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8692 上传时间:2021-1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专题 1 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1.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2、N2、P4、金刚 石、晶体硅等。 2.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 一般是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 如: HCl、 NH3、SiO2、CS2等。 3.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 H2O2、C2H2、CH3CH3等。 4.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 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如: Na2S、 CaCl2、K2O、NaH 等。 5.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Na2O2、Na2Sx、CaC2等。 6

2、.由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构成的物质,如:NH4Cl 等。 7.由强极性键构成但又不是强电解质的物质,如:HF。 8.只含有共价键而无范德华力的化合物,如:SiO2、SiC 等。 9.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如氩等。 10.共价键的分类 (1)根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共价键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根据共用电子对数,共价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3)根据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不同,可分为 键(头碰头)和 键(肩并肩)。 【例 1】 有 A、B、C、D 四种元素,A 元素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B、C 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 元素的单质为深红棕色液体,B 元素 的最高价

3、阳离子 0.5 mol 被还原成中性原子时,需得到 6.021023个电子。当 B 元素的单质同盐酸充分反应时,放出 0.02 g H2,用去 B 元素 0.4 g;D 元素的气态 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生成盐。 (1)各元素的名称分别为:A_,B_,C_,D_。 (2)用电子式表示 A 与 C、B 与 C 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 _,化学键类型分别为_、_。 解析 (1)由题给条件可知,A 元素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只有 H 元 素才符合此条件, 故 A 为氢元素; 由 C 元素形成的单质为深红棕色液体, 应为溴, 所以 C 为溴元素;又知 B 和 C 两种元素的原子核

4、外电子层数相同,即 B 和 C 均 为第四周期元素。设 B 元素的化合价为 x,依题意有如下关系:1x0.51,x 2,所以 B 的化合价为2 价,通过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得出 B 的相对原子质量 为 40, 由此可知 B 为 Ca。 符合条件的 D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必定为碱性气体 NH3, 故 D 元素为氮。 答 案 (1) 氢 钙 溴 氮 (2) 共价键 离子键 专题 2 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与分子空间结构的关系 1.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空间结构 杂化 轨道 理论 杂化类型 杂化轨道数目 杂化轨道间夹角 分子的空间结构 实例 sp 2 180 直线形 BeCl2 sp2 3 120

5、平面三角形 BF3 sp3 4 10928 四面体形 CH4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共价分子结构的一般规则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与分子的空间结构有密切联系,对 ABm型化合物,A 的 价层电子对数: 其中:a 是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阳离子要减去电荷数、阴离子要加上电荷数),b 是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x 是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价层电 子对互 斥理论 价层电 子对数 成键电 子对数 孤电子 对数 VSEPR 模型 分子的立 体构型 实例 2 2 0 直线形 直线形 BeCl2 3 3 0 平面 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BF3 2 1 V 形 SnBr2 4 4 0 四面

6、 体形 正四面体形 CH4 3 1 三角锥形 NH3 2 2 V 形 H2O 3.一些常见分子的键角和空间结构 实例 结构式 键角 分子的空间结构 CO2 O=C=O 180 直线形 CS2 S=C=S CHCH HCCH H2O 105 V 形(角形) H2S ”或“”)120, 出现 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 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分子的空间结构与成 键的类型、键参数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1)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不同,分子的空间结构也不同。由图可知,甲醛分子为平 面三角形,所以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sp2。 (2)碳与氧的电负性不同, 所以碳氧键是极性

7、键。 醛的分子中都含有羰基(), 所以甲醛分子中的碳氧键是双键。一般来说,双键是 键和 键的组合。 (3)由于碳氧双键中存在 键,它对 CH 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较强,所以甲醛分 子中 CH 键与 CH 键的夹角小于 120 。 答案 (1)sp2杂化 甲醛分子为平面三角形 (2) (3) 碳氧双键中存在 键,它对 CH 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较强 专题 3 全面总结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判断分子的极性,可以从正负电中心、对称性、分子的空间结构,键角、化合价、 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溶解性等方面分析。 1.从正、负电中心是否重合判断 正、负电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正、负电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如

