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美学简答题汇总

上传人:邂*** 文档编号:196511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美学简答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考美学简答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考美学简答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考美学简答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简答 第一章绪论 1、简述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2、怎样理解美学史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简述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4、简述美学学科的孕育和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 5、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 6、简述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 7、简述美学与哲学的干系。 8、简述美学关系的特点。 9、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什么? 10、审美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11、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12、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13、简述审美需要的显著特征。 14、简述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作用 15、简述审美趣味的特征。 16、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

2、己性精神交流? 17、简述审美活动室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18、简述审美活动走位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19、简述审美惊异的特点。 20、简述 审美体验的整体性。 21、简述审美对象的特征。 22、简述劳动说的意义及缺陷。 23、简述原始意识的特征。 24、简述非固定性装饰的特点及意义。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25、简述审美形态的基本特征。 26、简述审美形态的历史性。 27、简述优美的基本特征。 28、简述博克的优美观。 29、简述崇高的基本特征。 30、简述康德对崇高的认识。 31、简述黑格尔对崇高的观点。 32、简述悲剧的主要特征。 3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贡献。 34、简述黑格尔的悲剧

3、的矛盾冲突论。 35、简述喜剧的特点。 36、简述巴赫金的喜剧理论。 37、简述丑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 38、简述罗森克兰兹对丑这一审美形态的研究的贡献。 39、简述荒诞的基本特点。 40、简述人变为“非人”的含义。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41、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42、从非二元论的立场出发,简述审美经验与美感之间的差异。 43、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4、与一般的感知活动相比,审美感知自身有哪些特点? 45、从哲学高度来看,感知在审美经验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46、简述审美经验中理解的特点。 47、简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 48、审美心理结构是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的? 第五章

4、艺术论(一) 49、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是什么? 50、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 51、具体分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艺术是如何向非艺术领域渗透的。 52、艺术品包括哪些层次结构?它们的功能和关系如何? 53、意象是如何生成的? 54、艺术作品中的意象是如何物态化和物化的? 55、说明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56、为什么说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第六章艺术论(二) 57、从艺术存在方式而言,艺术品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58、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 59、怎样理解艺术存在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中? 60、为什么说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61、艺术敏感的含义及其特

5、征是什么? 62、说明想象力在意象生成中的作用。 63、艺术操作在意象生产中的作用如何? 64、简述艺术接受的核心、本质与过程。 65、简述艺术技巧的审美价值。 66、艺术接受过程中欣赏着是如何实现意象的重建的? 67、简述艺术分类的主要标准。 68、简述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69、简述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70、简述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71、简述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72、简述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七章审美教育论 73、简述中国美育思想的基本线索。 74、简述西方主要美学家的美育观。 75、简述审美教育与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的主要区别。 76、美育与德育的区别是什么? 77、简述

6、美育与以道制欲的关系。 78、怎样理解审美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早就审美的人? 79、简析历史上对美育的内涵的几种主要看法。 80、正确理解美育的内涵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81、简述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的关系。 82、简述美育与审美活动之间的关系。 83、简述审美与人生境界的关系(审美教育对于人生境界的提升作用) 简答 第一章绪论 1、简述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答:第一种看法认为美学史研究美的规律这样一门学科。这种看法源于柏拉图,在历史上影 响最大最深远。 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史研究艺术的。 这个思想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 者黑格尔。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学史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

7、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 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为代表。第四种观点认 为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时审美心理活动。 主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 重点研究产生这 些审美经验的心理基础。 如德国的美学家费希纳就是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感的。 第五 种观点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认为美学应该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 来研究审美。 而单纯研究主体或客体都是片面的。 现在人们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 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2、怎样理解美学史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答: (1)美学史一门人文学科。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

8、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 学科。把美学划归于人文学科,而不划归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主要有如下理由:a、作 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首先,美学研究的审美现象虽 然也包括某些自然现象, 但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完全脱离人的自然现象完全不同, 它不仅成 为整个人生世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始终与人的生存实践、人的生活活动、人的生命 感受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其次,美学所面对的审美现象也不同于社会科学所面对的社会现 象,美学更多地关注一些非物化形态的社会现象,入精神、理想、价值等社会科学不能完全 涵盖的东西。b、美学作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

