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教师版含解析)-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90906 上传时间:2021-08-31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5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5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教师版含解析)-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专题15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教师版含解析)-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专题15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教师版含解析)-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专题15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教师版含解析)-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专题15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教师版含解析)-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15 15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文言文阅读选择题( (解析版解析版) ) 考点穿透考点穿透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答题技巧 【命题实质】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 4 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 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文言文阅读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 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文言文阅读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文言文 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命题设误点的“似是而非”】 4 大设误角度: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和效果分析不当、情感分析不当 7 大设

2、误陷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夸大缩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关系混乱 【常见的陷阱设置点】 1.内容情感分析不当 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5 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 【答题技巧】 1.基础知识需稳扎稳打,落实积累。 2.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尤其关注对手法效果与用意的分析。 3.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 4.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 5.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 【方法总结】 1、细读文言文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 4、正选排除巧妙用。 文言文阅

3、读题,无论题型怎么变,都离不开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果具备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知 识体系,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将此题迎刃而解。 典例在线典例在线 【一、一、2020 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 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 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 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

4、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 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 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 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上自劳 军 劳 其筋骨 B. 军士吏被 甲 将军身被 坚执锐 C. 壁门士吏谓从属 车骑曰 属 予作文以记之 D. 使人称谢 长跪而谢 之曰 10.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交代了汉文帝劳军的北京。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汉王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驻扎军 队,此时的边境地区正处于战备状态。 B. 周亚夫是一位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细柳营官兵均严格遵守军令,周亚夫 见到皇帝没有跪拜,而是以军礼参见。 C. 汉文帝是一位开明、识大体的国君。虽然在细柳营处处受到约束,不得不听命于手下将军,内心颇 为不满,但他仍然对周亚夫大加称赞。 D.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霸上及棘门的军营,汉文帝长驱直入;而到了细柳营,入营受到阻碍, 在营中只能慢行;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答案】 8. B 10. C

6、 【解析】 【8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 A.劳:犒劳/使劳累; B.被:都是同“披”,披着; C.属:跟从/同“嘱”,嘱咐; D.谢:告知/道歉。 故选B。 【10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项“内心颇为不满”在文中没有体现,文中“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写出皇帝的情感是感动的,充满敬意的。故选C。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 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

7、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 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 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 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 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

8、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 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 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 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 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 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二、【

9、二、20202020 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贲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 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 “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

10、是本文的主旨。 D. 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答案】 D 【解析】 D借物喻理就是通过对某一事情的描述、概述,归结出其中的特征或意义,用来解释某一客观存在的 道理,本文属于托物言志,借爱莲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与节操。故选D。 【点睛】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 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 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 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

11、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 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 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三、【三、20202020 年江苏省无锡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市中考语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郭义官曰和者,有田在会昌、瑞金之间。翁一日之田所,经山中,见虎当道,策马避之,从他径行。虎 辄随翁,驯扰不去。翁留妾守田舍,率一岁中数至。翁还城,虎送之江上,入山而去。比将至,虎复来。 家人呼为“小豹”。每见虎来,其妾喜曰:“小豹来,主且至。速为具饭!”语未毕,翁已

12、在门矣。至则随 翁帖帖寝处,冬寒,卧翁足上以覆暖之。竟翁去,复入山。如是以为常。翁初以肉饲之,稍稍与米饭。故 会昌人言郭义官饭虎。镇守官闻,欲见之。虎至庭咆哮,庭中人尽仆,翁亟将虎去。后数十年,虎暴死, 翁亦寻卒。嘉靖癸丑,翁孙惠为昆山主簿,为予言此。又言岁大早,祷雨不应,众强翁书表焚之。有神凭 童子怒曰:“今岁不应有雨,奈何令郭义官来?今则不得不雨。”顷之,澍雨大降。然翁平日为人诚朴, 无异术也。 (选自归有光书郭义官事) 8.下列句中的“之”与“翁一日之田所”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 B何陋之有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顷之,澍雨大降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13、A郭义官留妾看守他在会昌、瑞金间的田产,他到那里去需要跋山涉水。 B郭义官遇到的虎很有灵性;他回城,虎就回山;他来之前,虎已先到田舍。 C郭义官的妾知道他喜欢这头虎,一看到虎来,她就吩咐家人为虎准备吃食。 D郭义官应众人要求写表求雨,神灵虽怒却不得不违背天意,降下澍雨。 【答案】 8.A 9.C 【解析】 8.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动词,到。A动词,到。B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代词,这件事。D音节助词,不译。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 一步了解文章,作出选择。ABD正确;C有误,郭义官的妾一看到虎来

