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行业 安全生产法相关机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5899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贸行业 安全生产法相关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商贸行业 安全生产法相关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公司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持续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 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的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

2、造成的损失的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第三条 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第四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到人,限时整改或预控,使隐患整改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第五条 实施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落实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改、验

3、收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项制度;落实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第六条 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的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的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第七条 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降低到能容忍程度的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不掌握不生产。第二章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职责第八条 项目部及各所属分包单位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责任主体。第九条 项目经理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4、、整改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生产副经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评审,确定安全隐患级别,并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安全员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管理责任。第十条 项目名业务口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安全员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巡查、归档责任。第十一条 各分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员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复查及风险管控负监督检查责任;分管负责人(工长、班组长)对分

5、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制定分管范围内安全隐患整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是分管范围内高级风险的管理责任人;项目、分包单位总工程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辨识出的风险负责组织评审分级,确定治理措施,并将评审结果落实到各责任人;安全员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及其治理负监督管理责任;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有监督、归档、分析和上报的责任;分包单位负责人,对班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全面责任;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对本分包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负技术管理责任,负责制定整改的安全技术措施,指导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班组长,对本班组生产作

6、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职工个人对本岗位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保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所需的资金,安全费用应优先用于安全隐患的治理与风险的控制。第十二条 分包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应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的管理职责。项目部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第三章 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节 隐患分级分类第十三条 根据安全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大小,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

7、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项目部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第十四条 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梳理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人。按照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按照解决的难易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难度很大,项目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或属地政府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B级:难度较大,项目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安全隐患。C级:难度大,分包单位解决不了,须由项目部解决的安全隐患。D级:班组、项目部安全部门能够自行

8、解决的安全隐患。第十五条 对安全隐患应及时梳理分类,汇总分析。从生产(管理)部门和专业角度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类。施工安全隐患分类:管理、临边、洞口、机电、脚手架、消防、作业平台,其它安全隐患分类由各分包单位确定。第二节 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办法第十六条 安全隐患排查分四级:分包单位、班组、职能科室、项目部。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图一般事故隐患中的B级一般事故隐患中的A级一般事故隐患中的C、D级重大事故隐患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应急预案进行整改落实治理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与措施项目部制定整改计划和方案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与不合格隐患整改复查销档第十七条 各分包单位应结合实际和专业特点,从人、机、环、管四方

9、编制隐患排查表,避免隐患排查治事理过程中的人为失误。第十八条 项目部每月排查二次安全隐患;项目部各业务口每周排查一次安全隐患并检查治理情况;分包单位每日排查不少于二次安全隐患并将排查治理情况报项目部安全部门备查。第十九条 对严重违章行为、习惯性违章现象和重复发生的隐患作为安全隐患一并排查治理。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任何时间发现安全隐患,均有权有责任有义务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报。第二十一条 分包单位对每周、日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坚持“谁主管、谁治理,谁验收、谁负责”原则,确定责任人、隐患等级、治理措施,进行登记,上报项目部安全部门。第二十二条 班组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当班整改消除,并做好记录。

10、当班确实解决不了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项目部安安全部门汇报,并制定具体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组织生产。第二十三条 一般安全隐患中的C级和D级由本单位按照“五落实”即:落实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资金,的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和方案,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并下达整改通知书。对限期整改的隐患,及时建档编号,由整改责任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整改验收,验收合格后报本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销项,安全员对C、D级安全隐患的整改验收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第二十四条 项目部各专业部室要经常了解各分包单位施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督促整改。对安全隐患项目部按相关要求实行挂牌跟踪

11、管理,由专人监督落实。A级隐患上报公司,按公司要求整改;B级隐患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落实,明确整改负责人,各分包单位根据主管部室处理意见制定初步整改方案和措施报相关部室,由相关部室组织审批确定后按照“五落实”即:落实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资金的要求进行整改,由项目部首先对整改情况组织验收,合格后报请公司相关部室组织验收。对隐患进行闭环、销项,安全部对B级隐患排查治理及整改验收情况组织检查;C级隐患由项目经理负责落实,由项目部明确各职能部门整改负责人;D级隐患由各分包单位负责整改落实。第二十五条 项目部及各分包单位要把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纳入施