9、同。自 然科学研究追求对客观事物属性规律的精确掌握、 绝对排斥主观精神和情感的渗入。 人文学 科则不同, 它更多关注人的精神现象, 而不追求研究的客观性, 因而往往要求研究者的介入、 参与、体察甚至投入。美学研究是主体亲自站到人生的运筹中,站到美的发生境域中,体会 和揭示审美活动的来龙去脉。c、在研究方法上,现代社会科学越来越走精确、量化的道路, 加大其与自然科学的联系,而量化的方法对人文学科就很难行得通,对美学就更加不适用。 (2)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把它做孤立的 研究,它和很多学科有交叉,有相互的渗透、影响和综合。美学最初是依附于哲学的,所有 的美

10、学理论都有它的哲学背景,哲学史美学的根基,美学必然包含着哲学的品格。a、它和 艺术也有分不开的联系,它是以艺术活动为中心的,并且不断从各种艺术之中汲取营养。b、 它和自然科学也有很多联系,不断受到科学新发展的推动和科学新方法的启迪,如 19 世纪 的下半叶,心理学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美学的发展。c、美学和艺术的各个门类也开始结合起 来,各种具体门类的美学不断生长出来,美学更加丰富,因此,美学史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 科。 3、简述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答: 美学是关于什么想象或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它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 综合的, 而不是单一的。 (1)首先,美学研究比一般人学学科更为注重感性

11、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 灵的碰撞,更多地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其次,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学学科以及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的成果。 (2) 美学研究的多种方法还是有主次之分、 核心和附属之分的, 从学科性质来看,美学的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A 美学从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后来美 学成为独立学科,却从来没有脱离哲学。B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需要主体的全身心 投入, 尤其需要主体在观念世界中尽情游历, 这是科学和实验方法及其他任何方法都力所不 能及的。C 美学涉及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无限意义等整体深层的本源问题,只有靠理 性指引下体验、感悟的哲学方法才能掌握。D 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

12、还需要进行逻辑推演、 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这也离不开哲学思考。 4、简述美学学科的孕育和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 答:美学学科的孕育和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最先形成审美意识,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 到美学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到独立的美学学科。 (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 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意识。 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 缺乏明 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两个层次。 如原始初民在生产领域由对劳动工具单纯的实用性要求逐渐向着同时要求劳动工 具具有悦目形式的方面转变就都体现了人的审美意识的开始确立。高级审美意识

13、更成熟自 觉,也更为贴近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理解。譬如悲剧意识就是比较高级的审美意识。 (2)美 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 是思想主体对审美对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以 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敢为来表述自觉、 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如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式理念 的, 这一美学思想对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出 来之前,美学思想是以哲学的形式或文艺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的。 (3)美学学科奠基 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 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

14、门 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学界公 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 1750 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 志。 5、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 答: 美学史上的各种美学都有自己的哲学基础, 如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以其理念论为哲学基础, 康德美学以先验主体论为哲学基础, 中国当代的美学理论毫无疑问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为哲学基础,具体说就是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构成美学理论的哲学基 础。 首先, 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 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构建、 同步发展的。 其次, 美学以实践

15、存在论作为哲学基础, 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 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自由作为哲学范畴,根本含 义是人通过自己以物质生产为基础、 包括审美活动在内的全面的人生实践而获得的超越和解 放。即从他者他律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而以自己为根据,自己决定自己,自己选择自己。因 此, 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 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 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人在实践中,在内部受功利欲望的支持,在外不受 他者他律的限制, 而全身心沉浸于天地万物一体的关系, 与天地万物一道。 自己如此地生成、 显现、运作、存在,便是人生在世的自由状态

