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88514 上传时间:2021-07-26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1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2021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微小世界微小世界 世界不仅有我们眼睛看到的宏观的物体及现象,还包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小世 界”。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使学生开阔 视野,丰富认知,同时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本单元共有 7 课,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线索编写。 第 1 课“放大镜”和第 2 课“怎样放得更大”,引导学生体验显微镜发明的历程及不 断改进的过程。 第 3 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同一物 体,真切地感受到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人类观察到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 结构,对世界的认

2、识也越来越深入。 第 46 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 物”,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在较长时间内学习一个主题,学得更加深入。 借助这样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在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学史等方面的认知。 第 7 课“微生物与健康”是本单元的拓展和总结。学生将在查阅资料的研讨交流中, 了解微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以及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与此同时,还鼓励学 生提出问题,把观察延续到课外,继续探索奇妙的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神奇的未知世界。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让学生看到了很 多日常生活中未曾关注或不易观察到的微小物体。这样有趣而陌

3、生的微小世界,能引起学 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非常浓郁。 六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很快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只不 过在利用显微镜观察时,学生需要边观察边把看到的图像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记录是一个难点,一方面记录的内容多而复杂,另一方面需学生一心二用,边看边画。因 此,对于记录环节教师应给予较多关注和指导。 1利用科学阅读丰富学生认知,打开学生视野。人类在探索和利用微生物以及细胞方 面获得的成就很多,但学生对这些内容知之甚少。因此,鼓励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调查研 究,了解并交流分享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 术与人类

4、生活的关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技服务生活的意识。 2利用微课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记录。正确使用显微镜是观察的基础,看书 上的操作示范图,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但对于部分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还是需要探索更 好的讲解方式。所以,基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微课播放时间短,讲解细致,画面直观, 非常适合显微镜操作方法的教学。 第第 1 课课 放大镜放大镜 (教材 P23) 授课时间:_ 累计_1_课时 课题 放大镜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科学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知道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

5、与镜片 的凸度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 3.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2.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 认识到从用肉 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2.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重点:通过观察和比

6、较,初步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难点:难点:自制放大镜并检验其放大作用。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为学生准备: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广口瓶、玻璃 杯、烧瓶、烧杯、铁丝、保鲜膜、水。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 活动:展示几个典型的学生课前调查表并汇总。 聚焦 2.导入:放大微小物体的图像有助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 如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修理精密仪器、考古研究等。思考:大家知道 哪些工具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帮助观察?(预设: 放大镜、 显微镜) 3.揭题: (教学提示: 出示放大镜。

7、)放大镜为什么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这和它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放大镜”。(板书: 放大镜)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比较不同的镜片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教材图片和实物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 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活动帮助卡。 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 1:它们都是透明镜片,而且都是由玻璃制造的。 主持人:那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是什么? 学生 2:它们的厚度不同。放大镜的镜片是中央厚,边缘薄;玻璃片厚 薄均匀;近

8、视眼镜的镜片是中央薄,边缘厚。 学生 3:放大镜的镜片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近视眼镜的镜片能将物体 的图像缩小,用玻璃片看物体,看到的物体和原来一样大。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探索 与研讨 4. 小结:我们把这种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这种镜片能 把图像放大,可用于制作放大镜。 探索二:影响镜片放大倍数的因素 1.过渡:通过不同的镜片观察到的现象不一样,那么通过不同的放大镜, 观察到的现象一样吗?(预设:不一样。) 2.布置任务:出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 放大镜镜片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 你们发现放大镜不

9、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了吗?镜片的放 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学生 1:我通过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发现它们的凸度不同,因此我 认为镜片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 主持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 2:凸度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拓展 与小结 1.小结:通过不同的镜片观察,物体成的像的大小会发生变化。放大镜的 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的结构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透明,凸透镜的 功能特点是: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拓展:明白了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制作放大镜吧! 拓展 与小结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制作放大镜, 巩固对放大镜结构

