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6089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与社会变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相继修筑驰道、直道的主要目的是( ) A传达政令,调遣军队 B加强对全国各地的控制 C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D改善落后的交通状况 答案 B 解析 秦始皇修驰道、直道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全国各地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 2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 扬州等城市在唐代便“当南北大冲”而“百货所集, 城市繁荣异常”, 宋时更是“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汉,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舟车日夜 灌输京师,居天下之十七”。这表明( ) A扬州成为南方经济重心 B交通改善

2、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C京师地区完全依赖南方 D大运河取代了传统交通要道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城市繁荣异常”“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 至五岭蜀汉, 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 舟车日夜灌输京师, 居天下之十七”等信息可知, 扬州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地处运河和长江汇合处,是水陆交通枢纽,江南物产的集散 地,表明交通改善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故 B 选项正确。 3公元前 1 世纪,古罗马恺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吸引了满剧场的人。这件丝 绸长袍的料子获取途径是( )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新航路 D太平洋丝绸之路 答案 A 解析 由“公元前 1 世纪”可

3、知当时中国主要处于西汉时期,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 了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路通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极大地 沟通了东西间的商品贸易,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 方,许多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与思想文化也随之向西传播。当时恺撒能穿上丝绸长袍,主要 得益于丝绸之路带来的中西丝绸贸易和流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 4 马可 波罗行纪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 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合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 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这说明,元朝设立驿站旨在( ) A显示元帝国的强盛 B

4、推动东西方文化融合 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中“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 类驿站,亦必设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驿站制度是元朝政府的神经与血液网络, 对维持统治具有重大的作用,其设立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 C 选项正确。 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官兵数万人, 海船数百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 通番事迹纪 “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 慈尊布施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 布施锡兰山佛

5、寺碑 “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三宝太监踪 迹建文。” 明书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 港、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 中国耗废亦不赀。” 明史 A.郑和航海活动遍布欧亚沿海 B明太祖遣郑和远航海外诸国 C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D郑和下西洋为追求经济效益 答案 C 解析 根据“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所历占 城凡三十余国”可知,不同史籍中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C 正确。 6 有人说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 是对人类社会的交往作出特 殊贡献的历史人物。他这样

6、说的依据是( ) A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结果是进步的,使美洲和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B他开辟新航路的品格是高尚的,为美洲的发现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C他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正义的,加快了美洲的发展 D他开辟新航路的手段是先进的,最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答案 A 解析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使世界逐渐融为一体,加强了各地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的文明 和进步,故 A 项正确。 7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图,对图一、图二交通工具变化的理 解正确的是( ) 图一 克莱蒙特号汽船 图二 奔驰 1 号汽车 表明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是交通运输业的一场革命 大大减轻了人们繁重的家

7、务劳动 推动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图二是汽车的发明, 不能表现出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排除。 汽船和汽车的发明和家务劳动没有关系,排除。汽船和汽车的发明都是交通运输领域的革 命,都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所以正确,本题选 D。 8人力车是日本人在 1869 年创制的,于 1871 年引进上海。 申报1874 年 7 月报道:“东 洋来之顺利小车,沪上依式置造者已多,租界共约有一千有零。”该报道表明,上海( ) A开启了交通近代化 B积极仿制日本机器 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代步工具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的人力车盛行可知,人力车成为上海的

8、重要交通工具,故 D 项正确。人力车 不是以机器为动力的,不能体现上海开启了交通近代化,故 A 项错误;从材料“沪上依式置 造者已多”可知,上海仿造的是人力车不是仿制日本机器,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上海 仿造的人力车盛行,不能体现崇洋媚外之风盛行,故 C 项错误。 9郭嵩焘 1879 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 毁。1896 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 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 ) A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 B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C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 D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 答

9、案 D 解析 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已经将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故 A 错误; 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 并不能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被扫除, 故 B 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故 C 错误;1879 年乘坐轮船的行为 遭非议,1896 年后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这反映了中国近代航运事业 艰难发展的历程,故 D 正确。 10发生在洋务运动期间交通或通讯方面的变化是( ) A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成立,新式水运业诞生 B福建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C“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近代邮政起步 D无线

10、电报传入中国,推动了电信事业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洋务运动指的是 19 世纪 6090 年代地主阶级的自强运动,分析选项可知,第一家轮 船航运公司为 19 世纪 70 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故选 A;1909 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 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起步,排除 B; “大清邮政局”是在 1896 年宣告成立的,排 除 C;D 犯了偷梁换柱的错误,无线电报不是推动了电信事业的发展,排除 D。 11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 19 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带来了一些城镇兴衰 便利了列强进一步 掠夺中国经济 减缓了中国半殖

11、民地化的进程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新型交通工具火车在 19 世纪末传入中国带来的影 响是加快而不是减缓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排除,所以本题答案是 A 项。 12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即万周;眼见双轮驰, 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 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B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别肠转如轮”“眼见双轮驰”“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D 两项明显