16、。人生在世一旦达到自由状态,审美情景就会 应运而生。 6、简述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 答:审美境界实质在生活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情趣。它具体体现为情和景、心与境、主体与 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 、 “天人合一” 。这种情景 的有机统一表现在接受效果上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的状态。 7、简述美学与哲学的干系。 答:联系: (1)美学最初是依附于哲学的, 后来美学成为独立学科, 却从来没有脱离过哲学。 所有的美学理论都有它的哲学背景,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必然包含着哲学的品格。 (2) 美学的多种研究方法之中,最核心的方法是

17、哲学。区别: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 类主观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美学则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 8、简述美学关系的特点。 答:首先,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审美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以自己 内在生命的投入来领悟和体验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 其次, 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 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在审美关系中,客体往往不是通过其理性内容、而是通过表 现其理性内容的感性形式向主体展现自身的; 而主体主要凭借其感官感觉来直观把握、 感受、 体验客体的。在此,审美关系时人与世界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为:A 超功利性。在审美关 系中, 审美主体不是追求对象的有利有用有益和

18、自身欲望的满足, 而是以自己的虚怀去领悟 对象的虚无。B 自由表现在审美主体始终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且环绕这一意义形象而展 开自由想象和联想,自由地展开自己的心灵形式,而不是专注对象的物质实存和物理属性。 C 自由还表现在审美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精神情感交流。D 在审美关系中主体内在诸心理能力 如感性与理性、想象力与理解力、情感与理智等都能达到自由和谐的状态。最后,审美关系 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 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审美关系 之外货之前,不存在任何现成道德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理由之一是,审美关系(活动)之 外或者之前,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主体,也不存在任何现成的

19、审美客体。理由之二是,审 美主体是审美关系中的主体,审美客体是审美关系中的客体。 9、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什么? 答: (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而这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2)审美关 系含于内,审美活动显于外。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即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是审美 关系。 (3)审美关系时通过审美活动而构建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到 体现。 10、审美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审美活动是人类疾病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它和人类的其他活动 和生存方式具有一致性与共同性。就是有需求,有目的,有凭借。 (1)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 是人的审美需要。

20、追求完整的生存方式,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世界和人的自身,正是的审美的 需要。 (2)审美活动的目的不是外在功利的追逐,而是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3)审美活动也 有凭借, 体现在审美主体始终结合着审美对象, 更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精神对话和情感交流。 不存在于外在于审美活动的独立自主的审美客体或审美主体。 只有在审美关系、 审美活动之 中,才能形成所谓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只有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主体才成为现实的审 美主体,对象才成为现实的审美客体。 11、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答: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 美同事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

21、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审美经验有以下 三个特点:首先,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审美经验中当然也包含理性 认识的因素,但它不是主要的,这些理性的、认识的因素不是与感性并列的,而是被感性整 合着、渗透于感性经验中,不露痕迹。其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 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最后,审美经验有其自己的结构 和动态展开的过程。 12、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五个: (1)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2)美感与审美经验(3) 美与审美形态(4)艺术(5)审美教育。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13、简述审美需要的显著特征。

22、 答:审美需要的显著特征: (1)审美学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 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2) 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 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需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这种追求具 体表现为人类渴望发展自己、肯定自己和全面地表现自己生命活动的需要。 14、简述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作用 答:审美理性在审美活动中主要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1)审美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 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审美理性作为一种具有导向性、 规范性的 观念,本身就表现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 (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

23、人生修养,直接使审 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15、简述审美趣味的特征。 答: (1) 审美趣味作为一种个人的爱好和倾向, 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和明显的个性差异。 (2) 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是他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16、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答: (1)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之间在当下直接性的情景中所展开的一种最具本 己性的精神交流与沟通。 (2)所谓审美是一种最具本己性的活动,就是说,审美是一种最符 合人性尊严、也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的生命活动,审美是只属于人的活动,是为了 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活动。 17、简述审美活动室自律性与

24、他律性的统一。 答: (1)自律性与他律性统一是审美活动的特征之一。所谓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 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2)所谓他律性,就是说审美 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 与世隔绝的世界, 它与人类的其他实践活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 复杂关系并受其影响,就此而言,审美活动具有他律性。因此,更准确地说,审美活动是自 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18、简述审美活动走位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答: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其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所需要的精神价值, 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19、简述审美惊异的

