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21届高三5月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含答案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83900 上传时间:2021-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2021届高三5月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省襄阳市2021届高三5月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省襄阳市2021届高三5月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北省襄阳市2021届高三5月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北省襄阳市2021届高三5月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北襄阳湖北襄阳 2021 届高三届高三 5 月冲刺模拟考试月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二)(二)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及理念,颇有可取之处。孔子虽说“生而知之者上也”,自己 却说: “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似乎孔子并不真正承认有“生而知之者”。 孔子到了周公庙,事事都向人请教,有人讥笑他不知礼。孔子答复是,不懂就得问,正是礼。 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说,在交往的 人中总有我的

2、正面老师,也有我的反面教员。还有我们现在说“活到老,学到老”,依孔子自 述的话,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 就是说学习不晓得老。 不管时代怎么不同, 如何发展,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孔子自己说“诲人不倦”,而且毫无隐瞒。元好问论诗诗说:“鸳鸯绣了从教看,莫 把金针度与人。”过去不少工艺和拳术教师,对学生总留一手,不愿意把全部本领尤其是最紧 要处、最关键处、俗话说的“最后一手”“看家本领”传授下来。孔子则对学生无所隐瞒,因 而赢得学生对他的无限尊敬和景仰。 孔子死了, 学生如同死了父母一般, 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 三年而后去,子贡还继续居住墓旁三年(孟子滕文公上)。

3、有这种“诲人不倦”的老师, 才能有这种守庐三年、 六年的学生。 我们当然反对什么守庐, 但能做到师生关系比父子还亲密, 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孔子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在解答学生的疑问时,纵然同一问题,因问者不同,答复也不 同。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 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因材施教,在今天的教育中是不是还用得着?我以 为还是可以用的,只看如何适应今天的情况而已。时代不同,具体要求和做法必然也不同。另 外,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某些教学方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今天,也还有可 取之处。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左传载郑国有乡校

4、,那也只有大夫以上的人及他们的子弟才能 入学。私人设立学校,开门招生,学费又非常低廉,只是十条肉干,自古以至春秋,恐怕孔子 是第一人。有人说同时有少正卯也招收学徒,这事未必可信。纵有这事,但少正卯之学和他的 学生对后代毫无影响。 孔子所招收的学生,除南宫敬叔和司马牛两人出身高门,其余多出身贫贱。据史记仲 尼弟子列传,子路“冠雄鸡,佩猳豚”,简直像个流氓。据史记游侠列传,原宪“终 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更为穷困。据弟子列传正义引韩诗外传,曾参曾经做小 吏,能谋斗升之粟来养亲,就很满足,可见曾点、曾参父子都很穷。据吕氏春秋尊师篇, 子张是“鲁之鄙家”。颜回居住在陋巷,箪食瓢饮,死后有棺无椁,都见

5、于论语。由此推 论,孔子学生,出身贫贱的多,出身富贵的可知者只有二人。那么,孔子向下层传播文化的功 劳,何能抹杀?淮南子要略篇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这不是说墨子出 自儒,而是说,在当时,要学习文化和文献,离开孔门不行。韩非子说“今之显学,儒、 墨也”,由儒家墨家而后有诸子百家,所以我说,中国文化的流传和发达与孔子的整理古代文 献和设立私塾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杨伯峻试论孔子) 材料二: 论语首篇首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传统说法认为本章是讲对待学习、交友和他人能否理解的态度, 这样的理解未必准确。虽然论语是语录体,但

6、我们发现其首篇首章与首篇末章意思相通, 相互照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同时首篇首章还与末篇末章有所呼 应:“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 不应该是一种巧合,而应该是论语编纂者的有意为之。我们理解孔子思想,不应该仅仅停 留在论语中的一条又一条的“语录”上,应当整体观照论语全书,要注重全书的逻辑 结构探讨。 我们认为,首章首篇中的“学”不是学习的意思,而是学说的意思。首章首篇的意思是: “孔子说:如果我的学说被社会普遍接受,在社会实践中加以应用它,那不是很令人感到喜 悦吗?即使不是这样,有赞同我的学说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再退

7、一步说,不但 社会没采用,而且也没有人理解,自己也不怨愤恼怒,不也是有修养的君子吗?”孔子是老 师,但他是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系统学说的老师,他首先是一位思想家。我们在理解论语 首篇首章时,要注意这一章在全书中的分量,要合理设想情境,而不是简单追求能通顺就行。 (摘编自杨朝明论语诠解)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管时代怎么不同,如何发展,抛开具体的学习内容,孔子热爱学习的精神还是值得 今人敬佩和学习的。 B. 我们反对学生为去世的老师守庐,但能做到师生关系比父子还亲密,关键要靠老师有 一颗爱学生的心。 C. 孔子回答学生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是因为

8、他要让学生产生疑问,在有疑 问中积极思考。 D. 子路“冠雄鸡,佩猳豚”,“简直像个流氓”,孔子连这样的学生也接受,表明他有 着教育改变人的理念。 2. 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文献,都是用来论证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及理念,增加了说服力。 B. 文章引用 淮南子要略篇 韩非子 的观点论证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传播的杰出贡献。 C.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并列式阐述,最后论述孔子的影响。 D. 文章肯定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指出其对当下的指导意义,显示了作者的学术眼光。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今天要准确

