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浩*** 文档编号:188937 上传时间:2021-08-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宿迁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江苏省宿迁市 2021 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 分) 1默写古诗文。 (1)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 (2)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4) ,善行者究其难。(荀子) (5)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不提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7)万物有节,生命有节。做人当如刘桢赠从弟(其二)中的松柏“ , ”。 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 2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荧屏上的一大亮点。 典籍里的中国让厚重典籍变得愉悦可亲, 国 家宝藏用故事化演绎的手法讲述国宝文

2、物背后的传奇, 上断了!故宫以全新的视角展现故宫的历史脉 络与文化元素,这些节目无不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 ,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表达方式与历史握 手,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 ,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 chu。 这些节目推动打动人心的更多作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让那些 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 智慧的文字、文物、文化“热起来” ,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养。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荧 屏 ( ) 演 y( ) 弦歌不 chu( ) (2)依次填入上面语段模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源头活水 博采众长 积累 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积累 C.源远流长 博采众长

3、 积淀 D.源头活水 博大精深 积淀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综合性学习。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部厚重生动的教科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你所在的学校正 在开展“百年循连一走进宿北 大战遗址公园”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你们班打算在纪念碑前集体朗诵首诗歌,以下不合情境的是( )3 分) A.陈毅梅岭三章 B.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C.余光中乡愁 D.光未然黄河颂 (2)在参观过程中,小华同学有感于胜利来之不易,作了上联,请你为他对出下联。 上联:忆峥嵘岁月 下联: (3)参观结束后,校团委拟于 6 月 15 日向全校同学发出以“学

4、党史,见行动”为主题的倡议。请你以“校 团委”的名义写份倡议书。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25(25 分分) )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题。 小园(其一) 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 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 注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写的一首田园诗。柘(zh) :树名, 其叶可养蚕。 (1)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 ” “斜径”等景物,营造一种 的氛围。 (2) “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3)请你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入尾句处(填序号) ,并说出理由。 A.捉虾 B.锄瓜 你的选择是(

5、) ,理由: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 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 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枯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 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 为军费。 后,天祥在燕凡三年,上 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爱宋恩,为宰相, 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 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

6、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注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 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费:同“资”,钱财。上:指元世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孔 曰 成 仁 孟 曰 取 义 惟 其 义 尽 所 以 仁 至。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意思。 万里素 奇天祥志节 天祥在燕凡 三年 安 事二姓 南乡 拜而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与字是不同的,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年后才有字

7、,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探花、榜眼。 C.“咸淳九年”是年号纪年法,核舟记中的“天启王成“是年号干支兼用法。 D.勤王,为王事尽力,指起兵救援王朝。“诏天下勤王”意为下诏书要天下起兵救援。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28 分)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用一个都不能少 第 26 个世界读书日刚过去,阅读这一话题的关注热度犹在。阅读不是谁的专利,而应是全民的生活 方式。 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踏上这道阶梯的,不该只是少数人。无论是立足于知识社会之需、 学习型社会之又,还是着眼

8、于提升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都需要着力建设书香中国,厚 植学习土壤,培育阅读氛围。阅读不该是部分人的专享,而应是“阳光普照下,雨露共生长” 。我们追求全 民阅读全覆盖、无盲区的目标。 “一个都不能少” 。 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 ,就应该照顾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阅读需求。早在 2017 年 9 月,由五 个部门联合实施的“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就正式启动,旨在用无障碍阅读解决盲人群体的“阅读难” 困境。 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 ,就应该照顾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在乡村,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乡 镇综合文化站、阅报栏等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呈现出村村有书屋的图景。这些书屋已

9、成慰藉农 民心灵的精神家园。某种程度上,知识普惠,就是要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 学得起知识 当下,增强普惠性阅读资源的供给,为全民阅读提供软硬件支持,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全社 会共同努力。对政府而言,搭建完善的全民阅读社会基础设施。提供阅读均等化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社会力量来说,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普惠性图书产品与服务,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低成本获取知识 资源,也大有可为。近几年,短视频等工具的出现,确实带动了“一屏万卷”阅读风尚的形成。但也要 看 到,碎片化、数点技的测览播放,仍难替代系统化、专业化的“书面阅读” 。只不过,不论是内容供给上的 区配度相对不足

10、,还是纸质书价格普遍偏高,都成了培有农村阅读氛国的等时, 让更多人参与阅读,还需要多方发力支持,其中,电商平台就能发挥积极作用。比如,近日某电商 上线的“快乐读书月”活动,用 5000 万元读书基金对中外经典名著、畅销图书等进行专项补贴;在世界读 书日之前,该电商联合国内 30 余家出版社及图书出版公司。让平台近 8 亿用户以低价实现“悦读” 。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不断降低阅读门槛,让农村贫困人口读得起书,让城乡知识获取鸿沟 渐次缩减,是对知识普惠的应有注解,也是推进“全民阅读”的内在要求。 (1)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全文是按照提出

