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教案(共7课)2021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90829 上传时间:2021-08-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教案(共7课)2021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教案(共7课)2021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教案(共7课)2021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教案(共7课)2021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教案(共7课)2021新版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微小世界 1.1.放大镜放大镜 【教材分析】 “微小世界”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线索,引导学生利用 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从而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历程,以及在 探索微观世界进程中出现的卓越人物和研究成果。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微小物体、查阅微小世界相 关资料等形式, 开阔视野, 丰富认知, 同时体会到观察工具的重要作用。 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 将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观察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 教材共分 4 个部分。 1.聚焦: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大镜帮助观察,放

2、大镜的镜片有什 么特点?问题旨在引发学生回忆,了解学生关于放大镜的前概念。聚焦的问题指向两个方面:一 是放大镜的功能及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的应用;二是放大镜的结构特点,聚焦放大镜的 镜片有什么特点,引起学生观察镜片的兴趣。 2.探索:核心词是“观察”和“比较” 。探索活动 1 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 眼镜的镜片,这是一组有一定结构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初步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 之间的联系;探索活动 2 是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不同,这一活动指向凸度对 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影响。 3.研讨:这部分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第 1 个问题是“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3、”这个问 题可以通过不同物体的放大作用得出,也可以通过观察不同透明材料也会有放大作用得出,如塑 料镜片。 第 2、 3 两个问题是 “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 指向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之间的关系。 4.拓展:引导学生应用放大镜的特点,自制一个放大镜。通过活动,学生认识到只要和放大 镜一样具有透明、中央厚而边缘薄的结构特点,该物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学生通过探究和研 讨,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 放大镜的意义、放大

4、镜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并不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大多数学 生没有主动观察过放大镜的结构;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需要在比较不同 放大镜镜片边缘和中央的厚度差异,即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凸度)去发现。本课鼓励学生在带 着新的问题,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学习 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

5、结构特点。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 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 结构特点。 难点探究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 【材料准备】 学生放大镜镜片、玻璃片、

6、近视眼镜镜片、围棋子、写着“科”字的纸、直径相同但凸度 不同的三种放大镜镜片、实验记录单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放大镜前概念调查 教师活动:出示放大镜,这个物品大家一定不陌生,它的名字是? 学生回答:放大镜。 教师提问:看来大家对它都很熟悉,的确,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到放 大镜帮助观察,大家对放大镜有多少了解呢?不妨替放大镜自我介绍一下。提示可以从放大镜的 构造、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用途等方面展开。 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交流。 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图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

7、体放大” ,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将放大镜移到一定的位置,使眼睛能看到清晰而又放大的 图像为止(请学生演示,师相机指导) 。使用过程中需要爱护放大镜,如不用手指直接摸镜片,使 用完毕装入盒子,避免镜片与尖锐物体接触等。 放大镜的应用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会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蚂蚁等小动物以及植物 的根、茎、叶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使用放大镜查看比较小的文字、物品等;在科研工作中, 比如考古研究、地质考察、农业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也会用到放大镜。 2.关注放大镜的结构特点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

8、4 种工具,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围棋子,请用这四种工 具分别观察纸上的文字,对比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关于放大镜的前概念,回顾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点,引导学生 关注放大镜的镜片。 二、探索 1.实验 1:对比观察,认识放大镜的结构特点 学生活动:用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围棋子观察大小相同的文字,找出 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的镜片。 教师提问:放大镜能把物体图像放大,它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种镜片的结 构特点,比较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与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围棋子,提示从侧面观察 四种物体的形状,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将镜片的特点用简图加

9、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记录。 学生活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分享,教师补充小结:放大镜不但是中央厚边缘薄,而且是透明的,只有两个条件均具 备,才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实验 2:对比观察,发现凸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呢? 学生活动:用直径相同但凸度不同的三种放大镜镜片进行观察,比较不同放大镜镜片侧面, 找出影响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因素(凸度) 。 学生分享,教师补充小结: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 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3 设计意图此部分安排两项活动,期望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研讨,逐步明晰放大镜镜片 的特点。 三、研讨 1.引导

