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踏上强国之路 1.11.1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 1.21.2 走向共同富裕走向共同富裕 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2. 2.我们建设的事业叫什么事业我们建设的事业叫什么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我们走的道路叫什么道路:我们走的道路叫什么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形成的制度叫什么制度:我们形成的制度叫什么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坚持的指导思想叫什么:我们坚持的指导思想叫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们发展的文
2、化叫什么文化:我们发展的文化叫什么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 3.伟大飞跃指的是:伟大飞跃指的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4.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 5.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强国富民。 6. 6.中共领导人民强国富民的奋斗历程是什么中共领导人民强国富民的奋斗历程是什么? ? (1)站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富起来(初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
3、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7.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 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饱经 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8. 8.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
4、实基础。 9. 9.改革开放的意义、影响:改革开放的意义、影响: 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 力;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等 10.10.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含义含义: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1 1)补充:)补充: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 2)开始标志:)开始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 3)过程)过程: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4 4)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 ?(改革开放以来经
5、济发展的原因) 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 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 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尊重劳 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5 5)面对改革开放,我们中学生该怎么做)面对改革开放,我们中学生该怎么做? ?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宣传改革开放政策,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支持者、拥护者和
6、参与者。 11.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现实原因现实原因: :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文化素质不够高;社 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不够完善等。 (3)(3)含义含义: : 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从发展程度上看,处于初级阶段,发展 不成熟,不完善。 (4)(4)时间时间: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 100 年.(1956 年底三大改造之后) (5)(5)表现表现: :不发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 (6 6)为什么要认识基本国情:
7、)为什么要认识基本国情: 这是国家制定方针、政策、路线的总依据; 这是我们走上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 12.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内容: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 之本) ,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核心内容: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点) (3 3)制定的依据:)制定的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即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 4)补充:)补充:
8、五位一体建设包括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 、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 、文化 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补充补充: :1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3.13.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40 40 年来年来, ,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 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9、,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 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 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 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 界的重要力量。界的重要力量。 14.14.改革开放的地位、重要性改革开放的地位、重要性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10、发展社会主义、发 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关键一招) (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15.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6.16.党的初心党的初心( (使命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7.17.建国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建国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8.18.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补
11、充:补充:1. 1.中国的腾飞说明: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中国共产党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2. 2.中国腾飞的原因:中国腾飞的原因: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原因: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人民的艰苦奋斗;发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9.19.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坚持改革开
12、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3)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改革开放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 了社会发展活力,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0.20.全面深化改革是什么:全面深化改革是什么: 1 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 2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1.21.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必要性必要性) )(将改革进行到底的
13、原因)(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原因)? ? (1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之间的矛盾。 (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 (4)挑战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 挑战。 (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今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补充内容: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
14、化、社会、生 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22.22.如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经济发展新常态 的应对措施) (3)对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如乡村振兴战略)。 (4)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
15、神,继续自强不息, 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23.23.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 (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 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24.24.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 (1 1)重要性)重要性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 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人民对美好生活
16、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奋斗目标。 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根本原则。 (2)(2)意义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25.25.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如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 (1 1)概括知识点:)概括知识点: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 2)具
17、体举措:)具体举措: 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建设,坚决打赢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6.26.民生工作的目标民生工作的目标: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27.27.共同富裕共同富裕 (1)内涵:全体人员通过辛勤
18、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普遍富裕。 (2)实现途径: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 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第二课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 2.12.1 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改变生活 2.22.2 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1 1、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 2、为什么说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什么说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 (1)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使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19、。 (2)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3)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4)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3 3、创新如何改变生活?、创新如何改变生活? (1)对个人: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技 术的创新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3)对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应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4 4、为什么需要创新发展、为什么需要创新发展( (重要
20、性重要性)? )?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 禀赋。 (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创新己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5)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6)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5 5、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发展, ,必须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 6 6、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 成就成
21、就: 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不足不足: 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7 7、我国为什么要重视科技创新、我国为什么要重视科技创新? ?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 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8 8、我国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我国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 (1)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22、(2)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3)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广大科技工作者刻苦攻关,发扬创新精神。 事例: “复兴号高铁” 、 “事例: “复兴号高铁” 、 “C919C919 大飞机”试飞成功大飞机”试飞成功 、 “墨子号”发射升空、 “中国天眼”问世等、 “墨子号”发射升空、 “中国天眼”问世等 9 9、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1)现状:(P20)从整体上看,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等不 足。 (2)地位: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3、 (3)意义: 对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对民: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1010、我国应该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应该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 国家应该国家应该: : (1)必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 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或完善创新制度保障) (4)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5)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青少年应该青少年应该: : (1 1)树立远大理想
24、)树立远大理想, ,立志成才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报效祖国。 (2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3 3)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 ,勇于实践勇于实践, ,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4 4)培养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兴趣和好奇心, ,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 (5 5)积极参加学校的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的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 ,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1111、我国为什么
25、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 )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注: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111、我国的教育现状是什么、我国的教育现状是什么? ? 成就: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 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还不能完全适应
26、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受良好教 育的要求。 121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 1)内涵)内涵 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 业不分男女、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业不分男女、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2 2)为什么要万众创新)为什么要万众创新? ? 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