10、和功能特点的认识。 在制作过程中消化、吸收科学知识,并对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凸透镜,但是仅限于使用,并未深入观察其特 点, 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 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了解甚少。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观察和比较, 初步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之 间的联系, 因此, 本课教学活动的两组核心词是“观察”和“比较”, “结 构”和“功能”。即“观察”和“比较”放大镜镜片(凸透镜)、玻璃片(平 面镜)、近视眼镜镜片(凹透镜)的“结构”特点, “观察”和“比较”放大 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的凸度,从而认识放大镜的“功能

11、”特点。 课后 作业 二、判断题。 2.易错题放大镜的镜面越大,放大的倍数一定越高。 ( ) 3.圆柱形或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具有放大功能。 ( ) 4.使用放大镜时,可以让物体和眼睛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 眼睛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出现放大而清晰的像。 ( ) 5.用放大镜看报纸时,我们看到的字变得很大,字数也变多了。 ( ) 参考答案 二、2. 3. 4. 5. 第第 2 课课 怎样放得更大怎样放得更大 (教材 P45) 授课时间:_ 累计_1_课时 课题 怎样放得更大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知

12、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3.了解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 2.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 发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重点:制作并

13、使用简易显微镜,认识光学显微镜。 难点:难点:利用两个凸透镜自制一个简易显微镜。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为学生准备:凸透镜、纸筒、头发、细沙、剪刀、透明胶、尺子。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凸透镜、纸筒、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导入:(教学提示:图片展示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通过上节课的学 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凸度越大,凸透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但是一个凸透镜 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活动:引导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并尝试使用桌上的凸透镜将物体的图像 放得更大。(预设:将两个凸透镜叠起来、相隔一定的距离,观察物体。) 3.小结:同学们基本

14、都赞成将两个凸透镜叠加起来观察,可以把图像放得 更大,并且都是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和验证得到的结论,有理有据,很棒! 4.揭题:但是同学们对于实验步骤的叙述太简单了,究竟先移动哪个凸透 镜?叠加时两个凸透镜的位置是怎样的?怎样摆放放大倍数最大?这些 问题我们都还没有仔细地考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操作才能把 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板书:怎样放得更大) 聚焦 【设计意图】课前利用旧知导入,使学生获得熟悉感,在开展较为复杂的 探究活动时更易打开思路。由于学生语言表达不够成熟,往往只能提取最 重要的思路,在交流过程中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步骤不够具体、完善,还 有待认真、积极地探索。 探索 与研 讨

15、探索一:简易显微镜的制作与使用 1.提问:要使图像放得更大,两个凸透镜叠加时应该怎样放置?(预设:相 互平行。)两个凸透镜间的距离对图像有影响吗?(预设:有影响,会影响图 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实验步骤,并分组完成实验,填写实验帮助卡。 3.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是如何组合凸透镜,使图像放得更 大的? 小组 1:我们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物体,当图像放到最大且清晰时,将第二 个凸透镜平行放置在第一个凸透镜下方,上下调整第二个凸透镜的位置直 至图像最大且清晰。 探索 与研 讨 主持人:在使用简易显微镜的过程中,你们是否遇到什么困难

16、?有什么好 的建议吗? 小组 1:利用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不方便。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可以把实 验中的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参考上面实验 中测得的数据。 主持人:其他小组有疑问或者补充吗? 其他小组:没有。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探索二:认识光学显微镜 1.过渡:通过刚才的尝试,相信同学们已经发现,由于器材的限制,我们很 难做好这个实验,物体的图像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放得更大的效果。我们需 要用更好的器材来观察,来体验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下面让我们一起 来认识学校实验室使用的光学显微镜! 2.出示:出示光学显微镜(实物)。 3.播放:播放并引导学生观看介绍

17、光学显微镜的视频,初步了解显微镜的结 构及其功能。 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研讨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完成活 动帮助卡。 5.提问:光学显微镜是更加精密的放大仪器,与我们自己做的简易显微镜有 哪些相近之处?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预设: 都有两个镜片和一个镜筒,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目镜和物镜。) 6.小结:我们的组合凸透镜和光学显微镜都有两个镜片和一个镜筒,而调节 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等是为了人们使用方便而为光学显微镜增加的一些 结构。 拓展 与小结 1.拓展:展示书上拓展部分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P5“拓展”资料, 并请学生代表发言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发展

