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6406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 2 章章 群落及其演替群落及其演替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第 110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 11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5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 福建莆田一中期末)不同群落丰富度有差别。为了调查群落中物种数的多 少,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 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下图为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中样方面积与物种 数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上可以看出,群落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 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

2、丰富度可以用标记重捕法 C.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所以样方面积越大越好 D.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 解析 根据曲线图分析,热带雨林的物种数最多,说明群落丰富度越大,其最小 面积越大,A 正确;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不适宜用标记重捕法或样方法调查,应 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B 错误;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 的物种数,但也不是样方面积越大越好,应该是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 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C 错误;在最小面积内,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 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超过最小面积,样方内物种数不再增多,D 错误。 答案 A 2.(2019 重

3、庆一中高二期末)下表的群落中,数字 15 代表物种,表中的数值表示 种群密度,其中丰富度最大的群落是( ) 群落种群密度物种 A B C D 物种 1 30 40 0 0 物种 2 20 0 0 2 物种 3 0 20 35 8 物种 4 3 0 21 20 物种 5 0 0 5 12 解析 由图表可知,群落 A 由物种 1、2、4 组成,物种丰富度为 3;群落 B 由物 种 1、3 组成,物种丰富度为 2;群落 C 由物种 3、4、5 组成,物种丰富度为 3; 群落 D 由物种 2、3、4、5 组成,物种丰富度为 4,故丰富度最大的群落是 D。 答案 D 3.(2019 辽宁高二期末考试)下

4、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 B.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 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解析 蝉吸取树的汁液属于寄生关系, 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 A 错误; 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指群落的物种之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 的问题,B 正确;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但二者仍可能为竞 争关系,如竞争空间、氧气等,C 错误;互利共生是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不能 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D

5、错误。 答案 B 4.(2019 平罗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中的动物只有后者具有分层现象 B.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C.区分群落的类型首先要了解和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 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阶段 解析 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A 错误;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B 错误;群落的物种组成是群 落的重要特征,故区分群落的类型首先要了解和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C 正确;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群落的演替能形成森林,但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

6、 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者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D 错 误。 答案 C 5.(2019 福建高二期末)以下关于群落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B.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C.闽江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D.草原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 单位面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种群密度,A 错误;森林中乔木层的 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接受的光照等,故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B 错误;闽江 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C

7、 正确;草原中的 动物有分层现象,D 错误。 答案 C 6.(2019 福建期末)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 B.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D.导致群落中不同种群垂直分布差异的因素包括地形、土壤盐碱度和光照强度等 解析 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分别占有不同的空间,能有 效减小种间竞争,A 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的大小,B 正确;不同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同,借此可区别不同群落,C 正确; 导致群落中不同

8、植物种群垂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导致不同动物种群垂直分 布的因素主要是食物、栖息空间,D 错误。 答案 D 7.下表表示某地甲、 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 据表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年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 1.3 1.35 1.1 0.95 0.65 0.33 0 A.甲乙两种群均为 S 形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 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 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 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只能分析出甲种群数量先多于乙种群数量,然后甲

9、种群数量 下降导致甲种群数量少于乙种群数量,但是不能判断出两种群的增长模式,A 错 误;根据以上对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前三年甲种群数 量多于乙种群数量,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B 错误, C 正确;草原中的兔子和牛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不会出现被淘汰的现象,D 错误。 答案 C 8.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三种小鱼,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在四 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甲、乙、丙三种小鱼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 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三种小鱼的存活率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 B.捕食者主要捕食

10、甲和丙 C.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D.无捕食者时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解析 四个池塘实验对照比较, 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 甲、 丙种群存活率减少, 乙的存活率增加,说明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A 正确;由图可以直接 看出,随着放入捕食者数目的增多,甲和丙的存活率减少,乙的存活率增加,说 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 正确;四个池塘实验对照比较,随着捕食者数量的 增加,甲、丙种群存活率越少,乙的存活率增加,说明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C 错误; 无捕食者时乙的存活率最低, 说明三种小鱼之间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 正确。 答案 C 9.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