10、学生回顾放大镜的结构特征(研讨 1) 教师总结: 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 “放大” , 学完了这节课, 你知道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了吗? (镜片具有“凸” 、 “透”的结构特点) 2.引导学生回顾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研讨 2、3) 边回忆实验过程边小结,先给三种放大镜放大图像的情况进行排序,然后观察三种放大镜, 并用简图的方式描述三种放大镜在凸度上的区别,发现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 大。 设计意图这部分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由“认识到放大镜的结 构特点”上升到“发现倍数越高的放大镜,镜片的凸度越大” 。 四、拓展 任务:根据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自制一个放大镜。引导

11、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我们要选 择什么材料,怎样制作,二是如何检验它是否具有放大作用? 可选材料有:透明集气瓶、圆筒玻璃杯、圆底烧瓶、烧杯、水、塑料薄膜、铁丝等。目的是 让学生自制放大镜,体会不同材料的放大作用,巩固凸透镜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一个放大镜”拓展活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放大镜特点的理解。 【教学后记】 2.2.怎样放得更大怎样放得更大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微小物体的前提下,在经历组合凸透镜观察微小物 体的过程中了解显微镜的来龙去脉,认识到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 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至此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2、教材共分 4 个部分。 1 聚焦: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这是一个 开放性的、能引发学生深思的问题,可以指向我们是否可以制作出一个放大倍数更大的放大镜, 也可以指向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是不是可以把图像放得更大,还可以指向能不能使用另外的放 大工具来代替放大镜等。 2 探索:引导学生经历显微镜的发明过程,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自制显微 镜) ,然后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周围的微小物体,最后认识光学显微镜。 3 研讨:共 3 个问题。第 1 个问题是“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这个问题要 从两个角度来思考,其一是凸透镜“组合的方式”是怎

13、样的,上下还是左右?平行、垂直或是倾 斜?通过前面的探索活动,学生不难发现组合的方式应该是镜片平行;其二是凸透镜“组合的距 离”为多少?学生在活动中会发现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所以 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这个位置能观察到清晰而放大的图像。第 2 个问题“观察学校实验室 用的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和第 3 个问题“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 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组合凸透镜和实验室显微镜的异同,来认识 实验室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了解观察工具的逐步演变过程。 4 聚焦:简单介绍了显微镜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明白显微镜的发展为

14、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 4 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 ,进而理解技术的革新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除 此,告诉学生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是用透镜制成的,它是利用透镜对光的折射而产生物像的, 像这样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 本课可分“做个简易显微镜”和“显微镜的发展”两部分。 【学情分析】 学生们都用过放大镜,会使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怎样放得更大?用两个凸透镜组合在一起 观察物体,这是学生能想到的办法,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将指导学生用两个放大镜组合 来制作组合凸透镜(简易显微镜) ,旨在让学生体验显微镜发明的历程,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 行观察,感受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

15、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 科学态度目标 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 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

16、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难点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并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物体。 【材料准备】 学生两个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印有小字的纸张、铁架台、双顶丝、食盐、苔藓、剪刀、裁 纸刀、直尺、马克笔、硬纸筒或矿泉水瓶或 PVC 管、胶带、实验记录单(每组一份)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 1 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提问: 使用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一些物体, 可我们还想看到更微小的事物 (提 供很小的文字) ,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用一个放大倍数更大的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指向是否 可以制作出一个放大倍数更大的放大镜,也可以指向能不能使用另外的

17、放大工具来代替放大镜, 还可以指向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是不是可以把图像放得更大等。 教师提问:认真思考,是否可以用手中的放大镜把物体的像放得更大呢?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可能提出把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看看是否能把物体图像放得 更大或由教师引导)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去探索更多起放大作用的新工具。 二、探索 1.经历自制显微镜的发明过程 为学生提供两个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分组实验,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组合放大镜,看看能否 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活动目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能增加放大倍数,要看 到清晰且放大的图像,关键是调好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组织交流,总结发现:学生发现两