25、特点。 答: (1)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审美惊异是在主客分化 的新的基础上对主客融合新境界的一种深情的期待, 即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 也表现为 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2)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 一定的客观条件。 20、简述 审美体验的整体性。 答: (1)所谓审美体验的整体性,就表现在它是对人生整体价值和根本意义的一种领悟和玩 味。 (2)它不是种种人生体验的简单相加,而是诸种人生体验的浓缩和凝聚,是各种实际的 人生体验在审美情境中其实用意义被悬浮之后的一种升华和整合。 (3)它与宗教体验、道德 体验、哲学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26、。 21、简述审美对象的特征。 答:审美对象具有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所谓非实体性,指审美对象不仅不是一种物质 性实体,而且不是精神性实体。它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 独特意象, 审美对象就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关照与体 验之中; 开放性, 是指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与不可穷尽性。 审美对象既是有限的、 确定的, 但又具有无限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任何审美对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物” ;另一方面真 正的审美对象又决非仅仅表现为一种有限的单纯的物。任何物质,如果它们缺乏内涵,了无 余韵,不能使人从中看到更多、更深、更远的东西,他们也就很难转化

27、为真正有价值的审美 对象。 22、简述劳动说的意义及缺陷。 答: 劳动说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 比较有代表性的主张审美发生于劳 动的是普列汉诺夫,他对劳动与艺术和审美关系做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劳动先于艺术,并且 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与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相一致。 劳动说在一定程度 上揭示出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的决定性作用。 但也有不足, 它只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 质前提, 却不能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也忽视了从物质性的生产劳动到精神性的审 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所需要的一些中间环节。 23、简述原始意识的特征。 答:原始意识有如下特征:首先,原始意识在具体性

28、中包含着抽象性。其次,原始意识在梦 寐性中渗透着真实性。最后,原始意识在神秘性中凝聚着创造性。 24、简述非固定性装饰的特点及意义。 答: (1)特点:非固定性装饰是原始人自我装饰的两种类型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利用某些 天然的或经过人工制成的物品如带、索、坠、环、珠等,通过不断变化的方式使之或附着或 悬挂于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从而达到美化自身的目的。 (2)意义:与固定性装饰相比,非 固定性装饰更具有名副其实的审美意义。它是人类审美需要的一种直接表征。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25、简述审美形态的基本特征。 答: (1)生产性,审美形态并非生而有之、一成不变的。其一是指真猛形态的历史生成,其 二是指

29、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 (2)贯通性,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 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3)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 体的感性凝聚。 (4)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26、简述审美形态的历史性。 答:审美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生存在的实践,是人的全部存在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生 实践所具有的社会历史特征,决定了审美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审美形态的历史性特 征。具体表现在(1)审美形态是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是一定历史时期人 们的审美理想的反映。 (2)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这就使得审美 形态在历史

30、性中具有了当代性,从而赋予审美形态以新的时代内涵。 27、简述优美的基本特征。 答: (1) 优美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 (2) 优美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 (3) 优美是和谐化一的内容。 (4)优美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28、简述博克的优美观。 答:博克认为“优美这个观念和美没有多大区别” ,在与崇高的比较中他总结了优美的特点 是:第一,比较地说是小的。第二,是光滑的。第三,各个部分的方位要有变化。第四,这 些部分不能构成棱角,而必须互相融为一体。第五,要有娇柔纤细的结构、不带任何显著的 强壮有力的外貌。第六,它的烟丝要洁净明快,但不能强烈夺目。第七,假如他不得不有

31、一 种显眼的颜色,而这种颜色就必须同其他颜色一起构成多样的变化。另外,他们的各个部分 的线条不断地变化它的方向, 但它是通过一种非常缓慢的偏离而变换方向的, 从来不迅速地 变换方向使人觉得意外,或者以它的锐角引起视觉神经的痉挛或震动。 29、简述崇高的基本特征。 答: (1)是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 (2)是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 (3)是刚毅坚强的品格 之美。 (4)是恢弘豪迈的尊严之美。 30、简述康德对崇高的认识。 答:康德是首位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的美学家。 (1)他认为有两种意义的形式,一种 是我们凭借感官可以把握的有限度的形式, 另外一种是我们无法把握的同时也无法与之较量 的无