12、工管理责任范围,并根据安全隐患治理要求,由各分包负责人负责有关隐患治理措施及落实工作。第二十六条 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由公司相关部门组织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制定并实施安全隐患治理方案。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四)负责治理的部门和人员;(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第二十七条 对重大安全隐患由公司实行挂牌督办,项目部负责具体牵头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结束后,由相关专业部室组织验收、销项。公司安全部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察、复查。第二十八条 重大安全隐患治理结束后,项目部与各分包单位应对

13、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编写评估报告,并将评估报告送报公司相关部门及安全部。第二十九条 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及时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时,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公司相关部室报告。第三十条 在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工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施工生产、设施、设备,应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

14、止事故发生。第五章 信息报告第三十一条 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各相关业务口及分包单位应当及时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报告。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内容应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初步方案。第三十二条 各分包单位及项目部各业务口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中的A、B、C级安全隐患,汇总后于当日报项目部安全部门;各分包单位及专业分包单位,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中的A、B、C级安全隐患应及时向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总;各分包单位及专业分包单位上报的安全隐患A、B级隐患及排查出的A、B级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于当日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长。安全

15、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须每日上报,直至安全隐患整改完成。第三十三条 每周、每月、每季对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第二日前报项目部,由项目部安全部门汇总分析并分别于第二日统计分析送报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签字。第三十四条 项目部成立安全隐患检查评审组,每月负责对各分包单位上报的重大安全隐患和A级、B级隐患进行最终评审定级。对列入A级安全隐患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由公司以正式文件向项目部提交隐患整改书面通知书。风险预控管理各分包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全面辨识本单位施工生产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

16、、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一、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各分包单位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2、辨识范围覆盖所有施工活动及区域;3、风险评估采用LEC评价法,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值), 确定D值即危险程度,D值大于160为高级风险,责任人为分生管施工生产领导, D值在70160之间为中级风险,责任人为职能部门负责人,D值小于70为低级风险,责任人分包单位负责人。4、每季项目部、分包单位根据下季度生产计划安排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

17、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预控措施,项目部编制风险预控手册,分包单位编制风险预控明细清单,各岗位工种编制风险预控卡,职能业务口管控风险预控手册,各岗位工种持风险预控卡上岗。5、每月职能科室对分管分部、分项工程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分包单位重新对作业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更新风险预控明细清单。6、各生产班组每班召开班前讲话(教育)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对风险采取措施予于消除,对大的风险及时汇报。 7、凡是有新设计、新工艺、新环境、新设备、新设施时,必须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8、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组织相关专业,班组长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预控手

18、册进行修订和完善。二、危险源监测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2、危险源监测设备(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定期检验,确保灵敏、可靠;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台帐。三、风险预警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项目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微信、QQ群),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四、风险控制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执行政府相关法律、法规

19、、制度中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建立风险控制程序,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动、反映、警示的原则;(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施工生产的运行模式;(3)制定年、季、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季、月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季、月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4)编制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方案、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应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 (5)在高级风险范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施工管控程序。五、信息与沟通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建立信息沟通程序,以确

20、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微信、QQ群),单位应确保:(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和制定、评审;(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风险管控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安全风险负责人;(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班前教育记录并签到)。六、财政保障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根据存在的风险制定安技措施投入计划,保障管控风险的投入、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并应做到:(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年度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并对降低风险的投入进行相关分析;(2)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3)对单位年度安技措施费用投

21、入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对未按计划完成的投入进行分析,记录齐全。七、评审项目部各分包单位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风险预控管理进行评审,以确保风险预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1、每年年底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工程师对各分包单位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级别、落实责任人、确定预控措施,印发风险预控手册;2、每月各分管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本施工范围内的危险源再进行辨识和评估,对新的或升级的风险重新确定风险级别、落实责任人、确定预控措施,如有变化重新修订风险预控明细清单;3、每月各职能口,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分包单位分管范围内的危险源再进行辨识和评估,对新的或升级的