18、个放大镜比一个放大镜放大物体的图像会更大;组合时两 个放大镜要上下、平行摆放;组合时要调整位置,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 5 提出质疑: 1.两个放大镜位置摆放有两种方式 (放大倍数大的放上边或放下边) , 到底哪一种放大效果会 更好? 2.一个人组合两个放大镜不稳定,如何解决? 思考并讨论问题 1.得出方案:同时观察较小文字,哪一个把文字放得最大,哪一个效果就最好。 展开实验并总结:上边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小于下边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放大效果好。 思考并讨论问题 2.得出方案:利用铁架台、双顶丝固定。 补充注意事项:先固定好一个放大镜,第二个放大镜从下边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量两 个放大镜

19、在什么位置的时候放大效果最好?”实验后发现两个放大镜因为倍数不同,它们之间的 距离也不同。 梳理整个过程: 1.用放大倍数小的放大镜找到一个清晰且较大的图像; 2.下方移入第二个放大倍数大的放大镜并上下移动; 3.找到清晰且更大的图像,并反复移进移出第二个放大镜进行观察和比较; 4.测量好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并固定。 2.利用两个凸透镜自制显微镜 参考课本第 5 页制作显微镜 可选材料 1:小牛顿实验材料 可选材料 2:剪刀、裁纸刀、放大镜、直尺、硬纸筒或矿泉水瓶(制作方法:选择与放大镜 一样大小的纸筒或矿泉水瓶,根据放大镜放大物体效果最好时与物体的距离确定纸筒或矿泉水瓶 的高度,做标记,剪

20、裁,还需根据放大镜的手柄裁剪一条纵缝,组装第一个放大镜,调整位置使 得能看到清晰而放大的像,在第一个放大镜下组装第二个放大镜并调整其位置,得到清晰放大的 像。难点测量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一个学生拿住两个放大镜不动,另一个学生用直尺测量 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测量时,要注意镜框有一定的厚度,既可以测量两个镜框的中心点之间的距 离,也可以测量两个镜框上边缘与上边缘或下边缘与下边缘之间的距离。 3.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身边其他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食盐、面粉、头发、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 触角等。 (活动目的: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图像是不是被放得更大了,以及是不是又会 发

21、现一些用肉眼和用单个放大镜不能看到的细节,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凸显组合放大镜 的放大优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显微镜的发明过程,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即自制 显微镜,然后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周围的微小物体,最后认识光学显微镜。 三、研讨 研讨 1: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 通过自制显微镜活动,再次巩固知识。两个放大镜需要平行放置,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会影响 图像的清晰度和放大倍数,要观察到较大且清晰的图像需要找到两个放大镜之间的最佳距离。 研讨 2、3:观察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我们的组合 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 认识显微镜

22、结构:目镜(位于显微镜顶部,是人眼直接观察的透镜) 、物镜(位于镜筒下方, 靠近被观察的物体) 、 镜筒、 调节旋钮 (调节镜筒上下位置) 、 载物台 (承载被观察物体的操作台) 、 转换器、压片夹、遮光器、反光镜(反射光线到镜筒中的镜子) 、通光孔、镜座。 对比两个放大镜组合和光学显微镜:位于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实验室显微镜中的目 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则相当于实验室显微镜中的物镜。二者都有两个镜片和一个 镜筒,而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等是为了人们观察和使用方便而为光学显微镜增加的一些结 构。 设计意图研讨 1 用于回顾自制显微镜及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身边其他物体两个活动,旨在

23、再 6 次巩固知识;研讨 2、3 是为后续学习使用显微镜做好铺垫。 四、拓展 观察方式的发展:人眼、一个放大镜、两个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后续介绍有 代表性的不同时期的显微镜) 。 学生需要明白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是用透镜制成的, 它是利用透 镜对光折射而产生物像的,像这样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 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 人类最敏锐的“眼睛” ,进而让学生理解技术的革新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教学后记】 3.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教材分析】 本课是

24、微小世界的第 3 节,教材背景图片是一张瓢虫,隐含着本课的观察以微小的昆虫 为主要对象。从低年级用肉眼直接观察小动物到现在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昆虫的身体器官,观 察尺度在缩小,观察要求在提升。这节课将以熟悉的昆虫为代表,了解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奇妙的 昆虫世界。 教材共分 4 个部分。 1.聚焦:我们周围有许多微小的物体,如有些昆虫极小,有些昆虫的身体器官用人的肉眼都 看不清。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呢?教科书出示了本课的科学词汇:鳞片和 复眼,这是一些昆虫身体上用肉眼无法看清的两个器官,意在引导学生在后续的观察中多加关注 这些微小的器官。 2.探索: 这部分有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