32、限的形式,前者包括了优美,后者则属于崇高。但两者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审美的快悦。 (2)崇高的事物主要存在于自然界,在形式上是无限的没有秩序的。他认为巨大不等于崇 高,崇高属于伟大的东西,但崇高的事物往往是巨大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以是、数学的崇 高,一是力学的崇高。 (3)他认为人的生命体验会形成许多理性的观念,当这种观念涉及崇 高时,就很难找到完全适合于自己的形式,真正的崇高不能含在任何感性的形式里,而只涉 及理性的观念。崇高首先引起人们生命力阻碍的感觉,接着是更强烈的生命力的爆发,从而 克服生命力的阻碍。 31、简述黑格尔对崇高的观点。 答: (1)黑格尔认为崇高一般是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而在

33、现象领域里又找不到一个恰好能 表达无限的对象。 (2) 崇高应当存在于艺术之中, 具体来说就是存在于他所说的 “象征艺术” 之中。他认为崇高是内容大于形式,形式只是内容的象征。 (3)他把崇高归结为两个方面, 一是意识到的意义与有别于意义的具体显现之间的分裂, 一是这两者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显露 出来的互不适应。 32、简述悲剧的主要特征。 答: (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 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 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3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贡献。 答: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

34、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是亚里士多德。 (1)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 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 对于悲剧的情节、 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 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 完整、 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 这时悲剧理论史上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2)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贡献在 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 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 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时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他又 不是好到极点, 而

35、是和我们类似的, 因此才会使我们由于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 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34、简述黑格尔的悲剧的矛盾冲突论。 答: (1)黑格尔提出了悲剧的矛盾冲突理论,他对悲剧理论最大的贡献是把辩证思维的方法 运用到了悲剧现象的分析之中。 (2)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始终围绕着理念的生发展开,认为悲 剧的产生源于理念的分裂,理念在一般情况下是和谐、静穆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却会产生分 裂与矛盾,这种分裂和矛盾会导致理念的内在冲突,并推动理念的运动和发展。 (3)理念冲 突的显著表现就是人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理想之间的 和冲突,而描写这种冲突正是悲剧艺 术的使命。他提出了“悲剧冲突”

36、这一概念,又强调了悲剧冲突的必然性。 (4)黑格尔的精 辟之处在于他看到了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又都有一定的片面性。 35、简述喜剧的特点。 答: (1)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现实错乱的形 式表达出来的。 (2)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 (3)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 的特征。 36、简述巴赫金的喜剧理论。 答: (1)巴赫金提出了著名的“狂欢化”思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笑、怪诞、讽刺等喜剧性 审美形式。 (2)他从民间诙谐文化出发,考察与戏剧文化相关的狂欢文化和怪诞风格,认为 它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他认为狂欢节怪诞

37、形式和怪诞风格的变体使虚构的 自由不可动摇, 使异类相结合, 化远为近, 帮助摆脱看世界的正统观点, 摆脱各种陈规虚礼, 摆脱通行的真理,摆脱普通的、习见的、众所公认的观点,使之能够以新的方式看世界,感 受到一起现存事物的相对性和有出现完全改观世界秩序的可能性。 (3) 他把狂欢节理解为人 的一种日常生活存在,狂欢摆脱了生活的束缚,建构了另一种生活模式,也就是一种自由解 放审美体验。在他看来,作为狂欢的喜剧,也就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另一种打破秩序、规范 的自由体验。 37、简述丑作为审美形态的特点。 答: (1) 由丑引起的情形感受仍然是以一种审美情感。 (2) 作为丑的审美形态, 表现为反常、