14、,知道郭义官要回来,就吩咐家 人为郭义官准备吃食。故选:C 译文: 郭义官名和,他有田地在会昌、瑞金之间。有天,郭翁到自己的田里去,经过山中,见到一只老虎挡在 路上,他非常惊骇,于是驾马回避,从其他路绕行。但老虎一直跟着郭翁,训斥驱赶它也不离去。后来郭 翁让自己的小妾留守农舍,一年中大概来个几回。郭翁每次回城,老虎会把他送到江上,再回山里去。等 郭翁要来时,老虎就会又出现。郭家的人都称呼老虎为“小豹”。每次见到老虎来,郭义官的小妾就说: “小豹来了,那主人就要到了,赶快为他准备饭食。”话还没说完,郭翁己经到门口了。老虎来的时候, 就服贴地跟着郭翁坐卧。冬天冷时,老虎就躺在郭翁脚上,为他取暖。等

15、郭翁离开了,它就又回山了。像 这样,习以为常。郭翁一开始拿肉喂它,后来渐渐给它米饭吃,所以会昌人都说:“郭义官喂老虎。”镇 守当地的官员听说了,想要看看,就跟着郭翁到了田舍。老虎见到外人就咆哮,院中的人吓得人都趴在地 上不敢动。郭义官急忙把老虎带走。几十年后,老虎突然死了,郭翁不久也去世了。嘉靖癸丑年,郭翁的 孙子郭惠正做昆山主簿,给我讲了这些事。他又说:当年大旱,祷雨不见效,大家就强要郭翁写表文,烧 化了祈雨。就有个神灵附身到小孩子身上,生气地说:“今年本不应该下雨的,没办法你们把郭义官叫来 了,现在不得不下雨了。”不一会,大雨滂沱。但郭翁平日为人诚朴,也不会异术。 【四、四、2020 年江

16、苏省徐州市】年江苏省徐州市】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 于平原君 曰:“遂闻君将合纵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 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 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 得 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

17、言合纵。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纵之约。 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 ,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 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赞:介绍。蚤:通“早”。录录:通“碌碌”。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得 十九人偕从 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B. 左右未有所称 诵 不以千里称 也 C. 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 相士 陈康肃公善 射 D. 遂以毛遂为 上客 不足为 外人道也 8.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毛遂自荐

18、,本来指毛遂主动自我推荐承担出使楚国的重任,后来作为成语用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 推荐。 B. 从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 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 C.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在文中属于侧面描写,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毛遂却都没 有说出来,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作铺垫。 D. 毛遂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以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美。 【答案】 6. C 8.B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得到/通德,感激; B称赞/称呼; C擅长/擅长

19、; D作为/对,向; 故选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可知,毛遂在平原君府上三年都没有展露才华,在此 时表达了想要跟随平原君出使的愿望,平原君虽然有疑虑,但是还是同意了,并且也在一些关键时刻听从 了毛遂的意见,看出平原君虽然还没有发现毛遂的才能,但是却有一种宽广的胸怀,能够听取他人意见等 优点,所以“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的表述是不准确的,B 错误,故选B。 【点睛】译文:秦攻打赵国,赵国派遣平原君向楚国请求救兵。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一同前往(其余的 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

20、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 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 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 赵胜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 “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 好比锥子处在囊中, 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 现在, 处在(我) 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 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 中罢了。

21、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 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毛遂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从太阳出来就阐述这些理,到太阳当空时还没有 决定,毛遂进入,手握剑柄催促楚王,用利害关系劝说他,致使楚王立刻签订了合纵的盟约。毛遂对那十 九个人说:“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啊。”平原君也自己认为不擅 长鉴别人才,说:“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比百万 的军队还要强。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

22、”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五、【五、20202020 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6-10 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 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异乎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23、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 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乎 ! 噫! 微斯人 , 吾谁与归 ? 【乙】过广陵,入洞庭,浩浩荡荡,四无涯诶。晚见红日落干水内,次早见炬火然灼水面,渐望渐高, 乃明星也。吾游行天下,山吾皆以为卑,水吾皆以为狭。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物何大何 小?苏子瞻曰:“覆杯水于地,芥浮子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其

24、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 涕曰 : 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 中之间 , 有方轨 四八达之路乎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犹 杯水也。舟犹芥也,人犹蚁也。吾乌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浮海耶 ?其水涸而去,不以为是海变 桑田耶 ?四海虽广,应亦有涯。目力不至,则望洋而叹,因所大而大之耳,今在洞庭,吾目力穷焉,即以 为洞庭为吾之海可也。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年版,有删改) 【注】俯仰:表示时间短暂。方轨 : 两车并行。乌:怎么。桴:小竹筏。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南极 潇湘 极: 到达 B. 薄 暮冥冥 薄: 迫近 C