9、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不但要注意传统说法,还要关注今人的研究成 果,在比较中合理取舍。 B. 参考各种文献,有助于我们多角度考察孔子思想,从中找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得出令 人信服的结论。 C. 推翻传统说法追求新解,要将微观的字词句理解与宏观的思想把握结合起来,要注意 新解逻辑上的合理性。 D.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新解和传统说法都认为三者是 并列关系,只是解释不同。 4. 材料二认为对论语首篇首章的传统理解不准确,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 5.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孔子的教学理念。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

10、一: 灯笼 吴伯箫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 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 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 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 注霍骠姚,指汉朝霍去病,曾多次率军大破匈奴;裴公,指唐朝裴行俭,曾率军打败突 厥;雪夜入蔡,指唐朝李想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 文本二: 那时不自量力,曾妄想创一种文体:小说的生活题材,诗的语

11、言感情,散文的篇幅结构。 内容是主要的,故事,人物,山水原野以至鸟兽虫鱼;感情粗犷、豪放也好,婉约,冲淡也好, 总要有回甘余韵。 (选自吴伯箫无花果我和散文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孩喜欢火与亮光,仿佛天性,因为火光关涉着温暖的守护、游戏的快乐、节日的气 氛等美好的元素,而这些都是人们从小眷恋的。 B. 暗夜归途中的灯笼,见证了听故事的孩子和讲故事的祖父之间的亲密关系;深夜院子 里亮着的灯笼,营造出家人相聚时祥和宁静的氛围。 C. “进士第的官衔灯”暗示姊家曾有的显赫地位,“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与 之形成反差,暗示时过境迁,昔日的华贵不复存在。

12、D. 相比有“尚书府”“某某县正堂”字样的纱灯,“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 才是作者所爱,一贬一褒,突出作者对亲情的重视。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多个角度描绘记忆,如“月华”“繁星”属视觉,“犬吠”“谈吐”属听觉, 夜行人的“私语”写静,“闹嚷嚷的观众”写动。 B. “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起到过渡作用,引出母亲送作者上学的情景,以多年来离 乡飘泊的游子的视角来追忆,更增添惆怅的意味。 C. 对宫灯的描写,使文章由对现实世界的关注转入对历史情境的想象,华丽的宫灯代表 着现实中缺失的诗意生活,让作者心生向往之情。 D. 文章语言凝练而典雅

13、,例如,“如沸的繁星”以“沸”字表现繁星灼亮,“遍悬珠玉 金银而风至锵然”等语句则化用古典诗文语汇。 8. 灯笼最后两段在内容和主旨上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吴伯箫的灯笼将小说的题材、诗的感情、散文的结构融合在一起,请结合文本一 和文本二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 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 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

14、。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 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传。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 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 公。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招 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僚佐,令保全之,遂获免。福州处士陈烈, 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先公 天性正,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 横身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韩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

15、或 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节) (乙)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 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 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庇,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 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 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

16、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岀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 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B.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 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C.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 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 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 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

17、“太学”或 “国 学”,就学的学员皆称太学生或国子生。 B. 处士,原来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C. 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常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 文集昌黎先生集范文正公集。 D. 尚享,也作“尚飨”,是指尊崇、高尚的享受,是旧时祭文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 用祭品,表达对逝者的悼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修撰唐书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 史第一人。 B. 欧阳修举贤好士。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阳修亲写书 信使其获免;陈烈、

18、苏洵等亦曾得其相助。 C. 欧阳修性情耿直。 韩琦主持国政时, 公卿聚集议事, 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 上朝奏事, 众议不合时,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 D. 欧阳修德高望重。 苏轼赞其“大川乔岳”般的地位, 由衷赞美欧阳修一生的人品功业, 情真意切。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 (2)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 14. 请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两文的不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19、 【宋】吴潜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 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 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注释】 李珙:字开伯,吴郡人,历官御带国子司业(武臣的荣誉性官),是作者的友人。 吴潜: 南宋诗人, 曾任参知政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主张积极抗金, 清除奸佞, 却受谗被贬。 红玉阶:红色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代指宮殿朝堂。垂虹:指江苏吴江县垂虹桥上为纪念晋代 吴江人张翰而修的鲈乡亭,也叫垂虹亭。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

20、是( ) A. 这首词,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与苏东坡赤壁赋的手法相同。 B. “过垂虹”“鲈堪煮”,表达了对江南丰饶物产和秀丽风景的赞叹。 C. “世事悠悠”“年光冉冉”显示出作者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深切留恋。 D. 全词语句短促,节奏鲜明,与作者内心情绪上的激切与愤懑相应。 1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 语也。”请以划线句的观点对“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一句加以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 我国边塞诗常常通过描绘典型的物象来渲染气氛, 比如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的