18、历史。 2.小结: 显微技术的发展历史: 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 显微镜。 板书 设计 1.2 怎样放得更大 放大镜 简易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教学 反思 本课主要包含“制作简易显微镜”和“认识光学显微镜”两部分, 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在制作简 易显微镜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密切配合。距离测量的误差、制作纸 筒的误差、仪器的限制等造成观察效果不佳,可以结合视频讲解。在认 识光学显微镜的过程中,组织学生研讨,把观察、辨识学校实验室用的 光学显微镜的各部分与自制的简易显微镜对应起来, 推测各部分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简易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都有两

19、个镜片和一个镜筒,发 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课后 作业 四、成成尝试自制简易显微镜(如图),并与实验室的显微镜进行对比。 1请帮助成成完善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两个_、一个纸筒、胶带。 制作步骤:_(填序号)。 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取一个凸透镜放在第一个凸透镜下方 上下移动下方的凸透镜 将一个凸透镜放在上方 使两个凸透镜相互平行 观察到清晰放大的图像,测量凸透镜间的距离 3如右图,由上到下填写显微镜各个结构的名称: _、_、_、_、 _。 其中载物台的作用是_; 反光镜的作用是_;调节旋钮的作用是 _。 参考答案 四、1.凸透镜(放大镜) 3.目镜 调节旋钮 物镜 载物台 反光镜 放置被

20、观察物体 调节光线 调节物镜和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 第第 3 课课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教材 P68) 授课时间:_ 累计_1_课时 课题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2.能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并能用示意图和文字将自己 的发现记录和描述出来。 3.知道人类的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 实例。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

21、对探索微小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当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重点:正确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昆虫的特点,观察到昆虫的细微构造,以图文 结合的形式记录下来。 难点:难点:活动过程中将昆虫的细微构造记录下来。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为学生准备:昆虫标本(蝴蝶、蝗虫、蚕蛾、天牛)、放大镜、显微镜、手持式简易显微镜。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资料。 流程 教学设计

22、二次备课 聚焦 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图片中哪些动物是昆虫? 你们是怎么分辨的?(预设:蜻蜓、蚂蚁、苍蝇、蚜虫等是昆虫,它们的身 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2.追问:昆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你们知道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昆 虫的身体是怎样的吗?(预设:有复眼、口器、翅膀上有鳞片) 3.揭题: 上一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将微小的物体放大, 今天我们就来观察身边 这些微小的物体吧!(板书: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身边微小物体的好奇,顺势揭示 课题,引导学生探索微小世界。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昆虫的方法

23、 1.过渡: 现在每组同学的桌子上都有蝴蝶的标本, 请同学们用肉眼观察它的 触角、足、翅或其他某一部分,看看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探索 与研讨 2.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用肉眼观察蝴蝶的触角、足、翅或其他某一部分,我们可以观 察到哪些信息? 学生 1:用肉眼观察蝴蝶的足,我们可以观察到足很小,能看清轮廓, 看到全部,但看不清细节。 学生 2:用肉眼观察蝴蝶的翅,能看到翅的形状、颜色、花纹,看不清 细节。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3.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在用肉眼观察蝴蝶的触角、足、翅或其 他某一部分时,有哪些发现? 小组 1:我们

24、发现在用肉眼观察蝴蝶的触角、足、翅时,可以观察到它 们的形状、颜色、花纹,但是因为它们很小,看不清细节。 主持人:其他小组对小组 1 的汇报有什么补充或疑问吗? 小组 2:我们有补充,我们发现在用肉眼观察时,能看见物体的全部。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4.小结:我们通过肉眼可以观察昆虫某一部分的大小、形状、颜色、花 纹等。 5.提问:在观察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到不能看清楚细节,你能帮助他解 决这个问题吗?(预设:用放大镜;用显微镜。) 6.过渡:同学们的反应很快!用肉眼观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 可以借助工具进行更深入地观察。你们会使用显微镜吗? 7.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