38、 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38、简述罗森克兰兹对丑这一审美形态的研究的贡献。 答:1853 年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出版,不仅是第一步专门研究丑的美学专著,而且 也标志着丑从此真正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其主要贡献有: (1)把丑明确与美对立且并 列起来,指出“丑不在美的范围以内” ,但其与美一样同属美学理论的范围。 (2)丑不仅是 作为提高美的衬托物而被接纳到艺术中来。 (3)提出艺术创作中虽不可美化丑,然而在表现 丑时,必须使之服从于美的一般法则。 (4)顾及了艺术表现丑的效果,即有可能削弱、消除 丑的令人不快之感。 39、简述荒诞的基本特点。 答: (1)荒诞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无意

39、义状态的体悟。 (2)荒诞的审美意象的象征性。 (3) 荒诞具有怪诞的表现形式。 40、简述人变为“非人”的含义。 答: (1)是人不再是全面体现人的本质的人,即人失去了自身的类的特征。 (2)是人失去了 在西方世界中所继承下来的本质,失去了终极关怀的基础。 (3)荒诞之所以与自由结合为一 体, 是因为西方工业社会中建构起来的所谓自由只是哲学意义的消解权威与核心的结果, 是 一种观念形态的自由,而并非现实的人生的自由。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41、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答:首先,审美经验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与对象所形成的审美关系,是审美对象在具体的审 美活动过程中被构建并得到的感受和评价的动态过

40、程。 其次, 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人生实践 的一种重要形式。艺术活动本身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践,它是与艺术家探求人生真谛,追 求艺术真理的人生实践相统一的。 因此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具有人生实践的性质。 这种实践性 导致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 随着艺术作品为人们接受和欣赏, 审美经验能帮助人们 净化自身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从而对他们的人生实践起到正确 的导向作用。 42、从非二元论的立场出发,简述审美经验与美感之间的差异。 答:首先,美感仅仅是指主体对于对象的主观感受,而审美经验则是指人的审美活动中与对 象所形成的审美关系, 因而如果把两者等他起来, 就是对审美经验做了

41、片面化的理解。 其次, 美感是指主体在瞬间的感受和体验, 审美经验则是指审美对象被构成并得到感受和评价的动 态过程,因而把审美经验等同于美感,就是只对审美经验做了静态化的理解。最后,美感是 指主体对于某种现成对象所做出的反映, 因而美感理论实际上假定美或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 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这显然是把审美对象与实在对象混为一谈了, 事实上审美对象是在 具体的审美活动过程中才被建构起来的。 43、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首先,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审美经验直接诉诸人们的精神 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 因此它所产生的并不是感官的快适而是精神的愉悦, 有利于提

42、升人们 的精神境界。在艺术欣赏活动中,由于艺术作品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体,因此不仅 能够通过完美的形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 还可能给予人们深刻的思想启迪, 从而使人们 树立起更高的生活目标和精神追求。 其次, 审美经验还能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 所谓理想就是我们为自己的人生实践所悬设的目标, 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内容和普遍意义, 它 有赖于我们通过具体的行动和努力来加以实现。 最后, 审美经验还能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 世界的超越。审美是一种本质直观活动,能够通过直观活动达到普遍性的要求,并通过象征 的方式来把握和表现超验世界。 44、与一般的感知活动相比,审美感知自身有哪些特点?

43、 首先,审美感知作为审美经验的一种构成要素,具有自己不同于一般感知活动的特点。审美 感知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其次,审美感知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高度社会化 了的审美感知以及具有了智性的因素, 能够积极地对对象的属性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是因为, 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审美欣赏, 都要求人们能够敏锐地把握到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 而这种 形式无疑又是千变万化、神妙莫测的。最后,审美感知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来把握对象的,因 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所谓完形乃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是指人的知觉总是倾向于把 对象的形式当做整体来把握。 这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是指人的知觉并不是各种感觉 元素的

44、相加, 而是以整体的方式来把握对象的; 另一方面则是指知觉活动总是倾向于通过修 正和改造感觉材料来把握对象的完整形式。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 在人的知觉能力和对象的形 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主体与对象之间获得了统一。 45、从哲学高度来看,感知在审美经验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从哲学高度来看,感知在审美经验中的主要功能在于,它使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出现了 一种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的密切关系。在审美经验中,感知活动所导致的主客统一状态始终 得以保持,一旦这种状态呗打破,审美活动也就随之结束。审美经验的根本特点恰恰在于, 它是一种处于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状态下的经验。 46、简述审美经