22、风险重新确定风险级别、落实责任人、确定预控措施,如有变化重新修订风险预控明细清单;4、班组每天早班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审。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机制一、充分认识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政府都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精神实质,既是企业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彻底排查治理隐患过程;也是建立预

23、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的过程;更是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 确保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实现安全生产最高目标的过程。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完成安全标准化创建任务,不仅需要有关企业加快对标、达标步伐;更需要各级有关管理部门加强指导、跟踪督办,需要企业全员有深刻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摆在重要的工作位置,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程。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推进(1)学习先

24、进,切实加强对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领导事实证明,切实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能够使企业容貌、设备设施, 到管理制度、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行为,焕然一新。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经验,就是企业的领导要认识程度高、工作力度大、投入精力多、措施得力。只有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加大安全投入;没有主要领导的督办和指导,就不会有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高标准;没有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直接指挥,就不会有达到较好的创建速度和效果。要充分学习在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宝贵经验,并把经验,转化为本企业业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实际行动。集中精力抓隐患问题整改、抓对标达标,确保全面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

25、任务。(2)坚定信心,加快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在安全标准化建设上,通过持续工作,行业内基础较差的的许多企业已经走到了前列,特别是一些老国有企业,通过努力,也跨进了安全标准化企业行业。同时,也证明了实现安全标准化,不是望尘莫及、高不可攀的。只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正确理解和把握安全标准化的深刻内涵,把安全标准化工作当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内在需要,尽快消化、领会先进企业的创建经验,修订、完善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时间表,落实达标的具体措施。要采取主要领导挂帅指挥、并提供必要条件,分管领导具体组织实施,部门有效指导督办,车间班组积极落实达标工作。各单位的有关部门

26、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安全标准化创建任务,就一定能够如期完成目标。(3)坚持标准,努力打造出一批本质安全型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国家陆续出台了各种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这些标准和细则是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尺度,必须严格遵守。工作中,要坚持精、细、实抓安全, 既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又要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真正使企业逐步形成安全生产岗岗有标准、人人有规范、处处有监督、事事有考核的安全生产规范性管理,增强企业抓好安全工作的号召力、执行力、服从力和落实力。作为烟草企业,要在主管部门的督促下,不断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好自查自纠,

27、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隐患,推动此项工作顺利开展。要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本质安全,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又好又快发展。(4)持之以恒,用安全标准化实现企业长治久安安全标准化是企业一以贯之的工作方针和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一抓到底。只要有企业存在,就必须有安全标准;只要有生产经营活动, 就必须坚持安全标准化。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安全标准化是企业实现 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必须长抓不懈。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的内 容和标准,只会越来越细、越来越严、越来越高。烟草企业要以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的工作制度、严密的工作部署,把安全标准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贯穿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始终。

28、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要在安全监管部门和具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参与和指导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同时,要依法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监管, 努力实现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从突击 活动,向抓好日常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通过持之 以恒抓安全标准化建设,不断夯实安全基础,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生 产管理水平,实现长治久安。三、要认清形势,着力推进安全监管的相关工作总体看,烟草行业前三个季度安全生产形势比较稳定,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日常监管力度需要增加,隐患排查治理

29、不深入。二是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在专业人员少,人数相对不足等。三是个别单位对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推进落实力度亟待加强。四是国庆节已经过去,即将年终岁尾,有部分建设工程处于收尾阶段,这一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现在正值实现年初姜成康局长提出的“卷烟上水平”这一伟大目标的关键时期,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实

30、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障。各单位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2)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各单位要切实增强做好国庆节后至两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继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部署,要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人员。各单位要结合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组织力量深入生产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 加强督促检查