11、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缓解了种间竞争 C.其特性主要由水分决定 D.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解析 森林群落垂直结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 正确;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 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 B、 D 正确; 森林群落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由光照决定的, 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由食物和栖息空间决定,C 错误。 答案 C 10.下列哪种群落中生活的动物往往有冬眠或夏眠的生活习性( ) A.荒漠 B.森林 C.草原 D.苔原 解析 动物在寒冷或者干旱季节进入休眠状态,荒漠群落存在干旱季节,因而该 群落中生

12、活的动物往往具有冬眠或者夏眠的生活习性。 答案 A 11.(2019 陕西高二月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越大的种群其个体数量越多,种内斗争也越激烈 B.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可涉及物种丰富度、群落演替等方面 C.草原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D.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引起物种组成的变化,进而引起演替 解析 脱离种群生存空间谈种群密度和数量没有意义,再者,无从比较不同种生 物间种群密度和种内斗争的关系,A 错误;群落水平可以涉及物种丰富度、群落 演替等,B 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 现特征是镶嵌性,C 正确;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引起

13、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变化积 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另一个群落,即发生群落演替,D 正确。 答案 A 12.(2019 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期中)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海洋中的全部鱼 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解析 群落包括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海洋中除了鱼还有其他生物,因此 海洋中的全部鱼不能称为生物群落,A 错误;一片草地里除了跳蝻和蝗虫,还有 其他生物,因此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不能成为生物群落,B 错误;一棵枯树 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既包含了无机环境,又包

14、含了各种生物, 不属于生物群落,C 错误;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构 成了生物群落,D 正确。 答案 D 13.(2019 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在沙漠地区,动植物稀少;在热带雨林地区,动植物 种类繁多。说明( ) A.阳光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B.阳光能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C.水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D.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解析 热带雨林地区,降水丰富,生物种类繁多,沙漠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 区生物种类稀少,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繁多,沙漠中生物种类稀少,引起 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水,水是限制生物分布,特别是陆生动植物分布的重 要因素。 答案 C

15、 14.(2019 浙江高二期中)弃耕农田发生了一系列的演替,形成森林,关于该过程的 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演替过程中不断进化形成新物种,并取代原有的物种 B.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 C.群落演替使生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D.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比较缓慢 解析 演替的过程中新物种的出现并不是由本群落中原有物种进化形成的,A 错 误;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物种的种类增加,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B 正 确; 群落演替中物种的复杂程度增加, 使生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C 正确; 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生长缓慢,演替的速度也比较缓慢,D 正确。

16、答案 A 15.八十年代北方某草原的部分地区被开垦为玉米农田, 种了几年后玉米产量低而 弃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开垦为玉米农田属于群落演替 B.玉米农田中,由于人的管理,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 C.弃耕后该地区仍可能恢复为草原 D.草原生长的植物绝大部分是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 解析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因此草原开垦为玉米农田 属于群落演替,A 正确;玉米田由于人的除草,物种丰富度越来越低,B 错误; 弃耕一段时间后,只要气候适宜,该地区仍可能恢复为草原,C 正确;草原生长 的植物绝大部分是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D 正确。 答案 B 16.(2019 河北

17、张家口一中高二月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J”形 B.任何生态群落进行次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C.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围湖造田可改变群落的结构但不会使群落发生演替 解析 通常情况下,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 曲线最终呈“S”形,A 错误;受气候等条件的限制,次生演替的结果不一定都是形 成森林,B 错误;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靠种群密度不能 准确地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 正确;围湖造田可改变群落的结构,也会使 群落发生演替,D 错误。 答案 C 17.(2

18、019 陕西高二月考)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环境恶劣,动植物稀少,生活在该环境内的生物不存在群落结构 B.若两个群落的物种数量相同、物种种类相同,它们一定是同一种群落 C.若森林生物群落中乔木全部被砍伐,则草本植物生长得不一定会更好 D.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所以退耕后的农田会形成森林 解析 荒漠内虽然动植物稀少, 但生活在该环境中的生物具有群落结构, A 错误; 判断两个群落是否为同一种群落,要考虑物种组成、各物种间关系、优势种群、 群落的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等各方面因素,B 错误;森林中很多草本植物需要的 光照少, 叶片角质层薄, 防止水分散

