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90311 上传时间:2021-08-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质量检测单元质量检测( (一一) )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1 山东济南市高一期末)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 下面是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区文化 遗址出土的玉龙。据此可知中华文明( ) 红山文化遗址 的玉龙 安徽凌家滩遗址 的玉龙 良渚文化遗址的 双龙环形玉佩 A起源最早 B多元一体 C分布广泛 D延绵不断 答案 B 解析 在不同地区文化遗址出土玉龙,说明这些地区的文化具有相似性,不同地区存在相类似 的文化,充分说明了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 B 项

2、;A、C、D 三项均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 2 (2021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据史料记载, 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 便将其于许, 建立许国。其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礼乐制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周武王将神农氏后代于许,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可见与许姓来 历有关的制度是分封制,故选 A 项;其他三项均与题干无关,可排除。 3 井田制下, 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 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 按制度定期交换, 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3、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 井田制为土地国有制, 据材料“井田制下”“按制度定期交换”可知, 私田并未突破井田制的范畴,村社成员只有使用权,所有权依然归国家,故选 D 项;既然是 在井田制的前提下实行的,那么私田也是不允许进行交易买卖的,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提及 私田产品的归属问题,排除 B 项;小农经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而井田制属国有制, 排除 C 项。 4 (2021 湖南怀化市高二期末)图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的 主题是( ) 图一 图二 A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B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C华夏的

4、崛起与兴盛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答案 B 解析 通过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与周边民族的互动、中原区域的扩展等,反映 的主题是农耕文明与其他文明的碰撞与交融,B 项正确;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与材料中的双向箭 头不符,A 项错误;华夏的崛起与兴盛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题,C 项错误;中外 经济文化交流与材料展示的中原、戎、狄等民族均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不符,D 项错误。 5(2021 湖南怀化市高一期末)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导致 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商鞅等改革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进行变法活动,封建制度确立。对 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变法一定反映生产力发

5、展的要求 B变法必然会代表新兴阶级的要求 C落后的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变革 D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具有必然性 答案 D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化,必然带来社会转型和制度更替,商鞅变 法只是顺应这一历史趋势,因此可以看出春秋战国的变法运动具有必然性,故答案为 D 项; “一定反映”说法绝对,排除 A 项;“必然”说法绝对,排除 B 项;变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 不是落后的生产力,而是与落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利益团体,排除 C 项。 6 儒学意蕴新析一文中指出,孔子创立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 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 A

6、依托传统,关注人性 B强化仁和礼 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可知体现的是伦理道德规范,C 选项 符合题意。A、B、D 选项与材料无关。 7. (2021 江西赣州市高一期末)秦始皇规定: 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 皇帝的命令称“制” 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唯朕独尊,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答案 D 解析 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皇帝制度的独尊现象, “天子独以印称玺, 又独以玉, 群臣莫敢用” 表明皇帝的威严与独尊,故选

7、D 项;A、B 两项是表象,均可排除;C 项与材料无关。 8 (2021 四川成都市高一期末)当代史学家许倬云曾经趣味解释“郡县”: “郡”就是“裙”, 往边一微,那个旋出去的裙边就叫郡;“县”则是悬挂的“悬”,吊在那儿,一件衣服挂在 挂钩上,我随时可以拿回来。这一趣解强调的是( ) A汉字具有会意特点 B郡县长官职位可以世袭 C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D中央对郡县的垂直管理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郡就是裙,往边一微,那个旋出去的裙边就叫郡;县则是悬挂 的悬,吊在那儿,一件衣服挂在挂钩上,我随时可以拿回来”可得出,其强调的是郡县制 之下, 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加强, 实行垂直管理, D 项正确; 材

8、料没强调汉字的意义, 排除 A 项;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对郡县制与分封制进行比较,排除 C 项。 9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刘邦起义 B“国人暴动” C项羽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 答案 D 解析 公元前 209 年,在陈胜、吴广的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大泽乡起义, D 项与题意相符。 10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商周贝币 春秋战国布币 汉五铢钱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

9、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 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 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 B 项。 11(2021 广东汕头市高一期末)如下图,在山东沂南县一东汉大墓,出土一块汉画像石(图为 该画像石拓片),表现的是豪强地主田庄的“丰收宴享,饱饫烹宰”场景,左侧是粮仓。据此 可知,当时( ) A国家政治相对清明 B休养生息政策成果显著 C农民生活比较富裕 D存在地方势力膨胀隐患 答案 D 解析 材料是对东汉田庄经济的描述,说明的是地方经济实力强大,存在地方势力膨胀的隐 患,D 项正确;A、B、C

10、 三项与材料无关,均可排除。 12“它支配着中国计算人员一千多年的实践土地的丈量、谷仓容积测量、堤坝和河渠 的修建。”文中评价的最可能是( ) A 诗经 B 史记 C 九章算术 D 神农本草经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该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它在代数和几何学上贡献突出。 由材料信息可知文中涉及农业中计算问题, 故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两个大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3(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 不二篇宣称: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

11、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 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 书 、百 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 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 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 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旨)意不同,是以上 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 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

12、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6 分)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6 分)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8 分) 答案 (1)发展趋势: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原因:从国家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与加强。 (2)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3)秦朝的“焚书坑儒”措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的“独尊儒术”虽也有钳制思想 的不良作用,但提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且推动了教育与儒学的发展。 14(20 分)秦建

13、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跪射式士俑(如图)出土于秦兵马俑二号坑,被视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镇馆之宝。2020 年 12 月 13 日晚, 国家宝藏第三季第二期对其进行隆重介绍。它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唯一未经人 工修复的秦俑,是弓弩手形象的生动写照,可作为军事史、政治史史料,帮助我们了解秦始 皇实现统一霸业的历史。 材料二 秦王朝是建立在法家思想理论基础之上的, 法家思想的核心概括地讲, 就是“重刑”。 秦统一以后,更加笃信法家学说,开始将法家思想推向极端,现实矛盾的激化使秦国这个风 行万里的庞然大物,顷刻间土崩瓦解。摘编自刘仲一法家思想与秦朝的速亡 (1)如需对材料一中的跪射俑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加以印证,可以参考哪部古代典籍?跪射俑还 有哪些方面的史料价值?请举例并简要说明。(10 分) (2)请举法家代表人物一例。你认为秦在治理国家时选择哪一统治理论最合适?结合材料二和 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0 分) 答案 (1)典籍: 史记 。史料价值:秦朝的手工业、军事、社会生活等。举例:通过兵马俑 可以了解当时的手工业制作水平和工艺。 (2)代表人物:韩非。理论:儒家。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时期采用法 家思想容易导致暴政。儒家思想主张实行仁政,符合国家的管理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