25、. 春和景 明 景: 景色 D.沙鸥翔集 集: 停息 7. 下列句子中,加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 渐望渐高,乃 明星也 A.当立者乃 公子扶苏 B. 乃 悟前狼假寐 C. 乃 不知有汉 D. 蒙乃 始就学 8.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选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两文都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 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 C.乙文引用苏轼讲的故事,意在表明虽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为认识有限而感叹自身渺小。 D.两文在写法上都是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甲文

26、重在劝勉言志 , 乙文重在阐发哲理。 【答案】 6.C 7.A 8.D 【解析】 6.此题考查文言实词。C项“春和景明 ”的意思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景”:日光。 7.此题考查文言虚词。A项“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和例句中的“乃”:是;B才;C竟然;D于是,就。 做对此题,必须把握各句的意思,例句,渐望渐高,乃明星也:越看越高,是明星啊;A.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该立为国君的是大儿子扶苏;B. 乃悟前狼假寐:(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C. 乃不知有 汉: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D. 蒙乃始就学: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8.此题考查对选文内容、手法的理解。A解释和分析不正确,范仲淹字希文不是“

27、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B解释和分析不正确,两文都没有大量运用排比;C解释和分析不正确,“意在 表明虽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为认识有限而感叹自身渺小”表述有误,应是“意在表明人人都是有限的,人 人都有他的无奈之处的哲理”;D解释和分析正确,两文都是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景、议论、抒情相 结合, 甲文重在劝勉朋友、自己和读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远大理想, 乙文重在阐发人人都是有限的,人人都有无奈之处的哲理。 参考译文: 【甲文】 我观看那巴

28、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 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 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 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 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 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 感慨到了极点

29、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 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 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 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

30、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 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文】 过了广陵,进入洞庭湖,广阔的湖面一望无边。傍晚,一轮红日落到湖水里;早晨,一轮朝阳像火炬一 般炙烤着湖面,冉冉升起,是明亮的星星。我游览天下,那些山我觉得有些矮小,那些河我觉得有些狭窄。 并不是这些山真的矮小,也不是这些河真的狭窄,是因为它们一眼就能看到尽头,所以才觉得小罢了。事 物如何区别大与小?苏子瞻说:“把一杯水倒在地上,一颗芥子浮在水面上,一只蚂蚁

31、浮在芥子上,蚂蚁 四顾茫然,不知要到何处去。一会儿,水干了,蚂蚁径直爬走了,遇见其他蚂蚁,大哭说:我差一点看 不到你了!哪里知道片刻之间,蚂蚁所到的地方有并行两辆马车、四通八达的路吗?”揣摩一下,四海 之内都在天地之间,就和那杯水一样。船就像那颗芥子,人就是那个蚂蚁。我们只知道蚂蚁依附芥子可笑, 不知道自己乘着船儿出海也和蚂蚁一样吗?水干而去,不就觉得这是沧海变桑田吗?天地虽然广阔,也有 边际。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就会看着这样广阔的景象而慨叹,因为看不到边际就觉得很大,现在,我在洞 庭湖,极目四望,不见边际,我觉得洞庭湖就是我的海呀! 【六、【六、20202020 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年山东省聊

32、城市中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行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 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 之。觕 恶不可食,黄门 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 先生饮酒但 饮湿 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南迁:贬谪到南方。梧、藤: 梧州、

33、藤州。鬻(y):卖。觕(c):同“粗”。饮湿:指润湿嘴巴。 7. 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 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 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 写出了人物的风采。 D. 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答案】 7.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B.结合“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 可知,苏轼面对粗茶淡饭,坦然食之,是个乐

34、观豁达之人。所以B项分析“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 的苦闷”错误。故选B。 【点睛】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 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同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 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 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苏轼与弟弟苏辙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汤饼的人,于是兄弟二人买 了汤饼吃。粗陋而难以下咽,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

35、饼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 你还想细细咀嚼吗?”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喝酒只是润湿嘴 巴罢了。” 【七、【七、20202020 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文言文阅读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 。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 以买纸。 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 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 之, 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 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 者,先假之,一端 酬二百金。如 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 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

36、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遨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 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 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友正未尝仕。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鬻(y),卖。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1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积三十年不辍 辍:收拾 B. 众人异 之 异:认为奇怪 C. 吾欲假 其素绢学书耳 假:借 D 凡有欲染皂 者 皂:黑色 12. 下列句中,加点“于”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37、是( ) 例句:赁小屋于水柜街 A.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B.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 C.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D.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B. 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C. 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D. 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14.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为了购买纸张,他卖掉了价值三百万钱的别馆。 B. 张友正

38、搬离旧居,与染工为邻,是因为染坊里有染过的绢,可以用来练习书法。 C. 苏子瞻应邀到友正家吃饭,看到长案上放置着笔墨纸等,而饭菜放在旁边,大笑起来。 D. 友正、子瞻二人每饮一巡酒,就展开纸张,进行书法创作,酒喝完了,纸也用完了。 【答案】11. A 12. D 13. A 14. B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积三十年不辍:坚持三十年不停止。辍:停止。故A错误,选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于,在。 A对于; B比; C对,向; D在; 故选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把握文章翻译,根据分句意思断句。有以纸馈之者(有人把纸赠给他)/不问