45、验中理解的特点。 答:首先,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审美经验中理性活动规律是从特殊的事物和感受 出发去寻找普遍,而不是从普遍性的感念、规律出发去寻找判断特殊实事,也即是康德所说 的“反思判断力” 。在反思判断中主体没有明确的规律可循,必须直接从特殊的审美对象出 发去发现其普遍性, 因而主体不需要也不可能把对象分解为抽象的感念, 而必须保持其完整 的感性形象。这样,在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中,理解因素必然表现为既超乎感性又始终不脱 离感性,而是积淀在感性之中,与想象和情感水乳交融,无法分解。其次,审美理解具有多 义性的特点, 从而使审美对象的含义显得丰富多彩和不可穷尽。 这与审美对象自身的特性和

46、 理解活动自身的特点相关。 审美对象中包含的理性因素是以感性形象暗示出来的, 所以必须 通过渗透着理性因素的直观活动来理解,这种直观活动更加具体,但也更加模糊和含蓄,能 把握到的意义也显得不够确定。 审美理解运用的是反思判断力, 这就决定了在审美经验中主 体自身要更深地参与进来,因此,审美主体所获得的是对于对象带有个体色彩的审美体验、 理解也就带有多义性的特点。 47、简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 答: 他认为人类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一种认知结构一旦形成就造成一种 认知心理图式,遇到外界事物就用这种图式去同化它,把它纳入现成的图式去解释,但当这 种图式无法同化外界事物时, 认

47、知机制就设法调节自己的认识结构, 从而形成新的认知图式。 48、审美心理结构是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的? 答: 同化与调节是审美心理结构建构中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审美心理结构是在同化调 节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审美经验的产生和发展既是同化的结果,又是调节的产物。在 调节的后面有着同化的基础因同化不了才需要调节; 在同化的后面又有着调节的功劳 调节的目的在于同化。同化的作用在于使人“审”面前能审之美;调节的作用却在于使人 “审”面前暂时无法能审之美。同化使人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使人产生自然而然的反应或 反映;调节,却使人打破这种稳定,从而不断地进入新的、更高的审美层次。因此,主体自 我调节审美的直

48、接结果是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审美能力的进步提高, 从而能够 更多地接受美的信息, 更进一步地更充分地审美。 不仅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是在同化调 节的辩证运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而且整个人类的审美经验的产生和发展, 既是同化的结果, 又是调节的产物。同化调节律应成为审美经验的生成规律。 第五章艺术论(一) 49、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是什么? 答:答: (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这是“艺术品”最 基本的必要条件,自然物再美也不能称为一束(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人 工制品并非都是艺术品,艺术品是精神劳动的产品,是人的思想活动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

49、 (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 本区别在于它是同艺术家的意象思维所创造的意象世界, 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这是艺术 独有的审美本质。 50、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 答: (1)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 (2)艺术在 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 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51、具体分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艺术是如何向非艺术领域渗透的。 答: (1)当代社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物质产品除保持其实用家之外,其审美价值也越来 越受重视。 (

50、2)艺术慢慢深入非艺术领域,使许多物质产品同时也具有了艺术品格,人类物 质和精神生活同时因得到升华而更富有情趣。 52、艺术品包括哪些层次结构?它们的功能和关系如何? 答:艺术品的结构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 (1)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的物 质实体和媒介,如大理石、画布、颜料、纸、舞台、铅字、银幕、交卷、录像带等。它是艺 术品存在的不可缺少的前提,同时也有助于审美意象的创造与传达。 (2)形式符号层,指艺 术独特的指向意象世界的形式符号,如色彩、线条、形体、音符、旋律、词语等,他们构成 艺术品的第二层次。 它有时独立审美价值, 更重要的是具有指示、 负载艺术意象的功能。 (3) 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成人/电大/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