12、属于无关项,排除;C 项“马车及 木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13下表反映了近代上海交通业的变迁,据此可推出的结论是( ) 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表 单位:人/天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脚踏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 电车 1889 6 984 544 9 11 0 0 0 0 1926 14 600 0 0 0 3 459 3 764 172 922 A.近代上海交通的变迁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B上海的自然力交通已被机械力交通所取代 C人们在上海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是汽车 D人力车的大量存在阻碍公共交通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近代上海传统的交通工具,如马车、

13、轿子和马等逐渐绝迹,近代 交通工具如脚踏车、汽车、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等逐渐兴起,所以近代上海交通的变迁体现 了时代的特征,故选 A 项。 14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 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 的修筑( ) A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 C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 亦西北之屏藩”中可以看出,修筑京张铁路有利于促进北方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巩固西 北地区

14、边防,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京张铁路与交通近代化的关系,故 A、B 项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出京张铁路修筑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故 C 项排除。 15世博会被称为“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世博 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表格( )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 1851 年 英国伦敦 1878 年 法国巴黎 1904 年 美国圣路易斯 A.火车机车;电话、汽车;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B火车机车、蒸汽引擎;电话;汽车、飞机模型 C蒸汽引擎、汽车;电话;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蒸汽引擎、飞机模型;火车机车、电话;汽车 答案 B 解析 根据

15、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851 年伦敦世博会展示的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如蒸汽引擎和火车机车; 19 世纪 7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电话和留声机是其主要成果; 1885 年汽车发明,1903 年飞机升上天空,处应该为汽车、飞机模型。故排除 A、C、D, 答案为 B。 16历史学家白寿彝在 1937 年曾说:“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迨非以前数千年间之 交通事业所可比拟若和世界各先进国比较这只能算中国交通事业之现代化的开始。” 结合材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新式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车、轮船、火车、飞机等 B近代中国交通事业虽有起色,但逊色于先进国家 C近代交通与古代交通最大区

16、别是牵引动力的变化 D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 D 解析 1840 年后,中国引进了西方的自行车、轮船、火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故 A 叙述 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迅速,但和其他国家相 比,只能称之为开始,说明逊色于先进国家,故 B 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近代交通 工具大多采用机器动力,和古代以畜力为主的动力相比,这是最大的变化,C 叙述正确,不 符合题意,排除;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性,这是由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决定的,D 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 171949 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

17、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 自行车 有轨电车 公共汽车 地铁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中国第一条地下铁路始建于 1969 年的北京,故排除。C 项符合题意。 18有人将近代科学技术的历程概括为“破茧”(科学诞生)、“羽化”(科学发展)和“飞 升”(科学应用)三个阶段。其中“飞升”阶段的发明给交通带来的重大变化是( ) A从平面交通到立体交通 B蒸汽机和内燃机应用于交通 C科学和技术实现了密切结合 D开创了近现代科学的新时代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破茧”是指科学诞生,是指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 实验科学;“羽化”是指科学发展,是指牛顿的经典力学和达尔文进化论

18、; “飞升”是指科 学应用,是指蒸汽机的改良、电的广泛应用。因此“飞升”阶段的发明给交通带来的重大变 化是由海陆交通工具发展到飞机等,体现了从平面交通到立体交通的变化,故 A 项正确。 192009 年 12 月 23 日,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就收购沃 尔沃轿车公司达成一致,引起世人关注。下列关于汽车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有( ) 汽车的发明比火车早 把人类社会带入了“蒸汽时代” 汽车工业带动了石化工业发展 带来了环境污染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汽车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火车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错误;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带入“蒸汽时

19、代”, 错误; 汽车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工业发展, 正确;汽车排放尾气导致环境污染,正确,选项 B 符合题意。 20“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 歌声传遍四方。”歌中的“天路”(下图)是指( ) A淞沪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青藏铁路 答案 D 解析 据图片信息可知, 这是完成于 2006 年的青藏铁路。 据材料“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青稞酒、酥油茶 产于青藏地区,D 正确。 21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正确的是( ) 图一 高速列车 图二 青藏公路 图三 民航客机 A近代中国交通运

20、输工具的变迁 B新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C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的发展 D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青藏公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建的,而高速列车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因而只有新中 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才符合三幅图片的共同主题,答案为 D。 222012 年 10 月 8 日,哈大高铁进入试运营阶段。哈大高铁、京哈高铁,犹如一条加速跑 道,迅捷地串起东北四大城市,连通关内关外,标志着“东北同城”的崭新生活即将开启。 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B中国的经济版图彻底地突破了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正逐步形成 D改革开放以来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答案

21、D 解析 材料反映了高铁的运营,串起东北四大城市,促进了“东北同城”的开启,表明地区 间经济联系在不断加强, 故选 D 项。 材料显示了东北四城的联系加强, 故 A 项的“城市化”, B 项的“中国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不符合材料内容;C 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232012 年年末杭州地铁 1 号线正式开通,杭州进入地铁时代。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交通变 迁的说法正确的有( ) 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的变迁折射出外来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 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比较迟缓 中国近代造船业发端于辛亥革命 牵引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化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A B C D 答案 B 解