25、是 “用肉眼、 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 翅、脚或其他的某一个部分,把我们的发现画成图并用文字标注。 ”在这一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两 个方面,其一,要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观察的内容是昆虫身体的某一部分,例如 昆虫的触角、翅、脚等,而不是整体结构;其二,观察时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方法对昆虫器官的独 立观察,而要采取对比观察的方法,对同一个昆虫的某一部分在不同工具下的图像进行比较,通 过比较发现用不同工具观察时我们看到的图像大小和视野范围是有差异的。在对比中逐渐体会到 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和深入,技术将改变我们的认知。教科书呈现的“蝴蝶 足的观察记录”和“蝴蝶翅的观

26、察记录”图片,为学生提供一种了描述和记录观察结果的范例。 第二个活动是“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并用示意图画下来。 ”在观察 完昆虫器官后, 还可以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其他物体的微小结构, 例如花粉、 灰尘等。 3.研讨: 有2个研讨问题。 第1个问题是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 通过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对显微镜使用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记录、描述观察结果的方 法是否恰当。第 2 个问题是“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 的范围)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是在收集整理大量观察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的提炼概括,学生通 过

27、对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 图像就越大,视野却越小。教科书还呈现了植物的叶分别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 同形态,清楚地显示了在不同放大倍数的观察工具下,物体的图像大小和视野大小的变化,从植 物的角度再一次证实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与图像大小及视野范围的关系。 4.研讨: 本部分安排了一则 “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 阅读资料, 列举了人类从苍蝇的复眼、 苍蝇的触角和蝴蝶的翅膀这两种昆虫的身体结构特征中得到启发,分别发明了“蝇式气味分析监 7 视仪” “蝇眼照相机” “蝇眼雷达” “蝇眼探测系统” “百叶窗样式的人造卫星控温系统”的例子

28、。 这些事例正是人类仔细观察身边微小物体,从中受到启发创新的体现。拓展阅读是科学学习的方 式之一,在广泛阅读中,学生明白了人类的很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从而建立起人 类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观念,体会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 来了诸多便利。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身边常见的微小物体有所耳闻,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利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过这 些物体的微小结构。他们对身边微小物体的探索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 来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到微小物体的探索中。学生通过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 察微小物体,知道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

29、开阔和深入,初步感知科学技术的 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本课的观察以微小昆虫为主要对象,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 趣,观察昆虫的身体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的 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 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 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索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

30、想法,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难点能够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 自己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材料准备】 学生:放大镜、台式光学显微镜、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周 围物体(如花瓣、纤维等) 、实验记录单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师: 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生物, 比如种类、 数量繁多的昆

31、虫家族。(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 每一种昆虫都有其特殊的身体构造及特有的生活习性,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 家法布尔,他就用一生的时间对昆虫进行了观察,发现了许多关于昆虫的趣事,继而写出了著名 的昆虫记 。 师:你有认真观察过昆虫吗?有些昆虫极小,它们的身体器官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鳞片和 复眼,这是一些昆虫身体上用肉眼无法看清的两个器官,思考一下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清 楚吗? 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 设计意图揭示本课观察的微小物体是昆虫。 二、探索 1.学习使用显微镜 师:不错的,工具的改进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和深入。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 8 了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方法

32、、认识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看图回顾) ,接下来,一起学习如何使用显 微镜吧! (视频指导显微镜使用方法:可以概括为 5 个步骤。 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略 偏左,离桌子边缘大约 7 厘米;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 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3.上片: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 中央; 4.调焦:眼睛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

33、现在视野里为 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5 观察:慢慢移动玻片标本,用左眼观察 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图 像画在学习单上。 学生活动:学习并练习使用显微镜。 师:实验室常用的光学显微镜一般可分为台式光学显微镜和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两种,我们也 来了解一下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吧。 步骤:掰开镜筒,即打开开关,将物镜垂直对准观察物体,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调节调焦 旋钮,找到物体清晰的图像,进行观察并记录。 2.学习记录方法 本节课,我们要采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三种方式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 某一部分,描

