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总结(图文)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84146 上传时间:2021-05-28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总结(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总结(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总结(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总结(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全册知识总结(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20 页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物理下册下册知识总结知识总结 第七章第七章 力力 一、力一、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 或者物 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力等。 (3)力的力的符号:符号:F,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 头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 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3、第 2 页/共 20 页 由此我们认识到: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 体。 二、弹力二、弹力 1.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 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 质叫做塑性。 2.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

4、变。 3.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 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 估计被测力的大小, 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 量程。 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

5、的刻度线垂直。 三、重力三、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 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 第 3 页/共 20 页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公式:G=mg,式中,式中,G 是重力,单位牛顿是重力,单位牛顿(N);m 是质量,单位千克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 (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 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

6、: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 也有的物体的重心 在物体以外。 5.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第八章 运动和力运动和力 一、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 推理得到的。 (3)

7、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 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第 4 页/共 20 页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

8、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 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 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 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

9、体惯性大,而与 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确定研究对象。 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 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二、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 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匀速直线 运动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 (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方

10、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直线 上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 简单记为:同物、等大、反向、共线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物体受到 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大小相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等,方向相反。 第 5 页/共 20 页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平衡力(二力平衡) 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没有时间关系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

11、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摩擦力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 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第 6 页/共 20 页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12、。 4.静摩擦力 (1)大小: 0fFmax (最大静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触面的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 (4)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 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6.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

13、。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减少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 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用气垫的方法)。 第九章第九章 压强压强 一、压强一、压强 1.压强: (1)压力: 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指向被压物体。 第 7 页/共 20 页 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 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

14、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公式:p=F/S。式中。式中 p 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 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 表表 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 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其物理意义是:l m2的面积的面积 上受到的压力是上受到的压力是 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

15、力: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 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公式:p=gh。式中,。式中,p 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

16、;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 千克每立方米千克每立方米(kg/m3) ;) ;h 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第 8 页/共 20 页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 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 的弯管。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三、大气压强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由于重力的作用, 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 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17、。 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 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 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 面高度差约为 76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 p0=p水银=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为:P0=1.013Xl05Pa=760mmHg。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玻璃管是否倾斜;玻璃管的粗细; 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

18、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 3000m 以内,大约每升高 10m,大气压 减小 100Pa。 4.气压计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无液气压 计)。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 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

19、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 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第 9 页/共 20 页 第十章第十章 浮力浮力 一、浮力一、浮力 1.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其的压力差,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其的压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3.测量浮力称重法称重法: 浮力: 浮力=物体重力物体重力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 F浮浮=GF 压力差法:压力差法:浮力浮力=下表面液体压力下表面液体压力上表面液体压力,即上表面液体压力,即 F浮浮= F下

20、下F上上 4.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第 10 页/共 20 页 二、阿基米德原理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 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 公式: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 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 公式: F浮浮=G排排。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F浮浮=G排排=m液液g=液液gV排排。

21、(2)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2.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点在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上,其 方向是竖直向上,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 F浮=G排液。 “浸在”既包括物体全部体积都没入液体里, 也包括物体的一部分体积在液体里面而另 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的情况;“浸没”指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和部分体 积浸在液体中都适用。 “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和物体的体积 V物,它们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 ,此时,物体在这种液体中受到浮力最大。 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则 V

22、排V物 ,这时 V物=V排+V露。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F浮=液gV排-。即 F 浮的大小只跟 液、V排有关,而与物体 自身的重力、体积、密度、形状无关。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物体在液体中的 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浮浮=气气gV排排,浸在大气里的物体,V排=V物。例如: 热气球受到大气的浮力会上升。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 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漂浮与悬浮的共

23、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 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F浮 浮与与 G物物的关系的关系 液液与与物物的关系的关系 漂浮漂浮 F浮 浮G物物 液液物物 上浮上浮 F浮 浮G物物 液液物物 悬浮悬浮 F浮 浮G物物 液液物物 下沉下沉 F浮 浮G物物 液液物物 第 11 页/共 20 页 2.应用 (1)轮船 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从而来增大它 所受的浮力,故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m排 排m船船+m满载时的货物满载时的货物 (2)潜水艇 原理

24、:潜水艇体积一定,靠水舱充水或排水来改变自身重力,使重力小于、大于或等于 浮力来实现上浮、下潜或悬浮的。 (3)气球和气艇 原理: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氨气、热空气), 通过改变气囊里的气体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大小。 3.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称量法: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称量法: F浮 浮=GF拉拉; 压力差法:压力差法: F浮浮=F向上向上F向下向下; 阿基米德原理法: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 浮=G排排=m排排g=液液gV排排; 平衡法:平衡法: F浮浮=G物物(悬浮或漂浮)(悬浮或漂浮)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功和机械能 一、功一、功 1、功

25、(1)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 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两因素缺一不可。距离。两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有力有距离,但是力垂直距 离。离。 2、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

26、Fs。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表示功,单位是焦耳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1J=1Nm;F 表示力,单位是牛表示力,单位是牛 顿顿(N);s 表示距离,单位是米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 F。 公式中的“s”是在力 F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F、s 的单位分别是 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 J。 第 12 页/共 20 页 二、功率二、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叫做功率,用符号“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叫做功率,用符号“P”表示。”表示。

