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酸和碱-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复习检测卷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85265 上传时间:2021-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5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单元 酸和碱-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复习检测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十单元 酸和碱-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复习检测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十单元 酸和碱-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复习检测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十单元 酸和碱-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复习检测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十单元 酸和碱-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复习检测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复习检测卷:第十单元单元复习检测卷:第十单元 酸和碱酸和碱 1.下表是健康人体内一些液体近似 pH,其中呈酸性的是( ) 胃液 胆汁 血浆 胰液 0.91.5 7.17.3 7.357.45 7.58.0 A.胃液 B.胆汁 C.血浆 D.胰液 2.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与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俗称 用途 A 碳酸钠 火碱 制造玻璃 B 碳酸氢钠 苏打 焙制糕点 C 氢氧化钙 消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D 甲醛溶液 福尔马林 长期保鲜食品 3.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盐酸可用来除铁锈 B.稀硫酸在实验室里常用作干燥剂 C.硫酸可用于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 D.盐酸是

2、重要化工产品 4.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 选项 问题 分析与设计 A 为何变质 2232 2NaOHCONa COH O B 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是否全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 D 如何除去杂质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5.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C.服用含 3 Al(OH)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 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6.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

3、雨的 pH7,所以 pH7 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酸在水溶液中会解离出H,所以在水溶液中解离出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7.下列对浓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 3 NH的干燥剂 B.浓硫酸是一种无色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 C.浓硫酸能和金属锌反应产生氢气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杯壁缓级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8.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 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

4、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 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B.bc 段(不含 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 MgCl2NaOHMg(OH)2NaCl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D.d 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9.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 不变红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浓氨水 / 无色酚酞溶液 B 石灰水 碳酸钠 无色酚酞溶液 C 稀盐酸 石灰石 紫色石蕊溶液 D 浓盐酸 锌粒 紫色石蕊溶液 10.下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 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 关的实验操作,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 2种 11.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 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a 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图中 c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 24 Na SO和 NaOH C.b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反应完全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 12.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 离

6、子数)成正比,利用数据传感技术测定溶液电导率可辅助探究中和反应。对如图所示实验分析 不正确的是( ) A.电导率减小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减少 B.M 点时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N 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 P点 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 13.某同学做了甲、乙两个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 (1)甲实验中,不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烧杯中溶液颜色恰好褪去,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_(填化学式)。 (2)取反应后乙的溶液 60.0g,滴加质量分数为 26.5%的 23 Na CO溶液,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丁, 由图丁可知溶液乙中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与 2 CaCl反

7、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_;计算乙溶液中 2 Ca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戊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 14.一瓶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想探究其是否变质,请你一同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 【提出猜想】【提出猜想】 猜想 1:这瓶固体的成分是 NaOH; 猜想 2:这瓶固体的成分是_; 猜想 3:这瓶固体的成分是 NaOH和 23 Na CO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查阅资料】 233 Na COHClNaClNaHCO、 322 NaHCOHClNaClCOH O ; 2 BaCl溶液呈中性; 酸与碱和盐共同反

8、应时,酸碱中和反应优先进行。 【实验与探讨】【实验与探讨】 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解。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甲同学认为猜想 1 正确。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 (3)向(2)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2 BaCl溶液,若有_的现象,则猜想 3正确;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丙同学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产生,错误地排除了猜想 2 和猜想 3;若猜想 2 或猜想 3正确,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方程式分别为_、 _。 【深入讨论】【深入讨论】 (5)丁同学认为 2 Ba

9、Cl溶液可以用 2 Ba(OH)溶液替代进行实验,同学们一致认为丁同学的做法是 错误的其理由是_。 (6)通过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可知,凡吸收空气中的 22 H OO、或 2 CO等物质能够变质的药品必须 密封保存,请列举另一类需要密封保存的药品的例子,如_。 (7)取 9.3g部分变质的 NaOH 样品,加入足量的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不断加入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实验中加入稀盐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P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_(写化学式); 该样品的变质率为_(变质的 NaOH与原 NaOH质量的百分比)。 15.Na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研究其制备、检验、贮存及应用具