21、“_”,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都运用了“旗帜”这一物象。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正要性。如老子中说“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 ,_”。 (3)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正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动作的熟练,用 “_”写相邻船只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琵琶技艺的高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中要有戏,百观才不腻。”伴随清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戏曲艺术成为大众文化生 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年画中亦随之出现了大量以戏曲剧目为题材的作品,因一个独立剧目

22、 叫“出”, 故这类年画被称为“戏出年画”。 戏出年画着力表现戏台上的角色形象及剧目情节。 民间画师多为戏迷,经常会亲临现场观戏描摹,( )。戏出年画在形式上分为两种。一 种画面承袭传统故事年画,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等背景刻画写实,但人物都是戏装扮相,勾画 脸谱,动作举止夸张如演戏;另一种则完全照搬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背景道具跟戏曲舞台的 布景道具一样简单,以桌、椅摆法交代故事发生的不同地点和环境,人物持马鞭指代骑马,执 桨则示意乘船, 如此等等, 刻意减少画面背景, 着重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在各地的年画中, 要属天津杨柳青的戏出画样最为丰富而精彩,内容都是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戏出年

23、 画是由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带给人们视 觉享受,是值得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腻”属于形声字,“贰”表示其意义范畴。 B. 此处如果删去“被”字不影响语意表达。 C. “角色”与“角逐”中的“角”读音不同。 D. “耳熟能详”可以用“耳濡目染”替代。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画面上往往能定格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 B. 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面上,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 C. 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

24、一幕定格于画面上,剧中人物扮相、功架与画中几无二致 D. 画面上往往能定格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剧中人物扮相、功架与画中几无二致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21. 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钟华同学想在百度百科中创建“戏出年画”词条,请结合文段 内容,帮他列出该词条的三个必备要点。要求:语言简练;每个要点不超过 15 字。 22. 请运用文段中的有效信息点评下面这幅年画。要求:观点明确;准确连贯;不超过 100 字。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课上,老师讲解柳宗元的种树郭索驼传,谈到郭橐驼种树的技巧,“索驼非能使 木寿且孳(繁茂)也,能顺木之天以

25、致其性(习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培 土)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结实)。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老师提了个问题: 以其种树之道,移之教育,可乎?这个问题先让同学们陷入深思,后又展开激烈的讨论。 有的同学认为,学习应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老师和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主 动发挥自身的潜力特质;有的同学认为,学习需要干预和管理,应该“旦暮抚之”,不可“去 而不顾”;有的同学认为,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加以约束,正确引导 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 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26、息;不少 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A 2. A 3. D 4. 未能从论语的整体探讨全书的逻辑结构关系;未能从孔子作为思想家的主要身份 理解“学”的含义;未合理设想情境,只是简单追求理解通顺。 5. 诲人不倦,毫无隐瞒;因材施教;注重启发;有教无类。 6. D 7. C 8. (1)丰富内容,以“灯笼”引出古代将领保家卫国的事迹,情感豪迈。(2)升华主 旨,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愿望,歌颂参加抗战等带来光明的力量。 9. 小说的题材: 文章围绕“灯笼”, 写到亲人的离合、 家族的变故、 飘泊的悲欢等题材, 故事性强。诗的感情:“灯笼”在文中寄寓了作者丰富而深厚的内心情感;围绕灯笼

27、的人事也 都充满感情,如“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等表达,善于借意象抒发深情,留下回甘余韵。散文 的结构:文章以“灯笼”为主线串连人事,贯穿古今,使文章形散而神聚。 10. A 11. C 12. A 13. (1)(欧阳修)虽然因为这多次遭到谗言毁谤,到了被贬谪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 居高位,仍然坚定而毫不顾全爱惜自己,更加追求正直之道。 (2)先生就象高山大川,看不到他运动,但对于外界的恩惠,不能够用数字来衡量、不 能全部的知晓。 14. 甲文多记叙,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乙文多议论、抒情,语言典雅庄重,情感浓 烈。 15. D 16. “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三句借景抒情,景中含情。遥

28、望湖海上满滩沙鸥白 鹭,远处船儿微露半帆笼罩着烟雨。整体景象悠然、空阔,充满自然之趣,从而表现了诗人自 己的“翩然”之状:出朝后漫游湖海,与鸥鹭为友,出没于烟波雨浪,显得多么自在、轻快。 表现了了作者和友人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半帆烟雨”,烟雨迷茫,意境迷离,暗扣作者前路迷茫。照应了后句“报国无门空自 怨”“欲归何处”, 暗示出心中对报国无门的怨愤、对未来的渺茫。 17, (1). 风掣红旗冻不翻 (2). 半卷红旗临易水 (3). 故不积跬步 (4). 无以至千里 (5). 轻拢慢捻抹复挑 (6). 东船西舫悄无言 18. B 19. B 20. 戏出年画是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 更可 使人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1. 中国传统年画的一种;以戏曲剧目为创作题材;表现戏台上的角色形象及剧目情节; 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从形式上分为两种。 22. 这是根据戏曲霸王别姬创作的戏出年画。画面淡化背景,仅借两侧士兵交待故事 发生的背景;突出人物表情、动作的刻画,项羽眼望虞姬执其手显示不舍,虞姬高扬右手暗示 离别。 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冲刺试卷