34、述与记录的要求参照课本第 7 页“蝴蝶足的观察记录”和“蝴蝶翅的观察记录” 。 3.完成观察任务 任务 1:请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部分,把你 们的发现画成图并用文字标注,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活动: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投影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 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事先可以准 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任务 2: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物体的微小结构,并用示意图画下来。

35、 学生活动:练习使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并记录。 (可以观察叶片、花瓣、头发、纤维、灰 尘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逐渐体会到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和深入, 技术将改变我们的认知。 三、研讨 研讨 1: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以观察蝴蝶翅膀为例) 学生回答预设:观察蝴蝶的翅膀时,用肉眼观察时能看到蝴蝶翅膀的整体形状和颜色等,放 大镜下能看到翅膀上的纹路,显微镜下能看到很多小点或小鳞片。 研讨 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有 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却越小。 (此处

36、可以结合教科 书呈现的植物的叶分别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形态。 设计意图研讨 1 意在达到观察信息互通有无、相互启发,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 及全面细致的观察习惯;通过研讨 2,学生得出“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 视野却越小”的结论。 四、拓展 本部分安排了一则“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阅读资料,需要提炼加工信息,梳理出人类受 哪些昆虫的启发而发明创造了什么。 (苍蝇的触角“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苍蝇的复眼 9 “蝇眼照相机” “蝇眼雷达”和“蝇眼探测系统” ;蝴蝶的翅膀“百叶窗样式的人造卫星控温 系统” )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人类的很多发明都可以在自然界

37、中找到原型, 从而建立起人类的生产、 生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观念。 【教学后记】 4.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 4 课。本课是在前面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身边微小物 体的基础上,尝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认识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这是对生物细胞 的初次探索,以此促使学生去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了解生命的多姿多彩。当然,课堂上还要继 续巩固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加强技能训练。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和一个研讨组成: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这两个 活动之间属于递进关系。第一个活动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学生根据教科书呈现的步骤动

38、手 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这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基础;第二个活动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旨在 使学生通过观察, 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三部分研讨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与罗伯特胡克观 察到的细胞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五年多的科学学习中,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已经认识了许多生物的共同特征:都 有生命,都有各自独特的结构,都要适应环境对于细胞,学生通过科普书籍、科学视频等有 一定的了解,他们认为细胞能治疗疾病,克隆羊与细胞有关,细胞很小但是亲眼观察细胞,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对于细胞结构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更不用说亲手制作玻片标本,观 察细胞了。亲手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亲眼观察自己

39、制作的标本,学生兴趣异常浓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用图画和文字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能够对比洋葱表皮细胞与死亡的软木细胞,认识植物细胞的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过程。 2.发展观察生物细胞、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入,发现了更多的自然奥秘。 【教学重难点】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用图画和文字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准备】 学生洋葱、小刀、清水

40、、滴管、镊子、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教师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和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的微课、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0 1.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细胞吗?(板书:细胞) 2.学生说说自己对细胞的了解。 3.你想不想亲眼看一下细胞?今天我们就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对细胞的初步认识,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细胞认识的前概念, 视情况进行后续教学。然后顺势提出“你想不想亲眼看一下细胞”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二、探索 (一)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谈话:怎样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呢?我们不能直接拿洋葱来观察,要先制作洋葱表

41、皮玻片标 本。 明确制作要求。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需要把洋葱表皮做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 2.认识制作材料。 清水:滴在载玻片上,使标本舒展。 碘酒:染色。 滴灌:吸取清水,吸取碘酒。 载玻片:放置标本。 盖玻片:盖住标本。 吸水纸:吸取多余水分。 镊子:撕下洋葱表皮,夹取盖玻片。 小刀:切洋葱,划“井”字。 3.学习制作方法。 教师演示或观看制作视频,分步骤讲解制作要求及要点,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 (2)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4)用镊子夹取盖玻片盖到标本上面

42、;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 要有气泡。 (5) 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 并把玻片微微倾斜, 让碘酒尽量渗透到洋葱表皮细胞。 (6)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和碘酒。 简单概括为:撕滴展盖染吸。 (板书) 4.领取材料,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条件允许的可以每人一套材料,每人动手操作。 (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撕的表皮不够理想,需要教师巡视指导;部分学生的盖玻片容易 碎裂,要多准备一些。 ) 设计意图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基础。在制作环节,通过先观看视 频,再分步骤学习讲解,最后动手制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技能, 体验