31、,加强领导带班、值班值守工作,严防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强力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各个企业要成立联合检查组,广泛深入地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对本单位的安全隐患要切实做到胸中有数。对重大安全隐患要及时制定治理方案,加大隐患治理资金的投入。同时,企业的安全监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来,认真组织开展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检查工作中要做到“三结合”,即一是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对检查和隐患排查中发现的隐患,必须责令存在隐患的单位采取落实资金、落实责任人、落实整改时间、落实整改措施、落实应急预案等“五落实”要求进行整改,做到既诊断又下药;二是检查和隐患排查与“打非”相结合,对检查和隐

32、患排查中发现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要坚持“四严”的原则和“四个一律”的要求,进行严厉打击和问责;三是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与达标创建工作相结合,通过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发现问题、整改隐患、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有效促进达标工作。(4)强力推进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是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安全管理人员够用、管用、能用,关键时期能够拉得出、打得赢、用得上。(5)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近年来,烟草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异地建厂项目较多。在这方面,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实行建设项目安

33、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一项具体标准,是有效防止建设项目设计、建设缺陷的有效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真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正确履行“三同时”工作的义务,主动执行和做好“三同时”工作,防患于未然,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的程度。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要结合 “打非”工作,对企业所有建设项目认真进行梳理,对未履行建设项目 “三同时”而开工建设的,要立即责令其停止建设,并按有关要求进行上限处罚。(6)要进一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今年以来,煤矿、化工等行业发生了多起环境保护及人员伤亡等事故.纵观各行业发生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都与监管不到位直接相关.这些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了安

34、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到位、治理整顿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带来的危害,教训极其深刻。要切实加强和落实企业自身的监管责任,严防失控漏管。四、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应急工作。事实证明,健全应急组织、修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培训、开展应急演练、进行经常性应急管理检查,对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积极推动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把加强应急救援建设作为安全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保障,而且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完成每年的演练计划。五、要不断强化安全生产信息沟通。要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内安全生产工作信息,特别是突发重大事件和事故信息,要及

35、时向企业安委会报告,以利于企业及时组织协调,妥善处理,避免损失和影响扩大化。总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通过企业安全标准化标准,实行更加严格的企业安全管理,建设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实施更加有力的监督管理,采取更加过硬管用的措施, 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使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扎实有效,积极为企业社会安全发展营造和谐氛围,努力为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实现卷烟上水平这一伟大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 协调、调整安全生产工作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安全生产工作内部纵、横向之间的各种关系。为了使之分工合作、权责清晰,相互配合、有效地

36、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特制定此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一、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包括以下三层意思:(1)安全生产工作协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适应力、创新力。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是一个与外部环境变化及信息要求相关的开放系统,它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对自身的要求,调整政府职能体系与安全生产企业组织结构,以增强安全生产工作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2)协调内部纵横向的关系,以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协作力、整合力。安全生产工作协调,为增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必须协调自身内部的各种纵横向关系,这种“纵横向关系”,既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又包括政

37、府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3)协调内外部、纵横向的人际关系,增强行政系统的凝聚力、驱动力。由于企业人员所居职位、所持视角、所具有的价值取向等不同,必然造成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协调,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分歧,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信任、支持,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驱动力,实现安全生产工作运转协调。二、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的类型:(1)以协调的主客体及其内容为标准,可划分为三种:与外部环境的安全生产工作协调;内部纵横向的安全生产工作协调;内外部、纵横向人际关系的协调。(2)以协调所解决的中心问题及其具有的性质为标准,可划分为四种:以解决与外部环境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的适应性协调;

38、以解决内部纵横向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的结构性协调;以解决内部运作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的动态性协调;以解决内外部、纵横向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的沟通性协调。(3)以协调所涉及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手段为标准,可划分为七种:高层次协调、中层次协调、基层协调、权责体制协调、规制协调、利益协调与心理协调。三、几种类型的行政协调及其机制:前述几种类型的安全生产工作协调,在实际运作中是交叉的,易于形成协调网络,但也容易抓不住要害。主要介绍三种安全生产工作协调及其机制。(1)系统环境的协调及其机制。其协调机制主要有三种:行政反馈。即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把外界输入的情况,加以转换分析,通过制定政策或提供服务等方式反

