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主题应该是中国古代( ) A农业的发展 B印刷术的改进 C商业的繁荣 D陶瓷业的进步 答案 A 解析 三幅图片依次为耦犁、曲辕犁、翻车,均和农业密切相关,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2苏轼无锡道中赋水车诗云:“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分畴翠浪走云阵, 刺水绿针插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 鼍鸣窟中如打衙。 天工不见老翁泣, 唤取阿香推雷车。 ” 这里“水车”的使用(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
2、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插稻芽” 说的是“水车”,其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故 B 正确;唐代的筒车 属于农具自动化,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故 A、C 错误;“水车”的使用离不开水源,故 D 错误。 3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知( )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 戮力耕桑, 灌园治产, 以给(供 给)公上。” 汉书 杨恽传 “庞公夫妻相敬如宾,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 耘于前。” 后汉书 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秉耒把
3、锄。” 东汉王充论衡 A.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D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 A 解析 三则文献都体现出以家庭为单位、男女分工合作的经营模式,故反映出家庭农业生产 模式已形成,故 A 项正确。 4鲁班复姓公输,名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工匠。传说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 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工具的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政府政策的支持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百家争鸣”的出现 答案 C 解析 根据常识我们不难得知,鲁班发明的器具诸如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 用具与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没有关系,故 A 项错误;鲁
4、班作为民间工匠,他的诸般技术发明 并没有获得政府政策的支持,故 B 项错误;材料中鲁班的所有发明,都与铁器密切相关,故 C 项正确; “百家争鸣”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运动, 它与手工业的发展并没有直接关联, 故 D 项错误。 5 “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 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 同养公田, 公事毕, 然后敢治私事”。 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属于( ) A集体劳动 B小农经济 C封建庄园经济 D个体农业经济 答案 A 解析 依据“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 敢治私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的状况,结合所学可知,井田制之中有公田和私田之 分,公田为贵
5、族占有,劳动者集体耕种,收获物缴纳给贵族;私田是劳动者的份地,只有使 用权,故 A 项正确;B、C、D 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不符合题意,排除。 6以下是古代生产工具使用表: 原始 农业 商周时 期农业 封建社会农业 生产 工具 石刀、 石斧、 石犁 等石器 耒耜和石 锄、石犁 春秋战国: 铁 农具和牛耕 出现及推广 西汉:耦 犁 、 犁 壁、耧车 隋唐: 曲辕犁 (完善)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 ) A生产工具决定了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 B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 C生产工具的演进与精耕细作无关联 D犁是古代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 答案 B 解析 古代生产工具使用的变化反映了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这是材料的主
6、旨,选 B 是符合 题意的,正确;选项 A 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生产工具的演进与 精耕细作的关系十分密切,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仅仅强调犁是古代重要的农业 生产工具,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 7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导致材料中变化出现,故 C 项正确。土地国 有与耕作方式没有必然联系, 故A项排除。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也根源于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
7、 故 B 项排除。小农经济逐渐形成归根于生产力进步,故 D 项排除。 8“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 单的再生产。”下面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凭借简单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力,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的再生产”, 这体现了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故选 B 项。 9 四民月令描述了东汉时期一个地主庄园一年中农业生产的安排。其中有大量关于 “籴”“粜”等买卖谷物的记载,以及三月可“买布”,八月“买韦履”,以备冬寒,
8、十一 月“买白犬”以供祭祀之用等内容。这反映出在东汉时期( ) A商业活动是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 B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已逐步松弛 C庄园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D物物交换是商品交易的主要形式 答案 A 解析 通过题干中“以备冬寒”“以供祭祀之用”可知,在东汉时期,商业活动是农业的一 种补充,故 A 项正确。 10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 ) A雇佣劳动关系加强 B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C主要满足市场需求 D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手工作坊由家庭成员和学徒组成,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 A、D 项错误;从材 料中由家庭成员和学徒组成的手工作坊部分商品投放市场,可知体现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故
9、 B 项正确;从材料可知是家庭手工业,其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满足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剩 余部分投放市场,故 C 项错误。 11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将工匠入专门的“匠籍”,称为匠户。明代与元代的 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作坊,甚至可以纳 银折抵服役。这种变化( ) A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巩固了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 C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手工业者可以“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离开 作坊,甚至可以纳银折抵服役”可知,手工业者越自由越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 D 项 正确