25、料,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填写活动帮 助卡。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二探索二: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昆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昆虫 1.布置任务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2.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你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们最惊奇的是什么? 学生 1:我观察了蝴蝶的翅,用肉眼观察时,蝴蝶的翅比 探索 与研讨 较小,只能看到整体的颜色、形状等,看不清细节;在放大镜下,翅 的图像变大,能看到不规则的网格状纹路;在显微镜下,蝴蝶翅膀的 图像变得更大、更清晰,能看到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鳞片。让我最 惊奇的是鳞片的数目很多,排布整齐,每个鳞片的

26、形状大致相同。 学生 2:我观察了蝴蝶的足,用肉眼观察时,蝴蝶的足是细细的,一 节一节的;在放大镜下,能看到图像中足变粗了,边缘有些毛刺;在 显微镜下,图像中蝴蝶的足变得更粗了,上面有很多毛。 主持人: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 有什么不同? 学生 3: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从大到小排列 是显微镜、放大镜、肉眼;视野从大到小排列是肉眼、放大镜、显微 镜。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3.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相信同学们对昆虫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身边其他的微小物体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观察下也会呈现不一样 的面貌。(教学提示:出示显微镜下的花粉、灰尘图像

27、图片。)它们的 颜色和形状与肉眼观察时有很大的不同。 拓展 与小结 1.拓展:展示书上拓展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2.小结:昆虫头上的触角能分辨各种气味,有的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蝇的眼睛由许多小眼睛组成,这样的复眼能看到周围 360 范围内的物 体;蝴蝶的彩色翅膀是由许多细小的鳞片组成的,用显微镜可以观察 到,用肉眼却完全看不出来。人类从昆虫的身体结构中得到启发,发 明了“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蝇眼照相机” “蝇眼雷达” “蝇眼探测系 统” “温感百叶窗”等一系列仪器,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板书 设计 1.3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观察方式: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

28、大,细节越清晰,视野越小 教学 反思 在之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借助一定的工具可以把物体 的图像放大。本课通过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身边的微小物体进 行对比观察,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并领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 图像就越大,视野却越小的特点。在探索与研讨过程中,如果直接开 展观察活动,学生在观察时观察方向不明确,记录比较杂乱,但如果 先讨论、预测观察到的结果,则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他们在观察、 记录时能明确目标,抓住重点,更容易获得结论。 课后 作业 第第 4 课课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材 P910) 授课时间:_ 累计_1_课时 课题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课型 新授

29、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用图画和文字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 胞。 3.能够对比洋葱表皮细胞与死亡的软木细胞,认识植物细胞的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过程。 2.发展观察生物细胞、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入,发现了更多的自然奥 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难点:难点:制作洋葱表皮

30、细胞玻片标本;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为学生准备:洋葱、小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清水、滴管、碘酒、吸水 纸、培养皿、显微镜。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导入:上节课,我们借助肉眼和不同的放大工具,对身边的微 小物体进行了深入的对比观察,体验到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观察到更细微的物体细胞。你们听说 过细胞吗?关于细胞你们知道些什么?(预设:动植物是由细胞组 成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并不相同;)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教材 P10 资料。)从资料中,你获得了什 么信息?(预设: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

31、伯特 胡克, 他是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的;罗伯特 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是长方 形的,像一个小房间;) 3.揭题: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长方形的细 胞,让我们跟随科学家的脚步也来亲眼看看细胞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设计意图】通过上节课对身边微小物体的观察引入到细胞。运 用资料卡在帮助学生认识细胞的同时, 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过渡: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我们需要先制 作一个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播放:出示实验器材图片,简单介绍载玻片、盖玻片等,并播 放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制作的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

