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90317 上传时间:2021-08-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发展发展 (时间:90 分钟,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1.(2021 山东泰安高一期末)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如图中对应的朝 代是(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商朝、东周、五代 B.东周、秦朝、三国 C.秦朝、东周、五代 D.商朝、秦朝、三国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 1600 年商汤带领着商部落灭掉夏朝建立商朝;公元前 22

2、1 年秦 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统一;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 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所以与图中对应的朝代是商朝、秦朝、三国,因 此 D 选项正确。 2.(2021 湖南郴州高一期末)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 写的正确史实是( ) A.西晋统一 B.蜀国灭亡 C.东晋建立 D.北朝开始 答案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 280 年西晋统一,故 A 正确;蜀国灭亡是在 263 年,东晋建 立是在 317 年,北朝开始是在 4 世纪末,故 B、C、D 错误。 3.(2021 浙江宁波高一期末) 资治通鉴 有载: “谢

3、玄、 谢琰、 桓伊等引兵渡水(淝水)击之。 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这场 战役( ) A.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业 B.激发了秦国的商鞅变法 C.加剧了北方的民族矛盾 D.加速了南北的统一进程 答案 C 解析 根据“谢玄”“秦兵”“淝水”“晋兵”等信息可知材料描写的是淝水之战, 这场战争 后前秦帝国崩溃,加剧了北方的民族矛盾,没有开启南北统一的进程,故选 C,排除 D;淝水 之战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晋国成就霸业是在春秋时期,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排除 A、 B。 4.(2021 湖南怀化高一期末)前赵的建立者刘曜(匈奴人)大量任用汉人为官, 又在长安

4、设立学校, 选聘名儒传授汉族传统文化,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些措施( ) A.保证了前赵政权的统治 B.丧失了匈奴的民族个性 C.推动了汉匈两族的交融 D.融洽了北方的民族关系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匈奴统治者传授汉族文化,学习汉族制度,这有利于推动匈奴与汉族的民族 交融,故选 C。 5.(2021 山东淄博高一期末)南朝江南地区“至于元嘉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答案 B 解析 材料“至于元嘉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体现

5、的是魏晋南 北朝时期的南方经济得到开发,这主要和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有关,B 正确;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是在南宋,A 排除;C、D 与材料无关,排除。 6.(2021 江苏高邮高一期中)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 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放弃鲜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推行均田制,采用汉族农耕经济。 这反映孝文帝( ) A.推行汉化 B.刚愎自用 C.数典忘祖 D.蕃汉分治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放 弃鲜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推行均田制,采用汉族农耕经济”并结合所学,孝文帝采取这一系 列措施是为了学习汉

6、族先进文化,推进鲜卑族政权的封建化,故选 A 项。 7.(2021 湖北黄冈高一期末)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 目睹了洛阳的繁荣景象后, 感慨地说道, 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 言传。这实质上说明( ) A.北魏迁都与否不影响中原经济发展 B.北民南迁使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C.孝文帝改革大大促进了民族间交融 D.汉文化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全面发展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是南朝官员目睹洛阳繁荣,中原地区依旧“礼仪兴盛”,这说明,孝文帝改革使 民族间交融密切,所以北方依旧兴盛,C 正确;北魏迁都有助于中原地区经济发展,排除 A; 北民南迁指的

7、是迁移至江南地区,与题干空间范围不符,排除 B;D 错在“全面”,排除。 8.(2021 湖北天门高一调研)如图为隋代设置的义仓。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供应朝廷物资的仓库 B.设置于长安洛阳两都 C.利于市场物价的稳定 D.为备水旱赈济而设置 答案 D 解析 依所学,隋朝为备水旱赈济而在乡间遍置义仓,故选 D 项;依所学,仓库主要供应朝 廷粮食与物资,而义仓主要是备水旱灾害,排除 A 项;设置于长安洛阳两都的主要是供应朝 廷物资的仓库,而非义仓,排除 B 项;义仓主要是备水旱灾害,而非平抑市场物价,排除 C 项。 9.(2021 山西怀仁高一期中)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

8、文明。使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 响是(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强北部边防 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D.巩固隋朝的统治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大运河建成之后 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起到了重要作用,故选 C 项。 10.(2021 湖北天门高一调研)唐玄宗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 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答案 C 解析 依所学,唐玄宗时期,将

9、唐朝推向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 荣,出现“开元盛世”局面,故选 C 项。 11.(2021 福建厦门高一期末)公元 630 年,唐平定东突厥后,不再册立可汗,而是在其故地设 置羁縻府州,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这一变化( ) A.实现了夷夏平等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开创了行省制度 D.巩固了西南边疆 答案 B 解析 根据“不再册立可汗,而是在其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可得 出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故 B 项正确;实现平等表述错误,排除 A;行省是元朝的,排除 C; 东突厥不在西南,排除 D。 12.(2021 浙江杭州北斗联盟高一期中)“大唐文武

