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文阅读-15 小岛(含答案)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91711 上传时间:2021-09-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类文阅读-15 小岛(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类文阅读-15 小岛(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类文阅读-15 小岛 不忘历史,面向未来 我们按照参观路线的指引有序地参观,每一个参观者心情都是十分沉重,特 别是看到泥土中一堆堆死难同胞骸骨真是有难言的疼痛,同时一张张日军残杀我 同胞的照片又使人义愤填膺,对日寇恨之入骨。在这些照片中,有日军在南京奸 淫掠夺的,有日军杀人比赛的,有日军向我同胞挥刀砍头的,还有日军活埋我同 胞的 据纪念馆记录显示,从 1937 年 12 月 13 日至 1938 年 1 月,在这短短的一 个多月时间里,我同胞被日军杀害 30 多万人。这是多么巨大的数字啊!这是全 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 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入侵南京后的大屠杀,有良知的日本人都会忏悔的,但也 有一些

2、极右分子否认这铁的事实。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不忘历史教训。自从 1840 年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 英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直至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 100 多年来我国都是受侵略的, 光是七七事变后的 8 年全面抗日战争, 我国牺牲 3000 多万人,这悲惨历史我们绝对不能忘记! 我们要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选自第二个春天的日记续集 第 6 册中国文联出版社) 1.解释词语。 义愤填膺: 恨之入骨: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参观纪念馆令人心情沉重。 B. 所有日本人都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C.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

3、变都是历史教训。 D. 8 年全面抗日战争,我国牺牲 3000 多万人。 4.用“ ”画出文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参考答案】 1.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形容十分愤怒。 恨到骨头里去, 形容痛恨到极 点。 3.B 4.画出:我们还要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我的祖国(节选) 张海迪 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 ,一位美丽的志愿军护士唱了 一首歌,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幼小的心: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 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从此我就会唱这支歌了,我也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 是农村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密密的树

4、林,还有绿色的山峦,清凉的小河。 祖国就是城市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美丽的公园,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 像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姑姑,就像很多我在书中和电影里认识的人。 他们勤劳善良,热情真诚,他们爱亲人,爱朋友,爱邻居,爱同事,也爱工作, 爱和平 有一天,母亲带着我坐火车去远行。当火车隆隆地驶过黄河大铁桥,我看见 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波涛滚滚,真的仿佛从天而降,一刻不停地向远方奔 去再看看,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村庄,森林,山脉,都在远 方的地平线上旋转。白云在蓝天上悠悠飘荡,鸟儿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飞翔,风 把人们的歌声和鸟儿的鸣唱传播到更加遥远的地方 后来我当了作家,

5、我用自己的笔写我少女时代生活的故事, 也写壮丽的雪山, 浩瀚的沙漠,神奇缥缈的的星空。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不 仅是我感受温暖亲情的家园,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我为 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 (选自阅读 2018 年第 74 期) 1. 文中作者对祖国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请选出理解错误一项。 ( ) A.从小就知道祖国的深刻含意 B.看电影,打动了幼小的心 C.坐火车,知道了黄河 D.当了作家,懂得了祖国的内涵 2.作者之所以在文章中引用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 ,是想表 达 和 。 3.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 “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的含义是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是伟大 的。 ( ) (2)一开始我理解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 ) (3)我当了作家,渐渐懂得了祖国的悠久历史。 ( ) 4. “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 什么? 5. 在你心里,祖国是什么?以祖国为题,写一个排比句。 【参考答案】 1.A 2.祖国的伟大 对祖国的热爱 3.(1)(2)(3) 4. 不能调换。因为这三个词的意义是一级一级往上升的,只有先学习才能 工作,工作后才能创造。 5. 示例:祖国是国境线挺立的界碑,祖国是国徽下不倦的眼神,祖国是中华儿 女不屈的脊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五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