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 1 节 地球上的水 (见 A 本 1 页)1水的分布:从下图中可知,_海洋水_是地球上储量最庞大的水体,陆地淡水最多的是_冰川 水_。2水的循环:水循环 的内因是水的_三态变化_,水循环的外因是地球的引力和_太阳的辐射_。水循环的类型如下表所示:水循环类型 发生区域 主要环节 作用海陆间_循环来源:学科网(大循环)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Zxxk.Com_海陆之间_最重要的水循环,使_陆地水_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来源:学&科&网 Z&X&X&K_陆地内_循环_陆地内部_ 补充 陆地水,数量很少_海上内_循环海洋内部_蒸发_、水汽输送、_降水_、下渗、形成
2、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其中内陆循环包含植物的蒸腾作用)携带水里_最大_的水循环3.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如果某地区的_水循环十分活跃_,该地区水资源就比较丰富。4水与生命:生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_水_,水 是生命的摇篮。水母的含水量高达_98%_左右。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 _2.5_升水。A 练就好基础 基础达标1下图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分布,有关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第 1 题图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海水B陆地淡水目前人类都可以大量使用 C冰川水属于海水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2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是( A )A海水 B河水C湖水 D地下水3占地球上水储 量的比例极
3、少,但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却很大的水体种类是( D )A海洋水 B冰川水 C湖泊水 D大气水4下列水循环过程中,物态变化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是( D )A海洋上的降水B陆地上下雪C冰川融化成水流入江河D植物的蒸腾作用5下列四个地区中,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B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新疆沙漠地区D南极冰川地区6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C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7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高的是( B )A人体 B水母 C黄瓜 D水稻8动植物为了适应不同水环
4、境,都有特殊结构和本领,下列不是由于长期生活在缺水的环境中引起的是( D )A白杨树冬天要落叶B仙人掌的叶长成刺状C沙拐枣的根深深扎入地下D芭蕉的叶片很大9如图所示为水循环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表示的环节:第 9 题图_降水_;_蒸发_ ;_水汽输送_;_植物蒸腾_;_地表径流_;_地下径流_。(2)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_D_(填字母)。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3)根 据水循环原理,说说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什么?大面积破坏植被和 排干湖沼,使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量减少
5、,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少。(合理即可 ) B 更上一层楼 能力提升10地球上的水体系统,进行循环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来自于( A )A太阳 B地球C海洋 D生物11对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 确的是( A )A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B水循环过程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的转变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12科学研究表明:水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后,就会变成老化水,俗称“死水” ,不利于饮用。能使陆地上的水成为“活水” ,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主要是( B )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内陆循 环
6、D海洋循环13根据水循环的观念,试判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字面含意的正确性( B ) 选项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A 正确 正确B 正确 错误C 错误 正确D 错误 错误14.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第 14 题图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 泥路面,可以增加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 C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15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不久前宣布, “机遇号”火星车已找到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液态水的强有力的证据。有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曾有过生命。下列不能作为“进一步探索”的理由的是( A )A水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B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C有水的环境里才有生命D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需要水的参与16 下面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措施。有些措施是专门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而有些措施却是对所有问题都通用的。请你将措施与对应的问题连线。所解决的措施 水资源问题(1)跨流域调水 A人均水资源不足(2)寻找淡水,控制人口 B空间分布不均(3)节约、保护水资源 C时间分布不均(4)兴修水库 D浪费、污染现象严重【答案】 (1)B (2)A (3)D (4)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