11、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布局的 B.浏览播放短视频等工具,已经成为种阅读时尚.可以取代传统的“书面阅读” 。 C.第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电商平台“为推进全民阅读发挥积极作用。 D.“一个都不能少” ,是“全民阅读”的价值所在,也是推动此项工作的内在要求。 (2)根据文章第段内容.列举作者倡导“全民阅读”的理由。 _ _ (3)第段中作者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请结合全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 _ (4)本文和链接材料都是谈阅读的。试分析者在论述内容的侧重点上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 可没云者,有可吞食者,少

12、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 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 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_ _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磨刀匠进城 肖国才 仲春的一个周末清晨,小区门口来了位衣着朴实、满脸笑容的磨刀匠。身材魁伟,嗓音洪亮,一声 “磨-菜-刀哟”的吆喝,穿破晨雾,回声不绝,引来小区居民和过往的路人驻足围观。 “磨把菜刀多少钱呀?” “刀磨了不好用,怎么找你退钱呢?” 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围观的人越聚越多。磨刀匠清清嗓子,一脸和善地拱手作揖,然后笑盈 盈

13、地对围观者说:“老少无欺,明码实价。每把刀十元。如果磨得不好,分文不收,再倒赔一把刀的钱。 初来乍到,大家信不过我都正常。今天磨刀不收钱,用得好,下次给不迟。” 话音刚落,只听人群里有人喊了声“好”,然后说要用自家的刀先来试试磨刀匠的手艺。 围观者的目光齐刷刷地循着声 音看过去,原来是小区里那个面目清维、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 “磨刀真的不收钱?”老邹问。 “当然,手艺人说话做事不会虚头巴脑讹人。”磨刀匠答。 约莫十分钟后,老邹就把两把莱刀放在了磨刀匠的面前。 磨刀匠麻利地从蜡黄色帆布包里取出四块磨刀石。他把矿泉水瓶当花酒。在一块条砖型青石上只轻 轻点了点,水珠就均匀地酒在条石上。然后,他就着水

14、珠把莱刀按在青石上磨起来。磨好一面后再磨另一 面。刀刃上有个来粒大的缺口,他又换上一块有凹槽的青石,夹着缺口磨。最后,再用细腻的青石磨光刀 口。所有程序完成后,他揪了几根头发搭在刀口,用力一吹,头发被齐刷刷割断。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 声。 不需多言,老邹拿着磨好的莱刀刚离开,几把生锈的莱刀就立马摆在了脉刀匠的面前。磨刀匠的验 上标过一丝笑容,接着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娃张,在乡下磨刀三十多年了。儿子从小到大读书的开销, 都是他走村事户一把刀一把刀磨出来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考进城里当了公务员,去年有了孩子。他进城 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

15、来透透气, 顺带跟别人说说话。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时间久了,来磨刀的都很愿意和张师傅说上几句,听 他聊这样那样的故事。 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去小区外面买菜。只见小区门口张师傅来得很早,正猫腰坐在一张条凳上 磨菜刀。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一脸喜色,下巴颜朝地上一堆待磨的莱刀点了点,说活儿多得出乎他的意 料。他还告诉我,这些活儿都是前些日子来磨刀的顾客引荐来的,够他忙一天,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磨 完。说完。他得意地笑。 几天后,张师傅身边又多了一位中年汉子,帮着他一起磨刀。大家见了都问,张师傅你收徒弟了?张 师傅笑呵呵地道出原委:不是徒弟,而是同行。这位中年磨刀匠也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

16、吆喝了半天, 没揽到一桩活儿。他主动跑来跟张师傅搭话。张师傅宽慰他:“不急,生意都是慢慢做出来的,坚持下去 就会好起来的。”可他却说:“等不起啊,一家人还等着我挣钱呢,没活儿做怎么养家糊口。”张师傅听 他这么说,思忖了一下说道:“要不,你做我的活儿,做多少得多少。不过,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你出 的活儿我都要仔细检查,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这活儿就不能给你做。”中年磨刀匠先是有些诧异,继而 一脸感激,连声称谢。就这样,中年磨刀匠在张师傅身边干开了。他磨一阵刀,就递给张师傅看看,听听 意见,再接着磨。张师傅认真地指点着他,即便是一点点瑕疵也不放过。 跟张师傅热识的顾客老李,私下里悄悄地提醒道:“老张

17、,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枪了你 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 张师傅把一份看似不起眼的磨力活儿做得风生水起,着实惠及了不少小区居民。一天,张师傅边磨 刀边和顾客聊天:“再过两年,等孙子上幼儿园了,我就去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开个磨刀公司。”说 完他把磨好的刀递给顾客。顾客接过刀,看了看,拉长了声音:“好-” (选自人民日报2021 年 5 月 12 日,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小说故事情节 人们心理反应 张师傅在小区里吆喝磨刀 半信半疑 张师傅现场展示磨刀手艺 张师傅讲述自己磨刀故事 理解接受 (同行)诧异感激;(老李)担心忧虑 张师傅想