10、。 12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出现, 但这些工厂却有着共同的局限。这种“局限”直接导致了( ) A工厂制度的诞生 B火车机车的创制 C蒸汽机改良和应用 D机器制造业的兴起 答案 C 解析 共同的局限是出现了纽可门蒸汽机,但它的耗煤量大、效率低,瓦特运用科学理论, 逐渐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缺陷所在,从 1765 年到 1790 年,他进行了一系列发明,使蒸汽机 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可门蒸汽机的 3 倍多,故 C 项正确。 131843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1855 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 除法 ;1876 年又出台了河流防
11、污法 。这一系列法律文件颁布的主要背景是( ) A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B英国政府重视社会立法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工业发展造成严重污染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正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才使得 英国政府被迫频繁出台相应的社会立法,故 D 项正确。 14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 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答案 A 解析 “乘客不分男
12、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伦 理道德观念的冲击,故 A 正确。B 项背离材料,C、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均排除。 15 湖南近代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一文中记载:湖南近代交通起步迟、发展慢,即使在发 展水平最高的抗战初期,轮船、铁路的密度也极小。传统的搬运四行“马轿车箩”仍有较大 的生存空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 B顽固守旧势力阻挠交通变革 C新式交通工具优势不明显 D民众思想保守抵制西方文明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材料可看出,当时近代和传统交通工具并存,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平,故选 A。B、D 不是主要原因,
13、C 不符合史实,故均排除。 16 工厂制和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近代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 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 A推动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 D杜绝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答案 C 解析 工厂制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以商品输出为主,盛行“自由放任”的经济 政策,故 A、D 两项错误。垄断组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 成,故 B 项错误。 17 2015 年 10 月, 中国科技大学的 USTCSoftware 代表队斩获国际生物工程机器设计竞赛 (IGEM)金牌,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是( ) A计算机技术
14、B遗传工程 C生物化学 D生物学理论 答案 B 解析 遗传工程又称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故选 B 项。 18宇航事业的发展反映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下列事件标志着人类宇航事业伟大开端的是 ( ) A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东方红一号”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 C“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在月球着陆 D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答案 A 解析 1957 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创造了人类宇航事业伟大的 开端。故选 A 项。 19下表是 1946 年到 1975 年法国各产业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
15、业(%) 1946 36 32 32 1954 27.3 35.4 37.3 1962 15.7 39.6 44.7 1975 10.1 38.5 51.4 A.产业结构逐渐失衡 B服务业阻碍其他产业发展 C第二产业发展缓慢 D产业转型加速了社会分工 答案 D 解析 上表反映出第三产业的兴起,产业转型加速了三大产业的社会分工,故 D 项正确。 20据统计,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中,1960 年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为 59.9%,1980 年上升到 65.2%,1986 年超过了 70%。这种现象的出现( ) A表明美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B将会导致贫富差距更加严重 C避免了经济危机在美国的
16、爆发 D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答案 D 解析 美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 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限制, 故 A 项错误; 材料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贫富差距问题无关,故 B 项错误;这种现象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 制,经济危机仍然会周期性爆发,故 C 项错误;材料现象反映出第三产业的兴起,开拓了新 的市场,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故 D 项正确。 2119701979 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 5%下降到 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 30%下降到 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业的人口从 15%上升到 72%。美国经济结构发生这一重 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迅速
17、发展 B国家政策的调整 C出口贸易大幅增长 D世界霸权的确立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提供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美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第三产业的比重在 急剧上升,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深入开展,这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生产力发展 改变经济结构,故 A 项正确。 22二战后的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中心外围”理论,认为中心工业国和外围原料国的关系 难以改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心工业国向“后工业”时代过渡,出现了以计算机、 人造卫星、因特网、光纤通讯、移动电话为标志的新经济。这一变化表明( ) A知识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B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向外转移 C技术革命加剧了国际竞争 D资本