10、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 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之,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于碑 也” 。该碑颂扬与期盼的是( ) A.仰慕唐朝盛世,扩大朝贡贸易 B.推进唐蕃联盟,保障丝路畅通 C.追念唐蕃和亲,增进汉蕃友谊 D.加强唐蕃合作,抵御佛教入侵 答案 C 解析 “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可知这是 9 世纪中期唐蕃会盟, 反映了人民 对于追念唐蕃和亲,增进汉蕃友好的期盼,故选 C 项;9 世纪中期,唐朝已由盛转衰,排除 A 项;唐蕃会盟是为了双方的友好交往而立,与丝路无关,排除 B 项;吐蕃信奉佛教文化, “抵 御佛教入侵”的说法有误,排除 D

11、 项。 13.(2020 山东聊城高一期末)运用“时间尺度”是历史学作为时间的科学的具体体现之一。所 谓时间尺度, 指的是研究者在观察、 分析其研究对象时所采用的一种时间上的度量工具或方法。 读图,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审视,造成这一历史局面的主导因素是( )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 A.朋党之争 B.藩镇太重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答案 B 解析 据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并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社会经济破坏很大, 安 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五代十国实质是藩镇割据的继续, 故选 B 项。 14.(2021 湖南娄底高一期中)晋室南迁后, 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

12、断掌控朝政, 占据高位, 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 A.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B.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反映了晋室南迁之后, 司马 家族与地方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故选 B 项。 15.(2021 山东烟台高一期末)科举制同以往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它是一种由中央确定 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这表明科举制( ) A.提高了官员素质 B.实现了社会公平 C.推动了教育发展 D.有利于中央集权

13、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科举制同以往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它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 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科举制相比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来说把选 官权力收归中央,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 D 选项正确。 16.(2021 江苏徐州高一期中)下面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对该图解读正 确的是( ) A.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 B.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 C.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 D.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 答案 D 17.(2021 黑吉两省十校高一期中联考)下面是关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其中对三省六部 制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14、 ) 分工明确,效率提高 相互监督,彼此牵制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严格保密,临时 机构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根据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结合所学,唐朝三省职权分工明确,是一套较为完备严 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正确;根据所学,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彼 此牵制,正确;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正 确;根据所学,三省六部制是正式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也没有严格保密的特点,错误;选 择 A 项符合题意。 18.(2021 四川成都蓉城高中教育联盟高一期末)在唐代,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凡涉及 军国大事的重要事宜都需要由中书省进

15、行诏书的起草, 门下省负责批驳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 A.是汉承秦制的体现 B.制约了君权 C.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D.降低了办事效率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进行诏书的起草, 门下省负责批驳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 ,这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 C 正确;这和汉承秦制无关,故 A 错误; 三省六部制主要是加强皇权,故 B 不合适;三省六部制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三省长官共同 议定军国大政,这提高了办事效率,故 D 错误。 19.(2021 河北唐山高一期末)赋税是维持封建政府的主要来源,征税标准开始从人丁为主转为 财产为主的标志是

16、( ) A.编户制度 B.租庸调制 C.一条鞭法 D.两税法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的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是征税标准开始 从人丁为主转为财产为主的标志,故选 D;编户制度和租庸调制的征税标准都是以人丁为主, 排除 A、B;一条鞭法出现于明代,不是征税标准开始从人丁为主转为财产为主的标志,排除 C。 20.(2021 湖南永州高一期末)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 减少,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 年,唐德宗接 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推行( ) A.简化税收名目和增加财政收入 B.消

17、除了贫富不均的现象 C.使土地兼并现象得以完全消除 D.增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为解决财政困难,780 年唐朝实行两税法,简化了税收名目和增加了财政收入,A 项正确;两税法并不能“消除”贫 富不均,B 项错误;土地兼并现象并没有因为推行两税法而得以“完全”消除,C 项错误;两 税法减弱而非增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 项错误。 21.(2021 江苏高邮高一期中)东晋庐山贾姓士人“博通六经,尤善庄子 、 老子”,后成 为虔诚的佛教高僧慧远。出现这一现象的社会背景是( ) A.社会舆论环境较为严酷 B.士族制度逐渐衰落

18、C.佛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D.三教融合趋势加强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博通六经,尤善庄子 、 老子 ” “后成为虔诚的佛教高僧”可知,材料中 东晋时期的慧远在成为虔诚的佛教高僧之前也精通儒家和道家学说, 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当 时社会上三教融合趋势加强,故选 D 项。 22.(2021 河北石家庄高一期末)唐朝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多出身于中下层,他们对社会状况有 较深的了解,往往怀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下列唐诗能够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 A.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B.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C.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D.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 答案 C 解析 唐朝杜