8、 SO3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硫原子位于正三角形的中心,三个氧原子位于正三 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结构对称,正、负电中心重合,因此 SO3为非极性分子。 2.利用分子的对称性判断 当一个分子的对称元素(对称面、 对称轴等)相交于一点时, 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当一个分子的对称元素相交于一条线时,该分子为极性分子。如甲烷分子的对称 轴相交于中心碳原子上,所以甲烷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水分子、氨分子、一氧化 碳分子的对称元素相交于一条线,所以这些分子为极性分子。 当中心原子指向不明时,需先预测它的结构,再判断其结构的空间对称性。如 C5H12分子,若它的结构简式为 C(CH3)4,把CH3看成 CH4分子中

9、的H,显然 其为非极性分子; 若它的结构为直链结构或其他带有支链的结构, 则为极性分子。 3.从分子的空间结构判断 当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呈直线形、平面正三角形、正四面体形时,该分子为非极性 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如 BeCl2、CO2、CS2分子呈直线形,SO3、BF3分子呈平 面正三角形,CH4、CCl4、SiCl4等分子呈正四面体形,PCl5分子呈三角双锥形, 它们都为非极性分子。H2O、SO2分子呈 V 形,NH3分子呈三角锥形,它们都为 极性分子。 4.从键角判断 对多原子分子来说, 当键角全部为 180 、 120 、 10928时, 为非极性分子; 否则, 为极性分子。如 CO2、C

10、2H2、BeCl2、CS2等,键角均为 180 ,SO3、BF3等,键 角均为 120 ;CH4、CCl4等,键角均为 10928。 5.从中心原子的化合价判断 不管中心原子是显正价还是显负价,只要其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该分子就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如 CO2、CS2、BF3等,其中心原子的 正化合价数值都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均为非极性分子;NH3分子中,H 为1 价,N 为3 价,中心原子 N 的最外层有 5 个电子,N 的负化合价绝对值与其最 外层电子数不等,NH3为极性分子。 6.从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判断 当多原子分子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全部参与成键,即不存在孤电

11、子对时,为非 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如 CO2分子的中心原子 C,最外层电子全部用于形 成共价键,不存在孤电子对,CO2为非极性分子。SO2的中心原子 S,最外层电子 中存在 1 对孤电子对,SO2为极性分子。 7.从分子在某溶剂中的溶解性判断 根据“相似相溶”,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通过溶剂是否有极性,就可判断出分子是否有极性。如苯易溶于四氯化碳,而难 溶于水,水为极性分子,而四氯化碳为非极性分子,则苯为非极性分子。 从以上各种方法的分析不难看出,虽然各种方法都能判断分子的极性,但真正容 易操作的方法还是第 5 种。第 7 种方法须做实验,然后才能进行判断

12、。其他 5 种 方法,需在明确分子空间结构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 3】 (1)有 A、B、C 三种物质,每个分子中都各有 14 个电子,其中 A 的分 子属于非极性分子,且只有非极性键;B 的分子也属于非极性分子,但既有非极 性键,又有极性键;C 的分子属于极性分子。则 A 的电子式是_;B 的结 构式是_;C 的名称是_。 (2)1,2- 二氯乙烯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 其中属于极 性分子的结构式是_(填字母编号,下同),属于非极性分子的结构式是 _。 解析 (1)14 个电子,且只有非极性键,只能为单质 N2。14 个电子,既有非极性 键,又有极性键,则有两种元素,由等电子体想到 C2H2,由 C 分子中有 14 个电 子且属于极性分子知 C 为 CO。(2)正、负电荷中心完全重合的为非极性分子,否 则为极性分子。 答案 (1)NN HCCH 一氧化碳 (2)B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