22、析 表述错误,中国近代造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排除含的 A、C、D,因此选 B。 242017 年底杭州地铁 2 号线西北段、2 号线二期、4 号线一期,将集体亮相,这预示着杭 州地铁时代的又一个新阶段的到来。中国的第一条城市地铁开通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 C 解析 中国的第一条城市地铁开通于 1969 年的北京,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C 正确。A 是 19531957 年;B 是 19561966 年;D 是 1978 年以后,故排除 A、B、D。 二、非选择题(共 3 题,25 题 25 分,26 题 12 分,27 题

23、15 分,共 52 分。) 25(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 年, 清政府成立铁路总公司, 提出铁路计划, 主张由铁路总公司出面募集 4 000 万两,先募集商股 700 万两,入官股 300 万两,借官款 1 000 万两,借洋债 2 000 万两,先办 芦汉,后办苏沪、粤汉等路。1898 年,清政府设立矿务铁路总局,“所有各省开矿筑路一切 公司事宜,俱归统辖”。同年,总局颁布章程,规定此后各省开办路矿,无论官商华洋,均 应按照本章程办理;借用外资须由总局核准。章程还规定,如一无己资及华股,专集洋股与 借洋款者,概不准行,其办理一切权柄,总应操之华商。 材料二 19

24、49 年 1 月,军委铁道部成立,明确提出人民铁路的办路方针是“依靠工人阶级, 团结一切愿为人民服务的铁路从业人员,恢复与建设人民铁路的铁路网,为最后消灭反动残 余力量,加强中国工业化而斗争”;提出以“建设一个准确、迅速、安全、经济、效率高、 成本低”的新型人民铁路为奋斗目标。到 1949 年底,中国大陆原有铁路基本被铁道部接管。 “一五”计划期间,政府拨出 59 亿元用于铁路的基本建设,先后建成了鹰厦铁路、宝成和兰 新等 7 条铁路干线, 共建成干支线 6 100 公里, 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 18%以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 19 世纪末清政府铁路政策的变

25、化, 并简析其原因。 (13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铁路政策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政策 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2 分) 答案 (1)变化:由商办转变为官办;由借助洋债为主转变为以华资为主;逐步加强政府对铁 路事业的统一管理。 原因:列强扩大资本输出,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清政府出于抵制列强侵略,收回利权 的需要;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了民族资本;国内政治改革运动的推动。 (2)特点:依靠自身力量建设铁路;铁路建设要为革命和建设服务;人民政府完全掌握铁路的 主权;注重铁路建设的均衡发展。 意义:改变了我国铁路发展滞后的状况,推动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为革命的胜

26、利和大规模 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国防 安全的巩固。 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1500 年以后的商队路线 比较两幅路线图,提取一个有关交通贸易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12 分) 答案 信息:贸易中心和贸易线路发生转移。 分析: 唐朝时, 贸易以中国为中心, 陆上丝绸之路为主, 海上丝绸之路为辅; 唐朝国力强盛, 物产丰富;实施积极友好的对外政策,吸引世界各地纷纷来朝;中国的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 播海外;到明清时朝贡体系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1500 年以 后,贸易以西

27、欧为主,商队大西洋和亚洲海上航线往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逐渐形 成;黑奴贸易和殖民扩张,使欧洲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经济发展 提供制度保障;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西欧贸易居于主导地位。 因此,进入近代以后贸易中心和贸易线路发生转移。 27(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冯如,广东人,自小聪颖,入私塾读书时已表现出很高的机械天赋。1895 年他 12 岁 时,随表亲来到美国。美国莱特兄弟 1903 年发明试飞成功第一架飞机,1904 年日俄两国为 争夺在中国的利益而在中国领土上打仗这两件事对冯如影响触动很大, 他立志研究制造飞机, 用以加强中国国力,振兴中华。19

28、07 年秋,冯如得到当地华侨的资助,在旧金山奥克兰设厂 研制飞机。经过两次失败,于 1909 年 9 月 21 日试飞成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驾驶自己的飞 机成功飞行。在美国的孙中山闻讯后,对冯如大加称赞。1910 年,冯如又制成一架飞机,试 飞了 10 多次,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就。美国各地争相请他任教,但被他谢绝。他的愿望是以 航空报效祖国。1911 年 2 月,冯如偕同助手带两架飞机回国,并准备把在美国的广东飞行器 公司迁回广东,以发展中国航空事业,但不幸在广州燕塘表演飞行时罹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如投身航空事业的时代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冯

29、如对中国航空事业的主要贡献。(9 分) 答案 (1)背景:清政府腐败无能,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 艾,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救国思潮不断涌现。 (2)冯如研制成功的飞机,是第一架在没有外国人指导下完成的载人动力飞机;作为一名从科 技相对落后、甚至封建迷信思想还很浓厚的国度走出的冯如,自信地涉足高科技领域,不空 谈,大胆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抢立世界科技前沿的精神尤为值得后人学习和思考;20 世纪 初的中国积贫积弱,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丧权辱国,侨居海外的冯如决意以振兴中华为己 任,克服种种困难,为祖国开拓了航空事业,并在成名后拒绝了美国人的高薪聘请,毅然回 国报效祖国,这体现了冯如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和科技报国的宏愿;冯如为我国的航空事业 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无愧“中国航空之父”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