18、开磨刀公司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 赏析第段加应词的表达效果。 (3)老邹在本文中有着重要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主旨。 四、名著阅读(12 分) 8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 ) A骆驼祥子中虎妞难产而死后,虽然小福子愿意与祥子过日子,但祥子因负不起养她两个弟弟和 一个醉爸爸的责任,狠心拒绝了她。 B西游记第七十六回中,悟空故意不扯救命索,让八戒被二魔象怪卷走,气得三藏大骂悟空无情 无义,这体现了悟空自私狭隘的面。 C法布尔的昆虫记是研究昆虫的科普巨著。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关于人类社会与人生的思考。语 言平实,通俗易懂.但缺少幽默感。

19、 D艾青诗选主题鲜明,意象丰富.其中“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太阳”表现 了诗人对光明、希望的追求和向往。 E水浒传善用“穿针引线”的方式构思情节,如晃盖派吴用报恩,引出宋江杀阎婆惜的故事:宋 江避难柴进庄园,又引出武松的故事。 9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片段,按要求作答。 甲甲 这时已是早晨两点过后,我真是精疲力尽了,但在 A_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 的表示。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中来回踱着步,一忽儿坐着,一忽儿躺 着,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他的夫人也还没有睡。忽然间,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蒌的 飞蛾欢呼起来。这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

20、动物。淡淡苹果色的绿翼,还镶着一条郁金香色和玫瑰色的柔软彩 纹。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 乙乙 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 B_在一块。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 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 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又有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 (1)甲片段中的 A 是 ,乙片段中的 B 是 。(均填人名) (2)从所选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3)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 五、作文(60 分,含书

21、写 5 分) 1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碗,一头连着餐桌,一头系着国运。碗,可以记录情感、传承精神、彰显文化、折射时代变迁。 请以“碗中日月”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和感受,可以发表议论和看法。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1.(1)志在千里 (2)露从今夜白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善学者尽其理 (5)风掣红旗冻不翻 (6)自缘身在最高层 (7)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2. (1)yng 绎 辍 (2)D (3)将“打动人心的”与“更多”更换位置。 3.(1)C (2)示例:创辉煌未来 (3)示例: 倡

22、议书 全校同学: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我们向同学们发出 “学党史,见行动”的倡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积极参加学校围绕“学党史,见行动”举办的各项活动; 二、主动了解、学习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感受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现在向团组织靠拢,长大后向党组织靠拢,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四、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积极宣传共产党的伟大业绩。 校团委 2021 年 6 月 15 日 4.(1)桑柘 清丽宁静 (2)“卧”写出诗人生活的闲适,悠闲地躺着读着陶渊明的诗作,这是作者心情闲适的表现。陶渊

23、明的许 多田园诗颇能引起陆游的共鸣,因此他闲居期间特别爱读陶渊明的诗。一个“卧”字更显出他悠闲自得的 情态。 (3)锄瓜;根据题目小园,可知在园子里的劳作只能是“锄瓜”。 译文: 茂盛的青草在风中摇动一片青绿,望去像笼罩在蒙蒙的烟雾里,园中种着许多桑柘枝叶浓密,郁郁葱葱, 遮掩着小宅,一条弯曲小路斜通向远处。闲适得躺着,未读完陶渊明的诗,就在小雨中去瓜田除草。 5.(1)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2)一向 一共 怎能 通假字,同“向” (3)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 (4)B (5)有极高的意志节操,由江万里的评价侧面得知; 有号召力,热爱祖

24、国,漠视钱财。由国家危难之时,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民众万人,以家庭财产作为军 费等内容可见; 坚强不屈,忠贞不二,视死如归。由被俘后,坚决不投降元朝,慷慨赴死可见。 6.(1)C (2)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提升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3)“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国家照顾到了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和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搭建 了完善的全民阅读社会基础设施,提供了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普惠性图书产品与服务,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 低成本获取知识资源,能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人人读得起书, 知识惠普,慰藉了农民心灵,提高了农民的素质,让城乡知识获

25、取鸿沟渐次缩减。 (4)本文论述的是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及其做法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链接材料论述的是读书的方 法和态度问题。 7.(1)心悦诚服 张师傅带中年汉子一起磨刀 赞同祝愿 (2)这一句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刀的锋利,侧面表现了张师傅磨刀手艺的高超,结 构上为下文人们争相让张师傅磨刀起铺垫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嘿嘿”是拟声词,以张师傅的笑声表现了他憨厚、纯朴的品质和大方地让技艺得到传承的工匠精神。 (3)内容上,以“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衬托出张师傅磨刀手艺之精湛;结构上,引出张师傅展示磨刀 手艺、人们争相磨刀等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4)小说以张师傅高超的磨刀

26、手艺、诚信纯朴的品质等内容,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对工匠精神的赞 美;小说围绕磨刀这项传统手艺来写,蕴含着希望传统技艺能够得到传承的美好愿望;小说以张师傅 进城后不习惯城市生活,周末靠磨刀“透透气”的内容,表达了对进城农民处境的关注和思考。 8.AD。 9.(1)毛泽东 彭德怀 (2)毛泽东、彭德怀质朴率真、富有生活情趣。 (3)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 在发生着的“现实”。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 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书中不仅记 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10.写作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中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