39、多寡(不问多少)/入手即书(拿到手就写),故选A。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可知,友正要的绢是白 色的绢,是染工打算染成黑色的绢,友正在染工打算染成黑色的白绢上练习书法,故B错误,选B。 【点睛】译文: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常常待在一个小阁楼上,闭门不做其他的事,坚持三十年不停 止。有一个别墅,价值三百万,全卖了来买纸。他的书法笔迹高简,有晋宋人的风格味道。原来的房子在 甜水巷,一天忽然舍弃离开,租小房子在水柜街,和染工成为邻居。众人对此非常惊异,有人问他原因。 友正回答说:“我想要借白色的绢学习书法罢了。”和染工约定:凡事有想要染黑

40、色的,先借给他,布帛 二丈酬谢二百金。像这样每天写好几个二丈,笔没有停过。有人把纸赠给他,不问多少,到手就写,到写 完才停止。 向来和苏子瞻交好。元祐末年,苏子瞻从扬州被召还,友正就准备饭菜邀请他。已经到了,就相对着 摆设了长桌子,上面分别放上好笔、好墨、纸三百列,却把佳肴放在边上。苏子瞻看到,大笑。就坐,二 人每喝过一轮酒,就展开纸挥舞着笔。一两个小僮磨墨,几乎不能供应。喝酒结束,纸也写完了,都自己 认为平日的书法比不上。 友正不曾出仕做官。他的性子刚直,担心被名声所连累,很少和人交往,所以知道他书法成就的人少。 【八、【八、20202020 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 阅读下

41、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 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 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 发 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 敢轻 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 取一葫芦置于地,以 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 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 之。 15.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康肃公善 射 善:擅长 B. 公亦以此自矜 矜:矜持 C. 尔安 敢轻吾射 安:怎么 D. 康肃笑而遣 之 遣:打发 16. 下列

42、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尝射于 家圃 而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B. 见其 发矢十中八九 其 真无马邪(马说) C. 乃 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 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D. 以 钱覆其口 以 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睨之”“但微颔之”,写出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技术不屑一顾,陈尧咨因此不满。 B. “取”“置”“覆”“酌”等一系列动词,写出卖油翁倒油动作一气呵成,非常娴熟。 C. 传神的对话描写是突出的写作特色之一,文章通过对话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D. 在作者笔下,陈尧咨傲慢不逊

43、,卖油翁内敛沉稳,人物形象生动,性格特征鲜明。 【答案】15. B 16. C 17. A 【解析】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义。B项“公亦以此自矜”意思是“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矜” 是“夸耀”的意思。故选B。 【16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 A在/从; B代词/加强反问语气; C都是“于是”的意思; D用/来; 故选C。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A项中“不屑一顾”理解有误。“睨之”“微颔”神态的描述,准确而传 神。既表示卖油翁对陈尧咨熟练的射箭技术的肯定,又写出他尚有不满意的静观神情。故选A。 【点睛】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于射

44、箭, 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 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 (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 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 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 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

45、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九、【九、20202020 年山东省秦安市中考】年山东省秦安市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

46、,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皆若 空游无所依 A. 若 为佣耕,何富贵也? B. 曾不若 孀妻弱子。 C. 其人视端容寂,若 听茶声然。 D. 若 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1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B.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 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 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

47、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13. 下列对选文写景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描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移步换景,逐一显现。 B. 描写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由远及近,定点观察。 C. 描写露出小石潭水面石头抓住特征,细致描绘。 D. 描述小石潭环境的清冷幽寂景中传情,情景交融。 14. 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明写了游鱼活泼,暗写潭水清澈,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暂时的快乐。 B.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既状写了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机盎然。 C.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 D. 选文句式灵活多样,有参差

48、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 【答案】11. C 12. A 13. B 14. C 【解析】 【11 题详解】 考查一词多义。例句,若:好像。 A.你; B.如,比得上; C.好像; D.如果; 故选C。 【12 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重点词的解释: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斗折,像北斗 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故句子翻译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 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故选A。 【13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中景物描写的赏析。B项表述错误。文中第一、二段是描写发现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描 写,写了潭中的水、石、树、

49、鱼,这些都是作者近观所看到的,然后“潭西南而望”,这是 “远望”小潭 的水源,采用由近及远的顺序,不是由远及近的顺序,故B错误。 【14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C项表述错误。作者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坐潭 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 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 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之感并没有随之 而去,而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石潭的凄清环境触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落寞

50、、凄苦忧伤的感 情。故C错误。 【点睛】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 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 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 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