19、甫的诗俗称“诗史”,属于现实主义代表,反映出了“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 负”,C 是杜甫的诗,符合题意;A 是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一句,属于抒情诗; B 是李颀的琴歌 ;D 是白居易宿东林寺的诗歌,均不符合题意。 23.(2021 广东顺德区高一期中)资治通鉴载,隋文帝伐陈前,“送玺书暴(陈)帝二十恶;仍 散写诏书三十万纸,遍谕江外” 。据此推断,隋时雕版印刷术( ) A.尚未得到推广使用 B.推动了舆论宣传 C.具有印量大的优势 D.产生于北宋之后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仍散写诏书三十万纸”,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 雕版印刷品,可知隋朝尚未推广使用雕版印刷术,故选

20、 A 项,排除 D 项;依据材料可知,隋 朝的舆论宣传是依赖书写体,排除 B 项;唐朝中后期才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排除 C 项。 24. (2021 福建南平高一期末)隋唐书法艺术融汇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而创出新风格。其中 以骨力遒劲(如图)而著称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欧阳询 C.柳公权 D.张旭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柳公权的字匀衡瘦硬,有斩钉截铁之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 紧。和颜真卿相比,柳公权的楷书,更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C 项正确。 25.(2021 安徽蚌埠高一期末)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 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

21、,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答案 C 解析 “大运河的开凿”发生在隋朝,反映了当时隋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 世”“遣唐使”发生在唐朝,从政治、经济、对外交往方面展现了唐朝的社会风貌,故答案为 C 项。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3 分,第 29 题 13 分,共 50 分。 26.(2021 江苏高邮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 政

22、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 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产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 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和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并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 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根据材料二, 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5 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代在制度上有哪些创新发展。(2 分) 答案 (1)政权:魏国;隋朝。特征:政治上:政权分立或国家长期分

23、裂或大分裂孕育着 统一;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与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民族关系:北方地区民族交融 趋势更加明显。 (2)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共同原因:政治上: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吏治清明; 经济上:重视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发展生产;文化上:重视科举与教育,尊崇儒学。 (3)政治上:发展三省六部制;经济上:租庸调制、两税法;文化上:发展科举制。 27.(2021 山西运城高一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唐初的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是力役,不 仅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而且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太 宗认为“为君

24、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注意百姓疾苦,重视灾害的救济工作,或减免灾区租赋, 或直接对灾民给予抚恤与赈济。为减轻广大人民的负担,唐太宗“去奢省费” ,注意节俭。同 时精简机构,把中央官吏从两千余人减少到六百余人, “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还合并了 许多州县,节约了政府的开支。 材料二 唐太宗大力倡导发展农业生产。他曾“亲耕籍田”,以示重农之意。为解决耕牛之不 足,太宗通过与突厥等族的“互市”换回大量的马、牛,用以耕田。还派使者用金帛赎回被突 厥掳去的男女八万余人。又释放宫女三千多人回到民间,准予婚配,以增加农业生产人口。为 保障农民有充足的生产时间,太宗还特别注意“不夺农时” 。他说“国以

25、人为本,人以衣食为 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认为人君唯有崇尚“简静” ,不发兵戈,不兴土木, “不夺农 时” ,与民休养生息,农业生产才能得以恢复和发展起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为缓和社会矛盾所采取的措施。(4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为发展农业生产所采取的举措,评析其举措所体现的治国理念。(8 分) 答案 (1)措施:轻徭薄赋;重视灾害救济;提倡节俭;精简机构,撤并州县,节约开支。 (2)举措:“亲耕籍田”,做出表率;通过与少数民族的互市增加耕作的牲畜;增加农业生产 人口;不夺农时,与民休息。理念:重农、存百姓。 评析:唐太宗吸取隋

26、朝灭亡的教训,以民为本,采取措施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最终 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这体现出其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清明统治和敏锐的政策眼 光,反映出他是位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 28.(2021 安徽蚌埠高一期末)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历代统治者 都十分重视选官制度的制订和实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但是商鞅打破传统的 选官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官位。汉高祖多次下诏让各地官员举荐贤人能士,帮助朝廷治理国 家。 到汉武帝时, 正式形成察举、 征辟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 注重门第出

27、身, 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 举制度。 据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自隋唐以后, 各代“大小之官, 悉听吏部;纤介之迹(官员大大小小的行为),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 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 间, 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族和平民间的对流, 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 也非地主的平民步入官僚队伍,提供

28、了可能性。 据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演变脉络。(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8 分) 答案 (1)演变脉络: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影响:维护了儒学独尊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 基础(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9.(2021 山东潍坊高一期末)唐朝国力强盛,制度先进,文化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 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

29、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 议而决定。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宰相制度的创新之处及其作用。(6 分) (2)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7 分) 答案 (1)创新之处:设立三省六部制,分割宰相权力。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 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2)示例 信息:唐朝文化深受异域文化影响。 说明: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疆域辽阔,统治者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 对外政策,加之丝绸之路便利交通条件,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艺 术受西域文化及周边外来文化影响较深。(其他示例: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