19、失的功能弱, 所以若森林中乔木全部被砍伐, 很多草本植物会由于光照过强、水分散失过多而死亡,C 正确;群落演替的方向 不一定是物种丰富度增加,要看环境因素影响,比如降水量,同时还要考虑人类 活动的干扰,D 错误。 答案 C 18.(2019 安徽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为“S”形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解析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为“S”形, A 正确; 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 层现象是由光照决

20、定的,而动物的垂直分层是由食物、栖息地决定的,B 错误;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向着更适应环境方向变化,C 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 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D 错误。 答案 A 19.(2019 福建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在弃耕农田演替 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农田生物群落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高 于森林生物群落 某种鱼成年个体分布在水体的底层,幼年个体分布在水体上 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布特征 A. B. C.

21、D. 解析 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影响大熊猫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 群密度,正确;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增多,物种丰富 度增加, 正确; 农田生物群落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低于森林生物群落, 错误; 某种鱼类的分布,是关于种群的相关内容,而非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布特征,错 误。 答案 A 20.(2019 湖南高二联考)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体群落中只存在垂直结构,但没有水平结构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C.生物课外小组学习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择某单子叶植物作为调 查对象 D.“S”形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在到达 K

22、/2 后仍继续增大 解析 水体群落中也存在水平结构如池塘边沿到中央深水区,A 错误;群落演替 过程中,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B 错误;单子叶植物常为丛生或者蔓生,不容易进行计数,故不选择某单子叶植物 作为调查对象,C 错误;“S”形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在达到 K/2 时,种群数量增长 最快,之后种群数量仍在增大,直到达到 K 值,D 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0 分) 21.(10 分 )(2019 山东高二期末考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 设者获得 2017 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历史上塞罕坝

23、林场由 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自 1962 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 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 林 场 山 荒 原 变 为 林 海 的 过 程 属 于 _ 演 替 , 其 原 因 是 _。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 构为动物创造了_ _,从而使动物 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2)研究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_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3)在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降低害虫的发 生率,其原理是_。 (4)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

24、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 塞罕坝式的林海?_, 请说明理由: _。 解析 (1)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 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该林场山荒原变 为林海的过程因为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故属于次生演替。植物的垂直结构为 动物创造食物和栖息空间,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2)不同生物之 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3)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破坏害虫 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达到降低害虫 的发生率的作用。(4)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

25、的荒漠 地带因为缺失水分等气候条件,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因为不同的自然环 境,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 答案 (1)次生 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群落 (3)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4)不能 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 22.(10 分 )(2019 福建莆田一中期末)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 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 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 示。 (1)大豆田土壤中生物种类众多,大豆与其根部根瘤菌的

26、种间关系是_;研 究大豆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和_。 (2)该生物群落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决定的;据图可 知, b 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 其原因是_。 (3)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填“大”或“小”)。 解析 (1)大豆与其根部根瘤菌是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常用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能决定种群密度的是田鼠的出生 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据图可知,b 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是 因为株冠形成易躲避天敌,食物增多。(3)通过分析可知,与曲线相比,曲线 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大。 答案 (1)互利共生 记名

27、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2)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 出率 株冠形成易躲避天敌,食物增多 (3)大 23.(10 分 )(2019 重庆高三开学考试)英国的一项能源研究报告指出,风电场对当 地生物群落的影响, 会对食物链产生级联效应, 风电场就像新的“顶级捕食者”, 会给营养级较低的种群带来间接影响,对鸟类的影响会更大,回答下列问题: (1)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研究表明,风电场对鸟类的飞行和栖息都有较大 影响,据此推测,很有可能会导致种群的_下降,最终使该种群最基本的 数量特征_下降,也会使该地区鸟类的 K 值,又叫_下降。 (2)据研究,风电机会影响鸟类的飞行高度和栖息高度,出现了新的