32、看。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制作玻片标本,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二:观察、记录洋葱表皮细胞 1.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使用显微镜的五个操作步骤吗?(预设:安 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 与研讨 3.交流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你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 1:我看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是由很多细细长长的细胞紧密排列而 成,细胞内有黑色的小点,有大泡泡。 主持人:你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 2: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共同的特点是组成细胞的形状是 比较规则的多边形,一个个像小房间似的

33、,里面都有黑色的点点、大 泡泡。 主持人: 你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跟罗伯特 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 相同与不同? 学生 3:不同处是我们观察到的细胞大很多,我们能看到细节;相同 处是细胞长得都像长方形的小房间。 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4.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是怎样 的。 小组 1: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是由很多细细长长的细胞紧密排列 而成,细胞内有黑色的小点,有大泡泡。 主持人:其他小组对小组 1 的描述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 其他小组:没有。 主持人:请小组 1 继续对思考题作答。 小组 1: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的共同特点是组

34、成细胞都是比较 规则的多边形、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里面都有黑色的点点、大泡 泡。与罗伯特 胡克观察到的细胞相比,不同处是我们观察到的细胞大 很多,能看清细节;相同处是细胞长得都像长方形的小房间。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拓展 与小结 1.小结: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的。洋葱表皮上的一 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其中的小黑点,我们把它叫作 细胞核,大泡泡叫作液泡。 2.拓展:课后可上网查询更多自己感兴趣的细胞。 板书 设计 1.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玻片制作:滴清水撕取表皮放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 洋葱表皮细胞:比较规则的多边形,小房间似的结构,有小黑

35、点细 胞核,有大泡泡液泡 教学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和“观察、记 录洋葱表皮细胞”两个活动。学生在上节课使用显微镜的操作不够熟练, 甚至还出现过错误的操作,因此,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需要留足时 间,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都能正确使用显微镜。也可以让学生整理、归 纳常见的显微镜的错误操作并分析其原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不难, 但由于步骤较多,注意点较多,学生容易遗漏而导致玻片标本制作不成 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重点标记。这两个活动耗时较 长,学生的协调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优化合作步骤,缩短时间。 课后 作业 二、判断题。 1.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

36、,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细胞结构。( ) 2.实验中盖盖玻片时,应该轻轻地倾斜着盖到载玻片上面,注意不要有气 泡。 ( ) 3.在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碘酒的作用是染色。 ( ) 4.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时,如果提高放大倍数,那么观察到的细胞变 大,视野范围也变大。 ( ) 5.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 ( ) 三、选择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 )的。 A.圆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2.下面六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基本过程, 正确的顺序是( )。 A. B C 参考答案 二、1. 2. 3. 4. 5. 三、1.C 2.B

37、 第第 5 课课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教材 P1113) 授课时间:_ 累计_1_课时 课题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知道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 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知道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细致观察和详尽记录的重要性。 2.发展观察研究生物

38、细胞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重点:仔细观察并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难点:难点:通过研讨,得出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的结论。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为学生准备:多种动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多种生物细胞及呈现细胞作用的图片、教学课件、视频资料。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提问:洋葱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洋葱的其他部分,以及其他生物 体是不是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呢?(预设:是。)你们知道的其他生物的 细胞又是什么样的呢?(预设:

39、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在课后上网查询 资料时发现,人体血液红细胞呈圆球状,人的神经细胞有很多分支。) 2.追问: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该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预 设:可以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生物标本,观察它们是不是由细胞组成 的;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查资料;) 3.揭题:(教学提示:简单介绍叶肉、根尖、人体口腔上皮玻片标本。) 同学们给出的方法又多样又明确,非常棒!今天我们就利用显微镜来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标本,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板书:观察更多的生 物细胞) 聚焦 【设计意图】 通过直接引入教材中的问题来大致了解学生对于细胞的 前认知。接着追问,鼓励学生猜想,不急于给出答案或否定学生的想法