27、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1313、如何实现万众创新、如何实现万众创新? ? (1)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双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 (2)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3)社会: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法治环境 (4)公民:充分利用时代赋子的创造机遇,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1414、创新精神的表现有哪此、创新精神的表现有哪此? ? (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 (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
28、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515、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 ,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当知识产权受到侵当知识产权受到侵 犯时犯时, ,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1616、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的分享 改革发展成果。 1717、怎样保护知识产权、怎样保护知识产权 (1)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学习相关法律,增强维权意识;
29、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善于运用法律维护权益; (2)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发现侵犯,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第三课 追求民主法治追求民主法治 3.1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3.23.2 参与民主生活参与民主生活 1. 1.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是什么?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是什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2 2、民主在价值上的要求是什么、民主在价值上的要求是什么? ? 民主在价值上要求是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3 3、民主价值的实现靠什么?、民主价值的实现靠什么? 民主价值的
30、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4 4、中国探索民主价值的过程、中国探索民主价值的过程: : (1)1840 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 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 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 ,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3)俄国十月革命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 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从江西瑞金的“红色苏维埃”到延安的陕甘宁边区政府, 中国共产党始终
31、在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式。 (4)1949 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 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5)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 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 索。 5 5、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 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中国人民追求民主
32、价值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1)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 价值追求。 (3)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们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 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6 6、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 (1 1)来源:)来源: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 (2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
33、作主。 (3 3)目的)目的: :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4 4)特点)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5 5)形式)形式: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 (6 6)人民民主的真谛:)人民民主的真谛:有时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7 7)协商民主地位:)协商民主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7 7、在我国、在我国,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34、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强调通过 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 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8. 8.公民参与的含义:公民参与的含义: 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 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9. 9.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10.10.公民参与的要求公民参与的
35、要求: : (1) 对国家: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2)对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要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要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11.1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包括: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12.12.民主选举民主选举 (1 1)地位:)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形式。 (2 2)形式:)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3 3)原则:)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4 4)公民态度:
36、)公民态度:公民积极、主动、理性参与选举。 (5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 13.13.民主决策民主决策 (1 1)地位:)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2 2)有力保证:)有力保证: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3 3)要求:)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和民主化。 (4 4)作用:)作用:有利于集中民智,体现民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14.14.民主监督民主监督 (1 1)地位:)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
37、具体体现 (2 2)意义:)意义: 对政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对公民: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3 3)监督权的行使途径:)监督权的行使途径: 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反映; 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他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4 4)监督权的注意事项:)监督权的注意事项: 必须是合法、有序的,即遵守道德和法律; 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遵守网络规则。 15.15.为什么增强民主意识为什么增强民主意识: :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
38、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2)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3)意义:有利于提高公民个人素养;有利于增强公民主人翁意识,塑造现代公民 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 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6.16.怎样增强民主意识: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2)自觉增强宪法意识,遵从宪法精神; (3)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生活态度; (4)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 4.14.1 夯实法治基础夯实法治基础
39、 4.24.2 凝聚法治共识凝聚法治共识 1. 1.法治概念法治概念 法治(依法治国)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 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 2.法治的作用法治的作用 (1 1)个人)个人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 稳定、 持续的生活预期。 法治能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使人们安全、 有尊严地生活。 (2 2)社会)社会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40、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 3)国家)国家 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2. 2.如何实现法治(法治的要求)如何实现法治(法治的要求)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 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 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 3.谈谈法治与我们有什
41、么关系谈谈法治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1)法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治; (2)法治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法治能够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建立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 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4. 4.人治与法治的区别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1)人治建立在个人专治和独裁的基础上,具有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给社会带来不稳 定。 (2)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约权力,保障权利, 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5. 5.改革开放后,我国法治建设历程改革开放后,我国法治
42、建设历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 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 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6. 6.法治蓝图(依法治国)法治蓝图(依法治国) (1 1)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 2)依法治国的依据:)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 (3 3)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
43、家的基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 4)依法治)依法治国的核心: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5 5)依法治国新方针:)依法治国新方针:科学立法(前提) 、严格执法(关键) 、公正司法(防线) 、全民守法(基 础) 7. 7.建设法治中国的目的(实现法治蓝图的要求)建设法治中国的目的(实现法治蓝图的要求) (1)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 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 平正义,使
44、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3)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 国有机统一。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鲜明特点。 拓展拓展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国家的基本方略。 8. 8.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国家应该如何做?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国家应该如何做? (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有法可依 (3)增
45、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意识,依法办事,提高执法水平 (4)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 (5)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法治观念 9. 9.推进依法治国,弘扬法治精神,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推进依法治国,弘扬法治精神,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 1) 学习法律知识, 培养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弘扬法治精神,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学习法律知识, 培养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弘扬法治精神,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 2)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建设法治国家做)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建设法治国家做 贡献。贡献。 (3 3)要维护自
46、身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4 4)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10.10.政府的作用和宗旨政府的作用和宗旨 作用:作用:(1)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宗旨:宗旨: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11.11.法治政府的含义和目标法治政府的含义和目标 含义:含义: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目标:目标: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
47、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地位:地位: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12.12.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与核心分别是什么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与核心分别是什么? ? (1)(1)地位地位: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2)要求要求: :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 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 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3)核心核心: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3.13.为什么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为什么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1)依
48、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政府公信力。 (3)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4)有利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4.14.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 (1)政府:政府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 政府公信力。 (2)公民: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15.15.为什么要厉行法治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 (1)厉行法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 (2)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
49、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16.16.怎样厉行法治怎样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的要求厉行法治的要求) ) (1)(1)全体社会成员: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2)公民: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 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3)政府及其工作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4)社会: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5 5)国家:)国家:积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 德治国相结合
50、。 17.17.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 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 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文明与家园 5.1 5.1 延续文化血脉延续文化血脉 一、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 1 1、形成:、形成: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 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