28、分层现象,分 层现象的意义是_ _。 (3)研究发现,风电场周围的蜥蜴、爬行类昆虫会逐渐增多,科学家们试着从鸟类 身上寻找有关原因,你认为最可能的是_。 解析 (1)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根据风电场对鸟类的飞行和栖息都有较大 影响,可知风电场很有可能会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最终使该种群最基本的数 量特征种群密度下降,也会使该地区鸟类的 K 值下降,K 值也叫环境容纳量。(2) 在风电机的影响下鸟类的飞行高度和栖息高度,在垂直结构上出现了新的分层现 象, 分层现象的意义是提高群落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能力。 (3)风电场周围的蜥蜴、 爬行类昆虫逐渐增多,最可能的原因是风电场影响鸟类的飞行高度和栖

29、息高度, 使捕食蜥蜴的鸟类数量减少,从而导致风电场周围的蜥蜴、爬行昆虫逐渐增多。 答案 (1)出生率 种群密度 环境容纳量 (2)提高群落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能力 (3)风电场影响鸟类的飞行高度和栖息高 度,使捕食蜥蜴的鸟类数量减少,导致风电场周围的蜥蜴、爬行昆虫逐渐增多 24.(10 分 )(2019 河南高二月考)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农田撂荒成为一种普遍现 象研究人员以 A 地弃耕玉米田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 撂荒 2 年后 A 地形成以沙芦 草等低矮喜阳耐旱植物为优势种的草本群落。4 年后,一些适合生长在中生、湿 生环境,体型较大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灌木逐渐成为优势种而喜阳小型草本不 再是优

30、势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对 A 地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一般采用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_。 (2)此种演替属于_演替; 与撂荒初期相比, 4年后 A地土壤含水量_; 喜阳小型草本不再是优势种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在与体型较大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 本和灌木竞争_时处于劣势。 (3)要研究 A 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的方法进行采集、 调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一般用_法进行统计。 (4)同为黄土高原撂荒的 B 地, 近 30 年来优势种始终是一些喜阳的草本植物, A、 B 两地群落变化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地_(填“光照”“水分”或“温

31、度”)条件不同,B 地群落中_(填“存在”或“不存在”)垂直结构。 解析 (1)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一般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 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2)在撂荒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具备土壤等条件,属 于次生演替;撂荒 2 年后 A 地以沙芦草等低矮喜阳耐旱植物为主,4 年后适合生 长在中生、湿生环境的植物占据优势,说明 A 地土壤含水量增加;喜阳小型草本 不再是优势种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在与体型较大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竞争 阳光时处于劣势。(3)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 调查。 对于个体较大、 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一般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32、(4)A、 B 同为黄土高原撂荒地,温度、光照等条件相同,B 地近 30 年来优势物种始终是 一些喜阳的草本植物,没有较高的灌木和乔木,由此可知两地差异主要由水分条 件不同导致;群落中都普遍存在垂直结构,与 A 地相比,B 地群落垂直结构较为 简单。 答案 (1)样方法 随机取样 (2)次生 增加 阳光 (3)取样器取样 记名计算 (4)水分 存在 25.(10 分 )(2019 海南高二期末)遭到砍伐后的森林具有恢复力稳定性。科研人员 对某森林的恢复群落和原始林(未受干扰)群落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测 定和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

33、生物的有机物总量 (1)调查时需要在两个群落中做到_取样,选取部分植物,按照植物类型分 类后测定生物量,表格中代表恢复群落的是_(填“A”或“B”)。 (2)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_%,这是由于过度砍伐使 森林生态系统的_大幅度降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 (3)恢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因而动 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解析 (1)调查时需要在两个群落中做到随机取样,选取部分植物,按照植物类型 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由于 B 群落生物量普遍低于 A,所以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 量的是 B。(2)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为:10.96.51.619,原始林群落的总 生物量为:55.036.23.895,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 19 95100%20%;这是由于过度砍伐使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幅度 降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 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答案 (1)随机 B (2)20 自我调节能力 (3)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人教版(新教材) > 选择性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