39、作用于外部环境,再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加以调整,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职能调整。即安全生产工作为适应外部环境、社会需求而实行政府职能的增减和转变。这既增强了安全生产工作自身的适应力,又增强了社会各主体的活力。行政参与。由政府召开各种专题调查会、论证会、听证会,通过吸引公民和各种社会组织,经由各种渠道和形式,直接或间接介入政府行为,来协调分散的社会利益与政府政策之间的不一致,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安全要求统一化。(2)内部纵横向的协调及其机制。安全生产工作为适应外部环境、社会需求,必须协调好内部纵横向权责关系。纵向垂直府际关系与部际关系的协调机制。关键是解决好事权与财权、人事权与决

40、策权的配置机制。横向平行府际关系与部际关系的协调机制。关键是解决好既分工又合作的机制。(3)安全生产工作运作过程各环节的协调及其机制。关键是逐步解决好“掌舵”与“划桨”、决策与执行、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等职能与角色的分离机制,甚至包括党政军不办企业、“脱钩”、“收支两条线”等机制。四、沟通是行政协调的前提条件:(1)沟通是安全生产工作协调的前提条件,协调是沟通的结果和产物。(2)沟通,是指安全生产工作协调内部纵横向府际、部际及其人与人之间,凭借一定媒介、渠道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交流政务信息,实现相互理解、支持、合作和安全生产工作运转的行为。(3)沟通的种类。沟通按照沟通渠道不同,可以划分为正

41、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两种类型。正式沟通指通过行政组织的正式渠道所进行的沟通。正式沟通按照信息流向的不同,又可划分为三种:下行沟通。指按照行政组织层级节制体系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其目的是实现“上情下达”,包括下达有关工作指示和决策,它是开展行政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上行沟通。即自下而上的沟通,亦称反馈,指按行政组织节制体系由下而上逐级反映情况、意见,其目的是实现“下情上达”,包括对上级工作指示、决策的意见和建议等。平行沟通。指处于平行关系的府际、部际或者同事之间的横向沟通,多以协商、协调为本,其目的是实现相互支持、彼此促进,以便和谐同步完成行政组织的大目标联防联控机制1、目的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

42、少危害,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机制。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3、编制依据DB37/T 2882-2016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971-2017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883-2016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 3010-2017 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GB50156-2012(2014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AQ3010-2007 加油站安全作业规范4、主要职责4

43、.1 主要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的宣传、策划与组织工作,同时组织审批重大危险源,审批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4.2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职能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指导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管理工作,并负责本单位重要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本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措施落实、效果验收,建立、健全及维护重要危险源管理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4.3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明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价;确定本单位危险源、风险

44、点、控制措施,并负责落实监督或整改危险源,确保危险源分析准确、可控。4.4 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新、改、扩建项目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规划设计前应交由有资质机构做安全预评价;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4.5 各岗位员工负责本岗位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评价初期,可由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进行评价。5、术语解释5.1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5.2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并不对两者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

45、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5.3危害识别:指认知一个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需要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 的根源或状态,不是事件的本身。5.4风险:一个特定危害事件发生之可能性及后果的组合。5.5可忍受风险:组织顾虑其法律责任与其自身之职业安全卫生政策,而降低其风险至能忍受的程度。5.6风险评价: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5.7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5.8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

46、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6、风险辨识实施6.1每年制定安全生产目标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相关班组对本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进行策划,并将策划结果形成文件。6.2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根据策划要求组织对所属范围内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汇总后报主要负责人审查。7、风险辨识的范围加油站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加油、卸油、检维修作业活动以及加油站的油罐区、加油机、配电设施等。8、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原则8.1科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必

47、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作指导。8.2系统性: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地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8.3全面性: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厂址、自然条件、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系统,设施,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8.4预测性: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9、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依据9.1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规定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类。9.2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9.3按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7类。10、常用危害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10.1工作危害分析(JHA) 附件110.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附件210.3预先危险性分析(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 > 办公管理 > 办公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