27、单位是瓦特(单位是瓦特(W) 常用单位还有常用单位还有 kW。1kW=103W。 (2)公式: P=W/t。 式中式中 P 表示功率, 单位是瓦特;表示功率, 单位是瓦特; W 表示功, 单位是焦耳;表示功, 单位是焦耳; t 表示时间,表示时间, 单位是秒。单位是秒。 三、动能和势能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单位:焦耳(J) 2、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 速度越大

28、,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 物体被举高的高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 物体被举高的高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 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 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

29、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 机械能 (1)定义: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 (2)单位:J。 机械能机械能 = 动能动能 + 势能势能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如: 第 13 页/共 20 页 (2)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是机械能的总和 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补充:如果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不变。补充:如果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机械

30、能不变。) (3)在分析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时,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在哪一个过程中,再分析 物体质量、运动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能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让水流冲 击水轮转动,用来汲水、磨粉;船靠风力鼓起帆来推动航行。到 19 世纪,人类开始利用水 能发电。 (2)修筑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一定量的水,上、下水位差越大,水的重力势能越 大,能发出的电就越多。风能也可以用来发电,风吹动风车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 4.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运行,所以存在动能和势能。

31、 (2)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 不受空气阻力, 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卫星在大气层外运行, 不受空气阻力, 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 化,因此机械能守恒。化,因此机械能守恒。 (3)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 它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 它的势能减小、 动能增大;的势能减小、 动能增大; 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简单机械 一、杠杆一、杠杆 1.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第 14 页/共 20 页 (2)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

32、动的固定点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2.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时,杠杆能保持静止静止或匀速转动匀速转动, 则我们说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33、不挂钩码时, 保持水平并静止, 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 此时杠杆自重的力臂为 0;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 是方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 实验中要多次试验的目的是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 物理规律。 3.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例如撬棍、扳手、钳子、拔 钉器、开瓶器、剪刀、钢丝钳、指甲剪、汽车方向盘等是省力杠杆。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例如筷子、扇子、镊子、鱼 竿、划桨等。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例如天平、定

34、滑轮、跷 跷板等。 二、滑轮二、滑轮 1.定滑轮 (1)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 于滑轮的半径。 (2)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1)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支点是上端固 第 15 页/共 20 页 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2)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3.滑轮组 (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 轮绕起。 (2)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3)省力情况: 由实际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

35、子段数决定。 绳子段数: “动奇定偶” 。 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nh,其中 n 是绕在 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段数,h 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4.轮轴和斜面 (1)轮轴: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是一种省力机械。轮和轴的中心是支点,作用 在轴上的力是阻力 F2, 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 F1, 轴半径 r, 轮半径 R, 则有 F1R=F2r, 因为 Rr,所以 F1F2。 (2)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越多。 三、机械效率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有用功W有用有用: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也就是人们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时必

36、须做的功。在提升物体时,W有用有用=Gh。 2、额外功额外功W额外额外 (1)使用机械时, 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使用机械时, 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 做的功叫额外功。做的功叫额外功。 (2)额外功的主要来源: 提升物体时,克服机械自重、容器重、 绳重等所做的功。克服机械的摩擦所做的功。 3、总功总功W总总: (1)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中实际所做的功叫总功, 它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中实际所做的功叫总功, 它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即: W总总= W有用有用+ W额外额外。 (2)若人对机械的动力为 F,则:W总总=F s 4、机械效率 n GG F 第

37、16 页/共 20 页 (1)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公式:公式: = W有用有用/ W总总。 (3)机械效率总是小于机械效率总是小于 1。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经常保养,使机械处 于良好的状态。 (3)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 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 它们之间的物理意义不同,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功率大的机械效率不一定大,机械效 率高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滑轮滑轮常考常考的绕线图的绕线图答案答案: 第 17 页/共 20 页 杠杆常考杠杆常考的的作图题

38、答案:作图题答案: 受力分析常考作图题答案:受力分析常考作图题答案: 重力示意图 重力示意图 光滑斜面 第 18 页/共 20 页 第 19 页/共 20 页 实验专题核心考点知识复习:实验专题核心考点知识复习: 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注意: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斜面、同一高度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 平面时速度相同速度相同。 实验结论: 平面越光滑, 受到的阻力越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 速度减小得越慢 。 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它将永远运动下去,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9、 实验注意: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或拉动木板)时应水平方向匀匀 速速拉动。 实验结论: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大 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拉木块的速度等无关。 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 受力面积 越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四、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原理:液体压强越大,U 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越大。 实验结论:(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 度处液体向各个

40、方向的压强相等。(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 体压强越大。(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五、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原理:F浮=G-F示示 重力示意图 第 20 页/共 20 页 实验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水中后的深 度无关。 在同一液体中,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 浮力越大。 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 浮力越大。 六、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七、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 1.在实验前要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目 的是保证力臂沿杠杆, 便于测量便于测量

41、; 消除杠杆自重自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杠杆平衡的杠杆平衡的调节方法:左偏向右调,右偏向左调。调节方法:左偏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挂钩码后,不能再动平衡螺母。 3.读数时,杠杆仍要求是处于水平平衡状态,以便直接读出力臂的 长度。 实验结论: 文字表达式:动力动力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阻力阻力臂。 数学表达式:F1 l1=F2 l2 八、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注意事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 实验结论: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若不考虑绳重和摩擦,只计动滑轮重力时: 实验结论:钢球从高处滚下,高度 h 越高,钢球运 动到底部时越_ 快_,物体 B 被撞得越远。所以, 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 _大_。 实验结论:速度相同时,质量越_大_的钢 球能将物体 B 撞得越远 。所以,钢球的速度 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 _大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