40、, 继续引导学生更加采入地思考验证方案(要求学生给出的方案可行,可 以相互借鉴改进方案),让学生带着疑问参与探究。 探索 与研讨 探索探索:观察多种生物细胞观察多种生物细胞 1.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 与研讨 2.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 主持人: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生物体的细胞?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 1:我观察了叶肉细胞标本,发现叶肉细胞是一个个不规则的 六边形,里面有绿色的球形小颗粒,有大泡泡。 学生 2:我观察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标本,发现细胞是透明的,呈 边缘整齐的扁平状。 主持人: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 3:我发现不同的生物细胞形状不同。

41、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 3.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观察到的生物体的细胞,说 说你们的新发现。 小组 1:我们观察叶肉细胞标本时,发现叶肉细胞是一个个不规则 的六边形,里面有绿色的球形小颗粒,有大泡泡。观察根尖细胞标 本时,发现细胞小、细胞核大,排列紧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标本时,发现细胞是透明的,呈边缘整齐的扁平状。 主持人:据大家的发言,我们可以知道不同的生物细胞形状不同。 接下来请你们说说什么现象能证明你们的猜想? 小组 2:我们观察了这些生物,发现它们都有形状不同的、像小房 间的细胞结构,由此可以证明我们的猜想生物是由细胞组成 的。 主持人:谢

42、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4.谈话:(教学提示:出示多种生物细胞图片。)虽然我们今天只观 察了三种生物细胞,但是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证实了绝 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5.讲解:(教学提示:出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图片。)除此 之外,上节课我们发现洋葱表皮细胞内有细胞核和液泡,这节课我 们发现叶肉细胞中有绿色球形小颗粒叶绿体。其实细胞中不仅 仅只有这几种结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膜和细 胞质, 在这个基础上, 大多数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叶绿体和液泡。 6.提问:比较不同的细胞,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预设:生物细胞 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

43、) 探索 与研讨 7.研讨:关于细胞,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预设:细胞有什么作用? 细胞为什么是这样的形状?细胞各个结构有什么功能?) 拓展 与小结 1.拓展:出示教材资料内容,引导学生阅读。 2.提问:你从资料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除病毒外,绝大多数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很小;有些生物,如草履虫、眼虫 等是单细胞生物;) 3.小结: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 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板书 设计 1.5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教学 反思 本课的设计意图很单纯,就是通过

44、观察更多生物细胞的玻片标 本,分析、归纳得出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保留猜想,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是个好的出发点,所以在接下来的叙述过程 中,可以用标本来表述观察对象。其次,在汇报过程中,由于 学生的发现多且不易表达,因此应更多地注重表述而不是整理归 纳,只需最终得出“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结论即可。 由于汇报时间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上课时会难以把控时间,可 能会导致留给最后一个问题的研讨时间不足,要灵活处理。 课后 作业 三、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不是由细胞组成的是( )。 A.香樟树 B孔雀 C花岗岩 2.下列是显微镜下植物根尖细胞的图像的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5、。 A.所有植物细胞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B.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C.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器官的细胞都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 三、1.C 2.B 4.B 第第 6 课课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材 P1416) 授课时间:_ 累计_1_课时 课题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2.知道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 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 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46、记录它们的形态 和行为特征。 2.对照资料识别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名称。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研究微小的生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观察工具的进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通过观察到的特点来判断微生物是否 有生命。 难点:难点:发现微生物的生命特征,建立“微生物是生物”的科学概念。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为学生准备:显微镜、观察用的草履虫的培养液、烧杯、载玻片、盖玻片、 镊子、滴管、托盘、吸水纸、脱脂棉球。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导入:(教学提示:出示学生春天踏春游玩的图片。)状状同学 在踏春游玩途中,感觉非常口渴但忘记带水了,此时,他看到 旁边小溪里的水清澈见底,于是想蹲下去喝个痛快!你们赞同 他的做法吗?说说你们的理由。(预设:同意,没有带水,而且 看上去很干净;不同意,溪水里面有灰尘、小动物、细菌等。) 2.追问:有的同学说溪水很干净,看着什么都没有;同时也有同 学说溪水里有灰尘、小动物和细菌。到底谁的说法正确?我们 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大家知道应该怎么做吗?(预设:取一些 溪水,制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六年级上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