10、有重要意义。 (1)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 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 2NaCl2H O2NaOHClX 通电 。X 的化学式为_。 (2)为了探究 NaOH样品中是否存在 23 NaClNa CO、杂质,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注:AgCl 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稀 3 HNO。 乙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证明样品中含有 23 Na CO。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 试剂 X 为溶液;可证明 NaCl 存在的现象是_。 (3)某兴趣小组试图通过测定生成的 2 CO质量,确定因久置而变质的 NaOH固体中 23 Na CO的质 量分数,设计了右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

11、: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稀硫 酸,称出装置总质量为 1 m。 球形干燥管中不用 NaOH 固体而用 2 CaCl固体的原因是_。 小明同学认为 12 mm 即为生成的 2 CO质量,小红同学认为小明的想法不合理,理由是 _。 (4)某工厂化验室用 20%NaOH 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残余 24 H SO,共消耗 NaOH溶液 20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所含 24 H SO的质量为_(写出计算过程,否 则不得分)。 16.取工业烧碱(NaOH和 NaCl 的混合物)3.52g 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配制成 80g 溶液。向该溶

12、 液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4.6%的稀盐酸,测得溶液 pH 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为 25g 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 (2)当 pH=7时,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答案 1.答案:A 解析:pH=7 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 溶液呈碱性,故选 A。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以用于清除铁锈,故 A 正确。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 作干燥剂,故 B错误。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因此可用于金属除锈;在石油精炼中,要用 浓硫酸除去汽油和润滑油中硫化物和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故 C正

13、确。盐酸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 品,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故 D正确。 4.答案:C 解析: 选项 正误 分析 A 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B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 体,可通过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来确定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C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的方法是:加入足量氯化钙(或氯化钡等)溶 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若溶液不变色,说明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D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 氧化钠,过滤可得只含氢氧化钠一种溶质的溶液 5.答案

14、:B 解析: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与酸性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熟石灰与 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是碱和盐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 反应; 3 Al(OH)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是酸与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NaOH与 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酸与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6.答案:D 解析:正常雨水的 pH约为 5.6,故 pH7,显碱性,A 项错误;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 和水,c点溶液 pH7,显碱性,说明该 实验是将硫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D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

15、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可知,电导 率减小不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减少,而是由于离子浓度减小,A错误;M点时溶液的电导率最 小,即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即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正确;N 点时溶液的电导率 与 P 点时相同,但是 N点时溶液的体积大于 P点时溶液的体积,说明 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 P 点,C正确;在该反应过程中,溶液始终具有导电性,即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 子,D正确。 13.答案:(1) 2 CaCl(2) 2 HClCaCl、;40.0g 解:与 2 CaCl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40.0g 26.5%=10.6g,设乙溶液中 2 CaCl的质量

16、为 x,生成碳酸 钙的质量为 y。 2233 CaClNa COCaCO2NaCl 111106100 10.6g 111106100 10.6g 11.1g10.0g xy xy xy 溶液中 2 CaCl的质量分数为 11.1g 100%18.5% 60.0g 答:乙溶液中 2 CaCl的质量分数为 18.5%。 (3)如图所示。 解析:(1)酚酞试液在酸性、中性溶液中不变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色,所以甲实验中当观察到 红色恰好褪去时表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 2 CaCl。 (2)由题图丁可知,乙溶液显酸性,说明有剩余的稀盐酸,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HCl、 2 CaCl; 向 H

17、Cl、 2 Ca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23 Na CO溶液,HCl 先与 23 Na CO反应, 2 CaCl后与 23 Na CO反 应,所以与 2 CaCl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70.0g-30.0g=40.0g;已知 23 Na CO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可求出与 2 CaCl反应的 23 Na CO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求出乙溶液中 2 CaCl的质量,进一 步可求出乙溶液中 2 CaCl的质量分数。 (3)由题图丁可知,开始生成沉淀时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 30.0g,恰好完全反应时碳酸钠溶液的 质量为 70.0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10.0g,可画出产生沉淀