43、学习的成功感。 (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谈话:完成了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接下来我们就要用显微镜来观察了。还记得怎样 使用光学显微镜吗?下面来复习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使用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注意事项:先对光再上片;先用低倍物镜,再用高倍物镜;镜筒先下降,再上升; 观察时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显微镜中看到的图像与真实物体方向相反。 2.利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并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四人小组 一台显微镜,条件允许的也可以两人一台)要求一边观察一边记录。 因为没见过洋葱表皮细胞,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会出现误认,最好在大屏幕或黑板上呈现洋葱 表皮细胞的图

44、片,便于学生比对观察。 设计意图亲眼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表皮细胞,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条件允许 11 的情况下,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认识洋葱表皮细胞 1.谈话: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下面请大家拿着自己的观察记录,向同学们介绍你观察到的 洋葱表皮细胞是什么样子。 交流观察、记录的洋葱表皮细胞。 学生将自己记录的洋葱表皮细胞向全班进行展示,描述自己的发现。 2.讨论:同学们展示的洋葱表皮细胞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会比较集中于细胞的形状、细胞的外壁、细胞的大小、细胞核等结构。教师需要在学生 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加以引导,特别需要强调看到的颜色不是洋葱表皮细胞原本的颜色。 3.小结:洋葱

45、表皮细胞结构。 如果条件允许,老师可以利用电子显微设备在白板屏幕上展示洋葱表皮细胞,然后再介绍细 胞的特点;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利用课件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图片进行介绍。 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等。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既是对观察过程的检查, 也是对学生观察效果的评价。 通过交流展示,学生能很好地进行相互学习,进而概括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 三、研讨 过渡: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我们来了解一下他发现细胞的 过程。 1.出示胡克发现细胞的资料(也可以阅读教科书第 10 页的资料) ,学生阅读。 2.讨论:胡克发现的软木细胞与我们观察的洋葱表

46、皮细胞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相同:都有细胞壁。 不同:胡克发现的是死亡的细胞,没有细胞核;它们的形状、大小也不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死亡软木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的认识, 为下节课认识更多的细胞的概况及细胞的共同点做铺垫。 四、总结 1.请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1)学习并制作了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认识了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 2.拓展:认识了解更多的植物细胞。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学生活动手册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用示意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写出洋葱表皮 细胞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一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一边把

47、观察所得记录在表 格中,观察与画示意图是同步进行的。评价学生示意图的优劣,应该以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为 主要标准,能真实、完整记录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即可,至于画得是否美观,可以在真实性的基 础上进行完善。讲解洋葱表皮细胞的特点时,建议学生从细胞的大小、形状、结构等方面用关键 词进行描述。 【教学后记】 5 5.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教材简析】 在前一课,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对细胞有了最浅显的认识。本课继续指导 12 学生观察多种生物细胞,从而建立“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这一概念。细胞学说是很多 科学家对各种生物做了大量的观察,获得了许多事实的基础上建立

48、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细胞 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 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由 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的。要让学生建立这一概念,仅仅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是不够的,还需要观 察大量其他生物细胞。因此,课堂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生物细胞作为观察素材,在大量 观察中推理出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初步了解生物体与细胞的关系及细胞在 生物体中的作用。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可以熟练使用显微镜,本课要让学生从对洋葱表皮细胞的 认识,上升到建立“细胞是生物体的基

49、本组成单位”的概念。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次提升,这对 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他们在不断地观察学习中完善对细胞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 同的。 3.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细致观察和详尽记录的重要性 2.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

50、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显微镜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并记录下来。 难点通过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细胞,学生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各异,同种生物的细 胞也不同。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准备】 学生多种动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 教师多种生物细胞及呈现细胞作用的图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回顾上节课学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外形特点。 说一说上节课使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有什么特点?我们发现洋葱表皮是由细胞组 成的。 2.出示课题:洋葱其他部位,其他生物也由细胞组成吗?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设计意图在聚焦环节,以复习的方式引入教学主体,是为了让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六年级上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