18、扩张改变了产业布局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技术进步使传统中心工业国出现以知识经济为依托的新型 产业结构,促使中心工业国向“后工业”时代过渡,故 A 项正确。B、C 两项在材料中未体 现,排除。材料所体现的变化原因是技术进步,而非资本扩张,排除 D 项。 23道琼斯工业指数是美国最重要的股价指数,同时也是美国和世界经济的晴雨表。1991 年 4 月 17 日, 道琼斯指数首次突破 3 000 点, 然后持续 10 年一路涨到 2000 年 1 月 14 日的 11 723 点。影响这一时期道琼斯指数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经济”的出现 B“自由放任”政策的影响 C国家管制
19、证券业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美 国出现了“新经济”,是导致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故选 A 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 策不是 20 世纪 90 年代政策的特点,排除 B 项;美国 20 世纪 90 年代没有执行国家管控证券 的主要措施, 排除C 项;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在1995 年, 不是从1991 年开始的, 排除 D 项。 24“互联网之父”温顿 科夫说:“实际上互联网是一种典型的或者叫破坏性创造的一种技 术。”文中的“破坏性”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包括( ) A过分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会
20、影响青少年的学业 B不健康的信息会腐蚀青少年的思想,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 C在互联网上可以查找到许多试题的答案和解析 D网络犯罪也是信息化社会常见的一种犯罪现象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重题目的要求,即“破坏性”和“不包括”这两个限定条件。只 有 C 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 3 题,25 题 25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5 分,共 52 分。) 25(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农具的发展变化 1耒耜、耜耕 2.战国铁农具 3.汉代牛耕 4.魏晋耙地 5.唐曲辕犁耕 材料二 下图为“花机图”,史书记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
21、下垂 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 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1)根据材料一,先秦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这些变化对中 国古代农业生产及耕作方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13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能制造和使用结构如此复杂和精密的工具,却没有使生产进一步走 向大机器生产的原因。(12 分) 答案 (1)变化:由原始耒耜发展为先进的铁农具、牛耕,农具的种类、功能越分越细,农用 动力由人力向人力畜力结合发展,用牛犁耕的技术发展进步。 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耕作
22、方式实现了由集体耕作向 家庭耕作的转变;精耕细作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形式。 (2)原因 发展动力:中国古代手工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发展的动力和 社会基础。 技术水平: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新技术难以向社会推广,而 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劳动者: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 统治者: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不利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发明。 26(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
23、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 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 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 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 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 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在土 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材料三 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
24、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 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 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1)结合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5 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3 分) (3)指出材料三中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4 分) 答案 (1)史实: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影响:集体劳作发展为个体农耕,以家庭为单位 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 (3)原因: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小农户
25、个体经营的小农经济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 性发展。 27(15 分)近代以来,企业在不断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9 年,阿克莱特造出了一台庞大的水力纺纱机。他的水力工厂,全部使用女工和 童工,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实现了真正的大规模生产他的工厂成了世界棉纺业的样 板工厂,他也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到 1782 年,他雇佣工人已达 5 000 名,资本达 20 万英镑。18 世纪末,英国出现许多生产纺织机械的公司,阿克莱特高价出售水力纺纱机 的生产授权。其他工厂主想要获得专利授权,须支付高达 7 000 英镑的费用。作为工业 革命时期的两个风云人物,阿克莱特与瓦特
26、在专利权诉讼中成为好友,二者的密切合作使蒸 汽机与工厂第一次实现联姻 材料二 亨利 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 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 的 10 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 2/3。到 1914 年,路上行驶的每两 辆汽车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1)依据材料一归纳阿克莱特取得成功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述其影 响。(7 分) 答案 (1)原因:技术发明;剥削工人;建立工厂制度;最早使用蒸汽机作为工厂生产动力; 专利制度的保护。 (2)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