18、的曲线。 14.答案:(1) 2232 CO2NaOHNa COH O 【提出猜想】 23 Na CO (2)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红色; 2233 BaClNa COBaCO2NaCl (4) 233 Na COHClNaClNaHCO; 2 NaOHHClNaClH O (5)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后引入了OH,会干扰原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检验 (6)酒精(或浓盐酸等) (7) 3 NaClNaHCO、;50% 解析:(1)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提出猜想】结合已有的猜想分 析,可知猜想 2 为氢氧化钠全部变质,这瓶固体的成分是碳酸

19、钠。 (2)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因此不能根据溶液变红确定固体成分为氢氧 化钠。 (3)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 固体中含有碳酸钠且已除去了碳酸钠,此时溶液仍呈红色,即溶液仍呈碱性,说明固体中还含有 氢氧化钠,猜想 3正确。 (4)结合猜想 2或猜想 3的成分以及查阅资料的内容分析,可知加入稀盐酸后发生的化学反应分 别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6)酒精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也需密封保存。 (7)分析图像信息,可知最初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没有气体生成,说明稀盐酸与氢

20、氧化钠反 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继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 说明稀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P 点后继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质量继 续增加,说明 P 点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以及未反应完的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与空气中 的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稀盐 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232 2NaOHCONa COH O、 233 Na COHClNaClNaHCO、 322 NaHCOHClNaClH OCO。根据图像可知,生 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2.2g,设

21、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x,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y,由上述 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 2332 2NaOH Na CO NaHCO CO 8010644 2.2g 80106 442.2g442.2g xy xy 解得4g5.3gxy。 9.3g样品中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9.3g-5.3g=4g,原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4g+4g=8g,则该样品的 变质率为100% 4g 8g =50%。 15.答案:(1) 2 H (2) 233322 Na CO2HNO2NaNOH OCO;硝酸银;丙中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 沉淀 (3)氢氧化钠不仅吸收水,还吸收二氧化碳,而氯化钙只吸收水;生成的二氧化

22、碳没有全部 排出锥形瓶,导致 12 mm比实际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小 (4)4.9 设石油产品中所含 24 H SO的质量为 x。 24242 2NaOHH SONa SO2H O 8098 20g20% 8098 20g20% 4.9g x x x 答:石油产品中含有 4.9g 24 H SO。 解析:本题考查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以推知 X 为 2 H。 (2)碳酸盐能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本题中碳酸钠与稀硝酸作用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 碳,故化学方程式为 233322 Na CO2HNO2NaNOH OCO;检验氯化钠是否存在,可以 通过检验溶液中是

23、否含有Cl来判断,检验Cl的方法是: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若产生不溶 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含有Cl。 (3)氢氧化钠固体和氯化钙都能用作干燥剂,二者的不同点是氢氧化钠固体还能吸收二氧化 碳,而本题中是通过测定二氧化碳逸出后装置质量的变化量来计算碳酸钠质量分数,若使用氢氧 化钠作为干燥剂,就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反应停止后,锥形瓶内还有二氧化碳没有逸散到空气 中,所以 12 mm比实际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小。 (4)先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即可 求出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 16.答案:(1)NaClHCl、 (2)解: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x,反应

24、生成 NaCl 的质量为 y。 2 NaOHHClH ONaCl 4036.558.5 20g 14.6 4036.558.5 20g 14.6% xy xy 解得3.2g4.68gxy、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3.52g3.2g+4.68g=5g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80g+20g=100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g 100%5% 100g 答:当 pH=7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1)当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为 25g时,图中显示溶液 pH7,则此时溶液呈酸性,故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氯化钠,还有过量的 HCl,故溶质化学式为 NaCl、HCl。 (2)当 pH=7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根据稀盐酸中溶质的 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和参与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再用混合物 的质量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出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最后代入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人教版 > 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