界也“报复”者我们人类

29、,即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负面影响。 汽车的大量使用、 计算机的普遍使用、 核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大量自然资源破坏,使得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类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BCD 都证明了恩格斯的观点。太阳能开发利用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不能证明恩格斯的观点。 故选:A。 【点评】科技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积极也有消极影响。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8【分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新航路探索的根本原因是 14、15 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拓展海外市场。 【解答】“中世纪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

30、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追逐商业利益。新航路探索的根本原因是 14、15 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拓展海外市场。直接原因是到东方追求财富,奥斯曼土耳其兴起阻断了东西方传统的商路。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9【分析】本题以“这本书是向资本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在理论方面给资产阶级一个使它永远翻不了身的打击,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对于工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切入点,考查了马克思和资本论相关知识

31、,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解答】根据题干这本书是向资本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在理论方面给资产阶级一个使它永远翻不了身的打击,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对于工人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本书是资本论。资本论的出版,是人类社会思想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它“无疑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为了完成这部科学巨着,马克思耗费了巨大的精力,研究和写作的时间长达二十五年。 故选:D。 【点评】考查了马克思和资本论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宁与新经济政策,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

32、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解答】A.斯大林时期进行加快农业集体化建设,故 A 项错误。 B.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对那些基本上不需要国家从储备中拨给原料、燃料和粮食的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允许把国家企业租给私人、合作社、劳动组合和公司。因此,列宁强调的是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 年苏俄开始

33、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故 B 项正确。 C.根据材料,不是反映要实现国家工业化具有可能性,故排除 C 项。 D.根据材料,列宁在此处说的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故排除 D 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宁与新经济政策,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1【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为完成“这一任务”,美国政府推行“以工代赈”。1929 年1933 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

34、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这些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如田纳西水利工程,公共工程兴建,在客观上刺激了消费需求,扩大了内需,刺激了工人就业,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B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22【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胜利。 【解答】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签署投降书,中国政府将 9 月 3 日定为

35、抗战胜利纪念日。 故选:A。 【点评】1945 年 8 月 14 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上午 9 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9 月 9 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中国首都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 23【分析】本题考查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1949 年德国的分裂,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处于对峙与竞争状态。1949 年德国的分裂,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所以 B 项符合题意

36、;A 项发生在德国分裂之前,C 项是以苏联为首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互助组织, D 项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由此分析 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掌握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和影响。 24【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解答】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题文描述反映了经济全球

37、化过程存在着波折。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信息。 二材料题(共二材料题(共 3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26 分)分) 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的相关史实。掌握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发动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 【解答】(1)材料一中,戚继光为了“海波平”,采取了抗击倭寇或抗倭的措施。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 1565 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

38、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2)材料二中“贵国”指荷兰。中国元朝最早设置了管理台湾的机构。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经过激战,郑成功取得了大胜,1662 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684 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沙俄。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发动了雅克萨之战。17 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39、,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大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的共同特征是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是民族英雄。 故答案为: (1)抗击倭寇或抗倭。 (2)贵国指荷兰。元朝。 (3)罗刹指沙俄或俄国。举措:发动了雅克萨之战。 (4)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是民族英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发动雅克萨之战的相关史实。 26【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

40、,考查一五计划、开国大典、三大改造、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等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观察材料二图表可知,重工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观察材料三图片可知,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1、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4)“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是我们国家我们党未来的发展、 奋斗目标。 第一个一百年,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 (2020 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2050 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的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只有回答能有利于中国的发展,符合党的方针政策,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

42、持党的领导;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故答案为: (1)开国大典;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2)重工业;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事件: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理解: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2050 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

43、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要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一五计划、开国大典、三大改造、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等知识。 27【分析】本题考查科技革命的过程和影响。科技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方便了人们生活。 【解答】(1)据材料一看出,图中纺织业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的特点是,女工人数所占比例超过男工。“机器的广泛使用”得益于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 (2) 据材料 “由于破产的小手工业者源源不断地流入, 形成庞大的失业大军, 于是工厂主竭力压低工资,无产阶

44、级所受的剥削不断加强1825 年, 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每隔 10年左右就会爆发一次”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的主要历史现象是无产阶级处境艰难 (失业威胁;剥削沉重);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永远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经济危机永远不能根除。 (3)依据材料三“19 世纪 70 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不久,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机电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可知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45、,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方便了人们生活。 (4)据材料四“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 19 世纪为 50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 30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缩短为 7 年,70 年代以后只需 3 至 5 年”“技术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表”可知,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故答案为: (1)特点:女工人数所占比例超过男工;动力机械:蒸汽机。 (2)无产阶级处境艰难(失业威胁;剥削沉重);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 (3)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方便了人们生活。 (4)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周期缩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历史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